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爱上什么人,原来都有迹可循

(1) 因缺乏而渴望的爱,留不住 在世上,我们心里总有些自己难以察觉的”阴影“,如同”鬼影“般附着在我们心底黑暗深处的影像。你可以这么想象:那是你从小到大,停留在某一个时期的记忆──那里有你曾经的深深渴望,也有你以为自己已经遗忘,却从来不曾抹灭的回忆。 那就像是一幕幕定格的影像般,在心底驻足已久,无论你是否意识到,都挥之不去。 然而,有时”渴望“得太久了,面对如此奢望又不可得的自己,日子久了,也感到自己希冀似乎不切实际地过分了。于是,年幼时的”渴望“逐渐被成长历程中的生活琐事、课业学习、工作压力给掩盖,等你回头盼望的时候,以为它已经不在了,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你以为你可以摆脱那个渴求的、贪婪的自己。 可是,直到你爱上了一个人,才明白,原来那些贪婪不曾离去。 (2) 难道爱是为了满足缺憾的渴望? 心理学中说过: 在我们最原始的经验里,“不在场”就意味着“死亡”。 这意谓着: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些什么,而他们却没有如此行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在场“经验(我需要你,而你不在,或你没有帮我)。 于是身为小婴儿的我们,心里头的情感张力瞬间高涨,直至满溢到我们无法承受的程度,感觉难受得好像快要死掉一般……就是此时,”啪嚓!“你的心灵瞬间按下快门,纪录这种”渴求而不可得“的感受。一次又一次,这些感受跟着我们,从童年到青春,以及成年时期的爱恋…… 后来,我们长大了,但心里都住着一个”渴求而不可得“的小孩──虽然,我们不见得认得他。 我们曾经以为爱的很深,很深。岁月却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电影《天使爱美丽》 (3) 我们会爱上什么人,一路以来都有迹可循 ”我身上有缺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这么觉得。 是在人群中被那些乌合之众的泛泛之谈给冻僵的时候?还是因为那位一边发号施令、一边流露出不怀好意的老板?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和自恋式的炫耀,与我们何干?那些充满个人意见的肯定、和否定,又何需在意? 我们应该要明白,如何不受这个世界的歇斯底里所扰。但是,曾几何时?自卑的感觉居然开始爬上心窝,在跳动的心头啃噬出细微的小洞?每啃出一点,都酿成一点缺少、一点空…… 心理学说,这就是存在我们心底的”缺乏情感“。 也形成我们寻找亲密伴侣的两个常见的”潜意识寻爱逻辑“: 寻爱逻辑1:找回我曾失去的 原来那些心头上感到”缺乏“的自己,从来没有消失,而是被自卑的挫败感,钻出一层层”碎片“,在内心空间里纷纷飞舞;就像打散的拼图一样,一片片散落出去。 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这些“碎片”—自信的、欢乐的、聪慧的、天马行空的、古灵精怪的、善辩的、信任的、自由的、创意的、勇于冲撞的……怎么都不见了?所以拼命往外去寻找。(是啊!如果某人身上有我失去的这些碎片,那么只要与他结合,我就能重新拥有了吧?)

