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的人都在靠什么赚钱?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例如:房地产中介。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也就是: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4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四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所谓得粉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粉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 就比如说 网络直播,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男粉丝够多,男粉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4、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Read more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负责给你好心情

很喜欢一个关于乐观和悲观的小故事。 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在他们8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父亲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则是满满一盒马粪。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哥哥先拆开盒子,看到礼物竟然哭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哄他高兴时,弟弟好奇地打开了属于他的那个盒子——房间里顿时充满马粪味儿。出乎意料地,弟弟欢呼了一声,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哪儿了?” 有人天生是乐天派,凡事往好处想,像故事里的弟弟;有人则天生是悲观者,“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像故事里的哥哥。倒不一定“真是菩萨心肠”,只是性格、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大部分的人,还是希望自己是那个弟弟吧?毕竟当个乐天派,哪怕有点二,悦己亦悦人。 >① 乐观和悲观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每种性格都有优劣势,有优缺点。 钱锺书先生有段非常经典、形象的描述,他说:“天下只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坏的。不过事实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我应该不是一个天生的乐观派。作为一个“文学青年”, 年少时也喜欢林黛玉,“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曾忧虑自己的前途,就是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状态。不过,我吃葡萄时总是先挑最好的吃,那又算是乐观者了,我常这样安慰自己。 即便这样,因为性格使然,也难免常常庸人自扰。前段时间遇到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内心烦躁,五味杂陈。我马上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就做了一件事情——我建了个微信群,命名为“每天寻找一件开心的事”,发朋友圈,有几十个人加入。这个群的规则是,每天24点前至少发1条“快乐的事”跟群友分享。 “每天寻找一件开心的事”的做法,是多年前偶然看一篇文章得到的启示。日本的一位学者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决定每天寻找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 刚开始时,他觉得很难。后来情况有所改善了,例如,他记载道:“今天早上搭电车时,幸运地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美丽风景,觉得相当地开心!” 当快乐落实到比较容易实现的层次时,生活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换句话说,快乐是件无处不在的事情,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快乐的眼睛。 >② 群里有个朋友说,他有段时间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就经常跑去医院,在急诊室门口坐上一两个小时,思考人生……看看有那么多人被病痛伤残折磨,命悬一线,想想自己至少拥有健康的身体,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然后,抖擞一下精神,又重新投入到眼前一地鸡毛的生活中。 群里有个小朋友常常不快乐,说自己找不到开心的事情,即使有开心的事也会被不开心掩盖过去,怎么努力都不行……她加入这个群,大概也是为了找到开心的钥匙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负责给我们好心情?答案当然是——自己!如何经常拥有好心情呢?作为一个有过青春迷茫、偶尔玻璃心、情绪化的人,我想来个现身说法。你可以—— 靠近一个正能量的人。如果你身边都是些阳光灿烂、热爱美食、热爱逛街买衣服、有一定敬业精神的人,你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你都不好意思不开心,不好意思向别人“倒垃圾”、发牢骚。 假装开心。即便每天都不开心,也要假装开心,假装一下,也许就真的开心了呢!只要你想,一定会找到哪怕一丁点儿快乐的事。心理学上说,“注意力等于事实”。当你经常假装开心,经常把注意力放在追寻开心的事上,就没有时间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 走出去、动起来、别闲着。有一次我真的感觉很不开心,特别想砸东西的那种。后来,我把家里的音响打开,找了支很劲爆、很嗨的舞曲,跳了几遍,然后 “累成狗”。真的很神奇,之后就没那么郁闷和不开心了。 快乐是需要学习的。人在江湖,要培养自己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作家柏邦妮的一句话,“不是没有看见黑暗,而是愿意去见好”。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生,如空气存在,只要愿意感知,小小的快乐无处不在。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这四种人格,你一定有!

我们大家其实是很感性的,没有一个人永远都脸无表情,也很少有人能分裂出许许多多的人格演绎,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四面体,有四种样子。 在陌生的人群中安安静静的样子 来到了陌生的人群,不敢说话, 安静的不像自己……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 其实这很正常,在陌生的人群中, 人们一般都很害怕自己成为焦点,所以总在隐藏。 不要因为自己的内向而羞愧, 也许你身边另一个安静的人也和你是同样的想法。 在恋人面前完美的样子 面对你的恋人,你总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就算平时和朋友上街都是素颜,约会时也要画上精致的妆; 就算平时经常语出惊人,和那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说话也总要过过脑子; 就算平时家里乱七八糟,当他要来时也总要花上一天收拾收拾。 面对恋人的你,那就是你可以成为的最完美的样子。 一个人时脆弱的样子 孤独往往让人变得敏感脆弱。 平日里大大咧咧,果敢坚毅的人,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想东想西, 害怕天黑,渴望陪伴。 不要害怕,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脆弱, 而是大多数人,独处时的样子。 在朋友面前疯癫的样子 也许你不曾发现,在朋友面前的你,最放松。 所有想玩的,想说的,都能表达出来。

Read more

20年后…20年前…写得太好了!!!

