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自己,不要辜负爱你和你爱的人

累了, 不要倒下, 想想家中的父母, 也要挺住, 告诉自己这不算什么。 倦了, 不要放弃, 其实放弃的不是一些事物, 是自己, 珍惜自己。 烦了, 不要抱怨, 上帝不知道你是谁, 要好好生活, 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 受到打击了, 不要垂头丧气, 不要认为自己天生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好, 但要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到自己的最好, 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孤独, 其实你就不懂什么是孤独, 有家人,有朋友, 没经历过风吹雨打, 哪来的孤独? 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

Read more

有一种情感,静静地思念

喜欢你,但却永远也不会让你知道。不是因为我没有说出来的勇气,而是因为,害怕自己没有承受的勇气;不是担心你拒绝,而是不想带给你压力。喜欢,可以淡淡的,让你感觉不到这份情感的存在;喜欢,可以默默地,只是悄悄地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喜欢,可以静静地,就像捧着珍宝,生怕受到一点点的损伤。时常留意你的文字和心情,却只是偶尔回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时常在你的世界外和你一起快乐、一起忧伤,却只是假作偶尔不经意的巧遇,然后淡淡地问候一声:好久不见! 喜欢,静静地思念,静静地回忆,然后敲打着键盘,让心情游走在字里行间。喜欢,静静地怀念,静静地遐想,听着伤感的音乐,品着苦涩的绿茶,触摸着那些莫名的情愫。远离尘世的喧闹,远离浮躁的繁华,远离带着面具的敷衍和周旋,就这样固守着一片净土。喜欢你,却一直很安静,一如芬芳的栀子花,萦绕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好像,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缘聚缘散,便也是如此了。这个世界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改变,该来的,会适时而来;该走的,也会适时而走。每天的阳光都一样,每天的阳光却又不一样,就像身边的风景。 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太阳的脸泛出微红,看着它那最后一缕纱衣缓缓消失在天际。随后,夜穿上那件黑色的礼服,走过每个角落。而这个时候,习惯于望着苍茫的夜空,勾画出你的模样。想起你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尔后,淡淡的笑了。是的,只是淡淡的,静静地。如此,足矣!喜欢你,是淡淡的,因为害怕你会占据所有的空间,会无处不在;喜欢你,是静静地,因为不希望让你感觉到,更不希望让彼此在压力和折磨中把原本的美好消失殆尽。你不会知道,背后有这么一双眼睛会随着你的心情起伏而变化;你也不会知道,远方有这么一个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感觉世界灿烂,会因为你的皱眉而揪心。 红尘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只是其中的微粒。悄悄地来,势必终有一天要悄悄离开。或许能拥有烟花般灿烂的一瞬,也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永恒,但我更情愿相信,能静静地守望你的幸福,也是一种美好。感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才动人,它也可以绽放平平淡淡的美,久远而温馨。喜欢,不一定要拥有才不会留下遗憾,它也可以是一种思念,一种回忆,一种向往。如此,便安静地喜欢着这么一个人,让这种淡然的情感盛开在这个夏季,然后延伸到下一个季节。

Read more

超好笑的汉字对话,笑出眼泪了!发给你乐一乐

30个超好笑的汉字对话,笑出眼泪了!发给朋友们乐一乐 1、熊 对 能 说: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2、果 对 裸 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3、臣 对 巨 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4、个 对 人 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走。 5、旦 对 但 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6、叉 对 又 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Read more

在一场没有自我的爱情里,你在坚持什么?