Read more

校园霸凌的真相在这里

小校园霸凌事件成为热点话题,将纯洁的象牙塔下。隐藏的这个阴暗角落掀起了一角,让大家看到血淋淋的真相。 作为孩子曾经被欺凌的家长,看完,心里是很疼的。我的孩子也算不上被欺凌,当时是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意外被旁边嬉闹的孩子推到了,磕在讲台的水泥角上,头上破了个大洞,靠近眼角,差3厘米就失明了,里里外外缝了十几针… … 事后家长来我家道歉,却道歉的话没说一句,而是当着两个老师的面说:“你们运气不好。” 后来,过了段时间孩子回家说:当时推到他的人中,其中一个孩子经常找他茬。所幸后来转学了,不用再跟这样的家长孩子为伍。 人都是镜像学习,通过模仿和体验来学习打人的一定是曾经被打过。你觉得你情绪暴躁跟父母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其实想起来很像爸妈? 是的,人大多数的行为来源于过往的经历,大多数的创伤来源于父母,来源于父母说的话、做的事。很少父母意识到:你说的话可能是笼罩孩子一生的雾霾,所做的事是孩子一生都无法疗愈的创伤。有些你没有说的话是孩子一生的渴盼,有些你没有做的事是孩子一生的期待。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渴望别人认可,关注,委曲求全。 回顾小时候,她曾经被爸爸吊起来打;四五年级的时候当着很多人面被一个同学一击耳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隔壁床的女生偷别人东西,诬陷是她偷的;把箱子的钥匙藏在她被子下面… … 小时候的这些经历,使得她特别容易被感受到被遗弃,不喜欢。她跟身边的人相处中,不管什么行为都会解读为“他们不喜欢我,看不起我,是不是在冷落我”。 在这样的阴影中,生活了几十年,婚后的生活中,也充满了争吵,而她自己在回顾中,看到了妈妈的影子,爸爸的影子。 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孩,两个孩子。大家眼中的她,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轻盈智慧的女子,却会因为丈夫不给她几十块给保姆买菜的零钱,而在深夜指着丈夫的鼻子骂上四、五个小时,甚至问候祖宗八代。丈夫还口辩解,她说是狡辩;丈夫沉默不语,她骂其哑巴, 可怜的丈夫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梳理过后,我们才看到她的背后是童年没有疗愈的伤害。 从小,妈妈一心一意保护小她1岁的妹妹,只要妹妹哭就会不分青红皂白打她骂她,甚至三更半夜把幼小的她关到门外,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深夜的黑暗中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发抖,她战战兢兢得敲门,喊着妈妈开门,却一直得不到任何回应… …长大回忆这一幕时,她仍然浑身发抖,形容自己是被吓大的,当时唯一的希望是妈妈不要再把她推出门了,怎么被打都可以… … 沿着蛛丝马迹深入了解,她小时候爸爸也是家暴的,经常打妈妈。 奶奶也歧视她是个女孩子,父母不在家她就经常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她经常会在别人的眼里看到嫌弃的眼神,即便别人没有,她也认为是,而对她来说,嫌弃等于被关在门外,立刻回到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感受中。 妈妈爸爸情绪暴躁是怎样影响孩子,继而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人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从上面的例子,我们清晰的看到一条传承的路径。 每个强硬的外壳里面都包裹着一颗受伤的心,一定是有太多伤痛没有释怀的结果。需要包容、接纳和体谅。愤怒的背后都是对自己的脆弱的保护。这是我们身体的本能。大人尚且如此,何况不谙世事,只经历了家庭和学校的孩子? 对于霸凌的孩子,一定是曾经被打过的。而被霸凌的孩子,也一定是曾经被伤害过。 人的特点就是99% 是动物性的,属于理性的部分只有不到1%。 动物性是指,所有的动物都会以强凌弱。鲨鱼什么时候会扑上来?动物受伤的时候会过来,血会流出来,对于鲨鱼来讲血意味着有动物受伤了,有机会了。

Read more

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相信自己的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人无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年轻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会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掉积极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无论面临的社会情景多么糟糕,我们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会变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可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也没那么长。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我们能够掌控的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这四样东西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养成经常丢弃对自己来说没有用的东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 远离无效的社交 电视剧里是这样演的,樊胜美热衷于参加各种上流人士的酒会晚宴,期待能通过这样的场合认识有钱人,改变命运,可实际上她在往上流社会挤的时候处处碰壁受骗。 而不喜社交的安迪到哪里都是人们想结识的优秀人才。总觉得多喝顿酒,就能促进人的感情,总觉得多交朋友,也许未来他们会帮得上忙,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在占用你的资源,浪费你的精力。 人生的路,走得越久你越会发现,无论哪种方式的捷径,都不如靠自己来的踏实。 要知道,人生中大多数的捷径,在开始时都会让你尝到甜头,但也是加快你衰败的原因。 只有你自己足够优秀,才会吸引同样优秀的人靠近你。 真正有效的交友,是你我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能够在某个领域上互相帮助,有所促进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现在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减少无效社交,多陪陪家人,毕竟他们不会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最值得你付出时间的是家人。 远离不爱你的人 我身边有一对情侣,两人从大学相识到相恋八年,每当女生提到结婚的问题时,男友总是以工作忙、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为由拖着。 终于,在一次吵架中,女生受够了这种巴结式的关系,提出了分手,男友也没有挽留。 后来,她得知在分开的半年内,他就火速跟另一个女孩求了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不容易,但是千万不能让这份喜欢变得廉价。 别拿尊严,去追求一个不爱你的人;别拿时间,去苦等一份不属于你的情,不能在一道不会的题上面犹豫太久,而失去后面的答题机会,这个问题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了,你需要的是和喜欢你的人一起热爱生活,而不是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看清世界。 远离看不起你的亲戚 因为有些亲戚的存在,是为了反证 “血浓于水” 这四个字。 同行做电影的萌萌,她是学艺术考上的大学,她考大学那年,她叔叔说,我孩子以后上二本也不学艺术。 可后来他的孩子也学了艺术,他却说只要孩子喜欢都行,后来她考上了研究生,亲戚又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照样不好找工作,学出来就成剩女了,净耽误功夫。”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非但不帮你,还要数落你一顿,萌萌打算创业,这时亲戚说:“你个小姑娘真能折腾,你以为创业那么简单?好好工作行了,多累啊。” 现在她既是研究生,自己的电影号也做得有声有色,还给了爸妈更好的生活,这时亲戚有了每逢过节必奉承的毛病。 “我就说咱家萌萌肯定行,从小就跟普通孩子不一样,萌萌你混好了可千万别忘了照顾照顾你妹妹呀”。仿佛当年瞧不起她的是别人一样。 “我要感谢他们当年泼的冷水,不知道帮我加了多少斗志”。萌萌这样跟我说。

