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欢,是生命的佛性

众生喧闹,尘梦缭绕,我喜独欢。 独欢,是一个人的热闹。独,有一点落寞,有一丝薄凉。欢,也不过是清欢,也不过是寡欢。独欢,要的是沉静之味,要的是孤雅之趣,要的就是,心灵在不被打扰中,觅得大自在大快活。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照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也就是说,只有独处,才能把迷失在喧嚣尘世里的自己给找回来。其实,生活,为每一个生命都安排了丰盛的精神筵席,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能回到它的原乡。 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独欢,一定是学会了精神厮守着精神,花开独妍,自嗅其香;一定是懂得了灵魂坐在灵魂的对面,把盏言欢,喜乐对酌。独欢的最高意境是,生命在宁谧中躲起来,然后与另一个自己,在更辽远的宁谧中玩捉迷藏的游戏。 真可谓,天地空旷,生命独欢。 独欢的人,丰沛的心性,常常在寂静中,才能释放出真正的自由来。独欢与群体狂欢最大区别是,群体的狂欢,兴奋更多地流转在肢体和面目上,而独欢,则是在沉静中,获得心灵最大范围的奔放与逍遥。 独欢的人,也许幽僻,但一定明媚。因为独欢的人,一定是一个会玩的人。他们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让枯燥蓬勃,让寂寞吐蕊,让简单深刻,让宁静丰富,他们通过释放自己,进而让整个人生波光潋滟。 独欢是心灵的一种特别的盛开,生命,以这样一种春天的盎然气象,来体现自身的强大,进而对抗人生秋的萧索,冬的凛冽。实际上,生命,若快乐,就是强大,若能不借外在独自快乐,就是无比的强大。 一个人,即便一辈子遭遇过许许多多的失败,若能始终快乐,便收获了生命中最伟大的成功。 我相信,每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一定是能够独欢的人。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喂养着自己的精神,强大着自己的灵魂。这是生命的寂静独舞,这样的人,未必能战胜苦难,但一定能消化苦难,他们用微笑与坚毅,挣脱命运的束缚,搀扶着自己,走出人生的困境。 独欢,是生命的佛性。这样的人,是打不败的。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一辈子太短,别明白太晚!

一辈子太短,别明白太晚! 缘来认真陪伴,缘去洒脱再见; 情深多些眷恋,情浅少些纠缠。 想留的不会走,要走的留不住。 学会顺其自然,才能不沉迷不深陷! 一辈子太短,别看重金钱! 吃不过一日三餐,穿不过夏凉冬暖; 住不过房屋一间,行不过出入平安。 够吃够花就好,养老育小就行。 学会看轻看淡,才能没压力没负担! 一辈子太短,要心情灿烂! 愁眉苦脸也过一天,眉开眼笑也过一天, 干嘛让自己心情灰暗。 本来就过一天少一天,多给自己一些心宽。 学会露出笑脸,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一辈子太短,别让自己太为难。 肩上的压力太大,你就喘不上气了; 心里的压抑太多,快乐就无能为力了。 疲惫了就歇歇,憋屈了就说说, 难过了就痛哭流涕,开心了就热情洋溢! 一辈子太短,别让自己活得太艰难。 天天戴着面具,总是一脸笑意, 谁又知你背后的艰辛; 说话心口不一,总是身不由己, 谁又懂你脆弱的心地。

Read more

你嘴上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你的人生运势,取决于你口中常对人所说的话语——“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好的” “一定会有办法的” “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能够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都嚷着 “太糟了” “太让人气愤了” “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 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很明显。 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拥有很大的威力,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每一天指明了方向。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包括你自己的身体,你总是说自己不舒服你就会真的不舒服。不管得了什么病,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营养修复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语言。 你嘴上说的自己,就是你自己。 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就能得好的。无论你关注什么,都将会创造出你所关注的一切。 快乐成功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觉察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你每个当下都在创造你的未来,你是这部电影的主演,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说了算。 所以,从此时此刻开始,让我们只看、只听、只说、只做美好的事!每天对自己和他人说:我多么幸运!我多么美丽!我多么智慧!我多么健康!我多么富有!我多么善良!世界多么美好! 面对困难与挫折,永远只说:“好的!”“没有问题!”“一定会有办法!” 不要复杂地怀疑,只要简单地相信!不要动心机,只管这样去做! 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个人生的惊喜! 文 | 学诚法师 摘自

Read more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原来一直想不透的问题,这句话终于找到了根源,让自己豁然开朗!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道理?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个家中要富裕的多,两家相处却很好。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明白了这些,我心释然了。这句话解开了多少人的心锁。 最后希望看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感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你越对,得罪的人越多!(深度好文)

