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生活容易,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份不容易。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01 出去工作时,才发现读书才是最好玩,也是最轻松的事情。 平时周末的时候,我会去做一些兼职,比如:在辅导机构给孩子辅导作业。 小孩子里有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动,天性就是喜欢玩。不能对他们太严肃,也不能只对他们温柔。 老师也是凡人,可在小孩子面前就不是。 02 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以前,在我没有接触老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觉得老师每天好好玩,好清闲,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比如: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比太多的工作轻松,容易多了。 之前,我就是这样想的,容易,轻松,清闲。从未认真的思考过老师在上课背后到底要付出多少,而且还有可能不见成效。这时,你又要必须另想法子。 到了深夜,还在拼命备课,要琢磨自己要怎么讲学生才更容易理解一些,看起来只上了几节课,但是在琢磨课本等等,在课下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03 作为老师,你仿佛就应该是万能的,既是生理老师,还要是心理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师长,还要当益友。 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了,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既要跟学生处好关系,又要跟家长保持联系。 也许在你看来是这样的,但你没身在此中,处在那个位置上,就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是怎样的。 表面看起来有多么清闲的工作,背后都付出了多少辛苦的汗水。所谓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大抵如此。 04 没有亲自实践过的事情,永远没有发言权。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只是尽量感同身受而已。 就像安慰朋友说的,我能理解你,体会你,能跟你感同身受,可是真的能吗?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 05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每个职业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不容易,你眼睛看到了,终究只是看到的那一部分。 哪有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好事,告诉我,我也去。 之前一个微商朋友,在微信群里大倒苦水,说要边上班边做微商,太累了,连自己的个人时间都没有了,有时工作到很晚,回去后还要看看微商那边的事情,不想做了。 而且,做微商生意这块需要前期很漫长的投入与付出,才会有成效,有收入。
Read more我们都是一路失去一路成长的
1 没有钱吃饭的日子,和小伙伴凑钱买了一箱方便面。思考再三,咬牙再买了几根香肠。每天熬夜到凌晨,室友们都还没睡。饿到不行,拆开泡面煮那么几包,香肠故意切得薄一点,这样比较好分。 吃完泡面,心满意足又很难过。心想,我们几个人怎么混成这个样子。说不清是要强还是固执,几个人都发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向家里再要一分钱。 那一年我们二十岁,意气风发,想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热血,所以热泪,所以不觉得累。 终于赚到自己的第一份钱,终于可以自给自足,几个人相约出去旅游,漫无目的,住最便宜的酒店,晚上去小卖部买酒还要精打细算。最后死活凑不出那十块钱,老板或许是看我们可怜,大手一挥,说算了。 然后,我们集体失眠。第二天下着小雨,我们趁着城市还没有被雨声吵醒,硬是要爬去山顶看日出。四个人,没有一把伞,互相鼓励着爬到山顶,却没有日出。 是啊,下雨天哪来的日出呢? 其实,出发时我们都知道,下雨天是没有日出的。可就是想跟朋友一起去,虽然听着很傻。 在山顶的时候,我们哼着歌等天亮,瑟瑟发抖却不想回去。 2 那样的日子离我很遥远了。没有了不觉得累的精力,不想再吃泡面;酒喝得少了,即便去聚会也控制着自己,尽量不要喝醉;也很久没有漫无目的地旅行。 生活得按部就班,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真诚变成稀缺品,你需要仔细分辨那些人说的是真心话还是表演,他们到底把你当成朋友,还是只是利益关系而已。 赶路越来越难得,你需要思考再三才能去往另一个城市。就连演唱会,我都很少看了。 有一次路过工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概是有人开演唱会吧,可我丝毫没兴趣,只想挤过人群赶紧回家。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对自己的失落感。 不知不觉,我不在乎这些了。