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提早认识这个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里,没有圣诞老公公、雪撬麋鹿没有小精灵,当然也没有牙仙子,这些都是让孩子们在“童稚”世界里多一份想像、多一份开心的奇想;藉由社会父母与周边商品的〝团结合作〞,让孩子们的奇幻达到更真实境界。 在亚洲也许我们必须对孩子们提供的〝精灵与仙子〞种类不如欧洲社会来的多,不过不管如何,在成长岁月里,总有一天孩子们会瞭解所有的缤纷幻想都是成人所拟构提供。当然,大部分的我们在长大之后也不会抱怨,反正那是一条成长必经之路,从童稚世界到现实社会的经历。 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建构一个〝在现实(残酷)与童稚(欢乐)〞之间,让孩子以健康的眼界来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是的,真实世界里我们有喜怒哀乐,我们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不见得事事得体光彩,那么该怎么让孩子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 “分享情绪,不说谎。” 父母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识,我们提供甚么样的素材,他们就以这样的材料拼凑出一幅〝世界概观〞的图样。在我们小一点的时候,如果父母吵架,他们避免让孩子知道;如果家里经济状况出现紧迫情形,他们选择不说;爸爸妈妈工作上有压力或是受了委屈,他们不会把这样的负面情绪和孩子分享;为的就是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避风港给我们,所以他们主动把较为灰色、悲观以及负面的因子剔除。 我个人有不同看法,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以一个缓和、中性(不偏不倚)的步调下和我们共享所有的情绪以及家里所发生的大小事。比如说: 一、当爸爸和妈妈吵架时 当两位成人间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大方在女儿面前〝讨论〞或者激动一点时的〝辩论〞;事后,最好在几小时内当两人情绪都平静下来时,跟女儿解释我们讨论或是争执的内容,不过这时候保持中性、不给予女儿〝哪一边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批评,是很重要的。让她知道,人与人之间有相左意见是常事、学习讨论的方法才是重点。这点对当父母亲的来说挺不容易,不过我们也是可以训练的呀。 二、让孩子知道家庭里的现况 做生意的家庭如果这一季生意下滑,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一分钱赚来不易,应该体恤父母的辛苦、并且懂得珍惜每份资源与收入。我的做法是:跟女儿解释大人们上班的原因和道理,我们付出时间精力来换取(赚取)薪水(收入),所以桌上的菜肴是“赚”来的、她玩具箱里的布偶积木也是薪水买来的,理当珍惜。不应该在得不到她想要的物品时而坐在地上大哭吵闹耍赖皮,或是浪费碗中的食物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三、分享喜怒哀乐的情绪 某天,我在工作上受了挫折没有好点子,一时之间竟然就滴了泪,一旁玩耍的女儿看见了过来问我怎么哭了。我细细解释前因后果,让她知道有时候抒发情绪地落泪是健康的,不要老是把压力积在心里;再来,尽管身为妈妈的我也是有受挫的时候、不是最强的,但是我尽力想出办法来解决眼前窘境。女儿学会,我们都会面对挫折、感到懦弱,但是我们可以释放情绪、抒发压力,然后找到一个方法继续往前进。 当然,我们不必急着让孩子在第一时间马上认识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但是以健康、中性的态度来让他们了解必且有心理准备,我想是必要的。温室里的花朵不只是肢体上的形容、也适用于描述一个过于单纯的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是当父母的我们都不乐于见到的,不是吗?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避免过度宠爱孩子

