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情商比智商更能决定人的一生

自从情商一词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情商与智商哪个更重要的比较。从功能上来讲,智商反映了人的智能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然而,有很多的事例表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更能决定人生的命运。 有这样两个案例: 张驰从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表现迟缓木讷,其他孩子都能熟练地数到100了,张驰连数到20都有困难。升到高中以后最好成绩也只排到全校60多名。但是张驰的父母与老师配合密切,为培育张驰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老师沟通;培养好习惯;学会自己做事;必要的吃苦精神;体会父母苦心;做人比学习更重要等。1997年刚在北京四中读完高二的张驰,就得到英国爱塞克斯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22岁拿到剑桥大学全额奖学金,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同时负责4个硕士和8个本科生的论文指导。 李文哲,从小学到初中,虽然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转换过几个学校,但一直是班内5名之前的学生。他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类似张驰的情况,十分重视对其品质行为的教育。李文哲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跃为全校1—2名,应届考取清华大学。 由以上的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但是后天情商的培养却更能够创造奇迹。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智商高,但情商却不高,他们可能学习和工作能力上顶呱呱,但人际关系却不怎么好,事业也不怎么顺利。而那些智商平平但情商却很高的人,生活积极、人际关系好、有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这类人就特别容易获得成功。曾有人形象地描述“凭智商获得工作,凭情商获得提拔”,是有一定道理的。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智力》一书中指出:情商与人的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是影响人一生快乐、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人说,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但只有智商和情商均佳者,才能成为公司的高级主管。 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小时候并不聪明,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有一天晚上,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他重复朗读很多遍了,可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那个小偷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偷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应过来,哂然一笑,心想:这个人好厉害啊,听了几遍就能背熟,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啊,还需要继续苦读!曾国藩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研究已经证实,情商在人生的成功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只有与情感智商联袂登台,智商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许多领域卓有成就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学校里被认为智商并不太高,但他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情商,最后获得成功。 情商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在主宰个人命运等方面,其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此外,情商高的人生活更有效率,更易获得满足,更能运用自己的智能获取丰硕的成果。反之,情商低的人,不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内心会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削弱了他们本应集中于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情商的高低可决定一个人其他能力(包括智力)能否发挥到极致,从而决定他有多大的成就。 情商的具体内容 对于情商的基本概念,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情商,有关专家把情商分成了五个具体的方面: 1、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觉察) 认识情绪的本质是情商的基本点,这种随时认知感觉的能力,对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换一种说法来解释,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既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能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业遭到挫折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平静对待客观事实;低估了自己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责任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展示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反而是一种成熟、自信和真诚。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轻言失败,在工作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 2、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控制力) 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自律。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控制自己不安的情绪或冲动,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且能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但是,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可笑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另外,自我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要懂得如何克服不良情绪,如何进行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等情绪的影响。在这方面能力较匮乏的人,常常需要与低落的情绪交战;而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则能很快能地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开始。 3、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发展) 一般情况下,能够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情的效率都比较高。一个人要想使自己持续进步,使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种品质。谦虚且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一定会使人进步,执著是指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而只有那些有勇气迎接 挑战、勇于做最困难的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激励或发挥创造力,都需要将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这一点是绝对的,而且成就任何事情都要有情感的自制力——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能够保持高度热忱才是一切成就达成的动力。 4、认知他人的能力(同理心) 同理心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技巧之一,它同样需要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需求,这种类型的人特别适合从事医护、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具体而言,具有同理心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总是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有些俗话、谚语也恰好表达了与人相处需要同理心的道理,比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要知道,打个颠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这都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就能避免许多的抱怨、责难、嘲笑和讽刺,大家就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领导与影响力) 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者通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 在上述五个方面中,前三个方面只涉及“自身”,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管理、激励与约束;后两个方面则涉及“他人”,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并通过妥善管理他人情绪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换句话说,EQ的基本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第二部分是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他人的情绪。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许因为这句话,许多人总不忘到处留电话,要电话。 曾几何时,不少人把要到别人电话或合影当成炫耀的资本。 01.不禁想起1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接触到某“大人物”,交流甚欢,蛮投缘的,相互留了电话。 原以为这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 不久,刚好遇到一困难,想到了这位“大人物”。 于是,长长地发一条短信,没回。 又打去一个电话,结果,只听到二个字:没空。 说实话,当时很有挫败感。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拒绝,以为和对方留了电话存了微信,彼此应该能帮忙。 却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只有资源平等,才能互相帮助。 很多社交并没有什么用,看似留了别人电话,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仅仅是白打了一个电话。 因为你不够优秀——虽然很残忍,但谁又愿意帮助一个不优秀的人呢? 02.有一位年轻的博士生问:“自己正在忙工作,常碰到一些不速之客,该不该拒绝?会不会失去人脉?” 我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这位年轻的博士生感悟道:“在没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很少有人主动找我,我懂现在为什么有人主动找我了”。 最后,他肯定地表示应该多花时间在自己科研项目上,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 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它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听起来很冷,但这是事实。 03.我身边曾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朋友在一起,美其名日:交朋友,处关系。 为了朋友,常常忽略家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 刚开始,身边的确有一群朋友围着、跟着,在他的心里,有朋友就是有一切似的。 后来,处得还可以的人渐渐地离去。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好,除了没有时间外,恐怕就是觉得没那个必要了。 因为当你把时间花在混朋友关系上时,自身没有其它过硬的本事,也没能打好事业的根基。

