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 不少爸妈总喜欢在饭桌上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就破坏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饭桌上训孩子的危害 1、 情绪压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想着能抽点时间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饭的欲望呢? 而且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 2、  消化不良 孩子被训心情糟糕时,往往为了逃避压抑的饭桌环境,草草吃几口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像平时那样细嚼慢咽,甚至连口汤都不喝,肯定会影响正常消化。 有时候,家长训斥地太严厉,直接就把孩子训哭了。孩子一边哭泣、抽噎着,一边吃饭,会有被饭粒儿、小骨头卡住的风险。 饭桌上到底该教什么 1、  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完全可以胜任。通过参与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2、  进餐礼仪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基本的礼貌告诉孩子:主动帮长辈摆碗筷;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坐;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3、  时间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度,一顿饭,坚决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吃下去。一个从小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遗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聊聊学校、公司的见闻,让一顿饭气氛轻松、时间适度。 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Read more

夸孩子千万别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吧?

父母们会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吗?当父母的都知道,自己看到孩子的成就总是特别开心,所以夸赞之词经常无意识无选择地脱口而出。 但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非常可贵,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为了避免自己按捺不住地表扬孩子聪明,美国小学老师根据这个准则制订了一个专门的“话术清单“,平时遇到孩子们表现优异,忍不住想夸“你真聪明”的时候,就在这15句话里挑一句来替换掉! 1.你很努力啊!—— 表扬努力 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作品时,可不要被喜悦冲昏头脑,请记得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表扬坚毅 当孩子完成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挑战的事情时,比如苦思冥想一个围棋残局,一次次尝试操场上高高的攀爬架,无数次失败后无数次反复尝试,请记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坚持。 3.你做事情的态度非常不错—— 表扬态度 当孩子对面临的任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时,可不要忘了抓住机会美言几句。 4.你在 XXX 上进步了很多!—— 表扬细节 当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时,表扬细节,越具体越好,比如:宝贝,你现在游泳时手上姿势更标准了,而且换气频率也更加均匀了,比之前进步了很多,真棒! 5.这个方法真有新意!—— 表扬创意 这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让人跟“聪明“挂钩起来,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聪明”吗?它应该是创意和思考的积累哦,是孩子在尝试无数次可能性方案之后才收获的脑洞大开呢!所以,表扬”有创意“就对啦! 6.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得真棒!——

Read more

孩子独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起伏

经常赞扬能够增强孩子自尊心的理念受到了质疑,教育界人士主张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体验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如今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反而让孩子们缺乏适应性并且无法承受失败。有些孩子甚至在课堂上都不敢举手因为怕自己说错。 新的研究显示那些出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进入职场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却不能找到工作。研究认为这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因为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了。 澳州校长们主张那些对孩子期望过的高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是形容对孩子十分关切,并且积极参与到孩子生活中每一步的家长。),别给孩子太多压力要他们取得成功,这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同时不敢面对挫折。 澳州悉尼一中学校长凯福德(Rod Kefford)博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患得患失的学生,教育质量也必将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今天的老师们不会过多批评学生,而家长们总是把孩子们保护的很好。但是在60年代,老师会直言不讳的指出孩子的不足。 凯福德博士说:「后来有人发明了自尊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最有害的教育理念。我们不敢做任何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但是这恰恰让我们无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如果我们真想提高孩子的适应力,让孩子体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学习过程就是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凯福德博士同时指出,学校应该让孩子有面对失败的信心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让孩子避免失败的行为其实反而让他们在人生路上有所欠缺。」 有研究表明,80年代和90年代后出生的人进入职场后有优越感,不喜欢多付出。由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特文戈(Jean Twenge)教授带头的一项研究指出,「80年代和90年代后出生的人喜欢优越的工作,不想过多付出但是却想报酬丰厚。当他们在工作中不顺利的时候,往往选择退出。」 特文戈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自理,父母觉得替孩子做事可以帮助他们,但是恰恰相反,孩子们反而变得不独立。」 如今父母和老师都会鼓励孩子说他们与众不同或者是他们可以梦想成真。尽管这样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专家们认为,让孩子增强自尊心的同时,别让他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特文戈教授指出:「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也意味着对自己期望过高,父母或许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但是其他人却可能不会这么认为。这个落差会让进入社会后的孩子感到很难适应。」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不妨也让孩子独立一些,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

