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为1900万人,其中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冠心病及脑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一人因此而死亡。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心血管疾病问题将日益突出。 心血管疾病是可怕的,但最大的悲剧在于它本是可以预防的。始于1948年的著名的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开始了亘古未有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征途,识别出了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因此美国开展了胆固醇教育计划、戒烟、控制血压等措施,随后美国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开始下降。 2004年公布的、由52个国家参加(包括7000多名中国人参与)的病例对照试验,回答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到底是遗传因素,还是后天可变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这一问题。这个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90%的心梗是可控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按照其权重排序是: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等。据此研究,10个心梗中9个可以被解释,6个心梗中5个可以被预防。美国近30年人均寿命延长了6年,其中3.9年归功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这期间美国在癌症方面做了不少的投资,贡献是4个月。 目前已明确,危险因子与临床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危险因子越多的人日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越高。因此,控制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就能早期受益。 一、适当活动要坚持:生命在于运动,但过度的运动也可导致心血管意外。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最好呢?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其它如太极拳、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爬山、跳舞、游泳等均可以。运动要做到有恒、有序、有度。一般掌握“三、五、七”的运动安全有效。“三”是指最好一次活动三十分钟以上。“五”是指一个礼拜最少运动5次。“七”是指活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等于170。 二、戒烟戒酒要重视:吸烟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 ,喉癌发病率高6-10倍 ,气管炎发病率高2-8倍。被动吸烟同样有害,目前我国5.4亿人被动吸烟。因此对于吸烟来说,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如果戒不了烟的,一天不超过4支烟。大量饮酒同样有害,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比不饮酒者,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因此大量饮酒肯定无益,但少量饮酒,每天饮酒20克,每周饮酒4次以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用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男性饮酒者每天饮酒应<50ml,啤酒<640ml,红酒<200ml,女性饮酒应减半。 三、降低体重很关键: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8,BMI= kg/m2)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例如,我国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地区差异很大,与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异相平行。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5年内发生确定的高血压的危险增高9%。同时超重还是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高危因素。 四、合理饮食很重要:饮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明显相关,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是以粮食为主食,副食品多样化,而且主要食用新鲜的天然食品,国外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为防止肥胖和心脑血管病的最佳膳食。同时鱼类含有很高量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蔬菜富含叶酸,可以减少体内高半胱氨酸形成, 对防止心脏病很有效, 而蔬菜水果中的纤维, 更是降低胆固醇的天然良药。 五、控制血压要达标: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人,但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低及控制率还很低。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比正常人高2倍,脑血管病中,80%的患者有高血压;无论用什么药物,只要使收缩压降低10-12mmHg,舒张压降低5-6 mmHg,就可使脑卒中减少40%,心梗可减少16%,心衰可减少50%。因此控制血压、降压达标非常重要。 六、降脂治疗要规范:血清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危险降低2%。经过治疗的高脂血症,可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31%,已患冠心病者心脏事件下降30%。目前我国血脂异常人数约1.6亿,其中很多未进行他汀类药物的规范治疗。大量临床试验已充分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如冠心病等的防治方面,目前他汀类药物已超越所有其它类药物的疗效,能够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主编Roberts教授对他汀类药物评价:“他汀是一类神奇的药物,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如同青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他汀革命,人们看到了征服心血管疾病的曙光。 七、控制血糖很重要: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者高达70%以上,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为非糖尿病的2-4倍,因此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又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因此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糖尿病患者不能仅控制好血糖,血压及血脂更应严格控制。如血压要控制达到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低于2.6mmol/L,甚至要低于2.0 mmol/L时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生率。 八、情绪稳定少得病:很多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的影响。如突然的情绪刺激可导致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甚或猝死,保持良好的、快乐的心境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抵御其它内外不利因素。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最好的药物,实际上一个人心理平衡,人体有很大的抗病能力。精神状态好不易得病,得了病也好得快,因此调整好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九、心脏事件要预防:心脏性猝死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64%,院外心脏性猝死的存活率仅5%。防止心脏事件,要注意避免饱餐、酗酒、过度兴奋、餐后激烈体育活动,天气寒冷时尤要重视,同时要强化药物预防及定期体检。 谋求健康是人们永久的愿望。在增进健康的努力中,人们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和医疗设施,把疾病康复的全部希望和权力交给了医生,很少重视自身的作用。实际上,医生并不是疾病康复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危险因素,就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早预防,早受益。 来源:北京军区总医院(李俊峡) 审稿:健康科普分会专业专委会 图:pixabay.com
Read more管理者,请远离这“3只猫”!
