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那个为你24小时不关机的人

01)保姆纵火案,让人窒息。 几天前,一位年轻的母亲,同她三个可爱的孩子殒命火海,再也没有醒来。纵火嫌疑人,是死者家中的女保姆。 后续报道中,一个细节触动了我:大火中,这位母亲曾经给她的两个邻居拨打了电话,但此时是凌晨五点,邻居都睡得正香,没有接到电话。 当时只要拨通一个电话,惨剧也许不会发生。同样可以想象,在给邻居拨打电话前,年轻的母亲,一定还给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拨打过电话,很可能因为对方关机,不得不再拨给邻居。 有人说,关机是生活界限的设定,但读完保姆纵火案的新闻,我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睡觉关机,真是种必要的生活态度吗? 02)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六年前,我住在出租房里,每晚11点前准时关机睡觉,学着做一个合格的职场小白。有天夜里,手机没有预兆地响起。我挣扎许久,起来接了电话。 原来是租住在同栋的邻居夏大力,他全身冒汗与抽搐。赶紧把他送到附近的市中心医院,接诊医生说,是胃穿孔,如果晚来半个小时,可能危及生命。 事后才想起,那个白天,我赶了好几篇约稿,累得上床前忘了关掉手机。但又感觉有些得意,原来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依旧会想起我,我是如此不可或缺。 自那天以后,我开始不关机睡觉,还把手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因为,我怕别人需要我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回应。 03)在无助踌躇时,最可能想起你的,不仅是陌生人,还可能是父母。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叫《父母在,不关机》。 作者说,老家的母亲80岁了,虽然身板硬朗,但毕竟是老年人了,万一夜里起床摔倒,或是突然生病,打不通他的电话,就太糟糕了。所以,他24小时手机都不关机。 有人质疑,“你在外地,即使那些事情发生,你也赶不回去啊!” 作者答,“但我能接电话啊,对老人而言,也是安慰,电话通了,老母亲感觉我就在她身边,她就踏实一些。我也可以想办法,比如联系邻居,或是联系医院去急救。” 每个你,对家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为了换取一时的清净,而害怕家人意外的打搅,这是辜负,也是淡漠。 04)有太多的人,在强调关机睡觉的重要性。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手机具有极强的谋杀时间能力,在快速收集资讯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被塞入了太多无用的待处理信息,停不下来。所以,如果不关机,你就会永远在刷朋友圈和微信群,你就永远难以获得一个宁静的夜晚。 事实上,智能手机不过是一个联系工具,与社交工具,是我们和他人保持联系的最便捷方式,它本身,并无过错。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熬夜和不自律,都归咎于手机的24小时开机,这不仅是种逃避,也可能在无形间切断了所有的联系。 总要经历过,你才会明白,有些时候,你比自己想象的要重要。总有某一个意外的时刻,别人可能会需要你,他需要你24小时开机。所以,每一个晚上不关机的人,其实都有一份不敢言明,也不敢错过的期盼。 05)你是那个24小时不关机的人吗? 也许,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碰到女邻居在火海里的呼叫,但在夜晚开机,真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因为你的一个小习惯,真的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生命,是不可复制的。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把手机定时对世界关闭,当然不是过错,但把手机始终对世界开放,未必就干扰多于其他。 因为做那个可以被肆意打扰的人,感觉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种境界,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如果碰到你身边有24小时不关机的人,请你一定要珍惜。

Read more

去旅行一定要JIO这样的人结伴,才能让整个Trip变得更有趣、有意义、没烦恼!