Read more

一个美国富人在洗手间里陪女佣孩子吃晚餐的故事

一个美国富人在洗手间里陪女佣孩子吃晚餐的故事 饭局上听来的一个故事,感慨的我一塌糊涂,不讲出来心里堵得慌。 美国有一个单亲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女佣道了谢,说算了,不麻烦你们了,主人没再坚持,这个事就过去了。其实女佣有自己的担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客,要请好多好多人,人手明显的不够了。主人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在我这里吃,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的侧门,然后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无比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有点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唔唔的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或许,可能,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我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这么好吃的香肠我可不能一个人吃,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着孩子,他噎不需要再问什么了。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了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能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四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你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仅仅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也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这些被称为上层人士或社会精英的人们,端着酒杯和美味纷纷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到上流社会。每年,他以匿名方式捐了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四岁孩子的自尊。

Read more

不要让你的面子,毁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天前的一个下雨天,一个女孩子手里拿着一张淋了半湿的试卷,躲在街头小店的廊檐下哭。试卷上写着“期中考”,上面是90分。 四年级,90分。在这个学霸横行的时代,自然算不得好分数。而女孩在哭,除了对于分数的内疚,还有来自父母的恐惧。 我不敢回家,妈妈说,这次分数一定得比邻居高,才能回家。她是92分。小姑娘还是在哭。她的脸上挂满了战士般的失败和沮丧。她告诉我,她的邻居就是她的同桌。 不要让你的面子,毁了孩子的一生 可能是过了那个考试的年纪,于是多了一种家长式的旁观者姿态,也觉得考试这回事,努力足够的时候,就该多一份宽容:你总该回去的。努力了就好。 小姑娘摇摇头,还是大哭。雨水漫天,我也湿透了半只鞋。 她的母亲是半小时后找来的。她也是心疼也如释重负,可她还是更关心姑娘手中的试卷:你怎么每次都考不好?怎么又只有90分!小琪92分,她妈妈和我说了。 女孩低着头,也没有再哭了,像一只受训的绵羊,撑着伞,跟在母亲的身后。 那时那刻,我很想告诉那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大的伤害,就是被比较。所谓的优秀,如果建立在孩子的恐惧和哭泣里,真的还不如平凡。 父母好面子,苦的是孩子。 可我又有什么资格?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我这个局外人自然不能够理解她好胜的心情,她所有膨胀着的虚荣都鼓在女儿身上,而她的面子也裹在女儿的荣辱里。 不得不说,这样的情形从我们那一代人就开始了。只要父母爱面子,或许我们这一生都会活在比我们更优秀的荣光下,学生时代的分数,毕业之后的工作,结婚之后的伴侣,哪怕自己的小孩,循环往复地活在别人的比较中。 你发现自己永远活在父母的杆秤里,一边是自己,一边是父母心中的比较体。你为了那个比较体,拼命努力,拼命加持。你得超越别人,你得成为最好的,你如果落后了,就是失败。 曾经我的一个同学离家出走过。她离家出走的目的地是我们家。那个晚上,我真的读不出她对自己的父母有任何亲密和感情。 她离家出走,是因为她的父母希望她嫁给那个有钱的相亲对象,而她并不喜欢。她母亲说了一句话,让她彻底绝望:你看看,别人嫁得多好。感情是什么,你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还不是希望你落得好人家。 这是她母亲的原话。那个同学很伤心,拿着包,带着钱,甩了门就走。她是一个挺内向的人,素日不爱与人说话,除非知根知底。 女孩说:我不知道在她们眼中,我是工具还是人。婚姻是交易吗?我交易身体和感情,他交易钱。说到底,她们就是好面子。别人嫁得好,说起来荣耀,但把自己的孩子的感情置之不理,而去追求所谓的好人家,我实在看不出所谓的亲情和爱在哪里。她说着说着,就落泪了。 幼年的时候,总是让我争第一。有一次,不幸落得第六,一整个年都不让我走亲戚,觉得我丢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舅舅家的儿子是个学霸,年年都是第一,后来考上了北大。 高考的时候,我还算正常发挥,去了重点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银行,母亲高兴了很久。我并不是特别介意我的工作像一个展览品一样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但我也很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每次回家,总是用一种轻蔑的口气,说别人家的孩子没考上之类的。 这之后,你也知道了,就是开始相亲,走传统父母心中的下一步。是,女孩子到了合适的年纪应该结婚,但前提是应该有合适的感情,但是为了她们所谓的好人家,放弃我自己希望的感情,我真的觉得自己活着很累。 我一向不反感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希望的心可以,但不能有过于强的欲望。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前提是,你的子女是龙凤,而其实大部分人,不过是普通人,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普通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你眼中的优秀不代表孩子的快乐,而所谓的出彩也不代表一定能过上好的人生。世界永远冷暖自知,孩子也要有她自己的道路。 我一直特别庆幸自己有一对好父母,不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任何好的物质条件,而在他们的眼中,尊重我所有的努力,比所有的荣光更加重要。 高中的时候,我和我的大表妹(相差几个月)是同一年段。她是那种学霸类型,每次年段都在前十。而我不一样,虽然我也是重点班,但我是那种理科很差的女生,前半部分靠蒙,后半部分大题目永远无法下笔,再怎么努力,永远只能勉强及格。偏偏我和表妹还是同一个物理老师,每次两个班级比较物理成绩,她永远在前面,我永远要从后面数。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一次,家庭聚会,亲戚总是会问起成绩。说实话,我还是会觉得有些难堪。但母亲从来没有觉得什么,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那种并无所谓的心态,让我觉得特别感动。

