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逛超市,最好教孩子这5种知识!

经常带着你的孩子去超市吗? 在去超市的过程中,当你推着购物车开始选购商品时,你是任由孩子在超市里玩耍,还是让孩子乖乖跟在你身后待着,亦步亦趋,又或者是和孩子一起选购,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其实,在超市里,你可以教给你的孩子很多事情: 1、教给孩子事前列清单的意识 “宝宝,跟妈妈一起来列购物清单吧!” 列清单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一个做事有条理的孩子,会有计划地安排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容易养成高效学习的好习惯。让孩子列好清单再去超市购物,能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2、让孩子认识一些常用字 “宝宝,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超市的绝大多数物品都写有名称,字又大又美观,孩子很容易识别。所以,家长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到超市玩,寓教于乐,孩子们一定乐此不疲,可以轻松快乐地识字,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3、对孩子学习算术也很有帮助 “宝宝,买下这两样东西,我们花了多少钱呀!” 买东西时,总会遇到一些简单的加减乘法,不妨让孩子试着算一算,孩子在买他想要的东西时,也要让他算一算,让他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4、教给孩子预算的意识,让孩子有节制地花钱 “宝宝,我们没有计划买这样东西哦,如果买了它,我们就超出预算了。” 在逛超市时,孩子们很容易喜欢上某一样玩具或零食,然后就想要把它买回家。这时候,告诉孩子,购物清单里没有这一项,买了这一样就不能买另一样了,否则会超出预算,给孩子灌输一些理财观念。 5、正确地鼓励孩子,给孩子前进的动力 “宝宝,如果下次来超市,你可以认出这样东西的名字,妈妈就可以奖励给你哦。” 正确的鼓励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持久前进的动力,用鼓励的方式,来帮孩子识字、识数,同时也是在增加购物过程中的乐趣。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一个小老板,却说出了做大生意的秘密!

生意场上很多人都说“无奸不商”,活脱脱像沙士比亚笔下描述的“威尼斯商人”。 我却一直认为,在所有的生意中,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的常规生意是永远的生意。 而这些永远的生意中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是“诚信”,用四川话来说就是“憨”。 当年我初入商场有人给我讲做生意先做人时,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我是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口碑”。 我曾经卖过米、开过餐馆、买卖二手车、种养兰花…… 卖米的时候,我纯粹是地道的小摊贩,每斤米赚几分钱,晚上打烊数钱是以分分角分过手。 但我秤米的时候,我会秤得旺旺的,完了还要往别人米袋里添一把。 进了新货,我会先送一两斤给正在犹豫的婆婆大娘拿回去尝。 行情涨后,我会等几天再涨。这样,我的顾客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居民小区的婆婆大娘们,常常在我的摊位前排起长队。几年以后,我的粮油生意已经开始用车皮进货了。 我做二手车生意时,我会出比别人稍高的价格购车,会以经别人稍低的价格卖出去。对买车的人,我会如实告诉他这车还有哪些毛病,大概花多少钱去哪个修理厂可以修好。这样一来,有旧车的人都喜欢来找我,我的货源比别人多,车也卖得快。 我接手一家宾馆的餐厅,同行都认为宾馆业的餐厅不好做。接手后我发现,宾馆餐厅不好做的原因是消费者认为“贵”、规矩多、味道几十年一贯制。我立马破规,取缔包间费、开瓶费、服务费。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毛利由一般宾馆的60%降至40%。菜品创新,亲自到山区找山珍、野菜、土菜,引进“江湖菜”、“农家土菜”。使餐厅既能吃到上千元的燕翅鲍,又能吃到几十元经济实惠的家常菜,价格甚至比社会餐饮还低,食客自然蜂拥而来。 这些年来,我身边做生意的朋友倒下一大批,能够做大的屈指可数。聚在一起都在感叹,生意太难做了,商场险恶啊!我不好说什么,但我心里明白,如果你的野心不要太大,如果诚实地去做,如果能吃得起亏,如果讲信用,生意是做得好的。 有一天,一位朋友说:如果别人说你精,你肯定做垮;如果别人说你憨,你肯定做大。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经产这么些年,我正是自觉不自觉这样去做的。 古人云:欲取之,先予之。表面上你“憨”,其实最大的赢家还是你! 来源:《公关世界》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人生最浪费生命的四件事

