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你变了,却没有人问你经历了什么

谈了恋爱就想过一辈子,交了朋友就想来往一生, 尽管有时候故作姿态说着一切顺其自然。 可心里不愿意让任何美好的事情发生一丝的改变, 对于一个在感情上没有远见的人来说, 最大的期盼大概就是希望所有的感情, 都真挚且长久了吧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段黑暗期, 在那个时间里, 你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误解了真爱的意义, 把谎言当做诺言,友谊出现背叛, 轻易的发怒与悲伤, 把一个负心人当做归宿,把轻狂当做梦想, 你必须要挺过这段幼稚单纯没有人懂你的时光, 才能真正的成长。 渐渐的我开始不喜欢把矫情的话挂在嘴边, 不再对喜欢的人说我还在等你, 不再对亲密的朋友说我特别珍惜你, 不再说舍不得,也不说我难过, 也不去问他们是否也同样在意着我的感受, 我知道或许我会失去很多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但我更明白深埋心间的才最珍贵, 我希望我爱的人会懂。 不管你有多不开心, 我们都有责任先吃好一顿饭, 睡好一个觉,打扮好自己。

Read more

三十多岁的女人该不该谈梦想?

-1- 用大气晚成来形容一个女明星,在新人辈出漂亮女人如过江之鲤的娱乐圈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我想用大气晚成这个词来形容闫妮。 在那部爆红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出演佟掌柜,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闫妮已经35岁。 35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或许已经要面对美人迟暮的质疑,更何况是一个女明星。 然而,闫妮却一路像坐了穿梭机,越活越年轻,演绎的角色也越发顾盼生辉、风情万种,令人佩服。据不完全统计,闫妮是在影视剧里出演最多姐弟恋的女演员。 在最近上映的喜剧《反转人生》里,闫妮又一次挑战了自己的美丽极限——一部电影里一共换装22套,是演艺生涯最多的一次。 《反转人生》讲述的是事业爱情双失的苦逼保险销售马奋斗,意外碰到闫妮饰演的神仙土地婆婆上官芙蓉,并在上官芙蓉的帮助下完成了19个愿望的故事。 土地婆上官芙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马奋斗的生活轨迹。夏雨饰演的马奋斗从6岁开始或大或小的一些梦想陆续实现,在经历了“乔丹附体”、“赌神上身”等一系列离奇事件之后,马奋斗坐拥豪宅香车以及足以成就一切的能力,而他却猛然间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他最想要的生活…… 闫妮在这部电影里“本色”出演,饰演CBD土地婆,穿着时尚,造型百变,时而美艳性感,时而个性酷炫,平时喜欢捉弄人,但是心地善良。这次她挑中了马奋斗,帮他实现了19个愿望,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大多数的爱情喜剧里,女一号的演绎者都是青春花旦。 闫妮今年已经46岁,却依然可以饰演时尚靓丽而性格讨喜的女一号,闫妮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反转人生,从来都不晚。 -2- 汤唯,最近产后复出,已为人母的她依然笑靥如花,像个小姑娘一样俏皮可爱。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在汤唯身上却是一种反效应。 1996年,汤唯报考中戏连续落榜,第四次才考上,彼时汤唯已经21岁了。 正是因为年龄,让她充满了危机感,也因为年龄,给了她比同学们更多的阅历、自律和隐忍。 从赖声川到李安,汤唯身上那股拼到底的劲儿或许正是打动大导演的敲门砖。 为了演好《色戒》里的王佳芝,她特意去学了苏州评弹来静心养气,还学了麻将和上海话。 每天练习10个小时,最终3个月下来,李安才决定签约。 最终这也换来了李安一句“汤唯之于《色戒》,已不仅仅是女主角,是影片的所有”。 后来不久,汤唯又遭遇了事业的低谷。她褪去明星的光环,远赴英国学习,像一个最普通的学生一样,坐地铁,在咖啡馆和书店里消磨时光。语言不通的她,更是下了狠功夫才能和同行们在舞台上一起演出。 英国的经历,让汤唯迅速成长。 2011年,低调复出的汤唯凭借《晚秋》成为韩国影史上第一个外籍影后,随后两部《北京遇上西雅图》均创造国产爱情片的票房记录。 从王佳芝,从王佳芝到文佳佳,从文佳佳再回到汤唯。汤唯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转。

