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容貌,就是生活待你的样子

小莹最近成了公司的红人。公司换了位女老板,上任后走马灯似的在全公司挑了一轮,最终选定了小莹去做专职秘书。国企的总经理秘书,基本就是晋升中层的跳板。 此前大家都猜测管理部或营销部的某位业务精英要上位了,未曾想中选的竟是一个办公室小文员,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因为跟办公室主任相熟,闲聊中她向我道出了天机:原来这位老板颇迷信,总想选个面带福相能旺她的,挑来挑去就看上了体态丰盈、面色红润、开朗爱笑的小莹。听完我颇感意外,都说人不可貌相,没想到在我司这种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里还有这么封建迷信的选人标准! 说来也怪,到岗两个月,这个普普通通没什么业务底子的姑娘竟把上上下下打点得妥妥贴贴。我们在接触中慢慢熟悉起来,才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思细腻,更难得的是心地善良,沉稳大方。上到公司董事长,下到车场司机,无论哪个人有多急的事儿找她,她总是和颜悦色的,尽量协调资源给你办好。 暗自佩服老板的眼光之余,我想起另一个著名的故事。美国林肯总统在面试后拒绝了幕僚推荐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应聘者,幕僚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不解问道:“难道一个人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过错吗?”林肯坚定地回答:“他得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佛家有句偈语:“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看来以貌取人这种事,确实还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气质,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见了底。 曹雪芹笔下多愁多病的黛玉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是“肌肤微丰,温柔沉默”;写精明强干的探春则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其以貌写人,就像我们在平日生活里,见到宽厚的人多半是一脸福相,粗暴的人一脸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长着一副刻薄相。你的容貌,就是你心地的投影。 偈语下半段说,处境会随心境发生改变。同样容貌也会随着心情产生变化。说个自己的故事。去年公司领导班子大调整,老板原本承诺给我板上钉钉的升职加薪顿时泡了汤,对新老板的不适应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几乎把我逼疯。 我一下子觉得跌到了人生的低谷,每晚加班到深夜,回家不是失眠就是梦到写的报告在董事会上被痛屌一顿后给枪毙了。就这么天天熬着,我终于在一个失眠的夜里爆发了全身大面积荨麻疹。 更要命的是,医生在我身上依次试遍了中药、西药、自血针、输液,结果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夜里每每被新发的疹子痒醒,我常常开了灯,看着镜子郁闷的感慨:真是心里装多少事,脸上就长多少斑啊! 最终,比我还郁闷的主治医生忍无可忍,开了一张免疫系统化验单给我。拿到结果我很崩溃——抗核抗体弱阳,这意味着免疫系统拉响警报。 医生狠狠扔了两个星期病假单过来,然后严肃的警告我:“姑娘,再这么干下去你下次来的时候就得挂红斑狼疮科了。现在用药不起作用了,你得休个假,调节一下心情。”末了还语不伤人死不休的加了句:最怕你这种苦瓜脸,总是皱眉头,毒都压在心里,病怎么能治好? 当时我简直觉得衰到家了。顶着巨大的压力,我在年前工作最忙的时候办了请假手续,老公也请了假,正好全家出去散心。一团乱麻的生活戛然而止。路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 一天下午,阳光透过天窗撒进车里,我打开挡光板上的镜子,竟发现脸上的斑疹少了许多。镜子里那个面色红润、眼神清澈的姑娘回来了,和几天前那一脸绝望相比,已恍若隔世。看看身旁认真开车的老公、身后熟睡的父母和儿子,我觉得仿佛一瞬间拥有了全世界,心情豁然开朗。 长假结束回到公司,红疹已经褪去,心里的阴霾也散尽。卸下思想包袱后心态渐宽,工作又变得游刃有余。复工的第二个星期,收到老板发来的微信:假期归来,面色红润,工作状态回升,休假值得!原来,很多时候逼疯自己的并不是老板,正是我们自己。 冯唐说,不怕压力不生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鲜少有人能画一个完美的圆。