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再逼我把玩具分享给别人了!

“把这辆车拿出来给弟弟玩吧”、“不要,那是我的”、“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自私,拿出来一起玩又没什么,快去,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很多家长对上面的对话已经很熟悉了。小孩子看到玩具都迈不开腿,尤其是看到别人的玩具,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朋友来做客,她的孩子想要自己孩子的玩具。通常家长都会碍于面子,逼着自己的孩子把玩具给别人,孩子往往非常抗拒,哭闹不止。但其实我们都错了,这根本不是“分享”的真正含义。 孩子反应为什么会那么大? “不就是个玩具嘛,再买一个不就得了,至于反应这么大吗?”说这话的,我想你一定不懂,玩具之于一个小孩子的意义。 不可否认,孩子属于弱势群体,弱小的他们需要跟外界连接来不断产生依赖感。这种依赖感,相对于孩子而言,也就是他们的安全感,而安全感的最初来源,是父母。当父母与孩子渐渐分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逐渐减弱,他们势必要将其转移到其他物体上,其中最多的就是玩具了。 很多孩子只有抱着他们心爱的玩具才能入睡,这就是孩子与玩具建立了感情的结果。一个注入了感情的玩具,又怎么会在市场上买得到呢? 所以,家长不要指着“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或者“买更多的”来弥补孩子,这样做只是让你们自己舒服罢了。新买的虽然样子一样,但里面已经没有了孩子原来的感情…… 想象一下,当你那如救命稻草一般的安全感,被最信任的人给夺走的时候,伤心痛苦在所难免吧。 我以为我在教孩子“分享”的美德,其实是在强迫她放弃保护自己心爱东西的权利! 别剥夺孩子“不分享”的权利! 所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陌生路人们。我想告诉你们,孩子也有不分享的权利!请不要再拿“一起玩比较好玩”来压孩子了! 西方教养中所谓的”Share”跟中文的“分享”并不全然相同,字典里“分享”指的是:跟他人共同享有,但是英文的“Share”用在教导孩子这个观念时,却是偏向于:“take turns”,轮流!而不仅止是把自己的东西让人家玩! 我们家长要求孩子分享,却没有注意到要轮流!孩子愿意放手我们就松了一口气,算是任务完成,这样的分享孩子根本不服气,他只知道他的东西一去不回了,对他什么好处?愿意放手,只是因为要听妈妈的话,其实压根儿没有学会分享的意义,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分享的乐趣!几次下来,他甚至不希望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了! 西方的share注重“take turns”! 西方教育主张的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是亲如手足也不例外!要是弟弟想要姐姐的某样东西,我绝对不会要求姐姐“share”,反而是告诉弟弟,“那是姐姐的宝贝,她想要保护它,她有权利不分给你,不是每样东西都一定要share!” 当然,我也会告诉姐姐,“如果你今天跟弟弟share,下次他有特别的东西他就也愿意跟你share, 那你们都能玩到不同的东西,也不错啊!”但是至于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尊重,也要求弟弟要尊重姐姐的心情。 对于孩子私有的物品,绝对不强迫分享!一昧地要求孩子分享,要他们体会别人得不到分享的感受,但是谁又来体会孩子想保护自己心爱玩具的心情呢? 尤其孩子在进入2岁后,开始发展“隶属”的概念,所有他的私人物品都可以变成孩个体的一个延伸,因此占有欲特别的强烈,这时候强迫他们分享玩具,等于是叫她把她身体的一部份借给人家,不跟你拼了才怪! 我们不也说“亲兄弟、明算账”吗?不share不代表不care,正因为care, 所以不强迫别人share! 请尊重孩子爱惜东西的心情! 孩子的心声:你们都说一起玩比较好玩,真的有比较好玩吗?一起玩常常东西都被弄坏啊!