我不在乎海贼王什么时候更新,我不在乎NBA的季后赛,我不在乎是谁在这里开演唱会,我不在乎天气是好是坏。反正天黑了,我只想快点回家。 3 好在,我还有朋友。 前几天,朋友婚礼,我回老家去参加。看到很久不见的好朋友,觉得我们变了很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他们跟我打招呼,仿佛时间才过了一天,我们昨天才刚拍完毕业照。 于是,我突然明白:我们是一路丢弃一路成长的。 我们被迫放弃曾经单纯的自己、在路口痛哭的自己、在酒后失态的自己,为了更好地往前走。可也是这么的一路丢弃,我们可能不小心丢弃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以为长大是变冷漠,我们以为热血不过是矫情,我们再也不对酒当歌,我们骗自己这个叫成长。 不是的!就算你不再单纯,你也要保持童真的那一面;就算你不再流泪,你也要留住感动的那些事;就算你喝酒学会克制,你也要跟朋友聚在一起大吵大闹真的快乐。 有人说,人成长是变冷漠。但后来我明白了,人长大是变平和。 不喜欢就干脆绕道,再也不去指责了;坚持的都放在心里,再也不摆在嘴上了;难过的自己消化,再也不弄得人尽皆知了。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是不难过,只是学会了就算再难受,也要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往前走。 阳光灿烂的日子从身边远去,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成熟起来,学会讨巧地说话和隐藏,但我还是做不到对热爱的事、对身边的人敷衍。我依然希望,不要改变你的热血、你的真诚、你的努力。
Read more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有一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说,那些只觉得妈妈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人,味蕾是未曾开化的。这句话也许更多是一种调侃,不过仔细想想也自有道理在其中。许多我们曾经自以为无法超越的家乡美味,等自己长大以后离开家乡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各种好吃的以后,才发觉自己的孤陋寡闻。 我作为一个山西人,从小主食是面食,经常听着什么“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御膳顿顿得有面,什么慈禧太后西行来到太原府对各种面食赞不绝口……这样的一些赞扬和真假难辨的故事,心里便被灌输了这样的理念,觉得面食才是最美味最地道的饮食。 于是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是坚定的面食主义者,去食堂吃饭,从来都是一大碗面,即使偶尔吃一次大米,自己下意识里便觉得这玩意儿难吃,往往吃几口便扔在一边。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再不能像学校那样有一个固定的食堂可以准时准点地吃我想吃的饭菜,渐渐地也便打破了非面食不可的原则。 再后来离开了山西,更加意识到自己过去饮食观念的狭隘。放眼全国,山西面食那是多么小众的吃法啊。即使同样是面条,我也不觉得山西刀削面要比陕西面食、兰州牛肉面、日本拉面这些要更好吃一些。 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人生,我曾经一直是一个非常恋旧和保守的人,经常联系的朋友总是那么几个,手机里翻来覆去总是那几首老歌,去固定的小饭馆吃饭,就连衣服的颜色也很少有改变,也不大喜欢去参加陌生人多的饭局和聚会,周末大部分时间宅在家。一直以来我也就是这么生活的,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 然后某一天,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对我说,你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过无趣了。 我说,大部分人不都这样吗?谁每天没事做瞎折腾啊! 她说,不是啊,像她会在周末的时候练练书法,做一做瑜伽,有时候一个人也会去看一场电影,看一些宗教类的书籍,最近打算学日语,接下来计划出国留学…… 我当时就沉默了,开始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过的太无趣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事回家一趟,跟我姐夫一起开着车走高速。 车上一路放着音乐,我听着旋律觉得好熟悉,就问我姐夫,这谁唱的啊? 我姐夫有些诧异地看了我一眼说,天呐,李荣浩你不知道吗?你这个年龄的人居然不知道李荣浩…… 我又沉默了,脑子里回想了一遍,好像我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认识还停留在周杰伦是个新人的时代。 虽说对于音乐的喜好实在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喜欢老歌也没什么错,但是如果从来不去尝试,就轻易武断地觉得那些乐坛新人都是垃圾、只有罗大佑李宗盛这样的才是恒久远,也未免太过偏颇。 经典的东西固然自有其价值,但当下流行的也并非一文不值。今天的流行,便是明日的经典,死抱着过去抱残守缺没有任何意义。 音乐、文学、电影,莫不如是。 