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在混,孩子凭什么拼?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最后一张牌,赢了可以光宗耀祖,输了则会前功尽弃。 所以,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拼出个锦绣前程。可是,如果你都在混,孩子凭什么拼? 孩子是复印件,你就是原件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请教沉寂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反问:“你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是改复印件还是原件?”道理并不深奥,却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问题。 都说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 你若趿拉着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你若从不读书从不看报,你若总是抱怨生活嗟叹人生,如何苛求孩子完美无瑕? 别奢望坐等花开 养育是个种因得果的事儿,别妄想“小投入,大产出”,没有父母可以坐享其成。 你在打麻将码长城,却让一墙之隔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想得倒美! 就像养花,不施肥浇水就想坐等花开,那是撞大运。别总说谁谁谁没人管,照样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运气。 也莫要说你不懂浇灌滋养,我们知道“孟母三迁”,你可曾为了孩子思变图新?我们读过《傅雷家书》,你可曾有一封信是写给孩子的? 你不安身立命,他能出人头地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儿。 父母不必显赫不必腾达,却必须具备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用你的诚实、勤奋、坚韧,影响孩子的人生。 郑渊洁说,从孩子出生起,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我开始玩命写作,当着孩子的面,一个人把《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8年。 他说,这样做,就是要让他目睹,父亲是如何让一贫如洗的家变得富有。 孩子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有的父母爱把人生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苦口婆心:“孩子啊,爸妈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就指望你有点出息。” 你从小没拉上提琴,就让女儿帮你实现梦想;你一生没当上球星,就让儿子帮你完成夙愿。这都是孩子不可承受之重啊,儿女又不是来还债的,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今生今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谁也无法拜托谁。 你才是照亮孩子的光 其实,父母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黯淡,孩子又怎会熠熠生辉?老布什的领袖范儿,就是小布什的光;六龄童的猴戏情结,就是六小龄童的光。 我曾有个学生,父亲每日酗酒,母亲打牌为业,从不过问孩子课业,等到孩子成绩下滑,他们就暴跳如雷,从不自省吾身。 他们不懂,要让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先要有光!

Read more

妈妈不需要完美:和孩子一起学习面对脆弱的自己

教养小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反而能学到的更多,因为孩子聪明、直接,更能看透你的不愉快,用还自自己的方式,希望让父母愉快,所以,不需要当个完美的父母,一起和孩子面对脆弱然后成长吧! 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是要知道此时该怎么对待自己, 想办法解决负面情绪与思维,找机会回复到正常状态。 挫折,让孩子看到不完美;勇气,让孩子承认不完美, 而这种勇气在自己身上,我陪着她一起寻找那个源头。 人非圣贤,妈妈也有想耍赖、想任性的一面。 这天,妹妹兴致勃勃地跑来找我玩,老实说我真的一点劲儿都没有,连应付都嫌困难。 我看着她,尝试很平静地说:“妹妹,妈妈今天心情不好,现在没有办法陪妳玩、陪妳说话,可以让我安静一下吗?妳想做什么都可以。” “那妳等一下会变好吗?” “我不知道,也许不会,我今天都想一个人。” “妳生气了吗?是我害的吗?”妹妹小心的提出这个疑问。 “不是,跟妳没有关系,只是心情就像天气一样,有时晴天,有时下雨,我现在正在下雨。” “那我,可以看电视吗?”她挑了一个我最讨厌她做的事情,我想这是一种“测试”。 “可以,我说了随便妳。我现在不想再说话了。”我的音量有点提高,老娘耐性快没了,再说下去就会暴冲了! “喔,好。那等一下妳比较好了,可以告诉我吗?”她倒是很镇定,但是也没有开电视,我想她很聪明,知道一按下遥控器大概世界就毁灭了(虽然,妈妈说可以)。 我惊讶于她的爽快,心情好像有因此好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过了十分钟,妹妹又来了。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妈妈,妳有觉得好一点了吗?妳可以陪我玩了吗?” 才过十分钟耶!我的心中虽觉得不舍也有点愧疚,但我知道勉强不了自己几分钟的,何况今天状态真的很差。 “抱歉,还在下雨。”我强压住自己的复杂情绪。这时的我,其实好想大喊:为何一定要我?为何不找别人?烦死了啦! “可是我好想妳陪我喔!” “我现在陪妳的话会很不开心,妳也会觉得不开心,要是我不小心发脾气,会很糟糕的。” 她没有说话,脸上满是委屈。我们互相看着,沉默了一会儿,这段沉默里我跟自己对话:能不能有别的办法?办法是一定有的,只是我还没想到而已,更何况她刚刚那么地体贴。我决定给个缓冲。 “这样好了,我们一起来想想,当心情不好时,对方陪妳做什么事情会比较开心。等一下我们来讨论。” “好!”她似乎感觉到一丝曙光。 这不是缓兵之计。我开始很认真地想:若我想要脱离现在这个低潮,孩子可以怎么帮助我?我等下要认真的开条件。过了几分钟,我走去找妹妹。