在一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眼中,爱情代表着浪漫、激情以及山盟海誓的承诺,在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眼中,爱情代表着捧在手中的甜蜜、无微不至的爱意以及眼神里默默的柔情和秋波。对爱情的诠释,斑驳琉璃,五味具呈。 有人说,为什么我会爱得如此没有价值和尊严,为什么他如此践踏我,我仍然爱他,爱到如张爱玲所说的“低到尘埃里”,还渴望开出一朵莲花来!然而现实的残酷就在于,这样的爱情,开不出莲花,甚至连发芽的种子都不会产生。 当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从母亲的体内诞生,并剪断脐带时开始,我们就已然孤零零的面对这个世界,也渴望得到这个世界的善待。得到家人无条件的爱、理解、尊重,在有自我意识时建立起自我的价值。而可惜的是,很多人未能幸运的完成自我价值的内在转变。于是,抱着一颗对亲密之爱无限缺乏之心迈入一个一个的爱情里,以为在爱情里能满足成长历程中所有的遗憾和怨恨,以为在爱情里能真正的找到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爱之情愫,以为在爱情里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可,全然的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到那样一段段感情里,看起来,像是一场豪赌,结果,却败了。败得残破不堪,败得千疮百孔。这是一场似乎无法承受也无法面对的痛苦,为了解决这种痛苦,又开启了一番番自我践踏和自我毫无底线的向那个自以为很爱的人妥协的过程,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种种伎俩开始上演。 在这样一场爱情里,你在坚持什么呢? 没错,你在坚持着对爱的执着,即使父母没有教会你怎么处理亲密关系,即使你的生命早期,被爱是奢侈的事,你仍然相信自己可以爱,你仍然不放弃追求爱的权利。这种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根本的问题在于,当你被别人否定,尤其是亲密的人否定时,你是否也在让别人的思想左右着你,你是不值得被爱的?当别人践踏你的尊严,伤害你的自尊,甚至不惜拳脚相加时,你仍然无动于衷,甚至苦苦哀求他人之爱时,你真的是爱自己吗? 或者,你在抓住爱情赋予你的安全感。你以为自己本来没有安全感,他会给予到,你们的爱情会给予到。你会觉得,即使伤痕累累,即使痛楚,只要可以换来他的爱情,就可以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对吗?你是否知道,这样的一种坚持意义几何? 又或者,你在坚持着一种决绝的姿态,姿态里带着抗争,带着不甘心,带着不愿意向命运屈服的任性,甚至带着骨子里的倔强与多年来沉淀已久的委屈,诉说着谜一样的命运。然而,你是否知道,在没有确定的未知生命历程中,其实,有一种东西,你可以确定。 你可以确定,爱自己。这会是一种从伤痕里绝地而起的力量,穿越幽深的茂密丛林,穿越巍峨挺拔的高山,穿越一望无垠的平原土地,从你内心长出来的力量。它和你幼年是否获得父母的关爱无关,它和你卑贱的爱情无关,只是从你内心生长出来而已。当你开始以柔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以温柔的怀抱拥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宽容接受自己,当你开始相信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当你开始关注内心那个仿若存在于几个世纪的内在小孩,当你决定像追求爱情一样开始追求内在的力量,当你开始找回你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思想,或许,在一场新的爱情里,你会更加清楚你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都可能被他人粗暴的对待过,而他们也曾经被别人粗暴的伤害过,往往复复,不断的重复和循环,对与错已经没办法找到根源。没有人愿意去承受那些无法选择的伤痛,但伤痛仍然会伴随着我们,如影随形。但,你可以做点什么。你可以选择快乐,你可以选择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你可以选择成长和改变,或许,你心中的那种力量正等待着你开启。这可能是奋斗的起点——用自我的力量找回自我。如同,发现新大陆,新奇;如同,重现高峰体验,玄妙。如你我般普通而平凡的生命,许许多多的个体,都在找回的路上,有关自我,有关价值,有关信仰,有关爱和生命的力量。 图/pexels

Read more

我很累,但我无路可退(看了一半就忍不住哭了)

很累,累到想要放弃,但是放弃之后将会是一无所有,又不能放弃。唯有坚持、唯有为自己打气,才能更勇敢的走下去。因为,我已无路可退,只能勇敢前行!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关心自己的人,想想自己已经付出过的努力!即使天塌下来,都应该全力以赴,只要坚持下来,才能得到以外的惊喜,好好的加油吧!只要天没塌,人没死,一切就是美好的! 1、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2、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有竞争才有发展:因为有了敌人的存在,因为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时候,敌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却有永远的朋友,有些时候,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 3、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知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复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要定期地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 4、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偶尔会想,如果人生真如一场电子游戏,玩坏了可以选择重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因为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孝敬父母、疼爱孩子、体贴爱人、善待朋友。 5、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现代的人好像特别脆弱,报纸上天天报道有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己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6、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会看出来。 人,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即便再能干,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总会发光。 你我都已无路可退,只能勇敢前行!一起加油~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人,要结三次“婚”?!