Read more

吵架时千万别说这句话,表面上是赢了;实际输得彻底

每天做完手头的事情,我会关了电脑,不带手机,下楼去躲一会儿清净。 老家的房子,临街,前面宽敞,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门口闲聊。我每次下去就会站在那里听一会儿。 一般来的,都是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当然就是老公孩子。 其中有一个大家都叫她王姐,年龄不大,说话却很泼辣,什么都敢说。经常传授驭夫之术,每次说的大家都点头称赞,说她高明。 有次我下去,正听到王姐讲她和老公吵架。她非常恼怒,向大家学着老公的说辞。老公说她太长舌,什么都往外说,让她收敛一下,并且说她太唠叨,太挑剔,总是嫌弃东嫌弃西的。 她老公还说,都这么多年了,你怎么就改不了呢?反正就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挑剔她各种毛病。 关键是,这些挑剔还挺有理的,王姐根本无法反驳,而且自己也知道,这些毛病确实不好。 但她认为自己改不了,也不想去改,所以两个人为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王姐急中生智,大吼了一句:嫌我不好,当初干吗要和我结婚? 这句话一出口,老公就接不下去了。 这一轮吵架,王姐胜出。 既然这一招如此管用,王姐当然就一用再用了。以后每次吵架,就算不是吵架,只是正常的说话,反正只要老公说她哪里不好,她就呛一句:那你当初干吗要娶我? 每次这句话一说出口,她老公就哑口无言。 听她讲故事的女人们都拍手叫好:这句话实在太高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起来。 王姐笑得一脸得意,估计觉得自己特别精明。 我也觉得她特别精明,因为她不知不觉地偷换了概念。 我不好,你当初为什么要娶我?这逻辑粗看很对,细想就有问题。难道娶了你,就不能说你任何不好吗? 作为夫妻,难道没有帮你指出问题甚至帮你改正的义务吗? 拿着偷换了概念的这句话当挡箭牌,阻止别人说自己,也让自己心安理得地不改正缺点,短时间内确实能堵住别人的嘴,让自己有一种胜利的快感,但是同时也关闭了夫妻之间沟通的渠道,最终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 这句话,简直就是阻止沟通的神器啊。 自从听了王姐的这句话,就发现这样的例子真不少,上次看节目,一个姑娘还拿这句话呛男朋友。 除了夫妻和恋人之间,有些朋友甚至合伙人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表弟前年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店,店不大,所以很多事情几个人都要亲力亲为。比如进货,比如排货,比如想各种促销手段,几个人都是一起上阵。 其中有一个叫马哥的,自己家里也做生意,而且从小家境比较优越,养尊处优惯了,很多脏活累活都不愿意干。别人干了吧,他还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认为别人干得不好。 这就让其他几个人很不满。 每次开会,总有人把矛头对准马哥,跟他说:你能不能别那么挑剔?觉得我们做得不好,行,你拿出好的方案来。

