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还是富养孩子,其实取决与父母的心态,和经济条件没太大关系,富人家也能养出独立的好孩子,穷人家也会溺爱出败家子。 钱能帮助我们享受爱与生活,可如果你把钱当成是万能的,那你首先就会失去爱与生活。如果女儿要1,我有2就一定给2,1是满足她的需求让她快乐,另一个1是用来告诉女儿“我爱你”,这是我做给孩子看的我的金钱观。 女儿宿舍里住了五个人,其中一个女孩别班的,是特困生。女孩除了有学校发给的生活补贴,还被安排在办公室做助理勤工俭学,每月有几百元薪水,过节或是年终学校会发奖金。但女孩很快就成了最忙碌的一个,周六日还通过中介联系了各种兼职,宿舍和图书馆都见不到她的身影,完全没有了学习的时间。 女孩和室友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赚钱,父母又打电话过来让她寒暑假去打工不用回家,因为有弟弟要上学,把自己生存的压力和对经济状况的无力,一分不差都传递给了女孩。第二个学期女孩每个月都会有两三次外出聚餐和K歌的活动,有时候玩到天亮才回宿舍。 渐渐的她又开始抱怨自己赚的钱还是不够花,还是买不起回家的机票,还得在火车上几天几夜。一个学年过去了,女孩从来不提自己的学业半句,考前不复习结果是挂科,她几乎一直钱不离口,却也没见钱为她自身带来任何积极的意义。 女儿同班的三个女孩,一个来自县城,两个来自农村,经济条件都不富庶,但她们身上表现出的却是另一种淡定满足。被富养大的女儿免不得会有些90后喜欢的潮品、服饰和电子产品,三个女孩从未有过丝毫的嫉妒,她们同进同出学习资料共享,表现更多的是对学霸的佩服,和对漂亮物品真诚的赞美。四个人只在期末考试后才会AA制聚餐一次,平时根本不出学校大门。 下个学年女儿要去别的大学交流,我去接她取回行李。三个女孩都在帮她收拾东西,又浩浩荡荡搬着各式物品送到大门外的车上,根本不让我动手,然后还跟我说:“阿姨,等她回来我们还是这样来接她回宿舍。”她们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谊。我没有见过她们的父母,因为路远他们或许也要节省路费,但我却通过这些女孩看出了他们的品质。钱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而良好的教养却能体现至少三代人的高尚坚守。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维,以及因为穷怕了对金钱表现出的强烈渴望。如果父母传递的总是生活的沉重和缺钱的窘迫,孩子由此得到的内疚感和自卑感,最终会毁掉他们的梦想。更无法正确把握自己和金钱之间的关系,要么为了钱不择手段,要么赚不到钱就更加沮丧。如果人生追求只停留在赚钱的层面上,钱就会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精神上如此沉重和匮乏,同样也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某日搭朋友的便车,车上有他们六岁的儿子,我在包里找到一盒果汁糖递给他。男孩很喜欢,就跟妈妈说要去买,妈妈磨磨唧唧说了半天,内容是他每天要洗几个碗才能换得一盒糖。男孩身上穿着Armani童装,手上戴着Apple Watch,夫妻俩开着豪车,年收入过百万。我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孩子想要一盒糖的简单快乐?又过了一年,夫妻俩说要给孩子转学去一家昂贵的私立学校,因为他在公立学校受欺负,连老师都偏心别的同学,送的礼也给退回来了。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男孩要穷养”。 我的童年还是物质比较缺乏的年代,可妈妈会让家里的饭菜变换花样,爸爸出差会带回花裙子和各地特产,还有书籍和画报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我的父母是青春尽数蹉跎的一代,但从来没有向子女诉说过生活的艰辛,没有过对困顿时代的半句抱怨,而是拼尽全力在下一代身上传递丰盛和希望,让我们的童年充满温暖和美好,又在今后的人生中懂得分享和宽待。 看到我富养女儿,很多人问过我:“难道孩子的欲望你都会满足?”我说:“这取决于我的能力啊,能满足我一定会满足,她快乐才是我最在乎的事,但也会直言相告我能满足她的范围,超出我能力之外的东西,则需要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孩子值得拥有世间美好的一切,就算能力不够,父母也要有最起码的诚实,而不是粗暴的贬低批评,冠冕堂皇的虚伪装蒜。穷养还是富养孩子,其实取决与父母的心态,和经济条件没太大关系,富人家也能养出独立的好孩子,穷人家也会溺爱出败家子。 中国式有关钱的教育理念一直就自相矛盾,一边用大笔钱去拼学区房,一边告诉孩子不能乱花钱;一边买奢侈品武装外在,一边又不懂得满足孩子最微小的快乐;一边给孩子花了钱,一边又反复强调自己赚钱多辛苦;一边活在无休无止的攀比炫耀中,一边又告诉孩子奢靡可耻。缺钱的父母借口正能量传递的却全是负能量,让孩子活的和大人一样沉重,忽略孩子最单纯简单的需要,后果就是他们的孩子有钱没钱,都不会拥有尊严和平等。 让孩子品行好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中,而这种快乐是以孩子的需要为主,不以我们的意志去决定。我从不在孩子面前隐瞒我对美好事物的欲望,也会带着她去帮我选包包买衣服。我不担心她陷入奢靡欲壑难填,因为一个从小各方面都被充分满足,并且见过世面的孩子,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会自然绽放出极具个性的灿烂人生,这是钱积极的一面。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论贫富都要鼓励孩子追求美好的东西,尽力让他们生活在被爱和被重视的环境里。金钱的作用是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做出任何选择,并最终按照我们的意愿自由流动,富养出更丰盛的精神世界。
Read more金钱能带来安全感吗?
