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

导读:在工作中,“做完”和“做好”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只是完成了某项工作,而后者则不仅是完成了工作还有一个好的结果。一项工作如果你抱着“差不多”的心态,只是完成而不注重结果,那么你将和职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注定得不到晋升。 很多人都曾向我抱怨过:“我们老板每天都让我做这做那,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重复的,烦都烦死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每当这时,我就会反问他们:“那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老板为什么会让你反复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执行时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呢?老板是不是因为对之前的执行结果不满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我发现,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我的问题,因为他们“心虚”——只知道自己做完了很多,却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 那么,每天看似忙碌不停的你,在工作中执行任务时,是否也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 虽然,“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而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如果各位想要提高执行力,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 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 有一年年终,我收到一家公司邀请前去参加年终表彰大会,当然不是表彰我,而是希望我借此机会和他们确定来年给员工培训的课题。 在表彰过程中,我发现那些获得奖励的员工无一例外地是出色完成任务的人,而台下那些没有出色完成任务甚至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领奖了。” 很明显,同事对于我的解释很不满意:“99.9%和100%差别就那么大吗?明明就是没有差别啊?” “不,你错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抱有这样的错误观点,虽然99.9%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变成100%了,其实不然。这就像比赛一样,最终总要分出个胜负,如果大家实力相当,或者在99.9%时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怎么来评判呢? 这就要看最后那0.1%了,谁坚持下来了,把最后这0.1%的事做好了,谁就赢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场比赛中,平局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的比赛还是分出了胜负,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输给了那0.1%……”我正欲继续向同事解释,他却突然打断了我:“哦,您这么一说,我想起一件事,前不久我们主管辞掉了一位助理,原因是主管让助理给客户打电话,结果没人接,助理也没再去理会,当时我还想至于么,但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因为他电话虽然打了,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没错,一件没有结果的事,做是做了,但是它有什么意义呢?但不幸的是,在企业中,和同事最初的想法一致的员工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我只是企业雇佣的一名员工,我在这里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薪水,至于执行得如何,企业有没有赚到钱,那是老板和企业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像没有得奖的同事那样只做到99.9%,虽然可能已经尽力了,但却将最终结果好坏抛在脑后,企业不给这样的员工任何奖励也是理所当然的。 执行落地法则 法则1:纠正“差不多”心态 纵观市场上的名牌企业,为什么它们的牌子百年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因为他们不但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对于人的管理也更加精益求精,他们从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做事时总是一副“差不多”的心态。 我曾去到过一个知名的大企业,我发现他们每个员工手里都有一个比中华字典还厚的工作手册,光一项流程就有好几十页,这说明了什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证,如果总是觉得“差一不二”就行了,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法则2:在执行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在如今这个年代,人们对于一份工作的渴望,早已不再是谋生的工具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业绩出色,有所作为。所以,很多人对于职业的情感都是神圣的,工作更多地成了一种精神支柱。 既然如此,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可以带给你一个圆满的成果,还能使你渐渐树立其自己的品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所以,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一步到位地搞定。 法则3:对自己和结果负责 执行得不好,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结果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很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执行力,执行不到位,甚至谬以千里,你之前描绘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张废纸,你交出来的最终结果对企业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罢了。所以,身为企业员工,不要一味地背诵执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行动中把任务执行到位,对自己和结果负责,这样才能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学会职场说话处事技巧