一、绩效考评中不能养的“猫” 故事:有一个主人,养了一只猫,养了一条狗。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狗打起精神看家护院,而那只猫只知道睡懒觉。当主人回来的时候,那条狗已经累的不行,知道主人回来家里不会有贼了,于是倒在地上睡觉。那只睡醒觉的猫,伸一下懒腰,开始极尽能事地讨好主人。那个主人越来越喜欢猫,越来越讨厌狗,于是就把狗的口粮给克扣了,把好吃的都给了猫。狗越来越瘦,猫越来越肥,猫肥得捉不了老鼠,主人开始抱怨狗不帮猫拿耗子,最后把狗赶出了家门,狗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赶走。 狗的职责是看家,无论在主人面前的表现如何,家里没有被贼偷的结果说明成绩是好的,而猫的职责是捉老鼠,无论在主人面前的表现如何,家里老鼠泛滥成灾的结果说明成绩是差的。 启示:在企业中有些管理者对待自己的下属,就像那个主人一样,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关注行为,不关注结果。这样的做法,使得那些兢兢业业在企业中努力工作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擅做表面文章又没有做出实际业绩的人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那些真正为企业做实事的人缺少了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二、解决问题时不能碰的“猫” 故事:有一个地方,有一群老鼠,每天在无忧无虑快乐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猫,猫就使得老鼠不得安宁。想解决解决不掉,怎么办?老鼠们开会讨论,有一个老鼠说:“如果猫的脖子上有一个铃铛,来的时‘当、当、当’,我们提早做准备就万无一失了,老鼠们公认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去给猫的脖子上挂铃铛?去一个牺牲一个,去两个牺牲一双,都去了就全军覆没。 启示:“猫”的问题,是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那是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但也是无能为力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就不要在”猫“的问题上下功夫了。如:国家出台了什么样对企业有限制的法律法规、竞争对手出了什么新的产品、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最多能够开采20年,自己喜欢的奶酪已经丢失之类的问题都属于这类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能碰,谁碰谁倒霉,这样的问题也不要再抱怨,牛奶已经洒到地上了,抱怨也无济于事,对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从其他的地方寻找突破口。 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猫“的问题,别碰! 三、遇到不顺时,不能让员工踢“猫” 故事:有一个总经理,早晨起来跟太太吵架了,心情极其不爽地到了公司。副总来汇报工作,工作没做好,总经理冲副总发脾气。副总挨了批评,很郁闷,恰巧车间主任来汇报工作,工作也没做好,副总就冲车间主任发脾气。车间主任挨了批评,便去车间找员工的麻烦,员工无端挨了批评,一整天都不爽,回到家里之后,家里的猫来讨好这位员工,这位员工冲着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还恶狠狠地吼道:“滚一边去!” 启示:不良的情绪会传递,这就是企业管理中着名的“踢猫”理论。作为管理者带队伍的时候要学会排除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我们对于外界环境中不好事件的不当回应,情绪的好与坏是我们选择的结果。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如果只看到不好的方面就会悲观消极,只看到好的方面就会盲目乐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就是顾及到了两个方面:看到不利的一面,但是心态上一定要积极。 作为管理者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清楚了不良情绪排除的做法,就不会轻易地将不良情绪转嫁给下属,这样团队的积极性才能够得以稳定。 所以,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不要让员工回家踢猫。 愿这三只猫,尽量不出现在你我的工作中!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为什么她当了坏人老板还夸她是个好员工?
