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好学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家有“熊孩子”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也有可能是件好事儿呢。反而,现在是“熊孩子”,说不定将来会有大出息呢!尤其是你家“熊孩子”有以下这五种表现的话,可能是因为智商特高或有特殊才能的原因哦! 01. 话唠 “话唠”是特别让老师头疼的“熊孩子”类型,不仅影响老师上课,还影响同学学习。相信此类孩子的家长也经常被老师“关注”吧! 其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语言丰富,表达能力很强,只是作为小孩子,较缺乏自制力,暂时不能控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也不知道什么场合适合讲话,所以才会像个小喜鹊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强烈的谴责孩子,因为这很有可能抹杀孩子的“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记者、主播之类的,而且能说会道的人在社会上也比较吃得开,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过度责骂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不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家长也需适当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或者让孩子放学后专门讲讲学校发生的故事等等。 02. 爱发号施令 这类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领头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显得有点自私、爱出风头。不管怎样吧,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孩子普遍有着较强的主见性、领导和组织能力,说不准可能以后就会成为领导人。 03. 攒零用钱 其实我还蛮佩服这类孩子的,小时候自制力就能那么强!能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相信做起事来也不会差。目标、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厉害的。 04. 特别爱讲小故事 这类孩子跟“小话唠”不一样,他们就是特别喜欢故事,经常嚷嚷着让你讲故事、或者让你听他(她)的故事,有时候还特别爱扮演故事里的人物。 经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会说“这只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类的,不要打断他的思路、想法,让他自由的发挥,毕竟每个小说家都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岂是尔等凡人能够理解的。 05. 多动症 对于“多动症”,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一种病,但我更愿意说他们是“运动细胞”太发达,活动就是他们的生命,静下来就等于扼制了他们的命脉。 一般这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不错,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以培养,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 总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法。 做教育这么多年,无论一开始家长认为这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多么的“不可救药”,我都会用事实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其实很优秀,只是现在的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他,暂时影响了他发光发热而已!”当然,最终事实也证明我是对的。 文/小学教育联盟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不要再问孩子 “ 作业写完了吗? ”
请全天下的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1、不是“作业”出了问题,而是“爱”出了问题。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话是:“作业写完了吗?” 这句话折射出中国多少父母爱的苍白,爱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内心中呐喊:“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我的作业?”孩子们无法理性表达内心的意识,只能用行为和父母对抗:顶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语、惹是生非…… 有爱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会和孩子打招呼:“宝贝,妈妈回来了,妈妈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别那么着急写作业,玩一会再写吧。”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妈妈,我写完作业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为“爱”而努力,如果不是为爱而努力学习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随着孩子长大很多问题会逐步显现。 