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很多父母没想清楚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 父母的价值、意义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 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好的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中国的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一生实际上生活在四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母亲的子宫里,你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受外部的世界。 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家庭,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就进入了家庭。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实际上是依托父亲母亲和家庭成员来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尤其是人生的早期,他还不能独立地行走,他还不能独立地生活,他更要依托家庭。这个时候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第三个场所是教室。说校园还大了一点,因为上学以后进入学校,就进入了教室。过去在很多教科书里,没有把教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现象来进行观察。实际上,孩子在教室里生活幸福不幸福,有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他的成长非常关键。 第四个场所是职场,离开学校以后开始工作。在哪个单位工作,那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管理模式,都会对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场所中最长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一直存在,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所以家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非常不够。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相当长的阶段没有把儿童当作人看。我们的历史书里面有写儿童吗?很少很少。我们都是宏大叙事理念,儿童从来都是缺位的。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看到儿童,开始把儿童当作人看,开始尊重儿童。特别是有了联合国的《儿童宪章》以后,我们不得不把儿童当作一个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 但是有了《儿童宪章》,就真的把儿童当作儿童了吗?事实上,大量活生生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儿童来看待。童年,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搞心理学的都认为人的大脑目前叫Black Box,是一个黑匣子。但实际上对做家庭教育的人来说,我们要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儿童,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整个教育就会不一样。 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们一直倡导给孩子幸福,但是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幸福,是希望他当下不幸福,去达到未来的幸福。不是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幸福和不幸福有四种排列组合: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现在幸福,将来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我们的老师、父母几乎都选择第二个: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呢? 我认为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造就出来的。在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他可能会开出不同的花。在任何土地上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司机要经过培训才能上路,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他肯定是要撞车的,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难保。做父母的技术要求比当司机要高得多,但是恰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认定。 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 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场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舞台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作为父母亲来说,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长不大的孩子。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文/朱永新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再高的分数,也不能为你的人生打包票

我发现,每次和家长聊孩子,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都是亘古不变的:听讲认不认真,作业有没有完成,考试考得怎么样,排名进步了吗…… 我感到有点悲哀,父母如此关心孩子的学习,考了高分,将来就一定能过上高配的人生吗? No!再高的分数,也不会给你的人生打包票! 越是高智商的学生,越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情商 以前,我的班上有个男生,学习很刻苦也很冒尖,但生性好猜忌,总害怕别人碰了他的奶酪,不是怀疑甲打了他的小报告,就是怀疑乙偷看他的日记。我担心这种敌意会令他的处境非常孤立,于是就想约他的父母来聊聊解决办法,但几次都没有约到。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爸爸来开家长会,我们才总算对上话了。 他听完我对孩子的担忧,只客套了一句:“谢谢老师关心,明年就要中考了,学习不掉链子就好,性格是骨子里的事,要靠他自己悟。” 我听出来了,这位爸爸的话外音是:老师,您想多了,学习好才是王道! 后来,还没有等到中考,这个学生就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开始厌学,继而逃学,最后甚至轻生。曾经,这个“无所谓爸爸”所不相信的剧情,都在这个优等生的生活里逐集上演了。 不得不说,越是高智商的孩子,越需要与其相匹配的高情商。 孩子的人生高度,并不等同于他的分数线 有些功利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人生高度约等于他的分数线,所以鄙薄分数以外的所有指标。 以前班上有个女生,钢琴弹得行云流水,因为要准备迎新年文艺节目,我就希望她能担任钢琴伴奏。没曾想,她眨巴着大眼睛坦率地告诉我:我不想参加,我的期末任务只有学习!然后又加一句:我妈妈也这么说! 她笃定的眼神竟让我有点恍惚,我问她:抽点儿时间,就彩排一次也不行吗?她求我:老师,我只想期末考好!好吧! 其实,我也承认考试重要,我也并不想勉为其难地让学生参与他们认为无趣的活动,但,“我的期末任务只有学习”这个推脱理由里面所包含的某种人生哲学,令我担忧。 我担忧这个从小就不折不扣地坚持“有用原则”,并以此为由拒绝集体活动的孩子,以后可能会被社会所嫌弃。 除了考试的能力,还要有幸福的能力 前几年有个悲惨故事,新疆昌吉一个19岁的尖子生,患有轻度抑郁症,他在纸上列举了23个活下去和6个不想活的理由之后,最终从天台一跃而下。 再看今年发生在河南濮阳的校园命案,一个高二的尖子生刺死了另一名尖子生,而让他痛下杀手的所谓恩怨,竟然只是嫉妒别人比自己考得好! 这两个孩子,请注意,都是尖子生!一个没能照看好自己的生命,一个则轻率剥夺了别人的生命。他们都拥有考试的能力,却不具备幸福的能力,性格的缺陷,直接抵消了他们在学业方面的所有努力。 我想起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那句名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再高的分数,也不能为你的人生打包票 这个时代,分数很重要,但考分只是意味着你获得了某种参赛资格,分数以外的智能,才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际遇! 我听一个杂志社总编朋友说,他们编辑部有个做校对的小妹,系出名牌大学,还曾是上过报纸头条的文科状元。但干活粗枝大叶,为人清高自傲,偶尔加班赶稿,她就一直嘟着桃红小嘴。她除了学历那点儿资本,就再无有价值的筹码,所以一直没有升职。 可她总是抱怨啊!谁谁谁二本文凭才干了两年就鸡犬升天了,唯她一个堂堂的文科状元,命不好!

