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术馆看画展,遇到阿西与她的新男友。阿西换种心情就换个男友,但这届男朋友我感觉不错。名字也好听,叫简白。是一所艺术院校的老师,说话温文尔雅。因为印象好,看完画展,大家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得知跟我一起去的女友自己开摄影工作室,简白谈起日本艺术家蜷川实花。 对于蜷川老师的作品,我不反感,但我朋友不喜欢。所以当简白滔滔不绝的时候,她一直默默吃菜。 简白忍不住问:“你搞摄影的,不研究蜷川实花?”我朋友只好实言相告:我不喜欢她的风格。 饭局的后半场,成了简白向蜷川实花老师致敬的专场演讲。他使出体内洪荒之力,甩出各种专业术语,试图说服我朋友,蜷川实花很伟大,你应该喜欢她必须喜欢她。我朋友一向温和,最后也被逼急了,说:“不喜欢她的作品是我的自由啊。” “那日本摄影师,你喜欢谁?” “森山大道跟荒木经惟。” “有没有搞错!你心里肯定住着个男人!” 幸好饭吃完了。我拉着朋友去停车场。问她对简白的印象如何,她说:“挺有才华的,可惜没修养。” ******** 我问她觉得什么是有修养,她说像白先勇那样,让别人有“不喜欢”的权利。 台湾主持人陈文茜与作家白先勇是好朋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两岸三地,很多内地年轻人不是通过小说《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是青春版《牡丹亭》才知道白先勇的。这么伟大光荣有品位讲艺术的事,陈文茜却不感兴趣。 白先勇发现以后,很少在陈文茜面前讲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情况,更不请她发表意见。但这完全不妨碍两人继续做朋友,陈文茜说:“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这就是修养。宽容别人的‘不喜欢’,尊重别人与你不一样。哪怕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最昂贵的奢侈品、最美的人,也不必人人欣赏和喜欢。”朋友说。 很多人,可以帮你开车门,请你吃饭,夸你漂亮,但一遇到意见不同的时候,就暴露出修为不够,变得急躁、有攻击性。 ******** 修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基础部分与教养重叠。比如不随地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擅于倾听、有契约精神等等。但修养与教养最大的区别是,教养是习惯,是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教化的结果。而修养是智慧,是不断战胜自己的占有欲与好胜心,慢慢稳妥慢慢宽容,把石头一样的自己,打磨成温润的璞玉。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对他人的生活指手划脚。他们获得尊重的方法不是去驳倒谁、战胜谁,而是用尊重换取尊重,以自由交换自由。 我认识一对夫妻,丈夫很喜欢吃榴莲,太太觉得特别臭。但太太逛水果店的时候,会主动买榴莲回来。丈夫更绝,搬把椅子,去小区的草地上,边晒太阳边大快朵颐,吃完用湿纸巾擦干净手、嘴,嚼两粒口香糖再回家。 一对有修养的人在一起可真好。不管爱情有没有变成亲情,至少我不必变成你。 那些表面对你很好,却永远都在干涉你、管教你,希望你成为他的影子的恋人,再深的爱也补不上修养的浅。 ******** 我被朋友拉去参加过一个灵修班,老师以前是文艺女青年,后来出了自传、当了作家,开始研究心理学与灵修。大部分学员都是她的粉丝,她说什么都点头,偶尔有一两个人站起来提问,总是问题还没说完,就被老师温柔地打断。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始终有种被质疑被绑架的感觉,特别不舒服。后来我看她的书,里面有一段写到:每当我看到一对男女,推着孩子,其乐融融的样子,都觉得他们好可怜,他们的世界如此狭小…… 原来,学习心理学,并没有让她变得宽容、智慧、有修养,反倒变得狭隘、自负、无礼,脸上永远写着“我最正确”。
Read more你忙时的样子,暴露了你的修养
01 每年年初,公司都比较清闲,拟订了年终计划,觉得还有大把时间完成,再加上刚过完年,大家都像模像样地来上班,其实心里根本懒散得要命。 可是,今年有点不同,不知道什么原因,眼看着客户们摆出一副奋发图强的样子,项目时间表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前。于是,同事们一个个都开始抓狂。 办公室里最近的场景经常是这样的: 同事A一手举着星巴克,另一只手不停地狂按手机,蓝牙耳机里还不时传来吵闹声。 同事B抱着文件夹在办公室里横冲直撞,边跑嘴里还一边嘟囔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同事C黑着脸把犯了错的小朋友叫到办公室一顿痛批。 诸如此类。 02 有人说,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人一忙起来,顾不上责怪别人的疏忽,也没时间找茬吵架。所有无聊、寂寞、失落、抑郁一下子全好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精神上的洞。 可是,我却觉得,“忙”让那些平时看着再正常不过的人一下子变成了神经病。 小东刚来公司的时候,所有女同事都欢欣鼓舞,办公室里摆着个男神,大家上班干劲十足,下班也不想回家,老板们偷偷给了我一个大红包,介绍了这么个好同事。 那段时间,我的人气都开始高涨起来,不少小美女哭着喊着请我吃饭,吃什么我挑,唯一的要求是带上小东。 他上班的第一个月,我省了不少饭费。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公司里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就甚嚣尘上。我也备受冷落。我一直不明白,但也没多问。直到有一段时间和小东做一个项目,我才知道大家为什么对他敬而远之。 那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谁也帮不上谁的忙,可偏偏有个同事突然病倒,她手头的一摊活儿华丽丽地变成了无主物。