绝大多数领导不喜欢情商太低的员工,因此很多时候职场说话处事技巧直接决定了你在工作上走的路能有多远、多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外交官”,如何学会说话为人处事办事?这时你需要一些建议和鸡汤。 1、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句型 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的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2、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句型 冷静、迅速的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的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 3、表现出团队精神句型 安琪想出了一条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好计,你恨不得你的脑筋动得比人家快;与其拉长脸孔、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方法如下:趁著上司听得到的时刻说出本句型。在这个人人都想争著出头的社会里,一个不妒嫉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此人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4、说服同事帮忙句型 有件棘手的工作,你无法独力完成,非得找个人帮忙不可;于是你找上了那个对这方面工作最拿手的同事。怎么开口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的助你一臂之力呢?送高帽、灌迷汤,并保证他日必定回报;而那位好心人为了不负自己在这方面的名声,通常会答应你的请求。不过,将来有功劳的时候别忘了记上人家一笔。 5、巧妙闪避你不知道的事句型 上司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本句型不仅暂时为你解危。也让上司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头很用心,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启齿。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按时交出你的答复。 6、智退性骚扰句型 如果有男同事的黄腔令你无法忍受,这句话保证让他们闭嘴。男人有时候确实喜欢开黄腔,但你很难判断他们是无心还是有意,这句话可以令无心的人明白,适可而止。如果他还没有闭嘴的意思,即构成了性骚扰,你可以向有关人士举发。 7、不着痕迹的减轻工作量句型 “我了解这件事很重要;我们能不能先查一查手头上的工作,把最重要的排出个优先顺序?”不如当下就推辞。首先,强调你明白这件任务的重要性,然后请求上司的指示,为新任务与原有工作排出优先顺序不著痕迹的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实很重,若非你不可的话,有些事就得延后处理或转交他人。 8、恰如其分的讨好句型 许多时候,你与高层要人共处一室,而你不得不说点话以避免冷清尴尬的局面。不过,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赢得高层青睐的绝佳时机。但说些什么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被搬出来讲,谈天气嘛,又根本不会让高层对你留下印象。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一个跟公司前景有关,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问一个大老板关心又熟知的问题,但他滔滔不绝的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9、承认疏失但不引起上司不满句型 犯错在所难免,但是你陈述过失的方式,却能影响上司心目中对你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疏失非常重要,因为推卸责任只会让你看起来就像个讨人厌、软弱无能、不堪重用的人,不过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对每个人道歉,诀窍在于别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到自己身上,坦承却淡化你的过失,转移众人的焦点。 10、面对批评要表现冷静句型 自己苦心的成果却遭人修正或批评时,的确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不需要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但是却应该让批评你工作成果的人知道,你已接收到他传递的信息。不卑不亢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让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11、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 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你让你的话字字千金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让你的话字字千金是认可别人的,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12、不要再说“老实说” 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Read more

上班族“心理罢工”如何治?

让自己放松一下 上班就是重复做某些事,有些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重复做同一种工作,难免会产生倦意。如果这种倦怠感得不到修复,就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从而让人对工作失去热情。 支招:出现职业倦怠,首先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当的休息一下,换个环境。比如与朋友一起度个假,去避暑休闲的景点旅游等,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场所,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通过“换个环境”、“放松身心”等方式,寻找新的工作灵感,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 学会享受工作 拖延的原因,有时是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回避,甚至逃离;有时是出于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比如内心觉得工作分配不公,或想摆脱工作的操控;有时就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压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 支招:这种拖延症导致的心理罢工人群,则要考察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等与职位、企业文化等是否匹配,是否真的愿意从事这个工作,并享受这个工作。如果不行,可试着选择性地给自己的漏洞“打补丁”,比如提高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培养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改善自己的行动力等。如果经过努力还不能奏效,就可以考虑是否换一个工作。 增加团队活动 很多上班族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执行力下降,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回避,甚至逃离;二是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比如内心觉得工作分配不公,或想摆脱工作的操控;三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压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 支招: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参加团队活动,多与团队一起完成工作或与同事间多进行交流,增加对工作的热情。如果公司没有组织,也可以自己针对一些问题跟同事交流,思想达到互换的同时,也增进了同事感情。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人家离职你也离?别傻了!

