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5件事,再也不怕没时间陪孩子了

好友M在微信上发来一连串语音,对是否辞职回家陪孩子纠结不已: “我俩工作都忙,只有早起和睡前能陪孩子一会儿。我特想辞职,但孩儿他爹收入不高,我辞职生活质量肯定受影响。现在小妞快两岁了,每天我上班前她都会大哭一场。想想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都忍不住想哭……” M的感受我很能理解。 喆同学小时候,我白天上班,也曾有过这样的焦虑。大家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爱”,知道缺乏陪伴的孩子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别的妈妈用很多时间陪孩子,就忍不住为自己的“不称职”感到内疚。 但是,全职在家就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吗?孩子需要的陪伴什么样? 陪伴效果和时间长短不成正比 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也曾以为只要多待在孩子身边就好。 刚辞职时,喆同学刚上缓适班不久。有段时间他身体不舒服没去早教中心,我一边照顾他一边处理家务,还要构思和写推文,有点忙乱不堪。喆同学并没有因为我整天在家而更快乐,相反,他变得动不动就发脾气,每天不哭闹几场不算完。 那段时间,我对自己很失望,也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某天,我一边抱着笔记本敲字,一边敷衍地回答他的问题,他突然爆发了,把玩具全部扔到地上,气鼓鼓地跑到我面前拍打电脑。 我火了,问他要干什么,他放声大哭:“我不要妈妈工作!我想要妈妈陪着我!” “妈妈每天都在家啊,不是吗?” “可是……可是我想让妈妈也看着我……” 看着哭成泪人儿的小孩儿,我一下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我确实24小时在他身边,但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想着这件事没做那件事没做,极少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需求。 类似的事,我曾经写过。那会儿我还没辞职,为了陪孩子,专门设置了陪伴的时间段。 这个习惯,辞职后渐渐没了,因为我自认为“每天都有大把时间在陪孩子”。 那次事件后,我开始认真规划每天的事务:孩子在家时,上午、下午、晚上都留出一段专门陪孩子的时间。在这些时间段,我认真看着他,感受他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及时送上鼓励;也感受他某件事没做好时的小沮丧,适时给予安慰。做家务时,我会根据他的需求,适当邀请他跟我一起,让他做些擦桌子、把废纸扔进垃圾桶这样简单的工作。 效果立竿见影,他情绪明显好转,就算我临时有事处理,需要他独处,他也能自己玩耍而不老来打扰我了。 对于“父母给的照顾、陪伴同孩子日后情绪和认知能力发展发展之间的关系”,美国的儿童心理专家曾历时数十年进行跟踪研究,发现“真正影响孩子性格与行为的并不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而是父母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能对孩子的需求给予恰当回应。” 即“陪伴孩子”的重点,不在于陪伴的时间是不是够多,而在于陪伴效果是不是够好。 所以,职场妈妈不必为陪孩子的时间不多而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提高陪伴质量,在有限的陪伴中和孩子更积极有效地互动。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做好这5件事 琴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她爸是镇中学老师,早上有早自习,晚上有晚自习,在家时间很少;妈妈是卫生所的医生,常常临时出诊。记忆里,琴经常因为家里没人照看而待在我家,等父母来接。 但琴却是个很阳光的女儿,只要父母在家,总能听到她家有笑声传来,还伴随着欢呼声,我知道那是他们一家三口在玩有趣的游戏。琴的性格也很好,无论何时总能表现得落落大方,自信得体。 另外,琴的父母每隔一两周就会带琴外出,有时一起坐车去县城,有时是骑自行车到附近的景点转。每次看琴穿得漂漂亮亮,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出去玩,我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琴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就是育儿专家常说的高质量陪伴——它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却能最大限度让父母和子女建立美好的亲密关系,帮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和强大的安全感。

Read more

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竟然是这两个字!