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实际上这是最难做到的。中国人最讨厌没是没非的人,但是中国人最不喜欢是非分明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缘都不好,事情都办不通。 我们是要求很高的民族,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分对错分到不圆满,那你就前功尽弃。西方人是很简单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中国人绝对没有这回事。 在中国,经常犯错的人反而没有事,经常对的人反而搞得倒楣透顶,这是不是很奇怪?你要知道,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我必须要说明,听中国人的话要很小心,我们绝对不是要你同流合污,绝对不是要你投机取巧,但是我们要你顾虑大家的面子,要你能够随机应变,要你能够忍一时之气,否则这个是非永远是讲不通的。 是非在中国社会是高度困难的一件事情,说清楚一点,我们是中有非,非中有是,这个人这一部分做对了,他一定有一部分是做错的。一个服务员跟客人吵起来,你再有理由,也还是你错,为什么?你让他不高兴,你就是错的。不管你怎么对,你让他不高兴,那你就是错了。 西方人吵架,对错会分得很清楚。中国人两兄弟吵架了,是不能分谁对谁错的。因为分了你对我错以后,兄弟就不会同心,以后就没有感情了。我们看到西方人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没有我们深厚的。大人在处理这种兄弟吵架的事情时,一定要说两个都有错,两个都该骂,然后还要告诉他们,兄弟只有不吵架才是对的,只要吵架,两人都错。这叫做大是非跟小是非。 中国人是讲大是非的,只要是兄弟就不能吵架,有什么事好好商量。小是非是说,一定要分谁对谁错,分半天,分到最后离心离德,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还不如路人。 现在的小孩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告诉爸爸妈妈,我的信你们不能看。可是中国的父母不会接受这样的说辞,不看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干什么?那种允许孩子有个人隐私的做法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外国人是孩子的事情他自己负责,因为在外国,孩子到18岁以后,他跟父母几乎没什么关系了。在中国,孩子到了30岁,还是父母的孩子;孩子40岁做错了事情,做父母的会更丢脸。 外国人看到小孩,会先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每次看到这个都觉得很好笑:小孩叫什么名字,跟你有什么关系?中国人不会这样问,中国人看到小孩,二话不说,先问:“你爸爸是谁?”你爸爸是谁比较重要,你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见,中国人永远是连在一起的,中国人见到小孩,比较关心的是他爸爸是谁,至于他叫什么名字,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太注意,因为他分量不够。而且我们据此可以随时变化——你爸爸是谁——我爸爸是领导——请进请进,拿出家里最好的巧克力糖给他吃。有人就因此说中国人很势利。我想请问大家:势利好不好? 你说不好。那我告诉你,就是因为势利,我们为了人家看得起;所以才会争气,才会不断上进,否则,如果大家都一样,你还要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干什么?我们中国人,无论到了哪里,永远都会想一件事,叫做:光宗耀祖! 你说好。那你太肤浅了。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吗? 那么,中国人很现实很势利,好不好?我想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中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四个字,合理就好。根本没有绝对的:好坏是非。 所以,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切记: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心烦的时候,最好的是沉默

其实,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结。 也许永远解不开, 苦涩的滋味只有自己懂得; 也许永远无法释怀, 因为善良,因为责任,因为某种理由; 也许永远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只能静静期待,默默守望。 心灵距离的遥远, 有时才是最远,也最残酷。 人生,无需太多理由, 也无需太多解释。 心情再差,也不要写在脸上, 因为没有人喜欢看你的脸; 日子再穷,也不要挂在嘴边, 因为没有人无故给你钱。 工作再累,也不要抱怨, 因为没有人无条件替你干; 生命再短,也不要随意作践, 因为没有人为你的健康买单; 生活再苦,也不要失去信念, 因为美好将在明天; 感情再深,也不要纠缠, 因为没有间隙会生厌。 前行再难,也不要踯躅不前,

