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太过在乎就是失去的开始!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而在幸福进行时患得患失。不能因为你无法理解一些东西,就代表那些是错的。 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我们总是喜欢不停的揣测对方的心情,不停的猜忌对方的想法,然后开始惶恐不安,开始患得患失,开始责怪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事实告诉你,太过在乎就是失去的开始。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不必抬头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有病方知身是苦”,学道的人有时候带三分病,才知道发道心。因此,无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发精进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无病”。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在世间做人处事,不要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容易、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反而不会遭致嫉妒、障碍。所以,“处世不求无难”。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发心学道,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所以,“究心不求无障”。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所以,“立行不求无魔”。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别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所以,“于人不求顺适”。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辨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3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

1、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着。 4、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5、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6、人生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你也可能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你以为有缘分的人,但是车也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人生这列车上上下下,当你下去的时候你挥挥手,一转身你能记住的只有回家的路。 7、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有的人一厢情愿了许多年,却被你拒绝了许多年。 8、不要欠朋友太多东西,因为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还他。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有一种感情叫 “发小”

“发小”,是北京方言,指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儿,相当于南方的“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或北方的“光屁股一起混大的”,一般不分男女。如今,随着京味影视作品的大行其道,“发小”一词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大江南北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热词。 在成长的过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些“发小”,他们或者是你幼儿园、小学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小时候同住一个大院,一起捕蜻蜓,一起捉迷藏、一起下河游泳、一起招猫逗狗的玩伴儿……发小,就是一个馍馍合着吃,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的人;就是相互之间从来不称大名,见面永远叫外号的人;就是不论有好事坏事,永远第一时间给你报信的人;就是不管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一见面就不停的数落你,而你却一点儿脾气也没有的人;就是平时多年不见,但见面却一点儿也不生分,立马就像老熟人一样无话不谈的人。 “发小“之间的友谊,常常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成年后,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你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可以不设防,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当你郁闷、悲伤、痛苦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安慰你、劝导你,陪你一起难过的醉。当你成功、开心、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和你一起“弹冠相庆”,击掌祝贺,和你一起高兴的醉。那些午夜过后仍在街头踉踉跄跄、吆五喝六的醉鬼,没准就是一群“发小”。 如今的社会,在权势地位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变得越来越世故和功利化了。亲戚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疏远了,朋友之间有“人心隔肚皮”的嫌隙,同学凑在一起,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比拼“混”的如何,对于承受着巨大工作、生活压力的现代人来说,无处不在的疏离感使他们更需要“发小” 来弥补亲密感的缺失。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少些拘谨,多些放松;少些客套,多些随意,这种纯洁、真挚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更踏实、更贴心、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往往更容易做回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城市,高楼大厦多了,人与人的距离却远了,成为“发小”的概率也少了。当年那种一个大院、一排平房比邻而居,我家包了饺子送去一盘,你家煮了肉汤送来一碗的事儿是越来越少了。随着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串门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再看看在一个单元里住了多年却不知姓名单位、从不来往的邻居,不由得怀念起小时候一起“撒尿和泥玩儿”的小伙伴来。  “当点点梨花落在身旁,当丝丝细雨滴在脸颊,当瑟瑟秋风拂进发丝,当片片雪花飘进眼帘,我们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人到中年,我才懂得我的一切和你息息相关,我早已离不开你……”一段描述“发小”的文字,不止一次使我心生感动、让我懂得: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朋友,无论相距再远,无论多久不见,都可以彼此陪伴,一直到老去。 因为,我们是“发小”!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来个大变身,丑女化身变优雅女。

