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姐小时候生了一种病,听长辈们说,叫轻度智能障碍。我们小时候都不太敢和她一起玩,因为她动辄就哭闹,生气,告状,打人,关键是,谁都不敢还手,否则她一定会滚到地上哭个没完没了。 小玲姐长大后依然保留着小孩子的天性,但是相比成年人的世界,她毫无城府,反而显得单纯可爱。她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愿意疼惜她的丈夫,而且很快有了一个孩子。 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亲妈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照顾他? 的确,这个亲妈经常和孩子抢吃的,因为孩子影响她睡觉而放声大哭,她甚至因为孩子撞倒了她辛苦搭好的积木而对孩子大发雷霆。 听孩子的姥姥说,孩子比小玲姐貌似还要成熟一点,吃东西懂得先给妈妈,妈妈生气了就想方设法哄她,妈妈在生活上照顾他,但是在情绪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在照顾妈妈。 这次过年,我们一家到小玲姐家串门,小玲姐的小少爷已经五岁了,一见面就大声礼貌地给我们拜年,还拉着月宝去参观他的小房间,给她找玩具。其大方礼貌的举止和小玲姐判若两人。 孩子的姥姥说,听说家里要来人,他主动帮着打扫卫生,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得干干净净。 我非常惊讶!月宝比他小几个月而已,每次玩完玩具都胡乱一扔,都是等她睡后我才打扫战场,为了让她养成好习惯,我软硬兼施,都不见成效,怎么小玲姐这么轻易地收获了一个省心的孩子? ♥♥♥♥♥♥♥♥ 我想起了另一个姐妹小金,她脾气不太好,对孩子极其缺乏耐心。 她从来不给孩子报什么早教班,嫌接送太麻烦。她不哄孩子午睡,嫌累!任她自己玩累了再睡。她不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家时基本都是孩子玩玩具,她在一边工作或看书看剧。 别的父母都争先恐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一家的状态却悠哉悠哉闲云野鹤一般。 可是没想到,这个孩子上了小学后学习特别认真,字写得超级棒,画也临摹得惟妙惟肖,连老师都以为她受过专业培训。 这两位母亲的一痴一懒,教育却出了奇效,是不是偶然? ♥♥♥♥♥♥♥♥ 这里要吐槽下我的闺蜜文小姐,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我们有几次去北京找她玩,都是她亲自下厨,剁椒鱼头,糖醋小排,油焖大虾……信手捏来。 在北京闯荡了几年,结婚后她回到了老家,因为父母帮着带小孩,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有一次我们去看她,提起当年的糖醋小排,一个个垂涎欲滴。 她当即下厨给我们做糖醋小排,结果在厨房里大呼失败,生活在父母身边,饮食起居都为母亲照料,她已经多年没下厨了,手生了,佐料的用量也掌握不好了。她戏言说,生活在妈妈身边,自理能力都退化了。 ♥♥♥♥♥♥♥♥ 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强母才多败儿吧? 强不是指强大,而是指强势。母亲固然越能干越出色越好,这样才能成为儿女的榜样。但是越是能干的母亲越容易强势,喜欢帮孩子做事,喜欢替孩子做决定,喜欢把控孩子的生活。 ♥♥♥♥♥♥♥♥ 我初中有个同学,她有个气质不俗的母亲,每次开家长会存在感都超强,时尚、耀眼身上还总有香气。有一天清晨我找她一起去上学,竟然在窗口看到她伸着脖子,让妈妈给她洗脸。她妈妈对自己精致,对女儿更是如此,我那天亲眼看到这位妈妈把我同学像娃娃一样打扮一番送出门来。心里不禁感叹:这才是亲妈啊!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都四五岁了,那个同学还没结婚,连恋爱都谈得很少,她说,没有一个男人可以像她妈那样照顾她,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生活去结婚? ♥♥♥♥♥♥♥♥
Read more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老师布置得不合理还是家长太主动?