2、换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这时你的老公不关心你反而直接说:“饭做好了没有!怎么还不去做饭!”你的心情会如何? 你当时可能有两种选择,第一,生着闷气去做饭,积累抱怨,直到抱怨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产生恶劣影响;第二种是表现自己的情绪,直接抱怨甚至吵架,当下就产生恶劣影响。 换位思考,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里听到“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的真实心情和“讨厌父母”就是“讨厌学习”的后果。 3、请父母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而你老公会关心地说:“老婆怎么了?累了就不要做饭了,我们出去吃饭吧!”你会觉得老公真好,内心的疲惫很快会消失:“别出去吃了,我马上给你做。”当人被理解被关爱的时候,是最愿意付出努力为关爱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请父母千万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一定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要求。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当中,就是生活在“溺爱”当中。 文/小学家长联盟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常给孩子吃这3样东西,长大肯定有出息!别不信
【实用】常给孩子吃这3样东西,长大肯定有出息!别不信 01。吃饭 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总是微妙地传达出一个孩子的习惯、秉性和教养。 一家的孩子教育地好不好,带出来吃顿饭就知道了;一个朋友跟你是不是一路人,吃几顿饭就明白了;两口子过得怎么样,看看厨房、饭桌,也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说,好好吃饭是小事,也是大教养。 孩子被人骂作没教养,多半是在饭桌上。 我有两个本家的婶儿,在亲戚朋友中的名声特别差,逢年过节聚餐的时候,大家都不想邀请她俩,但有时候碍于亲戚面子,又不得不客气一下。 每当开始上菜的时候,她两家的孩子就“霸占”了转桌:凉拌小青菜不喜欢吃,就赶紧转过去;这碟五香牛肉片挺好,就转到自己跟前按住,一筷子接一筷子地吃光;喜欢吃蒜薹炒牛肚儿里的牛肚儿,就趴在桌子边上,欠着身、伸着胳膊,用筷子巴拉着找牛肚儿,把菜都扒拉出来了…… 一桌人举着筷子,插不上机会,尴尬地不行。这俩婶儿却还挺乐呵:“这俩孩子,真是胃口好!每次带出来吃饭,光挑肉吃,非得吃饱了不可。” 很多时候后,我们关注了孩子“舌尖上的营养”,却忽略了“舌尖上的教养”。 面对一个吃相不佳的孩子,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孩子教养上的破绽。如果父母连餐桌礼仪这点小事都教不好,还要去谈什么出息、修为,不觉得很搞笑吗。 我们在饭桌上,培养着小白眼狼。 自己家吃饭的时候,第一筷子菜夹给谁?这个问题很重要吗,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影响呢?答案肯定是有影响。 我女儿小优特别爱吃鱼肚子肉,嫩嫩的还没刺。以前每次吃鱼,我总是先夹下鱼肚子肉,放到女儿碗里。 可是前几天,姥姥说牙口不好了,我就随手把一块鱼肚子肉夹到姥姥碗里了。没想到女儿不干了,一脸不情愿:“哎呀,我也想吃那块!” 女儿当时那语气,明显就是埋怨我把本该属于她的肉给了别人。你看,我为她夹了那么多次好肉,就这一次没随她的意,她反而埋怨起我来了。 在大多数家庭里,享有“优先用餐权”的,肯定是孩子:菜还没上齐,赶紧用小碗给孩子拨点先吃着;盘子里有块没刺儿的鱼肉,一定先夹给孩子,谁都舍不得吃……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爱孩子的方式,期盼着孩子能够身体长得壮壮的,希望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爱和付出。 可实际上,这种爱的方式真的正确吗?孩子真的因此而感激父母了吗?往往并没有,很多时候,孩子把这些爱理解为父母“理所应当”的,他“受之无愧”。一旦孩子对你的爱“受之无愧”,什么感恩、孝敬都是奢谈。 02。吃苦 现在不让孩子吃点苦,将来的世界会让他很苦。 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特别烦恼、抑郁,生活作息一团糟,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有的甚至辍学了。 他们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远离了父母,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洗衣服、刷臭鞋、洗被罩床单……而在此之前,这些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的:“儿子,你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事你不用管!” 在冬天阳光不错的时候,你去某些大学宿舍区逛逛,有时候能把你恶心吐了:晒出来的被子、枕巾,都是油腻腻、黑乎乎的;宿舍阳台上堆满了臭袜子,晾干了反复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很多女生宿舍也这样,甚至比男生宿舍还脏。这难道就是“好好学习,别的事情不用管”的最终结果吗? 去年毕业季的时候,有记者采访一群毕业生将来有什么规划,结果好几个男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说:“我不想工作,我不想离开这里,只想跟朋友在一起安安心心打游戏。”
