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是一场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要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修行

处世之道其实很简单, 道理每个人都知道。 那就是,笑容比臭脸更受欢迎。 与其整天把「害怕、倒楣、不平、不满、 抱怨、诉苦、别人的坏话、埋怨、 担心、无法原谅」这些「地狱话」挂在嘴上 多说「我爱你、幸运、开心、 快乐、感恩、幸福、谢谢、原谅」 这些「天堂话」当然更理想。 为什么无法做到这些人尽皆知的事? 就是因为受到了「自我」的影响, 所以,只要放弃自我,就可以改变。 自我和个性不同, 不要把自我误认为是个性, 个性是神明赋予每个人的特色, 可以发挥个性,但不能助长自我。 个性和自我有什么不同? 自我会破坏人生, 愈自我的人,愈惹人讨厌。 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幸福, 但有很多人都无法幸福。 当我鼓励大家「要多说天堂话」时, 就有人反驳: 「如果这么简单就可以幸福, 全天下就不会有人受苦了」,

Read more

一句话的感悟

1) 一个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感悟: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 2) 不想爱了就放手,不想讲了就闭嘴,不想恨了就释怀。     感悟:一切都会过去的,事事不必太执着。 3) 所有负面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你所不满的人和事情不起一点作用,而对于你自己和你的亲人友人起大作用。    感悟:人要乐观一点,一辈子很短暂,有时一转身就是尽头… 4) 说真话的好处是你不必记得你曾经说过什么。    感悟:通常一句谎言,要用十句甚至更多的谎言来解释,人不要活的那么辛苦。 5) 山盟海誓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    感悟:不要轻易相信承诺,一句「拿着」胜过十句「我会给你的」。 6) 时间是个可怕的东西,随着它的流逝,总有一些真相被永远掩盖,也总有一些真相慢慢被揭开。有时,不经意间,一些真相就来到你身边……    感悟:无语…做任何事一定不要总抱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是真理。 7)

Read more

茶是一个人的狂欢,酒是一群人的孤单

酒是媒介,借以远离现实,忘却一切。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喝茶的时候,都是在聊怎么做生意, 都觉得自己穷,琢磨怎么赚钱。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来越开阔。 酒桌上喝酒的时候都是在吹, 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行,必须让别人知道。 喝完吹完回家睡觉,第二天继续喝,继续吹。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 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 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 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人生如茶。 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 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人生不过一杯茶。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Read more

要活的漂亮,要让自己永远善良

要独立,要坚强,要勇敢, 要活的漂亮,要让自己永远善良。 很多人事的变迁,你无法左右,只能随缘。 要想活得快乐,要学会清醒地做事,糊涂地做人。 童年,两小无猜; 青年,海誓山盟; 老年,白头偕老。 愿所有的人的爱情都是完美一生。 人生要学会沉淀, 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自己。 不管昨天,今天,明天, 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生活的最高境界: 珍惜自己的过去, 满意自己的现在, 乐观自己的未来。 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 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 耐心点,坚强点; 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Read more

生活,最好的安排

看起来,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悲伤。 拼尽全力的会急转直下, 刻骨铭心的会草草结局, 飞蛾扑火的会灰飞烟灭。 于是我们失望、沮丧、困惑、挣扎, 甚至绝望, 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与抗拒感。 终于觉得筋疲力尽, 无路可走。 可是真的走不下去了吗?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答案。 所有的答案却未必都如最初所愿。 重要的是, 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 你是否耐得住性子, 守得稳初心, 等得到转角的光明。 所有的丢失, 都是为了珍爱之物的来临腾出位置; 所有的匍匐, 都是高高跃起前的热身; 所有的支离破碎, 都是为了来之不易的圆满。 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

Read more

看看谁才是真心对你好的人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做一个简单的人,有自己的心,有自己的原则,学会优雅的转身,请管好自己的心,别让它轻易的四处纷飞飘舞; 请走好自己的路,别让它扭曲,夭折人生的旅途! 曾经有人问我,谁是真正的对你好的人,我说交给时间吧! 时间久了,遇事多了,才能知道谁是真心对你好的人! 朋友不分男女,开心就行,朋友不分高矮,聊的来就行,朋友不分距离,心里有就行,朋友不分美丑,能见人就行,朋友不分富贵,有难同当就行。 不管到哪,有难时可以伸出手帮你,这才叫朋友。 人与人之间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珍惜谁,一个转身,二个世界! 一生中能有一个爱你,疼你,牵挂你 ,并且能真正懂你的人就是幸福!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掏心掏肺 ,相互倾诉,路过的都是景,擦肩的都是客! 不管是朋友还是爱人,只要是在乎我的人,我都会加倍珍惜! 文/修心堂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半醒半醉半自然,半俗半雅半随缘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人生,因追求而丰满; 生活,因幸福而美满; 心情,因愉悦而舒畅。 高调低调,看胸襟;大事小事,看担当; 顺境逆境,看把握;是得是舍,看欲望; 成败得失,看坚持;淡然释然,看心情; 心小,小事则大;心大,大事则小。 大其心,容天下之事;虚其心,赏天下之美; 潜其心,究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 放不下的人,处处是迷途。 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 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 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 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 静,少说话多倾听。 缓,稳着做事,不急不躁。 忍,面对不公不气愤、不宣泄,忍让是智慧。