婚姻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 和自己所爱的人 以及对方的习惯结婚 第三重境界 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 以及对方的习惯和背景结婚 处在第一重境界的夫妻 婚姻一般相对稳定 处于第二重境界的夫妻 婚姻一般比较稳定 处于第三重境界的夫妻 很少见到有离婚的 人,要结三次“婚” 第一次是在酒店 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次是在家里 两人经过几年磨合 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 第三次是在家族里 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 真正的婚姻 往往发生在最后的两次

Read more

为什么老好人惹人厌?

自古以来,什么人都有,恶人,人们恐惧他;善人,人们爱戴他;而那些老好人呢?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那些随和厚道的、从不得罪人、看起来似乎没有一点儿脾气儿的,人家什么忙都愿意帮的人。按理来说,这种人应该是最讨人喜欢的,若你遇见了自己不愿意去做的或者懒得去做的事,只要叫一句“某某某,帮我个忙好不好”,一个简单明了的“好”,你就可以潇洒解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多亏了那个热心人啊,怎么着也得给他授予一枚好人勋章吧!可是调查却表明,正是这种不拒绝,也不反抗的人,在“世界上最讨厌的人”排名榜中名列前茅。哎呦,出了力还不得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阿伦森效应】 这得归根于有名的阿伦森效应。所谓阿伦森效应,是指伴随奖励减少,态度也逐渐消极;伴随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被试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最后在实验对象对数十人进行后,发现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具反感。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老好人在人际交往中吃力不讨好便是这个缘故,当生活的风向改变,他也不得不开口说拒绝。而这唯有的一次拒绝,却比一个贬义词更像是一记巴掌,拍在对方的脸皮上。举例来说吧,有这么一个老好人,第一次,A找他帮忙,他没拒绝;第二次,A又寻求帮助,老好人又帮了他……之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老好人都毫无意外的帮助A了。但在第无数次的帮忙后,老好人终于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拒绝了A的请求,此时A被激起的愤怒感与失望感将胜于从前的种种,而老好人之前帮A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在他拒绝A的那一刻起,变得毫无意义。 经过无数次的帮助而建立起来的好感就因为仅有一次的拒绝就被破坏了,这究竟是谁的错?老好人想必也是捶胸顿足,有口难言。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是老好人的自作自受,谁让他一直都充当这个老“好人”呢”,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二、登门槛效应】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了“得寸进尺效应”,也叫做“登门槛效应”,这是指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 上面所讲的A同志运用的就是得寸进尺效应,因为人的每个意志行动都有其行动的最初目标,在许多场合下,由于人的动机是复杂的,因此常常会面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比较、衡量和选择,在相同情况下,那些简单易行的目标较容易让人接受并采取行动。另外,人们总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人们也会维持下去。老好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帮助了A,为了他的美好形象,即使再不情愿,他也会始终的帮助A,所以才会有接踵而来的求助。 【三、摆脱“老好人”的形象】 如何摆脱“老好人”的形象?这个就需要改变你的行为模式。根据吸引力法则,他们会找你帮忙,是因为你是那个“愿意帮忙的人”。 当然,可能有些读者想问,朋友间,总会有不方便、需要帮忙的时候,难道说人家找你帮忙就必须一口拒绝,以免后患吗?我只能说,如果你这么做了,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你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最后只会被你的这个“一口拒绝”弄的乱七八糟。对于别人的请求,需要选择性的帮忙,你要戴上辨别是非的眼镜去进行筛选。 【四、选择性帮忙】 如果把你身边的人分成几个生活圈的话,你可以选择: ①亲密圈:很好很好的朋友,你和他之间已经不在乎钱的问题,甚至可以分享一切; ②朋友圈:身边经常一起玩的,关系不错的,但比亲密圈少一分熟稔的人; ③熟人圈:同事、同学,你对他的感觉一般,不热情,不冷淡的; ④世界圈:陌生人(调查显示,一个人对陌生人比对认识的人愿意投入更多的信任)。 对于你心目中的亲密圈内的人也不用我说,连钱你都愿意彼此分享了,为他付出,你也定是心甘情愿的;朋友圈里的人,他的人格、人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经常混在一起,总是略有耳闻的。爱占小便宜的家伙你委婉拒绝他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你觉得他还不错的人帮个小忙也无妨。剩下的那些人,你应该切身思考下你的人生会和他有交集吗?你讨厌他什么?仔细衡量其中的利与弊便可瞬间得出结果。 生活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别人,心里也会快乐。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没有义务去无条件地帮谁。与其做一个博爱的滥好人,不如去爱少数人,也为少数人所爱。