大家商量着互相分一分,谁都没那么辛苦。小东却先下手为强地来了一句:“我实在忙不过来,最近我也有点不舒服呢。” 同事在旁边暗暗翻白眼,嘀嘀咕咕地说:“谁忙得过来呢……” 我私下劝小东熬一熬,毕竟大家都忍耐着。他却一改平日的温文尔雅,一脸不耐烦地瞪着我说:“老板只给了我一份薪水,我凭什么做两份工。” 他说这话,我没法怼回去。毕竟不是份内的工作,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他不做,你也说不出什么错。可是,就是在这可做可不做的时刻,才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在紧急的时刻,你愿不愿意站出来帮别人分担一点,就是差距。 03 时间是检验人品的最高标准,不过你不必等一辈子那么久,看看他忙的时候就知道。男神女神一忙起来不小心就变成了渣男泼妇。 去年,听了一个讲座,几个全球五百强的HR总监讲述面试技巧。每年,在全球各大知名院校巡讲招聘的他们经常可以从数以万计的应聘者中挑出优秀人才。他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了压力测试和逆商。 众所周知,逆商,就是一个人的挫折忍耐力,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现代生活里,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一种挫折,就是时间压力。该做的事,想做的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时间永远不够用。 人们都说,得时间者得天下。所以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铺天盖地。可是,随着人们越来越珍视时间的价值,却往往忽略了修养和品性。
Read more一出口就招人烦的8句话,你说过吗?
美国沟通专家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其实,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懂得沟通技巧,一出口就引发误解、争吵和隔阂。尤其下面8句话一出口就招人烦。 一、指示型:“你应该” 这种居高临下的指导会让沟通变成命令,引发抵触心理。随意指手画脚往往会打乱别人办事的节奏,让人反感。 二、质问型:“为什么不” 有时我们想提建议,却让人感受到质问和指责。不妨换成“如果那样做,你觉得如何”,这种征询口吻更易让人接受。 三、贴标签:“你怎么老这样” 人都有一时之过,不要把对方一棒子打死,否则他会委屈甚至恼怒。 四、不耐烦型:“别跟我说” 我们自以为无所不知,因而拒绝倾听别人的“借口”。这种轻视的态度会让对方感觉无处诉说,心生委屈。 五、威胁型:“如果……我就……” 威胁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不如以奖励的方式,即承诺如果对方做到了什么,就给予怎样的奖励,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 六、先扬后抑型:“还行,不过……” 这种肯定只是表象,“不过”之后才是重点。这种句式让人感觉我们不真诚,甚至有点轻视。可以改为“已经很好了,如果再怎样改进一点就更完美了”。 七、打哈哈型:“谁知道呢”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意味着敷衍,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认真对待。可换为“我和你的意见不太一样,你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八、比较型:“你看人家” 我们总认为比较能让人“知耻而后勇”,殊不知这种句式用多了会适得其反,容易让人自暴自弃,还显得我们过于挑剔,从而影响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不妨注意这样几个沟通技巧: 1、指出别人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但不加评判和指责。 2、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不推断别人的意图。 3、表达自己需要的同时,保证对方感受到尊重、信任、理解。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命令。 文/教你说话小诀窍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学会沉默,学会平静的接受……
人,为什么要学会沉默?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回答,是这么说的:‘在弱者面前沉默,是善良;在强者面前沉默,是尊重;在陌生的领域沉默,是敬畏;在熟悉的领域沉默,是谦虚。” 确实,适时地选择沉默,是一种难得的修为,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因为话,谁都会说,但适时的沉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 每个人在最悲伤的时候,会突然消失一阵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一条高赞回答说:“让我告诉你,在那段时间,降临一场暴雨,天上所有的云都自杀身亡,从此以后晴空万里。” 也许是听见有人在背后说你的闲话; 也许是忙了很久的项目最终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也许是被房贷车贷等等现实的压力磨的喘不过气; 也许只是天下了雨,而你忘了带伞…… 每个人都会经历心里山崩海啸的时刻。年少时,这样的时刻第一反应就是拿手机,发微信也好,打电话也罢,不吐不快,一定要说到头都疼了,回归沉静时才觉得格外疲累。 而如今,往往这样的时刻都无法宣泄,脸上总要保持着得体的微笑,旁人看你并没什么不妥,只是比平时更沉默了些。 沉默是一种教养,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许多事情,会遇到许多人,也会遇到许多的不痛快。 