Read more

有时候,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有些事,发生了就只能接受。有些人,失去了就只有放手。有些路,选择了就没得回头。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 当看破一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有些痛,忍忍就过了,有些麻烦,忍忍就解决了,有些话,忍忍就不想说了,有些爱,忍忍就不想爱了,有些人,忍忍就不想等了。 你的努力,别人不一定放在眼里,你不努力,别人一定放在心里。 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等来的,不是抢来的,而等待需要耐心。失去耐心之时,也是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但凡有耐心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享受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情,因为有一天你回首从前,你会发现这些其实都很重要。 有时候,直到一些珍贵的时刻成为了回忆,你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 真正爱你的人,是要和你走到未来;真正的爱情,不是某一个时刻的承诺和表白,而是之后一起走过的岁月;真正的缘分,并非是冥冥注定的安排,而是两个人彼此认定的决心。 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人们说,直到失去了你才会知道拥有过什么。事实上,你一直知道你拥有什么,只是你以为你永远不会失去它。 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因为,只有让该结束的结束了,该开始的才会开始。 生活中大半的麻烦是由于你思前想后,不够果断。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但是,要记住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若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成长。 也许一个人,要走过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后,才会变的成熟。 我们经常忽略那些疼爱我们的人,却疼爱着那些忽略我们的人。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微,你要面对它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如果能再结一次婚,请一定要牢记这几句话

见过太多的人婚前对另一半满意的不能再满意,却在婚后有了一堆对婚姻的不满和抱怨,如果能再结一次婚,请一定要牢记这几句话,因为婚姻,永远不能将就。  1、爱情不能当饭吃,但不能不吃   有的人总说爱情不能当饭吃,特别是听父辈们这样说,于是如获至宝奉为圣旨。唯美的爱情当然不可能天天有,但也不能不吃。   任何时候,爱情都应该是婚姻的前提,没有爱情千万不要进入婚姻,否则等你结婚后遇到了爱情,你就可能心猿意马。  2、物质不可少,但要靠自己创造   拜金本身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谁不爱钱啊,有了钱啥事都好办。婚姻要面对柴米油盐过日子,物质上的东西当然是不可少的。   但不能总指望对方的家庭给你现成的富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人好处就必然会受制于人,自己创造的好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也才值得骄傲。谨记,谈婚论嫁,物质不可少,但要靠自己创造。 3、要多交流人生和情感婚姻看法   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抓住恋爱阶段好好交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尽可能多了解对方,不要等到结婚了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或她是这样的一个人啊,其实他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是你没有了解罢了。   恋人除了交流一些吃喝玩乐的内容,更要交流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没有基本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将来必定会矛盾不断,至少你要能认同对方的人生价值婚恋观。  4、要孝敬父母,但不一定住一起   结婚最好能和父母分开住。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否不孝?当然不是,要孝敬父母,但有很多方式,孝敬父母不一定要住在一起,而父母生活不能自理耍要照顾者除外。   这一条可能会引来很多年长一些的父辈们的不满,但为什么非要跟子女住在一起?为什么放不开?他们成年了,可以照顾自己,你们的干涉只会添乱,何不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一个原则是,子女要孝敬父母,父母要少干涉子女的生活。  5、嫁或娶本地或大城市人要慎重   并不是说本地人或大城市人不好,而是由于本地人或大城市的人长年呆在本地或大城市,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一种错觉,潜意识里有一种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其实是最伤人的。   当然并不是要真的拒绝嫁娶本地或大城市人,只是提醒从外地漂到他人城市的人在选择婚嫁对象时要想到这一点,也提醒本地或大城市的人要注意到这一点,别在无意中伤了你爱的人。 6、什么都可以攀比唯有婚姻不能   人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有攀比心理,这也并不奇怪,你有我也有,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攀比心理在促使我们去努力上进以赶超比人。   但婚姻过日子,不要过度攀比,因为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何必过度攀比?拿自己的老公或妻子跟别人的比,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只会引发矛盾。  7、两人人品好未必就适合做夫妻   女人找老公、男人找老婆,人品当然是第一要看重的,也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品不好的人,不管他或她有多么的优秀,外表多么的好,多么的有钱,多么的有才,都是白搭。   但婚姻就像是穿鞋子,脚好鞋也好,却并不一定适合。所以,找结婚的对象,除了看人品,更要看你们是否适合,要“门当户对”。当然,这里说的“门当户对”是一个泛指概念,是指包括人生价值观、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的综合。  好的婚姻和幸福一样,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未婚的,请慎重,已婚的,如果能重来一次,你会怎么选择?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如何调整工作正能量的心态?