Read more

父母与子女,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

昨日看到一则新闻:杭州的一位父亲整版登了一则声明,要和90后儿子“脱离父子关系”。当然,并不是真的要脱离关系,相反,老爸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儿子的心扉,消除俩人中间无形的隔膜,成为一起“闯江湖”的“兄弟”。 声明中,这位父亲历数了孩子儿时与自己的亲密无间——老爸出差,儿子也得跟着去“旅游”。而现在,“微信朋友圈屏蔽了我” “通话中就把手机扔一边自顾自干别的” “你坐在沙发上,我一靠近你就走开了”……“我越是靠近,你越是躲远”,这种落差、无奈与隔阂,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都曾感受过。 首先,我们应该为这位老爸的努力点个赞。面对儿子的“叛逆”,他没有用家长的权威去一味地指责,而是进行了反思,并做出了“新潮”的举动。“与其向90后讲道,不如和90后一起胡闹”,他希望更多地了解儿子的世界,融入儿子的生活。有这样开明的老爸,当然是一种幸福。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代际更替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成长轨迹,父母与子女之间横旦着20余年的岁月,必将在两代人的三观上打上深深的差异烙印。只有正视这种代沟和差异,才能理解彼此之间的某些隔膜和疏离。 其实,作为父母,完全不必刻意与孩子的生活强融。正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展翅高飞的事实,学会逐步放手,这种姿态固然会落寞心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再者说,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每一步,父母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何不在放手的同时真正去过一过自己的人生?毕竟,在亚洲的大环境里,很多家庭的第三代都还需要老人帮助抚育——一生中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 声明中90后儿子的种种表现,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许与年龄有关,或许与个性有关。到了一定年龄段,孩子会“养儿方知父母恩”,甚至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惟愿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能够提前。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将孩子看做自己的一部分。其实,从孩子出生的刹那,就应将孩子看做平等、独立的个体;享受孩子成长带给彼此的快乐,就是我们抚育孩子的意义——父母与子女的相遇,本就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分。孩子长大了,就让我们各有各的“江湖”,彼此牵挂,彼此相爱,心意相通,这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学会在关系中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大部分人在关系中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1、一个孩子,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要么我们会过度情绪化,让情绪泛滥、抓狂、歇斯底里地倒在对方身上,女人们经常这么做; 要么我们会麻木,冻结,与情绪完全切断连接,把自己关闭起来,我们文化里的男人很多都是这样。 这两者其实来自于一个创伤的孩子的空间, 前者认为,如果我不大声表达自己的话,就没有人会倾听我; 后者认为,如果我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惩罚,我是不被允许的。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 我们允许自己的能量和情绪有适度地表达,而不是以一种让伴侣无法接受的方式。因为如果你每一次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都得侵犯对方的界限的话,长此以往,对方就不得不将你推开。 2、一个孩子,认为别人需要改变 孩子会觉得自己受伤了,受到委屈了,是别人不好,是别人需要改变。 即使有些人通过学习看到了关系中的模式,却期望对方改变,而不是自己做出改变,事实上那也是来自于一个孩子的部分。 孩子的部分是非常让人上瘾的,我们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可怜,我们不想放弃受害者的身份,于是把自己困在里面很久,但这真的无法让关系好起来,无法让我们变得快乐! 当我们在关系中真正长大成人, 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其他人施加到你身上的,事实上是你自己选择了现在所经历的处境,而且每一刻你都不断的在创造你的现实。 3、一个孩子,是缺乏界限感的 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有被遗弃或被侵犯/吞没的创伤,这就造成我们在关系里, 要么太害怕失去爱,而奋力地去抓取爱,讨好对方,不敢跟另一半分享自己的真心话,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于是不断地退让,允许对方侵犯自己的界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要么习惯了侵犯别人的界限,因为从小我们就是被这么对待的,因此长大之后我们也习惯这么对待别人。也许会在生命中创造很多三角关系,因为一直以来对界限的概念是模糊的、破碎的、困惑的。 还有一种,小时候虽然体验过爱,但是在界限不良的情况下得到的,比如暴力、虐待,于是长大之后,无意识就会把爱跟不良的界限扯在一起,以为只能在界限不良的时候才能找到爱。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 在关系里会有良好的界限感,既不会让别人侵犯自己的界限,也不会随意侵犯别人的界限。你不仅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学会觉察到对方的需求。 学会在关系中做一个“成年人”吧! 学会满足自己,也尊重对方! 你会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Read more

记住,太过在乎就是失去的开始!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而在幸福进行时患得患失。不能因为你无法理解一些东西,就代表那些是错的。 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我们总是喜欢不停的揣测对方的心情,不停的猜忌对方的想法,然后开始惶恐不安,开始患得患失,开始责怪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事实告诉你,太过在乎就是失去的开始。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不必抬头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