Read more

你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为什么是成长,而不是成熟?成熟是一个结果,一种境界,一种趋向于完满的状态,而成长,是一段旅程,是前行中的进行时。只有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很远很远,踏遍万水千山,看透一路风景,将前行中的抬脚与落脚历练得足够从容,才有资格担当地起“成熟”二字。      成熟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达到,而成长,就是这千辛万苦。在成熟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与烦忧尚能容忍,毕竟这里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落差。然而不成长,不去经历辛苦,则是思想上的停滞,行动上的怠惰了。 我们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成长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甚至可以称之为是最清晰的一条脉络。人活着,就是要将命运活成人生,在所谓的命中注定里,注入人定胜天的成分,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每当看到一些教师和员工在微博上所发的状态,他们的忙碌与辛苦,往往会让我很心疼,但是看到他们将工作中的付出转化为人生中的成长时,又倍感欣慰。他们中有人会告诉我,工作很辛苦,但是很有收获,尤其是在忙碌过后回头望时,当时的付出都变成了成长,觉得很值得。   这些正处于大好年华里的年轻人,用成长来定义青春,自然很值得鼓励,不过我往往还会再说一句,慢慢来。  慢慢来,不要急。成长,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往往还需要经过时间的催生,才能产生一系列的正向结果。就像是在背英语单词,有的孩子会问我,这么厚的单词书该怎样才能啃下来啊?我说,不用啃,不要急,细嚼慢咽,按照老师上课所传授的背单词的规律,一天一天来,一步一步来,不知不觉中,该背下来的单词就都背下来了,远比狼吞虎咽而产生的因噎废食要好得多。   好似炖汤,要等待数个钟头,还要文火慢炖、三顾四盼,方能将一锅材料熬出好滋味好营养。成长也是如此,急不得,不只是步伐上的不疾不徐,心态上也要尽量保持从容不迫,一味地焦虑不堪、急功近利会抹煞掉你的才智与清醒。杨振宁在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认为他父亲的“慢慢来,不要急”这一教导哲学,给予了他一个从容的心态和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得以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有些年轻人面对自己的不成熟,难免心浮气躁,当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种成长是在一夕之间而成的,可是这种成长往往来自于重大的变故或事端,很多的人都无法这么有幸或是不幸,如此被迫地成长起来。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长,都是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经由时间历练,方才到达成熟之境地。你也许还不够成熟,甚至是远远不够成熟,但是好在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小至每一次成长,大至你的人生,都是一个钟头一个钟头熬出来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每一个脚步都踏踏实实,等到你回首后望时,就会发现,时光将努力都雕琢成了成长,你所追寻的成熟,已经生长在了你的身上。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走得太近,是场灾难