职场上,最容易让你负伤的,通常都是那些“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的事。 前几天,就有一个朋友向我来诉苦: 他从事的是风险防控工作,商机越大,风险通常也越高,与业务部门自然有许多矛盾需要调和,有时矛盾大了,就会产生分歧。前不久就有一个问题较多的投资案子,两个部门切磋了几轮,分歧点一直没能化解。每次邮件往来,朋友会事前与自己的老板沟通要点,然后再回复对方。 但有一天,一直静默的对方老板突然发难,直接给她老板发邮件,措辞严厉地指责她缺乏合作与尊重意识,导致案子陷入僵局。 朋友整个人还懵着,老板已经一阵风似的站在跟前:“看到了吧?你做的‘好事’!你自己想办法,把事情摆平。”说完,走了。 朋友气愤地向我吐槽——“啥?!我做的好事?哪一步不是按您的意思来的啊?!我遭到对方老板人身攻击,这时候您不帮我出头,怎么还反过头来批评我?” 看着朋友委屈的样子,我既心疼她被这种事所烦恼,却也还要怒其不争——你怎么就不明白“只有你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道理! 1、“事不关己”的心态是阻碍你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朋友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以为只要按照老板指示做事就安全了。 No!案子是你的案子,邮件是你的邮件,每一次敲击键盘都是你说出去的话、你泼出去的水。如果因为老板给出了指示,就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被“当头一棒”自然是措不及防地疼!疼!疼! 于是我帮她分析:触怒对方老板的,不是她的“坚持”。坚持原则正是她的职责所在,这无可厚非。触怒对方的,一定是被其下属一通诉苦之后,从她邮件中读出了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态度。 没错,邮件中朋友阐述的每一条意见都是获得老板支持的,但除了传递老板的意见,“如何把这些意见转化成适当的文字、最大限度地确保它的内容(连同态度)被对方准确解读,最终解决分歧”也是她的任务。 显然,她没把这些任务完成好,因此才招来了非议。 这就好比老板给你发了把枪,并告诉你“鸣枪示威”。结果你为了彰显自己的执行力,二话不说,举枪就放,结果有人宣称自己受伤了,这件事的责任在谁身上呢?在你身上。 是的,你没想过要“伤人”,但也完全没想过“要不要鸣枪?”“什么情况下该鸣枪?”“鸣枪时怎么避免伤人?”等一系列其实非常关键的问题。 除了急匆匆地去“鸣枪示威”本身,你什么都没想,这就是典型的“事不关己”心态。所以老板也确实有理由生气:让你鸣枪,谁让你伤人了!?净给我惹事儿。 “事不关己”的心态,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从情感上,我当然心疼我朋友,但是,如果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这刀子岂不是白挨? 所以,我得让她知道:邮件中的意见,到底是你还是你老板提的,都不重要。说到底,你是这个案子的负责人,邮件是从你的邮箱、以你的名字发出去的,那么,你就得对你敲的每一个字,甚至包括对方将从文字中解读出的情绪、态度,全权买单负责。 如果当初,她意识到这是她的案子,而不是她老板的案子,就一定会对它更有负责感,会问问自己——怎样做是推动案子发展最有利的举措?继续发邮件相互纠缠?还是转做线下疏通?召集会议让大家坐下来、面对面商讨是不是更有解决问题的姿态?——这样想过,事态必将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效果。 行动之前,花时间去分析——“行动(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是不是预期的效果?”、“是不是可接受的效果?”这才是对事情本身负责任的态度。 记住,只有你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所以务必铭记以下原则: 对自己不完全明白、不完全认同的事情,去思考、去沟通、去确认,不要忙着“执行”,除非你已经准备好接受一切后果; 没想明白就去做,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替罪羔羊”将是“单细胞执行者”的最终下场。
Read more两棵树,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上课时,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你的目标明确了吗? 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本想追求全方位收获之圆满人生,中途又被诱惑去单一追求,悲哀! 坚守梦想是一种品质,可贵的品质!想想自己坚持了吗?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一个小聪明,毁了前程,所有人都应该深思!
有一个小女孩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她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她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她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她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 她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她便经常逃票上车。她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她充满信心,她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她愤怒。她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 最后一次,她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她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结局却是她始料不及的。 女士,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不收这样的人才为贵公司所用?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女士。此事证明了两点: 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她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 然而,真正让她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道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即一个人的人格。再优秀的人,如果人格出现了问题,都会令人失去信任和支持。职场上面,这种丧失人格的行为就更为可怕,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做出破坏体制的行为,绝对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葬送。告诫大家,职场要凭本事和真心,输什么也别输人品。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做人“迟钝”一些,没什么不好!
