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春光甚好,早春的花卉开了一处又一处,和着暖暖的春风,撩拨得人心里痒痒的,这样的季节,若是呆在家里不动,似乎太可惜了,于是,有朋友提议说婺源的油菜花开得很是不错,不如周末大家自驾游去玩两天吧! 这个约定是我们早很就有的,当时的口号是:忘记有娃,忘记老公,这是一个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聚会。如果带了老公和娃,吵吵闹闹的,就无法说些体己话了,更无法随心所欲地玩耍了。 很快,朋友们就立刻响应了,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去,而我,也打算将翡翠和写作暂时放一放,出去透透风,自然,我是打算遵守约定,不带家属的。 轮到朋友F表态了,她支支吾吾地问:可不可以带老公和孩子一起去啊? 我们心里都是抗拒的,NONO心直口快地说:当时不是都说好了吗?不带老公和孩子,这就是一个女人之间的聚会,几年不过一次,就两天而已,也不算很过分是吧? F说:我知道啊,可是如果我自己去了,他们两个怎么办呢? NONO继续说:什么怎么办啊?周末让你老公带着孩子过啊,你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又不是等着哺乳,我还两个孩子呢,都比你家的小,那天就打算让他们父子三人自己过了。 F说:我们家的情况不一样啊,我要是走了,我老公连袜子都找不到,他照顾孩子我也不放心啊! NONO郁闷地说:他会这样还不是拜你所赐啊!我真是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你老公还是大儿子啊!难道你不在他还会饿死吗? 我发私信给NONO,叫她别再说了,就算F勉强跟我们去了,她心里也是放不下老公的,玩也玩不尽兴,不如算了。 F还在提议,不如改成家庭聚会算了,大家无人响应她,因为对我们而言,家庭聚会的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和未婚时的朋友们一起出游,寻找从前岁月的机会,却是越来越难得了。 事实上,我们也不太待见F家的“妻宝式”老公,如果勉强一起去了,也是画面违和。 最后,F选择了在家陪老公孩子,我倒是松了一口气,NONO却不太高兴,忍不住跟我说:我就是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要活成这样?我们结婚难道是为了给男人当妈吗?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样样都得伺候周到?她累不累啊? 我知道F会累,但她是累并快乐着,当她说老公和孩子离不开自己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厌烦,而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也许这一点,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我知道,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恰恰是很多在婚姻里当妈的女人的原动力。 这种角色错位的婚姻,在我们社会真的是比比皆是,而最可悲的是,很多女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比如一个女人要和男人结婚了,婆婆总会说把儿子交给她了,叮嘱媳妇以后要好好照顾她的儿子,而媳妇往往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老公,做一个贤妻良母,于是,所谓的妻子,其实是母亲接力棒的转移而已。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很多女人希望嫁一个类似自己父亲的男人。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你可以和“左先生”恋爱,但一定要嫁给“右先生”,我看了看右先生的标准,说直白点,那不就是对父亲的要求吗?甚至说,很多父亲也做不到这样啊! 后来反对的文章也不少,大多都是你有资格挑选左先生右先生吗?却很少有人提出对右先生这个人设的疑问。 当时也有不少姑娘问我,喜不喜欢右先生,实话实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右先生的人设,如果在我十几岁时,我可能会喜欢这样宠我无边的男人,但在我现在这个年纪,我一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男人。 因为所谓的右先生虽然在生活中照顾得面面俱到,但伴随着的危害却是剪掉了你的翅膀,阻碍了你的成长,温水煮青蛙式地把你慢慢地变成一个巨婴,你没机会自己去经历挫折,进而成长; 你没机会去体验真正的人生,那种付出与得到的感受;你没机会去接触真实的社会,永远都活在对方为你营造的海市蜃楼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如果有一天,他厌倦了你,你需要独立面对一切时,等着你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比常人更痛苦的成长蜕变之路,还有一条是彻底沦落的堕落之路。 左先生右先生的梗刚刚落幕,又出来了一种共鸣:一定要嫁给一个把你当女儿宠的男人。这些文章得到了很多女性的认同,其实也就不难看出,很多姑娘潜意识里是拒绝成长的,她们把自己的定位设在小女孩上,需要娇宠,需要照顾。 记得当时一位姐姐看完,笑着跟我说:我咋觉得我们国家的女孩子,不是喜欢给男人当妈就是喜欢给男人当女儿呢? 我也有同感,似乎很少人意识到,在婚姻里,你真正应该做好的是一个妻子,是一个已经成年、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的女人。