20年后,你把现在的房子给孩子,孩子会说太旧了。 20年后,你把现在的车子给孩子,孩子会说别逗了。 20年后,你把现在的钱给孩子,孩子会说不值钱了。 20年后,你躺在病床上抱着一堆存折,要儿女天天照顾你,儿女们会说,请保姆吧! 20年后,我们体力衰竭,精神也没从前那么好,很多事可能难以处理的很恰当,所以,我们要早做准备; 在20年前,便开始一点点准备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自己到老了,即使不依靠子女,也可以活得自在随心。 20年前 你要早做准备 有点超前意识,提前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早点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退休后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经营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自己慢慢经营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这样赋闲的生活才会和谐美满。哪怕是生活不能自理,也要自己选择。 不给亲情加负担 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学会说不,学会舍得 少说“是”,多说“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 别苦着自己 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 因此,我们没必要过得像以前那样苦了。该吃好点,穿好点,住好点,用好点。 笑对归宿,顺其自然 死亡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不要悲观于死生,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享受生活,看淡金钱 要明白钱是赚不完的,够用就行,“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就是个很大的悲剧,也不要总想着来日方长,要懂得及时享乐。 量力而行 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 健康是第一位的

Read more

很短,但句句刻骨人心!

第一句 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绝不去恨人。 第二句 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 第三句 不同傻子争辩,否则就搞不清谁是傻子了。 第四句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第五句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第六句 钱有两种:花掉的是钱,是财产;没花掉的是“纸”,是遗产。 第七句 长得那么美那么帅气,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气质;那么有钱那么有才华,别人却不知道,这就是修养。 第八句 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下去,那叫本事。 第九句 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第十句 管好自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 第十一句 没有爱的生活就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 第十二句 多去理解尊重别人,常怀宽容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是多么广阔,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的坚强。 第十三句

Read more

正确不重要 善良才重要

(01) 有个朋友询问: 哎,雾老师安慰安慰我,你说我都30来岁的人了,咋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呢?老婆骂我嘴比脑子快,还真是这样。好多情况下,看到件什么事儿,脑子还没反应,话已经说出口,明里暗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往好听里说,这叫心直口快。难听点说,就是嘴贱。 比如说女同事上身穿一皮草,下身丝袜,怎么看都象只鸵鸟。别人笑笑也就算了,甚至会口是心非的夸上几句。我就会脱口说出来。 这样的事儿很多很多,基本上每天都有。 其实我能力也不差,但就因为这张嘴,事事不顺,工作换了好几次,有加薪晋升机会,也轮不到咱。能不能给咱提供个偏方,治一治咱这个臭毛病。 老大不小了,孩子也大了,留给咱的机会不多了。我是怕孩子学到我这个臭毛病,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这苗头了,小小年纪,净挑别人不喜欢的话说。你说这孩子长大可咋整啊? 帮帮忙,这个嘴贱的毛病,能不能改过来? ……嘴贱之人,心直口快。 这其实不是毛病。 ——是思维模式,没有从幼稚的是非对错,转入到成熟的认知上来。 (02) 从幼稚园到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是对错教育。 你答对了,就得分。 错了,就会受惩罚。 因而养成了有关对错高敏感神经反射。 所以总是按捺不住心里的强烈冲动,想于人群中越众而出,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对的。就如同在课堂上,渴望答对问题,获得老师夸奖。 (03) 但,世上的事,有关对错的极少极少。 九成九九的事儿或人,无关对错。 ——又或是关乎对错,但每个人的对错标准,完全不一样。 (04) 有个朋友,家乡出产苹果。他负责替当地果农。做产品推广。 为了扩大影响力,决定搞个苹果大赛,推出当地的苹果大王。

Read more

做人,要像土豆一样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亲人分享。 做人要像土豆一样,跟啥玩意都能炖一起,咋整都不难吃。 别像花椒大料似的,哪有事哪到,从头到尾都跟着使劲忙活,最后菜做好了,谁动筷子第一件事都是把你挑出去划拉一边去,生怕吃着你。 更别像苍蝇,一炒菜你就煽呼小翅膀劲劲的往跟前凑,总把自己也当个材料,进锅里命搭上不说,这盘菜也就完犊子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跟着苍蝇进厕所,跟着蜂蜜找花朵;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和什么样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人抬人抬出伟人,僧抬僧抬出高僧!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 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草,你被草包围着,你就是草包。人生,就是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要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指望别人;批评一定要接受,但侮辱绝对不能接受。 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那是一种聪明; 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那是一种睿智; 该显的要显,该藏的要藏,那是一种境界。 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礼,无胆不挣大钱。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亲人分享。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情是一点一点换回来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页一页真实翻过来的。 做人低调,说话重要;做事低调,努力重要;感情抓牢,缘分重要。 生活平安,快乐重要;时间溜走,意义重要;沧桑岁月,朋友重要。 人生在世,知足就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钱与情,钱与人,钱与命!

