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早晨,4种职场,4类人生

每个人在一天里做的第一件事,成功与否将影响他一天的所有事情。所以有的人“倒霉”了一天,诸事不顺;有的人开心地过一天,气定神闲。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度过一个上午,决定了如何度过一天,长期的习惯与性格养成也决定了他的一生,下面4个故事,你猜猜他们的人生有多精彩? 01 viki总说自己没见过清晨的上海,虽然在魔都已经生活了4年,但踩点起床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每天调了7:30的闹钟,她总会拖大概10分钟再起床,无论设置的闹钟数是1个,还是4个。快速洗漱换衣化妆,望了望时间:8点,她快速拿起包包出了门,因为错过一班公交,viki的上班时间显得很赶,她一边顶着焦虑望着表,一边强忍睡意让自己不打瞌睡。庆幸的是,最后她并没有迟到,而是踩点,但似乎这样的早晨让她开始了匆忙的一天——她顾不得吃早餐,刚匆忙做完述职,又要帮同事做总结,回头还得帮领导做报销。 其实她只要早起10分钟,赶上7:55的公交,她的步伐不会那么匆忙,也不用被时间追着跑,但她试过提早10分钟,最后还是8点出门。 viki一直感慨大城市节奏太快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步履匆匆。 02 和周遭同学不一样,毕业不久,amy就和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她的早晨很规律,因为宝宝的一切都需要规律,早起做早餐,收拾房间,再唤醒丈夫和宝宝,督促孩子吃早餐上学是个累活,但也很幸福,除了偶尔小孩的不听话让家里空气变了颜色,amy的丈夫是某私企中层管理,家里教育孩子的担子更多放在她身上,尽管爸妈也会帮忙照顾,她还是放心不下。她关注了很多幼儿公众号与婴儿频道,每天上班地铁上都会一篇一篇的翻阅,都说一孕傻三年,其实不过是注意力转移罢了,她的早上,甚至一整天,都离不开家里那个宝宝。 都说职场女强人与好妈妈可以兼容,但对于amy来说,不存在的。 03 对于jack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计划的,他习惯每件事情都给自己限定时间,从来不磨蹭。准时起床,洗簌时间10分钟,着装时间5分钟,刷刷朋友圈5分钟。提前5分钟出门,地铁上再看一些职场技能干货,因为时间充足,路上也不用奔跑,心情自然愉悦,到公司楼下可以吃个早餐,有时甚至吃完早餐还可以在广场溜达一圈。保持心情愉快让他在一天工作中都游刃有余。 规律的生活让jack特别有安全感,提前5分钟出门也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和错过的机会。 04 mel的早晨是从6:15开始的,他习惯自然早起,有时间做做静态运动,或者做做伸展运动,或者楼下跑跑,在mel看来,清晨的运动会让自己越发沉静,心绪更加祥和,因为有充足的时间,他的早餐都是在家吃的,但mel不吃冷食,也不吃太过油腻的,饭后若有时间,他会把一天的工作做一下罗列,并分轻重缓急,让自己有心理准备,尽早切换为工作状态。有时在车上也会听听一些优质音频节目,让自己开开眼界。 事实上,他们年龄相仿,对待早晨的方式不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人生,viki是一个市场专员,amy做的是人事工作,jack是开发攻城狮,mel已经是一个企业高管。好的早晨是有公式的:自然醒的早起+静态运动+早餐+愉悦的情绪。 你的人生属于哪一种?而你的早晨公式,缺了哪个关键数据?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决心做一件事时,要狠心放弃另一件事