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事做得不够好,可能是一次会议被否决了、一场活动办砸了、或者一份报告写糟了。事实上,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状态,这件事远远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可怕,但首先要学会面对和宽恕你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成功学彻底洗过脑,加上从小家庭的关爱、学业的优秀、成长的顺风顺水,面对逆境很容易一蹶不振。要知道,这世间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许多外在因素是我们决定不了的,譬如上司的更替、老板的喜好、以及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当逆境袭来,你若日日低沉,对生活横眉冷对,尝到的自然是苦涩;你若面带微笑,终有一天,生活也会对你展露笑颜。 生活是一面镜子,它会诚实的把从你这里得到的再反馈给你。所以我们说,爱笑的姑娘运气总不会差;而美貌,更是生活的赐予。因此,憧憬美貌,善待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信仰。 当年,作家胡紫薇见到离婚的邓文迪憔悴苍老的面容,写下《你的容貌,就是你灵魂的样子》。两年后,邓文迪手挽着年轻有才气的小帅哥出现在镜头前,笑容灿烂,春风满面。我想胡老师这回应该写,你的容貌,就是生活待你的样子。 作者/唐都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所谓成熟和老到,就是对付恶的本领

我们常常议论到某个人的时候说谁谁比较幼稚,谁谁不够成熟,谁谁比较老到。那么请问,成熟和老到的标准是什么?成熟和幼稚的区别点是什么? 很抱歉,我不能不说到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恶的认识与对付恶的本领。 很遗憾,人生中社会中还有许多的不善,还有许多的恶,幼稚的人碰到这种不善和恶,会很伤心,很意外,很痛苦,很没辙,甚至会在最初的几次打击后颓然垮台,或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或者走向了悲观和颓废,或者随波逐流自己也变成了不善和恶。 这种遇恶则全无办法,遇恶则大呼小叫,遇恶则上当受骗,遇恶则精神崩溃,或者铤而走险,变成了一个偏激者、破坏性的愤世嫉俗者直到冒险者和恐怖者———可以说,这些确是一个人相当幼稚的标志。 而一个成熟和老到的人,则会坚定不移而又从容应战巧妙应对,化被动为主动,从恶的挑战中寻找善的契机,化不善的因素为善的因素,至少也要战胜恶转化恶而弘扬善,直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直到出污泥而不染。从来不与恶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不在恶面前垮台自杀也不变得那么恶却是必须的与有用的。 而我们的文化传统、出版规则,直到政策法令又是偏向于不谈至少是不多谈不深谈人间的恶的———对此,我倒没有太多的异议,因为这里确实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当人们的素质还相当不理想的时候,你谈恶谈得太多也许客观上变成了教唆为恶。 我无意在这里讨论出版的普泛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与价值性原则的悖论,我只是说,仅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人们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把书写出全面,你也会因了各种理由而没有读全面。人们有时候会在书中选择甜美,而忽略了苦咸辣涩酸,人们倾向于选择芳香而对腥臭视而不语。 人们会接受随大流,而省略了或者干脆是回避了或者干脆是隐瞒了一些不雅的东西或者奥妙的东西或者过于敏感的东西。即使没有任何回避和隐瞒,也没有一本书是专门为你的此时此地而写出来的,相反,那些书是书的作者针对他或她的彼时彼地的情况和问题而写出来的。 这样,我们就必须善于实践,善于思索,善于区分,善于分析和总结概括,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成败得失中找出规律找出学问,琢磨出点玩意儿来。 甚至学语言这种比较“死”的东西也是这样,从书本上学好发音和口语是很难的,你只有努力去听,一次一次地反复听,听以你要学的那种语言为母语的人是怎样地说话怎样地发音,再不断地与自己的说话自己的说法自己的发音相比较,才能找到毛病有所改进。 