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种让孩子欢迎的父母么?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Read more

孩子不自信?父亲用3件旧衣服改变了他的一生

卖衣服的小男孩 13岁的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男孩一件旧衣服。 “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中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攥着两美元,一路奔回了家。 以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 “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20美元,它至多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5美元的小费。 25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200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角拉佛西来到纽约做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Read more

一瓶醋 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99%家长看完陷入深思…

01 前几天在外边吃早餐,旁边一桌坐着一家三口,孩子应该是要去幼儿园,背着一个小书包。爸爸匆匆吃完早餐后就开始玩手机,孩子吃了几个饺子就说要蘸点醋,刚好自己桌的用完了。 “叫你爸爸去拿。”孩子妈有点不高兴地说。 “爸爸,拿醋。” “你自己去,不是跟你说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嘛。老师怎么教的?”爸爸头也不抬地说。 孩子抿了一下嘴巴,然后自己去隔壁桌拿去了。没想到刚拿起来就掉在了地上,满地的碎片和撒开的醋,空气里都酸酸的。 “你这个笨手笨脚熊孩子,看我不打你屁股!”这时候爸爸就起身骂起了孩子。 妈妈赶紧把吓得不知所措的孩子拉了过来,“这么大瓶子的醋,是有点滑,没事,跟老板道个歉,赔一瓶就行,下次注意点”。 “我看就是你惯的,就知道溺爱,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爸爸一脸的不耐烦。 “那我是不是也惯你了,孩子的事你什么时候操过一点点心,家里的事你又关心多少?你还好意思大喊大叫。如果不是你玩手机,没照顾一下孩子,会这样吗?” “你,不跟你说了。”这时爸爸也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了。 我们常常说不要溺爱孩子,要孩子独立,可是,你真的好好爱孩子了吗? 很多的父母,特别是爸爸,打着要孩子独立的招牌,躲进自己的世界里玩乐或者清净。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需要孩子为你做点事的时候。会不会得到种种推诿呢?如同你当年糊弄孩子那样。 明明在玩手机游戏,却跟拉着自己手的孩子说自己有事要忙;明明是想看一场球赛,却推开孩子说爸爸忙。很多时候,找着借口,推开孩子的手。其实你推开的不是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之情。 要知道,播种爱才能收获爱。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孩子将来待人处事的态度。 02 在知乎看到一个这样的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一个小男孩看故事入了迷,故事里说有人给国王贡献了一条桌布,脏了不用洗,只用在火里一烧就干净了,原来这个桌布是石棉做的。 小男孩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烧不着的布,男孩的爸爸为了给他演示,不顾妈妈的反对,拆了家里的电热杯,从里面拿出石棉,然后放到煤气灶上烧给他看。 果然那块石棉没烧着,反而变白了。从此小男孩知道了石棉燃点高这个事实。 二十年过去了,爸爸在电话里问他, QQ为什么登录不了,怎么下载电影,为什么显示器不亮,电脑越来越慢是怎么回事。 每当他犯懒不想回答时,他就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周末,在燃气灶上安静躺着的那块石棉。” 看到这个小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如果是我想做的事,家里却很支持,从不多问。所以我那时候就会拿不多的零花钱找医生买体温计、注射器,用来做一些小实验。将一只青蛙打大肚子,或者量各种水的温度。 虽然奶奶没有读书,不知道给我讲解,可她却支持我去努力读书,去探索这个有趣的世界。也不会说这是浪费,更没有说我是瞎玩,她觉得这很好。