Read more

有一种救命的智慧 叫止损

止损也叫“割肉”,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无数血的事实表明在爱情里,人生里,甚至在生意上“割肉” 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 ① 有人向我倾诉她的感情烦恼。 她27岁,追随男朋友来到他所在的城市,这一来不要紧,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 他一直没什么正经工作,说在外面做生意,但没看赚钱,只见往里搭钱。之前以缺资金为理由,从她手里陆陆续续借了八万多块钱,她手头也没有那么多,有一部分还是刷信用卡刷出来的。 除了这部分亏空,他在外面也是负债累累,什么前女友、前前女友、大学同学、同事,全让他借了个遍。现在他每个月都要负责给这些人的信用卡最低还款,因为他已经上了信用黑名单,自己的信用卡用不了了。 欠这么多钱已经很要命,她更介意的是他还骗她。三月份的时候他让她信用卡套现一万,她考虑他手里有笔货款还没结回来,到账了可以还上,就答应了。结果货款到了,他却拿去还别人的信用卡了,还骗她说没收到。 她发现了,两个人大吵一架,打起来了,两个人都是遍体鳞伤,谁也没饶过谁。 这不是第一次打架了,深陷在经济危机中的两个人,谁都没有好态度给对方,动不动就会动起手来。 他只要有一点钱就要去还别人,每天连吃饭的钱都是她出,反正她的卡还能套出钱来。她怪他,他反倒很硬气,从来不会主动低头,不会哄她,骂她无理取闹,找茬,根本不爱他。 她觉得自己冤死了,“我付出了这样多。钱没借给你救急?你居然这样对我?” 她不明白自己付出了一切,为什么得到的只是男人的欺骗。他拿着她的钱去还别人的债,却完全不顾她的死活。“我现在真的好累,每天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她活在巨大的焦虑之中,每天听到他接的电话全都是朋友在催债,银行发短信催还款,他把前女友、大学同学都连累成了黑名单,一想到这些,她简直就喘不过气来。 ② 按照现时流行的说法,这种问题绝对一道送分题。 分手,必须分。麻溜的,赶紧的分。 这样负债累累的男人,就像宇宙黑洞一样,把本事周围所有人的钱都吸干,谁挨着他,都只有倒霉。他连前女友、前前女友的钱都借,说明为了得到钱,他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任何原则,人一旦陷入这种不计任何代价都要翻本的心态,就不是一个生意人,而是一个赌徒了。 以后,他绝对还能干出更疯狂的事情来。 除去金钱的问题,他也不爱她。 他为什么这么对她,骗她的钱还别人的钱?这答案不是很简单吗?因为别人他都不敢得罪,唯有她,怎么得罪都是安全的,她这么执迷不悟,一根筋的认定,“我这么对你,你一定知道我好”,他不欺负她欺负谁,一个落水的人能轻易丢掉手里的木板吗? 他只当她是个冤大头,没有人会尊重一枚冤大头,只会一面轻蔑的看不起,一面继续利用着。 对这样的人,除了远离,还能找到什么更好的保全办法吗? 那八万块,能要回来就要,要不回来,也不至于为了八万块而把后半辈子搭进去吧。怎么说自己的后半生也比八万块更值钱啊。如果舍不得这八万块,一定会搭上更多的八万块。 但她做不到,她说了,“我知道这种男人没有未来,但我不懂得止损。”

Read more

为什么说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为什么说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第一:他们敢于接受新鲜事物。 第二:遇到一个机会他们去学习研究 第三:他们果断下定夺,一击即中。 第四:他们敢于投资,因为他们会对比。 第五:他们经历过了失去机会获得痛苦。 为什么说没钱的人越来穷? 第一:他们不敢接受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害怕被骗,总以为别人会骗他全家。 第二:投资不大还整天担心这里那里的,但是自己又不去学习和了解清楚,深怕别人会给他洗脑。 第三:喜欢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机会就是死在这些人的嘴里。 第四:喜欢观望,用自己的时间来见证别人的成长。 第五:喜欢 [等] 等我有钱,等我有时间,等我问清楚,等我家里同意先,等我跟我老婆老公商量一下,等你做起来先,等来等去失去了机会,丢了时间,这是人生最悲哀的选择。 也就为什么会导致很多人做了这么多年还在原地不动的原因。 贫穷人喜欢听别人的话,富人喜欢听别人分析和讲解。 这就是区别! 什么是贵人:贵人,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具有正能量的有眼光的人!他她给你一个全新的讯息,也许就改写了你人生的轨迹,只需要你选择相信!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这就是生命中的贵人,一生都值得感恩的人! “学习”让“成功”吃饱, “观念”让“成功”远眺, “改变”让“成功”快来, “抱团”让“成功”早到。 “简单”让“成功”起步, “覆制”让“成功”快跑, “谦卑”让“成功”认你,

Read more

男士为什么在婚后容易发胖?

