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力量(非常经典)

第一个故事:合格率的检查制度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 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第二个故事:付款方式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 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第三个故事:粥的分配制度 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口口声声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大权独揽,没有制约,也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互相勾结,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第四个故事:互助与共赢的天堂 有一位行善的基督教徒,去世后向上帝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上帝领去参观地狱和天堂,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 到了地狱,看到一张巨大的餐桌,摆满丰盛的佳肴。心想:地狱生活不错吗?过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手持的汤勺把儿太长,尽管他们争着抢着往自己嘴里送肉,可就是吃不到,又馋又急又饿。 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一般无二,同样飘溢着肉汤的香气,同样手里拿着的是特别长的汤勺。但是,这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原来他们个个手持特长勺把肉汤喂进对方嘴里。 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建立起将结果和个人责任和利益联系到一起的制度,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国学常识(含答案)

本文总结了200个关于国学常识的知识点,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然后考考孩子,给孩子拓展知识面。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Read more

人生,唯有锻炼与读书不能辜负

人到了一个阶段,生活开始给你做减法。当灵魂升起,看着疲于奔波的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读而思 两个人,因为外在决定是否在一起,因为内在而决定在一起多久。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不要过分关注一个人的外表而忽视其内在的品质,但我们也应知道,几乎没有人会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还必须对自己外表负责。 不管长相如何,锻炼久了,减脂塑形,精力充沛,可以遇见全新的自己。 不论学历如何,读书多了,内心充实,精神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 把跑步坚持下来会发生什么? 1.越来越勤奋 跑步是一个从懒惰到勤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摈弃越来越多的坏习惯,拖延症也会被治愈。每个坚持跑步一年以上的人,都不会是一个懒惰的人。 2.抗压能力越来越强 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跑步的人每天抽出1-2个小时会缓解一天大部分的压力,心情自然会舒畅。身体的强壮,品性的改变也会让一切压力变为浮云。 3.会早起 跑步的族群,不会睡懒觉。因为生活更规律,跑步的消耗会让睡眠更踏实高效,因此会养成早起的习惯。 4.魅力会增加 由于形体的改变,各种激素的分泌会让美丽值大大提升,因为跑步而得到的自信也会异于常人。 把读书坚持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刺激精神 研究表明保持精神亢奋可以减缓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错乱。因为保持你大脑的活跃和忙碌可以防止它失去能力。 2.减轻压力 无论你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或者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压力会消失不见。 3.提高记忆力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必须分清出它们的任务,它们的背景,野心,历史以及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必须记住贯穿故事中多角的复杂情结。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他能很轻松的记住这些东西。 4.增强分析能力 读书时读书后,我们总会动用自己的思维去评论。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分析能力,来界定它是不是一本好书,人物发展是不是且当,故事情节是不是顺畅。如果你有机会和其他人讨论那本书,你将能很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Read more

成功孩子背后的父母,都具有这15个特质

研究发现,其实成功孩子的背后父母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值得很多家长借鉴深思。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这些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 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决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这些父母接触中,我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决不会轻易改变的。 比如,改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 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决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这些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温暖和依靠。 母亲往往在家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举止稳重,朴素低调。 父母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对问题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执,举止稳重,谈吐优雅,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很少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断然拒绝,而决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六、父母配合默契。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的一个必须要唱白脸,父母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指责,这是大忌,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不听母亲的话,和母亲发生争执,做父亲严厉斥责他这种行为,孩子歪着头不服,父亲过去就踹了一脚。孩子掉泪,但父亲并没有妥协。严肃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当的。 做母亲的马上给他说道理,两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孩子不再固执已见。 七、工作认真,踏实。 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纵观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踏实,兢兢业业。在单位上干得也很出色。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八、定时定点关注孩子的学习。 每天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并且能定时定点,孩子做完作业,要检查一遍,有时间陪着孩子读书,即使自己不读书,也会陪在孩子身边。 我看到他们家里都有自己的书桌,每天有一段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作业读书时间,父母都会放低说话的声音或关闭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

Read more

老板最不该说的十句蠢话!