认清工作的意义。 我们要意识到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我自己工作。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开拓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就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 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的工作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 有人在一个好的单位工作,但他每天也会有许多得不如意,苦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人工作单位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把这个作为一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通过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受到同事们的敬佩。这种阳光般的心态,火一样的热情,最终收获的是成功的硕果以及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学会欣赏工作中的每个瞬间。 我们必须要学会欣赏工作中的每个瞬间,要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与同事和谐相处,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成功往往青睐那些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人! 不能改变环境,就去适应环境和改变自己。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这就告诉我们,人不能去等,要学会适应。要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只有不断去适应,不断去调整,才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总之一句话: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忘记、谅解、宽容。别让你的不原谅给了别人持续伤害你的机会。更要学会感恩、欣赏和给予,这样你就会觉得你所作的一切都会是一种对他人的回报。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无止境,只要常常保持这种心态,你就会觉得天天快乐,幸福无比、受益无穷!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

行动计划:如何让自己快速行动

有些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许拥有一些伟大的梦想和抱负——但是有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自己是否能努力工作实现它们。 每个人不希望自己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拖延症患者”,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总有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如果你想快速行动,下面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您! 1、给自己营造竞争的氛围 我们总会有与别人竞争做某事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全神贯注,一分一秒也不会耽误。那个时候的一秒钟和你此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一秒钟有区别么?没有。决定两者截然不同结果的是你的心态。 当你与别人竞争时,你的心态是“我必须赢,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费”。而当你远离竞争,过上舒坦的生活时,你的心态是“我还可以更舒服一些,浪费这点时间用来休闲不算什么”。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些倦怠时,回忆一下那种竞争时的心态,把自己调整到那个状态,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努力工作了。下面我有几种方法来调节心态: 告诉自己我可以控制我的大脑,我想要什么心态就有什么心态。 拿一个秒表放在自己面前,看看自己最短多长时间可以完成这样工作。 想象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另一个人在做与你相同的工作,你必须超过他。 2、从最小的地方开始 你说过要写一本500万字的小说,可问题是,你总是没有开始。每个周末,你允诺自己要花两个小时在写作上面……但是不论怎样,你总找不到时间和精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告诉我自己,我就先写上一句话吧。当我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不止一句话了,也许我会写完一章,甚至更多。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拖啊拖啊,是因为我们有畏难情绪,一想到500万字,那么多,还不如先去看会电视。 但是一旦开始,所有情绪都会一扫而空,因为我们此刻正在做它。若是你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不如先做微小的一点,让自己开始,而不是等待。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听音乐 如果你经常锻炼,也许你已经明白音乐的重要性,它可以调动我们情绪。当你听到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歌曲时,你会更加努力地锻炼。工作也是这个原理,当你不想继续工作的时候,听一两首你喜欢的音乐,你会慢慢平静下来。 我们大脑有一个遗忘机制,就是它会把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忘记。如果你背单词的时候,听着你最喜欢的歌曲,就会减轻你的痛苦,单词也就能记住不少。 4、给自己一点小奖励 尽管完成任务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些额外的奖励以促进我们完成工作。比如请自己吃一顿好吃的、给自己买个小东西。 当我不想学习而感到倦怠的时候,我会去篮球场打上几个小时篮球,然后洗个澡,感到很舒爽,这对我来说就是不错的奖励。第二天,我又会精力充沛的去努力工作了。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01 半夜醒来,发现女儿卧室的灯还亮着,就过去看。女儿皱着眉,正在抄写英语单词。 我问,怎么还不睡?女儿气哼哼地说,我今天听写错了几个英语单词,老师让每个词抄写一百遍,还有两百个就抄完了。我问,怎么还错了呢?女儿一翻白眼:没好好背呗。 我边往外走边说:那就别埋怨,老师也是为你们好,希望你们扎实地学好知识。 女儿把书一推:妈妈,学习好苦呀,还是你们大人好,每天上个班就行,你看我都累成狗了。 我苦笑,大人轻松到“每天上个班就行”吗? 02 前几天,我一个表弟有事来找我,脸上大写着一个“沮丧”。 他在一家私企打工,干了六七年了,收入算还凑合。可去年有一段时间他们工厂效益不好,老板说工资暂时按百分之六十开,等效益好了再补上。工人们也没啥意见,既然在一条船上,就得同舟共济吧,再说,那百分之四十只是暂时不发,又不是不给了。 今年上半年,表弟他们工厂的效益特别好,天天加班加点赶订单。大家以为效益好了,去年少发的那部分工资该给了吧? 可迟迟没有发的迹象,几个工人就去问老板,老板一脸无辜:去年不是和大家说好的,厂里效益不好,工资就发百分之六十,大家都同意的啦。工人们面面相觑:不是说效益好了给我们补上吗? 争执了半天,老板死活不承认说过“补上”这话,工人们也拿他没办法。 表弟知道我做HR的,就来讨个主意。 我说这事简单,去劳动部门一反映就解决了。表弟犹豫着说,不是没想过,只是我们和老板闹僵了,饭碗不就砸了?唉,好几千块呢,要是这钱挣得轻松,不要就不要了,可都是用力气换来的钱,想想就心疼。 我一边继续帮他想办法,一边埋怨:你脑壳也不慢,可当初就不好好上学,整天说上学累,你要是能考个大学,找份好工作,还会受这种气吗? 表弟懊恼地说,姐,你就别说了,我后悔有什么用?那会儿我净跟张东打游戏了。 我哼了一声:张东,人家是拼爹的好不好,他可以大字不识,照样住豪宅开豪车,你拼谁?你只能拼自己!你堂姐才是你的榜样。 03 他堂姐是我这些表弟妹里最出息的一个。 今年七月,在法国留学的表妹回国省亲。她这些年忙于学业,在国内重点大学本硕连读,又出国带奖学金读博士。从小成绩拔尖,当年高考在她们县考了第一名。 饭桌上,表妹侃侃而谈,浪漫的欧陆风情让人神往。女儿很羡慕,说,小姨,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表妹鼓励她:好好学习,你会的。 女儿问,就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吗? 表妹沉吟了一下: 对于那些某二代某三代来说,他们通往世界的路有很多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条。但对于我来说,考学可以说是唯一道路。 我的父母都是务农的,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每次我妈妈说起县城就特别兴奋,说那里好大呀,人好多呀,东西好贵呀,我都有想哭的冲动。我从小眼见父母的辛劳,就立志要通过自己努力让他们将来可以改变一下生存状态,享受一下生活。