Read more

为什么孩子不懂心疼你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 很多人成年之后还理直气壮地啃老, 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关心和感激他人。 其实,这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01 这段时间身体不好,住院治疗了一段。 手术那天,我一直很想见到女儿,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担心我。家人了解我的心思,下了学就把女儿带到了病房。 手术结束六七个小时了,正是麻药劲过去最疼的时候,但是看到女儿心情一下好多了。女儿扑到我的床前,问我:“妈妈,你怎么了?” “手术了,不过很快就好了!”我回答她。 女儿在我床边待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和我说想在网上买个东西,因为平时见不到我,现在她想用下我的手机。我迟疑了一下,还是给她了,然后她就在淘宝上开始挑她的东西,中间护士进来两次,女儿只是抬头笑了一下,就又开始“逛街”了。一直等到他们要走了,她才又到我床边,和我腻了一会儿! 当时我也没觉得什么,可是女儿走了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生病的是她,我来看她,我会是什么样? 我相信我一定是啥都不管不顾的,一眼都不能离开她的,问这问那的,这就是妈妈。我这次生病,一直是我妈妈陪在床前,每次我稍微动一下,妈妈都会立刻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夜里我疼痛难忍,妈妈更是几乎不睡地陪着我。母亲就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反过来,孩子是否能像妈妈爱她那样爱妈妈呢? 02 这次女儿来探视之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和女儿感情一直很好,平日里她也知道心疼妈妈,但是这次之前我已经发现她有个不好的习惯:指挥人。比如在餐桌上,水杯就在旁边,她也要喊:“姥姥,帮我拿下水杯!”吃完了如果还想吃也说:“姥爷,再帮我盛一碗饭!”女儿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她从来到这个世界,大家就都把她当宝贝,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以前她小,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可是现在她已经是8岁的大女孩了。有的时候我看新闻报道5岁的孩子扶养生病的家长,总是很感动,而我的孩子8岁了,人家做到的她还差得很远。 有一次,弟弟和我说,姐姐和姥爷生气,会发很大的脾气。我当时还很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女儿是比较温和的,怎么会大发脾气。后来我悄悄观察,发现孩子其实很聪明的,她很清楚家里谁好欺负,然后就捡软柿子捏。 这些现象再加上我生病时,女儿在医院的表现.我就下定决心,要扳扳她的毛病, 一个孩子可以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温和有爱的人。 生病那几天,本来是不想让孩子总到医院的,但是我让孩子每天下课就到医院来,然后我会刻意地给孩子示弱,告诉她妈妈经历了什么,做出好疼的样子。我本来真不是这个性格,一般疼痛都可以自己忍,但是为了教育女儿,想让她感同身受。 我发现,孩子其实都很善良,之前都是我们这些家长太强大了,啥都可以自己来,孩子可不就退化了。当我一示弱,我女儿立刻就强大了,她开始张罗着给我准备饭莱,我要下床她会主动来扶我,我躺在那里的时候,她会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抓住这个时机,我赶紧提要求:“妈妈现在身体不好了,姥姥姥爷就得有很多精力来照顾我,你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了,你看可以吗?” 女儿用力地点点头。 我给女儿约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一定自己做,比如盛饭、倒水、收拾写字台、给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的所有东西。因为这些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家长已经帮你做了八年,现在要交班了啊! 第二,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年纪大了,现在家里最年轻的就是你,所以我们要把重担交给你,以后每周六是大扫除时间,

