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旺不旺,取决于这件事

我有次做头发,做到差点崩溃。 在我们小区门口的理发店,我晚上七点去的,想着烫染一下,顶多仨小时。谁料一入发屋深似海,活活折腾到了夜里一点。 因为理发师姑娘太太太认真了。 我说先稍微修下发型就好,她不干,说必须修剪到位,不加钱。然后隆重地修了半小时。 接着各种卷,各种药水,各种洗晾蒸。 进行到一半时,我眼睁睁看着其他客人都走了,其他理发师也都走了,预感到不妙,开始恳请她缩水一下服务——少弄几个杠呗,少蒸五分钟呗,差不多就行啦…… 她不同意。一分钟都不肯少。 到十二点多,我们俩的话题基本干涸了,店里循环播放的每首情歌我都会唱了,我困成了渣,她还非要免费给我加做个营养。 我拗不过她,只好做。 期间她老公几次打电话催她回家。她一遍遍解释:还没做完,快了快了,是个女客人…… 我还得伸着头帮她证明:就是我啊。 那天我回到家已经一点多,老公半梦半醒中问:怎么才回来? 我疲惫地说,理发师敬业得令人发指,以后再也不去她家了。 当然,这想法很快就变了。 因为那是我做过的最好看的一次头发。时间越长越好看。 现在那姑娘已经成了我的御用理发师,我每次做头发必去找她,而她也从没让我失望过。 她的店生意特别好,隔壁家冷冷清清时,她家总有客人在排队。 我有次问她什么时候是淡季。她傲娇一笑:我这里每天都是旺季。 估计隔壁理发店老板听到这话,一定很想揍她吧。 可人家没拉没抢,为什么客人就自动上门排队送钱? 因为人家值得托付啊。 ******** 我做杂志主编时,有次广告部总监接了个房产广告,需要找记者给对方公司老总写专访。 我想安排小黄去。广告总监大力反对,说不行,上次让她采访X总,出来的稿子是一坨屎,害我们差点丢单。 我说当时小黄不是正失恋嘛,天天哭,没心思工作,其实人家挺才华横溢的,你看她后来写的专访,都很强大。

Read more

离开你之后,我终于有勇气做我喜欢的自己

失恋后,我们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思考:“他为什么要离开我。”想进了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在眼泪里反省对这段关系的愧欠。亲爱的,我们想告诉你,这个世上有个人还在等你,那个值得拥有你的完整、能把你看懂的他。也谢谢在这段感情里丰富了我们生命的历程,带着成长的伤痕,往对的人迈进! 失恋后,半夜睡不着,总是想着为什么他要离开我,总是用一种反省的方式再看着自己。闭上眼睛,回忆着我们细心呵护着两年半的爱情,瞬间化作一阵烟"啪搭"一声就什么都没有了。对于他而言,分手的原因是我不好,我不对,我出轨。然后他说最近有一个女生让他很有安全感。 早晨着装,面对着镜子看着赤裸的自己还有那哭肿了的双眼,一只双眼皮一只三眼皮,实在看起来好笑得很可怜。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对我说:”If he was falling in love with other girls, it’s because of he is not good enough for you.”(如果他爱上别人,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他配不上你。)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想不能再让自己看起来很糟了,我想让他知道没有他,我活得比以前更好,是他不够爱我。不用再迁就他的种种,可以顺着自己所有的心意,可以完完全全的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牵绊。 自由!给一个拥有自由之心的自己。 剪去了他爱的长发;染上他讨厌得明亮颜色;画上他不喜欢看到的妆容;涂上他最厌恶的指甲油,穿上自己认为最性感的衣服,做着我想着每天细心打扮的自己,身为一个女人没有什么比自己为自己妆点更美丽得事情!朋友说:是全新的生活吗?我笑着说:这才是我最真实的样子。 身为一个女人,不需要为爱情而讨好对方,至少要先讨好自己,才能遇到对的人。那个人是爱全部的你,真实的你,无论对别人来说你多么的糟他都爱你。