Read more

睡前10分钟问这3句话,孩子必将有出息!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将来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大部分都跟家庭教育有关。我看过很多年轻人犯案的例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家庭教育环境不好,或者是父母工作太忙忽略了对他成长的关注。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孩子排忧解难,这才能对他的心理健康成长、性格的养成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人能够分享,开心了有爸妈同乐,不开心了有爸妈倾诉,这些都会让孩子有个好睡眠,更好的面对明天与未来,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平时工作太忙的家长会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或者有其他的家庭活动,来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但如果在孩子睡觉前问孩子这3句话,不但可以加深感情,还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01 宝贝,你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待的时间,不管和其他人相处的时间,还是学习的时间,总会有喜怒哀乐在里面。晚上临睡前,和孩子有个短暂的沟通交流,问问宝贝,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 这对孩子的内心是一种抒发诉求,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诉求,尤其是孩子不懂得怎样去表达自己,就需要家长主动询问,主动倾听,了解孩子。 02 今天你遇到什么事情了呢?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最好的情感纽带,每天主动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讲述今天都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家长的询问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引导孩子怎样去解决问题。让孩子有个好睡眠,还能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尤其是在校的孩子,细心的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他在校一天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解决问题。 家长平时要和孩子多分享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讲一些“小秘密”,那么孩子也会把你当做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小秘密”,如此“礼尚往来”,相信你一定可以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 03 今天你学到什么新知识了呢? 多问这句话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乐趣呢。 小孩子都是喜欢展示自己的,在学到一个新知识时,向爸爸妈妈表现一下,家长再适时的夸奖一下,给予孩子成就感和自信,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学习其他的新知识,并逐渐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以后孩子的学习就不用担心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别让孩子跟这6种人做朋友,特别是第3种!

