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很重要吗?

孩子最喜欢我们可以给他充分的信任感。 如果我们处处不信任孩子,总是说一些诸如 “真的假的,不要骗我”、“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呢” 之类的话,还有那怀疑的眼神,孩子就会感到沮丧,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势必会受到伤害。 相反,如果我们能信任孩子,总是对他说:“爸爸妈妈相信你”,孩子就会感到浑身轻松,内心很快乐,这不仅可以激发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亲子关系更融洽,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 01 不要无端猜疑孩子 一天,6岁的辰辰和一个小弟弟在小区广场上玩,不一会儿,小弟弟突然趴在地上放声大哭。妈妈见了,急忙跑过去,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儿子:“怎么搞的,你是哥哥,怎么不知道让着弟弟呢?” “不是我弄的。”儿子委屈地回应。 “还狡辩,不是你弄的,弟弟怎么趴在地上了呢?站在一边反省去!” 妈妈严厉地斥责辰辰。 辰辰满肚子委屈,因为这件事确实与他无关,是弟弟在玩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总爱把自己的孩子往坏处想,一出什么事,马上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错了,武断地下结论,甚至控制不住情绪,斥责、批评、惩罚他。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根本不信任自己,将会给他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 教育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没看到事情的经过,不要无端猜疑孩子。即使孩子真的做错了事情,也要采取信任他的态度去教育孩子,这将有助于他认识并改正错误。多说一些相信孩子的话,少说一些猜疑的话,我们和孩子都会看到希望。 02 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 事实上,教育孩子的奥秘就在于父母坚信孩子能行。我们经常对孩子说 “你能行”,是对孩子能力和行为的信任和肯定,他会感到身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而这股力量将会激励他做得更好。 小宇做作业的时候,每次遇到难题就会喊 “妈妈你快来”,然后等妈妈来教他做做题。这一次,他又开始叫了,妈妈过来后,看了看题,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小宇怎么做,而是说:“小宇,这一题跟昨天妈妈教你的那一题有点像呢?你再想想,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做出来的。” 小宇有点不高兴,但是他看到妈妈很认真的样子,只好埋下头去自己解题,不一会儿,他真的做出来了。 小宇有些别扭的不想跟妈妈说话,但他心里高兴极了,他真的做出来了! 当然,我们不能随便说 “你能行”,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事情,如果我们夸大孩子的实际能力,一味地说:“你能行”,势必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因此,当孩子有能力做某件事情时,我们要对他说“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 03 信任不止是在嘴上说说 有时候,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们相信你”,但是遇到了具体的问题就开始质问、猜疑孩子,那么孩子就无法从我们这里得到信任感。信任孩子,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要具体表现在行动上,要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 一天,妈妈在厨房里盛粥,7岁的女儿跑过来,高兴的说:“妈妈,我来帮你端吧。”

Read more

3个对策教爸爸妈妈,改变孩子磨蹭的坏习惯!

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肯定很苦恼一个问题,就是我家宝宝做事怎么那么磨蹭,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浪费好多时间,看着宝宝磨蹭,真是替他着急啊!那么,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呢?就来介绍一下吧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 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 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 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