有教养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不痛快说出来,也不会把自己一时的快乐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遇到看不惯的事情的时候,有教养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 沉默其实是给别人一种尊严,不去与别人撕破脸皮也不去与别人一同甩脸色。沉默的人能够给别人应有的尊严,也能给别人留下自己应有的体面。 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教养,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修养究竟是如何的。沉默是一种克制,在脾气暴躁的时候,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懂得克制自己的性格,这样的人,才是一种有教养有修养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尊严的存在,因为他们本就是一种有教养的人。 黄庭坚在《赠送张叔和》中写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一个人的话越多,遭遇祸患的可能性就越高。说话固然是一种表达,沉默却也是一种表态。有时候吐沫横飞远比不上适时沉默。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却忽略了水面下的十分之九。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说话是天性 沉默是修行,闭嘴是本事,闲谈莫论人非,静思常思己过。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沉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毫无涟漪,实则波澜壮阔。 学会沉默,是在沉淀自我,待羽翼丰满之时,才能划破长空;学会沉默,是在提升自我,等山花烂漫之时,蝶蜂自会飞来。记住,沉得住气,才能抬得起头。 文:张喜春 图:pixabay
Read more说话让人舒服 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中国古代对君子的标准有“三和”:“语柔和,身矮和,心平和。”首要的就是话语温软如玉,在表达心意的同时让对方生出欢喜心。 但如今,我们常用尖刻语、冷峻语使别人感到被伤害,也在无形之中为自己设置障碍。 为此一个台湾导演将镜头对准五组家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测试。每个参与试镜的人都不知道试镜的内容,一切真实呈现。 在台北打拼的儿子工作很忙,这时母亲打来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儿子不耐烦地说:“还没忙完呢,我都跟你说了很忙,你真是。”母亲落寞地挂了电话,嘴里嘟囔道:“都不知道你在忙什么。” 隔了一会儿,母亲再次拨通儿子电话:“你到哪了?”儿子的语气更加不耐烦:“又干吗?我这边的事情很重要,好了好了!”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就把电话挂了,留下母亲一脸的无奈和委屈。 测试结束,当儿子看到接自己电话时母亲的表情,抱着母亲哭了,他从没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语气会那样伤人。其实,这些测试的场景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工作中“有话不能好好说”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里要注意一点”、“我昨天跟你说的那个事,你办完了没有啊”、“你能不能再抓紧点儿”、“你问他呀,我哪儿知道”……这些话让办公室里充斥着火药味。 网上也充满戾气,《中国青年报》一项637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觉得网上常有不好好说话、动辄恶语相向的情况。有话不能好好说,似乎成了现代人通病,在生活中各个角落蔓延。 说话太倔太直、喜欢反对质疑、互相揭短抬杠,这些习惯伤人又伤己。不好好说话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压力增大,这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增加身体的患病几率。 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的研究显示,精神焦虑、敏感多疑的人易患中风、心脏病、高血压以及溃疡、肠胃等疾病。美国杨百翰大学研究发现,夫妻喜欢拌嘴会导致心绞痛的危险增加3.5倍。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如果经常大吼大叫、火冒三丈,很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会说话、说好话,并非曲意奉承,而是平实、恳切的关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嘴巴每天挂着“没问题”、“一定会有办法”之类积极话语的人,每一天都过得很顺利;相反,每天嚷嚷“没办法”、“真让人生气”的人,遇到的挫折就会特别多。 不妨用好以下四件法宝,让沟通变得更顺畅。 1。对父母:降低预期多点耐心 我们常对父母和亲人表现出不耐烦,就是因为预期太高。比如,忙得焦头烂额时接到母亲电话,你自然会想到:“她不知道我很忙吗?”“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呢?”可我们没有想到,其实父母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所以,与父母交流时,一定要降低心中原有的期望,多点耐心,时刻记住换位思考。 2。对孩子:常怀同理心 如果不希望孩子长大后浑身是“刺”,请从自身好好说话开始。