Read more8个理念+8句名言 启发父母养出善良的孩子
〝善良是一种聋人能听到、盲人也能看到的语言。〞——马克‧吐温 在孩子身上,我们寄托着种种梦想,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快乐、成功、自给自足,希望他们胸怀大志,有一份好的事业,并且保持真诚——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许还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善良。 要在孩子身上注入善良的精神,我们必须作出示范,并且把握种种机会进行教导,使得善良、人性成为第一考量。以下是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八种方式。 善待他们 〝善良是美德成长的阳光。〞——美国法学家罗伯特‧格林‧英格索尔(Robert Green Ingersoll) 父母养儿不需很长时间,就会发现,孩子会效仿你所做的,而不是照你说的做。一个有力又简单的教养方法就是善待他们。 这可以包括:当他们伸手相帮时表达感谢,当你犯错误时向他们道歉,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惊喜,尊重他们,以积极正面的语言和他们说话。 善良为先 〝我们是我们一再重复的行为的结果。由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受亚里士多德启发) 只要将善良摆在家庭事务的优先级别上,就有助于为孩子开创环境、将善良作为重要品性加以保持。将这种重要性融入谈话,提醒他们去上学、去游戏时都善待他人。 留意他人之善 〝当被善良触动时,一天可以多么美好。〞——美国著名记者乔治‧埃利斯顿(George Elliston) 敏锐地捕捉别人身上的善良,加以留意、欣赏,并教孩子效仿。这可以让孩子体认其重要性,并使生活更愉快。 他人为先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为善的机会。〞——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显然,善良很大程度上是放弃私心,去考虑别人。作为父母,有无数的机会进行身教,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孩子。 讨论言行如何影响他人 〝想像你的行动能带来改变。它真的能。〞——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Read more如何让孩子与你自在谈心
在何种情境下,我们才得以让孩子愿意主动谈心呢? 互动良好的家庭对话是教养得以成功的关键,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要彼此开诚布公谈心绝非易事。 英国家庭心理学医师瑞秋安德鲁(Dr Rachel Andrew)接受《卫报》访问时便提到,其实当父母处于「从旁倾听」的时候,像是一起跑步、散步、骑车、煮饭、烘焙等等,就是亲子间进入谈心的最佳时刻;原因在于,这类情境下的对话通常不会带给孩子任何压力,因此自然可以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若亲子间能养成谈心的习惯,除了将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更能滋长亲子间的信赖关系,因为孩子会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可以安心的告诉你,不用担心一开口就会挨骂;而我们所得出的经验是:从旁倾听的谈话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在,进而愿意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状况,就像孩子们玩耍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话起来一样」安德鲁分享。 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呢?家长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1.亲子时光,每天至少10分钟 一般而言,建议每天至少有十分钟的活动是由孩子主导的,创造从旁倾听的机会,像是一起动手做劳作、烤饼干、跑步或其他适合亲子互动的项目,首先这么做会让孩子理解他们对你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建立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更可以让他明白你们之间存在着专属的亲子时光。 2.专心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 往往在规律且和缓的气氛中,就能让孩子自然的养成与家长分享心情的习惯,尤其当孩子正和你分享自己时,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就好,切勿中途就对孩子的话妄下评语或是产生质疑,要不这将有损好不容易才萌芽的亲子关系。 3.保持冷静,确认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被孩子说出来的想法或事实吓到,但家长务必要冷静的让谈话继续,从旁倾听的对话方式可以有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有勇气说出原本害怕或烦恼的事,像是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家长们往往知道后就想立刻采取行动,但却忽略了其实应该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如何。 藉由谈话的过程,家长可以确认孩子真实的感受,像是:「我总算知道你每天上学所要面对的」,或是「难怪你总是一脸焦虑」,但记得还是让孩子继续主导话语权,直到他们想要结束谈话为止。 4.