旅行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遇到假期去旅行、遇到机票便宜去旅行、想散心去旅行。旅行回来之后虽然会发现钱包空空,但是对我们的身心灵真的很有帮助。你懂得旅行,也要懂得结伴旅行!小编要在这里告诉你,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去旅行,才是最爽最好玩! 1. 方向感好的人 所谓方向感强,就是要会看地图,能辨别方向,用地图找到对的位置。跟这样的人去旅行,会充满安全感,虽然说世界上有伟大的发明GPS,但你能保证到每个角落依然有信号吗? 2. 消费水平相当的人 制定旅行费总是最懊恼的问题,两人会有很多的分歧。从机票到住宿开始,你会发现,你的住宿经济允许最多Rm500,而对方要求你再提高价钱去获得更好的住宿,这就说明问题来了!到了当地,你们也许会因为吃饭、交通、门票等各项开销闹得不愉快。所以一定要带消费水平差不多上下的人结伴旅行。 3. 饮食习惯接近的人 吃乃是人生大事,所谓“民以食为天”。你要了解即将和你一起去旅行的人,是不是吃素、是不是不吃牛肉、是不是对海鲜过敏?要不然只有你吃,他看的份,就尴尬了~ 4. 会拍照的人 旅行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拍照啊!拍出女神的照片Post Instagram、Facebook啊!所以你一定要找一个拍照会抓角度的人!要不然全程的旅行只有你自己的自拍照片,没有全景照片了。 5. 作息时间差不多上下的人 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半夜12点你肚子突然饿了,想到附近的夜市或便利商店吃东西填饱肚子,但朋友已经睡得像死猪一样睁不开眼,那不就闷掉了吗?所以一定要找作息跟你上下的人一起结伴旅行,至少宵夜可以一起吃,睡觉可以睡到中午。 6. 能挨/吃苦的人 旅行途中,或许你们会购买大量的货物,像是女生旅行的时候就喜欢逛Shopping,买一大堆衣服。当你要去试穿衣服,拜托朋友帮你拿着你所购买的衣服,可是他却嫌东嫌西,说太重拿不了等理由,你会直接翻白眼。 7. 话题兴趣一致的人 所谓兴趣点一致的人,多数是针对景点来说的。比如你愿意花2-3个小时来逛街买买买,可是结伴旅行的朋友却走到疲惫、脚痛了!那旅行的意义是不是很闷掉? !或是你想到附近的沙滩去走走玩水,可是朋友已经累的全身动不了,你也会直接疯了! 8.

Read more

人进步的最好方法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容易会接受周围人的暗示。所以,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结交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量是会传染的,如果你想有所改变,想有所作为,那么首先该做的,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因为他们能让你意识到你还年轻,你很幸运,你的生活其实还充满着希望。 不管你现在到了什么年龄,居住在哪个城市,有一份怎样的工作,你身边经常接触的人群中一定会被分成这样两类人: 一类是每次见面或聊天都是“老样子”的那类人,和你说自己沉闷的生活,乏味的伴侣,甚至没什么前途的工作,那神情里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未来的惊喜; 而你身边的另一类人,是每次见面都有新鲜事分享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或许你们还在某些问题和价值观上还有过严重的分歧,可是这场聊天却充满希望,信息量极大,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什么地方值得改变或者尝试。 在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在深深地吸引着你,能赋予你更广阔的思索。 我把第一种人称为消极型朋友,第二种人称为积极型朋友。 一、能量是会传染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这番论断,大可以打开聊天工具,群发一条信息“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敢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这样回答你,“我能干什么,还是那样呗”,而有一部分人,会这样告诉你,“我最近在读xx的书!”“我这个月报了个学习班,想利用一下下班后的时间。”“我锻炼身体呢,刚跑完了五公里。” 如果你选择和第一类朋友聊下去,你们聊天的内容大致会包括“无法上涨的工资”“买不起的房子”“永远在反对着自己的父母”,偶尔他/她会说到“我的女/男朋友实在不理解我”,或者“我明明努力为何生活依旧没有半点起色!”你大概会附和着,继而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也有着几分相似的不容易。 如果你选择和第二种朋友聊下去,你大概会发现他/她的生活仿若是一出传奇,明明是每个人都公平享用着24小时的每一天,他/她却有时间用来跑步读书看电影。 当你们结束这番话的同时,你也大概会在心里激起这样的想法,“要不然今天下班去那个新开的健身房跑步吧!”“要不要把他/她介绍的书买一本?” 如果你真得开始了什么实际的行动,在下班后去实践那个第二类朋友所带给你的启发,那恭喜你,你成功地吸收了一个积极型朋友所带来的正能量,而如果你选择和第一个朋友把沉重的话题聊下去,我不确定你会不会成为那个“突然间受到鼓舞开始加倍努力”的那个人。 二、人生那么多的事可以做 鸡毛蒜皮并不足以成为你的全世界 从能量的角度上来讲,我从一个“积极型朋友”身上接收的正能量,永远比“消极型朋友”多得多。处于一个“消极”环境和“积极”环境,对于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巨大区别。 我曾经有过一段比较颓废的日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心里明明知道“应该去努力”,却不知道要从什么事情上开始。 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无底的泥潭,没有一个令我期待的未来。我觉得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担忧或者烦恼,我常常问自己“你人生的寄托在哪里”,无聊害得我无法生出一丁点奋斗的意志。 而我们这些充满了消极力量的人,像是在共同经历着可怕的传染病,无法抗拒又无时无刻地,互相残害着彼此的希望。 我后来偶然认识了一个姑娘,她是朋友的朋友,是永远走在路上的旅行者,我们因此只有过几面之缘,并没有机会成为长久的朋友,但是就在这些短暂的相遇中,我却从她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我现在想起这个姑娘,她的模样已经模糊,可是脑子里却会闪现这样的印象,她全身总是充满斗志,似乎永远都是忙着的状态,单身,生活的密度却极高。 每次见面,她总是会带来一些不可思议的新鲜事,比如——“我上周去蹦极了!” “你知不知道The Bucket List这部电影?我最近也在做bucket