想当初,提起80后,第一反应便是叛逆、张扬这样的标签,而时过境迁,80后现在的标签是压力大、买不起房…… 连90后都开始步入晚婚晚育的年龄了,80后走在街上已经完全是一副中年人模样…… 如果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一直停滞不前,就会变得因循守旧,浅薄而又刻薄,偏激,自以为是。 想一下当年,刚有了“80后”这个概念的时候,那些老头子们是如何的口诛笔伐,恨不能把这代人集体重新回炉重造成他们心目中觉得正确的样子。 而现在这代人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也没有把这个社会折腾的垮掉,倒是比那些老头子们的时代明显进步了许多。 那么,我们又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更年轻的90后、00后呢? 是不是也想当年的那些老头子一样,提到90后就觉得是非主流,提到00后就觉得是脑残? 一切的偏见都源于无知,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可能成为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 那次从老家回来以后,我经常反思和审视自己,然后便愈加觉得自己这些年太过固步自封,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Read more社会人心,被一个高中生“破解”了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的文章,表达完美,格局大,立意高。18岁的孩子如此懂事,对社会与人性的洞察如此深刻,着实令人佩服。 《说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 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 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 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 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 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 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 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 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 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 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 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 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 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 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
Read more10个能让你脱颖而出的小细节
[1] 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 身处于错综密集的社会关系网中的我们,都免不了请人帮忙,或都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与鼓励。这个时候,表达感激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技能。但你真的会“感谢”吗? 我们在获取了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给予时,往往是随口一句“谢谢”便匆匆了事,偶尔为之无伤大雅,长此以往不免显得敷衍而没有诚意。 在这里建议大家培养一个小小的习惯,那就是:把所有的“谢谢”改成“谢谢你”。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它能让你的善意传达起来更加温暖,令人印象深刻。不信,你试一下。 [2] 愤怒时与常态下保持一致 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看一个人是否慷慨豁达,要看他贫穷时的状态;看一个人是否沉着儒雅,要看他愤怒时的状态。 有的人平时嘻嘻哈哈,看似蛮通情达理,一言不合,立马翻脸,仿佛战斗中的雄鸡;而有的人,面对讥讽恶语,微微一笑,拂袖而去,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却将高姿态展露无遗。 你说,情商高低是怎么显现出来的?我说,就是在这种非常态下暴露出来的,恰如郭德纲的那句“名言”:平时游的都很像个人,潮水一褪,谁没穿泳裤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建议大家,越是遭遇小人刁难,越要沉得住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先礼后兵。 [3] 对所有“小人物”保持尊重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伴侣的哪一个小小的行为能让你瞬间对她/他好感加分?其中一种热门回答居然是:对服务员说谢谢。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颇有道理。 