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之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 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们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 2/3 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Read more真正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和霰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许多弹伤。而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米·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 有伤的地方,如果去探索,不是抱怨,就会收获。 困境是生命必然组成部分。 不管是谁、不管多有名、多有地位、多有钱、在别人眼里多能干、多光鲜,在内心都有对自己怀疑、不确定、不自信的时候,也都有过害怕、孤独、想退缩、想放弃、没有力量、没有办法、没有方向的时候,也都有深陷困境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例外。 有的人遇到困境,就被困住了;有的人,却越来越绽放。 人生最终的结果不同在于:在这些时刻如何选择,选择继续前行,还是选择举步不前,抱怨指责挖坑,最终自埋。 人生最好的老师不在课堂,在不如意中。 《超级演说家》中,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他是一名脑瘫的患者,却通过自己的一次次的努力,在天猫创造了“一分钟卖掉了4000件旗袍”的奇迹,全网销量第一名。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说:“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只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饱受同学嘲笑和欺侮的他,如今成为一名世界演讲大师,书写了五本畅销著作,为全球带去希望和力量。并,现在是两位孩子的父亲。 只有你真正的认识并感受到:你所遭遇的一切苦难都是帮你带往更好、更幸福的阶梯,你的生命和生活才会发生根本改变。否则就会一直在痛苦、烦恼、抱怨和孤独中循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卡斯丁早上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特意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心疼至极,把儿子揍了一顿,大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两人猛烈地吵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却发现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里没人,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求助。 妻子心急地往家赶,却撞翻了路边水果摊,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了摊主。 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奖金,参加棒球赛的儿子,原本有望夺冠,却因早上的一顿被打,心情不好,发挥失常,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事件,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事件。 你嘴里的语言,在创造着你的人生。 如果不用指责和抱怨去解决问题,随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我们都有选择的能力。 抱怨,是未成熟的成年人的哭闹,是希望别人解决自己问题。 婴幼儿时,不能说话,所以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得到关注。而成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的表达需求,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应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人要做成人的事。 不要要求任何人为你负责,你要为自己的生命负全部责任,不论在任何时候。
Read more哪种男生不招女生喜欢 避免这5点才会更有吸引力
想要变成吸引女生的男生类型,就得首先弄清楚不招女生喜欢的女生类型,只要避开这几点,想必再怎么也不会被嫌弃吧!话不多说,这就先来了解下吧! 对女生发脾气的男生 只有无能的男人,才会对女人发脾气。泡妞,讲究的是:淡定。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彩,你喜欢的女人,也才能感受到在你身边的幸福。男人要有担当,事情做不好,就算了,对女人发脾气就更不是男人了。 对女生百般乞求的男生 有的男生追女生的时候,就像街边的乞丐一样,不断乞求女人给你爱。或者,乞丐在街边玩这种把戏,很多心善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后。但是,爱情不一样,女人是吸引来的,不是乞求来,这样只会让女人更看不起你,这样的带有怜悯之心的爱情也不可能的长久的。你们之间根本没有感情基础。 过于强势的男生 女人爱虚荣,男人爱逞强。大多数男生是很强势的,但是男生强势要选对时候,至于什么地方强势,大家心里都明白的。所以如果你经常去表现自己的强势,总是骂女人,吹牛逼,自以为是,只能让女人感觉你不自信。很多女生恋爱的目的就是想找一个有安全感的男生过一辈子,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不怕事但也不找事,能过且过的一种大度之心态。 追女孩手段卑鄙猥琐的男生 追一个女孩又不是什么非法的事,正大光明的去追,不恶意中伤对手,不跟女生玩小动作。你可以讨女人欢心,但你不能起色心,更不能忍不住动手动脚。做事情,不要用下半身去思考,这样你会输的。 跟女人辩解的男生 人都是会犯错,犯错了也会习惯性去辩解。所以女生在你犯错的时候和你争吵,就只是想要你表个态而已,所以当她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去辩解太多,否则就容易吵架。你只需要解释,哄哄她,这事很快就过去了。 图:pexels.com
Read more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被这个“别人家小孩”一直打败的我们,如今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孩子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宿敌”,有一个也许见不到但是无处不在,从来都不曾有缺点的完美小孩——“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学历高、工作钱多又不累,还有一个完美的男/女朋友……网络上,众多网友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深受其害。 总把别人家的小孩放在嘴边,其实是众多家长心中的一种投射,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只好将内心的期待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只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的某一种优点,便将其放大,认为其他的孩子就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美,借以这种美好形象,来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其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虽然众多父母希望给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用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观念里总是需要和他人比,那么父母的眼中,总有更多更完美的孩子比自己优秀,孩子内心就会感觉“没希望”,因为做得再好,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客观向上的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多数都是从身边人的评价开始的。