这样一个老话题又被提及,源于最近朋友圈里频繁出现家长po小学生作业向大家求助的情况。有的是高学历的私企老总、有的甚至自己就是老师。是否有联想到自己也有这样的处境。 这个话题的“热议”一方面源于家长的吐槽和诉苦,另一方面也源于老师的无奈。 下班回家还要“写作业”,每天要签很多字,真的不得空啊 一位家长的女儿念小学一年级: “按政策,我可以生二胎。可是想想,养一个孩子都那么累了,再生出来,这不是要把人活活逼疯吗?” 这个家长列举了前几天的语文作业—— 预习《小壁虎借尾巴》,正确朗读课文三遍以上,熟练认读文后的两会字和四会字,会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家长签字; 阅读《春天的图画》,正确朗读并背诵《如今山窝窝变了样》; 预习《古诗二首》,认真读三遍,家长签字; 阅读《春天的画图》,正确朗读并背诵,家长签字; 查看第三单元练习纸,做错的地方再次练习,家长签字; 复习《识字四》,正确朗诵并背诵,家长签字…… 这位家长还说,有时候还要给孩子出题,再检查,每次都要到很晚。而每一项作业都需要家长签字,这就意味着,孩子读课文,家长也必须听着。 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排斥“做作业” 据一项调查显示,对签字的现象,有三分之一的人感觉很痛苦,三分之一的人乐在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痛并快乐着”。 一些家长很享受这种亲子时光。“我每天花一个多小时陪着孩子做作业,自己也可以看看书,多有意思啊。现在社会那么浮躁,能安静下来的时候真得很少,这是很好的机会。而且,孩子越长越大,其实家长陪伴他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他们的功课越来越难,我们能参与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低年级的时候,感觉他特别需要你。等到上了初中高中,孩子估计更不想和你在一起了。所以,还是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家长不应太主动 不少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经常会布置一些亲子手工作业。 这主要是为了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但目前来看,多数亲子作业都是由家长们完成的,不少孩子根本就没有参与其中,这样也就失去了亲子作业的意义。 其实,现在的作业和当年的确有了很多变化,比如说像机械性抄写类的作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让家长一起朗读课文、检查作业的做法,不少老师认为,之所以让家长参与检查监督作业: 一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帮助孩子培养写作业的习惯, 二是给家长提供一个和孩子一起学习的亲子交流互动时间。 一位老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很忙,可能会没有时间,但是家长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随时检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Read more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现在的寒门,还能出贵子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到处要花钱,而家境不好的孩子,没有这份背景和资本,他们还能成功吗? 很多人有个误区,他们说现在的社会 “上升通道逐渐关闭”、“阶层日益固化”,是社会病了。但其实,这才是社会原本的常态。中国过去的两千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西方这种数百年稳定的社会,阶层固化更是早已天经地义。 阶层剧烈变动的年代,才是历史的异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为这一幕不多见,不常见,很稀奇。时人异之,才产生了文学效果。一个流动性过大的社会,一定是制度不完善的,完善的制度不会容忍高流动性。 但恰好,我们这代人的祖辈和父辈,生在了中国数百年来变动最剧烈的几十年里,每个大家族都有那么几个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简直可以拿来拍电影。在短短一百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不下七八次政权变更,和近乎180度的政治转向。《霸王别姬》、《大宅门》这样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成功反映了我们这一百年来的个人命运之不可预测,并引起了亿万家庭的共鸣。 这种人生经验,导致我们这几代人误把这种阶层大幅波动的局面,当成了世界的常态。而最近20多年看着尘埃落定,要回归历史长河的真·常态了,很多人就不适应,受不了了。 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任何年代都会极大的帮助后代,晋升到社会高阶位置。将相无种,只是平民阶层的幻想和安慰剂,尽管这句话是中国普通人千年来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这句话的陈胜吴广,最后改变了他们的阶层吗? 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强、士族、门阀、权贵、集团、派系、二代,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地增加城墙的高度,以阻拦尚未进来的人,挤来摊薄自己的特权和福利。不过他们会把砌城墙的行为包装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难分辨。 今天精英阶层的一项杀手锏,在于他们会为子女,预留许多人生止损线:毕不了业可以就业,无心求职给钱创业,开拓业务刷爸妈的脸,就算一事无成,还可以当个列席者。所以精英的后代,人生是被设了下限的,差不到哪里去。 下限有限而上不封顶,这就是这群人开挂的地方。何况精英阶层还会以相互之间,彼此关照对方子女的方式,强化这种机制,关照了别人,也就等于关照了自己,这早已是城堡里的潜规则。与这种大招比起来,那些所谓的 “增长视野”、“减少摸索” 的好处,都只能算毛毛雨。 一切权力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只要规则制定权和暴力机器两手在握,后来者的腾挪空间就基本没了。很多人说,今天依然有上升通道,这话没错。但稳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这是和动荡年代最大的区别。这根通道何时搞流量管制,决定权在别人手上,你不仅没有决定权,连知情权都没有。流量管制落到你头上了,你就只能像在机场里,遇到延误那样,听天由命,刷刷微博,等候广播,了此一生。 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鼓吹中产阶级的崛起。什么是中产阶级?以专业人士为代表,中产阶级的本质,是精英阶级的随从,是精英分配-酬劳体系中的一环。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里,中产阶级就是围绕着城堡的一圈市井。市井依附于城堡,但又优越于再外层的乡野。 中产作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墙。中产阶级的外城墙是学历,而城堡的内城墙是血缘,这是最最核心的区别。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越上层的人越爱用血缘来区分人,到了最顶层,几乎只认血缘,这种城墙是极高的。中产阶级的城墙,比起城堡要矮许多,防御薄弱,所以时不时就有人可以翻进来。 中产与底层之间的流通,也相对顺畅的多,许多通过几十年个人奋斗,成功翻墙成为中产的人,自然就会得出 “个人奋斗很能改变阶层” 的结论,并灌输给自己的下一代。等到下一代想在中产的基础上,继续往上爬时,才发现再上面的游戏规则,和父亲当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我并不觉得城墙内的人,就天然具有道德劣势。不然,上一代人在个人开销,和享受已经满足的基础上,继续奋斗的意义何在?你可以想象,假设你得到的优待,是通过先期成本换来的,你也会对试图和你分享优待的人,产生极大的抵触。这种抵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这堵城墙依然是有缝隙的。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平民,其实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来实现阶级跃迁,但前提是你得具有以下三者中的一项: 一是 “天赋”。有 “天赋” 的人,我们通常叫