Read more

越长大越享受一個人生活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与自己有共呜,但到头来会不会发现最了解自已的,永远就只是自己?或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曾经我很讨厌孤独,对于孤独是充满恐惧,不喜欢自己一个人,觉得自己一个人就是寂寞孤单,或者是如外人所说一个人就是“孤毒”,我总是觉得与人一起才是快乐,总是害怕身边没有人的感觉。现在,随着年纪不断长大,我开始不再讨厌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喜欢孤独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看电影又或者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思考,又或者写写「享受一个人」的文章。 为何越来越喜欢自己一个人?喜欢自己一个人,可以是「先天」或者「后天」,天生内向的人更加喜欢独处,更加享受自己一个人生活,至于「后天」的人,像我一样曾经讨厌过独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就开始想找多点时间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好处,有很多,而独处的原因,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变得喜欢自己一个人,原因就是「只想静一静」… 越长大,要思考的事情就变得更多,又要面对不同的压力,需要承担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身心的疲倦程度不断加大,因此想自己一个人清静的时间变多了,不想别人烦扰,家人、朋友也好都不想再理会,只想找一个只有自己的「空间」静一静,面对在生活之中各样的压力,连基本的呼吸也不能好像正常般,而自己一个人时候呼吸也仿佛舒畅了不少。 以前觉得和朋友一起聊聊天,或者约出来一起行街、吃饭,好像是很快乐,到现在我就开始觉得不少时候朋友真的很烦,当想自己一个人清静一会时,就不断约我出去,有时又会觉得我很「孤独」,又或者担心我很闷,就约我出去与他们一起,不论他们想约我做什么,我大多数都推了,当我推了他们时,他们就会说「不要每天留着家里,出来行下…」之类的说话,老实说,有时真的很想答他们「你们真的好烦,就让我一个人待着不能吗…」,不过又担心伤了大家的感情,而说不出口。 平时已经很多事情要面对,根本不想说太多说话,想多点给自己的大脑休息,对我来说,除了自己一个人睡一睡、听一听音乐之外,我已经想不到有其他东西可以做,在这些时间根本不想理会其他事情。或者有人可能会说有压力,有太多的问题要想,找人出来倾诉一下,不是更好吗?但我觉得,了解自己的永远就只有自己,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说出口的,例如家事。 或者慢慢开始独处惯了,现在不只是休息,连行街、吃饭、看电影之类的活动都多了自己一个去做,我已经不再感到寂寞,而是变成一种享受,与人一起的时间,大多数都是与家人或者那两三个朋友,其他时候我比较喜欢自己一个。到了现在,我也喜欢在自己一个人的时间思考问题,思考人生、思考未来,身边没有声音大脑也清醒了不少,思考也畅顺了很多,那怕是幻想也好,让自己找点时间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也是一种好事,毕竟现实世界永远是残酷的。 #喜欢独处不一定是「孤僻」,只是长大了,我们需要更多时间去静一静。 图/pexels

Read more

做人,内方外圆;做事,随方就圆

做人:内方外圆 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一枚铜钱中。 铜钱圆形,内部是一个方孔。做人应当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 清代乾隆年间的纪晓岚认为,做人要“处世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其实这就是对 “内方外圆”的解释。 “内方”是指做人的棱角,做人有原则;“外圆”是指与人相处的圆润和机巧,与人相处的灵活性,乃是处世之道。 “外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是方法;“内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 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圆,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处处有碍。 但是如果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只圆不方,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然会使别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最终将众叛亲离。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 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正当魏王飘飘然时,问到任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 魏王如被泼了一盆冷水,问:“为什么这样说?”任座回答说:“大王您获得了胜利,攻下了城池,没有按功劳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接着问下一位臣子,这位大臣说:“大王是明君。”魏王心中暗喜,忙问:“为什么这样说?” 这位大臣说:“古人经常说,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进来赴宴。 大多数官员是“只圆不方”的人,没有原则,没有操守,属于世故小人;任座则是“只方不圆”的人,说话不看场合,让对方下不来台,这样的人难免受到挫折,甚至杀身之祸;那位大臣就是“内方外圆”的人了,既没有抵触对方,又帮别人化解了矛盾,让对方很受用。 做事:随方就圆 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方形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在圆形的容器里就是圆的,这就是“随方就圆”。 “随方就圆”作为古人做事的智慧,指的是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既勇往直前、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圆融自如。 北宋苏东坡早年也是渴望做些“达则兼善天下”的事情的,无奈一生多次被贬谪,所做事功有限。 有一次苏东坡拍着肚子问家人:“你们说,我这肚子里都是什么?”小丫鬟说是诗文,小书僮说是学问。苏东坡都摇头。这时侍妾朝云笑道:“我看老爷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确实是不合时宜的人。当王安石做宰相进行改革时,他是反对派,写诗讽喻改革中的问题,于是被打击,被贬官。 若干年后,司马光做宰相,全面否定王安石。苏东坡却站出来说王安石的政策并非一无是处,有些是可取的,于是又被打击,贬到了海南岛。 苏东坡自称“黑白太明,难以处众”,他独立思考、个性强、情绪化、天真、率直、忧国忧民、疾恶如仇、遇不平事则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只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晚清的曾国藩则是另一种情况,他在给弟弟的书信中吐露心声:“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 曾国藩同样对于很多官场风气深恶痛绝,但是“势之所处,求退不能”,面上还是要随大溜,一个不字也不讲。

