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生小孩,你想到什么?家庭开销会变大、教养很具有挑战、生活负担更沉重?大多数人提到生小孩,大多直接联想到「负荷」,即便孩子很可爱、育儿过程很开心,也还是「甜蜜的负荷」,似乎,孩子对家庭来说,就只有负向的消耗,没有正向的「贡献」。 这样的观念,该是翻转的时候了。根据我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对家庭也可以是有「贡献」的,而且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来展现对家庭的正面力量,还能有效提升父母的幸福感,甚至增进婚姻满意度。 工作与生养子女两者是否难以兼得,已是老掉牙的题目,却很难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就学术领域来看,如果搜寻工作与家庭议题的文献,多将「子女」、特别是「年幼子女」视为重要的家庭要求(family demand)指标,抑或将子女视为父母工作的被影响者。 幼儿的童言童语,提升父母的幸福感 在这样的框架下,似乎大家都忽视了子女在家庭中可能扮演的主动、正向之角色。 子女年幼时,表面上能为家庭做的事情虽不多,但其自然展现的童言童语与贴心举动,其实有很强大的力量。我曾对父母焦点团体进行访谈,很多父母都提到孩子「嘴巴很甜」,常会说灌迷汤式的话,例如:「我最爱爸爸了!」、「我要永远跟妈妈在一起!」,总让人听了甜滋滋。 亲亲抱抱等撒娇的肢体动作,更是家有幼儿的父母之专属福利。在焦点团体访谈中,父母们若回忆起家中较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会亲亲抱抱,但长大后就很少如此了,这样的转变总会让父母更珍惜现在与家中幼儿的亲密肢体互动。 另外,幼儿也会展现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来协助或关心父母,例如主动帮忙做简单家事、父母心情不好时拿出心爱玩偶来安慰等;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说,孩子这种贴心行为,因其纯真自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我们进一步研究:在生活充满各式压力的情况下,幼儿的贴心行为还能增进父母的幸福感吗?在研究了209对、平均年龄介于35~38岁的父母之后,我们发现,不论父母工时长不长、赚的多或少、睡眠充足与否、休闲时间够不够,子女的贴心行为都能有效提高父母的幸福感,甚至还能让婚姻满意度更优。 请注意,子女的贴心能为父母带来的能量,不是某种社经阶级的专属福利,而是研究中大多数的父母都能感受到的。唯一有差别的是,母亲感受到的子女贴心程度,明显的比父亲高,这可能是因为多数幼儿的主要照顾者仍是母亲,母亲投入较多时间、心力在孩子上。 也就是说,对育有幼儿的父母来说,虽然生活负荷不小,但不见得要以「撑过去就好」的心态来面对育儿时光,或者干脆不生;其实,小小孩也可以是父母可贵的心理能量,不妨enjoy(享受)这段日子。 达成父母的期望,让孩子充满成就感 上述研究提到的贴心行为主要是针对6岁以下的幼儿,当孩子渐渐长大,虽少了天真的童言童语,但对应其年龄阶段,孩子能为自己及家庭做的事情愈来愈多,在学术上称为「子女职责」。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子职期望」,会直接影响子职实践程度,而且实践子职任务,对于孩子的个人福祉有正向助益。 简单来说,父母的期望,对孩子其实很重要,父母期望能明确传达、让孩子知道、孩子才能够做到――当然,要是合情合理的期望。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喜欢适当的被要求,也喜欢达成父母要求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帮上爸爸妈妈」、「能帮上家里」等感受,对孩子来说也是正向的。 我们在针对国小高年级学童的研究中,将子女职责分为「独立自制、主动沟通、体恤、联系安心、新知反哺」等五面向,这有生活层面的、学习层面、人际层面等。独立自制包含完成自己该做的事、照顾及注意自己的身体与安全;主动沟通包含与父母分享心情、讨论问题;体恤包含主动参与家务、表达对于父母的感谢与关心;联系安心意指让父母知道行踪与交友状况;新知反哺则指子女教父母自己学习到的新知,并协助父母解决问题(如网路或科技产品知识)。 研究指出,适龄、合宜的子女职责,父母是应该让子女知道且承担的。子女知觉到父母的期望后,透过具体实践,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活满意度。 采访整理/黄启菱 图/pexels
Read more有福的女人有三气,你有吗?