作为父母,宠爱孩子当然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为您喜欢他们胜于世界上的任何人。但是这种宠爱是否是理性的,是否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益,就是父母朋友们应该注意的了。如果您发现有时自己的行为属于下面的几种类型,那么就要请您克制、调整一下您爱的表达方式了。 凡事包办型 这类父母总是为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事无巨细真是面面俱到,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想让孩子受累。甚至有时孩子主动要做一些事情时,也被父母“婉言谢绝”。 凡事包办型的父母容易给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懒惰和依赖别人的习惯,独立性和主动性差。要知道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是总有,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离开父母去开创一片新天地,那个时候他们又去依赖谁呢?俗话说:“金手,银手,不如自己的双手。”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才是真的为他们好,您说是不是呢? 袒护孩子缺点型 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的大树,就需要园丁不断的为他们修去那些长歪的枝枝叉叉。可是如果园丁不忍心这么去做的时候,小树苗的成长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孩子就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经常修枝剪叶。可是如果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不但不去纠正和教育,反而为他们和自己找出各种理由去掩盖,或者视而不见,不去管教,任意而为,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实小孩子犯错在所难免,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错误来明白了什么是“好与坏”,“对与错”。有了是非标准这把尺子,孩子们才能学会自己去约束自己,而不会轻易的随波逐流。 “永远宝宝”型 孩子慢慢成长,逐渐的从家庭走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结构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不一样的。比如婴儿时期吃饱穿暖即可,幼儿时期则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间,来满足他们的冒险意识和好奇心,青少年时期又非常渴望自立,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 可是“永远宝宝”型的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总是把他们当做几岁的幼童或婴儿来对待,不是过度的担心,就是管束的太多太细。其容易产生的后果是让孩子角色有点混乱,比如自己也把自己当做幼儿,而不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更有时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孩子中心”型 这种父母,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是一个沉重昂贵的包裹,里面盛装着自己的一切希望。他们把孩子当做是家庭的中心,是自己将来的希望。这类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一切,几乎为了孩子,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弃,甚至有时要求别人和他们一样也如此这般。 他们有时给自己的孩子订立很高的目标,然后督促自己和孩子不断的为这些目标奋斗,让孩子生活在一种很大的压力下而不知。其实有一点很重要,孩子必须明白――世界并不是围绕他们而转的,在生活中每个人是有界限的。过份的以孩子为中心,会导致孩子们变得自私自立,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不易于别人相处或者不易于生活在群体之中。 天下的父母们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愿望就是去使自己的孩子高兴,让他们过得幸福,这样我们就容易给予他们太多太多,反而会使他们自立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而减弱。为了孩子,请您克制您的爱,做一个清醒而又理智的家长。 文/叶子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千万不要夸孩子漂亮或者帅气,想知道为什么吗?

有一位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之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 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们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 2/3 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Read more

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

关于孩子自信的事儿,这可是个大事儿!因为这个事儿,爸爸妈妈们可是没有少费力气。培养自信心,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非常有效、实用。 1.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要喝牛奶。”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去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比如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 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请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 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 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

Read more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被这个“别人家小孩”一直打败的我们,如今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孩子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宿敌”,有一个也许见不到但是无处不在,从来都不曾有缺点的完美小孩——“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学历高、工作钱多又不累,还有一个完美的男/女朋友……网络上,众多网友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深受其害。 总把别人家的小孩放在嘴边,其实是众多家长心中的一种投射,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只好将内心的期待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只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的某一种优点,便将其放大,认为其他的孩子就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美,借以这种美好形象,来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其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虽然众多父母希望给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用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观念里总是需要和他人比,那么父母的眼中,总有更多更完美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孩子内心就会感觉“没希望”,因为做得再好,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客观向上的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多数都是从身边人的评价开始的。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关注自身的不断进步,孩子才能够感到被关注,才有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转念一想,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其他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们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们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由于你的忽略,你对“别人家小孩”的关注,忘了给自己孩子鼓励,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变得更加开心,更加自信。 完美的孩子并不存在,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有些父母身为成年人,却不能用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将自己心中对孩子的完美期待无限放大,一旦孩子稍微不达标,就恨不得马上采取各种方式去操纵、去改造,对“别人家孩子”的赞美和肯定。 实际上正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冷暴力,家长通过试图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修正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能接收到正向的信息,虽然他们可能犯了错,但家长又何尝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了孩子的现状。 一次次提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也会内心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他们认为有了他人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固执无端,希望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虽然内心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并不把与孩子的沟通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子女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成为众多家长的标准。 可实际上不平等的沟通对孩子是有害的,再多频繁的沟通都只能是徒劳。长久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主意正、不好管”,孩子认为家长越来越“粗暴、不理解”,彼此都是由爱产生了怨恨、误解。 做家长的成人们,需要意识到你们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就会被吸收,成为孩子的观念。你的表扬肯定要多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的积极关注,并且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扬长避短。当孩子知道原来,家长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是权威又是理解自己的伙伴时,他才能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才能正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然无论别人家的小孩多么优秀,他的存在将会是孩子的噩梦,是孩子极度抗拒的形象。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孩子的成长才是良性循环,接收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如果孩子的成绩现在不是很好,一定读读这篇文章!