当你看到身边的同事离职,找到了更好(薪水高或职位高或做的产品好或技术热门或异性同事颜值高……)的工作时,你是否也感到彷徨、迷惘、艳羡、心动进而蠢蠢欲动? 别急,淡定!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01|职业价值观 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同,每个人对什么是好的都有自己的一本账,这种倾向体现在职业上,就是职业价值观。从不同的价值观出发,同一种职业在不同人眼里意义就不同了,公司对个人的意义也不同了。 张三觉得没挑战要走,李四可能觉得驾轻就熟干得舒服。王二觉得钱多该留下,胡大却嫌时间都被公司工作占去了。赵虎觉得单位离家太远通勤成本高不能承受,周龙觉得离家远才好回家吃个饭就能睡觉不用陪着老婆对眼熬。秦一觉得老板不重视自己,黄三却因为老板事事拉自己商量直想躲开…… 从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出发,一份工作就横看成岭侧成峰,燕瘦环肥千秋各异。所以,当我们羡慕别人有更好的机会时,当我们受人影响对当下工作更为不满时,先别盲目行动,问自己几个问题: 当时我为什么选择这里,最看重哪两个因素? 现在,当初我看重的,是否对我不再重要? 如果初衷已不再重要,那我现在看重的,现在的工作能否提供?能,留;不能,走。 每一份职业,都有你想要的,也有你不想要的。每一点都匹配个人需求,每一点都让我们满意的工作并不存在。 所以,现实中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工作时,往往是一种取舍和积极的妥协过程。 找到你当下心中的根,知道自己想要的,就不会随波逐流。下面是9种常见的职业价值观: 工资高,福利好 工作环境(物质方面)舒适 人际关系良好 工作稳定有保障 能提供较好的受教育机会 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工作不太紧张、外部压力少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 社会需要与社会贡献大 从上面的九种价值观里,分别挑出对你来讲最重要的、次重要的、最不重要的、次不重要的。一旦你挑出来了,心里的称就形成了,就不会人云亦云随大流了。 02|策略方案(取舍之法) 明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再掌握一种取舍的方法,在遇到职业选择问题时,两相结合,就能让自己的决定更理性。小编在这介绍另外一个工具:策略方案。 策略方案法的前提是你挑出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两种价值观,然后分析你面临的几个方案,画出一张策略方案图来。类似下图:

Read more

换工作之~如何迅速掌握新公司核心的东西?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只要你到了一家新公司,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少的需要1个月,多的甚至需要3个月,这个磨合期都是非常煎熬的。 在业务和环境等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展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看起来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我去一家新公司时,首先会忽略自己的不适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新的学业务知识中,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核心的东西。这样,我就能很快强大起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竞争力也会快速提高。以我最近的一份工作为例,因为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最后被定为“不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而终止了合作。选择不同,没有对错。 但是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这让我未来半年或一年都是非常受益的。所以,我对这家公司心怀感激,即使离职,也帮她们处理好后续客户的问题,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客户,也帮着促成了签单。那么,进入一家新公司后,如何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呢? 一、公司的规模。 如果是大公司,就要搞清楚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如果是小公司,就要搞清楚每个人是做什么的,负责哪块业务。 拿我入职的这家公司(以X代表)举例,这是一家创业公司,二十多人的团队,迅速了解每个人做什么并不难。你可以在公司聚餐,每周的会议,和同事一起午餐时了解这些内容。当然,现在每家公司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入职前,我把X公司过去一年多的推送都看了一遍,基本上清晰判断出X公司发展脉络和方向。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每个人在做什么,你就清楚了你们公司的业务。对熟悉的事物,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会让我们迅速喜欢上一家公司。 二、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简而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是赚钱的地儿,就一定有商业模式存在。 商业模式,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通过百度都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数据。 我的第一份工作,公司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补习,也提供雅思、托福出国考试培训,还有暑期夏令营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一点,我就可以判断出公司的业务,再通过业务量的多少,判断出什么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咨询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很简单,就是通过给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来赚钱。 当然,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X公司,我研究他们微信公众号,最早是通过线上微课和线下课程来赚钱现在,线上建群,限制100人,每人收费49.8元的课程就不做了。他们尝试了腾讯直播课程,线下课程也做得越来越好,由刚开始多人同时授课,变成现在的单个老师集中授课2天,这是一个创业公司快速发展不断探索优化的过程。 这样的变化,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我去了X公司之后,主要负责企业大客服,目前这个方向上,只有一个副总负责,也是我的直接上司。这块业务,也是他们的重点。现在,X公司开发自己的APP,下半年之后,他们开始转在线收费课程。目前,APP已经有学员开始内测。 我能写得就是这些,都是大家从表面上能够直接了解到的,如果写的再多,就不合适了,涉及商业机密了。方法教给大家了,大家就以自己的公司为例,去研究吧。 三、自己工作的流程。 你了解了每个人做什么,也知道了公司的商业模式,这时就要看每个核心业务具体执行流程是什么。 怎么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业务呢?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宣传的问题,有钱的大企业,通过电视做广告;现在一些小众的品牌,通过自媒体做宣传。 我是怎么知道X公司的呢?通过罗辑思维,他们每次线下大课,都在罗辑思维上发布,并招募人员参加。 从这点可以判断出,他们和罗辑思维是合作关系。