如果有人忽然问你:“你今天做了什么选择?”你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是什么? 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还是去饭堂点什么菜? 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好像还十分遥远,因为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玩游戏睡觉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重要的选择。 但其实你也做过很多重要的选择,比如社团和学习冲突时先干哪一样? 但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的选择都只能有一个。一天就只有24小时,你既然选择了做一件事,那么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必然会被压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各位同学都学过,但当真正出现类似这种两难选择的时候,你是否曾贪心的想过,两者是可以兼顾的? 肯定会有同学不同意,说出自己兼顾好社团和学习的经历,但有的人花费90%精力在社团上,也有人花费90%精力在学习上,而你却在两件事上各分散投入50%的精力。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在两个领域上都有做得比你更好的人,而且他们好得多。 而事实上,也只有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你才能让走得更远。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社团和学习到底哪个更重要?” 有人在社团中得到了人脉、有人在学习中得到了知识,所以我无法回答你,更无意在这里探究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想借此举例子说明,不要贪心的以为每一件事都能做到100分。 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两件事之中,肯定有一件事是你觉得更加重要的,那你就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在上面,至于那些相对没那么重要的就应该狠心放弃。 也有人会说觉得两件事都很重要,都想要做到最好。但很遗憾,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一个限度,这就让你不得不放下一些事。如果你不能狠心作出选择,那就所有事都无法做到极致。 更重要的是,在做重大选择之前一定要彻底想清楚,一旦作出了选择就绝不要后悔,不管你最后是否成功。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我快四十岁了,那又怎样?

今天早上照镜子的时候,我发现发间有一根白发。头发根是白的,发梢是黑的。我怔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把它拔下来。是从去年还是今年开始,我的头上逐渐有了白发,偶尔会发现一根,藏在密密的发丝中。起初我一定会把它们拔下来,现在已经逐渐放任不管。 “我36岁那年开始长白头发,当时特别不能接受,我还以为是你爸成天气我气出来的呢。”婆婆在一旁似是宽慰地对我念叨。等下,36岁?我有点怔住了,我今年三十几岁?不知道从哪天起,我不能脱口说出自己的年纪。被人问起,总要用今年的年份再减去出生时的年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单位新进的同事,每个都比我小,先是84年85年,再是88年89年,然后是90后。最近新入职的一个姑娘是93年出生,我大她整整一轮。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偶尔和大学同学或中学同学联络,说到好久不见:“咱们有几年没见面了,五六年了吧?不对不对,快十年了。” 天呐,十年?人生一共有几个十年呢? 那天,一个快三十岁的姑娘问我,你有年龄上的恐慌吗?她很不能接受自己马上三十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我的确有过恐慌的。孩子一岁时,我尚在家做全职妈妈,带孩子之余写写网络小说。直到某一天,我仓皇地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35岁了,着实吓了一跳,然后决定不能继续在家混日子了,果断出去找工作。到如今,虽然忙碌,却觉得非常充实,很欣慰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一个往四十岁奔走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匆匆忙忙,要上班,要写作,想读书、想运动、想学东西,然而,大部分下班后的时间终归还是要用来陪孩子。总感觉时间有限,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像只上紧了发条的小闹钟。 我认识很多正往四十岁奔跑的人,有的是企业中层,有的在创业,有的在家全职写作,个个恨不得三头六臂、手脚并用。他们忙碌而充实,偶尔可能也会惊讶,天呐,我快要四十岁了吗?可是,也只是惊讶那么一下下。这并不会乱了他们的步调,他们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十年前,一个叫芸宝宝的姑娘和我聊天。那时,我们都二十岁出头,偶尔谈论将来,芸宝宝说,我不敢想象自己四十岁时的样子,那得多老?现在,我很欣慰地看到她正在往四十岁的门槛上悠然迈进,带孩子、做烘焙,闲暇之余还做手工,日子过得很精彩。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十年前,如果让我突然老去十岁,我大概自杀的心都有了,然而,36岁还是不知不觉地来了。 正如张爱玲所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好像真的是一眨眼,我成为了一个往四十岁奔跑的女人。和身边大多数快四十岁的人一样,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年龄,也努力活出这个年龄的精彩。 快四十岁的人,吃饭开始关注健康,少盐少油,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快四十岁的人,开始明白家人和小孩儿,比事业成功更重要;快四十岁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希望自己有一颗平静快乐的心…… 快四十岁的人,也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抱着小孩儿拼命跑,依然很有活力;快四十岁的人,也可以一跃跳上台阶,风风火火如小姑娘小伙子;快四十岁的人,也可能因为一个笑话,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是的,我快四十岁了。现在的我不再惧怕岁月,不再害怕苍老,我只想活得更精彩,希望举手投足间,自带优雅风情。张学友在《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中唱到,“四十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 一个同样跨过了三十岁门槛的朋友说:“总有一天你会老,到了老花眼的程度,但依然可以很迷人。”朋友还说,容貌会衰老,但美丽会生出新的样子。美丽,不一定只体现在容貌或体形上,也可以是一个人说话的样子、认真工作的表情,甚至积极生活的态度。 是的,我快四十岁了,我头上有了白发,但是,那又怎么样? 文/李清浅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千万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人与人之间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实看到的只是表象。 一个人的成熟不在外表,而在心智。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 01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同情这事,与其说是由于看见别人的感情而起的, 还不如说是由于看见引起这种感情的那个情境而起的。” 与“情绪共鸣”相似,很多时候我们用来评价别人的“事实”,并不是别人的事实,而是经过我们想象加工认为的“事实”。 不能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优越感”,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指点别人的生活。 但时代在变,人在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不论老少,都不要试图将你的人生经验套在别人的人生中。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并不了解别人生活的全部,不了解一个人的所有,怎能仅凭几个碎片的场景,仅凭只言片语就对别人定性。 人活世上,要学会相互尊重。不轻易评价别人就是一种尊重,我知道你的看法,我虽与你不同,但我尊重你,我不会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 02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 《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鹏要飞往万里外的南海,蝉和小斑鸠讥笑它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别人的尺度,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别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只要不涉及原则对错,别人说什么听听就好。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何必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人无需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好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与期许,不攀比,不介意,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人活一世,别人再重要,也远没有你自己重要。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人。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个体,无需与人相比,也无需迎合别人。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价别人,也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图:pixaby.com