Read more

路还长,天总会亮

当你又苗条又好看,钱包里都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的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哪有时间患得患失,哪有时间猜东猜西,哪有时间揣摩别人。不迷茫,不依附,有自尊,这就是你的底气。 1、特别羡慕一种人,能把什么都看的云淡风轻,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            不安。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            有自己的底线。 2、努力经营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且借由着这些美好,告诉自己不要低头,即使人生多艰,世            事无常。 3、你也许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上班,但所有的物价指数都会让你想明白。 4、总有一天,你会等到一个让你安心的人,是秋裤扎在袜子里的那种安心。 5、至于未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路还长,天总会亮。 6、愈是运气不好,愈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切勿扰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

Read more

10个能让你脱颖而出的小细节

[1] 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 身处于错综密集的社会关系网中的我们,都免不了请人帮忙,或都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与鼓励。这个时候,表达感激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技能。但你真的会“感谢”吗? 我们在获取了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给予时,往往是随口一句“谢谢”便匆匆了事,偶尔为之无伤大雅,长此以往不免显得敷衍而没有诚意。 在这里建议大家培养一个小小的习惯,那就是: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它能让你的善意传达起来更加温暖,令人印象深刻。不信,你试一下。 [2] 愤怒时与常态下保持一致 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看一个人是否慷慨豁达,要看他贫穷时的状态;看一个人是否沉着儒雅,要看他愤怒时的状态。 有的人平时嘻嘻哈哈,看似蛮通情达理,一言不合,立马翻脸,仿佛战斗中的雄鸡;而有的人,面对讥讽恶语,微微一笑,拂袖而去,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却将高姿态展露无遗。 你说,情商高低是怎么显现出来的?我说,就是在这种非常态下暴露出来的,恰如郭德纲的那句“名言”:平时游的都很像个人,潮水一褪,谁没穿泳裤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建议大家,越是遭遇小人刁难,越要沉得住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先礼后兵。 [3] 对所有“小人物”保持尊重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伴侣的哪一个小小的行为能让你瞬间对她/他好感加分?其中一种热门回答居然是:对服务员说谢谢。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颇有道理。 真正的强者,并非是那些趾高气扬,一出场仿佛全天下我最大的开挂群体,而是那些不卑不亢,常怀宽容悲悯之心的高情商者。 一个人对比他地位高,权势大的人保持谦卑尊敬并不稀奇,而他是否对“小人物”们保持足够的尊重?对服务人员是否礼貌?接过传单时是否会带一声谢谢?对身体有缺陷的人士是否报以宽容与忍让?往往能看出他人品高低。 [4] 懂得倾听,不插话 交流中什么样的谈话对象让人嗤之以鼻?我想是那些完全不顾对方与他人感受,话匣子一开滔滔不绝,即便轮到别人发表看法时他也不忘插两句的人。 懂得倾听不仅是种素养,更是一种交流技巧。它能让你在沟通过程中准确聚焦对方观点,把握对方谈话心理与目的,也使你随后的回应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格外重要的必备技能,但并不是谁说的多谁就是赢家。关于怎么说话,怎么让人觉得你会说话,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真的会说话吗》,大家可以查阅一下。 [5] 时时懂得推己及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发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千多年前的教诲,放在当今社会,仍是余音绕梁,振聋发聩。 多年以来我发现,人们之间许多的矛盾争吵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得换位思考。我们在寝室午休时讨厌被室友打扰,我们在赶公交时讨厌身边的人挤来挤去,我们开车时骂路人,过红灯时骂司机,但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Read more