很多男士在结婚后很容易变得肥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许多人往往从婚后身体开始发胖,这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据美国医学会估计,大多数人的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磅,且增加的体重主要是脂肪而非肌肉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活动量逐渐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机体维持日常生活活动所需能量随之减少,如果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不减少摄入能量和不注意锻炼,则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变为脂肪。 从20岁开始,体内脂肪和肌肉组织的比率趋于增加,女子在一般情况下,体内脂肪的比率在20%~35%,而50岁时为26。5%~42%。35岁左右,骨组织的分解超过生长,以后人的身高趋于缩短,但身体宽度变化不明显,给人以发胖的感觉。 年龄越大,锻炼越难,肌肉的强度和可塑性从20岁开始下降,到40岁时,心脏和肺的功能逐渐减弱,关节韧带变硬,身体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 分析以上原因,可见发胖主要与运动和饮食有关。美国国家衰老协会研究所的报告认为,锻炼能明显抑制、减缓或逆转上述衰老过程,加上采用正确的饮食习惯,完全可以避免发胖。 锻炼活动,例如散步,使人每小时至少多消耗200卡热量。它不仅加速活动时的代谢率,而且加快活动以后数小时内的代谢速度。无论多大年龄,锻炼都能保持骨组织强度,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皮肤弹性和帮助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科学家们认为,99%的人体内都蕴藏着大量的贮备能,锻炼能够动员这部分潜能逆转衰老过程。 当年龄增大时,身体内部的变化可能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需要的热量减少而对剩余的热量贮存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加工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逐渐减弱。结果,一个45岁的人的食量与20岁的人差不多,但前者摄入的能量更易转化为体重而不易于营养机体。因此选择适当的饮食对防止发胖很重要。 较好的饮食是吃含低脂肪(少于摄入量的30%)、低蛋白(10%~15%)和较多碳水合物(45%~60%)的食物。碳水化合物提供锻炼时肌肉所需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还是纤维素的一个极好来源。纤维素能够加速食物通过消化道,减少热量和脂肪的吸收,使胰岛素水平稳定,抑制脂肪的贮存,以及降低血中脂肪和胆固醇的水平。 为了防止发胖,在饮食时要做到: 1、少量多餐少量多餐者的体重比一日三餐者减得快。 2、要吃早餐不吃早餐,中餐或晚餐可能吃更多的东西,不利于减肥。 3、晚餐少吃因晚上活动一般较少,需要消耗的热量也少。 4、多喝水每天应喝水6~8杯。水能帮助刺激体内脂肪的代谢并抑制食欲。水还能阻止体液潴留,喝足够的水可使机体及时更换贮存的体液。 5、吃慢些尽量选择咀嚼要花时间的东西吃,减慢吃饭的速度可健脑,有时间形成饱足信号,消除饥饿感。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来源:医网

Read more

女人如何让自己更优雅?

优雅不是古人特有的,也不是女人特有的,优雅属于每一个去追求它的人。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物化的时代,优雅的气质更为可贵。优雅并不是单纯的优雅,优雅的另一面伴随着更多的情绪。 每个人的优雅都是独一无二的优雅,没有一个优雅的公式可以让人优雅。优雅的同时往往背负更复杂的情感,一个人的气质源于环境对他的影响,人们对待他的方式,还有他自己对于生活的选择。 我们看到优雅的人言谈举止的委婉礼貌,我们却无法看到他们背后的教养和生活。 任何一种优雅都伴随更为深层的精神面容,有的友善,有的无奈,有的坚强,有的强烈,有的痛苦,有的快乐,优雅正是他的精神的影响和他对自我选择的一种体现。 我并不认为那些衣着光鲜艳丽的明星就是优雅,他们更像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品格标准,缺乏自我的特色和精神,优雅是对自我精神的不断深化追求而不是费尽心思妥协生活和学习人们眼中的优雅。 优雅的气质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深化。 优雅不是那些刚刚从青年时代挣脱过来的人,而是那些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未来的人所拥有的特权。 我认为,优雅不是要传达低调,而是要抵达一个人非常精华的层面。 图来自/google