Read more

一位女总裁邀请的士司机给员工讲一讲怎么开出租车

这篇文章请你看完,认真看完,必有收获。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 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地停在我面前。这一停,就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去哪里?” “机场。” “好的。”司机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说:“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和均瑶大厦。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 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我打断了司机的话:“怎么算出来的?”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的份子钱,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 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于是打算继续和他交谈下去,也用来打发在路上的无聊时间:“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打个比方,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就会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太强了,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像出租车司机,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于是继续问。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 司机继续说:“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像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 to others 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

Read more

别怕,人生没那么多难题

“有过放弃的想法”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公司管理松散,老板经常出差,基本不在。办公室里,大家每天都是聊聊天、看看电影,或者打打游戏。 有时我会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我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不逃离这个舒适的怪圈,我只会在这样的环境里越来越麻木。 后来在一次饭局上,偶然认识了一位学长,当时他已经在某设计院工作了两年。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们设计院正要招人,让我报名试试。 不过,他也委婉地暗示我,报名的人数比较多,而我的学历并不占任何优势。 我在心里估摸了很久,从二三十人里面选三个,拼学历,我最多平均水准;而论理论知识,不用说我都知道,肯定垫底。我被淘汰的几率非常高,而距离笔试的时间就一个多星期。 我有过放弃的想法,但后来一想,不如放手一搏,失败了也没事,知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我开始了疯狂一周,将大学的相关书籍翻了出来,从早上七点看到第二天凌晨。那几天,脑海里就一个想法,多看一遍书,就多一份希望。 最后笔试进去十个人,我正是其中之一。笔试过后,面试就成了我的优势,毕竟拥有大四一年的实习经验。最终,我顺利入职。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停止脚步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就像小时候,我们坚定地认为道路就在我们脚下,无知无畏。而长大后,我们却总是踟蹰于眼前的迷雾,常常望而却步。 “执着与耐心” 有一个朋友小渊,两个月前,他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上班第一天,领导丢给他一项目,并告诉他尽力就好,完不成也没关系。 他花费整整一个星期,将项目高效地完成。可当他信心满满地把成果邮发给客户后,第二天便被客户打了回来,并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小渊二话不说,立马依照客户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结果又被打了回来,理由是没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凭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小渊觉得有问题,这是很明显的吹毛求疵。于是,他向客户作出面谈请求,却遭到对方的直接拒绝。 最后,他心一横,赶在下班前直接带着资料去了对方公司,将客户堵在了公司门口。尽管明显感觉到对方的各种有意刁难,但他一直保持足够的耐心,脸上更是全程挂着笑容。用他的话说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对方,而且不留给他们任何借口。 往后一段时间,他天天准时出现。不到一个星期,对方妥协了,主动和他交代了具体要求。临走的时候,客户告诉他说,正是因为他这种执着与耐心,让他们觉得把项目给小渊公司非常放心。 当小渊回去向领导汇报成果的时候,领导愣了很久,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个项目其实已经遭到了其他公司的压价,对方碍于合同已签、不好毁约,只能吹毛求疵到处找毛病,想让公司知难而退。领导都准备把事情直接移交给公司法务部解决了。给他的时候也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却没想到还真被小渊搞定了。 这个项目的圆满解决,不但为小渊带来一笔可观的奖金,更让他在公司扎稳了脚跟,获得了同事领导的一致认可。 “别被自己的预判所吓倒” 国内一家知名体育论坛上,有一则被誉为“镇街神帖”的帖子。发帖人问:你们最艰苦的战役是什么? 帖子发出后,后面的跟帖人数上万,许多人讲述着自己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经历:有突发疾病,几乎步入死亡的;有创业失败,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的;有情感受挫,差点走入绝境的……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有的还正在进行。 而那些被点赞最多的帖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顿,尽管最开始的时候会有失落,有害怕,但最后还是坚信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难题,所以也都在各自的境遇中寻到了困难的出口。 世界那么大,总会有人和你经历着相同的事情。不同的是,有些人一开始就选择了绝望地放弃,而另一些人,尽管同样深陷沟壑,却永不失光。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但还有更多事情,我们明明可以改变,明明可以努力将自己置于更好的境地,但我们却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被自己的预判所吓倒。

Read more

别人的评价,到底要不要在乎?