Read more

做人,别太装精算

狗不能喂的太饱,人不能对的太好! 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 玩笑别太过,要不都是祸, 男人看手腕,女人看脸蛋! 该吃吃,该喝喝,破事儿别往心里搁. 不是感觉谁不行,没两下子别多情, 情不够! 钱来凑,有钱身后一群狗,没钱社会路难走! 看清对你好的,记住被谁咬的, 是人是狗! 是敌是友,时间长了自己瞅, 是鬼别装人,是人别装神! 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明天谁都不好使! 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唠嗑归唠嗑,别总掏心窝, 逢人只说三分话,留得七分打天下. 做人别太奸,都有一片天你若想玩人,山外有座山! 做人别太滑。自己像乱麻,天算计人,迟早要挨砸! 做人别滥情,爱一个就行, 遇人就想爱,伤心会很疼. 做人别幼稚,幼稚不成事,成熟看世界,大鹏能展翅! 做人别气愤,气大伤肝肾! 和睦交朋友,天涯有人问! 做人别太懒,经常把漏捡,没事多勤奋,何必去走险! 做人别太急,惟有百年计,若想鸿图展,尽在生活里。

Read more

想开难,看开难,放弃更难

生活中,想开难,看开难,放弃更难。 许多事,并不是,想放就能放下,想弃就能放弃。 一些事,看开了,却总是不能放下; 一些情,明白了,却总是无法放弃; 一些人,看清了,却总是不忍离弃。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一直坚持着;明明清楚是不好的,却一直守护着。 说不清的,是人;想不通的,还是人。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 一半糊涂,一半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清醒。 什么时候,放下随意,放弃如意, 或许,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渐渐知道了,太在乎别人,往往会伤害自己; 渐渐知道了,对自己好的人,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 渐渐知道了,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东西只能拥有一次; 渐渐知道了,真心对一个人好不一定有回报,而你忽略的人却可能最重视你。 渐渐知道了,现实如此无奈,自己一定要坚强。 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说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点。 闭上眼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安之若素,冷暖自知,阳光很好,我亦很好。 生活的最高境界:忘掉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

Read more

好的异性知己,只添香,不添乱!

