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钱的人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当年做记者的时候,我曾经问一个企业老总,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管理。他略想了一下,说爱钱的。当时的我还年轻,被这个赤裸裸的答案惊着了,“难道不是认同企业理想的年轻人?” “认同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他感觉在你这儿能赚到钱。一个企业家,如果你坚信自己的企业能做好,你就会喜欢爱钱的员工。只有对自己的企业没信心或者从不把员工当兄弟的老大,才总拿情怀、理想说事儿。” 做记者最大的好处是总能接触到一些可以刷新你三观的人,所以我至今很怀念那段生活。 后来自己创业,我遇到了一个工作热情很高的姑娘,她手上的活儿从不用我操心。辞职的时候,她坦率地说,就是因为钱。她要租房子,要充电,并且希望在她这个年龄,每个月都能增加一点积蓄。“我很努力地节约,但很遗憾,按照现在的薪水,还是做不到。” 我问了她理想的薪水是多少,并没有留她。因为按照当时的经营情况,我不可能给她涨薪;但我相信,她总有一天会回来。 一年后,项目融资成功,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她,说我请得起她了。一周后,她就办妥了离职手续,回来继续跟我干。 一位朋友不解,说你怎么还能信任她?她在你困难时离开,就为了那点钱!这人连基本的忠诚都没有。我想起当初采访过的那个企业老总,于是对朋友说,如果老板连员工合理的薪水要求都不能满足,还有什么资格跟员工谈忠诚? 而这位吃回头草的姑娘,她向我要求的薪水,我认为并没有超出她的价值。 ******** 一个真正爱钱的人,是不会信口开河地索要不合理薪水的。 他们因为爱钱,所以对钱敏感,并持有慎重的态度。他们权衡每一笔钱的花销,正如松蒲弥太郞所说,在花钱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更要考虑钱的感受,要问问钱喜欢让你把它花在哪里。 每一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所以,爱钱的人,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对钱负责,他们很少存在这样的非分之想:可以做更少的事,拿最多的钱。 爱钱的人也不会乱花钱。那些成为员工以后,不需要老板操心,就会主动为公司节约的员工,十有八九是爱钱的。 爱钱与贪财,有明显的区别。 一个人,是爱钱,还是贪财,要看他是否对自己与他人,存在双重标准。贪财的人,只贪自己的财;爱钱的人,则爱天下的钱,他们觉得钱是每个人最珍贵的朋友,甚至钱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无论这个生命属于谁,都不忍心看着它被糟蹋。3 www.WenZhangBa.com 有孩子以后,我家换过几个保姆。发现保姆对钱都看得很重,但大多数人,是多的活一点儿都不干,隔三差五就闹着涨工资。对于自己的钱,她们非常认真,而那些不花自己钱的事儿,就大大咧咧:用我昂贵的洗发水洗她的毛衣,把我的娇兰洗面奶当洗手液,沐浴露挤到地上一大堆…… 这样的人,我绝不认可她们是爱钱的,他们只是贪财,并且因为贪财,对钱持有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爱自己的钱,恨别人的钱。 后来,我终于遇到了一个打心眼儿里爱钱的保姆。她在我家呆满了5年,直到自己的女儿生孩子,实在没办法,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把她送走,并且至今,我与她还保持着朋友关系。 这个保姆,是真的爱钱。她来了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周围几个超市、集贸市场的价格,买菜不惜跑几个菜场,就是因为这家的土豆便宜,那家的青椒实惠。无论钱是不是她的,她都见不得别人乱花。有一次我回家发现手机不见了,她悄悄跑出去半天,后来我们问她去哪里了,她说想沿途找找,说不定还能找回来。 她做的很多工作都超出了我们对她的期待,而支撑她做这些事的,是钱。 她当然特别希望涨工资,同时,也特别在意她自己的价值,是否符合上涨的薪水。所以,每次我们给她涨完工资,都会发现地板比以前擦得更干净,餐桌上也会出现新式菜品,是她特意打电话请教了老邻居。 ******** 贪财的人,喜欢贪小钱,而爱钱的人,会衡量怎么赚大钱。不是所有爱钱的人,都有机会赚大钱,但能赚大钱的人,都是爱钱的人。

Read more

12 星座 +12 生肖 = 超准的性格分析!