做人迟钝一点好 不能太过于敏感 钝感是有好处的 甚至是一种才能 有些钝感强的人 受到到批评甚至责骂 他也不气馁 而有些敏感的人 有点不如意,就浮想联翩 开始钻牛角尖,沉浸于烦恼 做人千万不要太敏感 敏感的人容易受伤 太敏感容易使人生成玻璃心 活得克制严谨小心翼翼 要豁达一些 不仅仅是对别人 也要对自己阔达 想太多,伤到的是自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别人随随便便一句话 你都要想东想西 琢磨来琢磨去,太累了 人们不管想什么 说什么、做什么 从来就不关乎你
Read more任志强谈管理:道治高层,儒治中层,法治下层
任志强认为:在企业中,不应因人设岗,而应因事设岗,同时需要相应的定编、定岗、定职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用激励制度奖励先进,用淘汰制度制约落后,形成双向流动,才能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而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则需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针对人员的管理,任志强的管理理念可归结为三大点,即道治、儒治、法治。 具体来说,就是对高层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管理;对中层采用“人之初,性本善”的儒家思想管理;对下层则采用“人之初,性本恶”的法家思想管理。按这样的思路,任志强对不同级别的员工分别制定了对应的考核标准。 针对高层的“无为而治” 任志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核心就在于占全体员工20%的高管和中管(高端技术人员),这些人的创造性、风险决策判断能力、寻找机会的能力、有效的组织实施能力等,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在确定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方向之后,最高管理者只需负责监督与控制全局。对能提拔到高层的人员,大多应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应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管理。他在回忆录中说:“在充分授权的情况下,让高层管理人员去指挥和决策,而非最高管理者对高层管理人员指手画脚、教他们如何管理,更不是极度不放心地直接操控。高级管理层不是只出力而不出思想、不出创意,否则这个企业就会没有凝聚力,并僵硬死板,缺乏活力。” 针对中层的“人之初,性本善” 中层管理者是上下之间的连接,更是执行的主力,因此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一部分激励与处罚的权力,所以任志强对中层采取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儒家思想管理。这样做,必须要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而不仅仅是严格的监督与约束。比如,任志强在回忆录中提到,在华远的章程里,对中层及以上的员不要求打卡,要相信他们为完成任务主动加班的时间会比迟到的时间多。考核不是以时间来约束和要求,而是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与节点来控制,使中层人员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下层的“人之初,性本恶” “下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是执行力的最基础部分,因此要用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恶’思想管理,用严格的纪律与制度进行约束。”任志强在回忆录中写道,“对这些下层人员,不能有过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必须严格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要按时打卡,保证工作时间,并对加班加点给予奖励。同时,还要做出责任的限定,即领导者决策,由领导者承担决策的责任,执行者只承担执行中的责任,这样就解除了执行者对决策错误引起的执行责任的担忧,可以尽心尽力将工作精力放在执行层面。”他打了个比方:生产什么是决策者的事,而生产质量的好坏和进度则是执行者的事。 这样做,既分解了不同责任,又强化了执行的坚定性和必要性。 企业应该是职场拼搏中的“家” 在任志强的眼里,员工与企业不仅仅是雇佣关系,员工也是企业的主人。只有把员工利益放在企业利益分配中的重要位置上,才能确保企业利益。 任志强用华远的管理指标说明了他的这一观点。他说在华远的管理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被他视作是一种社会财富创造的精神。没有社会财富的创造,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利润。尤其是一个完全市场化、没有任何垄断优势和专属经营权的企业,不可能靠资源和政策的保护去获取利润;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考核员工效益的增长,如果企业的利润增长不能与员工收入增长同步,则是一种非公平的分配。而如果管理层和员工满意自己的收入(包括股权收入)增长,国有资产必然跟着受益。 任志强制定的华远的作息制度就体现了这一点:法定作息制度规定每周只有34个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四每天工作7小时,周五工作6小时。节假日还会增加半天、一天或一天半的假期。但按任务考核时则不论工作时间,能在工作时间完成的自然按时上下班,如果不能完成则需自己安排延长工作时间。虽然没有加班费,但对业绩的奖励却远远超过按小时计算的标准工资。因此,在华远从未有任何员工对工作时间与加班加点的问题提出异议,反而会主动为完成业绩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员工及其家人的关爱,也是企业将员工与企业视为一体的重要表现。 除了免费对员工提供培训,并为员工配股之外,还对员工的家人给予关怀。任志强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坚持为每个员工的独生子女发节日红包(每人100元),一直发到该独生子女满14岁,至今已坚持了25年。他在回忆录中说:“这与钱的多少无关,而是一种心意,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的传递。也许我无法记住孩子的成长和分不清是谁的孩子,但只要我的心中装着孩子们,员工的心中就会装着这个企业。 任志强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人的灵魂有归宿时,他才敢放开胆子去现实中拼博。就像船在海上乘风破浪,可以在满身创伤时回到平静的港湾中补充给养,再战。企业就是职场拼搏中的家。有了家的感觉时,员工才会把未来寄托在家的关怀与爱护之中,和家一起成长。只要员工曾努力地为企业做出贡献,必然能从‘家’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尊重和荣誉。”此即任志强所说的企业凝聚力。 来源/MBA智库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到底能不能放下手机听我说话?
