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纵容孩子的五件事,妈妈们知道吗?

一、得不到 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给家长的建议: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咬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二、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给家长建议: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撒泼、哭闹也没有用。 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它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三、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给家长的建议: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 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 “物权” 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四、该睡不睡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继续玩闹,不肯睡觉。 给家长的建议: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上学不迟到。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五、说谎 6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是家里的猫干的。 给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 以此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孩子说实话后第一时间 “拥抱” 他、表扬他。

Read more

【实用】孩子不爱喝水有妙招,妈妈必看

水是人体最必需要的组成成分,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喝水,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喝水。碰到一看见水瓶就将它打走或落荒而逃的小孩更是让妈妈、保姆们头痛。 下面介绍几个妙招,给父母、保姆参考参考~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一:让孩子无味的喝水变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如此不仅让孩子更喜欢上喝水,也可以增近亲子关系,增进感情。举个例子,这样跟宝宝说:“宝宝,来,妈妈喝水了哦,接着由你来喝!“嗯,宝宝好棒,妈妈又喝了一口了哦,接着到宝宝了哦!”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二:称赞和鼓励 当宝宝喝水时,用高分贝开心的语调跟宝宝说:”好棒哦!”  “怎么这么厉害!”  给予足够的称赞和鼓励,宝宝会试着听话,得到父母的肯定。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三:换上有图案的水杯 孩子对于颜色鲜艳、图案又大又醒目的事物是很感兴趣,那妈妈们就可以给宝宝准备这样一个充满卡通色彩的水杯,最好是可以准备多几个不同图案的,那样宝宝换着水杯来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四: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 怎么样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往里面添加一片苹果片或者是雪梨片,甚至加两粒枸杞,不仅让白开水看起来漂亮,而且喝起来还带点天然的中味道,又健康又可以解决宝宝不爱喝水的毛病。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五:父母是榜样 可以在孩子面前喝水,并同时作出夸张的动作,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拿起他的水杯,示意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六:与动物一起喝水 什么叫和动物一起喝水呢?妈妈们要知道,孩子都喜欢那些小动物,那你就可以买一些动物的图贴在家里的墙上,给宝宝喝水的时候就对宝宝说:“先给猫猫喝一口,好了,再到宝宝喝一口了!”这一招会比和妈妈玩游戏更有效哦! 今天就在家试试,觉得有用的记得分享给朋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闹情绪时,父母这样做最有效!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同样。孩子因为缺乏自制力,所以他们闹情绪的时刻非常多,也让父母感觉非常劳累。 当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这六大雷区,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看看以下解决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做积极智慧的父母! 1。八大常见反应 一、以暴制暴 “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二、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三、男孩别哭 “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四、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五、流于说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六、回力球效应 “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七、阻断话语 ”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八、归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爸妈究竟如何能当好情绪教练? 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2。三个步骤破解孩子情绪密码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Read more

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于挫折的态度。〞 要知道,哪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今天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苦的可能性的越大。 曾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镶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张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是否也有所启悟呢?记住: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 所以,奉劝所有家长,别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学会吃点苦,并懂得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道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穷养富养 都不如慢养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曾是许多家长的观念。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你慢慢来。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章苒 | 来源:李月亮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9种妈妈是宝宝特别不喜欢的 你上榜了吗?

当宝宝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都是宝宝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恰当?如果宝宝总是让你不“顺心”,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宝宝的最不喜欢的“禁忌”。 一般说来,有9种妈妈是宝宝特别不喜欢的。而这9种不受欢迎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并不少见呢。妈妈们,快来看一看,“最不受宝宝欢迎的妈妈”,你上榜了吗? 1、“不好玩的妈妈”——让宝宝感觉无聊 宝宝: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宝宝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宝宝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宝宝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宝宝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宝宝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宝宝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宝宝一起玩,多和宝宝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宝宝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宝宝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宝宝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宝宝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宝宝养成一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宝宝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 2、“电视妈妈”——造就冷淡宝宝 宝宝: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宝宝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宝宝,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宝宝一起活动。多点带宝宝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宝宝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宝宝玩一玩,听听宝宝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宝宝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宝宝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宝宝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宝宝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宝宝一些知识。 3、“苛刻妈妈”——束缚宝宝 宝宝: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点评:宝宝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宝宝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宝宝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宝宝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宝宝,要大胆放手,让宝宝适当自由和放纵。平时对待宝宝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宝宝,宝宝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宝宝犯错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谦虚妈妈”——压抑宝宝 宝宝: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宝宝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宝宝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宝宝。宝宝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宝宝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宝宝,让宝宝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宝宝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宝宝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宝宝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宝宝,这对宝宝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宝宝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5、“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宝宝:“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宝宝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宝宝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呢?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点评:总是拿自己宝宝的缺点与别的宝宝的优点对比,对宝宝进行责备,会使宝宝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宝宝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久而久之,就会令宝宝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进而消减了宝宝的自信心,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批评宝宝而赞扬别人的宝宝还会令宝宝对宝宝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宝宝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建议:每个宝宝都是特别的,每个宝宝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宝宝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宝宝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宝宝的。而且,平时还应该多一点鼓励宝宝,而不是批评宝宝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多一点鼓励会使宝宝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宝宝增强做好一件事情的动机,这样宝宝才会更好的发展。 6、“说话不算数妈妈”——叫宝宝如何相信你 宝宝:“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点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守信用?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Read more

5种宝宝不良走路姿势

5种宝宝不良走路姿势,你家有吗? 1。总是跌跌撞撞 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总是跌跌撞撞的? 一直到1岁半,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孩子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 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至于平衡的保持,他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记录下所有的参数。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公园的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那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 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2. 走路像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 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 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3. 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 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4. 走路像西部牛仔 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5. 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 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给孩子的礼物 送这些最好

给孩子的礼物有三大原则 一、投其所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给孩子送礼,需要知道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平时一定要多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不怕他不喜欢。 二、边玩边学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聪明伶俐,所以学前教育很重要。想要送孩子礼物,可以从玩具入手,玩具孩子都喜欢,但如果既好玩,又能益智的,岂不更好?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送一些简单的、提高认知能力的玩具,如摇铃、拨浪鼓、不倒翁、音乐玩具等。年纪大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有趣的益智类玩具,如拼图、磁力积木、组合玩具、迷宫游戏等。 三、安全性高 孩子抵抗力差,在选礼物时一定要确保安全无毒,远离刺激性气味和重金属颜色的玩具。另外,一些比较小,容易吞咽、有尖锐部位的玩具,也一定不能买。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玩具要经摔,否则玩不了多久。 说完礼物的原则,下面还列出几项选择项: 1.送“想象力”:能让宝宝边玩边激发想象力的玩具。如积木、绘本、绘画板等。 2.送“表达力”:故事机,会说话的娃娃,抑或是有声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3.送“逻辑力”:如棋类、迷宫类、数字类等,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4.送“协调力”:积木拼搭、串珠游戏、拼图组合、乐器弹奏等,都可以让宝宝锻炼灵活力。 5.送“运动力”:小宝宝可以使用爬行垫和健身架,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送脚踏车、滑板车、轮滑鞋、自行车等礼物,孩子边玩边运动,既开心、又健康。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想孩子好,必读!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 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 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 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 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学会了羞愧。 孩子生长于嫉妒中,便学会了怀恨。 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形成罪恶感。 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 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 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 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 孩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 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 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 孩子生长于公平中,便学会了公义。 孩子生长于诚实中,便学会了真理。 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便充满了信心。 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存活。 今日感悟:你的孩子, 在什么环境下长大呢?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子女便会善根福德的教顺。

Read more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