阅读对于学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正在读的东西,而且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同样一句话也许能有几十种直到几百种说法,其中只有一两种对于此时此地此境此人才是最适合的。 怎样在不同的情势不同的讲话者的身份与不同的对讲者的身份上选好这一种或两种最佳说法,这是任何语言读本上都无法讲清楚的,只有自己通过无数范例包括反面的事例去总结经验,去学得更聪明更能干些。 “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呢? 让我们举相声里关于不会说话的人的故事为例: 一个人很不善于说话,一天他请客吃饭,见被邀请的客人还没有来齐,便说:“怎么该来的都没来呀?”一部分已到的客人觉得不对味儿,心想莫非我们是不该来的?他们便不快地走掉了。请客者忙道:“怎么不该走的走啦?”另一些客人听了不快,心想难道我们几个才是该走的吗?好吧,我们走。于是他们也走掉了。请客者更急了,连忙喊道:“我说的不是你们!”最后剩下的几个客人心想,原来说的不是他们,那么说是在轰我们了,于是最后的客人也走掉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小笑话,然而它说明了语言表述的困境、逻辑的无能为力(后来走掉的三批客人其实他们的思维判断并不符合严格的逻辑规则)、不必要的修饰语(该来的、不该走的)与不直截了当的说法(我说的不是你们)的误事。 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考虑怎样说话更少副作用、更能被人接受,也还能体会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荒谬。 相声中的主人公固然不会说话,但客人们也太能借题发挥,抓住片言只字乱做文章了。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判断,都不能只从一句话一个词出发,不能以话为据而要以实际情势为据。你如果参加宴会却又不等宴会举行即退席抗议,除了考虑某一句不得体的话语以外,至少应该考虑一下请客者的全部状况与那里的主客关系全貌。 话是个有用的东西,话又是个害人的东西。 《伊索寓言》里早就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还是舌头。我国古人也早就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孔子“述而不作”,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他们都注意保持潜在言语的活性,禅宗也不用言语乃至贬低与排斥言语。 我们的古人强调“得意而忘言”,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也是很深刻很高明的。 琢磨才能如古人所说的读书明理。读书而不明理,就只能一头雾水,“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明理而不读书,就只能满足于浅俗的小手小脚雕虫小技。 把生活当做一部大书读,把一本本的书当做生活的向导和参考,当做谈话和辩驳的对象,那么,学习也罢,生活也罢,一切将变得多么有趣!读书明理,与时俱进,书有尽事有尽而思无穷用无穷,置于明朗之境,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离化境也就越来越近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赢得人心的十大法则

法则一:给善良 善良是最美的品德,心怀善意就会充满爱,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 法则二:给理解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多从对方的角度想想问题,将心比心。 法则三:给尊重 把别人的自尊放第一位,不出口伤人,给别人足够的面子,保护好脆弱的自尊。 法则四:给诚信 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狡诈者必无朋友,诚信之人,给人信赖。 法则五:给感激 别将他人对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多点感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法则六:给宽容 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窄,宽容了别人其实也放过了自己。 法则七:给帮助 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生活充满爱。 法则八:给激情 生活需要热情,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多点激情多点动力,唤醒自己感染别人。 法则九:给掌声 用发现美的眼光感受生活,懂得欣赏他人,多给别人一些赞美一些鼓励。 法则十:给笑脸 没人能拒绝迷人的微笑,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真诚的笑脸是最好的魅力武器。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分手后不能做的六件事,理性才是最大的赢家