真正的强者,并非是那些趾高气扬,一出场仿佛全天下我最大的开挂群体,而是那些不卑不亢,常怀宽容悲悯之心的高情商者。 一个人对比他地位高,权势大的人保持谦卑尊敬并不稀奇,而他是否对“小人物”们保持足够的尊重?对服务人员是否礼貌?接过传单时是否会带一声谢谢?对身体有缺陷的人士是否报以宽容与忍让?往往能看出他人品高低。 [4] 懂得倾听,不插话 交流中什么样的谈话对象让人嗤之以鼻?我想是那些完全不顾对方与他人感受,话匣子一开滔滔不绝,即便轮到别人发表看法时他也不忘插两句的人。 懂得倾听不仅是种素养,更是一种交流技巧。它能让你在沟通过程中准确聚焦对方观点,把握对方谈话心理与目的,也使你随后的回应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当今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格外重要的必备技能,但并不是谁说的多谁就是赢家。关于怎么说话,怎么让人觉得你会说话,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真的会说话吗》,大家可以查阅一下。 [5] 时时懂得推己及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发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千多年前的教诲,放在当今社会,仍是余音绕梁,振聋发聩。 多年以来我发现,人们之间许多的矛盾争吵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得换位思考。我们在寝室午休时讨厌被室友打扰,我们在赶公交时讨厌身边的人挤来挤去,我们开车时骂路人,过红灯时骂司机,但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Read more别惹那些又忙又美的女人
[01] 以前上班时,我的电脑出故障,着急要发个邮件,征得后桌副经理的允许后,用她的电脑江湖救急。 我操作间隙,无意间瞥见她电脑旁贴着的彩色便签,上边罗列着几条独家提醒: 每逢整点,没有紧急事项,就去窗口瞭望远处,舒缓眼睛; 走廊上碰到有人抽烟要提速走过,不要慢吞吞地边走边吸二手烟; 吃完午饭后,不要立马坐下或睡觉,争取站立或者散步十分钟; 减少不经意间摸脸的习惯,手指很脏,细菌带到脸上容易长痘; 看网页、收邮件时用左手,忙的时候换回右手,抽空做些手部放松活动; 不管什么幺蛾子,切忌怒火攻心,先深呼吸再解决,保持开心纳入自我绩效。 …… 就在我用她的电脑时,她见缝插针地去窗口捧着水杯远观风景。 我趁机环顾她的座位,迷你的加湿器缓缓冒着白气,井然有序的桌上摆着多肉植物和仙人掌,电脑页面上的字体大小和颜色设置让眼睛舒服,握鼠标的手自然而然地落入棉质鼠标腕垫的温柔乡中。 这些小事对我的提醒和触动很大,回想起来,在我与她共事的3年里,她工作忙、指标多、压力大,外加直属上司喜怒无常,而她不但没有因忙致丑,颜值、身材和状态反而比初见时更添魅力。 以前我觉得她30岁后这么忙还能这么美,全靠基因赏饭吃,看到她的便签纸,回想她的执行力和调节力,原来更赏饭吃的,是她那见缝插针的自律好习惯。 [02] 前几个月,我工作超累,部门有人离职,他手上的工作无缝衔接地转给我。 上班各种业务扑面而来,下班恶补新接手业务的知识盲点,还有几次早上5点多就出门赶最早一班高铁去外地,此外我夸下公众号周更3篇的海口也不能食言。 那段时间我头脑里的信息密度再刷新高,在生活上顺势自暴自弃。 运动免了,暴饮暴食,不久,我就发现自己脸色有隔夜菜的味道,连五官的公摊面积都悄然变大。 有次下班路上,我正好听到喜马拉雅APP上王潇在MOOC学院的演讲。 她回忆起那段忙碌的时期,上午在“趁早”开例会、盯管理、看成本;下午在“时尚COSMO”开选题会、出席活动、看发行出版。 此外,她还得出国出差,跑马拉松,写作出书,陪女儿面试幼儿园等等。 我边听边觉得自己道行不够,那么多事项我听着都头大,但是人家在忙疯的时候,暂停下来钻研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结果不仅把事业和生活都平衡好,还能每天坚持健身。 她微博上的照片,常在我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放大,看她流光溢彩、神采飞扬的状态。我心生感慨,又忙又美的人,真不是省油的灯。 那种在百忙之中能找到线头,对众多待办事项能统筹兼顾,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自我管理的人,真让人竖起拇指。
Read more二十岁出头的你,是不是急着想要更多
你想要的,付出了便会有,只是时间会给你一个考验,这个考验便是等待收获的过程。 前几天晚上,和朋友阿勇坐在马路边一起吃烧烤。他说,我他妈不就是想早一点成功,有自己的一辆车,有十几万做点小生意,然后和其他狐朋狗友聚在一起时有面子吗。将来等生意做起来了,再找个女人结婚。 他原本打算继续和我说,但停顿了几秒后,便拿起一瓶啤酒大口大口的直接喝,只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像是他有很多欲说还休的话,都咽进肚子里。 听完他说的这些,我没有立马回答,也拿起酒瓶大口喝酒。当时我在心里想着,他十九岁,我二十出头,可是我们为什么都那么急不可耐的想要获得一切?本来二十出头正是奋斗的年纪,无法与别人三十岁、四十岁的人生相比。 有些人拼搏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才能得到如今的收获,而我们,刚刚十八岁成人、二十出头就逼着自己赶紧获得三四十岁时的成功,买车买房,名利双收,和心爱的人游遍各地。 兴许是酒精的作用,我大声朝着阿勇说你他妈的急什么急,做什么都有一个过程,连过程的体验都没有就想获得回报,凭什么?