有对朋友夫妇,两人在美国读的博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两个儿子性格阳光大方,乐于助人,和父母关系特别亲密,他们俩后来都上了令周围人艳羡的顶尖大学,因此周围家庭有学龄孩子的朋友经常向他们讨教育儿经验,两口子异口同声都是:沟通!我们从来不管孩子在学校的事情,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 一次圣诞节聚会,几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借着酒劲非要当父亲的透露点教子秘诀来。他被逼无奈,沉思着说:“如果实在要讲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和我老婆早早就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定下了一个规矩:凡是学校教的,我们在家里都不教。” “那你们当父母的做什么?”有人问道。 他回答说他们只是给孩子当当后勤,孩子想参加什么活动了,他们就保证接送并当观众;孩子有什么想法了,他会查查资料,跟孩子讨论讨论,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了,就开解开解。对孩子的学业也好,课外活动也好,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包括高中最后阶段申请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是孩子自己做主的。 只是当后勤孩子自己就做好了?如果孩子自己不会选择呢?不是说 “子不教父之过”吗?大家纷纷追问。(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断选择试错的循环过程,没有什么选择做了之后可以一劳永逸的。) 这位父亲说,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他们夫妻很重视和孩子的交流,有时间就和孩子聊天,开车时聊,吃饭时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和孩子深入地聊一聊。孩子会把学校发生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把自己遇到的烦恼还有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统统讲出来,父母也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和孩子讨论,这样慢慢地就把大人的世界观和处世之道渗透给了孩子。 这样的交流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大学以后,两个孩子依然会在电话里和父母讨论一些重大的决定以及对爱情、友情和时事的看法。 这位父亲认为大人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渠道通畅是育儿中最需要重视的并值得付出时间精力的事情。 他很有感触地谈到,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就把精力过度投入到孩子的生活细节中:孩子出生后头一年什么时候会坐、会爬、能走路、什么时候开口讲话在父母看来最重要,到了学龄前,能不能认字读书变得最重要,上学后成绩排名最重要,然后就是能不能考上一流大学最重要……终于孩子上了大学,这才发现孩子的世界观、就业观、择偶观、金钱观等软性的不能用分数衡量的东西对孩子立足于世才最重要。  而这些软性的东西,才是父母应该在孩子离家之前完整地教给孩子的。因为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影响,并没有分数和标准可以量化,所以被很多人忽略了。 他说看到很多父母天天把时间花费在孩子的学业上,为让孩子多做几道题、多记几个单词而和孩子斗智斗勇,为了考试分数和孩子大呼小叫,把父母的爱和尊严都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实在是得不偿失!孩子渐长,慢慢地因为和父母无法深入交流,就关上了和父母的沟通之门。父母只有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随地地觉察到孩子的困惑和问题,给予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引导,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学业老师或者教练,是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看低了。要知道老师和教练可以有许多,不好了还可以换,好老师花钱就可以请到。而原装的父母只有一对,是孩子的天,是孩子赖以生存的依靠,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绝对是老师和教练所无法替代的,因为老师主要教专业知识,而父母给孩子建立起了人生态度、品德、世界观。 一个孩子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优良品质,他的学习成绩会差吗?即使因为智力所限,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也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自食其力,快乐生活。 听了这位父亲的育儿心得,我总结他的核心意思是父母育儿真正下功夫之处在于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沟通渠道的通畅,引导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不是去教孩子具体的知识。  其实孟子早就说过要“易子而教”的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因为父母对孩子因爱之深所以责之切,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恨不能孩子一日成才,对孩子的不足和进步的缓慢难以用平和之心对待,往往失于苛责,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糟糕的是因为难以心平气和,很容易就伤害了父子之间的感情,父子离心离德,这是最不幸的事。 父母不要去教孩子具体的知识、具体地去监督孩子的学业,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和孩子建立密切关系上。和父母情感联结紧密的孩子,根本不用去管教他,他看得到父母的为人处世,他会很有安全感地很踏实地去学习和生活,去追随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自己。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最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话