当你开始了解,人生低迷是常态

新闻记者从南方报业多名员工处获悉,12月12日上午10:25分,现任21世纪报系总经理在南方报社大院坠楼身亡。另有南方日报员工称其可能患有抑郁症。 近年来,看到听到太多的关于抑郁症的案例,某某明星抑郁了,某某主持人抑郁了,某某媒体精英,官员,企业家抑郁自杀了。每每听到这样的事情,心情都是无比沉重。其实抑郁是情绪低迷的一种表现,而情绪低迷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应对。 情绪是能量,有时也是生命线!是的,情绪低迷是人生常态,就像冬天是四季常态之一一样。有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情绪低迷的人,所有的伤害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其实,不管我们正在经历着什么,在世界各处,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和我们经历着同样的故事。 在你情绪低迷的时候,你的身体、情绪、思想、行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情绪低迷的时候,身体一般会有如下感受:失眠、胃疼、头痛、呼吸困难、哽塞感,等等。情绪一般会表现为:无聊、烦躁、抑郁、痛苦、恐惧、焦虑、过分敏感、警觉、无助、怀疑、不信任、否认等。 脑海里总是会想坏事,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下降,无法做决定,效率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中转移。行为上一般会有厌食、不出门、买东西、哭、不想说话、吵架、打架、飙车、酗酒,等等。 情绪低迷本身不是问题,低迷状态是反思和改变的起点。我们在低迷时如何选择是关键。 为什么会情绪低迷?因为现实和我们期待的不相符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情绪低迷?是因为人生的轨道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这种状态下,有的人会心理失衡,有的人会感到压力,有的人会受伤,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所谓心理危机,就是产生自杀与他杀的想法甚至付诸行动。 我在极端情绪管理课上,经常问在现场的学员:“回顾过往的人生,你是否在某个瞬间有过自杀的想法?”几乎每次都有70%以上的人举手。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在极度痛苦的时候,有这种想法其实非常普遍。只是很多人不想让别人知道,更多的人也不想知道,或者害怕自己的亲人和伙伴有这样的想法。 曾经有个非常著名的演员,有钱,有名,有貌,多次对他的朋友说,活着真没意思,很想自杀。他的朋友说:“开什么国际玩笑,想死也该是我们这些没名、没钱的。你什么都不缺,想死也轮不到你啊。”半年后,他真的自杀身亡。多少年过去了,他的朋友一直悔恨、自责。 记得有个孩子告诉他的父亲:“我想跳楼。”父亲答道:“我年轻的时候,那么苦都过来了,这么点小事你就要跳楼,想跳你就跳。”这个孩子就真的跃身从高楼跳下,当场毙命。留下极其痛苦、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 当一个人陷入极度痛苦时,就会以为痛苦是永恒的,不可能消失和改变,就会感到绝望,就想用最快的方法解脱痛苦。而处在痛苦中的人,只要能够被理解,感到温暖,看到希望,就不会采取极端手段。 很多人曾问我,为什么你会从抑郁到拥有今天的成长和状态?我的回答是:因为慢慢的,当我碰到问题时,不再想为什么不行、不能,开始想为什么可以和能够时,我的生命就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充满快乐和自由。 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糟糕,所做的一切都是彼时彼刻、或此时此刻自己的资源、自己的知识、判断和技能能够达到的程度。每个人无论做过什么,目前的状态如何,只要还在呼吸、还在努力就已经足够了。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谎