长大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的过程

我们总是这样以为,以为这一生还长,想开口说的话,想表达的行动以后都有时间完成,因为我们都以为自己起码可以活到70岁以上。于是我们现在不慌不忙的爱着。但是,年少时要完成的宏图大志我们有时间等,可是父母呢,他们有时间等吗?就算我们等到了成功的到来,但他们未必有时间陪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2015年1月13日继父因为身体原因再次做了手术。手术当天坐在医院病房里等着手术结束时,心中五味杂陈,有遗憾、内疚、害怕、酸楚、无奈这五种味道。期间想了很多问题,想着小时候父亲病重住院时,也是我与母亲二人守在医院陪伴着,现在继父动手术,他儿女也在医院里守着,忽然有了家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亲情陪伴的力量,让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手术结束后,医生单独找家属谈了些情况,医生说病情以后可能会复发,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去大城市好的医院做手术。听着医生说完,我的心被刺痛,觉得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随时都有被人抢走的危险,怪自己势单力薄,没能力看管好心爱的物品,让其永远留在身边。 前几日去医院给他送饭时,总是提醒他出太阳时记得在医院楼下晒晒太阳,按时吃药,多休息,等出院后咱们一起去逛超市置办年货,我再买一台相机准备着春天时带你们出门旅游。我这样说的时候他笑眯眯的说哎呀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能不能去,这病是什么情况我也知道,如果真的死了也就随他吧,死也没什么可怕的,离死那么近的手术都见过两次了还有什么东西可害怕的。母亲见继父说完话,边拍打他衣领上沾染的灰尘一边唠叨他说想死的时候死不了,那肯定会活到70岁。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病可能治不好。我们也知道,你随时都有离开我们的可能。 继父今年月初住院前我就已经产生了害怕、难过、自责这些情愫,尤其是害怕,它像巨大地波浪汹涌翻滚着,又像烟雾把我迷住,这些不好的情愫肆无忌惮的在身体里逃窜,肆意妄为。又像藤蔓,缠绕在身体中,并且逐渐壮大盛烈。我知道我产生害怕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怕如果继父真的走了以后,和母亲吃饭又回归曾经的一菜一汤,甚至经常吃剩饭。 我怕家里少了一个人的唠叨,多增添了一份冷清。我怕母亲总是一个人出门买菜没人陪伴,我怕没人陪母亲说话,我怕我想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而那个我最渴望留在我身边看我成功的人,已经不在了。 我是一个特别害怕失去的男生,但我的成长恰恰又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并且学着悦纳人生出现的种种痛苦与磨难。我刚出生时,大伯去世,开始稍微记事时,爷爷去世,再后来又是父亲去世,然后又经历过车祸、被殴打、被嘲讽、瞧不起等苦痛。想来定是有了这些因,才导致现在我身上出现的很多果。 生命中的很多人,我都还来不及坐在你们身旁听你告诉我红尘纷扰、人生酸甜,等你们教会我爱恨情仇等等人生道理时,你们倏忽不见。 我没安全感,不够强大,睡觉时喜欢把身体蜷缩成一团用被子盖着脸留一个小洞呼吸,我在深夜里痛哭,也会因为电视剧里的某个镜头或走在路上听见某首歌时而落泪,但是这些原本是一个男孩子不该有的东西在我身上经常发生,从来都没人教会我勇敢强大,很多事情都是我独自抵抗,可是我孱弱无力的身躯怎能抵挡得了? 