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中国孩子、美国孩子和韩国孩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因为在美国父母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家庭教育应当重在“教化”,而不是口头教育。许多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而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化”。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许多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是缺位的。我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地吃饭,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韩国的家庭在饭桌上是通过氛围来教化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懂得感恩;美国的家庭在饭桌上也是通过习惯来教化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而我们许多家庭在饭桌上缺乏的是对孩子的“教化”。我们在饭桌上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吃好。恰恰是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正在传送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号: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你服务。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 但我们却忽视了我们本可以通过教化告诉孩子,我们对你的关怀,不仅因为你是孩子,还因为我们对你的爱。更重要的是,我们给你的爱是要让你知道,你要学会回报他人,学会爱他人。 结果,在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下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除了认为父母应该做的之外,满眼都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房子住,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媳妇,是父母的错……他们长大后想起来的都是父母的种种不是。 我们许多家长,恰恰因为在吃饭等许多生活行为上,没有日积月累地教化好孩子的感恩之心,导致孩子的心中并没有种下感恩和责任的种子。当他长大后,对父母颐指气使时,我们应该怨他,还是怨我们不智慧的教育呢?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学会这一招,一治一个准!

昨天开学第一天,睿睿放学回家,不一会儿就把老师留的一点作业做完,然后让我带着去邻居家找乐乐玩。 刚进乐乐家,就听到乐乐妈又在里面吼乐乐:“你能不能专心一点?写作业就写作业,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你什么时候能写完啊?我告诉你,你写不完就别吃饭了!” 乐乐妈吼完,看到我带着睿睿来了,就问睿睿:“乐乐现在还不能跟你玩呢,他作业还没写完呢,你的写完了吗?” 睿睿得意的说道:“阿姨,我已经写完了。” 乐乐妈一听,双眼放起了光,赶紧凑过来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啊?赶紧教教我啊。你看我们家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作业就没消停过,小动作不断,效率特别低,可愁死我了。” 其实像乐乐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曾为孩子做作业磨蹭发过愁,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做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 为什么同样一份作业,有的孩子半小时就做完了,而有的孩子却要花两个小时才完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效率,而高效率的来源是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 比如,在一张含有30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30的数字打乱顺序后写在表格里,然后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30,要边读边指出数字,家长在一边计时。 一般情况下,7-8岁的孩子按顺序找完30个数字的时间是35-55秒;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30-35秒,而一些反应比较快的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像这样,让孩子每天训练一遍,表格里的数字可以经常变换,相信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这种方式简单有趣,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这个方法,不仅能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除了做益智游戏,还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等。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可过长,但可以逐渐延长练习时间,重点是要每天坚持练。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应该干什么 给孩子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从硬件条件说起,房间的光线应该充足,如果使用台灯,一定不能刺激孩子的眼睛;另外,用来学习的桌子也要干净整洁,配合桌子的椅子要高低适中……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孩子,那就别怪孩子坐不住了。当然,大多数家长是一定能做得到的。 另外,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不要孩子在房间写作业,而你在外面看电视或讲电话,还很大声音,这让孩子怎么专心学习?尤其是一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学习内容,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更是学不下去。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说好听一点是陪着孩子写作业,实际上却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或者字迹不工整了,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总是屡错不改,还会忍不住在一旁指责:“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做不对,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榆木疙瘩。”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结果被家长这么一“盯”,整个人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家长批评。 久而久之,孩子写作业时的关注点不再是学习,而是家长什么时候会离开?甚至会在脑子里幻想家长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出去。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于是被家长一顿埋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不要以为陪孩子写作业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尽量不要在旁边看着,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就拿本书坐在远处自己看,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气氛。当孩子遇到难题时,自然会主动找你解决的。 文/imamaclub.tw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育儿宝典】这么多早教方法,哪个才适合你家宝宝呢?