Read more

爱你,就是愿意跟你说很多很多废话

找一个连你的废话都愿意回的人谈恋爱吧,你在他面前永远都可以做你自己。 01 前些日子约大潘吃饭,让我有点惊讶地是大潘从头到尾都没碰一下手机。 我打趣地说:是分手的前兆吗?大潘把手机微信聊天记录打开让我看,全是大潘的自言自语。男孩子只是偶尔回复一句话,有时候嫌弃大潘啰嗦,比如:大潘叮嘱多穿衣服多喝水,男孩子回复:你就跟我妈一样,我冷不知道多穿吗,饿了不知道吃饭吗,你怎么废话这么多。 时间久了,大潘也开始怀疑,自己平日里的叮嘱都显得太过于事无巨细了,所以他才会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所以很少再主动发微信。 其实大潘在陌生人面前是一个高冷的女孩儿,可是在这个男孩子面前却是十足的话唠。 其实,我们在特别用心对待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显得有一点慌不择路,就像以前妈妈表达爱我们的方式,总是放在嘴里,千叮咛万嘱咐,都是在手忙脚乱的在表达自己有多么多么爱你,说不出矫情的话,就把爱都放在细节里。 因为爱你,所以才想跟你说很多很多的废话。   02 他不喜欢你,所以你送的糖是不甜的,你的关心是多余的,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其实怎么会不懂得呢,在这个多说一个字都会觉得浪费的年代,什么事情都讲究从简,唯独在对你这件事情上我不嫌麻烦事无巨细的叮嘱你,可是在你看来却成了废话。 突然想起来之前在微博上看过的一个故事,一对异地恋的情侣每天都会事无大小的跟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有人问他们不会觉得特别烦吗,他们都是笑着说,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她好像在我身边一样。 这个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情,大概就是有一个人一直都愿意听你说废话了吧,即使你絮絮叨叨一下午都不会觉得你烦,你看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笑着听你说,并且一直都觉得你说的事情都特别有意思。 他知道你家的猫哪一天因为什么原因拉了肚子,也知道你哪一次去上班的时候因为睡过了头迟到,知道你因为什么原因不爱去哪家餐厅,知道你睡不着的时候爱玩什么游戏,他对你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不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而是因为他是真的喜欢你,所以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弥补那些他错过的你的生命之中美好的小瞬间。   03 找一个连废话都愿意回复你的人是什么感觉呢,就是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多余,发给他的消息也不用写了又删,他就像是你的日记本,很多不能说给别人听的事情都可以说给他听。 在爱情里最累的就是连跟自己最亲密的那个人说话都要斟字酌句的谨慎,害怕自己多说了一句会显得多余,又怕自己少说了一句不足够表达自己的爱意。 找一个连你的废话都愿意回的人谈恋爱吧,你在他面前永远都可以做你自己。 你不用想今天要给他发怎样的消息才会显得恰到好处,不用想表达关心又害怕他不耐烦,不用和他聊天都要说重点,反正你愿意说就说好了,你知道有人在听着。 记得韩寒说过 “爱情的副产品就是废话。”,废话越多就表示越在乎你,越爱你。因为啊,废话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情话。 爱你,就是愿意跟你说很多很多废话,