Read more

好心情其实是一种素养(好文)

心情不是人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的全部。 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心情。 而好心情,其实是种素养。 它告诫我们,人生有好多事, 其实可以不必做。 不去抱怨, 笑看花开是一种好心情, 静看花落也是种好境界。 人生无尽的悲欢离合,不过是不同的心路。 有遇见,就有分别;有惊喜,就有遗憾。 与其抱怨,不如祝愿。 不去失望, 人一生的际遇,都不是偶然。 命运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灿烂抑或愤懑,都是你内心的图景。 你满怀希望,它就给你希望; 你总是失望,它就给你失望。 与其失望,不如期望。 不去计较, 走过的一生,都是故事。 而故事只应用作欣赏,不应成为纠缠。 得之,幸也;失之,命也。 与其计较,不如受教。 人生这场盛宴,真正让人铭记的, 不是到口的美味,而是萦绕在心的滋味;

Read more

学会欣赏别人,会帮你成功

(一)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 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 老人便说:“这里也同样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在不同人的眼中,世界也会变得不同。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美丽的风景;你带着满腹怨气去看,你就会觉得世界一无是处。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风度。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而正确地欣赏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 春秋时期,管仲少时贫贱,早年曾与好友鲍叔牙以经营小买卖为生。管仲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收了应得的那一份,还要再添点儿。鲍叔牙手下骂管仲贪得无厌,鲍叔牙替他辩解说,他家里人口多,开销大,我自愿让给他。管仲带兵胆小怕事,手下士兵不满,而鲍叔牙却说,管仲家有老母,他为了侍奉老母才自惜其身,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牙百般袒护管仲,是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还没有机遇施展。管仲感叹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就这样,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了齐国宰相,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鲍叔牙欣赏管仲,百般袒护,连齐桓公的重用都让给管仲,而他却心甘情愿。可见,欣赏别人将有多大的气度与胸襟。这好比幽谷香兰,使人愈嗅愈香;峻岩劲松,使人愈压愈坚。 法国着名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让我们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摒弃自卑、自负和自满,去正确地欣赏别人吧! (三)有人认为,在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应用。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起码表明了人已经开始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可往往物极必反,“欣赏自己” 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发展到唯我独尊的骄横和霸道;发展到了 “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的个性变态。 这样 “欣赏自己” 最终毁掉自己,失去别人的帮助,走向人生的黯淡、寂寞和孤独的泥潭。 学会欣赏别人吧,当然最好还是别做什么 “追星族”、“追款族”,把欣赏变成崇拜,追星追款追得连自己都找不到了,这样