01. 担忧。 生活里,经常是那些害怕、担忧甚至恐惧的念头,阻碍了生命的喜悦。当你感受到某种压力节要压夸你的时候,你需要回到内心,好喜欢观照下一次,这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忡,只会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里总会有变数,总会有风雨,任谁都无法提前预知一切。所以,让自己焦虑烦扰,不如让自己释怀轻松地过每一天,顺其自然、淡定坦然地面对一切,不要让担忧禁锢你的身体、束缚你的内心。当你停止颠倒梦想,让心澄净下来时,一切都笼罩在你心头的雾天气都会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有光明、自在、欢喜。 02. 抱怨。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不如意时只会一味抱怨,整天怨天尤人,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欢、牢骚满腹。一味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如果那样不停地去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和事,那麼会活的很累、很累,终于有一天,会被生活所抛弃。 充满抱怨的人生会与快乐渐行渐远。对环境不满、对别人不满、对命运不满、对现实不满,最后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不满……抱怨会削弱你奋斗的力量,会阻碍你前行的脚步,会让你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试着让自己勇敢坦然地面对一切风雨,接受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即使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裹足不前、自怨自艾。 而当我们在不如意时不烦躁、不抱怨,平静对待,努力改变,於是我们的心里会经常装着希望。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一片荆棘丛生长,只有停止抱怨努力去奋斗,去心甘情愿拍,才能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著我。名人说过,挫折对无能的人是一个无底深渊,而对那些敢於面面对挫折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成功的踮脚石。 03. 埋怨。 遇事,先责备别人;不顺,先埋怨条件,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缺乏担当的表现。埋怨根本于事无补,只会让你看不清自己的问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去改变它,要么安静的接受它。你生命中的回报是由你帮别人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的。生活中的埋怨是一种多余的东西,你心中埋下怨恨产生的映像是社会存在的现实。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人们不能改变它,而只能适应它。所用,心生埋怨,倾诉埋怨是人之常情,它是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的一种意识反映,但是不会心存怨恨而久久不释怀。 放开了心门,埋怨将越来越少,收获将越来越多。聪明的人会懂得先反省自己,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只有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让你汲取教训、增长经验,让你在今后的生活中越走越顺利。 04. 比较。 人生最大的缺憾,就这莫过于在和别人比较。相貌平平的人喜欢和漂亮的俊男美女比;家境贫寒的人喜欢和一掷千金的老板、款爷比;普普通通的人喜欢和事业有成的商人界名流比……和高人比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们下流。 生活中,自己觉得快乐不快乐、满足不满足、幸福不幸福,才是正理。不要陷入跟别人不断的比较之中,不要因为别人扰乱了自己的步伐。人各有志,各有各的优点,没必要跟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福分,也会遭遇自己的坎坷和波折,不要拿别人的成就荣耀与自己比,不要盲目追随、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追求。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思考自己的需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在那么短,所追求的也不过是自在,快乐,幸福。如果每天过着担忧的日子,抱怨生活不好,埋怨老天不公,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那麼你的生活将被这些束缚着,困扰着,你的人生哪来的自由,快乐,幸福?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饭后半小时,养生黄金期!有些事千万别做