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关注自身的不断进步,孩子才能够感到被关注,才有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转念一想,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其他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们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们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由于你的忽略,你对“别人家小孩”的关注,忘了给自己孩子鼓励,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变得更加开心,更加自信。 完美的孩子并不存在,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有些父母身为成年人,却不能用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将自己心中对孩子的完美期待无限放大,一旦孩子稍微不达标,就恨不得马上采取各种方式去操纵、去改造,对“别人家孩子”的赞美和肯定。 实际上正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冷暴力,家长通过试图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修正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能接收到正向的信息,虽然他们可能犯了错,但家长又何尝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了孩子的现状。 一次次提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也会内心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他们认为有了他人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固执无端,希望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虽然内心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并不把与孩子的沟通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子女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成为众多家长的标准。 可实际上不平等的沟通对孩子是有害的,再多频繁的沟通都只能是徒劳。长久下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主意正、不好管”,孩子认为家长越来越“粗暴、不理解”,彼此都是由爱产生了怨恨、误解。 做家长的成人们,需要意识到你们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就会被吸收,成为孩子的观念。你的表扬肯定要多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的积极关注,并且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扬长避短。当孩子知道原来,家长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是权威又是理解自己的伙伴时,他才能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才能正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然无论别人家的小孩多么优秀,他的存在将会是孩子的噩梦,是孩子极度抗拒的形象。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孩子的成长才是良性循环,接收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 图:pexels.com
Read more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学」
一听到这个名词,许多家长会觉得这四个字离自己遥不可及,「哲学」这样的字眼大概属于哲学家或教育家一类的专家学者吧,其实不然,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哲学一样,每个人其实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教育心得,只是您没整理出来而已。 比如说,您是觉得小孩子应该多一些时间玩,还是应该多一些时间来听听故事,学学某一种技能。或者您是打算让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还是认为应该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您自己教育观的一部分。 在我们幼稚园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贴着不同的「我们房间的教学观(Room philosophy)」,上面除了最基本内容一样之外,如喜爱孩子,耐心等等,其他的就是每个房间老师自己的教学观点了,各自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小班的老师认为自由玩耍对小孩子很重要,中班的老师则认为有目地的课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大班的老师们相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是他们的教学重点。于是每个班教室的布置风格和教育模式都完全不同,每个老师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实施自己的「教育哲学」。而孩子们也受益匪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老师都给予了他们不同的内容,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活动。 我刚到新西兰后对这一点不是很理解,而且更可悲的是发现自己做老师这么多年好像没有什么自己的「教育哲学」,总是人云亦云。尤其在中国大陆那种党文化的背景下与别人不同便成了另类,就更不敢与别人不同,「一致」倒成了褒义词。而这儿的教育有一点好处是鼓励你的不同,并给你的不同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老师的思维没有什么限制,可以任意地的伸展,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我个人认为这样环境长大的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开阔的视野,也容易有自己的主见。 家长们您希望把您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呢?您又想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您认为您有能力做到的是什么呢?这些都是您的教育哲学,内容可以慢慢补充,但基本原则不要随意更改。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收获。比如您想培养孩子运动方面的能力,您就要多带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多一些机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千万不要「随大流」,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朝令夕改令孩子不知所措。在教育孩子上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呀! 文/叶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如何让孩子与你自在谈心
在何种情境下,我们才得以让孩子愿意主动谈心呢? 互动良好的家庭对话是教养得以成功的关键,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要彼此开诚布公谈心绝非易事。 英国家庭心理学医师瑞秋安德鲁(Dr Rachel Andrew)接受《卫报》访问时便提到,其实当父母处于「从旁倾听」的时候,像是一起跑步、散步、骑车、煮饭、烘焙等等,就是亲子间进入谈心的最佳时刻;原因在于,这类情境下的对话通常不会带给孩子任何压力,因此自然可以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若亲子间能养成谈心的习惯,除了将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更能滋长亲子间的信赖关系,因为孩子会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可以安心的告诉你,不用担心一开口就会挨骂;而我们所得出的经验是:从旁倾听的谈话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在,进而愿意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状况,就像孩子们玩耍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话起来一样」安德鲁分享。 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呢?