Read more这十句话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
1、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2、孩子,生命无边珍惜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只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更是真谛!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为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 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的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人这辈子,有人羡慕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他们都是外人;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丟失自己的本性。 5、孩子,常回家看看 随着你一天天长大,你的天空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你可能会飞得越来越远,爸爸妈妈为此感到高兴。但跟你不同,随着爸爸妈妈日渐变老,我们的天空会越来越狭窄。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 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6、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对班里的一位异性同学非常感兴趣,你想跟他(她)一起走完放学的路,你想送礼物给他(她),你想牵他(她)的手,当然你们也会分手,你管这叫“爱情”…… 但是,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要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 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Read more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你会怎么做?
接朵儿放学,幼儿园老师有些抱歉地说:朵朵妈,朵朵今天被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下,因为摔倒嘴巴磕破了皮。 小孩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我表示理解。但孩她爸不这么认为,他连问宝宝:是不是小朋友打了你,是不是和小朋友打架了? 护娃心切的孩子爸,那晚居然教三岁的朵防身术:挡住,推倒。 朵爸坚持认为:一定不能让自己吃亏,所以,即使不打回去,也要挡住保护好自己,然后告诉老师。 虽然我觉得朵爸有点小题大做,但却陷入沉思:如果我的孩子,在学校真被人打了,我会怎么做? 1 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母亲批评的总是我们。 因此,我常怀疑自己不是她亲生的,因为她从来就没有“保护”过我们,甚至在长大成人后,我还问过我母亲这个问题。 母亲的回答貌似也有她的道理,她说:我不可能当着别人的面去护住自己的孩子,这样很没教养,即使是对方错了,我也不能这样咄咄逼人,也要先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这是个教养问题,其次,这只是孩子间的小吵小闹,又没弄伤什么,无关大碍,何必放大引起大人间的纷争。 但是,大人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可能会陷孩子长期处于不公正中。 孩子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父母没有替我主持公道,没有保护我,爷爷奶奶也是,我身边的亲人都不爱我,他们嫌弃我,我被抛弃了。 武志红说: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 这类孩子成年以后,或多或少都会缺少安全感。有心理专家认为,被遗弃感是所有恐惧之母。 2 但庆幸的是,我爸对娃却是截然不同的偏爱。 读小学时,我们班的小霸王男生追打我妹,一直追到我家里。当时我爸在家,他的大嗓门镇住了那个调皮蛋:你这熊娃,胆子够大,居然敢跑到人家家里打人,你试试看,敢动我女儿一根汗毛,老子让你这个小兔崽子好看。 结果,那个小兔崽子吓跑了,并且再也没有欺负过我妹。 我弟曾和别人发生冲突,并因为将别人误伤而赔偿医药费。也是因为这次冲突,我爸才得知,孩子在学校一直被人欺负被人打,而老师竟是睁眼瞎。 我爸当时的态度是:宁愿孩子打伤别人去赔偿,也不要让孩子受伤。 当然,爸说他不是鼓励孩子去打架闹事,而是要孩子学会反抗,这是一种精神。当孩子受到不公,就不应该忍气吞声,而是坚决反抗。他很乐意为这个过错买单。 想来,这也是我们姐妹兄弟小时候崇拜我爸的原因——他就是安全感所在,也许别人会觉得他霸蛮不讲理,可是在儿女心中,他就像一座山屹立在我们心中,保护着我们。 我不赞成所谓的以德报怨,也不赞成对孩子灌输这种“美德”。也许,这会是一种好家风,好教养。但一味要孩子对别人的伤害过度忍让,不反抗,或者反抗后被惩罚,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亲人的信任感,尤其是模糊对人对事的好恶判断。 3 读高中时,我们班上的第一名被一个矮瘦黑男孩坐江山。但不知为何,他一直受到他其男生的虐待。他的哥哥曾来帮他解决过这个事情,老师也允诺一定会多注意。然而他们能替他抵挡一时的残酷,却保护不了他一世,哪怕只是一学期。 没过多久,那帮学生又开始欺负他,并变本加厉。这种不公正待遇,直到文理分科,他去了别的班才摆脱。