有一次和16岁的女儿聊天,她告诉我,她都跟同学说长大以后要像妈妈一样。我问:“什么样?”她说:“独立、坚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很开心自己以身作则给女儿做了好榜样,可是我扪心自问:“这是天生的个性,还是后天学习来的?”答案是:“两者皆有。” 是的,我好像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有时候我想要的未必是对我最好的(至少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傻),不过话又说回来,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了成就后面的我,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呢?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够勇敢地去追寻时,你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有一次,媒体采访时问我:“如果有人问你‘张德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如何向别人描述自己?”我的答案是:“一个勇敢活出自己的人!” 我回顾自己五十年来的生涯,觉得恐惧是阻挡我们活出自己的最主要因素。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当炮弹朝你飞来的时候,如果你转身就跑,你会被炸到;如果飞速地朝着炮弹的来处奔去,你会发现炮弹从你的头顶掠过,远远地落在了后方。 这也是我使用的方法。每次碰到让我因恐惧而裹足不前或是能量受阻的情况时,我就想:“最坏会发生什么?”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最坏的情况,然后问自己:“这又怎么样?你能接受吗?”于是我勇敢地接受最坏的状况,然后带着勇气继续前进,不缩手缩脚地担心后面会发生的事。这跟吸引力法则并不相悖,因为我不是用恐惧在吸引这些东西,我是看清楚它们,不在意它们,甚至愿意接纳它们,反而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让我不会受到“最坏情况”的侵犯。 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人生中放下、舍离一些别人眼中宝贵的东西,做一些别人没有勇气做的事,我的人生因而精彩万分。曾经有一位我分别多年后才见面的高中同学,听了我的经历之后,摇头叹息说:“别人三辈子的生活让你一辈子就过完了。”其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我敢而已,我敢去追随我的心,勇敢地活出真正的自己。 还有一个勇敢活出自己的要素就是:“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谎。”你可以对别人撒一些小谎,但原则是——说谎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别人好。比方说,老人家常常会担心这、担心那的,你能不说的就不说,免得让他们操多余的心。有一次在国外上课,一个学员住在我隔壁。白天我礼貌地问她:“我因为时差半夜起来,有没有吵到你?”她说“没有”。然后她问我:“你有没有听到我这里有什么声音呢?”其实我半夜被她的鼾声吵醒(她比较胖),可是话到嘴边,我学乖了,换了一种方式说:“知道有人在附近是很好的一件事。”既不说谎,也不伤人。我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这种智慧。 但是你永远不要欺骗自己。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你永远看不见自己的真相,就更不可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了。举一个自欺欺人的例子:有一个朋友,她和老公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两人日渐疏远,她老公还是很爱她,但是她却对老公越来越没有感觉了,更不喜欢和老公做爱。后来她有了外遇,因此面临抉择。她说,她不愿意告诉老公,因为怕他承受不住,觉得他会很可怜。可是我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真相是:她老公会赚钱,能给她优裕的生活,而她外遇的男人根本就是个艺术家,还要靠她养,这是现实的考量。另外一个考量就是,她其实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愧疚,无颜跟自己的老公启齿:“你对我这么好,可是我不爱你,我有外遇了。”这才是重点。可是她拿“怕老公伤心”为理由,一直脚踏两条船。欺骗别人没关系,最严重的是她欺骗了自己,永远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个能够做真实自己的要素就是:勇于打破自己从小被父母(后来是自己)建构的牢笼。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男人要成功、要有钱、要高大、要英俊、要强壮等。而女人则要有好的婚姻,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女儿等。或是我们的牢笼是对父母唯命是从,即使已经成年了,终身大事还要看父母的脸色。或是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枯燥无味的工作,后来因循成习,早就忘了自己少年时的喜好和梦想,不再去想如何实现。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阻碍我们去发展自己真正的天赋或最向往的生活状态的牢笼,而且还不止一个。你的牢笼是什么?如果你只有一个月的寿命,你会做什么?为什么现在不做?有一部电影叫作《遗愿清单》(BucketList),是说两个在医院临终病床上的病人感慨自己有很多想做却没做的事情,于是两人说好,利用自己仅有的寿命去完成自己的遗愿清单。 我也在想,我的遗愿清单是什么?不太多,呵呵。因为我是如此追随自己的心,勇敢地活出了自己。不过后来找到一项:当演员。我从小一直很想演戏,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演员,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所以我决定将来要写一个电影剧本,然后自己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 文/张德芬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好想去看看你