当老板已经是个苦差事了,可是如果你的员工认为你的行为像个傻瓜的话,就会难上加难。 1.”因为我这么说。” 虽然对于无法理解成年人逻辑的五岁儿童来说,这种说法可能会有用,可是在商业环境中,靠着你作为经理的权威做事真是一种懒惰而愚蠢的行为。 因为他们是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而不是儿童,所以如果员工们能够理解老板做出某个决定的理由,就更有可能支持他们不赞成的决定。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 2.”照我说的做。” 很多老板认为他们应该比员工自己更了解他们的工作。结果是,这些老板规定了每件事该怎么做,并且坚持要求员工按照他们的要求完成工作。 可是,老板们只是管理员工,而不是管理这些员工完成的工作。一位老板应该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即使在指导工作的时候,老板也应该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聪明的老板会说:”让我们试试你的方法。” 3.”这个谣言不是真的。” 老板们常常觉得只要否认一个传言的真实性就能将其平息。可是,任何一个有一点点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如果传言完全是无中生有,那么老板就不会这么在意。 尽管如此,老板们不断地试图平息谣言,特别是当他们的公司走上下坡路了之后更是如此。下面就是一个例子。当老板否认公司走上下坡路的谣言的时候,聪明的员工就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了。 聪明的老板会:什么也不说。 4.”你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只要老板们想要让别人少拿报酬的时候就会这么说。最好的例子就是没有薪水的实习,不过老板们也会用这种说辞诱惑经验丰富的员工。 让我们假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那么如果有人是第一次担任首席执行官,受命管理一家已经成型的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是零报酬?毕竟他们不是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么?而且这些经验可以用于下一份工作。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们会根据你的价值付给你薪水,而且你也会学到一些东西。” 5.”我们唯贤是举。” 很多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都声称得到提拔的总是最聪明的员工。可是,只要匆匆一瞥,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的中等规模的企业中,”彼得原理”都是通行法则。 除此之外,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只要顶级管理者中的女性不到一半,谈什么用人唯贤就非常可笑。毕竟,在四十年前,进大学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多。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们会竭尽全力聘用并且提拔最好的人。” 6.”我们希望你们对公司保持忠诚。” 很多老板相信员工愿意留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即使他们已经在别的什么地方获得了更好的职位也是如此。特别是在雇主花了钱对员工进行了专业技能的培训之后更是如此。 可是,说到忠诚,应该是双方面的。如果企业能够保证提供终身职位的话,也许对企业保持忠诚还有点意义。可是,现在员工们都知道他们可能被外包取代,为什么还要对企业保持忠诚呢? 聪明的老板会说:”我会继续按照你的价值付给你薪水。”