记住了, 别伤了你缺钱时帮助你的人 ! 借钱,那滋味真的很痛…… 无利息借给你的不是钱, 而是信任,是鼓励… 现在的人都怕: 站着借钱,跪着要债。 钱, 借出去时是感情, 收回来时是仇人! 这年头, 你手头紧的时候,什么最难? 借钱最难! 肯借钱给你的人, 一定是你的贵人; 如今,这样的贵人不多, 遇到了,必须珍惜一辈子。 因为钱花不了一辈子! 帮助你的人,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希望你能过的更好! ! 去珍惜那个舍得给你花钱的人, 不管这个人是亲人, 爱人还是蓝颜红颜,或者朋友,

Read more

为什么自律一段时间会被打回原形

自律一段时间被打回原形,你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自身非常强烈想要实现一个目标,并把一系列有些挑战性的行动固化成自然的习惯。 01 我们总会惊羡那些高度自律的人。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在其他人熟睡之际,就做了很多的晨起计划,精美的早餐,几缕书卷气息。 他们固定时间段健身,多年来保持着或优雅或刚健的身材,有深深的马甲线,八块腹肌。 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些看似枯燥的事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身心投入,从不放弃,直到有一天,有所建树。 他们看上去就像被打了一层光环,另很多人自愧弗如,一笑了之。 当然,也有不少人,看到那些自律的人过成什么样子,奋起直追。 叶子就是其中一位。 她听说好友美美通过坚持跑步,一年的时间从140斤减到100斤,惊奇之余又给自己平添了很多信心。 平时,叶子总觉得自己挤不出时间锻炼身体。 好友美美真的刺激到她了,她也想像美美一样瘦下来。 她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下班后坚持到公园跑上2圈,一星期至少跑上5次。 开始,叶子真的很用心,专门买了一双跑鞋,还配了耳塞,跑步时听听音乐。 但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叶子就明显动力不足,一上秤发现自己也未瘦下来多少。 叶子想着也许还是少吃零食减肥更好,长期跑步又累见效又慢。再说了,有人跑步能减肥,但不一定适合她。 很快,叶子又心安理得地恢复了以往。 自律一段时间被打回原形,这种由他人刺激而引起的冲动一般是三分钟热度,他本身缺乏强烈的动机,于他而言坚持就是一种自我消耗和对抗。 人,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当一个人基于父母、恩师的厚望去考研、做某一份自己并不想做的工作,大多的结果是,不仅委屈了自己,也辜负了他们的期待。 02 和好友一起聊天。我说准备练瑜伽锻炼一下身体,瑜伽垫买了好多天还未拆封。好友说,她买了跳绳,一直放着,还未动。真是我好友,不让我陷入一个人的尴尬。明知锻炼很重要,为什么不开始呢? 理由很多,今天还有好多事要做,哪有时间?有些累,算了吧;有些冷,改天再说。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好不容易开始了,总会有一千零一个理由放弃自己的原计划。不锻炼会受惩罚的。 由于长期低头作业,加上睡姿问题,落枕的我,脖子一动就疼,只能转着眼睛看人,还牵扯到头疼,这滋味想哭。医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低头族太多了,平常练练颈椎运动,工作一段时间歇一歇,有好处。不要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才醒悟自己忽视了锻炼。 原形是我们的现状,它意味着舒适。我们也许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但让我们彻底改变,又担心改变后的风险,或许觉得折腾折腾不如现在了怎么办。 人的本能行动两大来源,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再从两者之中选一个,那就是痛苦。 如果一个人每月开支有限,让他拿出500元去看电影、听音乐会、到优美的景点去玩,他是很想去,但觉得可以等。

Read more

年头了, 我不敢休息, 因为我没有存款

我不敢休息 因为我没有存款 我不敢说累 因为我没有成就 我不敢偷懒 因为比我牛逼的人还在努力 我能放弃选择 但是我永远不会放弃 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 时间也不会过得慢点 所以不要随意发脾气 谁都不欠你的 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不用太计较 要学着踏实而务实 越努力越幸运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 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所以坚强是我唯一的选择 内心强大,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我不羡慕别人的收入 因为我知道他 日日夜夜的艰辛 也不羡慕别人 说走就走的自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