Read more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懂事”和“乖” 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 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 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Read more

会对孩子起反作用的10种教育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但是并非每个家长都能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谈谈会对孩子起反作用的10种教育方式 第一种方式。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第二种方式。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第三种方式。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第四种方式。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第五种方式。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第六种方式。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第七种方式。包办代替 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第八种方式。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第九种方式。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第十种方式。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Read more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父母必读: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断送孩子的前程。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审视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第一句:“怎么这么笨啊你?”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 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一言堂”的后果: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帮助他们把信心慢慢建立起来! 第六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而你对他们的爱,不会因为他们的课业分数而有加减~ 第七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八句:“住嘴! 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九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十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叛逆”、拖延症统统都不是洪水猛兽。接纳孩子的缺点。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要怕丢脸

Read more

如何教导孩子负责任

读小学的孩子总是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也不整理自己的书包、作业及内务。反正找不到东西时,只要喊妈妈帮忙找就好了,三不五时忘记带作业,也只要叫父母帮他送到学校就解决了……所以遇到有任何问题,他只负责哭爹喊娘、叫救命即可,这样就算发生任何差池,他也只要抱怨是父母没有帮他处理好他的事物。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教养态度提醒 退居一旁,将「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承担 俗话说:「能干妈妈笨女儿」。意指父母若包山包海为孩子做太多,就会教养出什么都不会做、只会推给父母为他做、完全缺乏责任感的孩子。为人父母当然绝不希望自己教养出这样的孩子,但为何许多父母都「情不自禁」的老是为孩子做太多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基于太「爱」孩子,不忍心看他吃苦、受累、负面情绪强烈。 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仍把孩子当成是襁褓中、需要父母全天候协助、照拂的小婴儿,而忘了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需要父母适时的放手,才能从父母的身边「剪断脐带做大人」。 因此,每逢孩子生日,父母在热闹为他庆生之余,是否应该要检视一下:有多少属于孩子的事务及问题,父母应该要退居一旁,将面对和处理的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去承担?同时,比买给他最时髦、新奇或昂贵、精巧的生日礼物更具意义的是告诉孩子:你又大了一岁,所以有些事情要让你自己来面对处理。我仍然会协助你,但是不会再代替你去做或是为你负责了……因为「放手,让孩子独立」,才是父母能送给孩子最棒和最好的礼物。 教养SOP五大步骤 Step 1 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 父母经常要帮孩子找他不知乱摆去哪的东西,还要帮他把漏带的作业、课本送到学校……这些父母的「额外服务」已经够烦人了,他还不知感谢、总是推卸责任是爸妈没有替他处理好,使得父母「好心被雷劈」地忍不住火冒三丈。所以,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争取权力。 Step 2 处理父母的情绪 父母若总是乘着怒气教训孩子,只会刺激他的婴儿自我变得强大,使得孩子的行为及态度更加恶劣而已。因此,在面对孩子许多惯犯的问题上,父母更要冷静处理以便能及时导正孩子渐成习性的不当行为。 Step 3 厘清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不懂自理私人事务,导致个人的东西遗失、找不到、没带……这些所谓丢三落四的行为,如果没有实质影响到别人,例如,弄丢的是别人的东西,那么问题所有权都属于孩子的。 不过,问题虽然属于孩子的,但他却总把责任推给父母、或是觉得父母有必要帮他,这个行为就实质影响到父母,此时,父母就可以我的讯息来表明立场,也可一并纠正孩子错误的态度和观念,并厘清问题的责任归属: 你自己不把东西归回原位,现在却吵着要我帮你找,找不到还要我买新的给你,但这些都不是我造成的却要我负责……这太不合理了吧⁈ 昨天你没有整理好书包,结果今天却要我送作业给你。但是这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应该自己负责吗?怎么反而倒霉的是我呢⁈ 当父母坚持将孩子的责任交回给他,迫使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处理,他当然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此时,父母可运用反映倾听以协助孩子纾解情绪: 找不到东西真的很急人,难怪你会希望我买一个新的给你,就能立刻解决问题了。