Read more

你那么便宜 是因为哪都不缺你

8月份的时候,老A跟我说打算辞职了。 老A是我到广州之后才认识的朋友,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打工,做后台开发。该企业以待遇高、福利好著称。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老A觉得自己应该会一直待下去。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部门又新招了一批新员工进来。这类企业,员工之间的薪资是严格保密,不允许透露的。不幸的是,老A无意中看到了一名新员工的工资条——然后发现刚入职的员工收入居然比自己还高,然后心理就不平衡了。 老A认为公司的工资制度严重不合理,对老员工也不够尊重。倘若自己表现不好也就罢了,事实上他已经是部门的技术骨干。从对公司的贡献来说,显然要比刚入职的矛头小夥子要大很多,但显然这些贡献并未体现在工资上。 工资倒挂现象 如果你在大企业待过,应该瞭解很多公司都存在不合理的“工资倒挂”现象。大致是这样的:同样的岗位,有时候入职几年的老员工薪酬可能还没有刚进来的新同事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新员工入职时候的定价,主要取决于当年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而老员工的薪酬,则主要由企业内部的制度约束。所以就业难的年份,员工薪资起点低。即便辛辛苦苦熬了几年不断加薪,还不如招工难年份进来员工也不难理解。 对企业来说这是正常现象,对员工来说就有点难以接受了。所以凡是频繁招人的企业,员工流动性必然增大——不是企业不好,而是对很多员工来说,跳槽是提高收入的主要且快捷手段。 但我今天想写的,不是教大家如何通过跳槽提高自己的收入。事实上,这些成型的规章制度不会因为你个人的离职而改变。而对个人而言,跳槽固然是提高收入的有效手段,但也意味着你之前的积累荡然无存,还面临新公司磨合的机会成本。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除了跳槽之外,是否有更好的手段去解决“工资倒挂”现象,如何得到和自己工资、能力相匹配的收入。 稀缺性决定收入 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工资倒挂”主要出现在大企业,在小型企业是较难出现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企业员工多、分工明确、流程清晰——这一方面意味着招人容易,即便某个岗位员工离职,也能马上找到补位的人;另一方面每个岗位做的事情也充分细化,对全局的影响有限。这便决定了大企业对老员工的定薪主要取决于岗位层级,对新员工的定薪主要取决于当年度的市场竞争情况。 而小型企业就完全不同了。它们招到优秀员工的难度远大于大型企业,也不可能将工作流程拆散到流水线的水平,往往是一个员工身兼数职。所以小型企业对员工的定价,往往取决于该员工的能力及实际贡献。如果足够突出,越级升迁火速提拔并不罕见。 这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员工的稀缺性(不可取代性)决定了他的价值,而价值则决定了其收入。 提高打工收入的核心是提高稀缺性 道理弄明白了,怎样面对“能力和收入不匹配”问题的方法其实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如果你所在的是一家大型企业,“工资倒挂”的现象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跳槽一条出路。 事实上,通过跳槽提高收入是另一种形式的饮鸩止渴。跳的时候很爽,但跳过去后会再次面临“工资倒挂”。最要命的是你在企业的个人品牌、人脉关系、领导印象等等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总不能无休止跳下去吧? 这时候,有两种应对措施。一种是打造个人在专业上的绝对实力和权威性,另一种是打造“工作之外”的稀缺性。 比如同样是从事技术研发,一开始大家都是可以互相取代的。甚至刚入职的新员工,历练半年后都能干你的活,只是质量好坏问题。这时候,建立自身在专业上的绝对实力是获得发展机会的很好手段。 关键在于你干的比别人好是不够的,因为对企业来说,完成比好坏更加重要。同样的工作,你做到90分,别人做到70分,不足以让公司必须给你机会。重要的分水岭在于:有些事情你能做,其他人都做不了。 一个技术难题,其他同事都解决不了,只有你能解决。一个很难搞定的客户,其他同事都铩羽而归,到你手里成功搞定。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越频繁,你被领导青睐的概率越大。 中国互联网界有个超级大猛人,叫李一男,曾经是华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他大学毕业进入华为后的升迁速度堪称奇迹——入职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成为中央研究院副总经理,两年当上总工程师,四年就成为华为的副总裁。 别人一辈子都可能达不到的成绩,李一男四年就走完了。靠的当然不是关系,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他加入公司后不久,就接连解决了很多原来困扰了技术团队很长时间的技术难题。从商业价值角度看,他工作半年的贡献,或许是很多工作几年的员工都无法赶上的。(当然,后来他的发展也是个悲剧,这里就不提了)