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要做好一点,真的不容易。 离得太远了,关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了。 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同学同事,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闹翻后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 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 希望所有朋友,都能牢牢记住,否则受伤的就是你自己! 跟谁走得太近,都会是种伤害 朋友之间,太近扎人。言语上不注意,金钱上没分寸,行动里不知尊重,时间久了,谁都会远离。 亲人之间,天天面对面。打听下你的家里事,分享点小道消息,久而久之,烦了,厌了,远了。 家人之间,孩子的小家庭你非要介入。另一半的信息天天查看,每天粘着他们没了自我,最终感情却成了隔阂。 所以,要想和家人、亲朋好友之间和睦相处,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那在生活中,具体如何去保持合适的距离呢?这里有五点建议,供所有朋友参考! 保持一定距离,生活更愉快 1.和伴侣之间,给彼此留一点空间 夫妻相处之道,也就是把握夫妻间距离之道。夫妻之间,关系很亲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不能有些小秘密。 特别是在兴趣爱好上有差别的夫妻,不能强求对方要和自己有一样的爱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同对方的喜好,然后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处。 2.和子女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够接受与子女间有一定的距离。但距离不太远,双方都能互相照顾,还可避免一些矛盾和麻烦。 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最佳的距离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生活上,和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能常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一碗汤;心理上,也要和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会因为太热而烫到他们,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凉了心意。 3. 和亲人之间,不能没有恭敬心 亲情,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和亲人相处,不要太随意,一定要有恭敬心。获得亲人的帮助要感谢,亲人有难处也要及时提供帮助。 亲人家中的事情,人家愿意说的就好好听着,不愿意说的就少打听,不要干涉,更加不要肆无忌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被别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们的亲情。

Read more

爱就是不离不弃

此生最爱的唯一,如果来生,我愿与你相依相伴,不离不弃,陪你走过朝朝暮暮,牵手与你走到生命的终点,时时刻刻与你在一起,用我千年真爱,换我们一次擦肩,对你三生眷恋,换来彼此一抹烟火,用我一世深情,换你一世迷离;风雨飘零,尘埃里那一场遇见,留下你一抹芬芳,伴我渡相思流年。 从那以后,心的角落,独存你一粒朱砂,回眸一抹苍凉,一世愁殇,散落眉心,终是绕不过对你的思念,对你的爱恋,还有那相思的苦;如果有来生,我愿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从晨曦走到暮落;如果你是一颗禾苗,我愿是清晨的雨雾,每天洒落你身上,滋润你的每一根血管,沁入你全身每一个角落,在血液的每一个细胞里,写满了对你的思念,刻上对你的爱恋,把一颗心抛向远方的你,让心随风穿过山水,永远陪伴你左右,陪你一起慢慢变老,此生与你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多少次回眸,心却依然找不到归一,爱的世界只有一个你,我爱你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寂寞的夜,思念的泪,堪入了几多相思,几多痴念,回望那一抹苍凉,泪遮住了双眼,散落几多凄凉,多少次午夜梦回,那颗心却依然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无奈,多少次伤痛,多少次无奈,却毫不留情地演绎着那份寂寞,那份心碎,孤独的隐殇,疼痛占据了灵魂,撕裂了躯壳。 翻阅着心底里的孤独,读着你曾留给我的故事,一页页牵肠的相思,一行行苦涩的离愁,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那一声声哀怨,萦绕在心里,撕裂了灵魂;辗转尘埃的角落,你的爱永远是我的唯一,永远停留在我们彼此的心间,两颗心相依相伴,彼此牵绊,不离不弃,在心的深处,永远只有你,耳边只是你的幽怨,你的牵挂。 这一生只想和你在一起,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相依相伴,对你的爱恋,永远在我的世界里,因为你的影子,已在我心里深种,因为我的心里只有你,你是我最爱的人,我们注定是前世未了的缘,彼此错过了几世的轮回,几世的擦肩,我再也不要你从我的手心里走失,你是我千年不移的爱恋,永不能忘却的思念,就让这份爱恋永远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轮回里永远有你的影子,直到永永远远,生生世世;此生不移的唯一,让我们彼此相拥,两颗心不离不弃,只想牵你的手,相依相伴到生命的终点。 这一生最爱的你,无论你是远在天涯,还是海角,此生你永远是我的唯一,没有谁能替代你;痴痴的爱,深深的眷恋,对你不变的相思,不移的深爱,灵魂最深处,永远只有你,全是你的影子,你是我永恒不移的真情,不变的真爱,此生最深的思念,今生的唯一,飘零在相思湖畔,期待你的出现,一世深爱的唯一,不变相思的你,此生只有你,没有谁能够改变;我的世界永远只有你,没有谁能替代,爱你的心永远属于你,不变的唯一,不移的深情,在我心里,这一生永远只有你,没有谁能代替你。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精辟!)