1. 其实有一种人生的遗憾叫“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伤害叫作“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珠珠为啥奥数学得那么好?” “你看看,宋阿姨的儿子已经去美国留学,还拿到全额奖学金。”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孩子,学习好,还听话,不让家人操心。” “你看看你姑妈家的表妹,你还不如她的一个脚指头。” “你啊,你啊,笨死了,你看人家玉玉钢琴过了10级。” 你看看……还有好多的“你看看”。 亲爱的家长,你还在培养一个 “别人家的孩子” 吗? 2. 也许很多家长不太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培养孩子很少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自己。 近80%的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发泄不满和满足自己的期待与需求,也为了让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为了不让自己在家长会上丢脸,为了在同学会上可以吹嘘,为了完成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所以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终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主体和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到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 他明明是苹果,你认为西瓜个头更大,口感更好,更解渴,于是非要把他培养成西瓜;他可能只是一株雏菊,可是你喜欢牡丹,艳压群芳,硬是希望他变成你喜欢的牡丹;他也许是一条鱼,可你希望他成为一只鹰…… 你需要认真地反思一下,你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发展,是不是只是为了你的面子而已,你是否真的思索过,你到底要孩子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还是让孩子呈现他本来的素质和天分,是一只鹰就让他飞上天空,是一朵玫瑰就让他尽情绽放,成为最好的自己。 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不如抱抱孩子好好睡一觉,孩子的不自信都源于父母的比较,也许爸爸妈妈们有口无心,但这些话语像魔咒一样在他们的生命里如影随形。 3. 其实,每个自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几乎所有问题都来源于童年时家长对孩子的指责、评判,尤其是比较。也许你随口一句“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发泄了自己当时的情绪,殊不知在孩子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阴影。 我曾问过很多家长:“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得到的回答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孩子奋发努力。我又问:“如果你爱人对你说,你看看隔壁老张家的媳妇,长得多漂亮,还能干,非常贤惠,对公婆也很孝顺,你看看你长这样也就算了,贤惠能干和人家也差得太远了。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受到激励,从此奋发图强以老张的媳妇为榜样,好好努力做个好老婆吗?”一般得到的回答是:“她好,你找她过去呀!”本来还在做饭,饭都不做了。 为什么“榜样”在自己身上激起的是愤怒,而不是动力?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如抱抱他,和他聊聊天,流露支持、接纳的眼神,温暖和爱的怀抱,这才是孩子一生爱的源泉和成长动力。其实,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原本都是钻石,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成人不断地否定、批评、比较,童年时被爱、被赞许、被保护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再是什么钻石而是玻璃,错误的认知和信念会一直影响成年以后的所有工作、生活以及亲密关系中的行为。 4. 美国著名心灵导师迪帕克·乔普拉说过:“我们今天现在的样子不是我们刚出生时婴儿的样子,而是被大人放在一个错误的容器里挤出来的变形样子。”我们来到人世间犹如一次因公出差,千万不能忘了完成这次出差的主要任务是找回自己最初的钻石般的样子! 花开有时,请尊重孩子本来的进程和样子。