有福的女人有“三气”,即骨气、灵气和大气。 “骨气”就是不因压力而弯腰,不因诱惑而迷茫,不因清贫而颓废,不因困难而消极,不因挫折而回头,不因打击而萎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自己的意愿,精神充沛地生活着,并尽力让自己快乐。 “灵气”就是遇事不钻牛角尖,不死心眼儿,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跤、反复碰壁。不小题大做,能够积极化解矛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所有与己相关的事情办到最好。 “大气”就是大方之气。不琐碎,不唠叨,不斤斤计较;不抱怨,不牢骚,不怨天尤人;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剪不断,理还乱;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得意之时不忘形,失意之际不气馁。无论生命长短,都让生命如一首歌,婉转成独特的曲调,或气势磅礴,引人注目;或小桥流水,清幽雅致。 聪明女人,不会让家庭生活乌烟瘴气,不会让职场形象一塌糊涂。有了骨气就有了锐气,在不断进取中,在奋斗拼搏中,一路前进,永不停歇。有了灵气如同鸟儿有了翅膀,在蓝天白云上留下飞翔的轨迹。有了大气就不会受世俗的困扰,就不会有琐碎的烦恼,就不会在长吁短叹中,虚度时光。 生命是一支歌,聪明女人知道怎样让生命之歌悠扬、悦耳、动听。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聪明女人懂得如何让河水在狂风来临时保持心底平静,在无风无浪时荡起小小涟漪。 具有骨气、灵气和大气的女人,生活再单调也不会觉得无聊,职场再平淡也会受人敬重,生命再卑微也有人仰慕。 文/育儿有方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凶狠的母爱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9岁以前,我的爸爸妈妈把我视若掌上明珠,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 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躺武汉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父母回来的时候是晚上。说实在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妈妈。 直到八九岁了,每次妈妈从外地回来,我还会张开双臂扑到她怀里撒娇。 然而这次妈妈不仅没像以前那样揽我到怀里,反而板着一张脸,像没看见我似的,用手将我拉到爸爸的腿跟前,她径直往房里去了,我顿时傻了眼…… 打这以后的几天里,无论我上学回来,还是在家吃饭,妈妈见到我总是阴沉着脸,即使在她和别人说笑的时候,我挤到她跟前,她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肥皂泡一样消失了。 妈妈第一次打我,是在她回来的十多天后… 我以为妈妈不在家,便大声地喊妈妈。这时妈妈披着零乱的头发从里屋走了出来,恶声恶气的骂我,并掐着我的胳膊把我拖进屋里,要我自己烧饭。我望着一脸凶像的妈妈,嘤嘤地啜泣起来。哪知妈妈竟然拿起锅铲打我的屁股,还恶狠狠地:「不会烧,我教你!」 她见我不动,又扬起锅铲把我打了一下,这时我发现她气喘吁吁,好像要倒下去的样子,我开始有点自责了,也许是我把她气成这样的,忙按照她的吩咐,淘米、洗菜、打开煤气罐……这样,在她的「命令」下,我第一次做熟了饭。 更使我不理解的是,她还挑唆爸爸少给我钱。以前我每天早餐是1元,中餐也是1元钱。从那一天起,她将我的早餐减成5角钱,中午一分钱也不给。 我说我早晨吃不饱,每天早晨我起码要吃两个馒头。她说她原来读书的时候,早餐只有两角钱。她还说饿了中午回家来吃,以后只给5角钱,叫我别在痴心妄想要1元钱。至于中午那1元钱,更不应该要,要去完全是吃零食,是浪费。这样,我每天只能远远地站在一边咽口水。 打这起,我恨起了妈妈,是她把我的经济来源掐断了,是她让我和小朋友们隔开了。 我的苦难远不止于此,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我只能和妈妈在一起。好几次,我哭着要跟爸爸一起走,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他说他正在跑调动,还有一个月,他就能回来了。不能跟爸爸走,就只得受妈妈的摆布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竟连菜也不做了。我哭着说我做不好菜,她又拿起锅铲打我,还骂我︰「你生来干什么,这不会做,那不会做,还不如当个猪狗畜生。」 在她的「指导」下,我又学会了做菜。 爸爸调回来的当天就催促妈妈住进了医院,他也向单位请了长假。妈妈住院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去探望她,妈妈正在输液,已经睡着了。爸爸轻轻走上前,附在她耳边说我来看她。 她马上睁开了眼睛,并要爸爸把她扶起来坐好。开始时她的脸上还有一丝笑意,继而脸变得乌黑并用手指着:「你给我滚,你给我滚!」 霎时,想起了她对我的种种苛刻,我头一扭,气冲冲地跑下楼,我发愿今生再不要这个妈妈了。 三个月后,妈妈死于肝癌。葬礼上,我没有流一滴泪。接灵的时候,要不是爸爸强按着我跪在地上,我是不会下跪的。 三年后,我有了继母。 尽管我的继母平时不大搭理我,但我总觉得她比我的生母好。 那天我偷听到继母和爸爸的谈话。我爸爸坚持每天给我一元钱的早餐费,可继母说孩子大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给他两元钱的早餐费吧。 第二天,我果然拿到了两元钱。 我开始喜欢继母了,除了她增加了我的早餐费,还有另一层,我每天放学回家,不用烧火煮菜了。有时我的继母工作忙,提前上班去了,她总是给我留下饭和菜。 有时尽管是剩菜,但我一点儿怨言也没有,比起我的生母在世时,那种冷锅冷灶的景象不知要强多少倍。 我跟继母的关系进一步融洽,是在她一次得了感冒时。那天她烧得不轻,我为她找了医生,输过液后,她精神略显好转。她强撑着下床煮菜,我拦住了她。