我几乎是带着呵斥的语气大声说完这句话,而后,又埋怨自己,在心里想着,我这么说他,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也着急,我也担心母亲等不及我成功。 我与你一样,在成长的路上总是很着急,着急赚钱速度太慢,着急爱情来得太迟,着急赶快获得成功。朋友阿勇和我吐槽他的种种心急,他分析过自己的心急,大抵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嫉妒别人拥有的,所以也希望自己赶紧得到,好把别人比下去,或者说,当别人和自己炫耀时,自己也能低调的说一句,你他妈的嘚瑟什么,老子也有。但是现在,他没有。 阿勇说,现在的我除了青春是资本外,什么都没有。我说,这很好,因为青春是很多没有了的人所羡慕的。况且,年轻是一切机会的可能。 说真的,我们总喜欢观望着别人身上的美好,而忽略了别人也羡慕我们身上所拥有的。我们总喜欢以别人的生活,来给自己贴标签,下定义,附形容词,却不知道,此刻拥有的也是资本。 那天晚上吃完了夜宵后,我和阿勇又买了几瓶啤酒坐在河堤边吹风瞎侃。他和我说了自己的梦想,我也知道了他的无奈。 他性子急,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生活不如意,所以想付出了赶快得到收获,想在生活上早些获得成功。后来他反问我的性子为什么那么急,我如他的回答一样,也担心一直过着目前不喜欢并且窘迫困顿的生活。 他举杯,朝我示意碰杯,并让我一口气喝完剩下的酒。他说,来,为我们外表响亮实际空虚的梦想碰杯。 当杯子碰撞在一起时,我恍然觉得我与他的梦想就像此时此刻酒杯的声音,很响亮,但喝完了酒瓶里的酒以后,又回归虚空。 也许是这样的吧,我们很多人既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在爱情、事业、学业、梦想上付出后,渴望马上收到回报,别等太久。但是,无论做什么都得有一个过程,只是希望现在的你不要太心急,因为我也在慢慢磨平着急的心。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很焦急,尤其是刚刚二十出头的我们,更是心急火燎的害怕自己还没赚到更多的钱买房,房价又继续上涨;害怕还没摆脱目前窘迫的现状,生活又给自己泼了一瓢冷水;害怕遇见了好的爱情,却因为种种原因败给现实。于是,为了摆脱这些害怕,我们急切的催促自己赶快成功,赶快多挣钱。 我另一个大学同学张龙,毕业的时候瞒着家人跑去北京在一建筑工地上班,他去之前我就问想好了不后悔吗,他说不后悔,一个大男人总要走南闯北看一看,四海为家闯一闯。哪怕在北京打拼得遍体鳞伤,也证明了自己曾为想要的生活而努力过。等到将来有了小孩后可以骄傲的告诉他,你老爹以前为了这个家庭奋斗过。 张龙去了北京后,有一回发视频给我,四周全是高楼大厦,他站在一栋正在修建的高楼上,拿着一瓶二锅头朝着我笑眯眯的说,班长,你觉得我样子屌丝吗?我说形象是有点屌丝,但是你太牛逼了,真的一个人去了北京。 他又和我说,其实你不知道,我在这儿好孤独,我想回家了。张龙说完这句话,不顾四周工友的存在,立马大声哭了出来。 他边哭边骂,骂这狗日的生活,他说自己刚去的时候找工作差点被骗,也差点露宿街头,最后还是想到在治安亭度过到北京的第一夜。我在视频这头安慰他说,哥们儿,没办法,咱们想要出人头地前就必须先得像孙子那样努力着。 最终,几个月后, 张龙回来了,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他打我电话说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找工作。他说自己去北京不是因为梦想,而是因为冲动,为了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北京挣钱要快些,好多挣些钱到二十五六岁回农村老家修房结婚。 你看,这又是二十出头便想要立马钱权双拥获得成功的例子。 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敢闯敢拼。张龙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一个人奔波在陌生城市奋斗打拼,也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为了老来不后悔,为了以后说自己年轻时的经历给下一代听。 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打拼,都不容易。只是我们对年轻的自己,要求得太多,想要的也太多。但这样会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我始终相信努力会有收获,至于收获的价值大小,在于努力过程中如何耕耘。现在的我尽量让自己不要太着急,因为别人三四十岁拥有的成功,我二十几岁凭什么白日做梦浪费时间? 二十岁出头的我们,别妄想太快就能拥有太多丰厚的人生经验和成功。现在的我们除了拼劲,除了青春,除了梦想,一无所有。无论生活这杯酒多么艰涩难喝,你都得闭着眼睛一口干。无论怎样,都希望你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的成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一步一步来比较好。
Read more聪明人是怎么思考的