Read more

两个人合不合适,这几点就能看出来

很多恋人相处久了会吵架,吵着吵着,就会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到底合不合适? 前两天有一位女读者与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跟男友已经同居了一年,一开始是甜蜜的,但越到后来越发现,两个人都喜欢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这让她感觉到很累。 她说有时会觉得跟男友无法沟通,他认为的一些观点在她看来都无法苟同,而他却老想着要“纠正”她,这让她很反感。 怎样判断两个人合不合适呢?姑娘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够让我托付终身的人。 我说,如果你们俩真的合适,那么你们的关系必定是和谐的、舒适的,就算有小吵小闹,你也一定不会觉得累。 但凡一段感情让你谈到身心疲惫,你就要好好想一想,你们到底合不合适了。 1、你们有没有共同语言? 回想一下,你跟他交流起来费劲吗?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会不会感到无趣、无聊?会不会经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果有,那么你们可能不太合适。 真正合适的两个人一定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因为这样才能过得到一块儿。 真正合适的两个人也必定会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人生目标,因为这样才能相处愉快。 有共同语言,意味着两个人能够聊得来。 聊得来,才能擦出火花;聊得来,才能让交流变得毫不费力;聊得来,才能听懂对方下一句话的引申含义。 有没有共同语言,十分重要。 2、你们有没有相同的三观? 所谓合适,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价值观的同与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个人相处起来的舒适度。 三观一致的两个人不容易引发冲突,因为对事物有着相同的认知。 而三观不同的两个人,骨子里对对方的认知怀有抵触,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让彼此感到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便会消磨掉感情里的耐心与激情,让人觉得疲乏不堪。 如果你跟他之间永远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并且源源不断,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你们就是不合适的。 3、你们有没有默契? 真正合适的两个人一定充满了默契,能时常想到一块儿去,做什么都能一拍即合,觉得双方无可取代。 比如说,两个人都爱玩,都爱吃。

Read more

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

人在江湖走,哪能离了酒?现在不管是亲友聚会,还是商业应酬,都离不开酒。不少朋友还经常是“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着喝着喝高了……” 然后成了贪杯“烂”酒的人。 你为什么要贪杯“烂”酒 其实,真正贪杯“烂”酒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不得不喝醉”的,这主要是受迫于中国的劝酒文化。 在中国,劝酒文化绝不仅仅只是个礼仪性的东西,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的。这种实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从性测试,二是诚意测试。 服从性测试 “不喝醉”就是“不服从” 劝酒的人会通过劝你喝酒,来判断你对他的服从程度。 有些劝酒的人会说:”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言下之意是喝了就是朋友;有些劝酒的人会说,”这杯干了,这个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是不喝你就出局了。 你会觉得这种劝酒的方式很荒谬,但是,对这种显而易见的荒谬依然表示服从,才是服从性测试的核心意义。 正是出于一种不得不服从的原因,很多人在酒桌上不得不喝,一不留神,就喝高了,喝醉了,于是成了”贪杯‘烂’酒”的人。 诚意测试 “不喝醉”就是“没诚意” 劝酒的人让你喝酒,是想让你表现出诚意,而你要表现出这种诚意,醉酒就是代价。 如果一顿酒席散尽,你仍然表达清晰,步履稳健,会被认为”今天没喝到位”,言外之意就是你没有在我面前出丑。 你要喝得直到疯言胡语了,脱了上衣跳舞,吐完躺倒,而期间观众越多越好,洋相越大越好;只有这样,劝你喝酒的人才会满意,他们才会认为你足够诚意。 正是因为在酒桌上,很多人被迫要表现出诚意,不得不喝酒,以醉酒为代价,于是成了”贪杯‘烂’酒”的人。 贪杯“烂”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1。不知不觉就醉了。 以前是知道自己能喝多少,还能喝多少,知道控制和把握。现在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节点醉。 四十岁以后不知不觉就醉了,原因应该是自己还按照以前的酒量来喝,实则已经今非昔比。 2。醉了之后会断片。 四十岁以前喝醉了,总感觉自己心里是清醒的,事后能回忆起醉酒的各种细节。 而在四十岁以后,是酒醒了之后发现失忆了,至少是醉酒之后的某一个片段断掉了。 3。醉了之后很痛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