Read more一颗珍珠的斑点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不复存在了。 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物。 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摸着一颗美丽又值钱的珍珠呵。” 每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联想起另一件事儿。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傍晚都要到海边去散步,因此经常会看到一对头发斑白的老人,依偎在海边的一条长椅上看海。他俩总是静静地坐着,而面孔上则始终挂着一种祥和的微笑,宛如一尊神态安详的雕塑。 有一天,我好奇地走到他俩近前,轻声地招呼道:“你们也喜欢看海吗?” 老人微笑着朝我点头示意,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老伴。此时,我才发觉他原来是一位聋哑人,而他的妻子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 蓦然,我为自己刚才的失言而感到后悔。然而,在那两位老人的脸上却找不到一丝的不悦。相反,她竟用一种极其温和、坦然的语气说:“是,我们老两口经常来‘看’海的——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其实只要彼此心灵之间不存在残疾,我们仍旧是两个正常的人啊。” 两位老人的神情上没有流露出半点的自卑与遗憾,唯有幸福、自足的笑容在脉脉地向外流淌。我注视着眼前这一对恩爱可敬的老人,眼睛倏然湿润了…… 也许,就从那一刻起,我恍然从那一对残疾老人的笑容里寻求到了幸福的定义。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可以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的和睦包容里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是在替下属“背猴子”吗?
管理当中,如何管理猴子是个难题。经常听到一些经理说,“我身上背了很多猴子,我的下属太没有责任感了,执行力太差了,经常把猴子放到我的背上,我都烦死了”。 管理者身上背了太多猴子,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团队绩效水平下降。 尽管大家都在使用这个管理术语,都在谈论责任这个话题,但是,到底什么是猴子,猴子是如何从员工的背上跳到经理的背上去的,恐怕很多人说不清楚,想不明白。 所以,经理要认真研究猴子到底是如何从员工的身上跳到自己身上的,把本该属于员工的猴子还给员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高绩效团队的打造上。 如果简单地把猴子理解为责任,范围就扩大了,边界就模糊了,管理起来难度自然就加大了。要想摆脱员工抛出的猴子,首先要明白猴子是什么,只有准确定位猴子,你才能有效地管理它。 所谓猴子,实际上并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责任,责任这个词太宽泛,不容易准确定位,因此很多经理无法有效管理下属的猴子。 关于猴子最精确的定义是:“双方交谈的下一步”。也就是说,经理和员工谈话,谈完话,双方都同意的下一步工作是什么,由谁做,这就是猴子。 先来看一个小场景: 注意,猴子出现在哪里?出现在经理说“让我考虑一下,再通知你。”这是猴子,经理说出这句话之后,“双方交谈的下一步”就出现了,那就是,经理把事情全盘揽到自己身上,答应员工,自己考虑一下,然后给员工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经理这样对员工进行反馈的时候,员工就有了依赖和推脱的理由。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经理考虑好了,给了员工一个完美的答案,员工照办并获得了成功,那么,下一次,员工的做法还是会给经理提问题,把难题抛给经理,让经理出面解决。 反之,如果经理没有想出完美的答案,事情拖延了,没有办成,到了追究责任的时候,员工就会说“这个事情和我没有关系,经理还没有决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干!”理由显得直接而且充分。 你的管理中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你是否也在经常抱怨下属把猴子都放到了自己的身上?你是否经常想摆脱这种现状而又始终摆脱不了,反而更受其害? 明确了猴子的定义,经理在管理下属的猴子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备而战了。比如说,当下属想请经理帮忙出主意的时候,经理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可以问下属几个问题:“别着急,先看一下,你这个事情在哪个环节做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这个事情的目标是什么?