Read more

理性人与感性人之间的区别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抉择。抉择的路,让我们走到了现在的人生路途。所以,幸福掌握在你的手里,幸不幸福,也是由你的选择决定的。聪明的女人,懂得在困难、诱惑等选择关口,选对了自己的路。以下是聪明女人与粗心女人的的区别。一起学会当个聪明女人,经营自己的幸福人生! 在漂亮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摇头摆尾、搔首弄姿,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漂亮—选择了骄傲。 聪明的女人则会顺其自然、举止端庄,从不招摇—选择了谦虚。 在不漂亮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埋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整天愁眉苦脸,就像谁欠了她多少钱似的—选择了自卑。 聪明的女人则会心然的面对事实,因为她觉得她是世界上的唯一,只有个性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选择了自信。 在有钱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冲动的不加思索,乱买一通,导致囊中羞涩—选择了浪费。 聪明的女人则会理智的处理好自己的钱财,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也决不浪费,导致留有积蓄—选择了节俭。 在没钱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抓心挠肝、心急如焚,甚至为了金钱而踏入迷途,出卖自己的青春,出卖自己的灵魂—选择了极端。 聪明的女人则不急不燥,心安理得的对自己说:「金钱不是万能,健康最重要」—选择了从容。 在得意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得意忘形,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是何许人也—选择了张扬。 聪明的女人则不露声色,暗自下定决心,下次一定比现在做的更好—选择了收敛。 在失意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情绪低落,伤心难过—选择了在意。 聪明的女人则会急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在乎得到与失去,坦然面对—选择了洒脱。 在恋爱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十心十意的投入,没了自我—选择了付出。 聪明的女人则会有所防备,以自己为中心—选择了保留。 在失恋的时候 粗心女人会伤心落泪,可怜巴巴的说:「你为什么不爱我了?请不要抛弃我」—选择了强留。 聪明的女人则会笑而置之,不屑的说:「幸好我们没有继续下去,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其实你并不适合我」—选择了放弃。