我们对一日三餐都很重视,认为三餐最养生。殊不知,饭后半小时,才是养生黄金期!饭后这样做一下,说不定还能让你长寿10年! 早餐后半小时 不要急于锻炼,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建议:不妨用手按摩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在寒冷的冬天还能驱除寒气、保护关节,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午餐后半小时 午饭后半小时是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关键时刻,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有研究表明,中午打盹可缓解压力、提高记忆力,即使只有十几分钟,效果也立竿见影。 建议:即便没有条件睡觉,也最好伸展一下四肢,做几个深呼吸,放松一下紧绷的身体。 晚餐后半小时 不要急于运动,也不要洗澡和泡脚,这样做会让身体体表血流量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则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建议:这段时间不妨做点家务,比如洗碗或者整理房间,即可活动活动,又不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饭后散步怎样才能走出健康 真正的“饭后百步走”应该是“摆步走”,不是急行军、锻炼式的散步,而是摆动手臂,悠闲地慢慢溜达。 1、饭后不要马上动 收拾完桌子,洗洗碗,把手头工作做完,耽搁十几分钟后再出去走走,时间刚好。 饭后立即散步,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2、睡前2小时别散步 晚上7—9时散步较好,太晚了氧气会变稀薄,太早了街上人多空气污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散步时体温升高,你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使人放松,因而可以促进睡眠。 但如果睡前两小时散步,时间太晚了不足以使身体降温,反而会影响睡眠。 3、逆风散步,顺风返回 如果室外风比较大,那就逆风开始散步,然后顺风返回,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散步时出汗而受凉。 4、先走上坡,再走下坡 散步起始最好走上坡路,可挺胸、抬头,有利于腰膝锻炼,返回时走下坡,利用惯性,全身有节奏地运动,以利全身放松。 5、搭配一些小动作 研究证明,散步时摆动双臂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脏力量,这也是乐队指挥多长寿的原因之一。

Read more

与领导喝酒时,情商高的人都知道这18条规矩!

0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0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0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0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0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0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0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09.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10.如果没有特殊人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1.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都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12.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3.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叽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14.最后一定还有一个一起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 15.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厕所去,没人拦你。 1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17.领导跟你喝酒,是看好你,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18.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职场书那么多,到底应该怎么读?