现状如何?”,“为了达成目标,你做了哪些可行性方案?”,“你准备什么时间开始这些方案?”,“你下定决心了吗?”,“这个事情和相关部门沟通过了吗?他们的反馈如何?”等等。 如果下属没有回答上来上述问题,那么请下属回去考虑清楚了,再来探讨。如果员工在经理的启发下,回答出了上述问题,那么员工就具备了做事情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时候,经理只要鼓励员工去做就好了。适当的时候,对员工的表现进行一个反馈,鼓励一下员工。 作为经理,你要做的是在关键时刻千万要忍住,不要为了显示你的优越而忽略了员工的自主权。当员工向你求助的时候,是最佳的辅导时间,最佳的做法是提出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给出完美的答案,通过提问题帮助员工思考,帮助员工树立责任意识。 所以,经理和员工交谈的时候,经理要注意“双方交谈的下一步”,把“交给我,我考虑考虑”这些话变成“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打算分成几个步骤?”“你有什么困难?”这些问题,来启发员工思考。 有时候,员工在沟通之前没有想清楚,在经理的启发下,他们很快就会理清思路,找到答案。也有的时候,员工自己有了成熟的思路,但是为了不承担责任,自己不决策,找到经理,让经理决策。这时候,经理不要被员工迷惑,还是要通过提问,让员工说出答案,把决策权还给员工。 双方交谈的下一步”,这个环节很细小,容易被经理忽略,所以,请经理在沟通中注意找到“下一步”,并管好它,让猴子回到下属的背上!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作者:赵日磊 图:wallcoo.net
Read more破冰——走出三个“舒适区”
第一是认知舒适区,也即思想的舒适区。 不思进取,是活在思想舒适区的人的准确表达。无论现状以及未来很长一段可以预见的状况,躺在舒适区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多想,可能会美其名曰“稳打稳扎”。也有曾经突破而失败的人,像条件反射一般对外部世界保持距离。思想上的懒惰比行动上的懒惰更有害,好比有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认知或思想的舒适区,让人丧失斗志,失去自信。 要打破认知舒适区,首先要敢于打碎自己固有的观念,甚至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观。要敢于拒绝条件反射式的认知判断,在发现现有认知与现实世界不符,或者新的认知与原有认知有冲突时,必须敢于接受新的认知。 第二是心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感性舒适区。 我们经常会感到与某类人沟通有困难,因为经常找不到话题,害怕会因此尴尬。也常常躲避与某些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因为担心会“丢脸”,“没面子”。于是我们会想出很多方法,比如应该打电话的用发短信的方式,因为那样被拒绝的时候就没那么难受……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心中有这样的舒适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训练打破舒适区,坚持做不愿做、不会做的事情,事后不断的反馈给自己,就会彻底走出心理舒适区。 第三是身理舒适区,也可以说是行为舒适区。 想煅练身体的人,最难的是开始的那一天。因为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要被艰苦的煅练打破,身理会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调适,所以好的习惯太难建立,因为人的身体天生趋于懒惰、贪于物欲和权色。不自律的人,会时时被外界的诱惑影响,随时让自己追随天性中的身理舒适区,就是跟着感觉走,怎么样舒服怎么样来。 各种各样的舒适区限制了我们行动的脚步,被限制的行动又强化了舒适区的围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走出第一步!我还记得一位曾经的领导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有一双破冰之履!”只有敢于走出破冰的第一步,然后不断的重复,就能行成新的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良性的舒适区。 作者/我演雕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图/pixabay.com
Read more饭后半小时,养生黄金期!有些事千万别做
