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气质都是有差异的。 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然而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 其实,做一个好妈妈并不难,只要做到“静”“弱”“慈”这三个字就可以了。 静 《苏氏家语》:“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孔子家的孩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孩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妈妈的性格脾气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妈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平和,一种“静”的状态。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心稳定。 孩子需要妈妈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妈妈常常保持温和平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如果妈妈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孩子的性情也就多变,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于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人的智力只有在不受外界压力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是因为智力,所以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况,作为一个妈妈,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弱 西汉刘向《说苑》:“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 妈妈强势对孩子非常不好,尤其是男孩子。 妈妈不要强势到为孩子提供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甚至代替孩子选择志向、谋划人生道路。 其实小孩是这样,妈妈被动了,孩子反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妈妈需做出改变,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就算不能跟孩子做朋友,至少不能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妈妈。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的强势面前一点点的削弱。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妈妈,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慈 可以在体力上、智力上考验孩子,却不要在感情上考验孩子。
Read more伤孩子的7种爸爸,第一名简直不能忍!
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下面是帮主总结的7种爸爸杀伤力大排名,如果你家那位中枪了,赶紧改吧! [7]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 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吸烟不仅仅对吸烟者有害,对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经常吸烟,孩子会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与爸爸的吸烟程度成正比。 香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加强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发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进餐时吸烟,很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诱发孩子厌食。 除此之外,还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影响阅读、推理和数学。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会使孩子的阅读、数学和推理平均成绩越来越低。 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爸爸们一定要减少吸烟的次数,甚至戒掉烟瘾,为孩子创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即使戒不了烟,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 [6]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建议:爸爸要学着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 [5] 手机不离手的爸爸 爸爸们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稳如泰山般地“葛优躺”在沙发上,手机不离手。老婆让他帮忙做家务,孩子缠着他一块玩游戏,从来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动地方。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在厕所一待就是半小时。总之,手机比孩子还亲! 爸爸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会感觉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被阻碍,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而来的。倘若爸爸成天拿着手机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接触到手机自然也会容易上瘾,这对孩子的视力、人际交际以及学习特别不利。
Read more大声吼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差劲!这样教既简单又有效!
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 “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 “如你所愿” 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1. 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 “自食恶果” 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Read more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原来根源在这里…
这次小长假带困困去了趟表姐家。 早就听说表姐家的老二比老大机灵,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才两岁多的弟弟就喜欢“欺负”哥哥,抢哥哥的玩具,抢哥哥的零食,吃饭时,弟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哥哥却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前,一副“斯文”模样,要等着妈妈给他往碗里夹菜,有时还要喂几口才跟得上大家的进度。 出去玩的时候,弟弟在草地上狂奔、打滚,哥哥只喜欢拉着表姐的手,在一旁观望。 我很奇怪,便问表姐,你这养老二的画风和养老大完全不一样啊! 想当初,你养儿子何其精贵:抱孩子前必须用消毒液洗手;孩子洗澡水的水温必须经过水温卡测试,精准到40度;孩子衣服脏了一点就马上去洗,生怕有细菌;追着喂饭,定时吃水果,24小时高质量陪伴,整个一个标准孩奴。舅妈看不惯你带孩子太细致,你们母女经常起冲突。如今却怎么把老二这般放养?这要是以前,看到老大在草地上打滚,你早就拖他起来回家换衣服了。 表姐说,其实养过一个孩子,就不觉得第二个会怎么样了。真所谓是,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当初养老大的时候,我买了很多育儿书给自己,怎么搭辅食,怎么开发智力,怎么应对他的各种敏感期,各种早教卡买了一大堆,自己都快成半个心理专家了。 但是生了老二,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水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渴了就自己去喝,扔一堆玩具,让他自己随便玩,也不像以前扶着老大那样让他练习走路,感觉老二自己爬着爬着就会走了。更没有刻意地教过老二认字、数数,让他跟着哥哥混日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 但是,特别让人惊讶的是,老二的各种软技能比老大还强。 比如,老大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喂他他都不好好吃饭,而老二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剥鸡蛋了。老大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只会哭着来找妈妈,而老二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摆平,抢起哥哥的玩具“毫不怯场”。