【一】 毕业之初,我曾在一家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司做客服。 入职的时候,我感觉同事之间关系都很好,对于我以及和我同期加入公司的新人,老同事们也给予了足够多的关照。那时候我充满了干劲,跟着公司的培训课程,学了各种相关知识,对待工作非常认真。 但是在入职几个月后的某一天,部门的一个上司找我谈话,说不少老同事都觉得我这个人非常高冷,有点傲,让我注意一下,别太孤芳自赏,要和老同事搞好关系。 我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原来有同事觉得我高冷,这可如何是好?我可不想把同事关系搞僵,便将上司的话谨记在心,接下来在公司的日子里,努力去迎合老同事。 我的行为在一开始似乎颇见成效,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上司又来找我私聊,说有些老同事觉得,他们和我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无法接上我谈的话题,让我注意下,尽量多聊聊他们所熟悉的内容。 这次我没有吓出冷汗,反而觉得有点精疲力竭,我已经在努力适应他们,融入他们,却仍然得不到认可。 其实我明白,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会让自己活得很累,但如果不去管这件事,又没办法顺利地工作。因此,在那段时间,我一直处于矛盾、纠结的状态中,对于自己能否做好这份工作,能否在公司顺利发展产生了疑问。 所以那段日子里,我一直闷闷不乐,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 后来我辗转来到上海,进了广告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我遇到了一群十分有趣的同事。 在这里,没有人说我高冷,也没有人说我孤傲,大家十分聊得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趣之处。就算有些话题对方并不了解,也会很诚恳地尝试学习。我很享受与这些广告人进行思维碰撞,各自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在这里,同事们给作为新人的我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总的来说都对我很有帮助。我再也不用刻意逢迎谁,能够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也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同。 【二】 仔细想来,“别人的评价”真的是一个很难处理的东西。 这世上有不少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世人的鄙夷,走上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最终经过拼搏,获得了成功。他们说,我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我只听从自己的心声。 也有不少人,经过他人的批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听从了他人的建议,不断地提升着自己。他们从别人的评价中吸收有益的信息,逼着自己跨出舒适区域,加速成长,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别人的评价到底要不要在乎? 在回想这两次工作经历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判断标准,那就是: 究竟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你想清楚这一点,就知道该如何面对别人的评价了。 在第一次工作经历中,同事说我不合群,高冷,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但最终他们仍旧对我不满意,我也依然很痛苦。这样的评价不只来自一个人,而是来自好几个老同事。如今想来,我发现他们其实有着十分相似的特质。 一是身在二三线城市的公司里,他们几乎不会换工作,所以对于同事关系非常看重。 二是他们对于许多新鲜的事物丧失了好奇心,过得比较安逸。 他们错了吗?没有。

Read more

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中年人生活得很累,为了解脱,他去向禅师求教。 禅师什么都没说,只让他背上背篓,将沿途的石子放到背篓里。 中年人照办。走过一段路之后,背篓里的石子越装越多,他的肩膀越来越沉。 他无法承受,只能将背篓放下。 禅师问他的感受,他回答:“很累,身上很沉。” 禅师这才开示他: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背着的背篓都是空的,随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慢慢增多,所有刻下的印记,就像那些小石子,一桩桩、一件件,都留在了心上。 每个人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当你顾虑太多、忧愁太多,就会不堪重任。 生活实难,你若开心,生活如蜜糖,你若负重前行,生活如嚼蜡。 还不如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无论是一句开心的话,一件新鲜的事,一项新的技能,一个微笑,一本好书……只要坚持,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01遇事莫强求,开心便会来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力预料的。 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烦恼忧愁终成往事,最后也只会一笑而过。 谁不是孤孤单单来,孑然一身走,这期间有限的生命里,能取悦自己,为什么要刻意强求呢。 人生都是有定数的。 痛苦多了,舒坦就少了;焦虑多了,快乐便无处可寻。 正如《卧虎藏龙》中所说:当你握紧拳头,手中什么也没有,你松开十指,却能拥有整个世界。” 02换个角度,寻找开心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