Read more

下班前10分钟,金牌员工都会做的6件事

导语:一天忙碌的工作就要接近尾声,此时你是否开始收拾包包、无聊刷网页或是干坐等下班?其实,许多人都浪费了下班前最后10分钟。虽时间不长,但有经验、高效的职业人都会好好利用这10分钟让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他们都做些什么? 1、确认工作是否完成 下班前的时间是个非常好的时间段,应为你可以好好确认一下明天的工作是否足够让你忙碌。如果你可以提前制定一个好的安排计划,这样第二天做起来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累了。 2、处理未读邮件和信息 工作中需要处理的邮件和信息在办公时间都已阅读过,邮箱里还剩下不着急处理或者无需阅读的信息。下班前,最好把未读的信息都打开过一遍,或简短地回复,或勾选后标记为“已读”。把邮件清空并不等于强迫症,不留“未读”有明显减压作用。 3、回想每一天 这是大多数人经常忘记做或者忽视的一件事情,要是我们不经常回忆之前做过的事情,我们有可能会浪费时间重复做。 4、写下待办之事 临走前,拿出小便签,一条一条写下明天的工作事项,并分好轻重,把必须做和重要的事情写在前头,次要的放后面,项目不宜太多以免顾此失彼。记下要做之事能让自己对明天的工作有心理准备和预期,避免第二天一大早从慌乱中开始。 5、和自己的上司和同事聊一聊 在工作结束前的5-10分钟,我们可以和自己的领导谈谈新的项目情况或者是重要项目的进展等等,或者以一种请教的态度去提问一些问题,这样以一种参与的态度去帮助同事或老板,有助于加快项目的完成。 6、收拾桌面 一天工作下来,办公桌的桌面和电脑桌面都肯定乱作一团。下班离开前,可以先把两个桌面的“垃圾”都挑出来清理掉,再把剩下的有用的文件、文具等分门别类放好,让桌面干净、有序。对桌面的整理一来可以帮助我们回顾一天的工作而感到充实,二来可以检查一天的工作是否有遗漏,让自己离开办公室前没有“后顾之忧”。 7、跟同事说声“再见” 一句简单的“辛苦了”“再见”“我先走啦”,说来不难,但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却不多。友善的道别、真诚的感谢不仅能提示你的伙伴你要离开办公室了,这对建立令人舒心的工作环境是必要的,同时还是提升自我幸福感和振奋他人的一个有效办法。所以临走前,别吝啬一句道别。 8、收拾一下心情 当你走出办公室的门口,你要把工作中带有的不好情绪远远的甩在身后。在家等你的是你的家人,我们不需要把工作中急躁的情绪带给家人。 上班族不仅月收入有限,其实时间也有限,按工作时间早8:30-晚5:30,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是1.5小时,睡眠8小时计算,每天的空余时间只有24-9-1.5-8=5.5小时,在5.5小时中,我们要完成我们所有日常的打理,包括采购,吃做早晚餐,洗洗涮涮,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所以时间的利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利用上班途中的时间读书学习 很多上班族在上下班途中一般需要半小时的时间,你可以用这个时间来通过看视频或文章,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利用午餐时间采购 无论是带饭的,还是外食的,午餐后可以到附近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一些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还锻炼了身体。 上班过程中如果有空余时间,你也可以用于学习跟你职业挂钩的知识,因为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对公司也是有利的,所以可以算作是正当工作内容,一天学一点,一年下来,你学到的东西就会有很多,而受益的是你自己。 责任编辑:顺贤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日久生情?测你最容易萌生哪种办公室恋情

