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孩子说这9句话,孩子充满自信

1️⃣ 我相信你 I Trust You 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爸妈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勇气,更加自信。 2️⃣ 你很强大,不要放弃 You’re Strong,Don’t Give Up 不怕困难的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咱们要做的就是给他加油打气,告诉他足够的强大,不要放弃。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跨过一个个障碍。 3️⃣ 你今天过的怎么样 HOW DID YOUR DAY GO 朋友式亲子关系从这句话开始。 像朋友一样,问问娃今天过的怎么样。让他对你打开心扉,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问题,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及时帮助到孩子。 4️⃣

Read more

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01 缺乏教养的孩子,真的很丑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也没有这样东西。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作勇敢、愚昧当作学识、可笑当作幽默,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 这样的孩子,真的很丑。 02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们家辰辰班上有个同学,是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学校里,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每到他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他对谁都很礼貌 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他为人不贪心 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他懂得分享 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不一定能够成为职场精英,也可能取得不了所谓的成就。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有教养的孩子,才最美丽。

Read more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 我答:“我信。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他笑了,说:“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彩。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 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 当听说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我的一个同事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 我想,她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 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 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 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 说的太好了!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张丽钧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幼儿园 不认字,上小学后会很费力?真的吗?

案例 土土妈听别的家长说,学龄前一定要让孩子认字,否则当孩子上一年级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被甩在后面。带着几分着急,土土妈让3岁的土土开始了认字、写字的旅程。 让土土妈骄傲的是,土土用了1年时间就学会了500字,汉字也写得有板有眼。到土土幼儿园结束,就已经学会了2000字,土土妈一度引以为傲。 后来土土上了一年级,几乎每天回家都跟妈妈说老师教的字太简单了,觉得上课很无聊,无论是小测试还是正式考试,土土都能得100分,被家里的亲戚朋友称为“神童”。老师经常会反映土土上课不专心。土土妈一度以为,只要孩子懂了,上课不认真也无所谓。 土土妈心里为当初让土土认字的决定沾沾自喜,也认为孩子会乘风破浪一直成为尖子生。 但是当土土上了二年级后,情况急转直下。土土学习开始感觉到吃力,成绩也开始走下坡路,土土一下子从尖子生变成了普通生,孩子也渐渐变得内向,到了三年级,孩子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经常会跟妈妈发脾气说不想上学。 土土妈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还是孩子天生就是笨?妈妈甚至还怀疑老师不喜欢土土,所以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滑。 事实是怎样的呢?真相让人吃惊!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但到了小学二年级,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到三年级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 ********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 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 。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 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事实是怎样的呢?真相让人吃惊! 智力受损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 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但是,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那么就不该阻止孩子认字,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但如果强迫认字是不可取的。另外,当孩子在街上看见一个孔雀雕塑,孩子会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然后孩子又会指着雕塑旁边的牌子问,那是什么,当大人告诉孩子那是“孔雀”二字,孩子可能会饶有兴致地重复“孔雀”。这种兴趣跟你指着书本上的字或图片让孩子重复读、然后不断抄写是完全不一样的。