家长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1.亲子时光,每天至少10分钟 一般而言,建议每天至少有十分钟的活动是由孩子主导的,创造从旁倾听的机会,像是一起动手做劳作、烤饼干、跑步或其他适合亲子互动的项目,首先这么做会让孩子理解他们对你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建立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更可以让他明白你们之间存在着专属的亲子时光。 2.专心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 往往在规律且和缓的气氛中,就能让孩子自然的养成与家长分享心情的习惯,尤其当孩子正和你分享自己时,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就好,切勿中途就对孩子的话妄下评语或是产生质疑,要不这将有损好不容易才萌芽的亲子关系。 3.保持冷静,确认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被孩子说出来的想法或事实吓到,但家长务必要冷静的让谈话继续,从旁倾听的对话方式可以有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有勇气说出原本害怕或烦恼的事,像是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家长们往往知道后就想立刻采取行动,但却忽略了其实应该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如何。 藉由谈话的过程,家长可以确认孩子真实的感受,像是:「我总算知道你每天上学所要面对的」,或是「难怪你总是一脸焦虑」,但记得还是让孩子继续主导话语权,直到他们想要结束谈话为止。 4.提供选项,不为孩子做决定 在谈话告一段落时,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选项,与孩子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比较好,像是:「你觉得妈妈陪你一起去学校处理妥不妥当?」或是请孩子写写看他希望你怎么跟校长或是老师反应,如果家长希望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任,记得千万别替孩子做主,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你越是替他们做决定,他们越会觉得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尽管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表达关爱最好的方式往往却是──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除了让他们厘清自身的感受之外,更要让他们知道,你永远都跟他们站在一起。 图:pexels.com
Read more比薪水更重要的6个问题
对于首份工作而言,关键的是在于平台和机遇。建议不妨思考一下以下6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对于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常常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对于一个刚刚踏上社会的职场新人而言,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呢?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想去哪的话,你就不会到达既定的目标。 你需要做的第一堂课,就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并且为之制定计划,你可以随时根据变化调整自己的计划,但你必须专注自己的目标。如果你来问我,我现在很迷茫,我都不知道我要什么? 那么请你回到你的象牙塔,你的第一次求职一定是失败的!你大学四年也是失败的!一个7岁的小孩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不是很可笑吗!目标不一定要伟大,但一定要有目标! “第二个问题:你热爱所求职的工作吗?” 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过上了“太子爷”的日子,一切靠家里安排,找工作也是听家里的。斯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你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 我想同学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父母介绍的工作,你喜欢吗?工作就像婚姻,跟一个你完全不爱的女人整天生活在一起,你不难受吗?如果你很聪明,你也坚信自己能够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那么请你把握机会,找一份你热爱的工作,并为之奋斗。 起点低一些没有关系,你必须相信点滴的进步会连接着你的未来,你完全在积累了10年之后,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这种想法一直没有让我失望,也完全改变我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的热爱,请一直寻找下去,不要随遇而安。 ”第三个问题: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当你成功进入到一家公司的时候,请你逐步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职场精英们都有什么成功的秘诀的话,那么就是这个了。 你可以选择在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里工作,这样的公司流程会很完善,可以在里面不断的学习,但不要忘记了,再完善的流程都有它的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就是你的机会,去思考你可以给公司做哪些补充,好让这个制度做的更好。 你也可以选择在一家小公司里面工作,这样的公司锻炼的机会很多,可以迅速成长为一个多面手,但也不要忘记了,小公司需要的是生存,多思考你可以为公司的业绩做哪些贡献? 如果你每天都这样思考,你很快会发现你的思维模式逐渐接近老板,而当你为公司做了一件又一件新的事情时,你就逐步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之一。 “第四个问题:你拿出最好的态度了吗?” 态度,这个是被我们看作最能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在,谈起如何聪明的工作,很多求职者开始夸夸其谈,要有怎么样的能力,要有怎么样的交际,要有什么样的口才,唯独缺少的就是工作的态度。 我想问各位一句,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是不是认真训练技能的态度?决定一个人交际能力的优异,是不是渴望交际的态度?决定一个人演讲的魅力,是不是不断登台的态度?很多求职者连公司的主体业务、网站、岗位职责、公司地址都不清楚,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态度都不具备的人,我又怎么相信你能够做到你所承诺的一切呢? 对自己的工作抱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会拥抱成功,这是肯定的,如果对自己的工作都抱着消极的态度,那么你就慢慢去拥抱失败,享受失败的乐趣吧! “第五个问题:我所处的是否是公司的业务核心?” 业务部门是公司核心部门之一,你越是接近业务,了解业务,对你的成败影响就越大,你对于这家公司就越有价值,你被提升的机会也就越多,进而就能够赚更多的钱。 很多职场新人喜欢追求稳定,这个没有问题,但公司稳定不代表你的职位就稳定。当面试被问及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很多人就会说:“因为这个职位稳定啊”!也许你觉得这样回答很实诚,但很不幸的是公司一般不太喜欢这样的求职者。 追求稳定有时候容易被认为是缺乏上进心,而一个公司最能凸显上进心且能对公司创造直接价值的,往往就是对业务做出贡献。 所以,当你求职的时候,请明白自己是否处于公司的业务核心,如果你面试的是一个无关痛痒,跟业务核心压根没有一毛关系的职位时,你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除非你压根不想发展。 “第六个问题:下班后,我该去做什么呢?” 也许,当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一笑了之!下班后,我当然是回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朋友聚餐、上网、玩游戏、看电影、打牌、看电视等等。如果你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那么在职业发展的头几年,你很快会被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甩在身后。
Read more最坏的水果最后卖,难道!?