Read more

妈妈是个美人,岁月请不要伤害她

远远地,我望见了她的身影。微胖的身体,在风中站立着。看到我之后,便微笑着向我招手。 不知为什么,心中突然泛出一丝酸楚。我忘记了到底有多久,我没有在意过那个人,好像转眼之间,那个年轻美丽的身影便蹒跚起来,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在那一头乌黑的长发中,偷偷地长出根根银丝,那一条条的皱纹,也无情的爬上了妈妈俊秀的脸庞。 岁月啊,你是在什么时候悄悄偷走了妈妈的美丽? 记忆中,妈妈有着苗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头乌黑的长发总那么飘逸。小时候总感觉,妈妈是最漂亮的女人,那时候开家长会,总是想法设法让妈妈去,满足我那小小的虚荣心,只是妈妈好像永远都那么忙,在每次都苦苦哀求的情况下妈妈也只去过一次,小小的心里未免感到有些遗憾。 记忆中,妈妈是个女强人。不管遭受多少嘲笑,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妈妈好像从来没有退缩过。曾经因为贫穷,总是遭受亲戚们的白眼,没有人肯帮助我们,甚至所谓的可怜同情都没有。 没有房子,妈妈发誓要买上自己的房子,亲戚们知道后,都躲得远远的,说自己没有钱,还有人要等着看笑话,冷冷的对妈妈说,等你买上鸡窝子。妈妈不反驳,咬着牙挺了下去。仅五年,不仅买上了房,还是属于自己的楼房。我很佩服妈妈,佩服妈妈的勇气,佩服妈妈的能力,更佩服妈妈的坚强! 记忆中,妈妈是个急性子。走路一阵风,做事风风火火。妈妈每天很早就起床,洗刷吃饭几分钟就解决。妈妈总是不能忍受我磨磨蹭蹭慢慢吞吞,为此我总是挨骂。小时候顽皮,不管妈妈怎么说,都依然不去改,当然也没少挨打。 记忆中…… 回想着记忆中的妈妈,看着现实中就在眼前的这个微胖的中年妇女,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急于行走在求学道路上的我,却从来从来都忽略了身边的这个人。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妈妈没有了苗条的身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白发在妈妈的乌黑秀发中放肆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皱纹开始爬上了那记忆中白皙的脸庞。 我亦没有发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中雷厉风行的那个人开始变得蹒跚。 妈妈变了,火爆的性子不知在什么时候被消磨殆尽,开始变得慈祥起来;曾经不会多说一句的妈妈,此刻在我的身边说个不停;曾经从不理会我在干什么的妈妈,却黏在我身边陪我在电脑上看起了电影,还嚷嚷着说要看恐怖片。妈妈变了,和从前简直判若两人。可是我,却从来都没有留意过。 我突然后悔起来。 一直,都忽略了身边那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还曾经因不理解她爱我的方式而想要离开她。 曾经,在她打我骂我的时候,我想要快快长大,长大了就能够不留在她的身边,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曾经,我真的真的不喜欢在她身边。 或许在慢慢成长中淡忘了幼时的想法,许久以后的今天,我真的长大了,真的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她,却没有了曾期待的快乐。 慢慢地长大了,慢慢地读懂了那个曾经多么想离开的人。读懂了,才发现,无法再回到从前,岁月,已夺去了她美丽的面容,岁月,已让她不再年轻。一切都开始晚了。想留在她身边时,却不得不背井离乡;想见她时,却身在异地;想告诉她,“妈妈,我一直都爱你。”却发现,早已泪流满面。 岁月,请手下留情。 我的妈妈她是个美人,岁月啊请你不要伤害她!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生完二胎的老婆哭着要离婚,背后原因让人泪奔!

很多人说,怀孕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充满了期待和忐忑。但生完二胎的老婆却哭着闹着要离婚,连声抱怨:这哪里是奇妙之旅,简直是一趟悲惨之旅。背后的原因让无数男人汗颜,让千万孕妈妈泪奔!  1.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有人说,女人是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保姆。结婚后本想着,这好歹也能够享受十个月的特殊待遇,谁知道二胎政策开放了,孕妈妈却抑郁了。 同样是怀孕,怀大宝时老公端茶送水,体贴入微,生怕老婆孩子受了罪。可是这怀上二宝后,半夜里小腿抽筋喊声老公倒杯水,他却大被蒙面,嘟嘟囔囔:等不抽筋了自己起来倒,又不是没生过娃,矫情个什么劲! 孕妈妈眼泪哗哗的,只能躲被窝里自己闷声不语。 2.经济不独立,委屈又受气 二胎政策一出,老公急吼吼地要拼个二胎。好不容易怀上了,辞了职在家安心养胎。这一家大小吃吃喝喝全部要经手,现在这钱也不争气,一花就没影。 加上各种产检、婴儿衣物,十个月下来存款就没了一大半。老公絮絮叨叨地指责我“花钱如流水”,不懂持家。没了经济来源的孕妈妈真是委屈又受气。 3.高龄怀孕风险大,却被误认经验好 高龄怀上二胎宝宝,衣食住行谨慎地不得了,听说大s怀二胎突发癫痫,孕妈妈的小心肝更是颤个不停。但是周遭的人可不这么想,怀过一胎不再是小女孩,多多少少有点经验了,该干活干活该劳动劳动,一回生二回熟,这生二胎肯定轻车熟路。 就连老公也一根筋,产检不陪、生病不管,自己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遭这样的罪! 4.大娃是公公婆婆的,二宝是自己的  怀上大宝那会,娃还没生下来,爸妈公婆就开始争抢“所有权”,这个喊着要帮忙带,那个争着帮忙养,宝宝衣服、摇摇椅、小孩玩具堆积成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争着掏钱包。 这怀上二胎了,爸妈公婆态度冷淡,冷不丁扔过来一句“自己带,别怕麻烦”,就再也无消无息。等到娃娃呱呱落地,家人象征性地看了几眼,安慰几句好好休息就绝尘而去。带娃、喂奶、洗衣服、做家务,怀上二胎活生生地熬成了黄脸婆。 5.老公终日不着家,夜里喂奶秒变熊猫妈妈 都说男人婚前婚后两个样,其实生完二胎也好不了多少。以前大宝一哭老公就爬起来哄。现在好了,终日借口应酬不着家。 可怜产后妈妈半夜自己喂奶、哄娃,生完一年都没能睡个安稳觉。好不容易能休息了,眼睛一闭这大娃又要上学了,只得爬起来洗漱做饭,顶着一对黑眼圈,秒变熊猫妈妈。 6.邻居无事乱逗娃,大娃赌气不认妈 好不容易熬过了怀胎十月,成功卸货生下了二宝。产后又要带娃、料理家务,没有精力照顾大娃,心理愧疚万分却实在腾不出手。 爱开玩笑的邻居闲着没事撩拨了大娃几句:妈妈有了小弟弟(妹妹),不要你了。这倒好,本就不待见二宝的大娃这下子连妈妈也不理了,哭着喊着要换妈。 好说歹说哄好了,又吼着要把二宝送走,看来“一家的确难容二娃”。 都说二胎政策好,但是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和无奈。生了二胎后,不仅这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就连颜值也遭遇了“滑铁卢”,终日蓬头垢面、顾此失彼,老公也不贴心,想想未来就觉得晦暗无比。 都说婚姻需要两个人的经营,其实育儿也一样。 但愿孩子爸多点贴心,多点耐心,尽量分担一点家务话,说几句体己话,呵护一下产后妈妈脆弱疲惫的心,毕竟这生娃养娃本就不是一人的事情。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不能错过的4大暖心时光