Read more

当你想放弃时,试试这六个方法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无论我们是谁,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沮丧,面对事情难免会受挫,尤其是当情况变得更艰难时,我们会想放弃。即使是成功的人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有时候某些情况就是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成功人士与一般人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当你想放弃时,试试这六个方法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1、 重新审视你的目标 为什么一开始你会做这件事?为什么你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为什么你想要财务自由?为什么你想变得有钱?你回答这些问题的原因会成为你的动力。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致力于达成他们的目标,仅仅是因为在他们身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来督促它们。当你想放弃和退出的时候,想想当初你为什么开始,重新审视你的目标。 2、 想想你已经达成的事 想想你以前完成的事情,不管是和谁以及做了什么,你应该有一些成绩可以回顾,因此,不要让困难与挫折阻碍了你,想想你曾经做出的好成绩。 3、 明白挫折和阻碍是必经之路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的挫折,挫折虽然令人沮丧,但它能磨炼人的意志和让人接受新的挑战。任何人都会在人生旅途中碰到挫折和失败,没有人可以避免这件事的发生。或许你曾遭遇某些挫折,或许你曾做出错误的决定,但这都只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每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和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4、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 如果你正面临着艰难的时刻,你应该重新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少即是多,当你什么都想要做的时候,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采取行动,专注于你擅长的,将能让你走出低潮。 5、 随时让自己保持清醒 也许你应该出去走走,出去散散步、好好睡一觉,或者做一些完全不相关的事情,有时候去做些其他事情反而会让你得到某些灵感,甚至可能因此将原本头痛的问题解决了。 6、 了解你不孤单 永远记住,你并不孤单,你身边总是有这么多的人愿意帮助你,支持你。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不妨阅读励志书籍,除了书籍,你还可以找一些积极的朋友或导师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当你跟这些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会得到他们积极的能量,你的想法会变得更加正向。 不要失去希望、持续努力,改善你的做事方法,从挫折和障碍中学习。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如何才能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拥有强大的正能量

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拥有强大的正能量呢? 有如下五个秘密法则: 秘密法则一:锁定好你的焦点。 我们身上所拥有的正负能量的比例完全是由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态,即所关注的焦点来决定的!当我们能够掌控好自己所关注的焦点时,我们就把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能量法则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我们关注什么,我们自己就是什么,什么就会越多。如果我们向自己、向他人、向世界传递和发射了很多负面的能量,那这个负面能量首先会回馈给我们自己,我们生命中的负能量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增长;如果我们能真诚地向自己、向他人、向世界传递和发射爱、感恩与欣赏的能量,那么首先被爱、感恩与欣赏的能量滋养的也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好。 幸福、成功和喜悦将永远与我们相伴。 秘密法则二:不要抵制负能量,我们只能转化它。 能量原理中,一项很重要的法则就是;我们牴触的东西,我们害怕的东西,我们试图消除的东西都一定会持续存在。因为无论我们牴触什么,害怕什么,恐惧什么,我们都是在给它关注,而给它关注也就意味着给它能量。所以,我们牴触的东西往往会持续存在,并且它的能量会越来越强大。 秘密法则三:管理好语言、视听与生活环境。 我们的语言是一种频度极高的能量。当我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也在被祝福;当我们在咒骂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被咒骂;我们攻击别人,等于是在自我攻击,我们攻击别人10000次,就相当于自我攻击10000次,因为我们是最忠于自己感受的那个人。 秘密法则四:分享带来更多美好能量。 在一生中,我们奉献、给予的越多,我们帮助的人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有价值,我们的正能量就会越强。当我们吝于付出,吝于给予时,也就是生命凋谢的开始。 秘密法则五:爱与感恩创造世间最大的正能量。 感恩穿越时空,改变我们的过去;感恩塑造喜悦,彰显我们的现在;感恩梦想成真,创造我们的未来。 图/google

Read more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恋人?