孩子表达能力有限,爸妈要常怀同理心,充分感受他当下的想法,试着帮他把心中的感受说出来,这需要练习。比如,孩子考砸了,有同理心的父母会说“那你一定觉得很可惜吧”,而不是落井下石地说“谁叫你粗心”。 父母还要训练孩子在困境中说出正向观点,比如送孩子上学遇到堵车,即便很焦躁,也要分享窗外的景色、广播里好听的歌曲,或者告诉孩子“有了这次经验,下次就知道换另一条路走了”。 3。对爱人:多些赞扬和忍让 互不相让常常是夫妻矛盾的导火索。建议夫妻间交流要把夸奖的话、认错的话当成口头禅,比如:“是呀,他(她)太不容易了,我得对他(她)好点”、“对不起,我错了”、“你真棒”,这些话会在不知不觉间让对方心里感到温暖,夫妻感情升温。 4。对同事、朋友:与人为善、学会克制 要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同事和朋友的行为,表现出自己的风度,克制情绪,不要失态,更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在恶语出口前,冷静1分钟,将心比心地想想对方的不易,并且多预想一下可能导致的后果。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如果对方不好好说话,我们要克制情绪,表达善意,不要指责“你怎么”、“你凭什么”,而要使用一些正面的语言,比如“我希望”、“我建议”等,这样可以增加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来源:生命时报 |
Read more大事难事看担当 小事琐事看修养
《论语》中对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看这几个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不是好的,他做事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妥当,他的原则底线在哪里。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的到位,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个人应该基本上还是能靠得住的。 在看一个人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要看他在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怎样处理。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 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 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而看一个人的修养,需要看他在小事琐事上是怎样处理的。 小事琐事十分繁杂,会影响到人的情绪。 而在情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处理事情的方式。 缺乏耐心和修养的人很容易情绪不稳定,从而暴怒、烦躁,迁怒于人。 在愤怒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而且通常这样的伤害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而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便在繁琐的事情面前,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不会让情绪影响到事情的进展。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琐事,勇敢的去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难事。 一个既有担当、又有修养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下,命运都不会让他失望。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你内心的高贵,就是上等的风水!
所有的风水中,第一风水是人。人的善良、大德,足以改变坏风水的影响。再坏的风水,都抵挡不住有德者的光辉。无德者,即便占据天下最好的风水,也不能发挥作用,不能长久。 人的第一风水是心。《坛经》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我们的内心,人心里包含了一切福田,这个福田是开拓耕耘还是荒废,全在我们自己。 人的身体也是一个风水宝地,你的心念,你的所想所思,内在的情志,从你的外在,展现的淋漓尽致。你内心是不安,还是从容,都会从你的言语和行为中展现出来, 所以人身体的本身就是一个风水场,它又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和抵御着好与坏的事物。人身体内在的机体,在儒家思想里以仁、义、礼、智、信来表述。佛家的思想中被阐述为,地、水、火、风。老子;以道、天、地、王来表述。 你的四大平稳和合,你身体的风水就为上乘风水,散发的都是好的能量,你的四大不合,就为差风水,散发出来的就是坏的能量。 真正的好风水,好人生,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高贵。在这个世界上,内心的高贵比物质的高贵更加宝贵。 富是物质的拥有,没有精神的高贵,永远成不了贵族。富二代在中国俨然是一个贬义词,目中无人,横行无忌,因为中国富人大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富起来的,财富积累也才区区三十年,还是钻了各种空子,所以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富人,充其量有些暴发户。 二战期间英国王子爱德华视察贫民窟,他对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真正的贵族永远尊敬每一个人,即使对方是不名一文的穷人。 高贵不是奢侈品加身的包装,高贵是源自内心的本善担当。金钱上的富有永远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上的富足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富可以是一个数字,但贵的内涵更深,是金钱永远无法抗衡的丰厚底蕴。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 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