Read more

老板,请不要再做员工的保姆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该牢记的话。有很多管理者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员工的难题一律包办,不给他们独立思考以及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后果不敢设想。领导者管理员工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这篇文章会带给你答案。 管理者的角色是“造钟”而不是“报时”。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大多数人都会看看表告诉我一个时间,这就叫报时。那什么叫造钟呢?如果有人问你几点了,你可以告诉他,要想知道几点了,有几个办法: 第一,去买一块手表或者买一个挂钟自己看; 第二,自制一个沙漏; 第三,根据天空中太阳的位置推测时间等等。 从而启发问话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造钟”。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来问我们问题,都这样回答人家,只是讲这样一个道理而已。 记得20年前我刚加入惠普的时候,有一次,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去找当时的市场部经理。我把事情陈述了一下,就问他,您看怎么办?这在其他企业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的上司并没直接回答我。 他看了我一会儿,就反问我:“你说该怎么办?” 我一下子就懵了,心想:“我跑来问你,正是自己想不出来怎么办,你怎么给我顶回来了?” 于是我说,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才来征求领导的意见。他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出什么建议或方法了再来找他。 我回去以后,一开始心里挺不舒服——这里的人怎么这样呢?我找他帮忙,他一句话不说就把我打发回来了。对他来说,这件事情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告诉我一声不就完了吗? 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挖空心思地想办法,结果还真想出来一个方案。第二天我又去找他,把我想出来的方案给他讲了一下。 他静静地听我说完,盯着我问道:“就这一个办法?”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多想几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经他这么一逼,我只好再回去仔细琢磨,还真的发现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当我拿着三个方案再度找他时,这一次他非常认真地接待了我,听我讲完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后,他帮我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完了以后,他对我说:“我只是帮助你分析方案的利弊,具体用哪个方案还是由你自己决策,我不替你下结论。这就是为什么你第一次、第二次来找我,我没有马上告诉你答案的原因,因为公司请你来,不是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这次对话给了我强烈的心理冲击。就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自己,遇到自己的强项都有露一手的冲动,即使是很谦虚、很内向的人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人的这种本性,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现这种能力的过程来换取成就感。因为我们过去衡量一个管理者的水平高低,是看这个人能不能办事,遇到难题能不能想出好办法去解决。 在这种标准下提升为管理者的人,都是个人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在指导下属时也习惯于亲自上阵。这样做解决问题的速度最快,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告诉员工答案,员工回去一试,果然见效,立竿见影。 但是,当员工再次出现问题时,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又跑来求助上司,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遇到难题找领导。管理者解决一个部下的问题很容易,如果有十个部下怎么办?如果每个部下都有问题的话,上司就成了救火队员。 况且,在很多国内企业里,还存在越级管理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第一把手的部下(在跨国公司不是这样的,通常一个管理者所管理的人数不能超过15个人,而且不可越级管理),如果有100个带着问题来的下属,可想而知,老总的时间肯定不够用,甚至一天到晚不睡觉也应付不了,因为所有的事都等着他给答案。 这种情况在开始时老总可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感到焦头烂额,叫苦不迭了,而且老总会觉得部下都是无能之辈,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这与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样,当孩子长大了却什么也不会做的时候,不要责怪他们,是家长没有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包办了。在跨国公司里面,衡量一个管理者有没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看他能不能教会部下解决问题,让部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公司请任何一个员工来,绝不是为了让他天天坐在那儿等着上司布置工作,也不是上级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否则的话,企业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只有躯体没有脑袋、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思考的“机器人”。 我们所提倡的“造钟”,就是要教会员工做事情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跨国公司里,会“造钟”的管理者才算是好的管理者。一个问题,我教会你如何思考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员工就不会再回来问下一次了。 短期看,这样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明明5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却花了好几天时间。

Read more

今天会过去,明天会更好

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 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 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 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 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一份好的感情或友谊,不是追逐,而是相吸;不是纠缠,而是随意;不是游戏,而是珍惜。 浓淡相宜间,是灵魂的默契;远近相安间,是自由的呼吸,是距离的美丽。 可以肆意畅谈,也可以沉默不语,因为心懂;可以朝夕相处,也可以久而不见。 走过的路,脚会记得;爱过的人,心会记得!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当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开始,放下所有一切。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成熟,就是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女生由丑变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身边认识不少女生,每次和她们见面都会开启连珠炮似的吐槽模式: 哎呀本仙女这么有才华和内涵,男神为啥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哎呀原来他竟然喜欢隔壁的肤白貌美大长腿,肤浅!桑心! 哎呀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就没有人向我表白过? 哎呀这个世界怎么就我还散发着单身汪的清香? …… 然而每次我都想反问她们一句:你确定你喜欢的人会喜欢现在这个样子的你? 或者换个问法:如果换成你,你会喜欢上你自己吗? 不会化妆不懂穿搭每次出现都土里土气,不愿运动不想流汗只想在家抠脚刷手机…讲真,你是哪来的自信觉得男神会看上你? 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谁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内心的美丽。 我的朋友小她,曾经就是这样一个被男神拒绝N次的姑娘。那个时候的她,就像一只还未开化的丑小鸭,胖、土、糙,整天活在深深的自卑里,只知道傻傻地喜欢着那个人。 后来,她终于下定决心改变。先是泡在健身房里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130瘦到96,后来换了发型、修了眉毛,从零开始学化妆,还认认真真地研究起穿搭和时尚。现在的她,早就从不起眼的丑小鸭蜕变成了被追捧的白天鹅,视界更宽了,她也终于不再执着于当初的感情。 因为她发现,比被男神喜欢更开心的事情是,她终于认可和喜欢上了现在的自己。 所以呀,不要再抱怨为什么还遇不到对的人了。在他找到你之前,你要变成更好的你;在还没有人爱你的时候,你要学会好好地爱自己。