很多人喜欢读与谈职场类书目,目的是为了学习各种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以我的心得,我觉得,做为一个职场新人,这种学习,尤为必要。 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方法和心得拿来用一下,省下宝贵的时间,将精力用在刀刃上,更值。 至于文件怎么存放,排版怎样更漂亮,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工作,遇到压力时,如何调整,面临竞争时,怎样脱颖而出,读书学习时,如何效率更高……能拿来主义,就别再经历头破血流的碰撞去感悟了。 但凡事皆有两面,这种书不可读太多,读多了,就变成了对细枝末节的追求,从而忽略了真正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 何为真正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就是对管理思想的学习和对管理工具的实践。 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帮着提升我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是工作知识结构中真正的制高点,攻下一个,见效一大片,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思考模式变得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摘一草得一叶式的细微进步。 一般职场书,都是些软励志书,或者技巧书,为了照顾读者,容易为大家轻易读懂并吸收,往往都写的比较浅显,很好读,一读就懂。而且,随着阅读量增加,你会发现,其实这类读物的内容,重复率极其高。 毕竟,大家工作,很多经验都是相通的,相似的,说要写出新意,也很难,一本书中出现10%~20%新鲜的东西,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很多人爱读,乃至上瘾,原因就在于,它似乎可以满足我们学东西的欲望,而且易学易用,最大,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里面的内容我们都能轻易懂,加上可以轻易学会,所以容易产生成就感。这就好比是喝粥,易吞易咽,容易吃得下去,吃的饱。 如果你长久做这样的读者,会营养不良,而且,牙齿会松动,胃肠的消化能力会变差。此时,你若再碰到硬一点的食物,便会抱怨它太难啃,嚼不动,咽不下去,于是很可能,你又会要求喝粥。 表现在工作的表现上,也类似。所以,很多看多了职场技巧书的人,一旦面对难度大大增加的管理、工具书的时候,就会望而却步,要么摇头放弃,要么渐渐疏离,乃至干脆放弃学习。但实际上,这些工具书,才是典型的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处理特定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各领域专家、管理精英解决问题的精髓所在。 在职场中,因为时间紧迫,大多需要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因此,我们需要好读易懂能快用的东西。这点,我觉得没错,也可以理解。但恰也是因为好读易懂,往往会让我们容易忽视掉消化理解。在学习和应用这件事情上,懂不代表理解,理解不代表会应用,会应用不代表能应用,能应用不代表能用好。用好是需要一个艰难的应用和不断沉淀、乃至纠结的过程的。 实际上,更要命的还不是读不懂,而是仅仅从字面上“读懂”了。字面上读懂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此懂非彼懂。就拿6W2H法来说吧,读描写和介绍这个工具的文字,不会超过20分钟。我跟很多人聊天,说起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并将之喻为思考的黄金模式的时候。 很多人就觉得惊讶,说:“你太夸张了吧?!就8个词而已,我上班第一周就学会了。”我每听到这里,就知道坏了,这哥们肯定是将文字上的理解当内涵上的理解了。所以,我可以用1秒钟就100%断定,他一定不知道6W2H是个什么东西。 实际上,我跟他也一样,是在入职一周不到的时间里学到这个工具的。但我真正理解它,将它当做一个重要的思考工具、创新技法,是整整三年后,从一份会议记录的表格里才窥得门径的。等到我能相对自如运用在问题的解决中,则要等到四五年之后。当然,不是说此前我就真的不理解,不会应用。其实我是“理解”的,我也能“应用”,而且对我的工作产生过很大的功效。 但十年之后,当我到一家公司当总经理之后,才发现,整个公司里,从工程师到总监,能用好6W2H的,没有一个。回头再去检视他们的会议记录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跟我十年前一样,真正将6W2H都运用不到一张会议记录里去。 大家别小看一张会议记录,真正要在几个格子里认真细致地填清楚它,还是相当考验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会议,连个问题点都提炼不清楚;有时候,问题点还提炼得不错,原因分析就错得离谱;好不容易看到一张这两项都做得不错的,再往下看,应对措施就显得笼统而模糊,不具备可行性。 例如,谈到要加强检查,怎么加强呢?什么时候开始?分几个步骤?哪些项目的检查频次调整了?从多少增加到了多少?谁负责执行?谁负责检查?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谁负责确认?达到效果怎么办?达不到效果又怎么办?达到效果要不要修改作业方式?要不要横向推广?这次加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短是多久?长是多久?这次加强成本有没有提高?效率有没有降低?综合成本是升了还是降了…… 这么一问,你就看的出来,问题立马就来了,即便是看似清爽利落的一张会议记录上,背面其实还悬而未决着一堆没写在上面的问题,而且,可能都是比写在纸上更重要的问题。这才是6W2H应达到的目的,但却也恰是在我们的理解和应用中,最易缺失掉的东西。 为了训练整个团队的思考能力,我曾经尝试着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以一张会议记录为衡量标准,要求无论大小,每个会议必需要有一张完整清晰、并经得住询问和推敲的记录。初时,大家都觉得很容易,但一轮到认真质询,就会发现,会有多难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月里,没有出现1张能被我按照上面的模式追问而能全部回答清楚并通过的会议记录。 这不是说我的要求高,而是企业里,有太多喝粥的人了。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大家已经习惯了吃流质食物,学表面东西。大家的胃肠已经变得太虚太脆弱了,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说起工具来,个个都知道,讲起道理来,头头全是道,动起真格来,大多真病夫。追根溯源,盖学习工作时,喝粥之缘故也。 当然,我也没有那么严苛,一家上千人的公司,真弄得一张会议记录都通不过,大多时候,也只是点到为止,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慢慢进步。果然,不到半年,公司里风气大变,再到现场和车间,很难见到那些诸如加强之类可以用在所有会议记录上的措辞了,放眼望去,贴在墙上、白板上的会议记录,都懂得用具体的数字、清晰的行动步骤、详细的推进计划、可衡量的目标等等。气象完全一新,与半年前比,完全判若两厂。 有些朋友读到这里,会说,一个6W2H而已,被你说的如此天花乱坠,真有那么神奇吗?你还别说,还真就这么神奇。其实不独6W2H,任何一个管理工具,你用好了,都会产生类似这样神奇的功效,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理解,有没有真正用出自己的心得。 我对这种能硬碰硬,啃工具,努力用于实践的人,总结为“扎马步,拉硬弓”。是的,惟其如此,才能不变成职场上只会浅层次理解和做事的“喝粥人”。

Read more

这样说话的人,不要深交!