小区里开了两家水果店,经营东门店的是位年轻的姑娘,经营西门店的是位50多岁的大娘。两家店相距不远,但生意相差很大,很多人都很喜欢往东门跑。刚开始我以为是年轻人的嘴甜,后来经观察发现,东门的水果要比西门新鲜很多,顾客都是冲着新鲜水果去的。 一天,买完水果后我问姑娘:“为什么你的水果总是比西门的新鲜?很少看到有坏的,是因为你的进货渠道好吗?”小姑娘笑了,说:“哪里,我们都是从同一个水果批发市场进的水果,只是我喜欢把最坏的留在最后卖,而那边喜欢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卖。” 见我不太明白,她认真地跟我解释:“水果进回来后,我是先挑最好的卖,再挑一般的卖。她是先挑最坏的卖,最后才卖好水果。其实,水果的保质期不长,好水果也会放坏。她这样一来,就总是在卖坏水果。而我总是在第一时间让客人尝到新鲜的好水果,顾客当然喜欢光顾我的店了。” 我不禁好奇,她那些坏水果,同样是要卖掉,那她用的什么方法?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客人也会看到选到,就不影响她的销售吗?姑娘说:“我的水果,小部分坏的被我扔掉了。虽然我有损失,但顾客没有吃坏水果,我分门别类标上特价,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以成本价出售。顾客一看到是特价,而且价格低廉很多,知道是处理品,在心里就已经有了一杆秤,有的人权衡一下,也会买些。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花了钱就买好水果,哪怕贵点儿。” 果不其然,那天我经过西门水果店,看见大娘正在摆货架。她在水果箱里总是挑最坏的先摆上去。把好的留在箱子里。我好奇地说:“您干吗把好的留在最后呢?”大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回答我:“现在生意太难做了,如果不先把这些坏苹果卖出去,损失会很大。坏在自家,一个也卖不掉,到时就亏大了。” 图/unsplash.com
Read more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令人讨厌的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休息时间在你家楼上喧哗,吵得你无法入眠;他们在小区跳广场舞,声音大得扰民;他们开车不打转向灯快速插到你的车道,你只好踩急刹;他们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呛得你半天说不出话……他们不是坏人,只是没有同理心,似乎没想过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麻烦和影响。 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我想你肯定讨厌这样的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正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的孩子养育成这样的人呢? 我们在外的时候很容易就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在羽毛球馆打球,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各场子里乱窜,好几次差点被别人的球拍打到,逼得大家只好停下来等他跑过去。如此折腾几次后,打球的人们大喊:这是谁家孩子?管管啊!”小孩爸爸就在其中一个场子打球,听到大家喊只是抬头看看,然后没有下文了。 和亲戚去医院看望另一个生病的亲戚,她儿子发现病床可以升降,大感兴趣,反复把病床摇上去摇下来,她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儿子,并不制止。直到病人家属耐着性子阻止他“你不能这么摇,阿姨会疼的”,孩子才不情愿地停下来。出门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制止儿子,她却不解地反问:“不是要给孩子自由,保护孩子好奇心么?”刹那间我冷汗直冒…… 这是天大的误解!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纵!你的孩子倒是“自由”了,别人呢? 有的家长倒是想管孩子,但是管不住。一次在商场里的儿童乐园的沙堡中陪孩子玩沙子,一个小男孩不断从高处向我们扬起沙子,我制止了这个小男孩几次,但是他置若罔闻依然是没有停止这种行为。她的妈妈也喊了几次:别朝小朋友扬沙子啊。没有用,他依然继续。同去的朋友感慨道:肆意妄为,谁都喊不住,现在这样的小孩不少啊。 在说这样的话题时,大家总是深有感触吧! 菲妈说,到朋友家去做客,正好碰到楼下邻居上来投诉,说孩子太吵了。这个过程中朋友家儿子发出的动静确实太大。朋友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个邻居太挑剔了,隔三差五来投诉,不用理她!我又不能把孩子的手脚绑住,有本事你住我楼上去! 我很不认同她的看法,孩子当然不可以绑住,但是我们要以行动和语言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否则即使孩子长大了没有这个噪音扰民行为,也会有其他不考虑别人只顾自己的行为。即使不从邻里和睦角度出发,单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则。但因为是去做客,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是建议她买个垫子铺一下减少噪音。 比如在家里,我们住的是七楼,孩子在家里玩的时候拿着棒子去敲打暖气片,我立刻走过去制止她。我说你敲打暖气片,楼下每一家的暖气片都会叮叮当当的响,你影响了别人可不是一个礼貌的孩子。孩子说:“那天来修暖气的叔叔就是这样敲打的!”我告诉她:“叔叔敲打暖气片,是因为工作需要,你敲打就不对了。”孩子听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再也没有去敲打过。