导语:很多公司都不允许员工之间谈恋爱。但是每天相处在一起,又怎么能杜绝日久生情呢?而且,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呀?你最容易萌生哪种办公室恋情呢?赶紧测试一下吧! 第1题:在聚会上,只有你穿得不够体面,你会感到很尴尬吗? 会—3 不会—2 第2题:你经常跟人说抱歉吗?即使在不是你错的情况下。 是的—3 不是—5 第3题:如果想买性感内衣,为避免尴尬,你会尽量网购,而非亲自到实体店去买? 是的—4 不是—6 第4题:无意中伤了别人的心,你会感到非常难过吗? 会—5 不会—6 第5题:如果店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你会进行投诉吗? 会—6 不会—9 第6题:聚会上遇到一些不熟的人,你会先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还是等着人家先跟你打招呼? 前者—8 后者—7 第7题:你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由父母支配,并且最后你也都听从了? 是的—10 不是—8 第8题:你会为了讨好某人而刻意打扮吗? 会的—9 不会—C型

Read more

解读职场成功的三靠和十种竞争力

解读职场成功的三靠 一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决定态度和风度,态度决定方向,风度决定成效; 你的性格是决定你命运的关键,性格决定着你职场之路的发展方向,虽说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在职场中的摸爬滚打,你的性子一定会有所变化,毕竟在职场生存,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脾气干事,跟同事合作,与客户打交道,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与原则,不能一味的直截了当,所以,良好的性格铸造,是你职场成功的关键。 二靠知识,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能力,就能解决多难的事; 知识决定你的能力,也许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了,其实不然,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你是不是可以明白的更多,懂得的更多,只有知道的多了,才有能力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而能力的强弱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强,解决困难的时候必然就得心应手一些,反之,知识储备量少,能力薄弱,遇到困难也就会差一些,想成功就困难很多了。 三靠意志,成大事者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大本事,而是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现代职场人非常欠缺的一点,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害怕了,甚至放弃,试想,哪个成就大事的人不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过来的,职场中就没有一 味的一帆风顺,越大的成功,之前遇到的失败就越可怕,唯有在这不断的摔打中人才会变得更强,唯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才能让我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慢慢走向成功! 解读职场十种竞争力 学历 所谓学历,包括学校、科系、学位。若本身学历不好,一个补救方法是出国留学或报考国内硕士班,用最高学历“勾销”先前较差的学历。尤其现在国内研究院所广开大门,从“硕士在职班”到“产业硕士班”,想要拿个好学校热门科系的硕士学位,各种渠道都很畅通。另一个补救方法是选择对学历门坎较宽的工作,例如部分服务业、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西北的地方企业,由于在人才竞争上处于劣势,对学历也不敢要求太高,不妨先在这类工作累积一定的资历,因为“资历”要比“学历”更管用。 证照 除了法律、会计、医疗等行业要有证照才能执业,目前包括金融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美容业、餐饮业、健身业等行业,以及制造业的环卫部门,也都逐渐走向“证照化”。如果你的学历条件较差,专业证照可弥补学历的不足。 专业技能在校期间所培养的专业,只是你踏上专业之路的第一步,许多行业所特有的专业技能,学校无法提供,只能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所以,在最初的“学徒期”,薪水待遇是其次,学习机会才最重要,要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把主管和资深同事当成良师,像海绵吸水般虚心学习,专业技术的“马步”才扎得稳。单一技能的人才过剩,如果能跨领域培养多重专长,将可拉开你的领先距离。 听说读写算 听说读写算,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培养的基础能力,从生活到工作都离不开这5种能力,但新生代这方面却有“退化”的现象。很多主管抱怨新进员工的电子邮件辞不达意、不知所云;营销主管也发现年轻一代虽然创意十足,但连象样的文案都写不出来。此外,做事情“无厘头”没有逻辑,谈吐应对粗俗无礼,也让主管们为之傻眼。 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算,办公室文书软件的运用,也成为新的基础能力要求。很多企业以为新生代是计算机时代,应聘条件通常不会注明要熟悉办公软件,等到录用后才发现不懂PowerPoint、Excel的新人,竟然为数还不少,有人甚至用Word绘制简单的图表都不会。总之,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思考力、办公室文书软件运用能力,是你不可小看的职场基础能力。 “软技能” 除了专业技能的“Hard Skill”之外,“Soft Skill”也不可或缺。不论你是工程师或业务员,任何工作都需要做报告的能力,要懂得如何进行一场会议,要会做基本的企划提案,在工作上要能创新思考,遇到问题要有分析解决的能力,对内外部客户要掌握服务的技巧、具备良好的说服力。一名外商银行主管表示,他用人一定用国外留学归国的MBA,因为他担心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口头表达或上台做报告表现会欠佳,从而会担心这样的员工如何去跟客户做提案? 性格特质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新人求职上,再贴切不过了。很多企业主领教过“草莓族”的不能吃苦耐劳、抗压性与挫折忍受度低、缺乏小组合作精神、忠诚度与责任感低、追求卓越的成就动机不足,因此在新人的筛选上,更加重视性格特质,并且采取“3Q Very Much”的准则,也就是说IQ(智商=专业技能)、EQ(情绪商数)、AQ(抗压性)三者并重。而从性格测验、社团活动纪录、面试表现,都不难看出性格的端倪。