哥哥和弟弟在一起时,常常不是哥哥保护弟弟,而是弟弟来照顾哥哥,弟弟甚至帮哥哥穿鞋,每次哥哥闹情绪,弟弟反过来给哥哥擦眼泪。哥哥以前见了生人,会拼命往妈妈背后躲,而弟弟却会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大方地和邻居打招呼…… 总之,不论是独立程度还是智商情商,弟弟都好像比哥哥更胜一筹。 除了老二和老大的差别,困妈还发现,表姐的状态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以前她全职在家带老大,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不修边幅,不接触社会,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而现在,虽然多了一个孩子,却感觉她容光焕发,轻松愉悦,完全不是以前那副苦大仇深的尊容了。 表姐说,生了老二才知道,带孩子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兮兮,更没有必要放弃自我,投入全部的精力。而且,孩子越娇贵、越精养,后续的麻烦就越多。比如老大因为小时候吃蔬菜时,表姐总是用辅食剪帮他剪碎,现在他遇到稍硬一点的东西自己都吃不下去,而老二完全不会有此担心,因为他现在就可以自己啃黄瓜和桃子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说老二比老大精,也许正是因为被成“猪”来养,所以他们才在放养的过程中自然get了诸多技能,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成长,不但长成了一个小机灵鬼,也让父母特别省心。 其实,养孩子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各种殚精竭虑、各种谨小慎微,不但苦了自己,也扼杀了很多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 以前有人跟我说,特别担心教育不好孩子,怕他走弯路,怕他三观不正,怕他以后不能幸福。她问我,需要看些什么书,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为人父母,当然需要不断地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活出鲜活的自己,精彩的自己。正所谓,富养孩子前先富养你自己,你快乐孩子自然阳光,你三观正,孩子自然不走弯路,你的家庭气氛融洽,孩子自然幸福快乐。 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格外严格,不论从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学习,都事必躬亲、严加把控,孩子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困扰多多。而我对困困一直属于粗养,看到她各种技能都还达标,每天没心没肺笑得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收获了一个省心的孩子。现在看来,也许正是因为我不太“惯着”她,不太控制她,她才如此独立,而且具有幸福感。 所以,生命本来就自成宇宙,我们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 文来自: 妈妈育儿必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12岁前必须让孩子养成这7个好习惯,长大就迟了!
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会受用终生,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好习惯让孩子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让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请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养成这七个好习惯,长大就迟了。 作家冯唐曾说,“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的确,如果将人的各种命运分解、揉碎,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的话,那么良好的习惯,敢于抓住际遇的勇气是比天赋更为重要的东西。而幼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好习惯,就能在这张白纸上慢慢展现美妙的图画,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笔划。 习惯一: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一定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习惯二:讲礼貌,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习惯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话,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然后提醒孩子:“你现在走进小学,已经是小大人,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习惯四: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 有的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当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时,不要轻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请先帮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对私人物品,不能乱碰;对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就要学会等待。 习惯五:遵守时间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会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习惯六: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曾经有个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可同桌勇于发言,时常得到老师夸奖。孩子听从妈妈的话向同桌请教“秘诀”,同桌大方地告诉他:“反正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不会怪我们的。”正是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这个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动回答问题,也正是这股劲头,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越见开朗。 习惯七: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当孩子做错事时,爸爸妈妈请别光顾着责怪他,不妨这么反问:“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等孩子回答后,认真和孩子约定:“那下次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了好吗?”对待学习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大大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几率。从长远来看,这能够“缝补”知识漏洞,给孩子的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对他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一般说来,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同样地,这些习惯对我们大人也很适用,引导帮助孩子的同时,我们也一起来提升吧! 文来自: 妈妈育儿必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管教孩子不需大喊大叫,学会这些让你当个「优雅妈妈」
孩子们顽皮是很正常的, 你一定也不希望孩子过早地成熟,像个成年人一样彬彬有礼。 但有时他们把握不了分寸, 比如:他揪小朋友的头发取乐或将你急需的东西藏起来,看你火烧火燎而暗自得意。 再理智的妈妈也难免有怒火上冲的时候, 一味地惩罚不是办法, 管教需要恰当的方式, 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像大多数的父母一样,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管教, 可以使孩子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 会觉得这样做不对因而不去做。 甚至更奢望,他因为知道拽人家的头发是不对的而乖乖听话, 而并不是因为他心里惧怕再惹妈妈发怒而不去做。 但大多数时候,今天我们制止了他的不好行为, 似乎对明天还要阻止他做出更坏的举 动没有什么帮助。 孩子到底何时才能学乖一点儿? 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可以学会听话、懂事, 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教给他们。 这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 脑冷静。 下面所讲的这 6
Read more什么样的男孩,长大会幸福?