Read more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 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家风。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 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 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Read more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自爆差点得抑郁症 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由于来自农村,进入北大学习的俞敏洪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家庭贫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经一度心情郁闷,“差点得抑郁症”,后来他努力阅读,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坚信,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他建议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读书的环境,只有书香门第涌现优秀人才。 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更容易打开孩子的心灵。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 没规矩,不成才。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有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 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对于鸟来说,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鼓励教育:应该有建设性的批判和处罚 现在中国的家长倡导鼓励教育,鼓励教育非常重要,但鼓励教育不能陷入误区,鼓励教育不是不惩罚,不批评孩子,而是带有建设性的批判,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害怕。 “国外是对过程进行鼓励,我们中国却是对结果进行鼓励。” 中外教育的不同鼓励方式,培养出了不一样的人才。 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一般都表扬成绩排名前几名的学生,中等和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鼓励,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从20分到40分进步是很大的,却很少得到表扬,美国有一位黑人女教师,在贫民区的学校做老师,但是她的学生却纷纷进入了美国的名牌大学,大家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讲了一个故事,让很多人很感动。 这位黑人女教师班上的一位学生, 二十道数学题只做对了两道,女教师给他加了2分,画了一个笑脸,学生找到老师,问老师是不是在污辱自己,“当然不是污辱你,你做对了两道题,总比一道都没有做对好,我希望你下次做对四道题,这样我给你画两个笑脸。”受到鼓励的这位后进生后来通过努力,成了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并考入了美国名校。 “鼓励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使用。”鼓励教育不是掩盖孩子的缺点,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较好的方式是对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能够自己控制的因素予以鼓励。鼓励重在过程,是对孩子付出的努力给予承认,而表扬只认结果。 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九大素质 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于要养成九大素质,分别是: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美国对于孩子的研究,成功具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容易取得成功。 做一个完善的人,需要培养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校应探索核心价值观的可操作体系,需要培养智商:学习能力、考试能力、研究能力;情商: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逆商: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 父母做到: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教育孩子最管用的3句话,1句顶10句!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走过来的,回想起当时很讨厌爸妈做的事情,一定有爸妈永无止境的唠叨和说教吧?想想爸妈那些年说过的“我都是为了你的前途好啊”,“假期就知道睡觉多浪费时间啊,再坚持一下”这样的话,脑子里面就嗡嗡的响。 最有效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你对着孩子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最简练精干的语句,让孩子打从心里记住并接受,从而他才会愿意去做。 父母常说这3句话,对孩子的成长帮助特别大!一句抵十句~ ◆ ◆ ◆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本来是一个美德,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做正确的示范,孩子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 有一次,我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因为刚刚把菜放进锅内翻炒,实在抽不开身,我就对着坐在客厅看电视的儿子喊道:“儿子,帮妈妈把手机拿过来好不好?妈妈在炒菜呢。” 儿子倒好,直接回答我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忙着呢。”当时我生气之余,也意识到孩子似乎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在他眼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像有点事不关己、推卸责任的意思。 做完饭后,我坐到儿子身边,说道:“儿子,刚才妈妈叫你帮我拿手机,是因为我已经把菜放进锅里了,如果出来自己拿的话,菜很可能会糊掉,这样就要重新炒一遍了。虽然拿手机这件事是我自己的事,但刚才我做不了啊,所以才需要你的帮助。妈妈想让你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而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请别人帮忙,不要自己硬撑着,好吗?” 儿子听完我的话,抱着我说道:“恩,妈妈,我明白了,以后妈妈不方便做的事,我就帮妈妈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 ◆ ◆ 先对别人好,并且不奢望回报 一天,儿子哭着回到家,一句话没说就钻进了自己房间。我担心孩子出事,赶紧跟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轻轻推开门,就看到孩子趴在床上哭。我小声问道:“儿子,你愿意把你的伤心分给我一点吗?”儿子听见是我的声音,爬起来就钻进了我的怀抱,抽泣着说道:“妈妈,我好难过啊,我对他那么好,他却不爱跟我玩,总跟其他同学玩。” 我试着问道:“他是你的好朋友吗?” 儿子委屈的回答道:“是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平时我什么事都会和他分享,但最近他对我总是爱答不理,我觉得我们的友谊要走到尽头了。” 我赶紧安慰儿子道:“是不是最近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了呢?你有找他好好聊聊吗?” 儿子摇摇头。我继续说道:“儿子啊,别总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这样的话,你对他好,是因为你喜欢他啊,对喜欢的人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就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从来不会奢望回报。而且,在你对他好的过程中,你自己不也得到了快乐吗?但有一点要记住,对别人好不是讨好,还需要保留自尊,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 儿子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似的,狠狠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时,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妈妈,我照你说的,找他好好聊了聊,原来是个误会,他还以为我跟小胖玩的好了,他是吃醋了哈哈。”