粗话连连的女人真的很丑 当我们口出美言和粗俗的语言时,大脑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而粗口所产生的能量是最强的。在讲粗话的时候,我们大脑的绝大片区域都处于活跃状态,而这引发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压力反应。本来语言是有控制感情的抑制机能的,但是粗话令这种抑制机能很难发挥作用。而长此以往对女人的影响会更大。 “太牛X了!”、“太恶心了!”…你在讲话时,是否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粗俗的、不雅的言语,正渐渐将你侵蚀为丑女! 而如果常常说“我不行吧?”、“没有信心”等自卑的话语,运气也会从你身边溜走哦! 不雅的粗话会侵蚀你的心灵、自卑的话语会夺去你的自信…不适当的说话方式,不仅影响你的心情和形象,还会让你变得越来越丑! 相反,如果一个女人懂得说话的学问,就能够树立美好的印象、提高自己的魅力,让自己越发气质和优雅。 连接左脑(理性思维)和右脑(感性思维)的是脑梁线(信息的传输带),女性的比男性的要粗,所以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更强,因此也更容易受到言语的影响。正因为女人对词语更为敏感,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也就是说说出的脏话,实际上又反射回了自己的身上。 而优美的词语能够让大脑放松、镇静,随之产生的美好的画面也会让心情也随着变得平和安定;礼貌性的词语对缓解压力起到很好的作用;拟声拟态词同样会呼唤出美好的形象,令心态平静…没错,词语就是这么有力量。 那么,你该怎样说话呢? 怎么说才好? (一)别吝惜你的赞美 能看到别人美好的人一定有一颗美好的心,你看到别人是什么样子不光是因为他的样子还取决于你带了什么样的眼镜。赞美是我们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赞美的力量就是这么大。 一个善于赞美别人的人在别人心目中也会变得美好。我们自然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而好感是人心中最好的美容术。想让别人眼中的自己美好,先要让别人有美好的感受。 (二)谨慎涉性,避免被误解 社会的进步与开放让女性也可以公开地谈论性,但是肆无忌惮地把那些有明显XXOO意味的词汇随便地缀在自己的言谈中并不能说明你是女权主义的先锋,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靠”字满天飞女人会让男人认为她们性观念很开放或者性欲望过于强烈,甚至会勾引某些男人出言不敬,用色情笑话进行言语骚扰。所以,请把它们留给那些不会误解你的人。 (三)放小音量,优雅加分 只要是在公共场合请务必注意音量,过大的声音是一种侵犯和对别人耳朵的强暴,特别是在那些拥挤的封闭空间,比如地铁、饭馆,大声讲电话那简直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素质低。与其大喊大叫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接听,方便自己也照顾了别人。 这一点在平时交谈中也同样适用,说话的最佳音量是让对方听清同时不给旁人带来干扰,眼里有别人会为你的优雅加分。 (四)杜绝粗口,才有好形象 对于优雅的女人,公共场合的粗言秽语永远都是禁忌。男人听到女人一会儿一个TMD,一会一个NND,不会血脉喷张只会“惊”而远之,因为这会让他们联想到你的家教和脾气。太多使用脏话的人,多半说明其内心长期积累愤怒不满,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于这样的失控姐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担心,今天这些话喷到别人脸上难保哪天不会溅到自己身上。 (五)添加柔软的前后缀 女人的美不在于她们的硬而在于她们的软,她们的力量是坚韧而不是刚强。谈话中可以适当地注入一些可以软化言语的助词,来增加女性的魅力。 有两种最简单的办法,其一就是使用一些前缀和后缀比如前面是“嗯”,“好”,中间是你要说的话结尾是,“啊”,“呀”,“嗯,原来是这样啊”,上海人喜欢说的“嗯,好的呀”也深得其妙。 第二就是把祈使句或陈述句变成问句:“你去帮我买杯咖啡,好么?”,“你好难过,对么?”,“你生气了,是么?”,问话不会让人感觉被强加命令或者判断,同时好奇也是关心的表现。

Read more

情商高的5种表现,你有几个?(暖心美文)

情商高的5种表现,你有吗? 表现一:吵架时不再喷出伤人的话 | 吵架是正常的,但骂太狠就不好了 有句话是这样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说话或吵架时,不要轻易喷出太难听的话。毕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很多话,在你看来好像没什么,但对别人来说,也许就如一块块大石头狠狠地被砸进心窝,带来的很可能是长久的伤痛。 也许你愤怒之际,确实想骂死对方,但冷静下来后往往却不得不为自己的任性买单,因此,管住自己的嘴,有时就是帮自己减少麻烦。 表现二:懂得倾听 | 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倾听,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难的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倾听别人说话。不难的是:你觉得听过就算了,其实并没有记入脑子里,纯属耳边风。 倾听跟听是不一样的,那些让你觉得很容易的一般都不算是倾听,只能说是“听”;如果你觉得你听了,别人却觉得你没听进去,说明你其实不懂得倾听。 听,只是一时的动作,它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很好的结果;而倾听需要的是用心,你要付出一定的精气神才能真正地完成,它一般都可以给你带来比较好的结果。 为人处世,可以多听听;而对待自认为重要的人,应该多倾听。 表现三:心情不好时依然重视身体 |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如果在心情不好时,还能照顾好自己,确实算是情商高。 但这种高情商需要阅历的支撑,正如很多人都爱问 “如何才能像某某人那样有智慧”,其实,很简单,时间长了,经历多了,届时的你自然而然会比现在的自己更有魅力,慢慢地也就能拥有梦寐以求的某种高度。 对于身体,在你阅历比较浅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会太在乎的;只有历经沧桑之后才明白什么叫做 “你都不爱自己,谁还会来爱你” 。 表现四:不直说对方的短处 | 说人短处是人类的劣根性 不少人闲聊之际都很喜欢说人短处、讲人坏话,无论关系好坏。所以,常常发现:有人在背后说闺蜜坏话,有人私下里挖哥们的墙角,有人动不动就说谁谁不好,有人时不时地说三道四散布谣言……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说人短处揭人伤疤呢? 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些特点是他所不能容忍甚至鄙视的,尽管它们在别人眼里不算是什么东西。看到了一些自己无法接受的客观存在,内心憋不住一时的不满,所以才会说出来,毕竟,有时说出来才更解气啊。