Read more

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秘诀:只讲一次

网友的孩子因为玩玩具或是看电视而耽误了睡觉、吃饭、写作业的时间,无论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唠叨,甚至是发火都没有用,很是头疼。后来网友用了以下的方法,孩子乖乖听话了。 第一步:停止正在做的事情,站在孩子面前看着他 我们要站在孩子面前,看着他,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开玩笑,我们很认真很严肃,孩子必须重视。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孩子停下手中的事情看着你 父母要用和善的眼光和语言和孩子交流,并表现出对他所做的事情很有兴趣,和他一起探讨他正投入的事情,对他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和你交流,并会很认真地倾听你接下来说的话。 第三步:把要求简单清楚地讲给孩子听,只讲一次 在表述我们家长的要求时,尽量表意清楚,简洁明了,而且只讲一次。如果太罗嗦,孩子会没有耐心。 第四步:让孩子准确完整地重复你的要求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他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方做,如何做。此时此刻,他已经听进去了你的话,也就没理由无视了。 如果到了这一步,孩子依然不听话,那就继续第五步吧。 第五步:站着,等他,一直等 家长不必恼怒,也不必催促,就这么在孩子面前微笑地和善地站着,等着,一直等到孩子起身去做应该做的事情。等待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证明你是认真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你和孩子的耐心。 第六步:不要忘了赞扬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每做出一点正确的改变,每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小步,你都要表扬他。 另外,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每天都要熬夜才能写完作业,不管怎样批评教育都纠正不了这一毛病。家长也要反省自己,原来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多点,给孩子另外布置了作业,所以孩子就拖到上床睡觉时间才做完学校的作业,这样就不用再写家长另外布置的作业了。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经常手机不离手或者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如果强制禁止孩子玩游戏,他就会哭闹不止。那么,您要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就会妥协,并且坚决的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另外,您也可以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共同帮助孩子远离游戏。

Read more

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深度好文)

世间真正的高手,是能胜,而不一定要胜,有谦让别人的胸襟;能赢,而不一定要赢,有善解人意的意愿。短短故事,却极有深度!看看吧! 据说,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而且,还是个中高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见有一茅舍,横梁上挂着匾额“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内与茅舍主人连弈三盘。 主人三盘皆输,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将此匾额卸下了!” 随后,左宗棠自信满满,兴高采烈的走了。 过没多久,左宗棠班师回朝,又路过此处,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这间茅舍,赫然仍见“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额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内,与主人再下了三盘。 这次,左宗棠三盘皆输。 左宗棠大感讶异,问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务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锐气,现今,您已得胜归来,我当然全力以赴,当仁不让啦!” 世间真正的高手,是能胜,而不一定要胜,有谦让别人的胸襟;能赢,而不一定要赢,有善解人意的意愿。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 看到,不等于看见; 看见,不等于看清; 看清,不等于看懂; 看懂,不等于看透; 看透,不等于看开。 左宗棠的故事有意思。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 都不是。 看到了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01.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Read more