Read more

孝顺父母的28种方式,转发也是孝!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一念孝顺,供养父母很少的东西,这样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 这是真实的话,并不是比喻。 孝顺、供养父母的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根本挡不住自己的福德。 孝顺、供养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 父母都是佛派来爱我们的菩萨,他们一生无私付出,只要我们有一点点的回应,即使一个耐心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言语,或者一点点礼品,都会让他们开心不已,回味无穷。 下文为您提供28种孝顺父母的温暖方式,纵使您现在一无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条五条,也能让老人家心生安慰,意足心满。 第1件:记住父母的生日,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我想你。 第2件: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二次以上电话吧! 第3件: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 第4件: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女朋友或者有宝宝时。 第5件: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表现烦躁。 第6件:带父母去旅游。 第7件:帮单身父母找一个老伴。 第8件:常和父母谈心,谈谈你的工作、新认识的男朋友。 第9件:食物要炖得热的,软烂的,中老年人脾胃虚弱,不易消化。 第10条:寒湿省份,给父母常备暖宝宝、保温鞋、羊绒裤等保暖用品。 第11条:学习一些养生之道,教会父母。家中常备常用中成药,如板蓝根、附桂理种丸、金匮补肾丸等。另备热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产品。 第12条:常带爱人回家,如无,适龄男女给父母一个远期规划。 第13条:每年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经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第14条: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亲手给他们做一二道菜。 第15条:解决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条件允许,给父母备足零花钱,每年亲手帮父母选一二套新衣,让他们穿的舒畅体面。 第16条:准备录音笔、或DV,聆听父母往昔的故事,记忆今日的笑容,给自己留点的温馨回忆。 第17条:父母若生病,须知亲情第一,事情工作第二,生病期间,凡事须亲力亲为,悉心照顾,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第18条:重要节假日在他们的身边,重要的决定要让他们知道。

Read more

你还在帮孩子「剪碎」食物吗?

记得上幼儿园一个学期后,幼儿园老师组织家长们开了一次交流会,会中老师提出个别孩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午餐时候如果是吃排骨或者鸡翅这类大块或者有骨头的食物,他们就坐在那里饿着肚子看着食物发呆,一脸无从入手、不知所措的样子! 后来老师深入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孩子从小在家里都没有自己吃过这类食物的经历,因为家长们都把这些「困难」食物加工切碎剁烂了,有些孩子已经3岁了,连这些食物的完整个体形状都没有见过! 说到这里大家回想一下,在餐馆就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个别孩子的家长手上都会备有一把小剪刀? 饭菜一上桌,家长就把这些「困难」食物仔细地、耐心地一个一个剪碎,精致程度到达家长认为孩子不会被卡到的时候,才会把这份「加工食品」放心地放在孩子的面前。 说来也奇怪,这种「餐中备剪刀」的风气是何时流行起来的,其实这是商家赤裸裸的牟利而衍生出来的东西!难道以前没用剪刀剪食物的我们都被卡死啦? 有家长可能会反驳:这样也是为了孩子吃得更方便也更干净啊!老是用手抓,用牙用手扯,满嘴满脸油腻腻,多脏啊! 家长的「无力」反驳是:看似卫生整洁的进食,其实在抹杀孩子锻炼发育的机会! 牙齿是干嘛用的?家长的回答是:牙齿,是人类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既然上天已经送给我们这个免费礼物,为什么我们要摆而不用白白浪费,还花钱买剪刀?而且这不仅仅是浪费这么简单,还会带来一系列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 咀嚼,是咀嚼肌群依次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活动,而咀嚼肌的强度和时间是可由大脑的自我意识所控制的。 咀嚼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切割、磨碎,再加上舌的搅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食物对口腔的各种刺激,不仅能反射性地完成口腔内食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加工过程,还能反射性地引起消化管下段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准备有利条件。 也就是说,咀嚼首先是一个实践性的大脑活动训练,看到食物的大小,大脑做出判断,指令人体做出不同的对应动作。 例如:切断食物需要用切牙,撕咬肉类等坚韧食物需要用犬齿,研磨食物需要用臼齿(又称磨牙)……咀嚼肌边运动便给大脑发布信息。 于是大脑被激活,咀嚼过程中脑细胞间的信息频繁往来,脑部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上面幼儿园老师提出的个别小朋友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实践训练,所以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的大脑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需要怎样使用自己拥有的牙齿! 你说如果连吃东西这样普通的生理反射都做不好,那么大脑对于其他更复杂的事情的应变能力会如何?据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经常咀嚼食物的儿童。 在大脑思考如何咀嚼、咀嚼多久等等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研究表明,可以在吃东西的过程中静下心来细嚼慢咽的孩子,其专注力比狼吞虎咽的虎孩子要更好。 其次,咀嚼是一个脸部咀嚼肌(也属于骨骼肌)很好的锻炼机会。 骨骼肌要多训练,它的肌力才得到提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不同食物的处理能力,这也是宝宝可以从流质食物,到半流食物,再到固体食物过度的一个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神经等构成的牙髓组织,是给牙齿提供营养的主要通道。 在咀嚼的过程中,可以刺激牙髓和牙床,兴奋牙神经、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促进牙齿的生长同时也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更加坚硬稳固,也为将来的恒牙生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再次,咀嚼不仅仅是把食物磨碎的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它同时是将食物初级消化的一个化学过程。 在咀嚼的过程中,大脑会调节口腔的唾液腺,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以帮助进食。唾液,除了有湿润食物帮助吞咽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含有消化酶(主要是唾液淀粉酶)。 也就是说咀嚼食物不仅是为了磨碎食物帮助吞咽的物理过程,同时也是食物和口腔消化酶充分混合、消化的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有了这两个作用的协同,食物可以更精简的进入下一个消化阶段,为胃部的消化运动减轻了不少负担。