Read more

那一支错过的口红

有一次去意大利旅行,去机场早到了,闲来无事就在机场乱逛,自己给自己下的死命令就是只看不买。 无他,上海浦东国际的免税商店,我感觉跟不免税没啥区别,体会不出其间的差距。香港机场和新加坡机场都比之便宜得多。我正好要在香港机场转机,也有时间富裕,无须在上海机场购物。 漫无目的地闲逛,见什么都涂抹试戴,不花钱都是好的。走过资生堂的柜台,顺手抄起一支口红,就给嘴唇抹上了,让自己气色看起来好一点。逛到百无聊赖,去上厕所,洗手过后无意抬头看镜,惊鸿一瞥!朱砂唇从未有过的诱惑。一种优雅而沉稳的自然红,心里砰然一动,决定去香港买一支。 机场两个免税化妆品店,直奔近的那个去了,转一圈,犹疑到非常,竟然不确定刚才抹的是哪一支。相近的颜色都抹一遍,到最后把唇的底色都破坏了,总是不满意。看看表,遂决定抓紧时间奔回远处试搽的柜台。 去了那个柜台,抹上那个颜色,还是喜欢。货号724,价格270几。记下了。等我去香港买。 我的确有些抠门。其实这不是我惯常的作风。我向来是喜欢不问价钱。因为能得我喜欢的东西实在不多,而我又不是偏爱豪宅珠宝型,既然负担得起,又不愿意总在一件事上费心,通常我都是看中就买的。 但最近不幸听了一位投资大家的一堂课,就是教我怎样投资理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复利。复利这个东西是惊人的,还说了一个小故事,说某着名富豪,出身名门,小时候跟他爷爷去纽约逛街,走一半饿了,想吃个热狗,爷爷教育他,你可吃一个热狗,也可把这一块钱攒下来投资,过二十年后,一块钱有可能就是30块了,到时候你可以买30个热狗。孩子当时虽然很想吃热狗,但最终爷爷为给他上课,就没买。这件事让他领悟到两个道理1.复利是惊人的。2出门还是自己口袋里揣钱。 我为了改变我糟糕的花钱习惯和我特别不检点的理财作风,最近打算从行为上向大师靠近,尽量节省每一个苏——–为了我幸福的晚年。 也许这支口红,到香港只要250块港币。而我剩下的几十块港币,可以作为我下次投资筐里复利的一小部分。 我竟然,来回奔波半个小时,就为节省几十块港币。(同志们啊!我交的是怎样的损友啊!没告诉我人力成本也是钱啊!还有鞋的损耗呢!) 不成想,到了香港,飞机晚点,我本来充裕的转机时间竟然很紧迫,直接就上了飞机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我耿耿于怀,拒绝抹口红。因为我特别惦念那支让我心仪的口红。一支口红膈应得我坐卧不宁。 我可能天生就不该是有复利的人,属于活到老做到老,永不言退型。我实在是太傻了,我现在肚子饿,干嘛要等二十年后吃三十个热狗呢?我现在攒了一箱的钱,可我二十年后,还有涂口红的心情吗?我涂给谁看呢?我难道要为晚年的幸福遏止现在的快乐吗?巴菲特都说,Don’t save sex for your old。这才是老人的金玉良言。我只需把那个 sex 改成 sexy,就适合我。 不等了!只要是个店,我就冲进去,不问价钱,它现在哪怕是卖黄金钻石的价,我都非把它给搞到手。没有一家店有这支口红。回香港转机,马不停蹄地去转免税店。也没有。 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Departure 和 Arrival 不互通。我已经在网上流连了大半个月了,淘不到。上天以这种奇怪的方式给我感悟:适合你的,你一念之差放了手,就不再有。我现在唯一的欣喜就是:还好,错过的是一支口红。