十多年了,我从未梦见过父亲。而这十多年以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语便是你病重时对我说的:要好好照顾母亲,保护她,不要让她看见我的软弱。你说过的话我都有很努力的做到,但是有些道理为什么你不教我,非要让我自己摸索前行。 看《我是歌手》听翻唱《父亲》时,听红了眼眶。因为继父生病住院,心中总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很多害怕,怕他真的像医生说的那样,如果不去大城市好的医院全面检查再做手术,也许他真的等不起了。前几日又看见歌手病逝,很喜欢她翻唱的《Dear Friend》,每次听的时候心中都有很多感触。如今,她的声音成为我们怀念的凭证。 因为我失去过太多,所以现在真的十分惧怕失去。但人长大成熟的另一种标志也许就是学会接受失去,懂得咽下往事,而不是总与过去针锋相对。我想,我此时此刻的写作既是纪念也是多年以后再回首时的凭证,告诉我没有辜负努力保护家人的责任与担当,亦没有蹉跎过现在的幸福时光。 前几日在家里打扫卫生时翻到了父亲生前和母亲的很多照片,那时候的你笑容英俊,眉目深浓,穿黑色风衣,双手叉腰。看着看着,便红了眼眶。后来我在拿起你的黑白遗像擦拭灰尘时又不争气的哭了。 我一个人抱着你的遗像哭了好久,我喃喃自语,埋怨着如今身上出现的种种结果,如若你还在的话,我也许不会这样,如果你还在的话,哪怕我平凡,哪怕不写作,只要能够像别人三口之家柴米油盐的过活日子,也是知足。我真的好想像别人家庭那样,有父亲的存在,哪怕这个父亲十分威严凌厉,但能够感受一回你陪我长大的过程也是好的。但这种念想我盼到现在,也未曾盼来。 我从来不掩藏自己的脆弱与懦弱,我知道自己不是勇敢的人,所以我不愿意去掩盖。虽然我是男生,但是我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勇敢。我不会再对自己说生命中的苦难让我成为更好的人,我想好坏与苦难无关,苦难只是提醒我,如果不向上攀爬,那么会一直困顿在深井里,不会出头。遭逢过的苦难亦让我明白,这个社会的厉害之处远远比我想象中强大,我只能奔跑,让自己少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这几日阅读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这是一本以年老及孤独命题的书。随手翻了下,便看到一段令我热泪盈眶的句子:“我们被打入悲恸,但并未失去奋斗的能力,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当了孤儿,但不代表我们不会长大。以睥睨的眼神看着我们的人更弄错了一件事,他们以为我们注定要困在黑暗里,殊不知,我们没打算在黑暗里待太久。”我知道现在的我又是幸福的,虽然在长大懂事的过程中失去过太多,但一直都在为想要的生活与写作梦想努力,有喜欢的人陪伴在身边与我一起分享。 曾经,我以为父母还等得起我,我以为一切还来得及,于是我总会有掉以轻心的时候忽略你们的老去。直到现实再次狠狠地扇我几个耳光,我才恍然大悟,珍惜当下不是说说而已。 我不知道未来的哪一天,你就走了,又只剩下我与妈妈相依为命的生活。这段时间我如此的害怕,是因为我曾经失去过,现在知道已经拥有并且视如珍宝的东西如果再失去,对我来说打击非常大。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我爱你成为口头禅,为了珍惜现在陪伴父母的时光,我列了如下事项我们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 1、给父母注册一个微博,教他们玩微博,并关注养生资讯 2、隔一段时间就带父母在周边游玩一次 3、多花时间吃了晚饭后陪父母散步 4、买相机多留影,或者拿手机拍一些生活中小事情晒在给父母建立的微博上 5、坐在看电视时给他们捶背,多听他们唠叨 6、和妈妈一起洗碗或者自己承担家务