Read more做到爱而不露能让孩子更坚强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在这里,早教小编为你探寻出五大形成“病因”,并开出几种对症性“疗方”。要使孩子坚强家长做到爱而不露! 病因之1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 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病因之2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对症疗方 适度表扬和批评结合 在孩子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孩子的热情能因分享和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一生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也不能光让孩子听好话,当他们做错事时还要进行合理批评。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 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 要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先严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觉,然后默默地望着孩子片刻,最后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所作所为不好”,最后紧紧拥抱孩子。这一连串的过程在一分钟内完成。 病因之3 总想孩子赢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对症疗方
Read more如何让孩子更加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下面的这些贴士将让父母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自信。 告诉孩子:永远对你充满信心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成功给予极大的关注,但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更需要家长的安慰和鼓励。一方面,此时孩子容易自我怀疑,家长对他的信任会加强他的自信。另一方面,孩子的失败在所难免,此刻千万不要对他进行否定性的评价或惩罚。只有接受孩子的失败,并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孩子才有机会不断获得信心。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卑,使他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别「压制」孩子的快乐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去要求孩子玩什么,例如捏泥巴、抓虫子都很不卫生,但是只要孩子对这些感兴趣,也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父母就不应该去阻止。 让孩子感到他很重要 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教会孩子敢于犯错,敢于失败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让孩子有勇气去犯错误,去纠正和改正错误。 试着养宠物 增加孩子自信 有研究显示,相比不养宠物的儿童,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幼小的儿童。而且饲养宠物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身的重要,极大地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图来自:wallcoo.net
Read more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们家的规定就是吃饭前不可以吃零食,不能躺着看书,对人都要有礼貌……你是我们家的孩子,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定。 当然,在管教过程里,孩子常会有「不平之鸣」。例如:为什么别人可以吃冰淇淋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大声吼叫而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可以跳床而我不可以? 再如大一点的孩子常会质疑:我同学都有最新款的手机,为什么我没有?为什么他们都有零用钱?他们都可以玩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为什么我不行?为什么阿猫可以这样?为什么阿狗可以那样? ……这种对大人要求「公平」的声音,常令父母左右为难。 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但什么才是公平? 孩子在提出这些「别人可以,我不行?」的问题之前,一定没几个人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把该做的事都做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可以把书读好,我不行?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父母要求的事,我不行? 我并不是要父母拿孩子跟别人比,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公平」就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也不一样,对待的标准和方式自然不同。像我家儿子也曾质疑过:「为什么姐姐可以买手机,我不行?」,那是因为姐姐学校离家较远,且下课时间常不准时,加上地点人潮很多,有了手机可备不时之需;至于儿子因为很喜欢运动,所以常买球鞋或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而姐姐较没兴趣,也就很少买……。如果深入去想,就会知道,有时表面的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再如,我规定了一些奖赏制度。今天姐姐拿到了奖品或奖金,是因为她努力的结果,弟弟没得到,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这时,弟弟就不能跑来哭闹说为何他没有?渐渐地,孩子就体会「要得到,先要付出。」,就会明白,有时候「别人可以,我不行」,反而才是最公平的事。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论语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老夫子说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应该主动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我们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看见贤能的人,不去学习,还心生嫉妒;见到差劲的人,不去反省,还跟人比烂,这才是最糟的。 我听说,爱因斯坦的父母也有相同的困扰,爱因斯坦小时常跟一群朋友混在一起,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孩子,你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你整天贪玩,使得成绩不佳,我和你爸爸都为你的前途担忧啊!」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罗伯特和杰克成绩也不好,不也是天天玩吗?」爱因斯坦说。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妈妈知道你喜欢听故事,我给你讲一个吧!从前,有两只可爱的小白猫在屋顶上玩。玩着玩着,其中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从烟囱里掉了下来。等它们爬出来时,一只猫很干净,另一只猫却很脏,你知道谁会去洗澡吗?」 「当然是脏的那只小白猫啦!」爱因斯坦马上答道。 