导语:分手这件事本来就很打击人了,所以更不要让失恋的雾霾又把你笼罩!正视自己,理清头绪,你现在没空去伤心,走出雾霾才是你现在要做的事情!记住分手后不能做的六件事,会让你免受很多伤害! 当情侣决定分手后,双方痛苦是肯定有的,毕竟一起生活了时间,但既然有了分手的理由,就要把理性两个字放在头上,美好的回忆只适合留在心底。 分手后不能做的事 第一,分手后情绪起伏太大,别饮酒、别开车。尤其是切勿在愤怒或者悲伤的情绪下借着酒劲儿给对方打电话、发微信。别以为在酒精的作用下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原谅的,“酒后吐真言”的积极效果通常只发生在电视剧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在酒精的作用下毫无理智地胡乱纠缠对方,不会对改善关系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第二,即便和伴侣发生分歧或者激烈争执,也别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大吵大骂。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人之间的激烈争吵就相当于一场世界大战,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昏地暗一般的痛苦。 第三,即便自己一时间不能原谅另一半的行为,也最好别在公众场合向不了解你们关系的陌生人大吐苦水。这种行为无法帮你得到任何客观的判断。 第四,倘若发现伴侣做错了事情,千万别立刻发短信或者邮件或者打电话去质问对方。一定要记得至少要推迟半天再前去兴师问罪,在情绪爆发前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思考时间,逞一时之快的大吵大闹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五,分手时,威胁伴侣的事情千万不要做,甭管是威胁对方继续维系感情,还是命令对方要立即分手,强扭的瓜不甜,若想通过威逼来挽回或切断感情,就无法避免会落下后遗症。 第六,倘若真到了离婚阶段,双方都已经放弃了挽回感情。那么最好找一个律师,既然事情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那就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处理问题吧。 责任编辑:zhaowy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人生之旅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做人的分寸中见真晓。 做人要有尺寸,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分寸,人与事之间也要有分寸,尤其说话更要有分寸;如果没有分寸,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是非,就会不欢而散。 老辈人说话是很讲究的,常告戒晚辈:“说话别拿过来就说,掂量掂量再说。” “拿过来就说”,就是说话不加思考、不讲究;“掂量掂量再说”,就是经过了思考、讲究。所谓说话讲究,从礼仪和美学角度讲,即说话要有艺术。而这种说话艺术的最直接最要害的特征,就是讲究分寸。 “非礼勿言”,说话的分寸意味着说话要注意礼节和礼貌,对陌生人,切忌打听对方的诸如身份、职业、年龄之类的情况。人们常说,不能过问女人的年龄,其实,男人的年龄也不宜过问。现在的男人,也是不情愿披露自己年龄的。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这话的意思是,这个人不说话则已,一说话一定说中要害。这就是说话的水平,其水平就在于分寸,其分寸则表现出艺术。说话讲究,把握分寸,实在是说话艺术当中紧要的一环。让我们都深知礼仪,做一个说话讲究分寸的人吧。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拋一片心;话少误事,言多有失;有的话不宜说得太明朗,有的话不可说得太尖刻,所说点到为止,话到嘴边含半截,响鼓不用重槌敲,皆为说话分寸之大理。 做人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有一种说法叫“有板有眼”。人言为信,言而无信——没板,不足为人;天上一句地下一句,说过的话连雷达也找不着——没眼,这种人谁敢理谁能惹?没板没眼,就失去廉耻。