Read more

揭秘男人恋爱最怕遇到什么

恋爱中的男女都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够美好而浪漫,但是男女人们知道恋爱中的男人最怕什么吗? 如果女人不了解男人最怕什么,就很容易吓着男人哦。那么恋爱中的男人究竟最怕什么呢?想要了解这方法的女性朋友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愚笨害羞的青葱岁月,到焦虑不安的落寞晚景,男人走过一个个阶段。 然而,似乎他们的一生都在进行着释放性欲和控制性欲的战争。 失控期(18岁以前) 男人对性事的关注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身体的那一部分在冬眠多年以后,终于无法阻止地复苏了。痛苦的是,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它都可能突然勃起。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衣衫单薄的夏天,被老师喊到讲台上面向同学们背课文的时刻。它似乎越来越难以驾驭了。有些男孩子学生时代光芒四射,进入社会则更显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恰当地控制了自己的本能。但这谈何容易!随着发育的日益健全,他会时常幻想一个异性和自己亲热,她是谁和漂亮与否的问题倒在其次。 炽烈期(18–28岁) 男人的情绪开始慢慢地稳定下来。性已不是唯一,还有感情和事业,且这些方面都可能出些成绩。假如男人到了这个阶段还不思进取,那他这辈子将一事无成。但他暂时还不够强大,想证明自己的愿望十分强烈,在乎拥有远多于在乎适合。追女孩子的时候,他通常会诚恳地说:”我爱你,真的,一生一世……”然而,女人们往往难以承受他们的炽烈而至无疾而终。这一阶段也是男人对女人进行长足了解的时期。 迷人期(29–38岁) 他能够欣赏女人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魅力让女人感受到;他不会让女人尴尬,也不会让自己尴尬。他会在很平静的状态下,激起女人心里的波澜。 守成期(39–55岁) 一个让人恐惧的现实摆在面前:性欲减弱了,尽管见到可意的女人还会产生性幻想。他已能够完全控制情绪,但这种平淡又让他们自己担忧。出于有意无意的弥补,他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妻子、孩子、一个个呆在家里的周末。由于主要器官开始衰老,头发逐渐变得稀疏,他常常顾影自怜,幻想拾回逝去的青春,因此,一旦遇到倾慕他的女性,他会很容易做出越轨的事。但这些关系通常不会长久,而且往往以悲剧收场。 怀想期(56岁以后) 尽管性可能曾经给每一个男子带来过痛苦与伤害,但一旦完全丧失了对它的需求,男人们又会产生生命将休的恐惧。进入此期,他们已差不多对性敬而远之,而喜欢把兴趣投入在其他方面,比如下棋种花之类,当然,也包括对似水年华的追忆。据调查,假如一对夫妇停止过性生活,那95%都是由男人提出,虽然这对女人不公平。他们觉得自己齿落发秃,性器官开始萎缩,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其实这是生理影响了心理。如果他们能够调适自己,同样可以享受满意的性生活。 男人通过做爱宣泄情绪 男人通常”有泪不轻弹”,而经常通过性生活来宣泄害怕、痛苦、悲观等情绪。他们痛苦的时候,做爱是使他们感到安慰和安全的唯一方法。 但是,丈夫虽然身体放松下来,心理上的紧张却没有缓和,妻子肯定得不到丈夫更多的爱抚。 那么当你发现丈夫在情绪低落时主动接近你,就应试图让他相信,他可以向你倾诉一切。告诉他你想拥抱他,然后问他什么使他如此焦虑,这样你们会感到更加亲密有加。 男人不喜欢被当作孩子 如果你总是把丈夫当作一个孩子,他就会把你当作”母亲”。女人往往只关注别人的需要,却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开始,男人还喜欢被照顾,但一个女人越接近母亲的角色,她的丈夫就越难以用性爱的方式对待她。 但是,丈夫虽然身体放松下来,心理上的紧张却没有缓和,妻子肯定得不到丈夫更多的爱抚。 那么当你发现丈夫在情绪低落时主动接近你,就应试图让他相信,他可以向你倾诉一切。告诉他你想拥抱他,然后问他什么使他如此焦虑,这样你们会感到更加亲密有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一个人或许什么都控制不了,但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脾气。 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 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一、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 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二、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三、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四、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五、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六、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七、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八、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做一个脾气好的人,是对自己的宽容,一生太短,请珍惜每天的笑口常开。 做一个脾气好的人,是对他人的恩赐,和脾气好的人待在一起,总是如沐春风。 做一个脾气好的人,给自己一点福气,给世界一点福气。