Read more

朋友圈发的照片,会暴露你的修养

曾经有一个研究,说我们在照镜子时候看到的自己,其实要比现实生活中好看30%,那我觉得自拍要加10%,再修个图,一秒变成志玲姐姐不是梦。 我发现一个蛮有趣的现象,有些人在朋友圈po照片的时候,往往都会挑出自己最好看的那张,然后再精修,却往往忽略了一起合照的人,最后照片出来的结果就是,一人先美为敬,另一个人可能连表情都没准备好,眉眼之间,只剩“成全”。 “希望自己比别人好看一点”是人之常情,但是细细想来,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po这样的照片,是有点“蠢”的行为,甚至会暴露你的修养。 -01- 同事晓苏是个一天不在朋友圈po照就通体不舒服星人。 微眯眼最迷离,左脸三十度最完美,镜头往下摆一点可以避开不太完美的嘴型…拍照一百张,选图半小时,修图一小时,处理点赞二十分钟,这是她每天最洋洋得意的“修行”。 晓苏的照片确实拍、修一条龙技术高超,但是和她合照,却是全公司上下心照不宣的噩梦。 因为她总会挑出自己最好看的样子,完全没有在意一起合照的人,可能是眼睛闭着,可能表情狰狞,或者是丑到亲妈都吐槽的某个角度,而P图呢,也只顾自己,有时候甚至为了推自己的脸,把别人的脸都拉宽了。 犹记得曾经我们拍过一组张三人合照,她于千万张照片中甄选出其中一张,美图秀秀了大半个小时,po了朋友圈,还配上了一句有点文艺的文案。 “我们心里住了一个流氓,一个小女生跟一个老太婆”。 我和另外一个姑娘看到朋友圈都傻了眼,不不,我们心里住了什么不知道,但照片里确实有一个双下巴外露的流氓,笑到嘴歪的老太婆,还有一个妙龄灿烂得我们都快认不出的小女生。 或许晓苏只是不够周到,并没什么恶意,但却造成了别人的不舒服,甚至一些发飙就显得很尴尬的憋屈。 其实身为看客亦是如此,每当我看到朋友圈有人po这样的照片,我就会对那个人的印象分大减,一个不周到这般的人,完全不想与之交朋友,业务更不想交到她手上。 一张小小的照片,暴露的是人的修养,甚至,也会降低别人对你所在圈子格调的判断。 物以类聚,你的朋友代表你的圈子,现实生活中,安迪是不会和邱莹莹成为朋友的,所以从一个人的朋友,大概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所处的圈子调调。 你能相信一个白富美身边有一大堆的土搓圆朋友?反之,当我看到一个人的照片里,朋友都是美好的、璀璨的,我就会莫名觉得,嗯,这个人的生活应该也是发光的。 所谓的“知微见著”,就是如此。 -02- 我的领导说过一句“不明觉厉”的话。 “一个连自己的照片都不好好捯饬就发的人,能指望他做什么?” 发别人不好看的照片,或是不给人修图,顶多算“有点自私”,而连自己的照片都不好好弄下再发,就是有点“天理不容”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想呈现给别人自己最好的一面,po在社交平台的照片,就是一张我们的名片,宁愿美得“稍微过分”,也不该丑得“毫无诚意”,因为看客看的不止是你的颜值,更是你的生活态度。 朋友柿子的朋友圈,就像一盏赏心悦目的灯,每更新一次动态,就像有光溢出来,淌在看客的眼里,暖暖的,静静的,目光如同被拥抱了一般。 她不算摄影发烧友,连相机都没有,就用一把手机记录生活里的一人一物和一花一木,照片谈不上多惊艳,但都可以感受到拍摄者每一个镜头的走心,以及后期如何温柔地对这些照片进行裁剪、调色,甚至一些小小的调整。 她拍过一组姐妹淘去游乐场玩耍的照片,照片里每个姑娘的眉目,都带着亮晶晶的光,嘴角都像被山谷的风吹过,没有精修,但很舒服,生动成了宫崎骏动画里的一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