小编导语:此文是初三家长会上一个家长的文章。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家长本人的,但参考性很强!也至少还可以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面对孩子的成绩,面对现实,当家长的怎样做才能对孩子才更好! 首先请大家扪心自问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 ●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 ●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时间,其实也是自己的生命,割裂成无数个毫无光彩的碎片吗? ●当孩子的确不是读书的料时,你是失望地放弃,还是包容地接受? 如果说孩子在这半年开始有一个接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了,是因为前两年这四个问题几乎天天在纠结着我,折磨着我。最终,我做出了我的回答。 1.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 作为母亲,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孩子是很聪明的,很了不起的。不仅逃不出“没有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乖的!”这误区,而且因为他小学跳了一级,还能在顽皮捣蛋常写检讨的同时,混个中上水平。 一年多前,我终于痛苦地接受了:儿子不仅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因为比同学们小一岁,的确要笨得多。 我举个例子:他小学阶段的5年时间里,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他是背诵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和《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每天早晚都会放我为他录制的课外美文磁带,因为买不到适合他当时年龄段的。每一个学期我大约会给他录制10多盘磁带。但他的初一初二时阅读题几乎得不到分。既读不懂文章,也表达不出仅有的一点点感受。语文成绩在100到115之间的家长,能否举个手?你们的付出,和我接近的,能否举个手?所以,我只有承认他真的不是个有悟性的娃娃,才不会把自己气疯。 我和很多家长交流孩子问题的时候,95%的家长都会说一句:“其实娃娃多聪明的,就是没用心。”我一般就不再更深入地谈下去了。你不能理解,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人与人是有差距的,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当初二将面临中考第一仗生物地理时,寒假中,我就把地理书上的重要地图描摹下来,复印了若干,进行填图练习;所以,学校发了复习题单后,我和他各自完成了老师发的复习题单,然后比较,确定正确答案;所以,我每个周末要抽他背背题单,遇到世界十几种气候类型等易混淆的难题时,我和他交流如何区分的理解、感受;所以,提前了一个多月,在你们大多数孩子开始背,并且背得“搅起”的时候,他已完成了全面复习,三次模拟考试,两科都在班级前5名。因为我真正承认了,他是只笨鸟,他的智力水平与育才老师对育才学生的要求有差距,笨鸟只有先飞。 2.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 因为我终于承认了他的“笨”,所以,我就对他在学习中的痛苦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 初一时,老公陪读数学,我陪读语文、英语。陪读的含义是帮他解答不会做的作业,仅仅如此,我们俩都觉得头痛。你得在忙完工作穿城回家做完家务后,把他的所有作业在脑子里做一遍,才能发现你有一半是鬼画桃符。于是,研究儿子的试卷,成了我们勉为其难的课题。但即便白天我们把昨天的问题想出来了,晚上看到儿子木讷、痴呆的疲惫,都觉得他的脑袋已经像木鱼了。有天晚上,做证明两条线段平行的作业,老公压抑了很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拍着桌子吼道:你上课到底听课没有!这么简单的题,学了三天了,还没有摸到火门! 儿子哭了,做不出的无助也一直压抑着他。我在阳台上也哭了。但就在那几天,我在20中听了一节关于这个章节的公开课,我从课堂上就看到并明白了学生听不懂课的缘由:老师在黑板指点图形的时候,有个孩子正好低下头找笔;当孩子抬起头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刚离开图形。一做作业,这孩子就困难了。当老师评讲时,他又正好埋下头去做,再次错过看懂的机会。最终,这节课的知识,这个孩子直到下课都没懂,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懂。两次错过的时间,总共不到1分钟。你想想,这对听课的要求有多高?他一天要听多少个45分钟?注意力得集中多长时间?与老师要多么默契?专心听一天课,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而我们都认为是件很基本的事,简单甚至粗暴地责骂他。 不过,我倒是把那堂课听懂了,也猜到育才的老师可能觉得书本上的东西是很简单的,肯定讲得更快,甚至没讲,因为他们的数学书几乎是新的。 那天,我陪着儿子好好把书上的内容读懂了,做起了作业。跟他说:这段时间的几何题问妈妈,我们两个笨蛋一起看书商量。你爸是15岁就上大学的神童,不能理解我们这种差生的感受。我能接收到儿子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依恋,因为我理解他。第三天,出现了一道题,儿子就开始比我反应快了。我赶紧鼓励他,妈妈的理科“撇”得很的,都把几何学得将就,你肯定也学得好。他也切实体会到从不懂到懂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微弱的信心。从这个事情,我意识到,父母的强项,很多时候成为压制孩子成长的大山:因为你在这方面比较优秀,你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暂时的“笨”。他的数学被他爸打击,他的语文被我打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两口子都不主动管他学习的内容了,只签字、看改没改错。 3.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牺牲自己吗? 每个家长可能都感觉到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节约孩子的时间,我们很多人在当随时恭候的车夫、保姆。因为我的孩子存在着很多困难,我就只有尽可能减少他时间的浪费。但上帝真是公平的,他节约出的时间,是靠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割裂成了无数毫无辉煌可言的碎片。 说一下我这学期,也是他最乖的一个阶段了,已经从陪读生涯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情况下,我每个工作日在家里的时间安排: 早晨6:20,我起床,到他房间,打开录音机,播放古诗文或英语单词的磁带(因为这时他的意识是迷糊的,不能放英语课文),古诗文磁带书城有卖的。 从阳台收下几个小时前晾的校裤,拿到卫生间用电吹风吹干。把昨晚切好的蔬菜颗粒、火腿肠颗粒,加上鸡蛋,米饭,炒成蛋炒饭。这与面包、蛋糕等交换着吃。牛奶或酸奶换着吃。 6:30,把他彻底喊起床,必须看着他穿好T恤,不然说不定他倒头又睡了。他下床漱个口,就吃。我赶紧做我要出门的准备。 7:10,我和他一起出门。和他牵着手,共同走5分钟不到的几百米路程,说几句“不要惹麻烦啊!”“在楼下接杯水啊!”“记住……”“要乖啊!”之类废话,就到了分手的路口。