Read more

【育儿宝典】孩子爱说脏话,教你这么纠正

面对爱说脏话的宝宝,家长在育儿时有以下5个方面要格外注意: 1.别搞双重标准 有的家长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不允许孩子说脏话,另一方面自己却出口成脏。有的话家长觉得不是脏话,经常挂在嘴上,却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比如“死胖子”、“笨猪”等。 孩子在三四岁时语言发展迅速,模仿能力强,家长是他们模仿的重要对象。如果高标准要求孩子,低标准要求自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有损家长的威信。因此家长自己要文明用语,净化家庭语言环境。 2.别以脏话治脏 有的孩子说脏话,家长为了制止他,就用更难听的脏话来斥责孩子。 比如,孩子骂人“笨猪”,家长骂他“没教养的野狗”等等,一来二去,孩子可能会从家长的脏话里又学到一个新鲜的骂法。以脏治脏,实际上是变相鼓励孩子模仿骂人的脏话,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会骂人。 3.尽量冷处理 孩子说脏话,家长别过分关注。如果孩子骂人“傻”,家长很惊讶,警告孩子“再说就打你”,甚至怒火冲冲要打孩子的话,孩子可能看到大人发火的神情,觉得很好奇,很好玩,以后就会有意重复脏话引起大人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孩子说脏话时,家长要尽量冷处理,不做过度反应,这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会自动消退。 4.别重行为轻交流 孩子说脏话,有的家长重行为轻交流,动辄打骂惩罚。其实很多说脏话的孩子并不知道脏话的意思和对人的伤害。家长最好不要打骂,要与孩子交流,让他理解脏话的危害,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别的小朋友也这样骂他,他会有多难过。 5.别轻视第一次 孩子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有的家长会不以为然,有时还可能大笑不止。宝宝见自己的脏话会给家长带来快乐,说脏话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以后会形成“出口成脏”的坏习惯。 文/正向语录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这5种学生成绩最好,长大后最有前途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学习能力的强弱是天生的么?自家孩子以后会不会有出息? 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表现,就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容易考高分的学生了! 1.从小就独立自主的孩子 独立自主的孩子总是不需要大人过多的操心,自己就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懂得遵守规则不越界。还会懂得帮助家人分担,犹像一个小大人! 不仅如此,独立的孩子还会在学校里主动帮老师分担工作,帮同学解答难题,更懂得主动去学习,从自身发现问题,并为之改进,所以更容易成为一个学霸! 孩子终有一天都是要张开翅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就如“鸟儿大了要飞出鸟笼独自觅食”,所以家长也要学会及时放手。从小就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一切,反而会成长的更快。 2.从小就坚持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坚持,一件事刚没做多久,就非要吵着干其他的事情,比如:“我能不能和其它同学出去玩啊!”“我想看会儿电视,好累呀!”“我想吃点东西,再继续写作业。”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是的,如果一个人不坚持,是很难完成一件事情的,而离成功也就会越来越远,学习也是一样。能笑到最后的,都是那些能够坚持不放弃的人。 3.思维活跃,灵活多变 人小鬼大的孩子给人的感觉总是特别机灵,遇到问题也都有很多的想法,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活跃,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考虑问题,不死板。 笔者有次上课时,讲到一个题目,一个学生突然就表现出了疑义,说这道题目应该有更好的解法! “老师,您刚刚讲的这个题我在之前的一本书上偶然看到过,您讲的这个解法也可以得出答案,可是比较复杂!我有一个解法比较简单,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果不其然,他的解法确实比我简单方便,我也采纳了他的想法,并且在后面的教学中有了新的思路,得到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这类孩子通常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是趋于创造性的角色,想法活跃,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角度,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在不违反积极价值观建立的情况下,家长面对这种孩子更多的是支持他的想法,鼓励实践,万不可打击否认他,抹杀了他的创造性思维。 4.书桌整齐的孩子 孩子的书桌整齐,这只能说明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做事井井有条。 但是也有那种书桌很乱,却很成功的人,也不乏更具创造力,但比例较少。一般情况下,书桌整齐的孩子学习会更好一些。 记住,只是单单把书桌整理好了,并不能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要辩证看待这个习惯的效果。 5.专注力强 专注力强的孩子往往会在某一件事上花费较多的精力,并且能够坚持长时间不放弃。 我曾经带的班就有一个学生的表现曾让自己印象深刻! 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周围打闹时,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做着奥数题,十分钟后,看见他紧皱的眉头变得舒缓,开心的笑了!

