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2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2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24、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2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Read more打是疼,骂是爱
打是疼,骂是爱,爱可有其他表达方式? 看看以下的故事的情景是否会觉得很熟悉? 一个妈妈正生气地教训孩子,她气急败坏地打着孩子,口里头则一直嚷着:“你这个不听话的小孩,我不是告诉你不可以打人吗?” 这位生气的妈妈,一边打小孩,一边告诫他“不可以打人”。 妈妈不太明白:“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为什么这个孩子就是不受教?” 启示一:妈妈认为打骂无效,可是她仍然用“无效”的方式处理相同的问题。长年累月之后,也只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启示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建议父母用爱的方式教导孩子。但往往在气头上都会忘了,所以父母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改变,最关键的他们本身必须先改变,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好榜样。 原文来自早上讲的小故事作者纪展雄,李观发
Read more为了孩子,你能吗?
父母为了子女是否什么事都愿意为他们做?为了他们暂时放下你手上的智能手机?为了陪伴他们学习暂时晚归?为了他们控制你的情绪?要做到其实不难,只要您每天对自己说: 1)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2)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到爱的温暖。 7)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 我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和妈妈 !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ad more一妇女爱赌博,儿子送她一首诗,火了!
孩子写给妈妈的信 锄禾日当午,妈妈真辛苦。 上午打麻将,下午斗地主, 晚上聊微信,家务谁作主? 谁知盘中餐,顿顿无人煮。 天天方便面,餐餐都想吐。 汗滴禾下土,明天继续赌。 粒粒皆辛苦,输了二百五, 亲爱的妈妈,确实很辛苦。 妈妈看完信后,给儿子做了回复 不去不去又去了,不打不打又打了, 打着打着又输了,垂头丧气回家了, 发誓以后不打了,明天一叫又去了, 想着今天会嬴了,谁知输得更惨了, 回家以后更悔了,发誓从此不打了, 可是电话又来了,拿起包包又去了, 是输是赢由它了,泡面已经煮好了, 妈妈这就先去了,儿子对不起你了。 爸爸看不下去了,给妈妈的回复 小小麻将几寸长,害惨多少好姑娘; 天天趴在麻将桌,离开你就不能活; 楼下牌友有人喊,孩子在家没人管; 要是遇到二缺一,一个二个都着急; 麻将老少都爱摸,输赢也就那么多; 运气太背输得多,做梦都想来自摸;
Read more父母这三句话,句句养人;还有三句话,却句句坑儿
父母三句话,句句在养人: 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还有三句话,却会害了孩子: 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有些父母,没权没钱,但孩子有出息;有些父母,有权有钱,但孩子没出息;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太管,但是,孩子还不错;有些父母,对孩子啥都管,孩子还闹心;有些父母,自己没读书,却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是高学历,却教育出糟糕的孩子;有些父母,没知识,但有文化;有些父母,有知识,但没文化;有些父母,很聪明,但不智慧,有些父母,不聪明,但有智慧。 不同的三句话,背后是教育理念!学习观念!人生信念! 有的父母说: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丢掉依赖心,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为培养“啃老族”进行的思想铺垫;更糟糕的是孩子认为人生就是“学习好,一切都好”,而不知道,人应当是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才可能走向成功,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这种理念是在培养出心胸狭隘的孩子,自私、狭隘的人格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这样的孩子将来难以与人合作,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走向成功和幸福,甚至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Read more做人要尽孝道,这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 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身体不健全,特别是父母年老了,头脑不好用了,脏了、臭了、屎尿都拉床上了、脾气更坏了等等。 父母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我们每个人要从父母这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无论父母如何,我们都要去爱他,孝敬他,尊重他。 一个连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肯定是一位斤斤计较、眦牙必报、不大气的“小人”。 没有大气,何以成大事?所以以前皇帝选拔官员会把有孝心放在第一位。 那么,选择伴侣的人,一定要把是否有孝心放在第一位,男孩对父母是否有责任感,女孩对父母是否温顺,对父母是索取还是报恩。否则,连父母都不包容的人,将来不可能会包容你的缺点、你父母的缺点,在社会上,他(她)的人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人父母的无论自己的孩子什么样,都会去爱他,养他,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一生平安顺利、快乐幸福。然而,如果做父母的连包容自己父母的心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又哪来一颗宽广的心? 没有宽广的心胸,人生处处皆障碍,又哪来的出息?哪来的快乐幸福?将来孩子大了,父母年迈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会跟父母斤斤计较。 做人要尽孝道,这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为人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拥有幸福、顺利的人生,自己就要好好孝敬年迈的父母;胸怀大志的人,首先要从容得下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要容得下父母的固执,耐心细致地照顾好父母,这是修行的第一步。 一切财富、名誉、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载物这句话丝毫不假。为什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后能够轻松获得财富?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图/wallcoo.net
Read more请读懂孩子“嫉妒”背后的秘密
一说起“嫉妒”,估计不少父母都会挺闹心,对娃的各种槽点也是信手拈来: 看到别的孩子做手工,顺便夸了几句,自家女儿就嘟着小嘴一脸不开心; 周末一起逛超市,给老大老二各买了一件玩具,刚到家,老大就板着脸说自己的没有弟弟的好。 先不说孩子了,说说你吧。 假设你跟老公正逛街呢,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下意识地,你用余光瞥见老公果然在直勾勾地盯着那位美女,请问这时你会作何反应? 要是激烈点儿的话,可能会—— “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甚至是反复质问, “口口声声说只爱我?骗谁呢你!” 你说,这是不就是明晃晃的“嫉妒”! 所以现在,你知道喽,“嫉妒”其实表现得特别频繁、平常,而我一直认为“嫉妒”不是某种感情的终极形态,只是其他情感的“面具”。 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嫉妒,说明他多少对某种行为有负面解释的倾向,找到背后的原因,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这里要引入一个术语叫“inner critic”,中文翻译为“内在负面评价”。就是说,你老公看别的妹子而你会生气,会吃醋,这是因为很可能在你心里,你默认自己是不够好看,不够有魅力的。 你内心倾向对自己做负面评价,而事实可能只是所有雄性动物都有好色的一面,和你本身怎么样没有半毛钱关系。 光有这种负面联系还没什么,人之常情嘛,可要命的是当你有这种负面评价的时候还没有人愿意倾听,反倒责备你不理解你。 比如这时你老公的反应可能是,“烦死了,你怎么老这样啊!有完没完啊!” 糟糕了,旁人这样的反应很容易又把你推向下一个阶段,叫做“negative self-coaching”(自我负面教育)。 踏入“深渊”分三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一步一步来给你剖析: 首先,扭曲事实:你会把自己想像出来的负面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加强。就好比你每天对自己说100遍“我很丑”,过一个星期你可能就真的美不起来了。 接着,根据扭曲的事实找结果。你会基于自己以前的经历找到如果“我很丑”带来的结果。大脑开始检索,结果你发现,你的某位朋友曾经就被她男友/老公因为外貌而抛弃了,因此你得到了结果:如果我长得很丑,那么我就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爱我。 然后,根据找到的结果来选择接下来的动作。这时你会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甚至开始猜疑老公,并且想尽办法去证明你的观点。 这就是嫉妒如果不被重视所能释放出的最大负能量。如果要打断这条关系链,最关键的步骤有三点:
Read more帮孩子做事只做一半,这位妈妈的“五分”教育法亮了!
家长对孩子过于疼爱,事事包办,以为这样子就是对孩子好,殊不知会养成孩子懒惰的性格,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有时候,不为孩子包办,做事只做一半,留一半,反而会引导孩子学会各种生活技能和品格。所以,家长要学习学习啦。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衣食住行全由父母或长辈代办。有时候家长急性子,嫌孩子动作 太慢,浪费时间,不如自己包办;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磨蹭是暂时的,现在我先包办了,等他长大了再说不迟。其实,这些教育方法都是害了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不包办,做事只做一半。 父母做事只做一半 孩子从外面玩回来了,双脚沾满泥浆,但妈妈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原来,这是这位妈妈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 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 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总之,为孩子做事情就只做一半,剩下的留给孩子自己动手做。 点评:这种只做一半的教育与“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同工异曲之妙。 人都喜欢舒适的环境,喜欢尽情享受,愿意被人照顾,感受不动脑筋、不费力气的幸福日子。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长期这样包办代替的结果就是家长 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而孩子安心理得地等着被照顾,等着家长来帮忙,体会不到家长的辛苦,自己的行为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责任感也没有培养起来, 等到自己必须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着急。 孩子渐渐长大了,会把这样的行为习惯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总是有很多家长在说孩子磨磨蹭蹭让人着急,又有谁想过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习惯有多少是家长自己亲自培养的呢? 所以,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要事事为孩子做,可以只做一半,顺便引导孩子怎样做。 父母怎样做才能不为孩子包办? 方法1:家长学会放手,逐步减少过度帮助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让他尝试自己做,即使做不好,也要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先指定一两件事情,限制时间让孩子完成让 孩子完成。比如:起床穿衣服,先规定要自己穿,因为还不熟练,开始家长可以适当帮助,限定的时间也要长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步家长不再帮助,再 缩短穿衣服的时间,最后达到自己又快又好地起床穿衣。 家长要改变“孩子小,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的错误观念。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什么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这样安排好,孩子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时候,不用家长催促,自然就会去做了,动作就快了。 温馨提示: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家长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心里憋气窝火,觉得自己很笨,挫败感悠然而生,对做事情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最后可能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了。 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情,学会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达到这个目的就好了,千万不要教条,让孩子觉得家长刻板而冷酷。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是对的,但是今天特殊,比如要迟到了,还让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呢?要灵活掌握,千万不要死教条,弄得孩子害怕迟到哭哭啼啼。明天早起一点,可以继续训练。当然,若孩子成心捣乱,那就另当别论了。 方法2:合理运用对比法,激起孩子的热情 我们所说的合理对比,就是巧妙地和别人对比或与自己前面的成绩对比,找进步,找希望。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对比,是比进步,不是给孩子
Read more给所有家长的20条备忘录,别忘了孩子很快就会长大!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好坏和对错。 4. 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这只会让我假装出一副和我实际年龄不符的傻样。 5. 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 6.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7. 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的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8. 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9. 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我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而已。 10. 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11. 别在匆忙中对我许诺。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12. 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时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13. 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 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这样会让我疑惑,进而失去对你的信任。 15. 当我问你问题的时候,请别敷衍我或者拒绝我,否则我将停止发问,转向别处寻求答案。 16. 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我当时有多恐惧。 17. 别对我暗示你永远正确、无懈可击,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那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18. 别以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19. 别忘记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20. 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家庭教育一定要了解的30件事
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 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 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 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 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 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 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 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5. 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培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 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