Read more

如何让孩子与你自在谈心

在何种情境下,我们才得以让孩子愿意主动谈心呢? 互动良好的家庭对话是教养得以成功的关键,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要彼此开诚布公谈心绝非易事。 英国家庭心理学医师瑞秋安德鲁(Dr Rachel Andrew)接受《卫报》访问时便提到,其实当父母处于「从旁倾听」的时候,像是一起跑步、散步、骑车、煮饭、烘焙等等,就是亲子间进入谈心的最佳时刻;原因在于,这类情境下的对话通常不会带给孩子任何压力,因此自然可以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若亲子间能养成谈心的习惯,除了将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更能滋长亲子间的信赖关系,因为孩子会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可以安心的告诉你,不用担心一开口就会挨骂;而我们所得出的经验是:从旁倾听的谈话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在,进而愿意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状况,就像孩子们玩耍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话起来一样」安德鲁分享。 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呢?家长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1.亲子时光,每天至少10分钟 一般而言,建议每天至少有十分钟的活动是由孩子主导的,创造从旁倾听的机会,像是一起动手做劳作、烤饼干、跑步或其他适合亲子互动的项目,首先这么做会让孩子理解他们对你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建立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更可以让他明白你们之间存在着专属的亲子时光。 2.专心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 往往在规律且和缓的气氛中,就能让孩子自然的养成与家长分享心情的习惯,尤其当孩子正和你分享自己时,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就好,切勿中途就对孩子的话妄下评语或是产生质疑,要不这将有损好不容易才萌芽的亲子关系。 3.保持冷静,确认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被孩子说出来的想法或事实吓到,但家长务必要冷静的让谈话继续,从旁倾听的对话方式可以有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有勇气说出原本害怕或烦恼的事,像是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家长们往往知道后就想立刻采取行动,但却忽略了其实应该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如何。 藉由谈话的过程,家长可以确认孩子真实的感受,像是:「我总算知道你每天上学所要面对的」,或是「难怪你总是一脸焦虑」,但记得还是让孩子继续主导话语权,直到他们想要结束谈话为止。 4.提供选项,不为孩子做决定 在谈话告一段落时,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选项,与孩子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比较好,像是:「你觉得妈妈陪你一起去学校处理妥不妥当?」或是请孩子写写看他希望你怎么跟校长或是老师反应,如果家长希望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任,记得千万别替孩子做主,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你越是替他们做决定,他们越会觉得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尽管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表达关爱最好的方式往往却是──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除了让他们厘清自身的感受之外,更要让他们知道,你永远都跟他们站在一起。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孩子放学回家,该先写作业?还是让他先吃饭?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是应该先让他写作业?还是让他先吃饭? 先写作业吧,作业一时半会写不完,写一半时就要吃饭了,感觉孩子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先吃饭吧,又怕时间不够,孩子要写作业到很晚。 爸妈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赶紧看看小编的建议。 01、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02、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如果在吃饭后让孩子做作业,孩子一般都不太情愿,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写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放学回家休息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在做饭,孩子嗅到饭菜的香味,食欲就上来了,也就很难再专心写作业了。 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那就让孩子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03、允许孩子做一会儿、玩一会儿 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玩一会。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04、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写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 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孩子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他阅读他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05、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 06、优化作业环境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写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板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 书房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孩子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了,那么他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所以要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别让孩子在书房玩耍。 07、形成规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以上讲的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要参考着做。 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爸妈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Read more