「恰恰相反,因为那只脏的小白猫见同伴是干净的,以为自己是干净的,所以,他不会立即去洗澡,甚至还四处乱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白猫回家一照镜子,才发现自己又脏又丑。」讲到这里,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当自己的镜子,你就会像那只肮脏的小猫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听完母亲的话,爱因斯坦满脸羞愧。因为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当头棒喝,彻头彻尾的醒悟过来,就离开了他那群朋友。 下回当你又再质疑「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别忘了爱因斯坦这则「以己为镜」的故事。 别人再好或再差,都跟你无关,因为那是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数学不及格,所以,如果你的数学不及格,这代表你会成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吗?不会,你的人生只属于你一个人,和其他人毫无关系。不要管别人做了什么,或是他们的父母允许他们做什么。你是你,他是他。 作者:何权峰 (畅销心灵作家)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让孩子知道:习惯的差距就是成绩的差距
许多同学很疑惑,为什么上了那么多的辅导班,成绩还是不理想?为什么我恨不得24小时都学习,成绩还是上不来? 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习惯的问题。 新学期,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成绩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想要提高成绩,先从习惯下手!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说是初中生知识来源的最大源头,所以专心上课相当重要!!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试着用记笔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老师的话题来逐渐拉回注意力。 听课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只观察不思考,不是真正的观察。很多学生总是说:为什么我看书上都会,一考试就不会了?其实这就是不思考的结果。课本上解题步骤、公式定理什么都一清二楚,你自然能看懂。如果看得时候不思考,那么关上书,你自然似是而非,知识点压根就没学懂!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相互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其实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就在逐渐加深。 7.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Read more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海边度假的时候,许多孩子一起在玩沙子。女儿一路小跑,准备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我一把抓住女儿刚要落下的手,把她拉了回来。 女儿俨然已经是个“人精”,见到母亲佯装哭泣。她是笃定了她外婆会责备我,不由分说地责备我。 果然,母亲说:你把孩子弄哭了,孩子抢玩具是占有欲的表现,这是孩子的必经时期,不必大惊小怪。 女儿看着我,露出得意的样子。 我说,三岁见老。不放大孩子的缺点,但也不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不被打,但也不能打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 母亲没有吭声。 回去的路上,我和母亲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小学时,他有很多朋友,每次外出秋游,总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到了初中,每个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一、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二、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三、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未必多昂贵、多好吃,但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母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可能不能够成为职场精英,取得不了所谓的成绩,获得不了体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他以前在学校时,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一个班上如果这个学生有足够好的人缘,为人纯良,那么长大后必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而那些成绩优异但有些孤僻的孩子,可能在学校里尚且出色,到社会后,除去一部分成为了顶尖的科研人才,剩下的便默默无闻,甚至有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因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后,你就发现,除去一部分智商卓著、能力超群的人不需要比拼情商外,大部分人需要的就是拼人品。而这个人品,与他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密不可分。 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教养就是一生的盔甲。 我也有一种感觉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 其实,到了我们这代人成为家长后,大部分人还是会不经意走了父母的老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培养孩子的能力上,比如什么时候会开口说话,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写字,什么时候会数数。 其实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却是在每一段时期,纠正孩子身上最不该有的习惯——暴力、抢夺和刁蛮。 我特别认同有一句话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但教养最不可缺。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工艺品,但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磨平孩子的个性,也不纵容孩子的缺点。未来的某一天,希望她活在人世,对于她自己,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对于人间,亦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