Read more

家庭要祥和、孝、勤、恕才是关键

如果说家是一座房子,那孝就是地基,勤是房梁,恕是屋顶。没有孝,家庭就会不安;没有勤,家庭就会败落;没有恕,家庭就会心散。家庭要祥和,这三点缺一不可,一个家庭的运势福气就藏在这三点里。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之本,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心存感恩,那你还能指望他拥有什么高贵的品格呢? 孝为万德之首,在国人的观念里,任何道德缺陷都可以追溯到孝心。“孝”就像数字“1”,如果缺少了这个“1”,无论在后面加多少个零都没有意义。 曾国藩提出的修身养性“八德”中就有一德是“孝”,曾国藩把孝看得十分重要。 他在京城做官期间,总是时时写信回去告诉父母自己的状况,内容十分详尽,甚至具体到与好友的聚会场景,以此来让家乡的父母亲放心。 在曾氏家风的影响下,曾氏一门大都是孝顺之人,家庭也因“孝”变得祥和。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晚年两目失明,媳妇郭筠时时服侍,达三年之久。 儿女要孝顺首先要知感恩。父母作为一个家庭的主体,他们用无私的爱养育了下一代,用宽厚的肩膀支撑着家庭的重任,用辛劳的双手操持着繁琐的家。 我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很少想到回报父母,甚至把父母的这种关爱当做理所当然。 孝顺要懂得体谅,要有发自内心的行动。不要把尽孝当作一种负担,而要把它作为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责任。 不要把尽孝当做一句空话,而是要把它落实在生活的点滴里。平日里嘘寒问暖的电话,空闲时间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孝”,做好了孝就是在为家庭添福气。 没有曾国藩自然就不会有曾氏一门的荣光,而成就曾国藩的恰恰是他的勤奋,曾国藩的一生是把“自己的肉身当成蜡烛,剁开两节,四个端点,点燃四个火苗燃烧“拼搏的一生。 个人的成功,家庭的幸福都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咸丰四年曾国藩写给诸弟的信中就说到:“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也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采。” 在曾国藩写给儿子曾纪鸿的信中,也多次提及“勤”字,教育儿子:世间美好的东西或苦苦追求的东西无不是需要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人要想过踏实、安稳、祥和的生活,必须要勤劳。如果一个人养成懒惰的缺点,更多的缺点和毛病就会接踵而至。 许多人抱怨社会不公,恨自己生不逢时,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努力自暴自弃,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曾国藩认为福祸虽由天定,但勤奋和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勤奋一点,努力一点,收获的就多一点。 家庭中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只有勤劳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家庭也才能兴旺不衰。如果一个家庭懒惰懈怠,即使坐拥金山银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子贡问孔子:您就告诉我一个字,学好这个字,这一辈子我就可以终身受益。孔子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 曾国藩一生特别推崇恕道,“常以恕字自惕”。 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自己与他人感到快乐,才是生活之道。曾国藩曾说:“日富,日贵,日成,曰荣,日誉,日顺,此数着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日贫,日贱,日败,日辱,日毁,日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恶之。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体谅,而不是指责。 家庭要想祥和兴旺也需要家人间彼此体谅。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将宽容留给了别人,反而把最伤人的话留给了自己最亲的人。 与家人相处说话不要太冲,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不要总是指责家人的不对,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亲人的无心之过。 家庭里不是讲理论辩的地方,这里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理解。父母的某些想法和表现你可能不理解、不赞成,但你不能一概否定。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好言好语沟通,别着急上火。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小辈孝顺长辈,长辈理解小辈,大家相互体谅,有话好好说,这样的家庭何愁不能兴旺呢? 心怀孝,身体勤,言有恕,把孝、勤、恕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为自己的家庭修福报,这样家庭才能祥和兴旺。

Read more

人能相遇,已是不易 ;心灵若相知,更要珍惜

时光,留不住昨天; 缘分,停不在初见。 感情,需要的是理解; 相处,需要的是默契; 陪伴,需要的是耐心。 人生能相遇,已是不易; 心灵若相知,更要珍惜! 人与人,一场缘:心与心,一段情。 人活着,一份自然再加一份真,真正的朋友不是不离左右, 而是默默关注,一句贴心的问候,一句有力的鼓励。 友不友情,要看相处; 永不永恒,要看时间。 日子久了,与你无缘的自会走远,与你有缘的自会留下。 不要拒绝真诚的话,更不要拒绝一颗真诚的心。 有时候,人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富有,而是心灵的慰籍; 不是甜言蜜语的左右,而是相通的懂得。 关乎于情,因为动心; 感动于心,因为认真。 一段话入心,只因触碰心灵; 一行泪流下,只因瓦解脆弱。 人生中有朋友是幸福,有知己是难得,有知心是难求难得。 风雨时,才能见真情; 平淡中,才能见真心 。 有所珍惜,才有有所真心;

Read more

生命须有裂缝 , 阳光才能照的进来

生活很美好,明天很艳丽。想得开就是哲理,想不开就是内伤。高山不是阻碍,它是我们生命的风景。它是毅力的雕塑,它是执着的延绵;流水不是惊涛,它是我们生活的画卷。它是信心的传承,它是坚持的灵动。 明知道锻炼对身体好,还是蜷在床上不肯起来;明知道读书能改变气质,还是宁愿花时间玩手机;明知道潇洒放手会更好过,还是优柔寡断犯贱想念。或许生活原本的状态就是这样,我们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许有的时候很努力了也达不到预计的效果,也许有的时候怎么做也做不好,也许无数眼泪在夜晚尝了又尝,也许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不过没关系。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的进来。 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用我的方式去爱你,你理解最好,不理解我也希望时间会告诉你答案。不纠缠继而深情,不迷糊然后让你知道。 人有退路,就有些许安全感。等到哪一天,你真没了退路,你就发现眼前哪条路都能走,也能通。 人生有太多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想要活成“别人那样”,而不是活成“自己这样”。 花开不知秋已去,雨来方觉冬已深。一窗夜雨,冷了回忆,一场花开,却暖了心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