孩子永远是父母最甜蜜的负荷,两岁大左右的孩子,不但正在摸索学习,同时,也和父母一同度过彼此生命中最亲密的时光;现代爸妈们常以手机镜头,随手记录下美好的时刻,并上传至网路,无时无刻的「晒娃」;而以下,就是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归结出最让父母们感到暖心的四大时刻。 「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是在所难免的,而每当我想起和孩子相处的总总,其中有许多片刻,着实都让人值得细细品尝、一辈子珍藏」本身就是一对双胞胎的妈,更是《宅居行动家》(Homebody in Motion)部落格主的艾莉珊卓‧杜宾(Alesandra Dubin)透过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进一步和读者们分享学龄前宝宝令她最难忘的四大时刻: 1.宝宝爱撒娇 「当宝宝跑向我,开口说:『妈咪我爱妳』,我瞬间就被融化,」杜宾说,不论是亲亲抱抱还是牵手,孩子的温暖总是让爸妈和长辈们不自觉得飘飘然起来;杜宾接着说:「就像昨天我跟双胞胎走在路上时,听到身旁路人不断称赞她们手牵手的可爱模样,更让人心生骄傲,毕竟,当有一天我的两个宝贝收起笑脸耍酷,和我渐行渐远时,我想我会非常怀念这难得的亲密时光」。 2.宝宝有礼貌 当人们听到这么一对可爱的双胞胎老是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时,常会投以赞许的微笑,这就是做为母亲最自豪的时刻,两、三岁的宝宝喜爱与人互动,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得到一份玩具那样的新鲜,我希望他们能永远铭记这一份喜悦。 3.宝宝想帮忙 学龄前的宝贝会经历一段想当爸妈小帮手的有趣阶段,父母们也常因此而被逗得乐不可支,像是他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帮我们把东西从房子的另一头拿到我们身边,东西不小心打翻也会眼神无辜的擦地板,同时,更会凑到身边有模有样的把尿布包折好收好;每当我帮女儿绑个马尾,或是用上可爱的发夹,她总会在第一时间蹦蹦跳跳的跑去跟爸爸说:「爸爸你看!爸爸你看!」,而这样窝心的画面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呢! 4.宝宝臭奶呆 「在宝宝刚满两周岁​​时,他们懂的词汇不过就是那十几个单字,开口仍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然而,就在不到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掌握单字的能力瞬间功力大增,现在她们跟我还会一句来一句去呢!亲眼目睹孩子的成长是种难以言喻的喜悦,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我们的对话也越来越清晰,虽然孩子总有些单字还是念不出来,不过却也「笑」果十足,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地方,我想,我会想念他们老是把『柳丁』,念成『扭丁』、把『卡车』说成『塔车』的这些美丽误会,」杜宾分享道。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这些弥足珍贵的时光,都将是一生一次绝美的回忆。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有男孩的父母必看:男孩的心理需要,比物质重要一百倍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 不同年龄段男孩的父亲,应树立不同的榜样形象。 男孩女孩,需要的教养方式确实不同。 家里有男孩,该怎么养?一味的穷养、让孩子多吃苦——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 一味的穷养、多吃苦,教养出来的男孩,没出息的、啃老的、没能力过好婚姻生活的——比比皆是。 那到底男孩子该怎么养才最健康?家中有男孩的父母,都可以读读这篇文章。 一位母亲这样描述丈夫与儿子的关系:“有时,我觉得丈夫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像一个谜,他们总是扭在一起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互相挠痒痒。他们之间打闹的性质与我和儿子之间完全不同。” 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语言。 母爱给孩子满足感,父爱给孩子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 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 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 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 母爱细腻、温柔, 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 而父爱博大、粗犷, 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 另外,在长期感受不到父爱的情况下,很多小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 当然,还有很多小男孩不惜伤害自己,以赢得父亲的关注。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 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Read more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 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最好。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吧。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孩子需要大人的保证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吃的是饺子,我很开心。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 考大学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 考大学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 上了大学,我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后来他成为“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 所以说,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 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拓展视野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是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 我经常教大家一个“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Read more