提供选项,不为孩子做决定 在谈话告一段落时,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选项,与孩子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比较好,像是:「你觉得妈妈陪你一起去学校处理妥不妥当?」或是请孩子写写看他希望你怎么跟校长或是老师反应,如果家长希望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任,记得千万别替孩子做主,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你越是替他们做决定,他们越会觉得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尽管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表达关爱最好的方式往往却是──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除了让他们厘清自身的感受之外,更要让他们知道,你永远都跟他们站在一起。 图:pexels.com
Read more聪明的父母,只教孩子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Read more不养出小皇帝 公主病 孩子 爸妈必知9大教养法
独生子女的负面印象,其实是源自于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中如果只有一个小孩,难免会因为在爸妈及长辈什么都给的溺爱之下,成为被宠坏的“惯宝宝”。疼爱与过度宠爱仅一线之隔,关于独生子女的教养问题,对于各位爸爸妈妈,专家有以下九点建议。 一、有爱,也要有原则 家中要有既定的规范,让孩子可以遵循,就不会从小即任性妄为,伤害自己或他人。例如:拿爸妈的东西要用借的方式,而不是拿了就走。如此一来,在外才会懂得想要东西时,是要用问、而非用“抢”的方式。 二、提供更多的同侪互动机会 因为缺乏兄弟姊妹,所以许多家长会有错误的迷思,认为孩子若要和同侪互动,就应早点送入学校。不过,如果孩子长期以来习惯一个人,一下子进入团体生活(例如幼儿园),反而会不知所措,进而进入自我中心的世界;且在不知如何交朋友的状况下,又想要引人注意,可能会经常吵着爸妈买糖果、饼干和同侪分享,或者是使用攻击、抢夺、破坏、挑衅、不遵守规则等策略来引起注意。 因此,爸妈应该要让独生子女有机会学习社交技巧,可以先从好朋友、好邻居或兄弟姐妹间的孩子开始互动,从中引导孩子轮流、分享等,看到爸妈自然地与别的孩子互动,孩子也更容易亲近其他同侪。 三、父母亲的冲突不要将孩子扯进来 因为家中只有三个人,所以爸妈很容易把情绪带给孩子,如此将带给孩子偌大压力。若孩子经常听到:“你爸爸很讨厌耶!有空都不带你出去玩,只想休息⋯⋯” 诸如此类的负面话语,这种拉拢或挑拨的行为将很容易影响孩子,甚至让孩子有样学样。所以爸爸妈妈请记住,父母之间表现出爱的行为,便可增加孩子的正向情绪及行为表现。 四、孩子会长大,要适时放手 现代的爸妈经常做得太多太快,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损失学习独立的机会,尤其独生子女的家长最容易有这样的行为,深怕唯一的孩子不快乐。 反观有手足的家庭,因为父母注意力被分散,孩子反而比较独立,有责任感。所以从小训练孩子生活自理,包括收玩具、摺棉被、做家事,养成分享和自理的习惯,孩子就不会变成家中的“小霸王”。 五、孩子是独立个体,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强项 独生子女的特质有点像老大,因为和大人相处时间较长,会去迎合大人而在乎成就感,例如妈妈觉得会弹琴很好,所以得弹琴,藉此找到自己的价值,但这无疑会让孩子感受到莫名的压力。 因此,父母从小就该观察孩子独特的气质是什么,鼓励孩子朝着其优势发展,而不是追求大人眼中的成就。例如认为孩子喜欢唱歌、喜欢音乐,所以送孩子去音乐教室学习,但别没多久就演变成去计较孩子有没有弹好琴,而不是赞美孩子唱歌的表现越来越好。 六、家人教养态度一致,亲师充分沟通 这是教养守则中最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最需强调的是同理心的部分,因为独生子女互动的对象多是成人,所以在同理心的建立上,建议照顾者要多花些时间。以绘本为例,爸妈应该模仿更多书中人物的情绪表现,引导孩子思考在遇到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并利用更多机会让孩子看图说故事。而平时爸妈也该适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沟通,进而建立孩子的同理心。 七、爸妈相处就是孩子最好的镜子 因为欠缺手足,所以很多的社交纷争处理沟通方式,孩子无法从小、也无法频繁地演练学习,因此大人就是孩子最佳的学习典范,尤其是爸妈相处的模式。高EQ地处理夫妻间偶尔的摩擦是很重要的。 八、父母都太快出手帮孩子了 记得我们前面提的研究结果吗?独生子女感受到被双亲保护的行为较多,而这种因愧疚产生的过多保护行为,让孩子学业失败容忍力越差;且学业失败容忍力越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人际问题解决态度也会越差,于是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里。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教导的是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帮他做比较快。像我有个朋友,孩子在校的人际关系不好,他就真的常常买小礼物或饼干糖果,让孩子带去学校分享,想藉此提高人际关系,结果孩子私下和同侪的社交冲突依然不断,且孩子也变成一个比同侪更重视物质的孩子。 九、当个理性的聆听者 独生子女没有手足可以互相支持,所以当孩子有挫折、失败时,大人的角色就必须担负起支持及理性分析的角色。这不代表当孩子考试表现不好时,你不能表示失望,只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会继续努力,而且你也会支持孩子,一同分析问题,找到原因。 有时候,不要一直打断孩子的表达,协助孩子整理情绪的重点,等他表达完后父母再说,会让沟通更有效。
Read more小孩爱乱发脾气怎么办?