天下本来无事,管的人多了,便成了事。少管一些闲事,还生活一些清净。 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烂泥躺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人家扶上墙,朽木腐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家翻一翻,死猪死得好好的你非拿开水烫人家。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私事非邀请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是修养。 01.  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还只是其次。 多管闲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点点。 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多管闲事,死的最可惜的人莫过于杨修了。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想进兵,怕马超拒守。想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有人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结果,曹操以妄测圣意、扰乱军心之名,将他杀了。 曹操若想明说,“收兵”二字自己不会说么?杨修恃才放旷,才自作聪明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难道不是多管闲事之祸? 02.  与杨修不同,唐代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人,非要事不管,从不将闲语放在心上。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指名道姓地骂他是畜牲,他假装没听见,直接走了过去。  他的随从实在忍不住,就说:“老爷,别人骂你,你没听见吗?”  娄师德说:“他是骂别人吧,你听错了。”  随从说:“他明明叫着您的名字辱骂,怎么会听错呢?”  娄师德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骂另一个娄师德。” 这时,那人越骂越凶,随从忍无可忍,又说:“老爷,那个人又在指着骂您是畜牲,连禽兽都不如……”  娄师德打断他的话说:“他骂了我一句,你又对我重复一遍,你不是也在骂我吗?不要多管闲事。”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世上多的是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与其被琐事扰得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不如开阔眼界、修养身心,不管闲事的人,心中总比别人更多一分春意。