你知道吗 真想去看看你 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 看到你吃惊的样子 体会拥抱的感觉 其实你不知道 不知道我此时的想法 真想去看看你 和你面对面而坐 听你诉说忧伤与快乐 体会真情的存在 这点你不知道 不知道我此时有多牵挂 真想去看看你 手牵着手走在幻想的小路 听你和我说些知心话 体会人生的浪漫 这点你不知道 不知道我期盼了很久 真想去看看你 看看你生活的环境 感受你生活的不易 体会你的心境为何如此的不一般 这点你不知道 不知道我想走近你

Read more

像一杯水,看透人生

人生就像… 1. 金子与烂泥 一位老师在讲台上问学生:“你们觉得是金子有价值,还是一堆烂泥有价值呢?” 学生们齐声回答,“当然是金子啊。” 老师笑了笑说,“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看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 米还是米 一弟子向师傅求教:“师傅,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师傅反问。 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酒商眼中是酒。在乞丐那里,就是救命的一顿饭。而米还是那米。”师傅说。 青年豁然开朗: 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价值。 3. 一杯水与一湖水 一个总是爱抱怨的年轻人,有一天父亲坐在餐桌旁对他说: “儿子,喝了这杯盐水。” 儿子照做了,喝完后抱怨这杯水太苦涩了。 之后父亲带着儿子来到了一个清澈的湖边,父亲把盐放入湖水中让儿子喝一口湖里的水。 儿子喝完惊呼,这湖水太甜了。 父亲说: “生命中的任何负面情绪就像是盐,而它的口味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这个世界总会有让人难过抱怨的事情,而你的胸怀,决定了它们是否真的那么糟糕。

Read more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却是多数人没有的!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努力、上进、幽默感?抑或是聊天、勾搭、约妹子?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力很重要,但是多数人却并不具备。今天一起来学习吧。 01、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想法~这真的是能力 说真的,我们中的大多数都缺少这项技能,但它又极度重要。 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关系,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学好这项技能让你可以和别人自如地交流思想。尽管我不是专家,但我认为:锻炼自己表达技能的关键就是——勇敢去说。 你可以尝试和陌生人对话,和火车邻座搭讪,和许久不见的初恋联系一下。和那些你需要鼓起勇气才能和他们对话的人唠几句,这样可以逼着你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晰。走出去,开始和别人对话吧。解开自己的束缚,表达你自己。 02、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Learn to be happy alone 独处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很快乐,如果你掌握这项技能,相信我,没人能夺走你的幸福。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享受自己的陪伴,享受一个人的快乐时光。 如果你get这项技能,你将会开始感恩周边的人和一切。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罗马诗人Tibullus 03、挣脱羊群效应~不人云亦云也是能力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放上一个栅栏,领头羊跳过栅栏之后,后面的羊也会跟着一个个跳过。这看上去很合理对吧。但是让栅栏突然被移开,后面的羊还是继续跳,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跳,他们可能会回答“前面羊跳,我就跟着跳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