Read more

4个成人世界的规则,越早明白越好!

① 不要被周围人影响 我曾经有个外教老师,从她的人生跟轨迹来看,她过得像富家千金一样潇洒,留学,旅行,恋爱,生活中一点尘埃都没有,就像从没受过苦。 但其实,她家里虽不穷,也绝不算富裕。她的家在东北,中学毕业之后,父母就想让她去工厂做工。她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做工人是最好的出路,她就该是一个女工,然后嫁一个男工,住在工厂周围,生一堆以后还做工人的孩子,吃喝不愁。好像,她的人生就属于工厂,就是应该的,而且是最好的。 那时候,她经常上网,她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她想跳出去,越远越好。于是她努力学习,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服”父母让她读了大学。毕业后在网上联系国外大学的教授,给教授发邮件,表示自己很喜欢他的学术研究,很想做他的学生。 因为言语诚恳,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她不止成功成为该教授的学生,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当周围的人只会劝告,你不行,你就该辍学做工时。她一概无视,让人生变得不一样。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永远不要被周围的人困住,你周围的人,之所以自我感觉很好,是因为思维局限,他们告诉自己:我是跳不出去的,而且挺安逸的,没必要跳出去啊,精彩跟发财是别人的,我要认命。 他们不止自己认命,还挑唆别人认命,所以一般整天窝在一起的人,是一个阶层的人,你最好出去看看。 出身低微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就该如此,反而沉浸其中,连改变的意愿都没有。生活的天地越小,风险就越大,不是说工人不好,而是最好要有更高的眼界,越局限在一个小地方,越容易遇到毁灭性打击。现在东北的工厂都在裁员,离开工厂优渥生活的工人,还挺惨的。 ② 不要有固执的偏见 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基于我们的见识与眼界,对世界的认知永远不可能全面,所以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片面的。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遇到跟自己认知不符的事,我们可以去咨询考证,这样不会有什么影响,怕就怕,自己很无知很片面,还不接受真实,硬是固执己见,死也不愿意改变。这样的人,是无趣而讨人厌的。 实在无法想象,觉得自己不用改变的人,到底有多自大。孔子尚且认为自己智识不够,要学而时习之、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固执己见,拒不接受不同事物,也不打算理解与接受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这种人生而傻逼,并将一直傻逼。 ③ 凡事多坚持一下,就会发现奇迹 很多企业家,在面对采访时,都会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找准一条路,然后坚持,死撑,坚持到所有人都放弃了,我就赢了。 人生像马拉松的比喻,的确经典。你横冲直撞,心急火燎是没有用的。横冲直撞,你能撑到终点吗?心急火燎,你还能跑的下去吗?马拉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到达终点。急功近利的,要么累死,要么就累的放弃了。反而那些走到终点人,都比他们强。 这个世界太缺坚持了,你只需坚持,慢慢的就发现,身后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热血散了,用力过猛了,也就被打败了,但玩的是持久战啊。 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去咨询咨询别人,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换种方式再试试,总之坚持下去,终会见到柳暗花明。 其实哪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方法不对,和资源用的不对而已。要真正找到是哪里不对,确定自己真的无法解决,再理性放弃,而不是被困难吓退。 坚持要坚持的明白,放弃也要放弃的清楚。你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以及怎样改变,什么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该果断放弃。这样才不会有无名火,整天愤怒的不行,却连根本没必要愤怒都不知道。 ④