发脾气是不知不觉学会的。一个18个月到两岁大的婴儿会常常学习如何处理挫折、等待以及被拒绝。他们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 自己也被愤怒主宰, 表现出你和他自己都没有体验过的行为失控。有时候脾气会突然爆发, 甚至连孩子自己也被吓到了! “ 怎么了?” 他们会大哭, 需要安慰。随后, 再大一点的儿童就慢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 他们也能够控制发脾气。“ 看看, 我先扯开嗓子大叫, 然后在地上撒泼, 滚来滚去。就是这样。” 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部分原因是释放内心累积的挫折感。但多数时候是想要影响大人! 大人们会觉得尴尬、害怕、紧张, 有时候他们就会对孩子屈服! 因此孩子发脾气的习惯就会变得根深蒂固。 这里有一些解决方法: 1、不要有求必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家长要下定决心。不要孩子一发脾气, 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你过去可能是这样(为了图清净), 但是今后不要这么做了。 2、付诸实践。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 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走开,
Read more怎么帮助过于害羞的小孩?
你家里有没有一个害羞的小孩? 害羞就像一个陷阱把孩子包裹住, 不知道怎么逃脱。当孩子还小的时候, 害羞可能显得有些可爱, 但是长大后, 害羞会成为生活的障碍。因为害羞的人会错过很多。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变得害羞? 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变得外向一些? 害羞可能是偶然造成的, 也可能是在一些条件下产生的。我们有时候在社交的场合中会变得结巴。孩子也有可能这样。我曾经在一个表演中看到小丑走向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小丑弯下腰靠近孩子, 要跟他打招呼, 但是小孩却吓破了胆! 演员罗宾?威廉姆斯曾经带两岁的孩子去迪士尼, 发现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可爱的米奇看起来像一个两米多高的大老鼠! 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安全度过童年期。你介绍给孩子的人不能是危险或者让人害怕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步骤: (1)教孩子如何进行社交活动。很简单, 当有人跟你的孩子说话或者打招呼的时候, 如果你在身边, 就向孩子解释他们应该这样做: -看着正在跟你说话的人。 -向对方问好, 并记住对方的名字。
Read more12个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法
养儿方知父母恩,大多数人都是当了父母后才终于明了到父母难为,做父母的总是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期望他们出人头地。然而,我们认为最好的,孩子是否能够欣然接受呢? 我们全心的爱,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呢? 育儿专家暨心理治疗师Andrea Loewen Nair提供家长们下列12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可以真实感受到父母亲满满的爱、倾听及接纳。 1.每天分别出10到15分钟不受任何打扰的时间给孩子,给予他们全部的注意力、毫无分心。如果刚好手机响起,就大声告诉孩子们「它可以等」。 2.当你自己想要有些独处时间时,要注意所表达的方式。例如「我想要好好泡个热水澡」远比「老公你终于回来了,请你接手陪他们因为我累了」来得好多了。 3.当你无法陪伴孩子时,请认真地告诉他们你正要去做的事,以及事情的重要性。 4.问孩子问题时,要表现出感兴趣的专注力,例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建议可常常建立与孩子这样有品质的对话。 5.时常给予孩子亲吻及拥抱,让你与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机会。 6.与孩子说话时,身体尽量降到与孩子同高,专注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你正在仔细聆听。 7.每日放学后,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点。当孩子一进家门时,不要开口就说「去写作业」、「老师今天打电话给我」,而是要反问自己「要如何让孩子高兴看到我」,因为当孩子与父母有好的连接时,自然就会愿意合作了。 8.不要过于在乎结果,而是享受过程。例如当孩子演奏表演时,「我喜欢看你演奏」比「你演奏得很棒」来得好。 9.偶尔舍弃营养均衡的食物,并且让孩子来决定晚餐内容,心情放轻松点,偶尔的不营养并不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10.让孩子来选择想要与爸爸或妈妈一起进行的活动内容,即使你认为他们所选的活动一点都不好玩,仍然积极参与。 11.没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透过一些小东西让孩子知道「妈妈好想你」,例如写个小纸条、为他准备他爱吃的午餐、一则简讯等。 12.当孩子放学进家门时,先放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立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及微笑。 图:pexels.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