Read more看不惯的事物越少,证明你越在进步
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同窗。那时候学校管理是很严格,对宿舍卫生包括内务等要求都比较高。那个年纪的男生,很大部分都不喜欢整理和清洁个人物品。但是数他的床铺永远是最干净、最平整的,就连床下的鞋子、洗漱用品都摆放得像是列队集合一样。 每次担任宿管的教师去做检查,总是指着他的床铺让我们学习,以他为标杆,假如做不到就谦虚向他请教。我和别的舍友当时因为这事而忿忿不平,打心里看不惯这个“异类”,同在一个屋檐下,何必总是抢着出风头呢?觉得他是存心想讨好老师,在综合评定上给他加点分数,势必也很享受夸奖所带来的虚荣心的满足感。 毕业后出来工作了,也总觉得身边同事奇葩的太多。个别同事,明明是同一职位,总是把自己放在领导的地位上,不但自己每天勤勤恳恳,该吃饭不立即去吃饭,该下班不立即下班,好像废寝忘食似的忙起来没完。 更有甚者,还总关怀他人有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如若看到他人不认真工作,他就会发挥主人翁精神,语重心长地劝说:时间是宝贵的,最好还是利用好所有剩下来的时间努力赚钱。这着实令人看不惯,这麼做还不是为了拍领导马屁,还不是为了引起领导的注意。对方还美其名曰:要把自己当成公司领导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份工作。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看不惯。看不惯别人用苹果手机装腔;看不惯别人穿名牌显摆;看不惯别人整天嘚嘚瑟瑟;看不惯别人经常扣扣索索;看不惯别人整天意气风发;看不惯别人时常我行我素;看不惯别人出尽风头;看不惯别人八面玲珑…… 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其实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他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别人也就该通过这个标准看待。 殊不知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生长环境都大相径庭,做事风格当然也不尽相同。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习惯之别。 看不惯别人,对于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当你产生看不惯的情绪时,自己的状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句话说: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修养不够。我个人比较认同。真正有修养的人眼中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的事情,他们懂得求同存异,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所以,我们做人也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 当你看不惯别人,潜移默化中你就会把这个点扩大化,随着时间推移,觉得对方果不其然是自己心中想象的那样,越来越不可理喻。 有句话说: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而当你恨一个人,则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其实这就是掉进了自己思维的陷阱,自己给自己挖坑。逐渐积累的怨气只能是自己生气又伤身,而别人依旧我行我素,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甚至我们会发现,那些我们总是看不惯的、做事极具个人风格的人,反而现在都混得比较好。这是因为对方不会因为别人的举动而影响到自己,目标导向性比较强,也很具有包容性,故容易成事。哪哪看不惯的人,实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陷在看不惯别人的泥潭里,只能让我们蒙蔽双眼。挣脱开杂念的束缚,试着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事物。当你看不惯的事情越来越少,也就证明你在逐渐进步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以和气迎人,以正气处事,以静气养己
㈠ 与人和气生财福,横眉立目没人缘 《周易》:“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意思是和气能带来吉祥,乖张会导致祸殃。 和气生财,和气添福。对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自然人人乐于亲近;若是对人一脸严霜,横眉冷对,甚至一言不合就拔拳相殴,则人人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 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若自己总是一团和气,会被人当成老实人而受欺负,不如表情凶狠让别人畏惧,从而让人不敢小瞧自己。 其实不是这样,可以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表面看来,火比水要可怕得多,火焰熊熊,让人不敢靠近,而水安静的时候显得温柔可亲,可是千百年来,死在水里的人远远多于死在火里的。 