拥有一个异性知己,不要以占有为目的,以相知为前提,没有任何占有的欲望,只是在疲惫的人生旅途中,从异性的角度相互抚慰彼此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找一个异性知己比找一个爱人还艰难。 异性之间的友谊确是存在的,交一个放心异性知己,有时如同朋友,可以一起去喝酒旅行,也可以唱歌跳舞。 因为不是情人,所以觉得特别坦荡无谓,就是风言风语也不会在乎。所以这知己,需要身怀绝技,知道何时进何时退,切要心思纯粹,只添香,不添乱。 知己可以说心里话,却不能相互取暖,知己之间唯一的取暖方式只能是心灵的取暖。当你开始依赖一个人的时候,自然他有着让你诚服的魅力,不管蓝颜还是红颜知己,只要能不出轨,真正清清白白做一生最亲密的男女知己的,是少之又少的,这就要看男人女人怎样把持自己了。 说到把持,关于知己之间相处的度,需要衡量清楚。尤其是女人应该明白知己与爱人之间的差别。 交一个放心的异性知己,让心灵温暖起来。蓝颜知己,不过是个心灵的小港湾而已,累了可以稍做休息,因为这里风景不错。在这个世界上,有的说,女人除了需要一个老公相爱,还要有一个知己相伴。 和知己相处:一定要尽量不谈情,谈情就多了几分危险。做知己最重要的就是恪守界限,彼此之间要把握好尺度,给予对方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太远,容易疏淡,太近,会动真情。 能有一个异性知己,是一个品味男人和一个品味女人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线。女人要是想拴住蓝颜知己的心一辈子,只有做到一辈子不让对方得到自己,还要做到让自己在他心里的地位一直都不变,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你的关心自然也会得到对方的关心。 是人都会孤独,都会寂寞,都会有七情六欲,而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和欲望,却能真诚无所求地给予爱和关心,心中永远是彼此默默的祈祷默默的祝福。 在生活中,本来就只有两个性别,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中因为世事纷扰,人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一个人,在烦恼时,诉说心曲;在开心时,分享乐趣;在失意时,鼓励你振作。 男人的红颜知己是可以一辈子尊重的女人,不会有任何非份之想。女人的蓝颜知己却是可以一辈子倾诉烦恼发泄痛苦的地方,他无偿的付出与关爱,只能因为他对你心中有爱,如果你要他永远那样疼你珍惜你,就永远要与其保持适当距离。 一个知心好朋友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一个知己,也可默默地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值得交往的三种人:入世的强者,出世的智者,阳光的普通人