金钱可以是一叠纸。我钱包里就有美国的纸币,欧洲的纸币,香港的纸币,当然还有中国的纸币,他们有什么区别,图案不一样,花纹不一样,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纸。香港的十块钱还特别点,是塑料做的,可好看了。 金钱可以是一个数字。是可以多一个0的,少一个0的,这个数字是虚无缥缈的,是存在于各种显示屏上的。这个纸,这个数字,是有魔力的,梦幻的。是可以让人肝肠寸断,又可以让人欣喜若狂的;是牵扯到人性的,有时候还可以战胜情感,战胜颜值,战胜基因的;是可以让你不用工作晒太阳喝咖啡的,也是可以让你下雨天都要淋雨像狗一样工作的。 有点伤心的是,这个纸和这个数字唯独不可以让你起死回生,让你长生不老,有点可怜的是,这个纸和这个数字也很难让每个人都幸福和有安全感。 金钱是什么? 金融家们可能对于金钱还可以有更多精妙的言论。我觉得金钱是等于资源的,那张纸,那个数字只是它掩盖自己的面具。人是属于自然的,这个世界的资源就那么多,每个人资源拥有的多和少还是有所区别的。 安全感是什么? 安全感就是信任与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脱离一切外在的,内心底处的一个信任自己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自信,对于未知的信心,与他人无关。 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安全的。这不安全感是后来才习得的。可能是自己在折腾自己,可能是焦虑引起,是值得反思和探索的。 那么金钱能带来安全感吗? 或者说金钱能否带给自己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现在的,未来的,也就是持续的都相信自己还可以继续过上”社会层面上的美好生活”吗?社会层面上的美好生活是指衣食住行都无忧虑。 俗话说”钱滚钱”,”人生的第一桶很重要”。从生活实践看,兜里有上百万和几千块的体验是不多的。有上百万意味着有了一定的资源可以去赚更多的钱,有时候有一个好的项目,但是没有钱也是无济于事。 人们总是喜欢在烧烤摊和咖啡馆谈大项目和大资金。那些烧烤摊和咖啡馆的桌子就是听着太多的大项目,大资金而不堪其重其大,无奈变旧,最后沦落到被店主丢弃的。丢弃的不只是桌子,还有那些大项目,大资金。它们要么就夭折了,要么就是因为两个字,”没钱”,而成为咖啡杯或者一次性杯子最后那两成渣液,是留下来为了梦想,为了没钱而无济于事干杯的。 这样说金钱是可以带来安全感的,此时它是谋生的倚天剑屠龙刀,手里握着件利器和空手空脚去战斗还是不同的。 但是!万一有一天倚天剑屠龙刀不见了,那怎么办?那就麻烦了。可是人家武林高手绝对不是单靠一件武器而称霸天下的。还有一种”内功”。 这种”内功”是抢不走,夺不掉,丢不了的,是日积月累修炼出来的,是在骨子深处的,变成人格的一部分的,是坚信自己可以战无不胜的,越挫越勇的。这种”内功”就是安全感。 把”内功”比作安全感是想说明,有些赚钱的良好的体验,付出努力而得到的”甜头”是比现成的还有意义的,可以让自己对自己更加满意,开心与自信。 这时候内心想的是:”老子才不需要什么倚天剑屠龙刀,我也不需要知道什么”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我坚信凭借我的努力和付出,总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下一个马云“。 “金钱能带来安全感吗?”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到究竟多少钱,才可以带来安全感?假如是多多益善的话,那么最低什么多少钱能带给你安全感?而不是感觉到焦虑,和来自生存的恶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和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假如一个人一味得视”金钱如粪土”,远离金钱,这个人首先肯定是穷的,再者可能有一些人格方面的障碍,偏执,尖酸与懒惰。这是”伪君子”的防御。金钱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尊重。 假如一些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无论多少钱都无法填补内心的安全感,那么此时可能追求的就不是金钱,金钱在这里只是潜意识深处的替代物,比如说缺乏安全感,爱或者关注。如果不去探究深层的心理,那么这种为了钱而钱的努力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的都是隔鞋搔痒,得到的都是镜花水月。 那么这里金钱的多少是有点意思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是可以看出自己点什么来的。 最后,厉害的人总是把赚钱当做游戏,聪明的人都是因为美好生活而工作赚钱,有智慧的人压根不考虑赚钱,他们考虑艺术与心灵。 普通人,如我,哪来的安全感。一无所有,两袖清风。唯一庆幸自己有点什么陪伴我的是:没钱和焦虑。 来源/壹心理 文/赖东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