导语: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要求都更苛刻一些,所以,对于家中有男孩的父母来讲,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建议家里有男孩的妈妈能好好阅读,因为这篇文章很可能对你有大的帮助。 这篇文章将男孩的一生分为了0-6岁、6-14岁、14岁-成年三个主要的阶段,并针对这个三个阶段男孩的发育特点、父母在此阶段的重要作用、养育时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都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果男孩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依赖的主要是妈妈,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一般是母亲不会做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会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得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 >>>>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注意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导致缺乏安全感。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要与妻子一起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得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得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 总结 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好是由母亲担任主要抚育者,父亲积极协助。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Read more面对孩子挑食的问题
孩子如果有挑食的不好习惯会让家长很烦恼,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被丢在一旁,孩子却偏要什么汉堡包、巧克力。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一方面又不知给他吃什么好。大部分的儿科专家认为只要孩子的体重不过胖或过瘦,生长曲线正常,孩子的营养摄取会基本满足他的生长需要。但是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却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办法。 减少零食 尤其不要在正餐前给孩子吃零食。即使是健康的食品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久而久之养成不好好吃正餐的习惯。正餐前15分钟不要给孩子喝水或其他饮品。那样孩子的小肚皮就不会那么饿了。 给孩子尝试多种多样的食品。有的家庭总吃同样的食品也会让孩子失去兴趣。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营养方面的简单知识。如为什么他们需要吃水果蔬菜,这类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想吃什么然后一起动手准备。孩子如果参于其中,自然就会对自己“成果”比较感兴趣。如让孩子成为准备食品的好帮手,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易做的事情如摆桌子,切菜,搅拌等等。这样会增强他们的食欲和兴趣,也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改变食品的制作方法 如果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可把这种食物另加工处理让孩子认不出来。因为强迫进食会导致逆反心理。 全家一起进餐 温暖快乐的氛围也会增强孩子的进食欲望。另外家长借机也可在孩子面前做一个饮食健康的好榜样。 不要给孩子盘子里放很多的食物 只放一点点,吃完之后再添。 多鼓励孩子尝试新的食物 每次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帮助他们慢慢适合新口味。多给予正面的资讯和鼓励,也可采取一些游戏的办法。如每吃一口就会有机会给太阳周围画一道光线。 创造充满乐趣的晚饭时光 如烛光晚餐,游戏晚餐,周五特殊晚餐等。让孩子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当然他们对于饮食的态度也会变得积极起来。 不要给孩子准备正餐备用食物 “孩子如果不吃晚餐,就可以吃这个”,不要忘了,饥饿是进食的最大动力。 如果您有一个挑食的孩子也请不要担心,凡事贵在坚持,慢慢引导。不要忘了,孩子也在慢慢长大,慢慢懂事哦! 文/叶子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
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到10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孩子在0-6岁有一个感官关键期,从出生起,孩子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这个时期孩子就可以接触图书,由父母开始进行亲子共读。而这个时期的努力,将为接下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育)指出幼儿的文化敏感期,萌芽于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此时期的阅读建议是: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绘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识字,就不给他阅读,而是要多阅读,让孩子从宏观上认字。这个时期,孩子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达不到书写,更不能掌握字的含义。 5-7岁,孩子进入大量认字的阶段,可以读一些简单文字类的图书,比如《中国童谣》、《开心柯蓝》、《不一样的卡梅拉》等图书。 8-10岁,孩子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开始有自己明确的阅读爱好。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个时期可以读深厚一点的书,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绘本阶段,比如《诺贝尔青少年系列》、著名翻译家任溶溶担纲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这套书下周可能会在咱平台开团,还在确定当中,希望鱼爸能给大家争取最大福利)。 这个阶段,孩子就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着周边的信息,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触角不断伸长,阅读的视野不断扩大,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没有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到了高年级或者大学,要想再去弥补,难免“先天缺陷”,无法治愈。 那么,为什么要在10岁前培养呢? 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是在10岁前形成。