“板起板落”则是强调有头有尾贯彻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是那么大劲儿”,那才是大写的一个“人”字呀!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人穷不坑三人,没钱不沾三情,失意不犯三贱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心情有好有坏,当然也会有穷有富,但在我们穷时,没钱时,失落难过时,一定要记住: 一、人穷不坑三人 【1】不坑同路人——所谓同路人,就是和自己处境差不多的人,在我们处于穷困潦倒之时,同路人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搀扶,一同走出困境,凡是在这个时候坑同路人的,最后肯定没有好下场。 【2】不坑两头人——所谓两头人,就是年纪大的人和小孩子,特别富的人或者特别穷的人等等,说实话,两头人要么太强太老,要么太弱太小,选择这样的人下手,会激起众怒或者报复,到时候你不但不能改变现状,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3】不坑气大人——所谓气大人,就是名气大,或者脾气大之人,名气大之人影响太大,你会无功而返,脾气大之人性格通常刚烈,容易做出极端之事,所以,还是不要惹这两类为好。 二、没钱时不沾三情 【1】不沾同窗情——在你不是太富裕,生活很糟糕的时候,千万不指望同窗之情来改变你的现状,关系好的同学或许会曆你,但是那种面子和自尊心对你心理的打击,不但无助于你信心的恢复,还可能让你的负面情绪无法释放而失去奋斗的决心,所以,这种同窗之情,可以维持,但决不能寄托。 【2】不沾富养情——所谓富养情,就是指望和富家人建立感情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记住小编的话,不管你所指望的有钱人多么有修养,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富人是不愿意与穷人结成有感情关系的,你把仅有的那点钱有用来维持这种感情,可能更加加剧你的经济状况。 【3】不沾红颜情——常言说红颜薄情皆为利,如果在你生活不如意的时候,确定遇到了所谓的红颜知己,你便会投入更多,更大,更弱智的精力去幻想美好的未来,哪里还有那股子冲劲去往前冲啊,情累人,情更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给毁掉。 三、失意不犯三践 【1】不犯对自己的作践——作践自己只会让自己的失落加重,感觉自己非常的无用,但凡是失落的时候,人对于自己是十分不满意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意的控制自己,如果你有这个倾向,在你清醒的时候把不再作践自己的标签贴到最明显的地方,让自己能看到,不管如何,人在失落的时候,越是作践自己,失落的情绪越会加重。 【2】不犯对感情的糟践——这更是个雷区,也是很多人失落时发泄最多的地方,要么拿感情开玩笑进行奚落,要么拿自己的出轨当作对感情的报复,当发泄完之后,往往是两眼泪加两成苦,所以,越是失落,越要学会冷静,千万不能拿感情开玩笑。 【3】不犯对旧恋的踩践——很多人对于失落的原因往往会怪罪到过去感情上面,要么对过去的感情恋恋不舍,意欲寻回,要么是对过去的感情恨之入骨,意欲报复,这两种对旧恋的踩践都无异于解决内心的失落,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人到中年,不吃三饭,不惹三情,不求三人

人到中年,事多,情浓,压力大。是不允许我们再走错路,再求错人,再吃错饭的年龄。 任凭你百般不舍,也挡不住岁月匆匆,你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必须懂得中年人的使命。 把叹息与遗憾换成从容淡定,把冲动和热情换成淡泊与宁静,把迷茫化作帆船,风再大也要前行: 一、人到中年不吃三饭 【1】太饱的饭不能吃——人到中年,健康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吃饭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已过,记住,为了你的胃,为了你的血压,吃饭千万不吃得过饱,特别是晚饭。 【2】太油的饭不能吃——百病皆由脂肪生,而油这种高能量的东西会积累到你的身体里,转换成脂肪,对中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所以,还是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家里做饭时,也不要为了让饭更香而放太多的油,吃油过多,百害无一利。 【3】求你办事的饭不能吃——经过职场或者生意场上的打拼,中年人有了些关系,多了些人脉,找你办事的人也会渐渐多起来,请你吃饭的人自然也会多起来,记住一句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这种饭最好不吃,事能办的办,不能办的推掉。 