【1】来杭州两年,我和室友住一起两年,她常常被我写进我的文章里。 这是位神奇的室友。她是我的知己、闺蜜,是我的生活导师、爱情军师,她几乎扮演了除我男朋友之外的所有角色。她开拓了我的思维,是我写作的灵感,她让我知道,原来人是可以这样思考的。 我们常常在熄了灯的晚上,躺在床上卧谈。从文学音乐到娱乐花边,从政治经济到人情世故。我们刚住在一起的某天晚上,聊关于“时间”的话题。我问,现代的科技已经可以帮我们节省掉很多时间了,为什么我们的时间反倒越来越不够用呢? 室友说,现代人喜欢预留时间,其实时间无需预留。假如我们早上8点起床,就8点起床好了,提前半个小时闹钟,那半个小时我们不过是在睡懒觉而已。预留的时间,通常是被我们浪费的时间。 “一个忙碌的人,你给他再多时间也没有用,因为他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能正确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一个缺钱的人,你给他再多金钱他也会缺钱,因为他没有理财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妥善管理资金。” 室友的这个逻辑,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对一些人一些事进行选择和判断。这是我第一次被室友的思考方式所影响。 【2】上个月,室友去爬了一趟三清山,我问她什么感受,她说,很累。我问,明明知道会这么累,为什么还要花钱找罪受? 她说,在我们平凡而平淡的生活里,有时候需要做一些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事情,爬山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让你知道你的心在跳动,你的身体在运动,你的意志在战斗。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去挑战一座又一座高峰,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管我提出的问题多琐碎多无聊,室友总是有出人意料的答案。 她也常常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一些启发和指导。我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偏偏还又细腻敏感。我常常在她面前诉苦,“我觉得大家好像都不喜欢我”。 室友于是对我说,“你以为我就有很多人喜欢吗。我告诉你,有一天,一个同事对我说,你知道吗,其实很多同事都不喜欢你。当时我的心一沉,但很快我又调整好了心态,我对那个同事说,你不要说下去了,也不要告诉我是谁,我就当大家都喜欢我好了。在职场上,人与人能保持表面的和平已是不易,何必要打破它呢。” 她不是像其他的朋友一样,告诉你,你有多优秀多好,给你安慰。而是让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真相。 【3】我任职的公司要做一场大型的博览会,第一次办,很多流程都不清楚。我回家问从事活动策划的室友,一场博览会怎样审批下来,审批的程序是怎样的。室友说要报批的话,得先把展会公司确定下来,展会公司根据你的活动大小,确定展馆场地,预估活动人数。而审批主要是为了控制人数,审批部门会根据你的活动人数来安排安保人员…… 室友把一整套流程都跟我详细阐述了一遍。我问她:“之前你们做活动,前期报批这些事情都是你负责的吗? ” “不是,我主要是负责现场执行。” “那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细节的?” “我会看负责这块的同事是怎么做的啊。”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去观察这个?” 室友叹了口气,说:“只要有心,就看的到。” 有一阵子,室友已经连续一个月加班到10点回家了,好不容易有一天她不用加班,我们可以一起吃顿晚饭。吃晚饭的时候,她又接到公司电话,放下电话,她说要回公司一趟。我问她:“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你去啊。”室友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只是过去打打杂,帮帮忙。” “既然如此,你就不能不去吗。”我不高兴地说。 室友先安抚我的情绪,然后对我说:“虽然这个活动不是我负责,但是以后我会有自己负责的活动啊,如果我这次不去帮忙,那下次轮到我做活动的时候,也不会有同事来帮我的忙了。这是其一。其二,我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办这种大型活动的,小到细节沟通,大到统筹协调,这都有我学习的地方,如果我能学到这些的话,对于我以后独立执行一场活动也是有帮助的。” 听了她的话,你很难不倾佩于她的格局。她好像不管任何时候都思路明确、逻辑清晰,也始终抱着谦逊地态度去观察和学习。 【4】当我决定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告诉室友,我要用一整篇文章来写你,文章标题就叫《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Read more你穷不是因为你爸妈
我帮朋友大白整理行李,这是她今年不知第几次搬家。 为了省下一笔昂贵的住宿费,大白从一个自带浴室和卫生间的房间,搬去一个远郊的偏僻老房子里。她把所有行囊塞进那辆掉漆的二手本田车,大包小包紧紧贴在车窗上,油门一踩,锅碗瓢盆叮当作响,那是她全部资产奏出的交响乐,仿佛正唱出一场悲壮的迁徙。 大白搬去的新家,整个房间只装得下一张单人床,简陋的铁皮床架抵着发黄的墙壁,天花板的角落里藏着斑斑霉点,脚底那层被踏到薄薄的旧地毯,散发出长年累月的咖喱味。我环顾着整间房子廉价又陈旧的摆设,余光碰撞着五十几岁的女房东。那个干瘪瘦小的印度女人,像是一只失掉水分的果子,有着枯柴般的手臂和鹰一般的眼睛,在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里神出鬼没。 这大概是新西兰最冷的一个冬天,窗外的杂草也蒙上一层霜色,破旧的木房子在狂风中吱吱作响,我担忧地问大白,“这地方看起来那么冷,你确定要住下来?”