Read more

跳槽高峰期须冷静,企业更看重忠诚与敬业

导语:除了金九银十,还有一个金三银四,意思指的是这四个月是求职旺季,同时也是跳槽旺季,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职场新人和职场老人家应该怎么抉择呢? 职场有一句行话叫“金三银四”,说的是春季人才招聘的高峰期集中在三、四月。而就在这个被誉为“金三银四”的跳槽季,记者粗略查询,自3月份以来,沪上各种招聘会就有近20场,招聘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在人流如织的招聘会现场,除应届高校毕业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入职不过一两年的职场“菜鸟”,他们中有的已经跳过好几次槽,有的甚至一年换了3份工作。一方面好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好员工难求。面对员工的频繁跳槽,不少企业表示,相比于个人能力,在招聘时更为看重忠诚度。 跳槽有时只是种感觉 小陈是沪上一家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毕业至今已在这家单位服务了近五年。今年3月底,小陈向人事部递交了辞呈。“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等过了脱密期,6月份我就将到另一家软件公司报到。”小陈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岗位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因此工作量也较大,基本上平均每周都有三天是在加班中度过。“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不高可能都是我跳槽的诱因,但说到底,在公司呆了5年,总觉得没什么上升空间,所以有机会就动一下。” 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小陈坦言,虽然自己的收入每年也在稳步提升,但感觉上还是没能达到他理想的标准。“这几年一直有同行挖我,去年底一家我一直比较看好的单位也向我发来了邀请,开出的薪酬也比我现在的高,考虑了两个月,最后我还是决定换个环境继续发展。” 如果说小陈是因为工作了5年自认没有发展,才谋定而后动做了“华丽转身”,那么在“金三银四”中更多的跳槽者只是“跟着感觉走”。就在清明节前,张凌正式进入了沪上一家公共公司担任策划,开始了她为期3个月的试用期。而在此之前的3年里,她已经换了5份工作,对于目前的这家公司,张凌坦言,她也不敢保证能留多久,“比如说同事是否nice,工作有没有意思,是否有施展空间,影响因素太多了,真的很难说会做多久,可能是三年,也可能试用期都熬不过”。 据了解,广告专业出身的张凌有法国留学背景,回国后她也从事过文秘、销售、PR等工作,但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却始终没什么想法。她告诉记者,“其实工作这么久,她还不太清楚自己适合何种工作,“反正我学的专业就业面宽,既然这个工作让我感到压力,那就再换下一份,薪水嘛,不求太高,够养活自己就可以。”对于频繁跳槽,张凌显得很轻松,并视为一种另类生活体验。 招工先看员工忠诚度 在员工跳槽频繁的背景之下,员工忠诚度的“赤字”似乎已成必然。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不愿也不被支持为他们的公司付出更多努力。而在亚洲,如果有机会,二分之一的员工会选择离职,也就是说,半数员工认为自己在未来五年内不会留在同一家公司。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也越来越看重求职者是否会对企业忠诚。 “在我们看来,员工会不会外语、是否具有主动性以及是否善于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都不太重要。我们最理想的员工不需要很聪明,也不用有太多的新想法,但是要绝对忠诚。”