Read more

以爱之名:父母规划的人生

想来,父母对子女深沉爱着的心,都是在难离舍和计深远之间不断徘徊。 大学毕业之初,我在一个贷款公司新成立的部门上班。是我幸运,部门成立3个月之后我调升区域经理。我学习管理员工,开拓商户,维护渠道,那几乎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成功。我从未想过这种可能性,这太能激励人了,这个平台给我提供了很多可能,让我在短短的6个月内学会了曾经22年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在择业之前,大学辅导员告诉我们选择工作的三个要点,第一个就是城市。城市本身所带来的机遇,比选择行业,选择公司更重要。城市的开放程度,信息传播速度,创新能力,活跃度,能提供的平台,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成都,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确实也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我接到了银行的录取通知时,我深知,“金饭碗”虽然看来诱人,但是不适合我,我还年轻,还有很大的未来可以去拼。所以我拒绝回老家过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如今的社会,已经大不同。社会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你的想像,这是个不进步则退步的社会。它如此包容,活跃着的大都是造梦者般的年轻人。这些新生的力量爆发出十足的活力和创造力,利用这个发展中的城市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求取最新的资讯和技术,并将之换化成前进的动力。不但如此,他们肯干,肯拼,敢于做梦,也敢于付出一切把梦实现。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革新,任何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感谢上帝能让他被这股激流击中。 父母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体质外的公司上班,在他们眼中,没有固定收入,没有一签合约就是一生的稳定,也没有令外人艳羡的体面。站在他们的立场,去银行上班,一是离家近,方便他们照顾;二是通过这种“高大上”的工作可以找个好对象。等再过几年,儿子结婚生子,他们还可以帮儿女带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顺风顺水的一生,比在外面做个打工仔强太多了。因此,父母开始极力劝说我回老家。 在父辈们的一生中,由于常年漂泊在外,最是艳羡那些有正式工作,又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他们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来自于过往辛劳的生活,辛劳的日日夜夜里为了儿女埋头苦干,并不知道外面世界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他们以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儿女的未来时,并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已经完全脱离主流社会,在根深蒂固的阶层思想中,儿女能进入银行或政府等单位,拥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工作,已经是他们这一生最大的惊喜。 年轻的我,看到的却是“西部第一城”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整个大西部以成都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西南,甚至影响到中部地区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年轻一代所能获得的机遇是不可估量的。科技、文化、经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所带动的资源和革新将年轻人卷入一个革命式的大潮,他们在此获得向上发展的平台和能力,以此来提升个人价值,为未来打造无限可能。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如此多的冲突和误解,和两代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有莫大的关系。当父母辈终于达到了进机关单位的梦想,但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子女却并不青睐这类领“稳定工资”,做“简单事”的工作。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年轻时就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家立室,那么,家庭和新生子女会分走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在未来职业上的追求也会因此驻足。 就这样,两辈人之间不断地爆发冲突,通常是一方获胜而喜,一方求全而悲。并且,这类事很难去界定谁对谁错,因为左右儿女的思想和未来,通常都是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出发点。他们害怕儿女还像曾经打工一族的他们一样漂泊,害怕子女频繁换工作而失去工作,害怕子女没有机关单位的福利政策,像他们一样,辛苦工作了一辈子,还是老无所依。而子女却认为,老一辈的思想陈旧腐化,和主流社会脱节,与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差巨大。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你此生就能过得幸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才是未来最安全的保障。 作为子女,我理解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并为之感激。人生中会有很多岔路,不同的路通向不同的未来。谚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可能你选择的那条路与你原来的路根本不相交,人生路也没有往回走的可能。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里,母亲希望女儿莉迪亚能完成她当医生的梦想,父亲希望女儿莉迪亚摆脱华裔的身份,和身边的所有人交朋友。他们把他们的愿望一遍又一遍的往女儿身上压,希望此生自己无法完成的愿望能在女儿身上实现。小小的女儿学会用微笑应答他们的期望,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莉迪亚鼓起勇气,向社区内的湖泊走去。她决心改变一切,再也不假装成为另一个人。她决心要勇敢,清楚的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勇敢去发现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她下定决心的那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于是她跨出小船,走进水中,以此来证明自己,获得新生。 后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即便有时候会因为错误的表达使子女受缚,但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深沉而伟大的。不论在何时,我对父母的爱一如他们爱我一般深沉。作为年轻的个体,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愿所有在逐梦路上的人,都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文/大树以西 图来自:pexels.com

Read more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01]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 讲作者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不仅喜欢童话与故事,连一本工具书,也读得津津有味。 他很讶异,问那对父母是如何培养的。怎么培养的呢?根本没有培养。父亲是学者,母亲是作家,两人又相爱,家里藏书又多。 客厅、书房、卧室、儿童房、厕所,随处可见父亲喜欢的历史哲学宗教,母亲热爱的社科文学艺术,孩子痴迷的绘本寓言童话……只要你想读,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读物。没事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读书。 夜色温柔,灯光缱绻,大家都沉浸于各自的人文世界,读到欢喜处,就一起聊一聊。“哈哈哈,孙悟空好好笑啊……” “怎么好笑呢,说来听听吧!” 也玩角色扮演,结局改编,或者写三个人的故事,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02] 这件事让我很触动。 它使我想到: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前行者如何,跟从者也会如何。长者如何,晚辈也会如何。这就是拼爹了。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毛新宇有个爷爷叫毛泽东式的寄生,也不是王思聪有个老爹叫王健林式的遗传,不是葛优有个父亲叫葛存壮式的继承…… 这种拼,只是权力、金钱、资源的世袭,与我所说的拼,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03] 离开体制以前,我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 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越多,就越发现: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的家庭,一定充满尊重、书香与爱,父母不说博古通今,但一定通情达理。 相反,一个问题学生,他所置身的原生家庭,则一定也充满问题,比如缺爱,不平等,不自由,父母普遍文化层次不高,观念落后,视野狭隘,并且多有暴力行为。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良少女杨纸》。杨纸的原型,是我的一个学生,追求班主任、自杀、未满14岁与6个男人上过床…… 一了解,得知她幼时被父亲抛弃,母亲酗酒、抽烟、无业,靠做别人二奶生活,她一直与奶奶呆在一起,不被爱,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你怎么不去死呢?只要不死在家里我都无所谓……” 这样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去年的时候,我回老家,再一次见到她,已经辍了学,小太妹打扮,出口成脏,见到过往的老男人,嘻皮笑脸说:“嗨,帅哥,一起玩玩啊!” 我请她吃饭,席间,她说自己怀了孕,是一个网友的,犹豫着要不要生下来。 “你今年几岁了?”我问她。“15。”