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这样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0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 阅读的黄金十年,给予父母三个建议 1、为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这个事从我最近的一个发现开始说,我们家小小鱼爱读书的,但是如果我在看电视,他会走过去说,我要看动画片,如果我在看手机,他就会走过去说,我要玩游戏,如果我在看书,你猜他会怎么样?他就要我给他讲绘本。 如果家里的电视机的声音慢慢消失,书房的书不断增加,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给孩子增加书的速度高于应酬吃饭的次数,基本上会在家里形成一个读书的氛围,有人读书,有书读,就差安排一个时间了。 而看电视和玩游戏是时间杀手,大人不玩游戏?听说很多爸爸是网游高手,很多妈妈是麻神。该醒醒了,孩子正看着你呢! 2、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很多人会在平台或者微信找鱼爸咨询给孩子读什么书好,我一般会首先问孩子读过什么书?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很多妈妈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所以选书无从谈起,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 另外就是对出版社和图书的分类、来源、渠道就更不了解了,这个情有可原,但还是希望父母在孩子的身上要多下功夫,只有坚持亲子共读的家庭,积极参与孩子阅读的家庭才能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好的把握,而这是选择图书的前提。 父母要有一个把握,有些孩子7岁就能读懂9岁孩子的书,因为每个孩子的一个阅读能力不一样,从生下来认识事物时就开始锻炼一个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观察,去引导,不要觉得这是一个书单或者老师的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 另外就是看孩子的兴趣,不要逼着他去读。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天天只读漫画,就逼着他去读文学书籍,那孩子一下子肯定接受不了。你可以给他一些故事性强的美绘图书,图片还是有很多,文字相对较少,给孩子一个过渡。 另外还给大家从图书的一些硬性指标说说选书: 纸张、油墨、印刷精美安全,厚度尺寸要适当。 让孩子欣赏的图书都必须严格要求其字体、图书印刷清晰、精美。对于小家伙来说,圆角的图书比直角的更容易得到保护。尺寸的话,对于大孩子没什么要求,但是小家伙们更喜欢小一点的,手掌书,手指书简直就是小家伙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世界小小的。 关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均衡: 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我们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选择图书也是如此,不能孩子爱读漫画,家里就只买漫画书;孩子喜欢地理历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学;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就不读社科文学,肯定不行,给孩子读书,就要荤素搭配,内容多元化,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
Read more爱子女是天性,爱父母是人性
一位老人表情木讷地望向家门,等待着儿子的回家。“爸,爸,给我开门!”可是等到儿子回来敲门,老人却慌了起来,一句“我不认识你”让儿子倍感震惊。 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越来越差。害怕不能继续照顾儿子,这位老爸开始在清醒的时候,用写纸条的方式继续挥洒着父爱,“记得多穿衣服”、“带钥匙”等。 渐渐地,老爸病症加重,冰箱在哪,洗衣机在哪,这位爸爸连自己刚做过的事情,有没有吃过饭都记不得了。 有一天中午,儿子带着父亲去外面吃饭,盘子中剩下了两个饺子,当着一桌子亲朋好友的面,爸爸居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 儿子看到,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又羞又急地问:“爸,你干嘛?”这时,已经说不清楚话的父亲却吃力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饺子。”爸爸的回答让儿子愣住了,原本以为爸爸已经忘记了一切,可是却从未忘记对儿子的爱。 天性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人性是一种道德修养。爱孩子,是每一个为人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而爱父母,特别是年迈的父母,并不是每一个做子女都能做到的。 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父母永远是你的航空母舰,不管你年龄多大,职位有多高,只要父母健在,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不是吗? 与母亲相比,父亲可能容易被儿女忽视,因为他们不流泪、少抱怨,给人留下坚强的印象,似乎不需要儿女多去关爱。其实不然,不轻易流露感情的父亲更需要子女的关心。 父爱如山,深沉而厚重, 父爱似水,和缓而无声。 在女儿心里,如果有个男人喜欢你素颜不化妆,你瘦了他心疼,你胖了他高兴,那这个人一定是爸爸;在儿子眼中,如果有个男人亲昵地叫你“臭小子”,你犯浑会揍你,但灾祸来临时会像山一样挡在前面,那肯定是父亲。 曾经有一个84岁的老人,在春节却住在老女儿家的楼道里,老人两儿四女,竟没有一个接老人回家过年,这些儿女情愿法庭上见,也不愿意将老人接回自己家。虽说这只是个案,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可对年迈的老父亲,他们却爱不起来,因为一点儿家产,就怀有刻骨仇恨,这就是缺乏人性的表现。 孝顺的人,会给父母笑脸,会顺从父母的意图,会尽赡养之责;而不孝的人,会怒目相向,甚至恶语相加。 所以,爱孩子,每一个人都能禁得起考验,而爱父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像爱子女那般报春晖。人生就是一个一个轮回,做子女也好,做父母也罢,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回报父母,是令人尊重的善举,所以,趁父亲健在,为她老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最起码的人性。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 对待老人要善待,不要虐待;要耐心细心加孝心。 孝顺老人是天分,虐待老人是犯罪。 孝顺老人要做到语言上是小人,行动上是巨人。 不要总把孝顺挂在嘴边,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怕脏怕累。 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团聚的机会,多给老人一些亲情和抚慰吧,节假日常回家看看。父辈的今日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让老人开心、幸福,健康、长寿,理应成为做儿女的最大心愿。在这一点上,付出多少都不过分。爱孩子是天性,是一种顺应;爱父母是人性,是一种超脱。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