Read more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

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 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对孩子来说家务劳动也是益处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励,注意了,不要用金钱和物质奖励。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Read more

家庭教育一定要了解的30件事

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 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 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 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 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 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 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 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 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5. 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培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 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Read more

不懂得退出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1] 上周五老家有事,我爸叫我弟请假回去。 中午时分,弟弟说车间主任不准假,今天晚班9点才能走,但那会已经没有回乡下的班车,但事出紧急必须回去,我弟就一句“请不到假”,一副无奈何。 后来不知怎么他按时回到家,原来是我爸电话给一个亲戚兼我弟同事,让他带着弟弟一起到车间主任那说明情况,最后得到假。 忍不住唠叨我爸,明明可以让弟弟自己想办法解决,他每次都大包大揽忙前忙后东奔西走,这样下去,弟弟什么时候才能成熟懂事? 应该让他自己想办法请假,我爸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他还小。 是,还小,30好几的人,没有一点独立办事能力,作为父母能操心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后如何办? 同样是请假,同样需要麻烦亲戚,完全可以由弟弟自己邀请他去说明情况,即便他想不出此方法,作为父母应该是教他方法,而不是代劳。 养孩子,就是一个渐行渐远、慢慢放手的过程。 但我们身边很多父母却不这么认为,青春期不许早恋,上大学孩子想学文父母偏说理科好,进入社会孩子想做这个父母让做那个; 好不容易有个合适对象挑三拣四考查祖宗八代,子女成家后想何时来就随时登门介入子女家庭生活。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弟弟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成熟没主见。 这里面有他自身的不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父母不懂得放手,永远把他拴在自己视线和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弟弟永远什么都做不好。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总认为对孩子的事包办和干预是因为他们“不懂事”“还小”,殊不知,这样下去即便年过三十也无法真正成熟,更别提顺利融入社会,挑起家庭重担。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底,放手,让他走,成长是孩子份内的事,让我们彼此相爱,又彼此独立。 [2] 有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她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儿子快40岁,独生子,大专毕业就没认真上班过,进厂嫌晚班累、当保安嫌工资低、跑出租嫌来钱慢,几年下来手上空空如也,赚的还不够自己花,怎么办? 只能吃住靠父母,很普通的双职工家庭,就这样的情况,还将一辈子的积畜全拿出来给儿子买一套两居室,帮他张罗对象,最终将媳妇娶进门。 原以为这下该安心过日子,谁知即便结婚生子他仍不长进,起初儿媳在超市上班,工资不高,勉强还能生活,时间久了也不愿出去上班。 老太太每天做好一日三餐,给儿子家送饭,一来二去年纪越来越大,做饭送饭不知哪天是头,于是问我朋友,这样下去怎么办? 朋友也好奇,问老太太,如果不送饭,会怎么样? 老太太说,那他们会叫外卖吃快餐,糊一顿是一顿,但是这样没营养孩子可怎么办? 原来在儿子结婚之前,经常玩游戏废寝忘食,老太太就将饭菜送到房间电脑桌前。