Read more别再浪费时间跟废人交往了!请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低品质的社交应该很多人都有过,比如社交对象的质量不到位,就不能收获一次高质量的谈话你谈天说地,他歌舞升平,你谈的是对生命的思考,他跟着讲哥哥,再喝一个。 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要学会在接触之后对他们进行质量的评估,很多人和你不过是点头之交,喝茶,打牌,唱歌,喝酒,然后彼此说一些不过脑袋的话,你以为你收获了快乐,其实你只是又糊糊糊涂的过了一天。 应该有很多的人认为认识的人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得你来我往,长时间的交互才会形成坚固的友谊,这个时候才能称为朋友,其实你和很多你自以为的朋友不过是吃了几顿饭,喝了几顿酒,这样的朋友我相信是打引号的。 朋友圈之前有一个游戏:如果我无家可归了,有谁会收留我。你觉得这些酒肉朋友会毫不犹豫地接纳你吗?你和他们的关系永远是站在利益之上的。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价值之上,你的价值越高,当然身边围绕的“朋友”越多,那假假有一个你的价值消失,比如你公司破产,你官位不保等等,这些“朋友”还围着你转吗?那你为什么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些人身上? 真正的朋友是用心交的,当然还要加上时间,因为日久见人心。 你每天花大量的时候在各种微信群当中活跃着,翻看看一条条的聊天记录,你去参加某个聚会,最后发现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聚会结束,留下的是空虚寂寞冷。你无休止地想要讨好某人,而别人只在你送上“礼物”送上金币的时候才正眼瞧你。 这些低质量的社交,不去为好。 小时候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穿梭于灯红酒绿的人。而后来我也穿梭于灯红酒绿的时候我发现每天我会认识很多人,都是陌生的面孔,我们称兄道弟,几杯酒下肚就学着刘关张桃园结义而第二天酒醒之后我甚至连那人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甚至已经记不清他是什么模样。 第二次见到这个人,我们彼此顿个几秒钟,感觉好像在哪见过,于是喊着兄弟,你是那个什么是吧?然后继续喝酒,然后喝醉,第二天继续不知道谁是谁 也许有些你留下了联系方式,那你有拨通过一次吗?当你真的遇到困难,需要借钱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会首先想到这些人吗? 与其每天东奔西走,进行低质量的社交,还不如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在城市里,我们没有那么多诗和远方去感受,但你可以发呆,看书,听音乐。 你可以健身,看电影,骑行。 一个人那怎么高质量的独处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想做什么,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爱自己最爱的人。 你要相信,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学会了独处的人,首先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够冷静的思考,你总是说身边的一切太浮腻了,那么你就试着远离那些不好的人或者地点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会想去和更优秀的人聊天,他们不会带你去酒吧,也许只是陪你河边走走你能从他们那里学习和领悟一些东西,这才是高质量的。 社交并不光指认识很多人,而是充满选择性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优秀的人不会帮你,是因为这些比你优秀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跟你的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低质量的,有素质一点的会敷衍你,绝情一点的会对你闭门不见。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Read more没有两个一样的人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三、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四、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五、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资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资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资讯比意识层面的资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资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六、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终于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七、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 「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八、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Read more这就是我要的小幸福,仅仅如此,就好~
愿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我们的小窝,不用很大, 充满笑声,温馨就好。 我们的存款,不用很多, 父母老了,我们负担得起就好。 老公,不用很帅, 风雨一生,足够的包容和担当就好。 孩子,不用很优秀, 平安长大,懂得如何做人就好。 生活,不求一帆风顺, 磕磕绊绊,我们能共同面对就好。 工资,不求多高, 偶尔出游,偶尔庆祝,够开销就好。 当我们老去,回看这一生, 没有太多遗憾就好。 笑看风雨,平安知足, 步履蹒跚,有你,有我,有孩子, 这就是我要的小幸福, 仅仅如此,就好。 ---------- 多少人不知道自己忙碌就为了这些, 多少老公不知道家里的女人只是有这么的小小心愿… 图/pixabay.com