01 昨天跟老公怒了。 晚饭后我跟他说:朋友M结婚,咱俩一起去吧,周日中午十一点,在XX酒店。 他看着手机,嗯了一声。 我说咱们开车还是打车去? 他茫然抬头,看了我半分钟,问:干啥去? 我又说一遍:M结婚,在XX酒店,周日中午十一点。 我这边说着,他那边又看上手机了。 我说:可能要喝点酒,要不打车去吧? 他再次茫然抬起头:去哪儿? 我又说,XX酒店。 他又问,哪天? 我忍无可忍,终于怒了,声音提了八个调门:周日中午!XX酒店!你到底能不能放下手机听我说话! 他也很生气,反过来责怪我:吼什么啊,好好说话不行吗? ——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这大概已经是第八百次上演了。 每次都是我说话时他看手机,我说完他完全没知觉,然后我要把一件事说十八遍。 而我还不能生气。因为人家根本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会觉得你无故发火好无理,他无端受气好无辜。 啊。这种人难道不需要入院治疗吗? 02 专家说,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夫妻关系的第一大杀手。新闻里也多次报道小两口因为一方老玩手机最后离婚的案例。 我越来越有体会。 当手机深度介入一个人的生活,且不说闲聊散步、带孩子做家务的时间被挤掉,连说个正事都要一遍遍强调,要瞅准对方放下手机时见缝插针抓紧说,要耳提面命追问“你在听我说话吗?”“我刚才说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你说话,他玩手机,嗯嗯啊啊地应着,好像对答如流,但回头你再问,他一点印象没有,根本没走心。——说走心是强求了,连大脑皮层都没走。 何其恼人。 过去人们说,再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有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这话现在可以升级一下了:再好的夫妻,一年里也有50次一把火烧了对方手机的冲动。
Read more假如你不工作了,你还有收入吗?
拥有金山跟银矿,其实不值得羡慕。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确定,上班族急于寻找双薪,下班之后还要辛勤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贫穷。其实,无论兼做几份工作,单靠增加工时获得的收入永远无法让你摆脱贫穷。想致富,我们必须记住几个原则: 第一,凡是不可持续的,就不值得羡慕。 一个关于财富的课程中,台上的演讲者问台下的听众:“知不知道什么是有钱的定义?”听众当场愣住,有钱的定义不是钱很多很多吗?演讲者摇摇头:“如果你认为拥有金钱就叫有钱人,那表示你不懂什么是财富的定义。”——真正的有钱人,是拥有健康、有时间花钱的人,而拥有财富的定义如何界定呢?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况下,原来的生活水平可以维持多久。 “有钱的定义是:当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头的工作时,还可以让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地生活下去。 ”听众当场傻眼,不工作,还能继续生存?这是所有学校都没有教过的。演讲者暗示说:“当有钱人不工作时,他们仍有之前投资的基金、股票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系统日夜不停地运作,等等,所以有钱人每天打高尔夫球,每个月都还有上千万新台币的收入。” 拥有金山跟银矿,其实不值得羡慕。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持续冒出钱的杯子”,这就是持续收入的概念。“赚多少钱不重要,能赚多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穷尽一生之力,几乎沦为工作的机器,却一辈子无法致富。那些买乐透、赌博,以为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们也达到致富的目的了,不过,注意,是帮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赌场致富。 想要致富,其实没那么困难。收入是心理状况的测量数据,周遭的环境只是大脑价值的投影,简单地改变大脑的思维,我们就会大幅改善收入状况。想想你目前的工作能帮自己带来几次报酬?你卖的东西是一生能用几次的?我们就可以拥有真正的财富,并且打造一个永不缺钱的计划! 第二,彻底改变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才是决定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是占绝大部分的比例,约95%的收入都是来自上班所获得的薪水这个部分。在不工作时获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税等,一般家庭在这个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约只有5%,甚至没有这样的收入。 因此要改变收入结构,我们就必须增加“不工作时的收入”。若能将原本只占约5%的不工作时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没想到通货膨胀率上涨的速度这么快,到了现在他都80岁了,身体还很健康,但是几乎坐吃山空,不知道还可以靠退休金再维持多久,眼看钱都快花光了,他现在只好过着相当节俭的生活。所以我们得想清楚,一个人需要存多少钱才能退休,才能够抵挡通货膨胀。 聪明的人,知道利用闲暇时间,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收入。为了避免M型社会的崩塌现象,我们有义务告诉周遭的朋友,要想尽办法拥有持续收入。