一位民营企业的人事主管明确表示,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小型技术企业来说,培养一个人才的成本是很高的,但公司不怕培养人,怕的是培养了还“走人”。 事实上,目前有这样“忠诚度”考量的企业不在少数。此前,在2013年上海春季人才交流洽谈会上,记者就在一家来自安徽的大型国企的招聘摊位前注意到,招聘人员在洽谈中爱问应届毕业生:“你觉得你应该在就业的第一个单位待多少年?”对此,这位专员表示,其实公司很想通过栽培应届毕业生培养技术骨干。但一些心浮气躁的毕业生往往才学了点皮毛就急急忙忙地想换工作提升待遇。“对于公司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人才损失。”据悉,目前该公司已经将企业忠诚度作为录取应届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技术能力考核。“一个员工如果在企业干不了3年,不算是人才。” 同时,对于一些简历“丰富”的职场“菜鸟”,企业也表现出了“敬而远之”。“如今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职场大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HRTina直言:“跳槽与人的个性有关,习惯性跳槽的员工我们不敢要。”其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员工的反感和恐惧。 服务型企业留住人才 51%的中国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敬业度,50%的中国员工感到没有获得足够支持以提升绩效……面对这样一组数字,来自合益的陈玮表示,忠诚度是员工敬业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多项因素构成的。其中一个因素就在于雇主是否会考虑到员工的最佳利益,重视员工的职业未来,提供机会让他们得以改善生活质量等。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公司往往擅长于“攻击型”行动,即侧重于商业策略的实施,而常常忽略“防御型”行动,即关心员工。 于是,在一个普遍忠诚缺失的年代,不少企业已经意识“薪酬”不再是“万能药”,转而从“精神”入手,想尽办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以确保企业能长久地健康发展。“对于很多员工来说,公司最吸引人的首先是非常重视员工发展,每年都与员工讨论职业发展规划和公司可以为员工提供的机会;其次人性化的服务,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做到工作与生活平衡。”身为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在公司服务了12年的傅先生告诉记者,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是“拒绝加班”的,因为除了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傅先生所在的企业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企业文化来营造一种平等的互利双赢模式。那么,“股权激励”无疑就是企业留人的“强心针”。“股权激励是把眼光放在长期决策和长期效益上,是把骨干层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方式,其作用不但要让员工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更要让公司的事业成为员工真正的事业。”一家IT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幽幽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