12个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法

养儿方知父母恩,大多数人都是当了父母后才终于明了到父母难为,做父母的总是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期望他们出人头地。然而,我们认为最好的,孩子是否能够欣然接受呢? 我们全心的爱,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呢? 育儿专家暨心理治疗师Andrea Loewen Nair提供家长们下列12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可以真实感受到父母亲满满的爱、倾听及接纳。 1.每天分别出10到15分钟不受任何打扰的时间给孩子,给予他们全部的注意力、毫无分心。如果刚好手机响起,就大声告诉孩子们「它可以等」。 2.当你自己想要有些独处时间时,要注意所表达的方式。例如「我想要好好泡个热水澡」远比「老公你终于回来了,请你接手陪他们因为我累了」来得好多了。 3.当你无法陪伴孩子时,请认真地告诉他们你正要去做的事,以及事情的重要性。 4.问孩子问题时,要表现出感兴趣的专注力,例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建议可常常建立与孩子这样有品质的对话。 5.时常给予孩子亲吻及拥抱,让你与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机会。 6.与孩子说话时,身体尽量降到与孩子同高,专注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你正在仔细聆听。 7.每日放学后,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点。当孩子一进家门时,不要开口就说「去写作业」、「老师今天打电话给我」,而是要反问自己「要如何让孩子高兴看到我」,因为当孩子与父母有好的连接时,自然就会愿意合作了。 8.不要过于在乎结果,而是享受过程。例如当孩子演奏表演时,「我喜欢看你演奏」比「你演奏得很棒」来得好。 9.偶尔舍弃营养均衡的食物,并且让孩子来决定晚餐内容,心情放轻松点,偶尔的不营养并不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10.让孩子来选择想要与爸爸或妈妈一起进行的活动内容,即使你认为他们所选的活动一点都不好玩,仍然积极参与。 11.没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透过一些小东西让孩子知道「妈妈好想你」,例如写个小纸条、为他准备他爱吃的午餐、一则简讯等。 12.当孩子放学进家门时,先放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立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及微笑。 图:pexels.com

Read more

生活中如何教出一个聪明的孩子?