Read more

孩子的潜能 — 你发现了吗?

潜在能力的5种表现 1、语言才能: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喜欢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 2、音乐才能: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演唱;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3、社交才能:善于观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4、想象能力: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相地方;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5、运动智能: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怎么发展宝宝的这些潜能 1、语言才能:讲故事 妈妈每天晚上给宝宝睡前讲故事,故事、素材的积累能够让宝宝不断地观察学习,积累词汇;宝宝年纪稍长,就可以鼓励他跟你讲故事,比如复述今天老师讲的白雪公主故事,或者几天前妈妈说的那个小红帽故事。  演讲 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说,而且还应该对孩子说话的内容给予引导。比如家长给孩子一个小主题,让孩子自由发挥随意演讲,或者说说他认为有趣的事,说完后家长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意见,宝宝锻炼了口才,同时也建立了自信。 2、音乐才能:用孩子懂的方式传递音乐 对小宝宝,妈妈可以哼着歌或者放着轻柔的音乐,帮宝宝做个轻抚按摩;对大宝宝,妈妈可以带领他跟着节奏拍手、踏脚或敲奏小乐器,感应音乐的拍子;或者拿着纱巾,舞出旋律的高低,甚至亲子间的传球,都可在感应乐曲中传递音乐的美好。   玩音乐,不分形式 家长可以让宝宝试着敲打锅碗瓢盆,制造出音色高低不同的声响。用塑料调羹敲出些柔和的“叮叮”声,或是用木制的勺子敲打出“嗵嗵”的声音。挑选一些宝宝平常喜欢的童谣或是歌曲,一边唱一边用手边的小道具来增加特殊的音响效果,用铁锅和铲子敲打出相应的节奏。 3、社交才能:多让孩子与人相处 幼儿园是个扩大宝宝圈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最好平台,家长也可以多带宝宝去公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和陌生人相识、相处的人际技能。  在游戏中让宝宝学会角色转换 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真实”地感受到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想法,学会逐渐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妈妈拒绝分享玩具,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被拒绝很受伤”的心理感受。 4、丰富想象力:制作手工艺品 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比如彩纸、纸盒、纽扣等等,鼓励宝宝自己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用酸奶盒子做成小汽车、用糖纸和橡皮筋做成娃娃裙子等等。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宝宝潜在的想象力。 5、运动智能:和孩子玩平衡游戏 用纸牌或者铅笔搭金三角结构,或者用空矿泉水瓶逐个搭高,有时候和宝宝一起玩单脚投掷纸团的游戏,这些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平衡感和肢体的协调运动。   鼓励孩子拆装东西 宝宝是个小破坏家,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宝宝将拆散的东西重新组装起来,比如小汽车或者一些小型电器拆了重装,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Read more