大白没空抬头看我,麻利地在铁架床上垫上几层褥子,顺手往窗沿边摆了一株多肉,嘟囔说,“这就好了,看起来暖和多了。” 那株多肉,姿态茂盛地生长着,还真有点春天的味道。 几个月前大白突然和我说,她终于攒好读书的学费,可以实现在国外读书的心愿了。这个九零后的姑娘,一年前拿着打工度假签证,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南半球。她在暴晒的天气里摘过樱桃,也在零度的冷藏室里包装过奇异果,在日本料理店“姨拉下姨妈伞”地招待过顾客,也在爆忙的咖啡馆里连续八个小时不停地打咖啡,拼命地赚钱,只为了实现出国留学这个单纯的梦想。 我和大白在同一个屋檐下有过短暂的交集,此后便维持着一段长久的友谊。她是我见过的最坦诚而努力的一个人,性格刚烈,乐观上进。我们在彼此最艰难的时刻相遇,在那个租客来了又去的房子里,倚在夜晚的阳台上,分享过很多心事和忧愁。 大白家境不好,母亲下岗多年,父亲是普通工人,她从大学开始就没再管家里伸手要过钱。毕业之后,大白看着同班富有的同学出国就像出门乘凉般简单,虽然羡慕,却只能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一边为自己的未来算计,一边坚持从中抽出一部分,孝敬辛苦了一辈子的爸妈。她兢兢业业把一份工作做了三年,才攒出一个出国看看的机会,大白办好签证,往大衣口袋里塞了二百块纽币,只带了一张单程的机票,她调侃自己,“梦想没有回头路”。 出国的日子是辛苦的,大白一个人单枪匹马,最苦的时候住仓库,吃老干妈配白米饭,常常要无间断地工作十几个小时。可是再难的日子都还不忘给爸妈的账户里打钱,从未听到过她对命运的抱怨,用她的话说,“既然家境不好,那就要努力要家境好起来啊!” 她的姿态坦荡诚恳,完全不像我身边另一群姑娘,看见同龄女孩子背着名贵的包包,擦着名牌的香水,可以随意进出昂贵的餐厅,就用那虚荣又懒惰的声音抱怨着,“哎,瞧瞧人家爸妈,我怎么就没有人家含着金勺的命?!” 大概是因为贫穷又努力的缘故,我和大白的友谊特别深刻,对彼此来说都是励志的存在。我心领神会她为了省三块钱公交车费而走路一个半钟头的时刻,她也完全懂得我从打工的餐馆把员工餐装得满满的只为把晚饭钱攒进微薄的账户里。她知道我热爱写字,不要脸地相信未来的自己成为一个大作家,而我也总是看到她数钱的背影,那些钞票干干净净,一张接着一张,让人相信总有一天它们可以铺向一个女孩光明美好的未来。 那一年我们是那么地贫穷,她穷到牛仔裤的破洞越来越大也不肯换条新的,我穷到交过学费银行卡里只剩下两块多纽币,可是我们却依旧相信,这生活一定有好的东西,慢慢慢慢地在到来。 偶尔有富裕又虚荣的姑娘带着嘲讽的语气问大白,“哎呦你这么拼怎么也不给自己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啊?”也有猥琐的有钱男人想用金钱换取她十年的努力,趁机想去摸她的大腿,可是大白始终把把头扬得高高的,把所有的嘲讽和诱惑统统挡在自己的生活外,“这么好的青春,让人忍不住想好好努力啊!” 有人说好姑娘应该是一株朝阳的向日葵,我想了想,似乎不是所有好姑娘都有机会做一株向日葵,如果你不能,那就做一个像大白一样的姑娘吧,做一个永久的太阳,制造属于自己的光束。 几周前朋友S和我说,她那个去澳洲留学的表姐,今年第三次回国了,理由是“特别想念爸妈做的那盘红烧肉”。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家庭,S的姨夫姨妈为了女儿的回国机票吃了半年的水煮白菜。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尽力去满足女儿的全部心愿,表姐拎着两个空箱子风风光光地回来的时候,S看见满头白发的姨夫立马递上一张银行卡,“姑娘,想买啥就买啥去!”也看见苍老的姨妈搀着女儿的胳膊,心疼地说“孩子你又瘦了,想吃什么,妈妈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给你!” S说,表姐不止一次和她抱怨,“妹,你可不知道姐这几年受了多少苦,同学都是有钱人,人家一件衣服就一万刀,天天红酒牛排,那才是青春啊!我只能那些杂牌子的衣服和化妆品,开一辆二手破车,我怎么就没有人家那样的爸妈呢?!” S看着表姐吐沫飞扬,拼命忍住想说的话,就连那些杂牌子的衣服化妆品和那辆不怎么样的二手车,也是姨夫姨妈不断压榨自己攒下的,她亲眼看见姨妈冲着偷偷抽烟的姨夫发火,“你就不好那烟钱省下来,咱们把那钱给小芸汇去啊!” 我为了攒学费在小餐馆里端盘子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十八岁出国留学的小女生。爸妈为她安排在一户洋人家庭住宿,每周奉上厚厚的银两。洋人家庭对她非常友好,每日为她提供晚餐和零食。她却不愿意融入她们的生活,常常拒绝这样的晚餐,在外面的餐馆狂妄地消费。她看着我为打工和读书整日忙碌,不止一次地问我,“你那么好的年纪,应该出去逛街,旅行的啊,你爸妈都不给你钱的么?!” 我无言,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二十二岁,早已不是依赖父母的年龄,连我邻居那十八岁的大女儿都在用整个暑假打工,每周准时为父母送上补贴。我的内心酸楚,如今有多少中国年轻人,已经习惯用父母的金钱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买单? 当我说起我邻居的大女儿格蕾丝新买了一辆深绿色的二手日本车时,这个十八岁的小女生,扁着嘴,“切,那是什么破车啊,我让我爸给我买新车,要欧洲牌子的!”她说这话的时候并不知道,那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花了整个暑假在酒吧里端盘子,脑袋扬得再高那也是她应得的阔气,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啊。 几天前朋友发来一段视频,题目是“少女当街殴打母亲,女儿要钱妈妈不给就打”,我看着那个年轻的女孩子和她的同学把那个可怜的母亲踢到在地,不停地辱骂和殴打她,止不住地流眼泪。我们的年轻人都怎么了? 我听过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哭出来的段子是这样的:一天赚80块钱的爸爸给女儿买了个iPhone 6plus,64G,7000多,爸爸从头到尾没有笑过。有人感慨着,今天有多少做子女的,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索取得太过随意甚至理直气壮。人生可以追求,但切莫攀比;你虚荣可以,但一定要靠自己! 我那在北京生活了两年的朋友,有一天忽然对我说,“喂,你现在在国外能自给自足吗?” 我说,“可以啊。”