很多时候,我们会善良的以为,一个人说话难听只是因为他心直口快,一个人满嘴负能量只是因为他日子过得不顺。其实,在交谈之中让对方觉得舒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言谈之中往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身边的人这样说话,那就不要深交了。 说话难听的人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你追电视剧追的正开心,她跑过来啧啧两声就开始说“你怎么看些这个东西,这是给傻子看的,又没营养又浪费时间,别看了别看了。” 你买了件新衣服刚穿出门,她就瞟了两眼开始问“你这衣服多少钱买的?哎呀买贵了,真的不好看,浪费呀!” 她总会在你兴高采烈的时候泼你冷水,在你开心愉悦的时候搅你心情,口无遮拦,出口伤人,毁人心情,还不自知。可别把一个人说话难听当做是性子直、不会说话。说话难听,一次两次还可以理解成心直口快,如果次次如此,只能说明这个人情商低。如果一个朋友日常生活的交谈之中,完全不照顾你的感受,甚至屡屡伤害你的感受,趁早敬而远之吧。 传播负能量的人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她们一开口就是负能量,或是抱怨菜价涨了,或是抱怨今天公交车来得慢,晴天抱怨太阳太晒,雨天抱怨地上太湿。每一天的日子里那么多事,但是从她们口中我们永远只能听到坏消息。 这样的朋友就像一个负能量收集机器,每天把源源不断的坏消息、坏心情输送给你,自己过得不开心也就算了,还要搞砸你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用什么表情去看它,它也就回报我们什么神情。如果我们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一个成熟的人能做到沉淀不愉快、乐观面对,一个真的对你好的人会向你传递微笑和正能量。一天到晚给你传播负能量的人,还是离远一点吧。 没几句真话的人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酷爱吹嘘,却常常露陷;做出承诺,基本不会兑现;当面说的这一套,转头又是另外一套,满嘴跑火车,你简直不知道他话里能有几句真。 你永远都在纠结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然而无论真还是假,一个总是欺骗、满口谎言的人,绝对没把你当朋友。 朋友之间,可以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却不能有太多欺骗。有的人爱面子,有的人喜欢夸大,但这都不能成为说假话的理由。一个人如果不肯袒露真心,那你也没有必要真心对待他。真诚是交往的基本、那种没几句真话的人、你还给他用心吗?早看清早好。 “话语展现一个人的性情,言谈展现一个人的品格。”  

Read more

忘的境界

01忘年 总有人问,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青春年华,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似乎我们都在羡慕还未到来或者已经逝去的年龄。 其实,根本没有最好的年龄。往事不可追,过去的日子不会重来;人生多坎坷,来日不一定可期,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 平时尽量少想自己的年龄,始终保持一颗“不老心”。衰老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也不能违背。但每天念叨一遍,这只会让你老得更快。 “年轻化”的心态还能使免疫功能也跟着“年轻化”,让人体各个器官都能协调稳定。 02忘病 忘病不等于不积极治病,而是不要被疾病压倒,更不能丧失战胜疾病的意志。 据说,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占80%以上。即使是癌症也存在自然消失的概率。然而奇迹只可能发生在那些,精神没有被疾病压垮的人身上。 现代人越来越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病,是因为不注重健康吗? 不是。太多人把精力花在养生上,但这种想法是单纯地把身体看作一个机器,忘记了身、心灵一体。 03忘形 有人说岁月不饶人,但就算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妨打扮得漂亮潇洒一些,别人看着有活力,自身感觉也舒心。消除“人老珠黄”的心态,日子才惬意,身心才健康。 你我都知变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老得漂亮。 美丽,是一场长跑。它不属于某个年龄阶段,而是整个人生。 二十岁活青春,三十岁活韵味,四十岁活智慧,五十岁活坦然,六十岁活轻松,七八十岁就成无价之宝。 即使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也要静守灵魂深处的那份美好。 04忘争 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早就没了分别心,嫉妒心,日子从容从指尖划过,不惊不扰,平淡如水。 人生短短一辈子,有什么值得争得呢? 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和命争,平添负累;和亲人争,得不偿失。 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少了宁静;和朋友争,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不要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05忘愁