Read more

我用这三招让女儿主动爱上学习,你不妨试试!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教育孩子诚恳,却发现孩子诚恳后在外面受人欺负。 教育孩子善良,却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然后你开始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在你的彷徨和犹豫之中,不知不觉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那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可以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们来听听俞敏洪是怎样教养他的女儿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人品教育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面前,别说别人的坏话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 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 心情教育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 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育孩子:真正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 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 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

Read more

请不要在继续这种错误了!

教育,不应该走极端。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保证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他们才不会贪婪;让孩子吃点苦头,他们才懂得谦虚;让孩子学音乐美术,孩子懂得了高雅和品味;让孩子受点挫折,他们的灵魂会更加坚韧;孩子经常旅游,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陪伴就是花时间 很多爸妈都有这种感觉,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睡醒,晚上回来时孩子又睡着了,表面上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实际上陪伴孩子时间非常少。现在的父母的确压力非常大,我们在当父母的同时还要扛起家庭的重担。但是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就不能重来,我们可以认真想想,陪伴的少,到底是时间的问题,还是选择的问题,圣经上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父母可以审视你心中的价值排序,是孩子重要还是加班重要?无论是每天早晚的空隙还是周未节假日的时间,只要你愿意,我们总可以挤出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 陪伴需要高效率 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爸爸给你买高档的变型金刚!很多爸妈觉得趴在地上看蚂蚁或者在水坑里跳上跳下不如玩高档的玩具和看绘本更有意义,但是在孩子的眼里,这些简单的看似无趣的玩意才是最特别的。什么是高效率的陪伴,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无论你是陪孩子做游戏也好,聊天也好,甚至你在外地和孩子打电话,视频通话,只要你全心全意的投入在其中,认真的和孩子交流互动,就算只有短短20分钟都可以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让理解替代指责 有一次,我洗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弟弟一把抓起大的就啃,姐姐冲上去就把大苹果从弟弟手中抢了过来。看到弟弟哇哇的哭,我立即对姐姐大吼: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弟弟那么小,你干嘛抢他的!姐姐委屈的说:妈妈,我想把大的苹果给你吃!我当时眼圈都红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没有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就算是孩子做错事情,我们也不要第一时间责骂孩子,而是应该去问问,孩子会什么要这么做,减少先入为主的观念,听听孩子的理由,让理解代替指责。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因为理解而更加亲密。 和孩子亲密接触 我们经常拥抱亲吻小宝宝,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这种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就不多啦。可是无论孩子年纪大小,来自爸妈的亲吻拥抱都是最美好的爱抚,是他们对幸福的认可和自信的来源。平时我们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捏捏他们的小脸蛋,或者挠挠他们的痒痒肉,都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得到来自爸妈的关爱,肌肤之亲是让孩子得到父母关爱最直接的途径。 把童年还给孩子 快点,快速,别磨蹭,这是我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年代,孩子们的童年也变得紧张起来,很多小宝宝才几个月就进早教班惹,大一点的孩子更是被各种兴趣班压的直不起腰,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天才孩子”,父母生怕慢一拍,我们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还记得我们的童年吗?那种撒欢在田间地头的快乐,那些天马行空慢悠悠的日子,真是最纯真最难忘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幸福,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一直催催催急急急让我们的孩子错过成长中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孩子成长的脚步,让孩子就做个孩子吧,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各位爹地妈咪,夜深人静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这们努力的工作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呀!即然是这样,孩子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相对于昂贵的礼物,高档的环境,孩子们最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智商情商都出色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恰恰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无论是多大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才会让他们拥有安全感 和自信心。不要等到有一天孩子叛逆,不愿意和你亲近才去后悔呀,让我们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们吧,因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 孩子们长的多快呀,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离开我们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那个时候,孩子的成长在我们心里就只有回忆了。。。 文来自: 妈妈育儿必看