我们对一日三餐都很重视,认为三餐最养生。殊不知,饭后半小时,才是养生黄金期!饭后这样做一下,说不定还能让你长寿10年! 早餐后半小时 不要急于锻炼,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建议:不妨用手按摩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在寒冷的冬天还能驱除寒气、保护关节,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午餐后半小时 午饭后半小时是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关键时刻,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有研究表明,中午打盹可缓解压力、提高记忆力,即使只有十几分钟,效果也立竿见影。 建议:即便没有条件睡觉,也最好伸展一下四肢,做几个深呼吸,放松一下紧绷的身体。 晚餐后半小时 不要急于运动,也不要洗澡和泡脚,这样做会让身体体表血流量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则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建议:这段时间不妨做点家务,比如洗碗或者整理房间,即可活动活动,又不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饭后散步怎样才能走出健康 真正的“饭后百步走”应该是“摆步走”,不是急行军、锻炼式的散步,而是摆动手臂,悠闲地慢慢溜达。 1、饭后不要马上动 收拾完桌子,洗洗碗,把手头工作做完,耽搁十几分钟后再出去走走,时间刚好。 饭后立即散步,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2、睡前2小时别散步 晚上7—9时散步较好,太晚了氧气会变稀薄,太早了街上人多空气污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散步时体温升高,你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使人放松,因而可以促进睡眠。 但如果睡前两小时散步,时间太晚了不足以使身体降温,反而会影响睡眠。 3、逆风散步,顺风返回 如果室外风比较大,那就逆风开始散步,然后顺风返回,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散步时出汗而受凉。 4、先走上坡,再走下坡 散步起始最好走上坡路,可挺胸、抬头,有利于腰膝锻炼,返回时走下坡,利用惯性,全身有节奏地运动,以利全身放松。 5、搭配一些小动作 研究证明,散步时摆动双臂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脏力量,这也是乐队指挥多长寿的原因之一。
Read more请读懂孩子“嫉妒”背后的秘密
一说起“嫉妒”,估计不少父母都会挺闹心,对娃的各种槽点也是信手拈来: 看到别的孩子做手工,顺便夸了几句,自家女儿就嘟着小嘴一脸不开心; 周末一起逛超市,给老大老二各买了一件玩具,刚到家,老大就板着脸说自己的没有弟弟的好。 先不说孩子了,说说你吧。 假设你跟老公正逛街呢,迎面走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下意识地,你用余光瞥见老公果然在直勾勾地盯着那位美女,请问这时你会作何反应? 要是激烈点儿的话,可能会—— “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甚至是反复质问, “口口声声说只爱我?骗谁呢你!” 你说,这是不就是明晃晃的“嫉妒”! 所以现在,你知道喽,“嫉妒”其实表现得特别频繁、平常,而我一直认为“嫉妒”不是某种感情的终极形态,只是其他情感的“面具”。 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嫉妒,说明他多少对某种行为有负面解释的倾向,找到背后的原因,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这里要引入一个术语叫“inner critic”,中文翻译为“内在负面评价”。就是说,你老公看别的妹子而你会生气,会吃醋,这是因为很可能在你心里,你默认自己是不够好看,不够有魅力的。 你内心倾向对自己做负面评价,而事实可能只是所有雄性动物都有好色的一面,和你本身怎么样没有半毛钱关系。 光有这种负面联系还没什么,人之常情嘛,可要命的是当你有这种负面评价的时候还没有人愿意倾听,反倒责备你不理解你。 比如这时你老公的反应可能是,“烦死了,你怎么老这样啊!有完没完啊!” 糟糕了,旁人这样的反应很容易又把你推向下一个阶段,叫做“negative self-coaching”(自我负面教育)。 踏入“深渊”分三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一步一步来给你剖析: 首先,扭曲事实:你会把自己想像出来的负面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加强。就好比你每天对自己说100遍“我很丑”,过一个星期你可能就真的美不起来了。 接着,根据扭曲的事实找结果。你会基于自己以前的经历找到如果“我很丑”带来的结果。大脑开始检索,结果你发现,你的某位朋友曾经就被她男友/老公因为外貌而抛弃了,因此你得到了结果:如果我长得很丑,那么我就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爱我。 然后,根据找到的结果来选择接下来的动作。这时你会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甚至开始猜疑老公,并且想尽办法去证明你的观点。 这就是嫉妒如果不被重视所能释放出的最大负能量。如果要打断这条关系链,最关键的步骤有三点:
Read more这样跟上司提加薪,成功率比较高