聪明可爱的宝宝是从么教出来的?答案就在看似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那些看似意义微小的言辞和行为,施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几年后就可能塑造出不同的人格和智慧,并进而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社会的未来。 缺乏创新精神,让孩子失去发展后劲 10月初在帕拉阿图,学前教育专家、旧金山加大博士王云丽老师的儿童创新教育讲座让现场的听众们感受到:对孩子们的日常教育方式不可不慎。不恰当的话语、行为、教育方法,可能让孩子一生受到负面影响。确实有很多家长、甚至老师不了解真正的教育之道,让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非常流行,结果损害了孩子们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有一个14岁的学生做了一项校园调查,发现这样一个结果:学生们的自信心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从7年级到9年级、高中和大学阶段,没自信和非常没有自信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1%、29.9%、37%。 另一现像也很普遍。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考上好的大学,拼命的读书学习,但一到了大学,却失去了学习动力、兴趣和探索精神。 这两个现像背后的原因很多,但都与教育上缺乏创新精神有关。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探索的成功和快乐。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总是强调分数、分数,分数决定大学,分数决定奖学金甚至决定职业。而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却被这一过于功利的过程埋没了。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的学生自然又会失去自信。 留心生活中的教育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王云丽认为:家庭和校园都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好地方,关键是教育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来鼓励孩子,而不是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去压抑、打击孩子。说到压制孩子的创新精神,可能很多家长口头上都不会容忍这种做法,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往往有这种行为。 比如,对于孩子拆玩具的做法,水平不同的家长做法就有很大差异。有的家长会阻止孩子、甚至吓唬孩子,不让孩子这样做;有的家长看到可能不吭声;还有的家长可能会和孩子坐到一起,做孩子的助手,探索、研究如何拆玩具,如何组装玩具。其实,这个拆玩具的过程正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动手发展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只能造成孩子成长的缺失。 另外,家长要放手让孩子与环境接触。经常带孩子接触图书馆、博物馆等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教育主题。久而久之,孩子这类记忆与资源非常丰富,就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王云丽认为,教育创新不一定非要什么特殊的人物才能做。日常生活中,平时的课堂上,都有很多引导孩子创新的机会。但处理不好,也会损害孩子的创新能力,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要把握好创新教育的原则、机会、分寸和方法。 不攀比,摆正心态,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的天分不同。在某一方面看起来很弱的孩子,在其他领域却可能非常出色。父母们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独特才华。 一位酷爱京剧演唱的爸爸教自己童年的女儿唱京剧,可女儿怎么也唱不好。于是这位爸爸就觉得很失望,认为自己女儿不聪明。殊不知,这个女孩子对数学和语言却很有天分,虽然京剧唱不好,最后却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情,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博士。 另一个例子可能家喻户晓。台湾歌星周杰伦中学期间成绩除了音乐之外,几乎门门亮红灯。老师甚至对他的妈妈说:怀疑这孩子有智障。高中毕业,周杰伦大学没考上,只能到餐馆打工。 周杰伦的幸运是:他有一位好妈妈。妈妈对他从不指责、唠叨,而是一如既往,用「姐弟式」的关心鼓励儿子。如果没有母亲的不断鼓励,如果周杰伦被老师们那种「智障」的看法压垮而不敢去做出新的尝试,可能就没有最后这位享誉华裔歌坛的风云人物。 创新教育实际操作策略:如何教孩子阅读绘本? 王云丽老师给家长和老师提供的阅读教学策略是: 1、结合孩子的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把阅读内容和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串联起来,这样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尊重孩子的想像力。阅读绘本时,儿童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往往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来解读书中的故事、描述的内容。成年人可能觉得荒诞不经,但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限制孩子的想像,而要正面鼓励他们。 3、捕捉孩子的关注点。具体做法:把绘本放到教室一角,先让孩子自己阅读。孩子需要时,老师和孩子坐在一起看,了解孩子的关注点,然后据此生成一个新的教学活动,而不是老师自己先读再按照自己的设计给学生讲解。 4、不要因为次要问题而离开教学目标。课堂上不要过分限制孩子们,不要每堂课都强调纪律。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清楚:你是在培养他们守纪律的习惯,还是在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专注力?老师要清楚自己的主要关注点。 5、鼓励孩子们重新创编故事。比如,听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有的小朋友觉得大灰狼也会饿,也要吃东西。有的小朋友就突发奇想:像孙悟空一样,从小白兔身上拔毛,变出很多小白兔给大灰狼吃。孩子们开始不会想的很周全,但这已显示出他们的同情心,能从不同角度上去思考。 6、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立场角度。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成年人不要用自己的思想框框去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无论孩子对错,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首要的。一时的对错并不重要,在孩子成长后总有认识到的时候。不能因为一时的对或错,伤了孩子的心灵。 7、用多种方式、多条路径教育孩子。孩子们可能在某一方面不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很突出。比如,有的孩子音乐不行,但数学、语言可能很出色。家长不能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来评价孩子,要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