也许大家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孩子的特质,该被允许和原谅。但是我是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不正确的行为应该及时的去纠正孩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在这些家长身上看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曾对孩子不合适的行为没有及时严加管教?亦或你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会好?亦或你管教了,但是孩子不听你的,而你似乎有些无能为力? 孩子需要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冒犯不妨碍别人;孩子需要被尊重,但同时他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发展出同理心,学会识别并照顾别人的感受,孩子才不会成为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令人生厌的人。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出现职业倦怠怎么办
5种表现说明你“职业倦怠”了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会有以下具体表现: 1.体能耗竭。“累”是最突出的感受,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榨干,生活也在自己的衰弱面前逐渐失去了掌控。 2.情感耗竭。感觉当初的热情与活力不再,自己变得刻薄而没有耐心,受伤与脆弱或任何难以承受的感觉最终都变成潜抑的愤怒。 3.人际关系淡漠。连倾诉的欲望都没有了,于是在对别人日渐冷漠的同时也一点点“被冷漠”着。 4.生活乐趣缺乏。拒绝给自己减负,任何刺激都让已经疲于应付的他们难以承受。 5.工作倦怠。无法由衷地付出,而更多是依照责任和承诺行事,与之相随的是无论对工作还是对自己越来越低的满足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但又缺乏改变的勇气。 “三类人最容易产生怠倦” 研究发现,有三类人最容易产生职业怠倦。 第一类是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外控性格的人。他们努力成为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人,让职业和生活同样光鲜灿烂,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最终成为自身成就的牺牲品。 第二类是职业受挫的人。拼死拼活做得最多,升迁的却是别人;干了多年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不公平、让人窒息的制度还是怀才不遇、理念不合都可能成为职业倦怠的直接诱因。 第三类是初入职场的新人。新人往往想做得更好,但常常事与愿违,当年轻的理想与冲劲遭到残酷现实结结实实的闷棍后,付出的代价是压抑自己。 “撑过5年苦工期” 出现职业怠倦首先是因为心理枯竭,对人生和生活都倦怠了,所以表现出来对这个工作倦怠了,除了这个工作之外,生活中也没有朝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和学历水平,刚开始工作的前5年一定是苦工,苦工阶段意味着从专业上你无法从事你的专长和潜能,是被别人支配的。 另一方面,你在人际关系上是被别人管理的,没有时间自由、没有工作分配的自由,会感到很被动,所以会感到工作本身很低级、乏味、琐碎。然而,前5年是苦工,5年之后就可能进入到技工,在专业领域有可能会独当一面,能够发挥你的经验和特长,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还是被别人管理的。但是在10年、15年之后可能就会快乐工作,这时可能会独当一面,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到了收获的时候。 内心要有明确的目标 缓解怠倦最根本方法是要有内心目标。明白你为什么工作?你为什么生活?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只为自己,那么他的生活就毫无意义。因此,当个人需要的满足已经不能推动我们追求更多时,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一个“说法”。问问自己打算赋予工作什么样的意义?要给生活赋予什么?通过发现与创造,通过赋予工作意义就是在给工作增加价值。 另外,当你追求的目标有差距时,我们要把差距转变为动力,把你那个差距变成下一个目标,把大目标化作小目标,不可能一口吃胖子。所以经常要对自己有一个评估。 学会劳逸结合 此外,还要坚持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运动五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半天户外运动,每季度或者是至少每半年要有一周的省外旅游。 企业给予员工不同的管理 从企业来看,管理者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管理方式。如对喜新厌旧的人,可用轮岗制,让他们体会不同工作的快乐。对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则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其次,实行“阳光照耀下的体制”,让员工全身心地将心理能量投入工作,尽量少在人际关系等方面消耗精力。 图:pexels.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