许多职场新人,工作了一两年,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薪水问题。 兢兢业业做了这么久,薪水一点没涨。想跟上司提一下,又不知道该走什么程序、怎么开口。不说吧,再拖上几个月,一直惦记着,心里也有个疙瘩;说吧,又担心提的方式不恰当,不但加不了薪,还惹得上司不高兴,更麻烦。 这篇文章,将从上司的角度出发,告诉你:关于加薪这件事,上司是怎么想的;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该怎么跟上司提加薪。 一、What —— 当我们谈加薪时,我们谈什么 通常来说,在职场上加薪有两种。一是全员的例行调薪,一是个人的特殊加薪。 大多数公司在你入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例行调薪的规定——比如一年至少调薪一次,等等。这种调薪是无需申请的,也不要去提,提了也没用。公司会通过统一流程为每个员工加薪(当然,幅度一般也不大,通常是5%-20%)。这种情况下,耐心等待就好。 我们要讨论的,是另一种情况:如果你觉得例行调薪太久,或者你觉得自己值得更高的薪水,该怎么跟上司提? 当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规定。有些公司薪酬比较自由,有些公司的工资按级别算,有些公司提交申请比较灵活,有些公司评级和加薪每年都有固定时间……在这里简化一下,因为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Who —— 你该跟谁提加薪 许多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上司放在谈判对手的位置。 在他们心中,加薪,就是软磨硬泡说服上司,答应他们的请求,这一关就过了。 但事实上,这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你的上司只不过是更高级的员工而已——比如主管、经理,甚至只是一个资深的executive。对于加薪这件事,他是没有决策权的。他能做的,就是帮你递交申请,为你争取到加薪的权利。 谁才有加薪的决策权? 简单来说,至少是用人部门的最高负责人——也就是独立担负预算、业绩和人力成本的负责人(比如总监),才可能有决策权。有时候,如果超过预算和额度的话,还需要经过HR部门和更高一级管理层(比如VP、CEO)审批,才能批下来。 所以,对你来说,你的直属上司是你的伙伴,而不是你的对手。 你要做的,是得到他的认可,让他觉得加薪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让他愿意帮你提交申请,为你争取加薪。而不是在谈判上打败他。 最不可取的情况,就是绕过直属上司,自己去找HR和总监(甚至高管)要求调薪。无论在任何公司,这都是最作死的行为。轻则是被训一段,留下一个不懂事的印象;重则是永远失去你在直属上司心中的信任。 三、When ——
Read more当你抱怨时,幸运已经转身
读书的时候,我们总抱怨放假的时候太少,作业太多,试题太难;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会有人抱怨导师要求那么多,却没有指导过几次,论文获奖后还得写导师的名字;毕业工作了以后,我们总抱怨工作量最大,薪水那么少,福利那么低;甚至谈恋爱的时候,也总抱怨着别人的男女朋友都那么好,而自己身边的那位却只会惹自己生气……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抱怨,因为抱怨有时能的确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可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抱怨,那将会让你的生活充满阴暗。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你没有权利去强迫别人和你想的一样,也没有义务去接纳所有人的想法。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处在岁月的更变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有的人知难而上战胜困难,也有人知难而退逃避困难,所有最后,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一事无成。 那些逃避困难的人,习惯了把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无限期地往后推,它们总是喜欢碎碎念,肯定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世界一直在挑衅他,他们从来不会花时间去总结自己,而是把一切失败的原因都归究于外部世界。或者,就算是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去面对,而是用逃避来面对所有的现实。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一直幸运,面对困难迷茫,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认真地考问自己目前到底是一粒金钢石,还是一颗钻石?那时,你才会明白困难对于你来说,比任何东西都更有价值,让你成为一颗钻石的价值! 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住着一只乌鸦,它本来很受这里的居民的喜爱,可是最近,人们却突然要赶走它。 乌鸦非常难过,对着这个生它养它的故乡无比的眷恋。乌鸦希望那只是居民的一时糊涂,它希望给他们一些时间去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依旧每天清晨在枝头上唱着自己最喜欢的歌,可是居民不仅没有反悔,而是变本加厉地骂它,甚至用石子砸它。 它对这里的一切都失望了,只好含着泪离开这里,飞往南方。 