人的一生中需要很多的朋友,有的朋友适合深交,有的朋友只需泛泛而交,有的朋友却不值得交,这些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深有体会。 确实,一个很好很铁的朋友可以在危急关头拉你一把雪中送炭帮你度过难关,一个很坏很有心机的朋友也可能落井下石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推你一把。 但是在这个世上,人有千千万万种,为了防止孩子交友不慎或者交到不好的朋友,父母应该帮孩子擦亮双眼:如果遇到下面的这6种人,千万不要和他们做朋友,因为他们不值得! 1、自以为是的人 你帮我一下嘛,反正你也不忙吧;上次你借给我的那个游戏机啊……哦,被我弄坏了。反正你这么有钱,再买一个呗~ 这种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别人什么事情都要让着他,他觉得你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懂人情来往,你对他好,他也心安理得的受着,但你指望他有所反应和感谢,简直不可能。 对于这种人我们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喜欢炫耀的某一项内容进行非常细致的研究。然后在一次当众交谈中,引他进来,再用你准备好的东西一口气击败他,告诉他下次少拿些皮毛的东西出来得瑟。以后就可以把它当作手下败将,让他一辈子翻不了身。 第二种,剑走偏锋。就拿书抽他,他物理牛就边抽他边让他算自己受了多少力。英语牛就让他用英语说“我把你打的比狗都惨。”这么说。他要是语文牛就让他写一篇挨打后的感想。 第三种,孤立。他一逼逼,就拉拢大伙都不搭理他。“你NB你自己NB去,咱们研究大伙都明白的事。”人是群居动物,他这么干就必须隔离他。 这类人早点远离,不然迟早会把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冷血的人。 2、两面三刀的人 有一种人,平时喜欢对人指手画脚,各种不满,恨不得天天让你穿小鞋,但一旦你给予他一些小恩小惠后,他就开始对你转换态度,对你倍儿好。 这种人没有自己的原则,很可能别人给他一些蝇头小利,他就选择出卖朋友、出卖家人了。对她好,一不小心就会被她在背后插一刀。 这种容易被收买的人目光大多短浅,只知道关注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不会长远思考问题,一副小人嘴脸,只会让人觉得倒胃口。 3、不讲信誉的人 当你满怀期待地起个大早来到事先约好的地方,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末了儿朋友只来一句”不好意思,我有事”,只会让孩子的心情大打折扣。 如果你的朋友总是主动提出邀约,却时不时爽约,却又没什么特别的理由,那么请不要再委屈自己,这种人根本就不值得你对他好。 远离那些在小事上面也不守信的朋友,不然他们迟早会把你的孩子带得满口谎言。 4、无事生非的人 无事生非,无中生有。这类人最喜欢到处散播谣言,挑拨离间,心情很好的时候,就陪你闲聊两句;遇到不顺的事,就抖搂出几件让你难堪的事,再添添油加加醋,导致事情往很不好的方向发展。 这些人通常都是没心没肺的,在任何人面前造谣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她们只是随口一说根本不会关心听的人心里什么感受。 一定要记住,无事生非的另一面就是刻薄、自私、为所欲为,而这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淌进血液里的。如果孩子身边有这样的人,尽量避而远之,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们待在一起。 古语说: 从小人的背后走,打君子的面前过。这说明对小人有时候需要躲一躲,不主动去招惹他,如果他总是无事生非,是可忍孰不可忍,找机会有力反击,不怒则罢,一怒惊人,也要让他明白,弱者不是永远被欺凌不敢还击的。

Read more

你现在的样子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闺蜜当了妈,就放弃工作和打扮,连轴围着女儿转,争分夺秒干家务。每天从鸡飞狗跳开始,到疲惫不堪结束。偶尔有点闲情逸致,也都给了孩子和家庭。 女人做了母亲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身材的走样,缺觉的疲惫,而是被母爱侵占的时间和剥夺的自我。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女儿和丈夫对她的付出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带着不尊重和不满足,她才意识到,自己毫无保留的牺牲,让孩子耳濡目染之中觉得女人的付出就该是理所当然的。 妈妈给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向他展示,一个女人,是怎么做女人的。你如何演绎女人,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女人。 太多女人,在当了妈妈后不在意外表,也不追求内涵,就因为:我的妈妈也是这样随意,她要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哪有时间打扮,形象什么的,不重要! 太多男人,在婚姻中对妻子百般挑剔,就因为:我妈妈就是这么无私奉献的,我妈妈就是这样为我付出的,你身为我的老婆,也应该这样做! 女人做妈妈的样子,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母亲是孩子人生观的一部分。 一个热爱生活,宠爱自己的女人,会让孩子学会认真对待生活,懂得为自己负责,在今后平凡的生活中保持着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的老师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但是离了彼此我们也能过得很好;我爱你,但是也爱自己;我为你付出一切,但是也会为自己有所保留;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但是我不会把你当作我的全部。 她女儿仿效妈妈的样子,努力为自己而活,坚持自己的目标,承担自己的人生。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一味付出,却不知道对自己好的女人,就会让孩子学会只知毫无底线的付出,然后被动地等待他人来发现,却不知道用心经营自己。 这种全身心付出的爱里会有太多的控制和期待,而这期待里,还有害怕被辜负的脆弱,在无形中成为孩子背负的重担,这样的孩子,哪会过的幸福? 我的发小每次花钱,都倍感不安和内疚。因为她每花一分钱,就会想到她的妈妈为了她省吃俭用的穷酸模样,这让她无形之中背负了一道枷锁,仿佛花自己工作赚来的钱都是一种不孝。 所以,做一个“只顾自己”的妈妈,比做一个只知道牺牲自我的妈妈,更容易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 “只顾自己”的妈妈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女人自尊自爱的快乐模样,让孩子明白家庭生活的正常模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爱,而不是某个人过度的付出和支撑,不存在理所当然的谁照顾谁。 “只顾自己”的妈妈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父母全身心地投入,而是退居到身后的守护,给予他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她们相信只有放手让孩子的人格自由发展的园丁,才能收获一棵健壮而又生机勃勃的大树。 就像胡可,教育出安吉这样负责懂事、机智能干的孩子,就是因为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手让孩子去过不被管制、不被束缚的生活。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告诉孩子,取得优秀成绩,学会听课很关键!