常闻在亲密关系里的挫伤和失败都来自于“你不懂我”而做出的“你不爱我”的结论。在伴侣关系里,人们常常对对方有个期待:我期待你可以知道我想要什么,当我没有告诉你的时候。并且能够自动满足我。 当这个期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展出形形色色的行为来证明爱,或者放弃爱。 比如我的一个案主,当她离婚的时候,她问了丈夫一句话:你到底爱过我没有?丈夫坚定的告诉了她:“不爱你怎么会娶你呢?”。于是她难过的离婚了,觉得从来没被爱过。 比如我见过的很多初婚夫妇的争执。男的觉得我为家赚钱,付出了那么多,女的一点都不理解而心凉。女的觉得男的过于冷漠不管不顾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儿觉得不被爱。 比如在我以前的关系里,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期待女票可以主动给我倒水,问我体温。但是她没有做,当我要她去做的时候,她也做了,但还是感觉很不好。比如有的女生希望男生主动做些什么,但是男生没有。情感专家会建议“你想要就去要啊”,女童鞋们还是觉得要来的没意思,那不是爱。 比如热恋中的男女在“今晚吃什么”、“情人节有没有送花”上数次争执赌气。男生的木讷和不懂人能让女生目瞪口呆,女生的作和复杂也让男生瞠目结舌。所以他们才呐喊出“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呼声,对自己评价出了“我并不在乎物质,我只想有个人能懂我”。 在我刚开始学心理学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人都有问题。因为他们活活的把爱情给作没了,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单一化了爱的渠道,固执的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索取爱。后来我帮助他们打开了爱的渠道,他们看到了爱其实一直都在,不必证明,是自己蒙蔽了双眼。比如我上面说的案主,当我开始跟她工作一小段时间,她悔不当初。在她的世界里,爱不直接表达,就不是爱。在老公的世界里,爱说出来要比做出来难100倍。 我们都把自己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模式和缺失放到了亲密关系中,于是每个人都学会了不同的付出和表达爱的方式。当这个方式有差异,而且通常差异是必然的,的时候,他们的冲突就会产生。 很多人在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父母忙碌、孩子较多等原因没有被过多的关注,就会造成了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关注的,而不断想从伴侣那里获得,不断索取和证明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一旦得不到,就像当年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一样,觉得伴侣不爱自己。 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找到的伴侣,就是找到的另外一个父母。心理学家说,我们长大后和他人的关系,都是在重复早年和父母互动的模式。亲密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升级版,尤为如此。当年我们怎么学会了“怎么不被爱”,我们就会从伴侣类似的行为中体验到同样的不被爱。 当这些人来到心理治疗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会对来访者作一个评估: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没有做什么,哪些是好的父母该做的事情而他们的父母没有做。比如小孩子应该是被重视的、无条件接纳的、安全的、被赞美的、被认可的、被看见的、被及时满足的。但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做,这时候治疗师就需要再为他们做一次,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值得被满足的,从而在体验里修通他们的经验,进而修通看到爱的方式。 因此治疗师们常说:成功的治疗师和成功的父母做的是一样的。成功的治疗师只做两件事情:1.评估来访者的父母当年什么是该做的但没有做。2.对于这些事治疗师做了吗?所以接下来的很常见的“移情”就会发生:来访者很容易爱上治疗师。 你不能说这种爱情是假的。他是来访者身上切实的感受。爱就是这样一种满足感,你感受到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全身都被点亮了一样,心里暖暖的,世界上因为有了另外一个人而自己也变得有意义起来。 基于这些原因,一直感觉不被爱的人可以去给他做修通。但是如果这些人没有机缘来到治疗室,他们是否就活该被情感伤害呢? 当然不是。既然治疗师可以做,真正的恋人,为什么不可以做好这些,自行维护感情呢? 在爱情中也是亦然,把握好治疗师的那两件事情,你就是个好的恋人。你要去知道你面前的这个恋人,他经历了哪些伤,哪些缺失。哪些是他从小就没有得到的,但是却是人生一直都需要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被一直延续下来,在其他客体身上寻求满足,那个最靠近他的恋人就会首当其冲。因此你需要知道,这个伴侣他缺了什么,需要什么。当他与你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必然在以他的方式索取他需要的心理营养。那是他变相了小时候哭喊的信号。 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24小时陪伴和满足着孩子才是好的爱。依恋理论认为,小孩子并不需要父母24小时的陪伴和满足,他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母亲可以出现并给予就够了。 我有一个案主,她对伴侣极度不信任,又非常占有。需要伴侣时时陪着她她才安心。