Read more

孩子在班里没朋友,只因妈妈忽略了这件事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儿时的记忆,熟悉的旋律,这一首儿歌相信唤起了很多人都回忆。 朋友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性格阳光自信,在孩子挑战枯燥艰难的学习任务时,朋友也会为TA提供精神支持。可以这样说,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校园里收获友谊和取得好成绩一样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在学校却很难拥有好朋友,他们总是独来独往,或者因为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引发各种冲突。他们处于被孤立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上学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 我女儿菀菀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学。今天在公园偶遇菀菀同班同学苹苹的妈妈,聊了几句。听说菀菀明天要跟几个同学去爬山,她感慨了一句:“哎,我们家苹苹在班上都没有朋友一起玩,可能是老师太重视她了,她又忙着学校广播站和大队部的工作,同学们都嫉妒她,都不爱跟她玩。她爸爸前几天还开玩笑说她优秀到没朋友呢。” 听了她这句感慨,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只好呵呵了两句就道别了。 大人眼中的小天使 苹苹是那种很引人注目的孩子,这句话不是说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说她的个性。我第一次在学校见到她,是菀菀一年级时学校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很多家长到校参与。 看着苹苹像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一样,彬彬有礼的招呼家长,并很有权威的管理着其他孩子,当时我心中有很多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大方的孩子?怎么会有嘴巴这么甜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积极上进的孩子? 当天她的举止赢得了我们家长的一致认可,都感觉这孩子以后的前途绝对一片光明。 老师的表扬名单里也常常把苹苹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于是我有点想当然的认为苹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有一次我跟我家菀菀聊天时提起苹苹我夸她很优秀,菀菀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 菀菀跟我说的第一句是:“我们班没有人喜欢苹苹,她一个朋友都没有,大家都讨厌她。”我很诧异,问她:“为什么啊?我见过她几次,觉得她还不错啊。” 菀菀见我不信,跟我讲了好些事情。 苹苹在老师面前特别乖巧听话,温顺可爱,喜欢给老师帮忙,特别是爱给班主任做帮手。 老师不在的时候,她就跟同学粗着嗓子大呼小叫,颐指气使,还常常骂同学,强词夺理,从来不帮助同学。 但凡能出风头的学校活动她都尽量争取参加。她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喜欢挑其他同学的刺,常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打小报告。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同学吵得不可开交,还常恶人先告状,先声夺人的大哭,哭起来惊天动地,可以哭很久,让人误以为她委屈到天际了。 她在校外上很多培训班,校内作业加上校外培训班的作业,压力有些大,她完成不了她认为不重要的校内作业,就偷偷不交作业,被负责收作业的同学发现了之后来询问她,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收作业的同学不体谅她,欺负她,故意为难她,所以她又哭又闹。 她曾连续几学期被老师评为“三好学生”,但她常常随手乱丢垃圾,而且去上学的书包常常都是她妈妈帮她背到校门口的…… 一句话:苹苹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跟在同学面前是两副完全不同的面孔。 于是,同学们得出一个结论:苹苹太爱装了,太会装了。 于是,班上同学都不跟她玩,也尽力排斥她。 班主任提名让她当班长,但是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同意,于是班会上发起投票,她只得到一票,还是自己投给自己的;班上竞选“优秀少先队员”,班主任也有提名她,但是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投票给她;她上课被老师抓到看课外书玩橡皮泥不听讲,被狠狠批评了一顿,下课后她痛哭流涕,没人去安慰她,相反,大家都喜笑颜开,奔走相告,觉得老师总算看清了她的真面目….. 一群人逃离一个人 起初,我以为是菀菀说得比较夸张。但是后来我眼见了几件事情,才知道菀菀所言非虚。 那次菀菀在班上发起组织万圣节讨糖活动,班上许多同学报名参加,连旁边班都有同学知道后跑来申请参加的。她们搞得挺正式,在一张活动表上设定了集合地点、时间、活动流程以及参加的同学名单。 我看了一下名单,里面没有苹苹,想到苹苹跟我们住一个社区很方便一起活动,就问了一下小喵,苹苹怎么没有参加。小喵说,苹苹是想参加来着,但是所有人都不同意她参加,说如果她参加,那这个活动就不要进行了。于是,苹苹被挡在了圈子的外面。

Read more

什么样的男孩,长大会幸福?