Read more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爸妈越早知道越好!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渐渐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慢慢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学会如何跟孩子融洽地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生活。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01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的对待一个玩具,从而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 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的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 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培养起来的。 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先把玩具分门别类,然后先拿两三个玩具给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动脑子。等到孩子确实玩腻了,在重新拿两三样新的玩具给孩子玩。 02 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 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心理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时机。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 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在于吃的这件事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并且不会去挑剔食物。 03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的增长起来 。 很多人认为只有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 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上。 04 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

Read more

一个爸爸带孩子去了这两个地方,改变了孩子的人生!(强烈推荐)

带孩子出游,是近两年特别流行的一种亲子陪伴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身心愉悦,也可以让他们阅历增加。 有人说重要的是陪伴,但其实去什么地方,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父母,会在假期选择带孩子出游,至于地方呢,要么是名胜古迹,为了给孩子增加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城市里的大型游乐场,这种纯粹就是为了找乐子。 有的家长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地方,家庭条件允许的呢就去了国外,感受异国风情。 但是,一个男孩的爸爸,带孩子去了两个地方,不仅给孩子人生道路,展开了新的一页,也让人大开眼界。 儿子八岁了,小学二年级,脾气很坏,思想很叛逆,家里四个老人捧着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看着蛮不讲理的儿子,在家里如一个小霸王,说什么就必须得被满足,不然就是撒泼大哭。李先生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了,于是,在儿子二年级的这个寒假,他制定了一个父子的旅行计划,一个属于两个男人的旅途。 他带孩子去了哪里? 一个山区 李先生租了一辆房车,带了米,面,锅,电磁炉,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准备尽量和儿子一起解决三餐问题,让儿子参与家务。 李先生在网上找了很多山区,最后锁定这个山区,是因为它的风景还是不错的,而且,很符合他带儿子出来的初心。 一路上走走停停,他们耗时三天,终于达到了目的地,因为没有被开发,所以没有盘山公路,李先生把车子放在一个停车场寄存,把需要的东西打包成两份行李,他和儿子一人背一份。 爸爸,我背不动。儿子不高兴地说。 你的包里是你的换洗衣服,如果你不背,你就准备这几天一直穿身上的衣服吧。 李先生的这一招很灵,他儿子立马把行李背到了身上,当然,在途中很多次都像抛弃背上那个包袱,但是,为了自己的换洗衣服,他还是坚持到了山上。 李先生选了一个当地的居民家,暂时借住几天,给了一些钱,就当房租和生活费。 这个房主家一共有六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住着自己用石头堆砌的房子,菜呢,基本上是自己种的,两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每天,写完作业,他们就要帮忙做家务,喂猪,择菜,扫地。 一开始,儿子很高兴找到了玩伴,很快他失落了,因为这一对姐弟俩根本没有时间陪他。 那几天,李先生带儿子在村子里转了转,看到同龄人吃的穿的用的,家里翻遍了,也找不出一样零食、玩具,儿子吃惊了极了。 五天的山里生活,李先生的儿子改变很多,下山的那天,他跟小伙伴承诺,自己长大好好挣钱,给山里的小孩买好吃的零食,好玩的变形金刚。 一个儿童福利院 从山里回来以后,在去往下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儿子沉默了很多。李先生没有过多的担心,这是一个过程。 儿子从前跟孩子们在一起攀比谁的车子多、功能更全,看到了山区里的孩子,还只为吃喝担忧,甚至,家里有生病的老人,他们还得负责喂饭,他被触动了。 下一站,李先生准备带儿子去儿童福利院。 当儿子知道,那些孩子都是被自己爸妈抛弃,不得已只能靠着政府和社会得救助,才能生活下来的孩子。儿子的眼睛湿润了,他躲在李先生的怀里,大声哭了起来。 他哭的原因,是觉得这些孩子太可怜了,觉得自己太幸福了,自己有这么多的亲人疼爱他。觉得自己曾那么对妈妈发脾气,对爷爷奶奶大叫,对姥姥姥爷的化置之不理,都是多么的过分。