你心里有没有委屈过,妈妈?

妈妈: 我是宝宝。 驻扎在你身体里九个月了,你每天都摸着肚子跟我说话,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说。 先道个歉吧。 特别对不起,妈妈,这两百多天,我给你添了数不清的麻烦。 孕吐失眠,腰疼腿胀,行动艰难,喘不上气……还有,那么爱漂亮的你,胖成了一团,脸上生了斑,妊娠纹一大片。 其实我很担心。 在你扶着洗手池吐得稀里哗啦的时候。 在你腰疼欲裂站不直躺不下的时候。 在你整夜难眠不停跑洗手间的时候。 在你往遍布妊娠纹的肚子上抹橄榄油的时候。 在你站上体重秤,发现自己又长了一斤半的时候…… 因为我的野蛮生长,你受了太多苦,我以为你会责怪我。 但是,你没有。 你还是每晚放胎教音乐给我听。 还是热切地到处学习养娃小知识。 还是抚着大肚子细细碎碎地跟我说话。 还是兴致勃勃地给我准备奶瓶澡盆小被子。 我睡着了你会担心“怎么好久没动了”。 我撒欢时你又担心“怎么动那么厉害啊”。 哈,多好的妈妈啊。 看来我选你做妈妈,真是选对了。 多么庆幸,造物主安排了我们做一世母子。 我在苍茫和混沌中游历了亿万年,才机缘巧合遇到你,成为你的孩子,这是多大的缘分和幸运。 谢谢你妈妈,给了我一世为人的机会,让我可以体验爱恨情仇,品尝人间百味,经历顺逆成败,感受欢喜悲忧,看美丽和不美丽的风景,听动人和不动人的故事。

Read more

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无数父母

有个外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外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玛丽照顾一下。因此,玛丽就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玛丽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所触动的。因为在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 他的爸爸妈妈对玛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 宠爱,不是真爱。 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辈子的也帮他们准备好,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等同小猫小狗一样的宠物。他们像对宠物一样,为孩子选择好了一切,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 而实际上父母们应该做的,仅仅是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人。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是人,不是小猫小狗,只需要宠爱就够了。 希望年轻的父母,学会为自己和家人活着,也为社会活着。而不是再象过去父母那样,只为孩子活着。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未来,靠自己寻找,靠自己创造。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