Read more

【平常】就是高人

古人云:“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聪颖灵慧的高人,必定是谦和低调的,看上去平平常常,毫不起眼。 晚晴重臣左宗棠非常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 有一次,在进军新疆的途中,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摆棋摊,打着“天下第一棋”的幌子。这激怒了左宗棠,从没遇见过如此狂妄的人。 左宗棠停下,与老人一决高下。果然不出所料,这位老人在左宗棠手下连输三局。 左宗棠笑着对老人说;“还是去掉你这天下第一棋的幌子吧!” 左宗棠在新疆战斗异常顺利,彻底打败了侵略者,收复了清朝的大片领土。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左宗棠大老远又看到了打着“天下第一棋”幌子的老人。 这位老人不但没有撤掉自己的“天下第一棋”的幌子,而且还是在原地摆棋摊。 为了教训狂妄的老人,左宗棠命令部队继续前进,自己停下与老人再战。没想到这一次左宗棠却连输三局。 左宗棠惊讶地问老人:“上一次你输给我,这一次我却怎么也赢不了你,这是为什么?” 老人回答:“上一次,您有军令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锐气,现在您已得胜归来,我当然全力以赴,当仁不让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人生四部曲

人生四部曲:改变、适应、包容、放弃,环境也好、现状也好、工作也好、人也好、婚姻也好,这句话的四个原则基本都适用。 能干的人会选择改变,让不喜欢变得喜欢。懒惰的人会选择适应,不愿费力打扫那就享受脏乱。懦弱的人选择回避,可是眼不见心还是烦的。勇敢的人说,我放弃,一了百了。 一、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观念开始的,一连串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 柏拉图告诉他的弟子说他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我们也不能够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改变未来就要从改变现在开始,现在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将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现在,虽然谁也不可能最终成为完美,但我们都在向着自己心中的完美努力。 二、回避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本事 聪明的夫妻们回避了“忠”与“不忠实”的家庭中的最敏感的问题,给彼此留下了足够的个人空间,使夫妻感情幸福而稳定。朋友之间也因为回避了一些无伤大雅的性格习性,让朋友之情总是保持了一份简单的快乐。 聪明的领导回避了下属之间需要回避的一些矛盾,坚持“视而不见”有时也能保持公司氛围的平衡与活力……所以,回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事。现实中谁掌握不了它,谁就会迷惑、心累、不会生活和工作。懂得了它,你会过的很轻松。要学会回避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苦心领悟人生,领悟到一定时间自然就得来了。 生活就是如此,懂得回避,这是人生的艺术。人与人、人与社会随时都会有可能。 三、适应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挑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 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当生活中的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出现,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我们必须学会的是冷静勇敢的面对,学会适应。 适应是一种接受。由于我们习惯于依恋安逸,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我们便不愿走出昨天,直面现实接受变化。我们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种种不愿接受的变化。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认同,情感上容纳;接受,就是走出“怀旧”情结,及早消除负面情绪,面向未来,重振旗鼓,重新上路。 适应也是一种磨炼和洗礼、一种凤凰涅槃的焙烤。适应必然会经历痛苦,但是适应过后我们却可以得到宝贵的阅历,一种平实和圆润的高度。其实我们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适应。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体验了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 四、放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丽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 没有勇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放弃是一种智慧。“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 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人生是艰难的航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放弃时髦,是为了追求更前卫的特立独行;放弃热闹,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心灵盛宴。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如果说这种境界,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那我们就学会放弃吧,放弃同样也是另一种美丽。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去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