Read more

教孩子看懂别人的立场

有位网友,在我第一次举办活动的时候,不畏当时已经有台风快来,坚持从花莲来参加,我们花了一些心思,一起解决了她孩子的状况与问题。后来又有一次新书发表会,我就坚持办在花莲。为了那一场演讲,不只我们全家提早去花莲,还有几个家庭也同行。那一天,所有孩子全在小齐家玩,小齐家有个孩子专用的游戏室,孩子们在那里简直玩疯了。直到夜色低垂,我们在返回民宿的车上,当时六岁的女儿气呼呼的说:「我最讨厌阿生了!」 我问她怎么了,女儿很生气的说:「要离开的时候,我就说大家一起把玩具收一收吧!结果大家都说好,只有阿生不收玩具,一个人跑走了。小齐、草莓大家都有收玩具,阿生明明也有玩,为什么就不收玩具?」女儿很气愤一直念一直念。我抱着女儿,义愤填膺的说:「对呀! 这种感觉超级生气的,对不对?明明阿生也有玩,妈妈有看到他玩游戏车组,还有玩篮球,原来都没有收玩具呀!真是太差劲了。」 我这么说,就好像往女儿的火气里,再倒一桶油一样,她的怒火燃烧得更旺了。她更生气的说:「对呀!我超讨厌这种人的!怎么会有人这么讨厌呢?叫他来收玩具还不要。」 我说:「妈妈懂妳的感觉。这种不自己收玩具,要别人帮他收的人,真的太过份了,真讨厌! 会让人气到爆炸,对不对?」 女儿还不知道已经落入我的陷阱中,跟着说:「对,气到爆炸了。」 我一脸愤怒的附和:「我懂,我懂,我也常常这样帮一个小孩收玩具,明明都是她在玩的,我又没有玩,为什么都是我要收玩具?这样太不公平了,我也常常气到整个人快爆炸耶! 宝贝,妳今天的感受妈妈都懂,妈妈常常这样被对待呀!」 我越说语调越愤怒。 这时候女儿终于懂了我在说什么,怒火转眼烟消云散,笑笑的说:「其实,阿生也没那么过份啦! 小孩有时候会这样,玩一玩就懒得收呀! 妈妈不要太在意喔!」 我告诉女儿:「明天妈妈一定要买个礼物给阿生,谢谢他!」女儿不解的问:「为什么要买礼物给他?」我笑着说:「因为他让我的宝贝女儿懂了妈妈的感受,光这一点,我就该好好感谢他。」 这时候,女儿很不好意思的说:「妈妈,别生气嘛,我下次一定记得收!」 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看事物 小时候,我常常觉得母亲给的关爱不够多、母亲是个难以亲近的人,一直到我自己当了妈妈,我才真的体会到,母亲不只是母亲而已,母亲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女儿、一个姊妹、一个员工、一个媳妇、一个大嫂或弟媳……。 当我变成妈妈,有个孩子仰望着我,渴求着我的每份关爱,我才懂得身为一个女人,站在母亲这个角色当中,有多少的感受,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懂。 我一直到当了母亲之后,甚至是当了两个孩子的妈之后,才真正懂得转换自己的立场来看自己的母亲;而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又必须转换立场,站在孩子的角色中看孩子。在生活中,我的立场反覆的翻转着,让我去面对许许多多的状况。 在面对孩子的怒气时,我才懂,所谓的「感同身受」,不是由妈妈碎碎念去告知孩子,而是在孩子有同样感受的当下,教孩子「妈妈也有这样的感受,而给我那个感受的人是你」。 孩子是一个很单纯的灵魂,从出生开始一直专注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饿了就哭,不管别人有没有空;尿布湿了不舒服也哭,不管妈妈是不是正在睡梦中。 我们总是忽略,希望孩子变成一个懂得「感同身受」的人之前,他们的人生要先经历过多少的「感受」。孩子必须练习转换立场看事情,他们面对不同状况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才能展现出来。 因此,我常常在孩子的冲突中,让孩子各自思考对方的立场,我常常在女儿丢给我问题的时候问她:「如果妳是我,当一个妈妈遇到这样的状况,妳会怎么处理?」 我也常常在她叙述学校状况的时候问她:「如果妳是老师,妳会这样规定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处理呢?」在面对一个还是小婴儿的弟弟时,我也会问她:「如果是妳,妳要怎么教弟弟收玩具?」