Read more

爸妈只是夸我聪明,但没有告诉我努力是什么?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 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没说过,至少也听过。 与之抗衡的经典神句还有不少: “他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马虎。” “都会,但是就是考不出来。” …… 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学霸。每逢期末尤其是考试结束后,这些话的出现频率之高,恐怕超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句不痛不痒的话是毒药,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满足了多少家长。请看孩子长大之后的感言: “我就是被这句话从小说到大,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傻逼!千万不要再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啊!” “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妈天天都这么说,导致她现在逢人便说:‘我就是不想学习,不然肯定比我姐厉害,我姐那么笨都考上大学了’。天知道考大学根本不是靠聪明,如果我父母不这么说,也许她也不会自我感觉这么良好。” “我弟就是我爸妈眼中聪明但是不学的,我就是不聪明但是傻学的。现在我弟的薪水恰好等于我每月上缴的个人所得税。” 1、我孩子特聪明,就是贪玩 家长在说这话时感情则是复杂的。有期许,有无奈,有自我安慰,甚至夹杂着自豪和骄傲。言外之意是:我孩子聪明,只是贪玩,等我孩子好好学习了,肯定比你孩子学习好。 一位老师坦言:“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它是安慰家长的不二选择,夸你家遗传好、聪明,实则是满满的无奈,只是担心家长把这话当真。” 无论如何,它暴露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职——你家孩子是聪明,但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兴趣抹杀的一干二净?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态度搞得不端不正? 一个聪明的孩子没学好,相当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而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花心思了解孩子的内心状况,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也不甚了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学习不用心之果,一定有家长教育不称职之因。正如一位老师所吐槽的: 该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们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 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你们在街上顾盼生姿! 该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时候,你们在酒场上吆五喝六! 然后,孩子开始不学习了,开始逃课了,开始厌学了。你们就突然觉得,咱家的乖宝宝怎么了? 然后,你们就认为,一定是宝宝暂时不想学了,只要他想学了,那么聪明的宝宝一定能学好! 2、孩子说:爸妈只是夸我聪明但是没有告诉我努力是什么? 勤奋是极难培养、极易丢失的能力,需要时时刻刻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作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任由惰性日复一天地滋长,那么在这场交锋中,勤奋很有可能落败。 很多“聪明而不用心”的孩子后来发现,努力原来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

Read more

没有非挣不可的钱,只有眨眼长大的孩子!

朋友王某在外地打拼已近20年了。夫妻俩勤劳能干,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红火,收入很可观。为了挣钱,他们把唯一的儿子放在老家跟爷奶一块儿生活,每到过年才回家和亲人团聚一次。偶然碰到了王某,问及他那已上高中的儿子,王某不停地摇头叹气,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爷爷奶奶也管不住,成绩一塌糊涂。 其实,像王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扔在家里,等挣了钱后却发现,孩子的表现让自己失望透顶,然后家长就抱怨孩子不争气,羡慕别人家有个好孩子。 可家长有没有想过:是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养的放荡不羁、不求上进呢? 扪心自问:在孩子成长的几千个日日夜夜里,作为家长,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在他们最需要你引导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在孩子懵懂无知时,你可曾经常和他进行游戏阅读,陪孩子一起开启探索世界奥秘的大门? 在孩子背着书包开始上学的时候,你可曾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他的求学之路更平坦? 当孩子学习上遭遇困难挫折时,你可曾抚慰过他受伤的心灵,助他越过障碍,坚定前行?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你可曾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使他更加信心满满地浇灌梦想之花? 很遗憾,你没有 ! 可能你会说,我在忙着给孩子挣钱哪! 可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和陪伴。 还记得去年5月26日,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讲台上,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的何江吗? 何江,来自湖南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当时家乡很多人都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但何江的父母却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后,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都纷纷住进了新房,何江的父母一点儿也不为所动,他们把一门心思放在两个孩子身上。 无论白天干活儿多累多苦,睡前一定给孩子讲故事。农闲时节,很多农村妇女都喜欢聚在一起拉家常,但何江的妈妈最喜欢的是陪孩子写作业,因为不识字,她让孩子把书里的故事讲给他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孩子一起讨论。 后来,何江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又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而他的弟弟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如果何江的父母也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外出务工挣钱,把两个儿子丢在家里,不知道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还有一个家庭教育的真实故事。 2012年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原本是个企业家。 正在他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时,已上高中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上网成瘾,打群架给别人造成伤害,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学校两次提出劝退。 出现的这样的问题后,他深入地反思了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用心陪伴和教育孩子所致,于是毅然关停了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儿子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成为一名专职陪读父亲。 这在当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对此不理解,但贾容韬心里清楚知道,挣钱和养孩子相比,后者要重要得多。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是孩子的成长不会等我们。 于是,贾容韬一边陪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一边用心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他看了上千部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