在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乌鸦累了便停在树枝上休息。正在树枝上休息的鸽子看到满头大汗的乌鸦,便问它:“看你满头大汗的那么辛苦,你这是要去哪里呢?” 乌鸦难过地说:“我要离开这里,到南方去!” 鸽子不明白,又问道:“这里这么漂亮,空气这么新鲜,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我也不想离开,谁舍得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可是……”乌鸦的眼睛突然掉下了几滴泪,声音哽咽起来,“可是这里的居民不知道为什么讨厌我,他们看到我就骂我,甚至还用石子打我!” 鸽子面带微笑地说:“这里的居民都很善良呀,怎么会伤害你呢?你是不是做了什么让他们讨厌的事?” 乌鸦想也没想就摇头,很无辜地说:“我怎么会做那些事,我每天都很认真地唱歌给他们听,希望能给他们带去幸福的感受!” 说罢,乌鸦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鸽子听着它那难听的歌声,差点没从树枝上摔下去,赶紧打断它,好心地说:“我看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乌鸦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涨红了脸。其实,当你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不要一味地去抱怨他人抱怨命运,而是应该审视自己,找出问题的源头,任何抱怨都不能改变现状,改变现状只能靠双手努力,而不是靠抱怨和逃避消极地去辩护。 当一个人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时,一碰到困难就把自己定性在受害者的角色上,随时寻找借口,即便是他人一句无心的话,他也会产生无限的遐想。对于生活中那些习惯抱怨的人,人们不会可怜他,只会对他避而远之,而困难也将如影随形似地出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家里种了很多果树,应别人的要求,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送自家的水果。 那是一个夏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农夫的衣服都湿透了,浑身似乎将要被烧焦般的难受,苦不堪言。村子在河的另一头,农夫快速地划着小船,希望能赶紧完成任务,在天黑之前赶回家。 正当农夫奋力地摇着摇桨的时候,突然发现,上游有一只小船正沿河而下,迎着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相撞了,可那只船并没有任何避让的意思,似乎有意要撞翻农夫的船。 “快让开,你眼睛是不是瞎了?你就要撞到我了?”农夫大声地向上游的船气急败坏地吼道:“你是不是想找死啊!” 不管农夫怎么叫喊,却丝毫起不了效果,无奈的农夫只好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可是却为时已晚,那只船已经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的水果被撞翻在河里,他的右手也被蹭破一块皮,鲜红的血滴在浑浊的河道里。农夫异常愤怒,他厉声斥责道:“你瞎了吗?还是大脑有病,这么宽的河,你偏偏撞到我的船上,想找死呀!” 可当农夫发现对方的小船上空无一人,试问一条挣脱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又怎么能改变航向。农夫突然感到无比的心虚,真正能改写故事的是自己,可却葬送在自己的手上,看着那两筐梨子散落一船,心里却是无比的惭愧。与其毫无意义地抱怨和絮叨,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呢? 真正获得成功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他们明白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是他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自己变得懦弱无能。与其抱怨,还不如把抱怨的时间拿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成功,抱怨更是一个杀手锏,如果你对人生抱怨得越多,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图/pixabay.com
Read more生活的精致,是把房子住成家
李安,作为国际声誉和成就最高的华人导演,迄今为止,所获奖项无数,其中就包括3座奥斯卡金像奖,更是一举打破了好莱坞对外裔导演近百年的偏见。 然而,这样风光的他曾经被妻子“包养”过六年。 彼时,李安刚刚在纽约毕业,语言不通,毕业即失业。他的妻子林惠嘉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赚钱养家。 每天,赋闲在家的李安包揽了所有家务,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刚满周岁的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这样的“软饭”,一吃就吃了六年。 后来,功成名就的李安,在每一次获奖时,都不忘深情感谢他的妻子:“没有妻子,就没有今天的李安。” 