如何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需看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从小做起,比如让孩子从小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从简单的做洗手帕,打扫卫生,培养劳动精神。要给孩子灌输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以为的宠溺,把孩子培养成小皇帝。 培养孩子独立,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懂得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Read more

父母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 (深度好文)

相比上辈,这一代年轻人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不想做承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够,父母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显得十分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心急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他们生命的缺乏,「是动机的来源,是目的感」。 戴蒙认为,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部分成人谈论的动机,通常是通过考试、考上某个大学等短期动机。但是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purpose)存在,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活动中消耗殆尽。 戴蒙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不断强调:「目的,是驱动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而目的的厘清,在于能清楚回答「为什么我正在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它对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动机,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 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但老师、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而必须用引导、用身教和对话,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 年近七旬的戴蒙,在研究、提醒、引导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寻找人生目的的长期过程中,也发现这就是他个人的人生召唤。 一、目的,目标和动机这三者有何关联? 目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目标,和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标不同。目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人每天有千百个目标,享受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买一份好礼物,但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 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有了目的,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 父母、老师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学生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 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想学好。」 例如,医学院学生永续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有一天我当了医生,就可以帮助、医治更多人。」如果一直想到这个目的,就可以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有能量,不仅为参加考试,而是学得更好,几年长期的努力,这才重要。 目的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但在学校里,老师、学生却从来不问为什么,例如科学老师教公式、原理,即使学生学得很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 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 没有这些「为什么」,你无法让学生有长期的学习动机。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学生:「如果没考好的话,就有哪些严重后果,」让学生有短期学习动机,但学生不会出于兴趣、自己把书拿出来读。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才会全心全力、自动自发的去念书,而非被恐吓鞭策。 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例如我要一辆很炫的车、穿漂亮的衣服让人家称赞我很美,或想要累积自己的财富、光环、荣耀。这些是目标,并不是人生目的,因为它们不会带给你那种「完成一件对世界有意义的事」的满足感。 当然,这类自我导向目标和最终的人生目的可以同时并行,你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产品,为了赚大钱,也因为你相信可以帮助更多人探索世界。 二、目的可以改变吗?何时可以改变? 目的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人生早期。因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会让人学习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例如年轻人会对成为运动选手很有目的感,但不能一辈子都是运动选手,因为年纪大了就无法参赛。但成为运动员那种自我承诺、自律的习惯,会发展出另一个目的。 一个真正的人生目的,至少要持续一段时间,时间长到你必须要表现你的承诺,至少完成一些事情。你从中学到经验和能力,就可以开始另一个目的。 目的并不一定要英雄式的,你不一定要有拯救世界、医好癌症、改善环境污染等伟大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只有很平凡的目的,可能是当个妈妈好好教养小孩、协助组织小区、加入学校的家长会、或任何艺术、音乐社团等。 这些都是很小很平凡的目的,但你必须要承诺参与、实际行动、履行你的义务,最后你完成一些事,让你更投入这个世界、产生一些超过自己的影响和贡献。 三、对青少年说人生目的该用怎样的方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