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孟母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环境,多次搬家。开始的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于是她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她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进退的礼节。孟母这才定居下来。随着孟子长大,学会了六艺,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有人说,什么是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就是有大师的地方,那里的学生是被大师的学养一朝一夕熏出来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就慢慢变优秀了。 1、入世的强者 在现代社会,就大部分人而言,入世做事才是主流。像陶渊明那样的“采菊东篱下”实在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既然要入世,自然是要向强者看齐。 不是媚富,而是在世俗社会中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比如马云、马化腾这些巨头,他们无一不具有强悍执行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一呼百应的领导力。 阿里巴巴当年创业的时候只是一家小公司,十八个人凑了50万元,创立了阿里巴巴。马云说,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凭借着这份高于常人的眼光和气魄。十年之后,阿里里巴巴上市,这“十八罗汉”都成为了亿万富翁。 和强者携手同行,你往往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2、出世的智者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交往笃深,他们常在一起谈禅论道。有一天,苏东坡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佛家精要,于是写了首诗请佛印点评,诗是这样写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自己已经修行的很好了,什么东西也影响不到自己内心的安宁了。 佛印看到诗之后,就批了一个字,“屁”。东坡大怒,上门去找佛印理论。佛印笑着对他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猛然醒悟,知道自己还没有修炼到家。 少年成名的苏东坡自此收敛了自己的骄傲的性子,潜心学问,最终自由地出入在儒释道三家之中。在流放海南,也依然乐观地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句子。 有个出世的智者做朋友,可以让自己在陷入困顿迷茫的时候,获得一份可贵的点拨。出世者以其超然而独到的眼光,当头棒喝之下,寥寥数语,就可以让身陷红尘是非中的我们幡然醒悟。自此心宽地阔,走出一番新的天地。 3、阳光的普通人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要结交到强者、智者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我们身边嬉笑怒骂、洒脱热情的多是些普通人。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 阳光是什么?就是正能量,不抱怨。在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的今天,积极阳光显得愈发珍贵。面对种种不如人意,有些人喜欢抱怨,喋喋不休的数落这个、数落那个,做事也不情不愿,天天都觉得世界欠自己的。 无论是谁,也无法忍受这样日复一日的抱怨。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意积极的改变现状,还把周围的人也拖进了负面情绪的泥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要心里装着别人,别人才会拿你当朋友。无所顾忌的把朋友当成情绪的垃圾桶,证明他本身缺乏足够的教养。 世事越灰暗,阳光越珍贵。自救者人恒救之,有一个阳光的好伙伴,一起上班、健身、学习,面对困境一起努力,这才是积极健康的生活。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李嘉诚:我今年90了,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

导语:华人首富李嘉诚,出生于1928年,今年90岁。当记者问到李嘉诚的退休计划时,他这样说道:“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践行的真理。然而更多的人则把成功寄托于“勤奋”之外的偶然性。 对于此,李嘉诚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今日事今日毕,拖延是恶习! “我有晚上在办公室加班的习惯,因为白天应酬太多,有个员工也跟我一样,晚上经常出现在公司办公室里。我就跟他说:“不要太晚,注意休息。”他说:“今天还有工作没完成,做完就休息。”有一天晚上,我发现他走了,可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我过去问他,他说在路上突然想起电脑系统的一个数据弄错了,所以马上回来,改了再回家。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后来公司成立一家新部门,我让他做了部门经理。因为工作交给他,不会耽误在他手里,我放心。他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总。 ——摘自《李嘉诚自传》” 李嘉诚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桌面上干净得一张纸都没有,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他的世界里没有拖延,在他看来,每一个向往未来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论是谁,管理者也好,员工也罢,只要有了拖延这样的恶习,那么他的进取心就一定会逐渐减少,最终丧失。每个人在快要取得成绩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个懒惰的念头而放弃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就是最大的错过。 李嘉诚在管理企业的时候,最注重的就是时效性,一个管理者是没有能力去承担拖延带来的损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能及时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对于他来说,拖延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财富和荣誉。 |快十分钟的表:用勤奋占尽先机!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摘自《李嘉诚自传》”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李嘉诚的勤奋习惯是年少时在茶楼养成的,这也为李嘉诚今后取得的商业成就铺垫了基础。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大清早就有茶客上门。故茶楼规定必须在早上5时开始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为此,李嘉诚的闹钟总是调快10分钟响铃,这样,每天他都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随时走在别人的前面。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李嘉诚将“抢先”视为经商的头号要诀。 当塑胶花厂办起来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琢磨,如何让这家厂子办得红红火火,如何成为塑胶业的佼佼者? 为此,李嘉诚主动向行业的专家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并且亲自学习先进技术。当得知生产塑胶花的公司缺勤杂工的时候,李嘉诚随即到这家公司报名,从勤杂工人做起,以打工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制造工艺,十分虔诚地向工友请教有关技术。这样,李嘉诚很快便掌握了塑胶花的技术。正是这种勤奋,让李嘉诚最终成为了一代“花王”,也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创业之初所处的那个时代,由于信息寡劣,几乎是谁勤奋谁就有可能捡个金元宝。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将“塑料花”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如今,勤奋虽说不再是创业营商的唯一因素,但仍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向成功开拔:表面要谦虚,内心要骄傲 “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有着天渊之别。要做一个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拥有专长、技能、学历、人际网络或经验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你与众不同的品质和看世界的角度。 ——摘自《活出你的故事》” 1946年,在塑胶厂销售业绩蒸蒸日上的势头下,18岁的李嘉诚便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之处。李嘉诚是勤奋的,他并不曾因为这不是他目前的工作而放弃学习,而是一点一滴地渗透销售的本质。他每日除了处理好总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工作,实验每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过程。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很值得一提: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带,竟然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性格倔犟的李嘉诚并没有吭声,而是自己暗地里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不想,事后伤口发炎,很是严重。他这才到诊所去看医生,幸好没有落下后遗症。