十二生肖与星座 —– 子 鼠 水瓶座——是知识分子 , 权威作家。 双鱼座——幻想力丰富 , 能做任何事 , 包括错事。 白羊座——充满野心 , 具侵略性。 金牛座——富有魅力 , 受人欢迎。 双子座——充泱智慧 , 才华横溢。 巨蟹座——爱发白日梦。 狮子座——精神不集中 , 自相矛盾。

Read more

《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都成功了

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 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 笔者却认为忍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有时候忍是一种“大谋”,有时候忍是一种“无奈”、有时候忍则是一种“智慧”,无论何种忍能忍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文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等,武有吕布、关羽、赵云、典韦等。 而这些值得我们称赞的英雄,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多都靠着一个“忍”字求得生存、谋得霸业,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三国》中最知名的几大“忍”者。 司马懿:最成功的忍者 在《三国》中司马懿被评为“忍者之王”。司马懿,是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隐忍”五十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在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读遍《三国》,我们折服于司马懿。 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是《三国》中唯一的一个最成功的人物。 曹操:最霸气的忍者 《三国》中曹操给大多数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 其实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拥除了他的超强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还因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爱才之心。 《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操,骂得曹操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荆州刘表那里。 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了三篇檄文,骂到曹操祖宗三代。后来,陈琳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不但不杀他,还委以重任。 正是曹操具有大家风范的忍耐之心,他的周围才始终围绕着一群高素质的文臣武将,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 孙权:最睿智的忍者 三国志这样评价他:“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他少年大志,十五岁临危受命, 稳固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以赤壁大战、 三分天下, 又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一个文弱的少年,凭着一隅江东,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个“忍”,赢得赤壁之战后,孙权已赚得钵满盆满,三国局势已见雏形。

Read more

成功的戒律

想要成功,必先戒律(戒律: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希望这九条戒律能够帮助你。 美国巴比仑成功学院的创办人史蒂芬·哈维主编的《DFP成功学》(DevelopYourFullPotentialforSuccess)一书,其中谈到成功的⑨条戒律。 1、每天辛勤的工作,这是生命和成功的所在。 2、只要有耐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3、谨慎确定前途目标,否则你将一事无成,飘忽不定。 4、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顺境中做好迎接逆境的准备。 5、以微笑面对逆境,直到逆境向你投降。 6、只有计划而没有行动,计划就是空想。 7、却除心理障碍,保持积极心态。 8、要达到目的地,须先减轻重负。 9、珍惜时光,享受生活。

Read more

做销售80%靠耳朵,20%靠嘴巴!

80%的销售员都认为销售最关键的就是嘴巴会说话,所以一见到客户就滔滔不绝,而大部分客户都还没有耐心听完你讲就拒绝了,笔者接触很多各行各业的销售高手,他们都认为做销售耳朵要比嘴巴重要!沟通从心开始,第一步就是学会倾听,在销售中,80%成交要靠耳朵完成,仅有20%靠嘴巴来讲解。 1 | 80%的成交靠耳朵完成。 (1)倾听客户需求。 (2)改进产品和服务。 (3)掌握客户的满意度。 销售人员首先应该扮演好听众,而后才是演说家。 2 | 学会倾听客户的谈话。 (1)让客户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方。 (2)努力去体察客户的感情。 (3)全身关注地聆听,不做无关的动作。 (4)要注意反馈。聆听客户的谈话要注意客户的反馈,及时验证自己是否已经了解客户的意思。 (5)不必介意客户谈话时的语言和动作特点。注意放在客户谈话的内容上。 (6)要注意语言以外的表达手段。 (7)要使思考的速度与谈话相适应,思考的速度比讲话的速度快若干倍,因此在聆听客户的谈话时,大脑要抓紧工作,勤于思考分析。 (8)避免出现沉默的情况。 认真倾听,是增进你与客户信任的催化剂。学会倾听客户谈话的销售人员,会真正走进客户的心理,因此能够在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和默契。 3 | 听懂“价格太贵”的潜台词。 (1)“潜台词”之一:价格比别人高,难以做决定。 (2)“潜台词”之二:我对你不了解,风险太大,再考虑考虑。

