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优秀员工心凉

你是职场中的“快牛”还是“慢牛”呢? 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讲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农夫有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 农夫拉着两头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了几路田。 无奈之下,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 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说罢又是一鞭。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 最终,它挣脱犁枷跑了。 在团队工作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干工作越快的人发现,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却一直工作量比较少。 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不善于克服困难的人,却总是可以得到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 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愤蹄”离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绪影响下,成为团队的离心力和破坏力。 “鞭打快牛”的悲剧,实质上是领导力不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追究“慢牛”为什么是“慢牛”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黄牛不愿干活,农夫就鞭打水牛。农夫是否想过:黄牛为什么不干活?是不会干还是不愿干?为什么不愿干? 在团队工作中,我们要想一想“慢牛”为什么是“慢牛”,确保不要把“快牛”变成“慢牛”。 把工作分给不擅长的团队成员,并且不加指点,就是把“快牛”变成“慢牛”。 把工作分给身体精神状态不好、主观意愿不强的“快牛”,一样会变成“慢牛”。 工作分配不公,“快牛”心生芥蒂,同样会变成“慢牛”。 2.不能及时激励“快牛” 在故事中,水牛多干了活,却没有得到激励,反而多挨了鞭子,最终“挣脱犁枷跑了”。 在团队工作中,对“快牛”的激励要及时。不公平感源于付出与回报价值的衡量比对。 对于做出贡献的“快牛”,一定不能不闻不问,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Read more

周一不想去工作!工作干劲从哪来?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回,他应以色列的一家Intel工厂之邀去做个实验,看看怎样的激励最能增加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那家工厂的制度是做四休四,制造芯片的工人们先连上4天班,每天工作12小时,然后再连着休息4天。在休息了4天之后,什么才能让人迅速恢复工作状态呢?管理者觉得,当然是现金啦。于是工厂惯例在四天班里的第一天,给工人们提供一次现金激励——假如这天能达到预期生产目标,每人就能拿到大概25美元的额外奖金。 钱的诱惑是最大的吗? 艾瑞里要研究这笔额外奖金是否真起到了作用,顺便再多测试两种其他激励方式。156个工人们被随机分入四组:第一组现金激励组,保留了此前的现金激励方式。第二组为披萨激励组,艾瑞里想让工厂给这天达到目标的工人家里送上一份味美料足的全家份披萨,价值跟现金相仿,但能让工人当晚就享受到美味与家人的夸赞——不过,工厂考虑再三,改成了送一份可随时兑现的披萨代金券。第三组为语言赞扬组,直属上司给达到目标的工人发条短信“亲爱的XX,感谢你昨天的勤勉和工作成果,我非常认可!”第四组则是对照组,没有现金,没有披萨,没有短信,什么也没有。 先别急着往下看,拿张纸写一下你猜测的结果,效率最高、其次、再次、和最末的分别是哪组? 压榨(误)效果最好的是哪一个呢? 结果,在有奖励发放的第一天,披萨组提升效率6.7%,位居第一。语言组提升6.6%,只稍逊于披萨组,可谓惠而不费。现金组提升4.9%居第三。对照组则没有提升,排在最后。 问题出在接下来的三天。 从第二天开始,现金组的表现就断崖式急跌,足足比对照组差了13.2%,可能是出于“唉今天反正没有奖金可拿”的心理。第三四天工作状态略有回升,但也还是不如对照组。整个周期下来,平均工作效率下降了6.5%。 披萨组的表现有点类似现金组,二三天跌到远逊于对照组,第四天略回升。整个周期的平均工作效率下降了2.1%。 相较来说,总体表现最好的反而是语言表扬组,在第二三天里表现持续优于对照组,只是到第四天时表现下跌。不过总体而言,语言表扬组还是效率最高,其次是没有收到任何激励的对照组,第三名是披萨组,最差的竟然是一开始就给钱的现金激励组。 即使是金钱作主的雇佣关系,我们还是非常在乎“求摸头”、“求表扬”这样的奖励。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十步棋”把压力变为动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可是,您经历过压力很大,负面情绪爆发,甚至厌倦工作吗?如果有,您又是怎样解压的呢?压力,突出表现在对明天和将来的焦虑和担心。而职场压力主要是来源于对工作的不满意。所以职场人士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当你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之后,接下来你需要面对的就是适应职场了。 自古以来,大家对于压力的好坏争论不一,有的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有的人说重压之下难出效率,而对于时常会有心理压力的职场朋友们,就应当掌握一些减压方法,以便于让自己时刻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当你面对职场压力时,学会下面“十步棋”,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消压力于无形。 第一步 精神超越——价值观和人生定位 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标的设定等等,简单地说就是: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卡耐基说:”我非常相信,这是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秘密之一。 第二步 心态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第三步 理性反思——自我反省和压力日记 理性反思,积极进行自我对话和反省。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言,面对压力时可以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这样的想法并非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但如果本身个性较容易趋向于逃避,则应该要求自己以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告诉自己,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自我成长。同时,记压力日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它可以帮助你确定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压力,通过检查你的日记,你可以发现你是怎么应对压力的。 第四步,建立平衡——留出休整的空间,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 我们要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注重业余生活,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留出休整的空间:与他人共享时光,交谈、倾诉、阅读、冥想、听音乐、处理家务、参与体力劳动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忍耐力、灵敏度或体力……持之以恒地交替应用你喜爱的方式并建立理性的习惯,逐渐体会它对你身心的裨益。 第五步 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 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十分紧迫,时间不够用。解决这种紧迫感的有效方法是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在进行时间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要学会”弹钢琴”。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重要但不一定紧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 第六步 加强沟通——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 平时要积极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同事及下属的沟通,要随时切记,压力过大时要寻求主管的协助,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同时在压力到来时,还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第七步 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既然压力的来源是自身对事物的不熟悉、不确定感,或是对于目标的达成感到力不从心所致,那么,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了解、掌握状况,并且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一旦”会了”、”熟了”、”清楚了”,压力自然就会减低、消除,可见压力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疏解压力,则是因为本身的能力并未提升,使得既有的压力依旧存在,强度也未减弱。 第八步 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压力,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突出表现在对明天和将来的焦虑和担心。而要应对压力,我们首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清晰之事,因为为明日作好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