Read more

家庭教育的18个分寸

1、爱的分寸 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变成溺爱,而要找到爱的“度”。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2、管理的分寸 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放任,任其自流,而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宽严适度,既给自由,又要权威。 3、听话的分寸 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胡反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使孩子既听大人话,又有独立见解。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4、民主的分寸 在对孩子的民主问题上,既不能专制,一点民主都不给,又不能搞绝对 民主,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而应该找到民主集中的“度”。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5、表扬的分寸 在对孩子表扬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进步,又不能把孩子捧到天上去,而应找到表扬的“度”;既鼓励了孩子,又不使其骄傲。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6、批评的分寸 在对孩子的批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问题,不闻不问,又不能揪住不放,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批评,而应找到批评的“度”。既批评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绪低落,破罐破摔。 7、说教的分寸 在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说服教育,整天不是打就是骂,又不能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而应找到说的“度”。干净利落,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8、独立的分寸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上,既不能不敢放手,总是背着抱着,又不能大撒把,爱怎么着怎么着,而应该找到孩子独立的“度”。先领着走,后看着走,最后放开让孩子独立走。可以让孩子升帆划船,就是不能让孩子跳海。 9、关心生活的分寸 在关心孩子生活的问题上,既不能不管孩子的生活,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成为孩子的保姆,而应该找到关心的“度”。既关心孩子的生活,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0、营养的分寸 在对孩子营养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营养需要,又不能整天都是高营养,让孩子“消化不良”,而应找到营养的“度”,适度营养。 11、劳动的分寸 在培养孩子劳动的问题上,既不能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使孩子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又不能把孩子当劳动力使用,逼着孩子整天干活,而应找到劳动的“度”。适度劳动,主要是为了锻炼。 12、提要求的分寸 在对孩子提要求时,既不能要求过高,使孩子望而生畏,又不能要求过低,迁就孩子,而应该找到要求的“度”。使孩子“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Read more

5种人加薪快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 夏 霁 《 生命时报 》( 2014年04月18日 第 10 版)同样是工作5年,有人年年加薪,顺利地从员工做到总监,还有人工资和职位都在原地踏步。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做到下面5点,才是值得重用的好员工。 1.职业目标清晰。不少职场人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根本原因是职业目标不清晰。而职场生涯前3年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期。如果这段时间内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那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的打工者。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所在,结合3年来的经验教训,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 2.有足够的“亮剑”资本。不少职场新人会说,我要找到一份月工资上万的工作,争取到中层管理的职位。但此时若问他:“你凭什么达到这样的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他往往就会哑口无言。有抱负是好事,但要多问自己:我的业绩和能力提升了吗?我在一年内看过多少本对职业有益的书籍?我参加过几次培训班来为自己充电?如果没有,就赶紧着手去做吧。 3.保持“空杯心态”。有些名校生刚进职场喜欢吹嘘、抱怨,说自己本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迫不得已才来这里。有个故事值得深思: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禅师。最初是小徒弟接待他,他很不屑。后来禅师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明明杯子已经满了,禅师还不停倒水。他很不解,禅师却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为啥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很有学问了,为啥还要找我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它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都有着“虚怀若谷”的心态,有能包容一切的胸怀。 4.遵守游戏规则。有些人觉得,职场上处处是约束,充满不公平。比如迟到了会被扣工资,但加班时却从没拿过加班费。但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游戏规则当然是老板定的。记住这句话:“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屈从,要么离开!” 5.时刻做好准备。俗话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适当的时候要给自己“充充电”。也许花上半个月工资,占用三四个周末,就是对自己未来最好的投资。千万不要有舍不得的心态。现在不学会“舍”,以后将永远也“得”不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准备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