不在一起的时候信息要秒回,要天天打电话发短信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我们探讨到她的幼年的时候,她谈到经常不敢睡去,一旦睡去后醒来就会看不到妈妈,她使劲哭,哭了好久,妈妈才满身怨气的回来。我们的常识知道,小孩子睡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确认妈妈的存在他才觉得安全。当他找不到妈妈的时候,他就会顿时觉得世界不安全了起来,自己被抛弃了一样。这个案主就这样,她无法自行确认妈妈的存在,所以长大后对伴侣的陪伴和在视线可控范围内的需求就很强。这时候我给她做干预的时候,几次都会在她体验到自己被抛弃的时候,给予到她讯号“别怕,我在”。其实她男朋友如果能够多一些耐心让她意识到“别怕,我在”的时候,她的这种占有就会降低很多。相反,她男朋友一直烦不胜烦甚至不愿意回信息,有意无意躲避的时候,只会增加她的不安和被抛弃的感觉。 因此好的恋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并准备好给。 实际上她妈妈也不需要24小时陪伴她。完全可以在她睡着了的时候该干嘛干嘛去,问题就是:你要预感到小孩子什么时候醒,并及时回来。这就说到了另外一个关键点:敏感性。 一个敏感的妈妈是能觉察到孩子的需求的,往高级了说就是“连接”、“心有灵犀”。妈妈会下意识的看看孩子在不在身边,确认他的安全。会隔段时间就想看看孩子怎么样了,她能及时的意识到孩子此刻需要什么。当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她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喂食,什么时候该抱抱。当孩子一个小小的信号发出来,她就知道该去满足了。 记得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悲剧,也跟这个不敏感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小月月被汽车压了7次无人救援而死亡。我们不得不好奇:这么久了她的父母就没有意识到孩子不在身边?父母就感觉不到孩子此刻需要他们?这就是敏感性不高。 在爱的人之间,是有这种敏感性的。母亲对小孩子的爱很明显。热恋中的爱人也是如此,热恋中,你能及时觉察到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并愿意去满足。爱久了也是如此。你看那些多年的亲密夫妻就具有这个特点,他们眼神一动,就知道彼此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结婚的时间越长,越懂得彼此的眼睛。在我课上的一个学员就曾经说:我老公一回家,我看到他的背影,就知道他今天心情怎么样,大概发生了什么。实际上这种敏感性是可以,而且很容易做到的。只是需要你真的去用心培养。用心的基础就是——你爱他吗?你愿意走进他吗? 当你不愿意的时候,就会去责怪伴侣: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他不说,你也是可以知道的。你知道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你的敏感性。他自己告诉你,只是最偷懒省劲的知道方式。

Read more

三棵树的梦想

从前,有三棵树,它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只聚宝盒,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被建造成一艘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第三棵树想长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便能离上帝更近。 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木匠。”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木匠会做聚宝盒。第二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船厂。”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船厂会做大船。第三棵树看到伐木工走近自己的身边时,非常害怕,因为只要伐木工将它砍倒,就意味着它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它还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说:“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用它干什么,先砍倒再说吧。” 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有没有梦想成真呢?第一棵树被木匠做成了马槽,用来装马的饲料。第二棵树被船厂做成了渔船,用来给渔民出海打鱼。它们的结局和第三棵树一样,离梦想很远。 隆隆夏日帆船分割线 然而,有一天,马槽边来了两个人,是一对夫妻,女的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马槽里。第一棵树忽然明白,对这对夫妻而言,男孩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几年后,有几个人爬上了搁置在海边的渔船。从他们的谈话中,第二棵树了解到,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国王。因为有了这条渔船的相救,后来国王东山再起,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而第三棵树则在当地建教堂时被做成了十字架,教堂是人世间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当梦想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路径时,别心灰意冷,因为有时梦想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为现实。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