Read more

此生三愿,家人平安、岁月静好、天真依旧

我们的人生三愿,应该可以浓缩成三个吧……人生足矣。 一 、 家人平安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首要的。家人平安,看着父母慢慢老去,有事儿没事儿,经常地回老家看看,膝前承欢颜,灯下问安暖,和老母亲撒撒娇儿,与老父亲谈谈心。 这可不是矫情,人就是活到八十岁,也一样需要父母那份贴心、温暖的疼爱。陪着父母吃一餐饭,品一杯茶,说一说家长里短,聊一聊社会传闻,听母亲在炊烟袅袅里,千百遍地数落着,唠叨着那些以前的旧事;看父亲在饭后去菜园里悉心照料那些韭菜萝卜,辣椒茄子。 要走的时候,父母会让子女带一些老家的瓜果梨枣、萝卜白菜回去,让子女大兜小包地往家拎。 父母已经年迈,他们依然渴望给子女一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形下,接受父母的馈赠,也是对父母劳动成果的一种敬畏,一种认可,而后则是对父母的一种孝心。看着父母欣慰的笑脸,别忘了也要给予父母更多情感和物质上的孝顺。 辛弃疾《清贫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走到哪儿,心就牵到哪儿。儿女在父母的眼中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留在身边,闹心;放到远处,揪心。 看到自己曾经天天怀里抱着,手里牵着,时时刻刻疼着爱着的小儿女,忽然间风一样地长大,逐渐地和自己聚少离多,作为父母,既失落,又高兴。 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远离,要飞翔,纵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还是盼望自己的儿女飞的越高越好,只要他们安好,父母就开心。 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历经岁月,互相搀扶,愿身边人安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活不是童话,免不了磕磕绊绊,争争吵吵,幸福就是两个人忙完了自己的事情,坐在一起吃着家常的饭菜,讲着家常的事情。 二 、岁月静好 岁月于我们终是流水落花两无情。 岁月如歌,道不尽风情万种,无痕的时光迂回,在懵懂的记忆里,我们也只如一叶扁舟,只能任由时光流逝,忙不迭地在岁月里蹉跎。岁月沧桑依旧,沉淀着生命中的那些悲欢离合,时光深处,岁月静好。 梦中采摘着朵朵野菊花,在碧绿无垠的田野上放逐着风筝,曾经的少年时光无忧无虑。那年梅花,已不知遗落在谁的墙院下,老了青砖,湿了黛瓦。 总有一些年华,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总有一些花开,芬芳了流年,美丽了相遇。 总是在经历过,才懂得。弃除一些浮躁,平留一份淡定。世间的事皆因缘起,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面对,人生仅此而已。 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端坐于岁月的一隅,左手记忆,右手年华,捻一袭温婉,踏浪而歌;左手倒影,右手寂寞,流年虽逝,却也要勿忘心安。 岁月静好,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然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三 、

Read more

一步一脚印

蜗牛不相信自己的缓慢,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自己的目标爬行,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水滴不相信自己的脆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的撞击石块,终于造就了水滴石穿的奇迹,蚕蛹不相信坚硬的外壳,一步一个脚印,每天努力一点,终于获得了破茧重生的光明,在生活中,也许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每天努力一点,你终会获得成功。 人生之行悠远,人生之路漫漫,回首人生路上,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都记录着你的风风雨雨,每一个不能忘却的足迹都铭刻着你的深深记忆,每一个不可抹去的脚步都镌录着你的种种情感…… 你的快乐、幸福是轻快的脚印,你的忧愁、苦痛是凌乱的脚印;你的仇恨、悲愤是沉重的脚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一串串、一片片不同的脚印,你的人生之路才值得细细回味,你的人生之路才能够永远铭记。 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体会到前人的伟大和今人的奋发;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感受到从前的酸甜苦辣和现在的苦尽甘来;因为有了人生的脚印,我们能联想到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成长之路上也布满了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写下的都是甜蜜与欢乐,但求无悔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留下的都是幸福与微笑,但求无愧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记下的都是美好和痛快,但求无憾于每一个脚印…… 走好人生第一步,不要让人生之路布满悔恨、愧疚、遗憾;走好人生每一步,我们可以在未来一个如水的夜晚里,打开记忆的闸门,细心体味曾经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曾有的深深记忆、往昔的种种情感,你会感到心满意足! 人生的旅途中有快乐、有悲伤,然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脚印,有的人弄虚作假、不务正业,浪费每一天美好的光阴,而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情,认真、充实的过每一天从来不浪费。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是要着眼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抵达我所要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走,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一步一步的来。 人生的路,非常的长,在这一条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我们要学会面对挫折,不可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对生活失去信心,要学会面对才会有成功。 人生中有许许多的困难,但是无论困难有多少大,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在一个个的去战胜这些小困难,最后的你一定可以战胜大困难。 古往今来的中外伟人并不是自出生以来就一直是优秀的,纵使有天赋因素的存在,也无法遮掩他们曾经的拼搏与付出。 花草树木的生长都是有周期的,更有一个过程,没有哪一株草破土后能在瞬间变得成熟,没有那一朵花含苞后能立刻变得娇艳,更没有哪一棵树发苗后能转眼变成参天大树……它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完成量的积累。也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转变。并不是想成为什么就能一下子变成什么,要想成为无边沙漠中的仙人掌,必需具备顽强耐旱的体质及坚持不懈的品格,要想成为雄伟山峰的岩石,必需做好经受风雨摧残,烈日烘烤的准备,要想成为蔚蓝天空中的一片白云,必需要有积少成多的思想及包容尘埃的风范。 一步步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脚踏实地地走,你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活得非常得充实,活得非常地漂亮。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