面对娱乐圈的五光十色和种种诱惑,李安依旧每次挽着 “糟糠之妻”面对镜头,脸上洋溢的全都是自豪和骄傲。 我们常说,这世上最可贵的两种人,一种是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一种是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 最好的爱情,莫过于他记得你的付出,也深深懂得你的不容易。 ******** 一次偶然,我结识了一对特殊的夫妻——孙叔叔和孙阿姨。 孙阿姨清癯硬朗,开朗健谈,如果不是她自己亲口说出,没有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癌症患者; 孙叔叔虽已年过半百,但依旧高大帅气,气宇轩昂; 大概12年前,即将不惑之年的孙阿姨被查出乳腺髓样癌,癌细胞转移至腋下淋巴,“你的生存期最多半年”,医生压低声音的轻语里却没有半点委婉。 “半年?半年的时间还能做什么?”震惊过后,孙叔叔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厂子,移交给了副手,准备陪伴孙阿姨这最后的时光。 孙叔叔带着孙阿姨游山玩水、健身登山,还加入了北京抗癌乐园,陪她一起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 一转眼,医生断言的“半年生存期”到了,孙阿姨化疗后掉光的头发又重新长了出来,她不仅打破了“半年魔咒”,还成了抗癌乐园里的骨干。 之后的十几年里,孙阿姨成为抗癌明星,经常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宣传抗癌控癌,在癌友圈里小有名气,她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无数病友。 我很佩服孙叔叔的伟大,当初激流勇退,从一个几百人的大厂厂长,变成孙阿姨的专职跟班儿,在孙阿姨找到自己的新天地后,孙叔叔开起了出租,因为“时间自由,想什么时候回家陪老婆孩子,就什么时候回家”。 孙叔叔却说,我哪有什么伟大?孙阿姨才是真的伟大。 当初建厂时筹款,孙阿姨把嫁妆都卖了支持他; 厂子运行初期,他经常应酬,每天喝得酒气熏天半夜回家,孙阿姨没有一声怨言,嘘寒问暖照顾左右; 孙叔叔的父母去世,孙阿姨为父母擦身做饭养老送终,操办后事…… 厂子风生水起时,孙阿姨却累病了…… “人活着,就要懂得感恩!”
Read more生命在阅读中优雅高贵
人都想要高贵与优雅。许多人有钱了就去买奢侈品,拼命往自己身上堆积昂贵的东西。 那么,高贵与优雅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 阅读的目的不为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我以为,阅读是越早越好。我很可能3岁就可以阅读了,因为我对方块字特别敏感。人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弟妹尽早开始阅读,活在当代社会,不学会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人也是没有光彩的。 阅读要主动积极,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要被俗世俗务,不要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信息所剥夺。如果你能够坚持阅读,并终身养成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当你非常苦恼、非常沮丧的时候,请打开一本你喜欢的书,这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你安静平和。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我是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许多错误。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成名成家,没日没夜地写,永远都不休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当然,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地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 ******** 我建议到一定时候,要读一点哲学。很多人以为哲学很深奥、很艰涩,其实不然,哲学也有好读的。“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自我理解”,这是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他的哲学书就非常引人入胜,读了之后无不受鼓舞。当下,现实,每日每时,都是生活的要义。一个人要学会过好每一刻,是柏林哲学思想之一。 读书就是要懂得享受这美好一刻,而不是指望另外一天,另外一个时刻。我们很多人不顾现实沉于遥远的梦想,这是一种很致命的幻觉。还有许多现实中的是非判断,比如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人人都懂。 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活个明白。 今天不需要记得太多,记住这一句话就很好。 文/池莉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