这是一份使命感,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第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创造持续收入。 每辆车都有第5个轮胎,就是备胎,你有为家人准备“持续收入”的备胎吗?家庭里有两种角色,照顾者和依赖者。负担家里的生计,赚钱回家养家糊口的,属于“照顾者”;另一种没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属于“依赖者”。 风险总是无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顾家庭的人出事了,这家人将会陷入贫穷,甚至过不下去!因为照顾者倒下来而使全家顿失依靠,需要社会救济,这样的现象在台湾屡见不鲜。其实,不需要发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顾者被老板辞退,失去收入来源,全家的经济重心就会顿时失衡。注意,大部分的照顾者每天辛勤工作,长期下来,身体极有可能不堪重负,因此,往往最早倒下来的都是照顾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适合做领导吗?给你一个团队,你应该怎么管?
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情的: 如果真的爱你的伙伴,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对伙伴前途最大的伤害! 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下级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就是领导对伙伴最伟大的爱! 带领团队,必须牢记这些: 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不逼员工,员工就平庸! 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 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 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执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5、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6、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7、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8、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 9、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要指望别人需要你。 10、请示问题不要带着问题请示,要带着方案请示。汇报工作不要评论性地汇报,而要陈述性的汇报。 11、敢于负责任,才能担重任。简单的才是有效的。 12、成功者常改变方法而不改变目标,失败者常改变目标而不改变方法。 13、像老板一样当干部,用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像经营事业一样经营自己的岗位。慈爱是虚伪的,严肃的爱才是大爱!管理一定要严字当头! 负能量,请滚出团队! 在团队里,表面上一池静水,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其中”传染”最快的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信息和能量,而是那些让人消极、倦怠、心里不爽的人和事。若你稍不留心,自己也可能卷入负面能量的漩涡,不仅影响正常工作,伤害人际关系,严重还可能因此丢了工作。谨记,远离”负能量”,才能获得正能量,积极向上! 1、杀伤力最大辐射面最广——抱怨 团队里的”祥林嫂”可男可女,他们总爱数落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满,自怜自艾。工作中谁没有压力,成天抱怨咒骂,让本来安心工作的人也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抱怨是团队中最易传播,辐射最快最广最具杀伤力的”负能量”。抱怨让自己和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消极怠工,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有时,为了”维稳”,公司不得不”和谐”掉这样的人。 2、最易动摇”军心”——消极 “公司大概没前途了吧!”“这样下去怕是工资也发不出了吧!”办公室里,总是有人消极怠惰,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患得患失。这种人的往往内心能量比较弱,而且行动力不高,总在瞻前顾后中蹉跎了时间和机会。员工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团队氛围非常不利,当大伙都在为目标奋力拼搏时,这类人会传播出各种忐忑不安扰乱“军心”,对于有攻坚任务的团队来说,这种人的威胁极大。 3、最耐不住寂寞——浮躁 怕左右摇摆的人,也怕急于求成的人。社会够浮躁了,每个人都急于得到一个“成功”,想要一夜暴富。在办公室里这种急于邀功,做事不踏实的人很容易破坏团队的协作和平衡,也容易带动其他人与他一样“急行军”,而少了脚踏实地的积累。不管是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此类人肯定都不会受到青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