二、人到中年不惹三情 【1】不惹调和情——中年人在感情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你的亲朋好友,会找你去调解一些感情问题,什么出轨了,什么找人了,什么婚外情了,什么行为不正常了等等,千万不要陷入这个漩涡里面去,说实话,一但两口子出现这种情况,愈合的可能性不大,到时候人家分手了,你两头落埋怨不说,还有可能坐下仇恨,所以,这种情况不要招惹。 【2】不惹婚外情——中年人经常饱受夫妻两地忙事业的空虚寂寞之苦,所以经常会被婚外情的美好刺激所诱惑,有点想一身试欲的冲动,记住,人一但失身,就会发疯失去理智,而等到你清醒的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几十年经营的幸福会毁于一旦,所以,婚外情千万不能招惹。 【3】不惹姐弟大叔情——现在很多小年轻喜欢中年女人的风韵成熟,而许多女孩子则喜欢中年男人的稳重风情,所以会烂出很多姐弟情,大叔情,又称姐弟控,大叔控,多少人栽进去再也没有出来,不是被骗走了钱,就是被骗空了身体,所以,姐弟情大叔情不能招惹。 三、人到中年不求三人 【1】烂情之人不能求——中年人是感情最危险的时候,面对男的外面有花,女的夫外有家,很多人去求破坏婚姻与感情的那个人,对于破坏感情与家庭的人,你还幻想着她们会主动的把人还给你吗,求她们一点用途都没有?所以,烂情之人不可求。 【2】堕落之人不能求——我们不要把什么人都想的与自己一样好,对于那些自甘堕落之人,不要抱任何希望,他们不仅办不成事,通常还会坏你的,所以,堕落之人不可求。 【3】大起大落之人不能求——凡大起大落之人都明白明者保身的道理,办事越来越谨慎,他在低落时,办不成事,他位高权重时,通常不会替人办任何冒风险的事,所以,大起大落之人不可求。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凭什么你道歉我就要原谅你?

A同学家贫,B同学不见了钱,一口咬定,就是A同学偷的。 他当着众人的面,去翻A同学的衣柜,把衣服掀了一地,骂他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钱没找到,B同学就四处中伤A同学,说他一定是惯犯。 A同学呢,因为这个污点,失去了那年的助学金。不多,三千块,但对他来讲,特别多。 A同学越来越孤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像一个沉默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宿舍大扫除,发现那张不翼而飞的钱,就躺在B同学抽屉底下的夹缝里。 B同学向A同学道歉,A同学却前所未有地愤怒,他狂躁地捶打桌子,把牙齿咬得作响,不等B同学说完,就摔门而去。 B同学说:“多大点事啊,我都道歉了,他至于么?” 从此,他不再说A是小偷,开始逢人就说A真小心眼,屁大点误会,至于么? 他至于么?那一年,A同学的爸爸,因为那笔意外落空的助学金,准确来说,是因为那丢失的一百块钱,去给人做短工,被掉下来的梁木,砸断了腿。 ******** 女生堆里造谣,一夜之间就传遍了,班上那个漂亮的女生,情感史不清白。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版本各异。 后来发展到,女生想借用一下舍友的晾衣架,刚拿到手里,就被一把抢过去:“谁知道你有没有脏病。” 她愣在原地,没有做声,扭干手里的衣服,直接搭在了窗台上。从那以后,她的衣服,再不跟她们的晾在一处。 彼时女生有个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准备毕业结婚。男友妈妈来学校看儿子,刚好听到了几句闲话,回去说什么都不同意了,就这样,分了。 直到毕业那晚,大家都喝多了,才有另一个女生,醉醺醺地举着酒杯过来,告诉她,因为自己一直暗恋她的男朋友,出于嫉妒,就编排了几句是非,没想到会传成这样。 她向她道歉,并恳求她原谅。 向来要强的女生,突然嚎啕大哭,比那一次失恋还哭得凶,她止不住颤栗咬紧牙说:“我到死都不会原谅你的。” 气氛一下变得尴尬,道歉的那位一转身就翻了脸:“不原谅就不原谅,有什么了不起。” ******** 好多年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叫《密阳》。 讲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独自带着儿子,来到了密阳这个地方。正要重新开始生活,儿子被人杀害了。痛不欲生的她,开始信教。 教众们劝导她学会宽恕,学会原谅,她每天跟着做祷告、念经,真的就相信自己能原谅那个罪犯。 直到她去监狱看他,那个杀害她儿子的凶手,一脸祥和地告诉她,早在她原谅他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谅解。 女人像疯了一样,愤怒地冲出监狱,狂风暴雨似的,开始了她的报复行动,她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凭什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