Read more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与几位好友们有一个共识,大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 很精彩的人”。大家以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成为朋友,是否应该长期交往。这里的“有意思”,用英语说就是Interesting,不过这个词的内涵远远不只是“有意思”。 所谓有意思的人,应该是代表某种思想,某种判断,某种激情的人,这个人应该是聪明的,可爱的,有趣的。他/她可以是老师,学生,商人,政客,军人,出租司机 或任何职业。这个人独特的经历造就着他/她的丰富。每次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也许是你和他/她截然相反的观点能碰撞出一些火花,也许是被他/她的幽默启发出了那么一点儿灵感。 在耶鲁读书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也是一个在美国,特别是知识阶层很多人都认同的一个标准或说法。反过来的说法你一定听过,批评一个人最恨的一句就是:你这个人真没意思/无聊。(You are so boring!) 不光朋友之间,男女之间我以为也是这样。 男女之间,韶华总会溜走,激情总会变淡,最终能维持两个人一路走下去的,还是要看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对方人性/智慧/经历使然的魅力,才会让你多少年后面对白发+皱纹的他/她,依然会有怦然心动感觉。 人与人是这样,对事情的判断也许也应该是这样。 耶鲁法学院有几个即将拿到法学博士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准备一毕业就到外国生活两年,学习中文,了解文化,也许再工作点儿什么挣点儿钱再四处游历一下。以他们的学历在纽约华盛顿找一个年薪十几万美金的工作易如反掌,为什么偏偏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他们的回答非常简单:“现在这么让世界关注,到外国生活两年,学会中文,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说那你不挣那几十万美金的高年薪了?回答是:“钱,以后有的是机会挣,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的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 他们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在他们的同龄人中很普遍。同样是耶鲁法学院毕业的克林顿当年也是选择跑到外国去连读书带玩了一两年。 而我们年轻人呢?似乎不少是大学一毕业就攒钱找父母要钱借钱买房子,然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敢冒险小心谨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车的人,成就了几个富豪榜上的地产商,却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勇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在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大学一毕业就买房的情况,一般都是到了三四十岁事业有成之后才会考虑买房子这事。我们是还不够自信,还是太缺少安全感了? 要不然就是胆子特别大的,被媒体上天天热炒的暴富明星们弄得浑身发热,蠢蠢欲动,一毕业就要“创业”,咬牙切齿要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陈天桥。 当然,地产蒸蒸日上,年轻人疯狂创业,外国的GDP也跟着涨几个点。但这几个点的机会成本是:我们少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外国人,有意思的事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我们本来可以更和谐的社会也就多了很多遗憾。 我们这代人对如何活得有意思的思考,远远不及对活得有意义的思考,因为我们是在一个缺少选择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 改革开放前,我们相信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奉献;改革开放后,我们相信要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升官和赚钱;总之,有意义的事都是功利的。因此,也就不太在意个人是否喜欢,除非实在受不了,或者被人淘汰,否则一定是头悬梁、锥刺股、愚公移山、胯下受辱地坚持下去,最后,或者守得云开见日,或者郁郁寡欢不得志。 相反,有意思的事应该同有意义的事不一样,首先它应该不是功利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农民,迷上了造飞机,把全家的积蓄花光,用了两个吉普的发动机,硬把一个飞机送上60米高空飞了一圈。最后,这位农民飞机制造者死于一次试飞中,死后还给家人欠了一笔债,因为他的飞机掉在邻村一个猪圈里,砸死一口老母猪,人家要他老婆赔。他活着的时候,电视台曾采访他,他面对镜头的笑让我心动,那绝不是五十多岁外国男人那种局促、不自然、点到为止和皮笑肉不笑的笑,而是顽皮、天真、天马行空、毫无拘束孩子般的笑!我笑不出来他那种笑。 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出了一个“飞人”,那是一个已经六十多岁的,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五十多岁时他突发奇想,要玩滑翔伞。没钱买,自己做,他的滑翔伞被当地人称为“大风筝”。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试验,这个“怪人”居然用他的大风筝从乐山最高的山飞下来。后来同外国爱好者一起比赛,他的“大风筝”和自学成材的飞伞技术把外国飞伞者吓了一大跳;外国的伞也让他开了天眼!于是,他离了婚,卖掉房子,买了一把外国伞,对着电视机说:他要把外国大山都飞遍!只不过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感到他有点不太有意思了—他在山顶要飞之前大声喊着:“我要飞!我要让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东方!”我想他在做伞和鼻青脸肿学飞时,一定不是要让世界看着他,只不过是着迷于斯罢了;可惜,一上镜头,这代人活得有意义的惯性又起作用了。 活得有意思和活得有意义有时也不是泾渭分明人不能完全脱俗,别人的掌声会让有意思的事变得更有意思。上面这两个人为赢得掌声的目的应该是排在自己觉得有意思之后,但是我不觉得有意思的事就得是造飞机造风筝这样普通人可能无法完成的事,能把普通生活活出乐趣的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人。 我在外国有一对朋友,去年75岁的丈夫,给71岁妻子的圣诞礼物是一辆二手本地产的敞篷跑车。我们去他们家串门,做了一辈子护士的老太太迫不及待地打开车房,让我们欣赏她那辆有款有形的黑色大玩具。她兴奋地说:现在孙子们特别愿意来,第一件事就是让奶奶带他们兜风。带着大墨镜、太阳帽的奶奶就把音响开得震天响,轮番带着孙子们满街跑。我问老头:“怎么想起买这么个礼物?”老头说:“今年圣诞前,我问她想要什么?她说要跑车。我去车行转,正好有这辆,就给她买来了。”我说:“你先生一定特别爱你,你真幸福!”老太太冲我俏皮地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她那位做了一辈子银行经理、老实巴交的先生好 像有点内疚似地跟我说:“她从18岁时就想拥有一辆跑车。结婚后我们连生四个孩子,再加上股票投资失败,直到现在才有能力圆她这个梦!”原来老太太年轻时是个美人,又出生在外国一户有钱人家,18岁时被这个曾当过飞行员的小伙子迷住,冒着家庭的反对跟他跑到外国,之后又移民到外国,过了一辈子紧紧巴巴的中产阶级生活。我问老太太:“你这一辈子是不是特有意思?”老太太眼神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说:“有什么意思?这就是生活。但现在我觉得很有意思。” 可不是吗,即使是看惯了特立独行的外国人,也感到她现在挺有意思的。

Read more

人生如锁,心是钥匙

人的一生,很多时间都在开锁,而身上的这把钥匙往往就决定了你的人生。 糊涂的人,将智慧深埋于心中,面对过于复杂的世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恼,用难得糊涂的随遇而安,酿造生活的醇厚佳酿。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 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 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送出什么就收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怎样对待人们,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他们,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世事总无常,聚散终是缘。 红尘中,多少永生永世的誓言,终成谎言;人世间,多少相濡以沫的缠绵,总归江湖相忘。缘来是你,缘去是空,这世间原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前世今生,都只不过是你我各自的修为罢了。所谓惜缘,不是紧紧去抓住爱恨不放,而是,相遇时,彼此善待;相别时,亦勿伤害。 世界如一个山坡,只要你没有站在顶点,就永远有人比你高。 当你仰望久了,要适时向下看看,我们都是平凡人,不必有太多的卑微;当别人疏忽或者遗忘你的时候,无须悲观难过,大家都在一门心思向着自己的目标攀爬,没有人一直陪着你走,也没有人永远盯着你走向何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 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人家可能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途径。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吧。 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