Read more

別把孩子的分数當命根!请客观看待它

在孩子们之间一直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两三个阿拉伯数字,竟然成了孩子们的“命根”,这难道不让我们做父母的反思吗?其实,分,已经不仅仅是孩子的“命根”了,更是父母的“命根”,很多父母都是以孩子的分数来论他是否是“英雄”。父母抓住这个“命根”就等于抓住了希望吗? 有两个孩子同上初中2年级,也是一对成绩相当的好朋友。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彼此的父母都会很关注两个孩子的成绩,言语之中也会透露出比较之意。一次期末考试之后,两个人都同时退步不少,面对成绩,两人都没有勇气告诉父母,因为她们已经预料到结局将很惨。好在两个人还能互相安慰和支撑,但是,不想面对的心态促使两人商量着如何逃避,萌生了逃跑、自杀、跳楼等想法。但是,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如果两个孩子一时想不开做了傻事,父母岂不是后悔莫及?而今,多少孩子面临分数的压力而患上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父母抓住“命根”后想要的结果吗?这是父母没把孩子当命根,而错把分数当“命根”的结果。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有思想、有情感、有主动性、有差异性、更重要的是有潜力。而分数只是一个数字,一个有局限性的标尺,“分数”与“孩子”根本没有可比性。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孩子,激发孩子的各方面潜能,不仅仅以“分数”去测量孩子,帮助孩子在品行、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分数绝不能衡量孩子的全部能力,更不能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尺。死读书考高分也不代表成功,因为这个社会,“高分低能”的“人才”比比皆是,根本没有什么担当、做事的能力,当然,这样的人也很难在这个竞争日益激励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孩子能愉快地、主动地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才是成功。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又该怎样面对“分数”这个东西呢? 不以高分而雀跃,不以低分而萎靡   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当她考试成绩不好时母亲就会非常沮丧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你,你这么不争气、没出息,让人失望。”并且好几天都不理她。但当她考好时,母亲特别欢喜,又亲又抱,还说:“真是妈妈的好乖乖,袜子都放着,我给你洗。”女孩总是觉得苦笑不得,总想问一句:“母亲,您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因孩子考高分而雀跃,也不要因为孩子考低分而萎靡。  要改变对“人才”的认识   不是分数考得高,以后成就就大。大量事实证明,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分数高的人。比如: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当做低能儿,然而他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小时候是被学校开除的儿童,但后来成为日本著名的主持人和畅销书作家。   而且,不是只有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宝贵的人才,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尽心尽力的人也是人才。所以,我们要改变对人才的观念,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卓越的人才。  以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为基准   卓越人才的基础是健全的人格,我们首先要重视对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培养。我们和其他父母之间动不动比谁的孩子学习好、分数高,这本身就把“分数”放到本来不该有的高度。而我们过度重视分数,反倒会看不见孩子品质上的优势,而良好的性格和人格才是幸福的源泉。这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 帮孩子打开兴趣之门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讨厌学习。我们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提升成绩,而是先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如何转变?从孩子现有的基础上,给他能消化的简单知识,逐步提升。当然,这需要我们绝对的耐心和对分数完全地不在乎,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孩子的进步才会从分数上体现出来,但父母为孩子打开的是自发学习的大门。  因材施教,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突出的智力能力,我们一定要发现孩子的擅长之处,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引导,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优势,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天赋,了解孩子的智能特点,不要抓住“分数”不放。如果我们总是盯在“分数”上,就很难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看不到孩子的优势,又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呢?   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我们要给孩子真切的关怀,而不是将孩子等同于一个符号或一个分数。我们要对孩子的德行、体育、美育、劳动等各种方面给与关注,这些都是孩子整体素质的反映。只有我们自己先建立起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来自:wallcoo.net

Read more

孩子,有人打你,你要打他!(几亿人看完沉默了)

当孩子跟你说,别人打了他时,你会怎么教他?教他告诉老师?还是教他委曲求全?这位父亲告诉我们:打回去,被欺负要有反击。也许,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也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也许大人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爸爸,今天,王小红又打我了!” “啊,怎么又打你了?!那她今天为什么打你呢?” “我玩积木,她也要玩,我不给她,她就打我。” “谁先拿到积木的?” “我先拿到的。我已经拿在手上玩了,她来抢,我不给她,她就打我。” “她打你,你怎么办的?” “她打我,我就哭了。然后,老师来了,我就告诉老师了。” “老师怎么处理的?” “老师批评她,不许她再打人……” “那你现在难过吗?” “难过!老师批评她,她也不改,她老打人。” 这算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接着帮助她辨清是非对错。 “你们俩这个事情,是谁不对?” “是她不对!是她抢我积木玩,先动手打人的。” “好,她不对,那你要不要报告给老师?” “要!遇到麻烦找老师……” “老师知道后,有没有批评她?” “老师批评她了!可是,可是她不听,过一会儿她又打我,我心里很难过。” “你心里难过,你想怎么办才能不难过?” 阿淘不言语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那时候她太小了,她的人生里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麻烦。说到这里,算是辨明了是非对错,下面进入解决问题阶段。 有人打你,你要立即还手。 “那她打人,该不该打她?” “该打!”