Read more

【脱离鲁生活】

人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不同的经历体验而养成不同的习惯,当然,有些习惯在无意识中成型也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但是习惯也可以有意识的养成,进而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个论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藉由每天的练习,养成好的生活习性。 如果再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成功人士则可以查觉到这些习性就是从每天的例行公事做起,然而这个强大的力量就藏在自己的身体里面。 下面是有关足以改变人生的早晨生活习性,当然你也可以有下午或是晚上习性,但是改变从一天的开始是最有效的: 一、时时保有感恩的心 「你以为是快乐的人才拥有感恩的心吗?不,是时时都保有感恩的心的人,才能获得快乐。」 对于事物的感恩常常是被人们所忽略的,所以在一天的开始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为自己创造了一天正面积极的开始,那也会将幸福感放大并发生在大大小小你所接触的事物上。不过人们常常将不好的事情放大,像是受过的伤害、碰到的问题等,这些会让人紧张焦虑不快乐的事情,也会让人体的身心不断复习这些负面的情感,而潜意识中也容易造成负面的人格特质。 所以感恩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力量来源,让自己每天起来感恩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无预警遇见老朋友或是结交到新朋友都是一个好的机会转换心境让自己感恩遭遇到的一切,下次试试看在一天的开始感恩,看看这一天会发生什么事。 二、写下最重要的任务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习性养成,每天写下一到三个今天需要达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也会帮助你达成远程的目标、目的和人生的方向。例如写一本书或是建立一个网路社群是长远的目标,那么每天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必须完成几个页数或是提出几个建造网路社群的新点子,这个习性的养成重要的是使你每天不断确认这些目标并尽可能的早日达成,当然或许也有其它的任务,但是这些不重要的任务可以之后再分批处理或者是一次完成。 每天早上写下重要的任务可以使你更专心在每一天,也可以让你有效的运用时间,也不会浪费心力在其它事情上。  三、确认写下或画下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有目标,就写下来吧。如果你写不出来,那代表你有的不是目标,而是个愿望。」- Steve Maraboli 这和上一个方法类似,不同的是对于它的应用和目的性,写下每日重要的任务是一个实际执行的事件,而确认目标是可以有效的在心里层面具体化,久而久之在潜意识中强化追求目标的力量。 一个例子像是: 「我正在追求成功的事业。」 或是 「我因为透过运动而变的健康又强壮。」 这两句的现代进行形式的语气不断的告诉自己已经在完成目标的道路上了,不断的提醒自己在潜意识追求目标。写下或画下的效果是一下的,如果更专业的话也可以设计成一个人生目标的梦想图。 四、气功运动,让能量在体内流转 「『训练』的目的就是紧实自己的懒散、增强自己的体魄、研磨自己的心智。」- Morihei Ueshiba

Read more

十二生肖里的人生哲理

一次,我国一位哲人和欧洲同学聚餐。可能酒喝多了,一位德国同学站了起来,讽刺说:”你们中国人都是属什么猪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们,都是金牛座、狮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们祖先怎么想的?” 当时这些贵族同学听完哈哈大笑,还互相碰杯,先前的优雅完全不见了。此时,这位哲人站起来平和地告诉在场所有外宾: “中国人的祖先是很实在的,我们十二生肖 两两 相对,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中国人全部的期望跟要求。”哲人说: 第一组老鼠和牛 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 所以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勤,一个是要有智慧和主见。 自古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劳的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容易做成事情,成就人生事业。但是光有勤还不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没有智慧累死人啊。有智慧的人做事事半功倍,而且不会盲从别人,有自己的主见;能够以独特的眼光看清事情的走向。 第二组老虎和兔子 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害怕。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谓的胆大心细。 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你没有勇猛,一味的谨慎,谨慎就变成胆怯。 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二。”哲人看着这些贵族,补上一句: “所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中国人没有勇猛的一面。实际上,我们祖先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智慧和圆融,从来不会单独给一个要求和任务。” 《论语》上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一个人没有勇气就缺乏前进的力量,也不干成一番事业。但《论语》中同样还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定要谨慎,害怕出一点纰漏,谨小慎微。在这种谨慎和“害怕”之中,好好谋划,才能成功。因此,人需要勇气,也同样需要谨慎和必要的“害怕”。 第三组是龙和蛇。 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历代的祖训。 《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要效法天的刚健,刚健而动。但是亢龙有悔,知进不知退,如果做人太过刚猛,只知道前进,高飞,肯定会吃亏,做错事情,有所悔恨。 刚猛则容易折断,所以老子说,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我们的老祖宗同样告诉我们,阴柔的力量。总之,在中国文化里,阴阳和谐,刚柔相济才是成圣、成功之道。 第四组马和羊 马代表勇往直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周围,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 但是一个人如果光顾着和周围和顺,之后他连方向都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 所以一往无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四组期望。” 第五组