Read more

哈佛校长: 我为什么要求自己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很多人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进入又一次旅行了。 哈佛三百多年来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福斯特,做过一次演讲,关于“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她在另一个演讲中说:“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 这话同样适用于旅行,把自己扔进陌生的世界,会让你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多少人一生中的重要改变,种子都是在旅途中埋下的。 以下是她在哈佛的演讲: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以学习的方式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意义在于成长。 01 了解世界,是每一个旅行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大家庭。科技让人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也让我们不得不适应纷繁多变的社会环境。 孩子们的未来,必定是和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世界是他们的必修课。 不久前,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颁布了21世纪的人才应该掌握的技能,其中,“了解整个世界”是首要的技能。 世界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熟悉,去探索,绝不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熟悉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了解异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每年我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与陌生人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说,这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在这样的比较中孩子们更善于观察,感知变得敏锐,胸怀也更宽广。 当眼里看过更大的世界,心中才能更宽容,才能更坦荡。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是“了解世界”的重点。 02 我们该怎么旅行和了解世界? 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没有哪一种比身临其境的体验更重要。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和孩子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到一个陌生国家前,我和孩子们会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自我培训,包括语言、文化、生活细节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的一次旅行。提前一个月,我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孩子们对文艺复兴要有基本的了解,我会跟他们说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后,孩子们在过海关时可以自己应答,依靠自己在陌生的城市找到方向。 做过相应的功课,再来到陌生的国家,孩子们会想要去验证,资料上的和亲眼所见的是不是吻合。 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使用熟悉的交通工具,和当地人交流,会主动寻求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我们事先设定好的任务。 03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真实的社会

Read more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有的“智者”也难免不为“是非”所惑,真正说来,“是非朝朝有”,唯有“听自然无”。 怎样处理是非?兹有四点意见: 一、不说是非:我们每一个人先要知道,是非常常伤害人于无形,是非对人的杀伤力,往往不亚于刀剑,所以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不可以随便与是非起舞。从小能养成不说是非、不搬弄是非、不制造是非的习惯,则别人少了烦恼,自己也会得到“耳根清净”与“心灵清净”的好处。 二、不听是非:有人喜欢“说是非”,是因为有人喜欢“听是非”,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自己凭常识、经验来判断、论证,不随便听信是非闲言,让是非“入于耳,化于无形”,如此说是非的人得不到有人听是非的鼓励,慢慢就会不传是非了。 三、不传是非: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是非”大都是一些有关个人的私德、家族的隐私、别人的不幸、他人的缺陷等,一经传播,立刻普世皆知。传播是非者,因为不负责任,大都是“人家说的”,这种散播情报的心理,使得是非不得止。因此只有每个人不说是非,不听是非,继而不传是非,如此是非就真能“止于智者”了。 四、不怕是非:所谓“是非”,并无法律的作用,只是给人生气,“你说的”、“他说的”,只在言语上辩解,并无法律效果,所以吾人只要行得正,做得正,是非又能奈我何。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生活,留点漏洞给别人(深度好文)

烦是自己想出来的,恼是与人比出来的,病是嘴巴吃出来的,心平气和者才有福。 老公换了新工作,住房就在公司宿舍六楼。没有电梯,搬家那天,我们扛着行李爬楼梯。楼道很干净,每层拐角处都放着一个垃圾筒,上面连一点污渍都没有。看来这里的清洁工很敬业。 再看垃圾筒里面,我的好印象瞬间打了折扣,里面放的大多是空饮料瓶。把这种可回收资源扔进垃圾筒,既浪费又不环保,送到废品收购处还能换几瓶饮料钱呢。等到打开房门,又被屋里的情形惊呆了,只见屋里到处都散落着空饮料瓶。看来这个房间的前主人喜欢喝饮料却懒得打扫。 这些饮料瓶,整整装了两大塑料袋。第二天早上老公去上班,我拎着塑料袋下楼,打算送到废品收购站去。楼道还和昨天一样干净,栏杆刚擦过,垃圾筒也都清空了。走到三楼,两个女孩一人拎着两个空饮料瓶扔进垃圾筒。她们见我拎着装满空饮料瓶的袋子下楼去,眼里露出一丝惊讶。 两袋塑料瓶换回十几块钱,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讲给他听,还愤愤地指责乱丢饮料瓶的人太懒。老公却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把饮料瓶放进垃圾筒吗?”老公说,那些饮料瓶是清洁工的一笔隐形收入,把它们放进垃圾筒是为了让清洁工捡啊,他们才更珍惜这份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当初大楼的清洁工换了很多,可卫生状况一直不好。最后大家想到这个主意,卫生状况才彻底改善。 老公意味深长地说:“留点漏洞,让别人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合作共赢啊!” 我慢慢地回过味来。确实,人与人交往都不必太精明,小事糊涂,关系才会更融洽。 商场上,留点漏洞给合作伙伴,大家都有利可图,合作关系才会更牢固; 职场上,留点漏洞给下属或同事,让他们也有发光的机会,团队才会越来越强大; 生活中,留点漏洞给邻居和朋友,让他们有好处可得,才会和你越走越近,在你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一种交际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来源/搜狐网 图/wallcoo.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