导语: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要求都更苛刻一些,所以,对于家中有男孩的父母来讲,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建议家里有男孩的妈妈能好好阅读,因为这篇文章很可能对你有大的帮助。 这篇文章将男孩的一生分为了0-6岁、6-14岁、14岁-成年三个主要的阶段,并针对这个三个阶段男孩的发育特点、父母在此阶段的重要作用、养育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都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果男孩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依赖的主要是妈妈,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一般是母亲不会做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会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得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 >>>>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注意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导致缺乏安全感。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要与妻子一起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得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得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 总结 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好是由母亲担任主要抚育者,父亲积极协助。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Read more

【实用】孩子经常咳嗽,总不好…这6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有人说家里的孩子咳嗽都一个月了,还是反复不见好,为什么这么顽固呢? 其实,第一这可能是家长用了错误的治疗方法,第二呢也可能放任他们吃了不当的食物。 孩子咳嗽,家长容易产生以下3种错误的做法: 1. 着急用药 家长看见孩子咳嗽就急着用药止咳,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孩子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尚未学会成人咳痰的方法,这会导致气管和肺内积聚较多的痰液和病菌。 如果孩子一咳嗽就马上吃止咳药的话,孩子的咳嗽虽然被止住了,但痰液却是仍滞留在呼吸道内,会加重孩子的感染,甚至患上肺炎,导致咳嗽迁延不愈等。 2. 滥用药物 有些家长还会自行给孩子吃抗生素类药物,这也是非常错误的! 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则有可能失去疗效。 3. 减半用药 还有一些家长将成人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给孩子吃! 孩子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等方法都有很大差异,肝、肾等脏器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代谢能力差较,吃了成人的药很易发生不良反应。 其实,在正确处理孩子咳嗽前,我们先要了解和分清咳嗽的不同分类和特点。 咳嗽的分类 干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湿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异物、肺炎、等。 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肺结核等。 咳嗽的特点 晨起咳嗽:一般是由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综合征、支气管扩张引起。 夜间咳嗽:一般由急性喉炎、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咽炎、百日咳等。

Read more

你若不勇敢,青春便老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闲时重新捧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仍被字里行间横冲直撞的方刚血气所打动。 遥想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人心委顿,梁启超先生一声滚烫的呐喊,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为美好未来奋勇进取。如今,昔日的“老大帝国”早已一去不复返。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如火如荼的当下,中国仍然有如朝气蓬勃的少年。 有人说,如果按照现在的改革路径走下去,未来30年,中国还将迎来新一轮巨变。诚如此,这30年里,青年人无疑将逐渐担纲主角,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勇挑重担、敢想敢拼的热血青年,但似乎也存在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嘈杂的舆论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斗志,仍没有从沉睡中醒来。 有这样一种世故:当别人见义勇为时,他在一边袖手旁观;当别人不放弃原则时,他笑别人幼稚、不成熟;当别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时,他在算计国家给了他多少好处。 有这样一些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他们抱怨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买不起房子,他们抱怨这是个不公的社会;稍微受了点委屈,他们抱怨这都是体制的错。 世故让人缩手缩脚,沉溺于自己的一隅天地;抱怨让人悲观厌世,对一切不满又不思改变。殊不知,即便是翩翩少年,世故与抱怨也让人像个垂垂老者。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名篇《青春》中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是青春的本色。如果总是畏葸不前,青春便会迅速老去。阻挡青春老去的最好办法,便是做一个充满激情与能量的勇敢者。 勇敢者都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心中充满希望。他们不因遭遇黑暗而颓唐,不因遭受委屈而抱怨,当机会来临之时,他们第一个紧紧抓住。 勇敢者都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他们心存高远,豪气干云,是仗剑天涯,踏遍青山,以梦为马的“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勇敢者都敢于不断否定自我,突破自我的局限,面对不平与挑战,勇敢而为之,不以小疵掩其大醇。 当然,勇敢也需要经验、智慧和判断力打底。缺少足够才能的勇敢,也有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以此来看,勇敢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民族明天的脊梁。一个民族的光荣历史,少不了时代先锋的身影,他们的身上流淌着敢担当、能负责的勇敢者的血液。 《少年中国说》的时代,青年人不惜抛洒热血担起历史使命,而今,改革已为青年人创造事业鼓起风帆,年轻人更当思勇敢而为,方不辜负这段年华,这个时代。 文/长余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