Read more

把尿是怎样一步步毁掉孩子的!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宝宝家里一定有一个自认经验丰富的老人,他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她小时候都是这么带大的…哪儿能给孩子包着纸尿裤到处走!让亲戚朋友看见多丢人啊… 所以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其实,是否把尿完全取决于宝宝的父母,并非是宝宝的奶奶、婆婆! 把尿的危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宝宝的脊椎不好 2、对宝宝的括约肌不好,会让宝宝可能有尿不会自己尿,而一把就没尿也会憋出尿。 3、对宝宝的心理不好,你想啊,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来小便啥的,还有那么多嘘嘘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4、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 5、对孩子不尊重。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这样的家长,等老了之后,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时候,要祈祷你的子女不要为此而呵斥你哦。 不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用纸尿裤好不好? 纸尿裤最大的问题是不环保。因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另外穿着纸尿裤总没有光屁股舒服。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传说中纸尿裤的很多问题,都是谬论,甚至可笑的谬论。妈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也推荐妈妈们至少在宝宝睡觉时给穿上纸尿裤,这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些,妈妈也休息的好些。 “尿布+纸尿裤”,经济而舒适的选择! 宝宝讨厌尿布,怎么办? 很多宝宝七八个月开始会讨厌穿尿布。于是很多妈妈干脆白天只给孩子穿裤子,尿湿了就换一条干净的,一天七八条裤子足够了,晚上扔进洗衣机一起洗,一点也不劳累。 如果怕宝宝不穿尿布尿了床铺和沙发,可以在宝宝坐着玩耍的时候,铺上大隔尿垫,或者干脆白天就用大号隔尿垫把沙发和床铺上。现在购买隔尿垫很方便,一平方米见方的,两面细绒的隔尿垫只要几十元钱而已。孕婴店买不到,可以网购买,样式图案都有很多选择。 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很多妈妈发现,宝宝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当然,如果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宝宝会学得更快。 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如果这时还在把尿,甚至因为宝宝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尿而呵斥宝宝,宝宝能学会什么呢? 市面上卖的尿盆有很多种,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爱好来选择。一种不喜欢就换一种试试。

Read more

内心强大者的十个特征,你都具备么?

一、目标坚定但又能适当调整 对于自己的梦想和信念能够目光如炬般的坚持,但在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也能适当地做出调整。 二、谨小慎微但又能无拘无束 对于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能够细心谨慎地处理,但又区分轻重缓急,不必事事躬亲。 三、低调沉稳但又能活跃气氛 对于需要处理一些突发紧急事情,能保持冷静镇定,但又可以在大家玩乐的时候成为大伙的开心果。 四、成熟老练但又能心态年轻 可以如爷爷阅历般丰富,也可以像小孩子精力般充沛。 五、擅长记忆但又能擅长忘记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有所裨益的,能够清晰地记住,对于记忆中的垃圾或者糟粕也能及时清理。 六、博览群书但又能虚怀若谷 即使自己已经博古通今,可以称之为汗牛充栋,但对于知识还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永不满足。 七、善于观察但又能敢于犯错 善于观察别人犯下的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但又不惧自己会犯下错误,从而导致自己裹步不前。 八、万人之上但又能平等待人 自己可以是高高在上的大王,但对待茫茫苍生,依旧能够平等对待,一碗水能够端平。 九、无私待人但又能自私待己 在帮助别人方面,能够不遗余力,但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时候,又能够合法合理地自私。 十、从容对待但又能迫不及待 对于失败能够以从容优雅的姿态对待,但自己心中又迫不及待想要从新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