Read more

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长

朋友去参加一个婚礼,回来不住地唏嘘感慨。大意就是他亲戚的两个儿子,都读了不很好的大学,找到了不太好的工作,父母也都给他们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前年老大结婚的时候,女方非得再要八万块钱,当时家里没有,就说先欠着。 今年大蒜收获了,卖了五万多块钱,大儿子一把就要全拿走。父母好说歹说,总算给留下三千块钱的生活费。然后,老大家生孩子,办喜面还得父母拿钱。父母东挪西凑,总算把喜面办了。紧接着老二要结婚,有老大媳妇在那儿比着,老二媳妇也非要八万块钱。然后加上办喜酒的钱和其它费用,怎么也得小十万。 当父亲的东挪西借,才凑了六千块钱,一气之下,他拿着这借来的六千块钱,离家出走,一去不回。 在二儿子的婚礼上,当妈的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愁苦,当场嚎啕大哭! 那一年,才刚刚入冬,还不到供暖的时候。老天突降大雪,天气骤然变冷,很多上学的孩子,都没有棉衣棉鞋。而且,又因为路上积雪太厚,人和车都无法通行。我受弟妹之托,去学校给侄女送棉衣。回来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位母亲拿着一件羽绒服,很恳切地往女儿身上披。只是,那女孩不欢喜、更不感动。她愤愤地把羽绒服扯下来,扔到雪地上: “谁让你来的?你也不看看,这样的羽绒服,现在谁还穿?” “你先穿着,等晴天了咱买新的。”母亲捡起羽绒服,用商量的口气说。 “说不穿就不穿!你走吧走吧!我冻死也不要你管!”那女孩又夺了羽绒服,扔到雪地上扬长而去。做母亲的红了脸,又捡起那羽绒服,拍了拍抱在怀里,自言自语地说: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要好,不知道冷。这也是去年才买的,咋就不能穿了?”她笑着,转过身泪水就下来了。她把脸埋进那件大红的羽绒服里,哭得双肩一抽一抽地走了……她身上穿的是一件自己做的小棉袄,外面连一件外套也没有…… 目送她走出好远,也没看见她的交通工具。这家长极有可能是步行来的,她还要步行回去。只是这回去的路要比来时的路,走得更艰难、更漫长吧? 真不知道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父母死活的孩子,是不是都长了铁石心肠!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有没有想过,他随随便便花出去的那些钱,父母是怎么辛辛苦苦挣来的! “你养不起我,你生我干嘛?” “你连孩子都养不起,你还有脸活着?” 这孩子是不是更过分?就是这孩子,不好好学习,还非要上学。初中毕业去上三加二,每个月生活费就两千多。仅此也无可厚非,但他还喝酒、抽烟、帮别人打架 。有一次,打伤了别人他跑了,父母又是给人家看病,又是给人家赔偿,前后花了一两万。 就是这孩子,不要钱连个电话都不打,回家了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嫌弃父母没本事。 只是,这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父母死活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一位老太太带六七岁的孙子乘车,有人让座给她,她却让孙子坐下,她站着;一位妈妈送儿子上学,怀里抱着小孩,背上还背着儿子的书包;另一个老翁送孙子上学,他站在路边的冷风里拦车,孙子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看手机;公交车上,有老人或者孕妇上车,很多坐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 一个不懂得尊老爱幼的孩子,是可耻的!一个不知道满足和感恩的孩子,是可怕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他对眼前的老弱病残孕都能视而不见,你也别指望他长大了就能孝顺你! 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尊老爱幼,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孩子连起码的尊老爱幼都做不到,他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 生活中的长幼尊卑 ,永远都不能错。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来自有问题的父母。当你的孩子不顾你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时候,你要检点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去抱怨社会或者老师!一味不计成本地为孩子付出,一味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愿望,到头来只能养成一个自私自利又贪得无厌的孩子! 文/宗风秋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