婴儿早教的方法 婴儿早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为你归纳了4大点早教方法,妈妈们可结合自家宝宝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早教方法。 早教方法1、多讲童话故事 丰富宝宝幻想世界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话故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幻想,是真实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若宝宝幻想世界太窄是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因此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 早教方法2、多读多看多思考 从小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 早教方法3、语言教育愈早愈好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早教方法4、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叔叔和阿姨很多,但并不常见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著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 婴儿早教的误区 作为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因此非常重视早教。但是早教也要讲究方法,若不注意就很容易掉入早教的误区,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归纳了3点早教误区: 误区1:过分依赖早教中心 现在的家长大都忙于工作,而年纪太小幼儿园不收,现在出现了早教中心,很多人就觉得可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撒手不管,或者是觉得孩子在早教中心就没有自己什么事,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早教中心。 纠正:虽然都是玩,但早教中心并不是幼儿园。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这也能称得上是早教,之所以要来早教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师有经验,可以弥补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但很多家长采取让邻居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来早教中心的做法,自己受教育的这个过程也就丧失了,同时孩子只有在早教中心锻炼这一两个小时,平时跟不上效果同样不明显。 误区2:早教效果价钱说了算 俗话说孩子的钱最好赚,现在岛城的众多早教中心不仅水平良莠不齐,收费更是千差万别,一节课收费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同的收费自然在很多的家长心目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会越好? 纠正:对于这种观点,就有部分早教中心管理者说,早教的收费的确有差别,而且收费也是参考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如果选早教中心最好别从价格上来做决定,现在很多早教中心装潢的富丽堂皇,以此来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的并不鲜见。选早教在关心其硬件配置的同时,还要留心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品牌历史、知名度等。 误区3:早教是让孩子更聪明 在早教中心,一位家长的咨询的问题很简单,来这里会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吗?事实上,类似这位家长的问题,在机构接待的过程中遇到的并不少,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的询问,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 纠正:对于早教的效果,家长往往会存在误区,例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至于会不会让孩子更聪明这个问题,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为他将来不管是在哪个层面工作,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和事业,为个人的创造和幸福打下基础,这是家庭早教之目的。 文/育儿宝典

Read more

孩子爱用尖叫来抵抗,处理尖叫的方法,搞定爱尖叫宝宝!

尖叫,也是一种语言 为人父母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然而伴着喜悦而来的,并不全是春风得意。很多父母还没有享受到对孩子教育成功的满足感,却首先得到了孩子哭闹为自己带来的尴尬。 “啊——!”刺耳的尖叫声打破了周边的宁静。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宝宝又开始发飙了? !大部分家长在尝试了一切方法之后,也只能“冷处理”,但正如一位家长所说: “这不仅需要钢铁一样的意志,更需要有聋了一样的耳朵!” 关于宝宝为什么会尖叫,爸爸妈妈们也有很多的解释。有的说是为了发泄情绪,有的说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力,有的说宝宝发出的不是尖叫,是寂寞……其实都答对了,但是孩子在不同场合的尖叫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只有明白宝宝想要什么,才能釜底抽薪地让他停止吵闹,还你一片清静的时光。 1、高兴的尖叫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是做游戏兴致高涨,会兴奋地挥舞小手,身体上下摆动,眼睛笑成了一条线。但这还远不能让宝宝充分表达他兴奋的情绪,于是欢快的尖叫声成了宝贝高兴的信号。爸爸妈妈可不要让宝宝吓住了,宝宝只是想用尖叫来表达他的快乐,把他快乐和激动的情绪传递给你们,让你们一同分享! 2、寂寞的尖叫 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电脑前忙活,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的地板上玩积木。多么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啊。大错特错!一个人玩太没劲了,宝宝需要有人在旁边为他鼓掌加油。于是,尖叫声再次响起。此时的尖叫是在抗议你们对他的忽视,宝宝需要你们的关爱,他在向你们传递这样的需求。爸爸妈妈能从宝宝的尖叫声中听到宝宝的心声吗?宝宝怕孤独!所以无论多忙,请都不要忘记亲子时间。 3、愤怒的尖叫 宝宝和小伙伴正玩得开心,突然一个大孩子走来抢宝宝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宝宝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对方力气怎么那么大,快抢不过了,宝宝发怒了。于是,“啊——!”尖叫引来了双方的家长,一场干戈才化为玉帛。 12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尖叫是他抗议的声音,是自我保护的信号。 4、反抗的尖叫 该喝牛奶了,不想喝!该睡觉了,不想睡!怎么妈妈总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议。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经休息,宝宝的尖叫声就像划破长空的鸣笛,尖锐刺耳。 12个月的宝宝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宝宝产生反抗情绪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问宝宝的意思,和他温存一下,缓和一下情绪。 5、模仿的尖叫 邻坐的宝宝喜欢尖叫,宝宝也跟着尖叫,一起叫多有意思啊,看谁叫得更响,看谁叫的时间更长!宝宝的模仿力很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只要是这个小人儿感兴趣的,他都会亲历亲为地去尝试。当别的宝宝用尖叫引来大人的注意,宝宝也会去尝试这样的方法,看看是否奏效。粗心的家长如果不够细心,就很容易中了宝宝的“圈套”。因此当宝宝模仿尖叫的时候,家长不必反应过大,那更会激起宝宝尖叫的劲头。 长期尖叫危害大,过度放任毁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在某一段时期都会出现尖叫行为,但长时间下来却会对孩子成长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丧失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习惯处处“代劳”,这容易让孩子舍弃一切自我学习机会,待孩子长大后便会发现,周围同龄人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己却没有,不仅容易被排挤,也会影响到自信心。 2、情绪管理失当:习惯以尖叫来发泄情绪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较缺乏忍耐宽容的心胸、忌妒心强、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等,且不易获得别人的认同。因此,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上自然无法正常的维持。 3、挫折忍受度低:当遇到问题,不愿意去面对或解决时,“尖叫”就成了孩子表达需要寻求的协助方式。孩子一尖叫大人就帮他处理,长久下来,容易养成孩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低;日后进入团体生活时,稍有挫折压力,便会无法应变处理,“逃避”便成了解决问题最佳途径。 4、声带受损:长时间的尖叫,不仅对孩子的声带造成伤害,更可能变成无法恢复正常声调频率的遗憾。尖叫久了不仅口干舌燥,有时还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0-1.5岁」语言不足的尖叫期

