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上学前班、幼儿园、甚至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堆积木、画画、创作想象的世界,在脑瓜里想这些事,或和同学一起玩。但这些活动越来越多地被老师的教学所替代,而这种教育方式过去通常用于年级较高的学生。在很多学校,正规教育现在是从4或5岁开始的。人们认为,如果不提早开始接受教育,孩子们在阅读、数学等关键科目上恐怕会落后,或许永远都无法再赶回来。 这个想法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越早开始意味着学到的越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方式会提高长期的成绩;实际上,它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可能会阻碍情感及认知方面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 我最近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莱斯利大学(Lesley University)的教育学荣休教授南茜·卡尔松-佩奇(Nancy Carlsson-Paige)有过一番交谈。卡尔松-佩奇称,这种趋势反映了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深深的误解”。她定期参观学校,看到很多年纪较小的学生无法理解授课内容:“我在很多教室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老师让学生坐在桌子旁,抄写字母。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真让人感到难过。” 这场争论事关重大。在教师早期指导的质疑者看来,那种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出能够发现、创新的人才,只会培养出倾向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人,追随者,而不是创造者。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哪种公民? 在过去10年中,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措施在美国迅速蔓延。 《不让孩子掉队》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等项目,促使学生面对更多测验,接受更多由教师主导的教学。 另一个原因:各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这套详尽的教育方针,旨在确保学生在经历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习后,达到一定的标准。目前,4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纳了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标准。 转而采用说教的方式是为了解决两个紧迫的问题。 从很多方面来看,美国的教育成就落后于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数百万美国学生的成绩仍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这些学生中很多人家境贫困,属于少数族裔。倡导人士表示,提前开始正规教育将有助于缩小这种双重差距。 这些举措虽然都是出自善意,却是受到了误导。包括芬兰和爱沙尼亚在内的几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从7岁才开始。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