Read more

毁掉一段关系的100种方法 |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俗语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能让人如临天堂,也能让人如堕地狱。 话语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将在你身上产生一股深厚且持续的影响力。以至于此后,不论在什么场合,那些打动过或刺痛过你的关键词总是能够精准地钻进你的耳朵,直捣内心——回忆在脑中闪现,悲喜清晰可辨。 但是在生活中,许多关系的破裂,并不是因为一两次的恶语相向,而是长期忍耐后的爆发。那些镶嵌于细节中的、令人不舒服的表达,才是问题滋生的温床。 语言是误解的源头。 有时候,那些看似有商有量、毫无攻击性的话语反而会激起人们更大的怒火和反感。因为它背后存在的遐想空间太大了,足以让人怀疑完了自我之后,再把身边的每个人怀疑一遍。听的人暗中不爽,说话的人也暗中委屈:“我又没说你坏话,你不爽的点在哪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说出的话明明不怀恶意,却成为扎在别人心里的一根刺。以下几个原则,活学活用后可以用一百种方法给人添堵,大家谨慎踩雷。 无意识的否定 ●“帮我下楼拿个快递吧,占用你的时间了,谢谢。” 听到这样的请求,你可能会欣然答应,顺带回复“不用谢,小事而已,反正我正好闲着。” ●“帮我下楼拿个快递吧,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 那么这样的请求口吻呢?就算你答应了,心里也多少带着些不情愿。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听的人心情也不同。第二种表达就带着一种无意识的否定,说话者的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霸道、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意味: “帮忙”似乎是一种应尽的义务,而不是一种选择。 因为闲着是一种错,空闲的时间应该被充分利用,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使唤你。而听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客体,会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并没有被尊重—— 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完全是他自己的事,他有忙碌的权利,也有发呆的权利,空闲的时间一样是具有价值的、值得被尊重的。 第二种表达还有无数种变体,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与人沟通的,最后他们会发现,似乎越来越少人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 强烈的控制欲 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明明把一件事交给你做了,却总是在各种细节上指手画脚。 比如你们商量着一起去看电影,他会说“你来买票就好了”。 当你打开购票app时,他劝你“这个app上买票总是贵几块钱,去另一个app上买吧。” 当你打开另一个app开始选择场次,他提出建议“别买太早了,我觉得八点左右最好。” 等到你终于选定了场次和座位,他赶忙阻止你“哎等等,再往前坐一点吧,我怕太远了效果不好。” 看似把这件事交给你做,但是整件事中推动全部过程、真正做出决定的一直是他。下一次再听到这个朋友说把事情“交给你了”的时候,你可能会想锤他。 在工作中,重视过程超过重视结果的领导也很常见。 一件任务布置给下属,他们总是无法充分授权,经常性地对下属的工作横加干预,哪怕他们在该领域并不专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