多久洗一次头才最好?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朋友的头发都是油性头发,这就表示他们的头发丝特别容易变得油腻的,这就需要经常性的洗头,再加上现在的空气状况不好,空气中很多的粉尘,头发也特别容易脏,据调查,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每天都会用洗发水洗头或者用清水冲洗头发,每天洗头真的好吗?到底怎样洗头才对头发好呢? 打湿头发,上洗发露,冲净,重复……这些是我们洗头发的规定动作。但事实上,你很可能洗头洗得太勤了。 不同于传统洗发露加护发素的搭配,很多专家说我们应该单纯只用水清洗,护发素也不要在头发上停留太久。让头发就保持有一点点油的状态。 “你的头发需要自己生成一些发油,”茱莉亚特·达拉斯-菲尼(Juliette Dallas-Feeney)是一位资深社交媒体经理和美容达人。“如果你洗得太勤,你会洗掉你的头发。但如果你洗得不够,因为脏东西的累积你的头发也会掉,头皮还会变得油腻,很恶心。” 茱莉亚特有一头短金发,她已经10天没有洗头了,但会使用一些干洗香波,一周只用一到两次。 “我要洗头的时候,会进行深层清洁,并用洗发露按摩头皮。但我会很小心不要把洗发露摸到发尾,”她说。“然后我洗掉泡沫,把护发素从发根抹至发尾。我用洗发露时只会着重清洗头皮。” 但其实洗头的频率取决于你的发质。茱莉亚特认为,对于头发偏细或者经常运动的女性来说,使用干洗香波是最好不过了。 关于更多的洗头技巧,我们还咨询了一些美发专家。 少用洗发露,多用护发素 杰夫·柴斯坦(Jeff Chastain)是一位来自纽约的发型师,他建议女性每周用洗发露洗一到两次。他认为,少洗头会带来更强韧、更长的头发。 杰夫说,卷发的女性不应洗得太勤。“我建议卷发的人只用护发素,用它好好擦洗头发,从发根至发尾,然后冲掉。” 直发的人则头发油得更快,但如果你可以忍受的话,杰夫建议,试着每隔一天弄湿你的头发,然后用干洗香波来清理。造型喷雾和精华液可以帮助减少一点油光。 男性也可以少洗头 杰夫建议男性每周只用洗发露洗一次头,然后每隔一天用护发素擦洗头发。他说,护发素含有非常温和的清洗成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头发的同时帮助去除头发污垢。 “男人们希望要一头可以触摸的头发,”他说。“他们不希望头发看上去还有什么别的脏东西。”他认为上述的搭配不会带走头发油脂,所以头发不会变得太蓬不好打理。 自然黑发的清洗 “你的头发就像是一件质量上乘的毛衣,”她说。“你洗得越多,它就会越来越旧,越来越变形。” 尼基认为大波浪头的女性可以每周只用护发素或温和的香波洗几次头。发质好的女性,则可以就每周用护发素洗几次,几周或一个月再用一次香波。 她建议用温水稀释洗发露,这样就可以直接把它涂抹在头皮上。用指腹按摩,不要用力抓。

Read more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别活在过去了

天下没有白赚的便宜,也没有白吃的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他人来操控。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别活在过去了。就像你无法剪下一段阳光留在晚上照亮。自己错失没有而把握住的机遇,怎么可能会一直在原地等你。 也许一个人,要走过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后,才会变得成熟,才会变得果断。历经沧海,也可桑田。 有些时候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觉,一句非议,一件小事都如鲠在喉,让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多数时候,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他或许早就忘了,我们却还在自我折磨着。 懒,一个字足以毁了你。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梦想,多好的天赋。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如果只知道在原地踏步,终究会被别人狠狠甩在身后。 不要把人生浪费在讨厌折磨你的人这种事情上,一生只有一次的人生,好好过都嫌时间不够吧。你有你需要爱护的人,好好去过你该过的人生。 学会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喜欢的东西,就该努力去争取,只因自己能喜欢的人和事,本来就不多。

Read more

人品不过关,其他都是扯淡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这是古训,先人早就强调了“做人为先”的重要性。 我们的先人孔子,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他告诉我们“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得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的可见,中华民族历史来讲究做人的道理。 我们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详。然而,品性优劣却人各有异,做事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 人品,是一个人施展能力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 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整个组织与个人成长的金钥匙。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吃亏是福,我们要乐于吃亏,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成就一方事业。同时,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戴,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因素。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存爱心,多兴善举,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拥有良好的人缘和信誉。一个人的信用度也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讲究言必行,行必果。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特别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受累的还是自己。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容别人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扬。多留财富,少留包袱。多留风范,少留遗憾。多留经验,少留缺陷。 做人要以诚为本,因为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做人只有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文/陈安之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