Read more如果遭受苦难,更要像钢铁一样好好活下去
如果遭受苦难,痛苦是无法消解的,你不能崩溃,不能发疯,不能死,要像钢铁一样地好好活下去。 我初中的政治老师当时30岁左右,是学校里的业务骨干。她讲课不用看书,随口让学生翻到某页某行,复述课文一字不差,应该是倒背如流的。那个学校是重点中学,而她专门带毕业班,并且同时带三个毕业班,还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她在教室里非常自信。我是个矮子,坐在第一排。深深地记得她仰着头,流畅得像瀑布一样,响亮地说出许多话的样子。 她的装扮也很时髦。学校的环境很朴素,哪个老师修眉毛了,哪个老师今天的衣服有点透,都会被学生们议论一番。但是她一直都精心把自己的烫发保持得很好,在夏天要来时她总是全校第一个穿裙子。别的老师都骑黑色的永久轻便车,有一小部分骑彩色的女式车,她骑一辆山地车。在小城里,当时只有在街上混的最时髦的混混才骑山地车。她骑上山地车时如果喊“金老师好”,她会很有精神地点点头,似乎很喜欢她的车。 她的儿子当时五、六岁,有时候带到办公室去玩,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师们都喜欢逗他,很活泼。听说她的丈夫在刑警大队当大队长。那时候我虽然很小,也能够感觉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是很完美的。 过了大概3年,我回老家,在街上见到她。她一个人在路上走,头发灰灰的,毛茸茸的一团,眼睛发直,佝偻着背。我喊她,她只看着我,嘴里嗯了一声。但我知道她什么都没想起来。我想再和她寒暄几句,她却走了,不仅没有礼貌,甚至连活气都不怎么有。 我觉得很奇怪,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认错了人。过了两天去拜访另一位老师,随口说起这件事,他竟然告诉我,她家出了事。她的丈夫被黑社会雇凶砍杀,她当时就崩溃了,开始自言自语,冲空气怒斥或哭。已经过去两年,找不到凶手,也不再有人理这件事,她现在每天所做的事,就是写很多信,发到各个地方,公安厅,国务院,江主席等等。但是没有一封信有任何回音。那个老师说,应该在县里的邮局就被截下来了吧。孩子被奶奶带走了。她的岗位已经从教学调到了图书馆。其实我都不知道我的中学还有个图书馆。 我回去问爸妈,他们都知道这件事,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我非常震惊,我说,难道就这样了吗?他们家难道就这样了,没有人能干点什么吗?爸妈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人已经疯了,别人更不会帮忙。 又过了些年,我又听妈妈说,老家的一个单身女人,12岁的女儿被强奸,凶手逍遥法外,她用了三年求告无门,最后在省政府的停车场里自杀。我家的隔壁的一个姐姐,一起长大的人,小时候还觉得她很漂亮。她抓住乡下来上访的一个女人,在政府大院里用高跟鞋踩她的头,一直踩到那个人哭都哭不出来。而且那个姐姐本身的工作和截访一点也沾不上边,她就是想欺负她。 听说这件事以后我没有再见到过她,也无论如何想象不出那个漂亮的姐姐踩人的样子,也想象不出人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坏,也没能接受“对,就是会这样”的现实。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它看上去和别的地方差不多,都一样肤浅而宁静。 后来一位亲人患了癌症,他的妻子去陪护。大手术,没日没夜的陪护,住院四十天回来,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怎么睡觉,但是剩下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受不了的时候就自己跑到厕所里去哭一场。她说,要疯还不容易吗?我要是撒手疯了,还有谁能像这样照顾他,两个孩子怎么办。 再过了两年,她丈夫终究还是因为癌症去世了。在亲人还都穿着孝衣守灵时,她竟然已经能说起笑话了。她规定自己每天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要振作起来,因为她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她不能倒。 再后来我又大了一些,在网上就常看到看到有的人抵抗拆迁,就在自己的房子上自焚。前些时候,网上有一个妈妈,因为幼女被轮奸,不服审判一直上访,被抓起来劳教的事情。网上许多人发出呼吁,然后被放了,但是她还不放弃,还要上访。她的家里全部都是法律相关的书,她一直在研读,说话思路条理都清清楚楚,没有疯,不自杀,心沉似铁。 我想,如果遭受苦难,痛苦是无法消解的,你不能崩溃,不能发疯,不能死,要像钢铁一样地好好活下去。越是不幸,越不能不幸下去,因为不幸本身没有用。要像钢铁一样活着。那才是希望所在。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