Read more

惩罚孩子的5个绝招,巧妙不伤感情!看过的妈妈都收藏了

孩子犯错之后如何去管教,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体罚、责骂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这很容易给年幼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对家庭缺乏安全感,不利于今后的人格健康;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被打骂“皮”了,今后会更难管教。 但是,没有了实质性的惩罚,管教效果也不好。虽然大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过“夸”的程度不好把握,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傲慢、无规矩。家长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不起规矩、树不起威信,到了青春期就掌控不住了。 所以说,管教孩子重在“恩威并施”,一定的惩罚手段是肯定要有的,但是方式很重要。下面这些惩罚孩子的小方法,简直太巧妙了,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让孩子吃点苦头长记性!大家可以学学! 01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的棒子,总是令妖怪们闻风丧胆。既然这样,家里不妨来一根,对坏习惯、坏毛病不要留情。 在孩子和大人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用偏软的材料(报纸、泡沫板等)制作一根棒子,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然后,哼哼~一根专门执行家法的大棒子就诞生了!大家一起给这根棒子起个名字,比如金箍棒、家法棒、刘家棍…… 接下来,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了,如果以后再欺负小朋友、对奶奶不尊敬、说脏话等等,就要被金箍棒打手心! 注意:制作材质一定不要太硬,要不然会伤到孩子;打的部位,最好以手心、屁股为主,不要敲其他脆弱的地方;打的力度要适宜,太轻了,孩子以为闹着玩呢,打得太重当然也是不行的。 02 愿望之树 愿望之树长满叶子的时候,孩子就能许一个愿望了! 找一块纸板或者小黑板,画一个树干,树干上画7个光秃秃的树枝。 跟孩子约定好:每做好一件爸爸妈妈要求的事,就可以在一根树枝上画上叶子,当7根树枝都长满叶子的时候,就可以跟爸爸妈妈提一个愿望了!但用过愿望之后,树就枯萎了,所有叶子都会被擦掉,一切重新开始……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代币法”,跟幼儿园里用小红花换礼物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没有达成目标的时候,可以不奖励叶子,但是千万不要倒扣一片叶子。因为“倒扣”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倒扣的次数多了,孩子往往会选择放弃,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就没效果了。 03 超能结界 在动画片里,拥有超能力的人可以创造出一片“结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另外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也给唐僧他们划过一个圈圈,妖怪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可以拿这个好玩的概念做点文章啦! 在墙角,或者其他位置,用彩带、粉笔等圈出一个小圈圈,里面放一张小垫子、一个计时用的小闹钟,然后跟孩子一同起个炫酷的名字,什么超能结界、电磁力场、镇妖圈…… 之后,就是挑个合适的时机跟孩子约定好:如果放学后在路上乱溜达不回家,或者犯了其他错误,就要圈圈里罚站3分钟,用小闹钟计时。这其实就是“计时罚站”,不过换了一个让孩子不那么排斥的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罚站的位置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孩子正罚站时被来串门的小朋友看到了,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外,时间最好在3分钟左右,太短了没效果,太长了会让孩子厌烦。 04 贪吃大嘴怪

Read more

小孩子经不经常看电视的差别居然这么大!

几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 奇幻小说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有句台词: “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电视时代来临之前,孩子们靠阅读来学习。 如今,信息已经先被别人消化,重新合成,再打包,然后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我们孩子的起居室,他们只需要作为被俘获的受众坐在那里就行了,孩子们咀嚼着各种加工过的食品和信息。 依赖于带有偏见的电视节目和娱乐活动,他们正在媒体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下成长定型。 随着身在职场的成年人日益忙碌,父母们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孩子,放弃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而任由媒体来影响他们。 因为—— 0-3 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坏处一 : 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坏处二 :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想。 坏处三 :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坏处四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