受人尊重是靠自尊自立的人格,而不是靠色厉内荏,狐假虎威。被人不当回事,甚至嗤之以鼻,不可能是因为一团和气,更可能是因为表里不一,蝇营狗苟,说一套做一套。 ①父子和则家宅安乐 这里的“父子”指父母与子女。古人讲父慈子孝,家和万事兴。 早期父母养育子女,养而能教,既不能忽略、无视孩子,也不能有很强的控制欲,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要在家庭中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则反过来要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更要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安慰,常回家看看。 ②兄弟和则手足提携 兄弟姐妹之间,在小的时候是玩伴,长大以后是互相帮助的手足,有共同的童年经历,朝夕相处,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不是王子、公主般的待遇,而是兄弟姐妹,偶尔打闹,但总是在一起的伙伴。 生活中遇到难处,能够铁了心、豁出去,奋力援助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兄弟亲,才叫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③夫妇和则闺房静好 只有夫妻和睦和气,孝敬父母、养育孩子才能全心全意,夫妻相互支持才能支撑一个家。 有人说,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其实,随着时间流逝,婚姻生活慢慢归于平淡,夫妻感情就逐渐类似于亲情,这时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诱惑。 夫妻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发生冲突的时候,千万不能旧事重提,要学会善忘,过去的就让它永远地成为过去吧。 ④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总要有朋友,和别人老死不相往来是不行的。 对朋友和气,朋友之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交心”,一个是“互惠”。 “交心”就是朋友之间要真诚,人都有交流的渴望,可以和知心朋友交流一些比较隐私的事情,有些话只能和亲人说,而有些话却不能和亲人说,只能和好友聊聊。 朋友之间的“互惠”主要是情感上的,不是说自己为朋友做了三件事,也必须对等地要求朋友为自己也做三件事,朋友只要对自己真心实意就可以了,能做多少只是他的能力问题了,并不重要。
Read more说话的音量,决定了你的高度
俗话说:自古贵人声音低。 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价格亲民的大排档,不管人多人少,都是闹哄哄的,但去西餐厅或者高档点的中餐厅,环境都是优雅安静的。 也就是说,音量大,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 01 我有个堂叔,嗓门非常大,他总说只要他吼一嗓子,方圆三里都要抖一抖,因为他的大嗓门,他自豪不已。 有次我们村和别村因为争地的事情有点小摩擦,我堂叔说让他来解决,看他不把对方的气焰给压下去。 我那时候还小,以为他出马肯定能把事情办好。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差点打起来。 最后请了村里一个读书的老先生出马,两村的代表在我家聚头,我以为非得打起来不可,没想到会开了不到两个小时,就不声不响地解决了矛盾。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老先生说话总是温温吞吞的,没有一点我堂叔那种大嗓门的豪气。 他带头开个会,竟然把我堂叔都解决不了的事情给解决了,实在是震撼到我了。 我们总以为嗓门大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其实靠嗓门引人注意,大多是没什么本事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一声不响,也能使方圆三里抖一抖。 张飞的声音能吓退兵马,可他还是做了闷声不响的刘备的小弟。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如果嗓音能解决问题,驴都能统治这个世界了。 02 刚毕业的时候,领导带我去见两个客户,约在一家粤菜馆。 我看他们中间有个人很有派头,穿的西装革履的,说话声音也中气十足,另外一个则闷声不语的,说话半温不火的。 我当时刚出社会,还不知道怎么看人,就以为这个中气十足的是领导,于是一个劲地和这个人套近乎,一直给他敬酒讨好他。对那个说话温文尔雅的人没放太多心思。 酒过三巡之后,本以为订单能敲定,我拍着我一直讨好的那个人的背说:兄弟,如果合适,我们就把订单给签了。那个人也是醉醺醺地说:我做不了主啊,得问我们刘总,然后指着和他一起来的那个人。 我酒一下就醒了,原来我一直讨好错了人了,那个中气十足的是个兵,相反温文尔雅的这个却是个领导。 好在带我的经理也在,他和刘总一起慢慢的品茶,我们还在劝酒的当口,他们已经把合约定下来了。 回去的路上,领导和我说:不要看大声咋呼的人就以为是领导,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从不显山露水的,相反倒是那些虾兵蟹将最喜欢耀武扬威。 03 那些真正有格局有实力的人,因为他们这种人所谈论的内容,经常牵涉重要的机密,名人的隐私,大金额的金钱数据,所以,压低声音成为他们沟通交流的要求。 另外,那些成功的,有修养的,有社会地位的人,通常都是敏锐聪明之人,相互直接交流,不费劲,更用不着大力气嚷,所以音量也就自然而然低下来了。 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一书中描述了白领和普通工人的区别,白领轻声细语讲话,普通工人则大声叫喊。 在高档小区,你很少能看到大喊大叫的不文明现象,但是在普通的民房公寓,则每天都能听到有人家在大声说话和歇斯底里般的争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