Read more4种技巧应对孩子“厚脸皮”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们应该气平心和的教育孩子,而不能采取暴力的行为,更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轻松的氛围下严肃的教育,对孩子会更有利。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1:培养孩子的荣誉感 荣誉感与羞耻感是并立的,缺少羞耻感的孩子,往往也缺少荣誉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缺少荣誉感,就会对外界的批评、指责的反应变得迟钝。 所以,对付“厚脸皮”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除了要帮助他们重拾羞耻感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荣誉感。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准备随时为孩子创造荣誉感。比如发现孩子有良好表现,像认真完成作业了,或者懂得自己叠被子等等,妈妈可以及时的表扬他,让孩子觉得受到表扬是快乐的, 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一旦荣誉感建立起来了,羞耻感也就随之而生了。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2:不能经常打骂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要先忍住脾气,可以试着跟孩子讲道理。而且要顾及孩子的面子,可以悄悄地把他叫到房间,单独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哦,老师批评了,宝宝要认真改正,不然可是会有好多小朋友嘲笑宝宝呢!” 平时对孩子应该七分褒奖三分责罚,如果只罚不奖,孩子就对责罚麻木了,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3: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当孩子们犯错误时,要告诉孩子那样是错的,应该怎么改正,或者可以找一些道德教育的书籍跟孩子一起看,边看边为他讲解,慢慢地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判断故事里的小人物的对错。同时,爸爸妈妈也 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就会慢慢的重拾羞耻感呢!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4:批评要注重实效 1、说明道理式 如果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家长只是随口告诉他:“以后不许这样,不然我要生气了。”这种轻描淡写的批评恐怕很难让他深刻认识错误。如果严厉地批评他,说明道理,并带着他去登门道歉,那么他就会产生羞耻感,以后不再重犯了。 2、有针对性式 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喋喋不休地说话,而且爱翻旧账,把几个月前孩子做的错事也拿出来一起说。这样没有针对性的批评,孩子很难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被批评,甚至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开始自暴自弃,也就不会感到羞愧,认真反省了。 3、不重视式 当孩子犯了错,妈妈们教育他的时候,喜欢随口就说:“你再这样,我就要……”的话,但是当孩子再次犯错的时候,妈妈却已经忘记了之前说过的话,没有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这样的批评次数多了,孩子会越来越不把妈妈的批评当回事,对长辈的教育就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了。 孩子出现厚脸皮的现象,可能孩子缺乏羞愧感,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们不应该打骂他们,应该多多注意留心,更多的是耐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丢掉厚脸皮,快来健康的成长。 作者:佚名 |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大器晚成的6大亿万富翁,看完你就会觉得创业年龄不重要
柳传志 很多人认为,判断一个人在商场中,是否能够成功,看到30岁到35岁的时候,有没有作为,倘若该年龄段还没有作为的话 ,是不可能成功的,而结果呢?柳传志在40岁的时候,才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之后几年,他遭遇了几次骗局,但是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决心。 任正非 任正非创业的时候,也是40多岁了,在很多人看来,四十岁这个年龄段,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结果,43岁的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后,在他的领导下,如今的华为已经成为了全球炙手可热的企业。 宗亲后 宗亲后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平凡的很,拿着最基本的工资,过着最基本的生活,在42岁的时候,宗亲后,才开始创业,在宗亲后的领导下,娃娃哈成为了中国备受关注的品牌之一。 迪克·梅特舒兹 很多人应该喝过红牛,但是对红牛的创始人不是很熟悉,红牛的创始人是迪克·梅特舒兹,他创立红牛的时候,已经48岁了,在十年的发展中,红牛给他带来了10亿美元的资产。 Chaleo Yoovidhya 关于红牛人们讨论更多的是迪克·梅特舒兹,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正是两个人的合作,才让红牛红遍了全球,这个人就是Chaleo Yoovidhya,两人合作的时候,Chaleo Yoovidhya已经55岁了。 马云 不要看马云现在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企业家,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企业家之一,在马云年轻那会,也和很多人一样,生活中、工作中处处碰壁,但是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让马云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文/深度创业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心 态 | 当你看透一切时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坚强,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坚强再无选择。 