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请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方美琪是某国资银行部门经理,入职后三年连升三级,对岗位各项业务都驾轻就熟。慢慢地,她发现自己不用那么“拼”也能在体制内“混”得不错。于是,她开始缺席公司举办的管理培训班,很少参加一些员工聚会。但是舒服的日子没过多久,美琪因工作业绩下滑而被降职。 美琪职场失败就是典型的沉溺“舒适区”的例子。“舒适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肖震宇介绍,心理舒适区是指一个人现有能力范围内能够完全掌控的区域。处理心理舒适区范围内的事务,人们往往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然而,当面临的事件、需要的能力在舒适区之外时,人们就会感到焦虑紧张、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逃避、退缩的心理。从人类进化来讲,人们对不确定的事物有着本能的排斥,甚至心存恐惧。经济学家卡尼曼谈到,人们厌恶风险,厌恶那些不确定的事情。如果让他从心理舒适区走出来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古语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国有“乐不思蜀”的哀痛,今天有“诺基亚被收购”的教训,局限于“舒适区”,不会躲避更多的风险,只会导致风险来临时不知所措。在企业中,长期处于心理舒适区会产生职业倦怠,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久而久之,就习惯于停留在原地,难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阻碍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未知”虽然有时让人恐惧,但也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走出舒适区,尝试新鲜的事情,扩大交际圈子,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能够收获更多快乐。探索未知世界本身有风险性,但却是一种焦虑与欣喜并存的状态,刚开始会比较焦虑,但逐渐探索之后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推动力会促使你开辟“新航路”,提高整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走出舒适区”不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身边一些细微的改变也可以让你慢慢摆脱舒适区的安逸。比如,变更上下班路线;又或乘坐地铁或公交时,早一站下车,去发现新的公园、饭店、运动场所等;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感兴趣的小组,看看其他人都在做些什么,获取一些新鲜的资讯;另外,职场人也可以主动探索行业之外或是同一行业不同职位的知识,适当拓展自己的职业路线。 虽然舒适状态可使发挥更稳定,但我们要寻求舒适区外的“最优发展区”,以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获得最佳表现。无论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许多人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没有意识到舒适区的危机,最后导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每个人都不能抱有守成的心态,要勇于开疆扩土,闯出一片新天地。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破冰——走出三个“舒适区”

第一是认知舒适区,也即思想的舒适区。 不思进取,是活在思想舒适区的人的准确表达。无论现状以及未来很长一段可以预见的状况,躺在舒适区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多想,可能会美其名曰“稳打稳扎”。也有曾经突破而失败的人,像条件反射一般对外部世界保持距离。思想上的懒惰比行动上的懒惰更有害,好比有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认知或思想的舒适区,让人丧失斗志,失去自信。 要打破认知舒适区,首先要敢于打碎自己固有的观念,甚至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观。要敢于拒绝条件反射式的认知判断,在发现现有认知与现实世界不符,或者新的认知与原有认知有冲突时,必须敢于接受新的认知。 第二是心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感性舒适区。 我们经常会感到与某类人沟通有困难,因为经常找不到话题,害怕会因此尴尬。也常常躲避与某些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因为担心会“丢脸”,“没面子”。于是我们会想出很多方法,比如应该打电话的用发短信的方式,因为那样被拒绝的时候就没那么难受……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心中有这样的舒适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训练打破舒适区,坚持做不愿做、不会做的事情,事后不断的反馈给自己,就会彻底走出心理舒适区。 第三是身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行为舒适区。 想煅练身体的人,最难的是开始的那一天。因为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要被艰苦的煅练打破,身理会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调适,所以好的习惯太难建立,因为人的身体天生趋于懒惰、贪于物欲和权色。不自律的人,会时时被外界的诱惑影响,随时让自己追随天性中的身理舒适区,就是跟着感觉走,怎么样舒服怎么样来。 各种各样的舒适区限制了我们行动的脚步,被限制的行动又强化了舒适区的围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走出第一步!我还记得一位曾经的领导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有一双破冰之履!”只有敢于走出破冰的第一步,然后不断的重复,就能行成新的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良性的舒适区。 作者/我演雕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