很多家长都很困惑,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一位从教30多年的特级教师指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 孩子,你会听课吗?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您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 可是,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有一项对武汉 300 多名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效果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效果差,则成绩也比较差。 每节课虽然都是 45 分钟,但是学生是否会利用,效果大不一样。利用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哦!除了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准备好外,还需要知识上的准备。上图就展示了听课的完整状态。要想提高听课效率,还得做好预习和复习。 一、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的知识量越来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 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Read more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能够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不好的现象出现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无论何时何地,请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在你身边,时刻有着一双纯真无邪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你。 电视上曾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使人难以忘怀:一个小男孩透过门缝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给家里的长辈洗脚,于是,男孩立刻去厨房自己端来了一盆水,要为母亲洗脚。 父母总是处在孩子默默地关注中,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在孩子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永远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的潜意识会认同自己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举动真实地复印出来。 如果妈妈是一位特别注重穿衣打扮的人,孩子一定也很爱装扮自己; 如果父母爱说别人的不是,孩子也不会例外; 如果父母经常说脏话、粗话,孩子也一定如此; 父母若性格开朗,孩子也会积极向上; 父母若尊卑有序,孩子也会尊老爱幼; 父母若善良友爱,孩子也会爱心十足; 父母若勤劳勇敢,孩子也会勇往直前; 父母若相亲相爱,孩子也会内心强大,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这三点: 1、及时反省 作为父母,当你发现孩子口不择言时,你应该警醒: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出在自己身上。我曾经看到一位母亲大呼小叫要孩子赶快去洗手:“你为什么就是不肯照我的话去做?你为什么非要逼得我骂人?”没想到儿子居然无辜地回答:“我没有要你那么大声地说话啊,根本是你自己想骂人的。”这个孩子是完全正确的,当大人情绪失控的时候,完全是父母本身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错全部推到孩子身上。 为人父母者千万不可忘记,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既拥有大部分的权利,当然也就必须肩负大部分的责任,要想解决互相抨击的问题,关键还在大人身上。孩子难免会犯错,需要大人的教导,可他们毕竟还年幼,对于很多事情都只是一知半解,他们的错误更可能来自对父母的模仿。 2、做好榜样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相亲相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相信任的幸福画面;让孩子看到我们认真读书、勤奋工作的努力身影;让孩子看到我们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生动形象;让孩子看到我们孝敬父母、团结亲友的美好场景…… 如此,不管将来我们的孩子身在何处,无论他面临怎样的困境,他都会受到存储在自己心智中的这些美好记忆的激励,从而强大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能量,勇敢地走出困境,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3、正面管教 在管教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抨击孩子,更不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应该避免使用类似“你总是……” “你从来不…….” 等措辞,因为在这些说法里,父母并没有明确指出孩子到底错在哪里,而是一味地暗示孩子整个人都有问题,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父母应该对孩子说:“记得用纸巾把嘴擦干净哦”,而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个恶心的邋遢鬼”!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真正成为孩子的标率,培养出孩子的好品德,奠定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让作为原件的自己美好一点,再美好一点,更美好一点,我们的“复印件”才能够更加璀璨和优秀。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