Read more

睡前小故事 : 学会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 小猫惶惑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叨念着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仔细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什么。” 想起一个小笑话,”妈妈说,我教你一个以后生活的技能,有了它你就什么也不用发愁了……于是妈妈教会了我吃饭。我们当然学会了吃饭,但生活中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 去做一只善于倾听的小花猫吧,因为小猫每天都很开心。

Read more

孩子的臭脾气,需要这么治!

也许你家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皇帝”,小小年纪就很会顶嘴,稍有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情绪变化得比天气还快,一副臭脾气让第一次来家里的人都被吓到。 一提到孩子的臭脾气,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父母发过分溺爱。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还好很多原因会让孩子养成臭脾气。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要好好注意一下,孩子没有坏脾气的,防范于未然;孩子已经是小霸王的,我们就对症下药地力求改正。 1。受到家人的溺爱 父母的溺爱,当然是孩子养成臭脾气的罪魁祸首。 对孩子百依百顺,他想要的都能马上把得到,他不想要的说拒绝就不准出现在视线范围里。欲望太容易满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会让孩子对任何事情的考虑都以自己为中心。 溺爱形成的臭脾气,不是孩子故意在为难家人。而是对他的长期娇惯,让他完全不懂得去考虑家人的感受,他只知道自己想怎样、不想怎样,别人的情绪根本就在他的意识之外。 因此,父母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而且在和他的日常交往中,要特意地让他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会影响到家人的喜怒哀乐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关注的视线放到自己以外的人身上。 2。尝试新鲜事物被阻止 小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于大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万事万物,在孩子眼中,就像刚剥去果壳的荔枝一样新鲜。 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基本的成长需求。通过自己的探索,确认每一个事物和自己的关系,获得安全感和认知的需要。 如果这个探索的过程被打断,孩子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这种感觉出自本能,就像蛋糕到了嘴边,却突然被一只手拍落地上一样。 如果有人(比如父母)总是阻止他,他就会对这个人很排斥,久而久之,就会处处作对,你说往东他偏偏往西,以幼稚的敌意来表示对你的不满和抗议。 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放开脚步去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不用担心轻微的磕磕碰碰,父母只要在附近看着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 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父母在背后以目送的关怀来做孩子的后盾,而对于他的事物不再以“疼爱”的名义干涉。孩子会感谢一路上,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而不会再摆臭脸给你看。 3。模仿“坏脾气”的大人 孩子是一张白纸,没有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态度,都开始于对身边大人的模仿。 大人的行为,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还会有意识地去模仿喜欢的大人,有时候你会看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像是某个大人的微缩版,那这个孩子一定很喜欢或者崇拜他。 平时在家里,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特别是有孩子在的场合,千万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吵架,一定要避开孩子;和睦的家庭里,才能培养出一个好脾气的乖小孩。 另外,要经常和孩子聊天,了解和他平常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以免被带坏。还要提醒经常来家里拜访的一些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太豪放而粗犷的一面,这很容易就被孩子学了去。 4。压力过大,睡眠不足 孩子压力太大、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臭脾气。这里的臭脾气,主要是一种发泄行为,因为心里有怨气,有怒气,必须寻找出口。 小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好,会让他们很烦躁;而被寄予的期望过大,无法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也会让他们烦躁,这种烦躁的情绪堆积太多而爆发出来,就会呈现为臭脾气。 望子成龙,但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空气,让他按照自己的进度,慢慢来。你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也会尊重你的良苦用心。臭脾气,很多是被逼出来的。比起“快快地长大”,孩子更需要“稳稳的进步”。 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用,请分享出去 让更多父母、孩子受惠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