是你的,就是你的。我们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 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声:“我好累”,但永远不要在心里承认说:“我不行”。 人生在世,短暂不过百年。留得住就留,留不住就放手,何必为难了别人,勉强了自己。 看透是领悟,看淡是财富 当你看透一切时,活得就自在了。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不会嫉妒别人的幸福,不会反复无常,不会小题大做。能平静的看周围,能坦诚的对朋友。当你看透一切时,压力就小了,明白钱财不是最重要的,知道身体是最珍贵的,能好好的过生活,能认真的爱自己,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心里存着感恩和美好,删除愤怒和烦恼。 当你看透一切时,心胸就宽宏了。不再斤斤计较,不再自寻烦恼。看懂了人心难测,明白了敷衍伪装,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再苦也能微笑,再难也会歌唱。 当你看透一切时,你也就看透了人生,你就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个世上再多的钱财富贵,再高的名利身份,都变得微不足道,所有的勾心斗角,都变得渺小可笑。 人活一世,做人做事,看透是一种领悟,看淡是一种财富。手抓得紧,累的就多 ;心放得宽,快乐就多。别总忧伤,别想太多。珍惜眼前,好好活着 文: 成功智慧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要不要为了梦想,抛弃手头的工作?
近几年来,有一个观点十分流行,那就是“人生苦短,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该舍弃一切,分分钟辞去枯燥乏味的工作,实践并拥有它!” 你可能无数次想过,要是能不上班就好了,自己去开一家咖啡馆,或者学个烘焙,在家做做蛋糕,顺便卖点钱,不行就当个作家吧,万一哪部作品就火了呢?哎呀,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呢。 小心,这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假梦想”。 (1) 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近期的咨询中,“梦想”是一个出现率极高的词语。 按照来询者宁宁的话说,这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人的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头脑中分分钟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让人心头直痒痒,再睁眼去面对每天一潭死水一般的工作,真是倍感煎熬。 是啊,这大约算是有职场以来,人类面临的集体性迷局和困惑,那就是,该不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力投入自己的梦想? 把这个问题再挖细一点深一点,就会衍生出更多具体的问题来,比如:梦想和爱好是一回事儿吗?我们爱好的东西那么多,如何判断这一定就是自己的梦想?以及,什么样的爱好能作为一项事业呢? 细细想来,梦想之所以让人心驰神往,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不可知性,因为不可知,所以结果可以被无限放大,被放大的这部分结果中,有太多是现状无法达到的。 真是因为未知,所以这份心潮澎湃里,有可能隐含着两方面的前提或假设,一是你想当然认为自己做了就会成功,就会产生收益收益,二是你并不曾考虑过这里面的风险和代价。 (2) 小马就是一个失落的“逐梦者”。 曾几何时,小马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因为厌倦了每天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于是在三年前,怀揣手头仅有的一点积蓄,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按照小马的话说,摄影是他多年的爱好,不论平时上班有多苦逼,只要周末背上摄影包四处取景拍照,就足以让他忘却一切的压力与烦恼,他觉得,如果能专职搞摄影,又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干脆辞去工作,投入到自己的梦想中吧! 然而没几个月下来,小马就被现实浇了一盆凉水。 在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小马发现,以前玩摄影的时候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摄影水平一直停留在业余阶段,想要达到专业级别,还要继续投入时间与金钱,玩摄影本来就烧钱,如果想从业余提升到专业,还要好几年的打磨,预计投入的金钱算下来,足以让小马感觉到脊背阵阵发凉。 一旦涉入市场才发现,大大小小的摄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般数不胜数,你的工作室凭什么碾压其他工作室呢? 更要命的,是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固定支出。 开一家不起眼的工作室,稍微繁华点儿的地段可谓“寸土寸金”,而偏远地段租金是便宜了,但没有人流量,或者人流消费能力不足,也就只能拍拍证件照什么的,又如何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呢? 几个月下来,工作室每个月都在亏损,并且亏损数额不在少数,万般焦虑之下,他找到了我。 (3) 这就是辞职创业的第一个现实问题,任何一份事业起步的时候,你都不要指望它能立竿见影给你带来不菲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你都要做好前几年亏损的打算。 在起步之前,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钱 你现在有多少积蓄可供投入?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你辞职之后的经济来源在哪里?你该如何拓展业务,预计能达到怎样的收益?等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