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1%,孩子成长99%

前几天有一个父母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咨询到: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快乐一些,喜悦一些,因为现在马上要考高中了,每天看到孩子脸上愁眉苦脸,感觉没有希望,这位母亲非常焦虑。 今天早上借助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做一些分享,往往有些时候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其实就是看到了自己。 孩子,其实就是代表自己的未来,自己的镜子。 爷爷奶奶看到孙子有出息了,会非常喜悦,因为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延续;父母看到孩子有出息了,看到的是自己当下的喜悦,看到投入有了回报,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如果这个孩子很有出息,别人都会说:说明这个父母做的好,培养了这么好的孩子。 所以,社会的认可会提升父母的价值。 ******** 我们往往希望通过把控自己的孩子,来获得一种满足感。因为我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是失控的,所以会死死拉住孩子,害怕自己失控,但越是害怕什么,反而就会越吸引什么。 这样的一种法则,并不是一种迷信,它经得起科学推量,比如有个人特别怕狗,往往在路上,别人并没有注意到狗,但他总能看到。只要狗一出现,或者是狗的同类,哪怕是猫,只要是能用牙咬人的动物,他就会害怕。 所以在他的世界里,只要有这么一个恐惧存在,凡是与恐惧有相同属性频率的,比如说都属于猫科的,或者都是食肉动物,或者都会叫出声音的,或者都是宠物,这些都可能会变成恐惧的附属品。 所以当一个人害怕孩子不好,恐惧孩子会出状况,担心孩子学习会受影响,接下来他的诅咒就会发起作用。 然后你就会听到这个人经常会抱怨孩子有多么不懂事,有哪些缺点?孩子现在遇到了哪些问题?但自己却无能为力,非常担心恐惧。 ******** 今天觉得孩子缺少喜悦,事实上你不是真正为他好,想让他喜悦,而是你自己并没有喜悦。 如果你先变得喜悦,孩子必然会做出让你感到喜悦的地方。 当你生下孩子的那一霎那,所有痛苦好像都觉得值了,孩子也会不断给你回应快乐的感觉,作为母亲的感觉。 但今天你为什么又产生了新的痛苦?是因为失控了。 你要承担新的责任和压力,要开始辅导孩子功课,把他送到最好的学校,给他解决学校里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同样,你是有要求的,去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帮他去处理各种问题,因为觉得是自己该做的。 但深层的骨子里是一种投入,换句话叫投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你对他有要求。 我可以帮你去处理摆平,但你必须要做到考试成绩优秀,好好听老师的话。 ******** 各位,相信小时候听父母对我们这么讲,耳朵已经发热,觉得烦躁了,但好像这些话又从我们嘴里给到孩子,按理说当时这些不都是你拒绝的吗?不愿意去接受的吗?但现在为什么又把它完全复制给孩子? 越拒绝什么,就越会吸引什么。 因为你处在这样的一种频率和波动中,不可能给孩子正向的能量和祝福,除了谩骂指责,就是要求担心。 看似你在寻找一些灵丹妙药,但真正的改变,如果不在自己身上,所有的药也只是安慰药剂,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所以,也希望这位家长及今天所有能听到早八点的父母们,能引发大家的深思。

Read more

你自己失去了同理心 却怪孩子不懂事

看到一位妈妈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的孩子。 自己不小心把孩子心爱的存钱罐打破了,跟孩子道了歉,还承诺马上买一个新的。可是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哭了一上午,还跟自己赌气。说养孩子真难,真想打他一顿,难道买一个不就行了吗? 真的买一个就好了吗?孩子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他的心情你真的理解吗? 很多父母都只看到东西破了,买新的就好。可是孩子内心跟这个物品早就建立了联结,你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伤心。 我记得自己读中学时亲戚送了一辆自行车给我,它陪着我去了很多的乡间小路,遇到坎坷的地面,我都为自己的这个朋友心疼。还常常在无人的小路上跟它说话解闷,不小心摔沟里,拍拍身上的灰尘,还要给他说声对不起。 当我读高中去了,这辆破旧的自行车就放在楼上。覆满了灰尘。 但我还是知道它一直在那里,有一天我上楼时发现它竟然不见了,赶紧追问奶奶。她漫不经心地说: ‌‌“卖了,卖给了收废品的。‌‌” ‌‌“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句。‌‌” ‌‌“就一辆破车,当废品卖了挺好的‌‌” 我当时内心非常难受,感觉一个好朋友被抛弃了一样。 ‌‌“给你,这是30块钱!‌‌” ‌‌“我不要‌‌”,然后气冲冲地跑了出去。 ‌‌“真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老人还十分不解。 父母就是经常这样,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用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而且还常常怪孩子不懂事。 ******** 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的感受有一个感同身受。对孩子来说,那是多么好的事情。每次看到大人们对自己的孩子说: ‌‌“没事,我给你买。‌‌” ‌‌“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真是的,总是喜欢哭。真不知道你哭什么‌‌” ‌‌“你真的无法理喻,我不管你了。‌‌” ‌‌“再闹,我就打人了啊!‌‌” 我就为这个孩子着急,为人父母,如果知道‌‌“同理心‌‌”这三个字,亲子关系应该就会更加亲密,孩子也会更加配合你的教养,而你也不会总是被情绪左右,成为一个怨妇妈妈或者愤怒的妈妈。 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做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Read more

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教育不上心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 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可以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老师的作用也很重要,老师、家长、孩子究竟要怎么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以下28条铁规律告诉您! 老师、家长、孩子都要知道的中国28条教育铁律!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Read more

你都在混,孩子凭什么拼?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最后一张牌,赢了可以光宗耀祖,输了则会前功尽弃。 所以,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拼出个锦绣前程。可是,如果你都在混,孩子凭什么拼? 孩子是复印件,你就是原件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请教沉寂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反问:“你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是改复印件还是原件?”道理并不深奥,却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问题。 都说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 你若趿拉着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你若从不读书从不看报,你若总是抱怨生活嗟叹人生,如何苛求孩子完美无瑕? 别奢望坐等花开 养育是个种因得果的事儿,别妄想“小投入,大产出”,没有父母可以坐享其成。 你在打麻将码长城,却让一墙之隔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想得倒美! 就像养花,不施肥浇水就想坐等花开,那是撞大运。别总说谁谁谁没人管,照样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运气。 也莫要说你不懂浇灌滋养,我们知道“孟母三迁”,你可曾为了孩子思变图新?我们读过《傅雷家书》,你可曾有一封信是写给孩子的? 你不安身立命,他能出人头地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儿。 父母不必显赫不必腾达,却必须具备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用你的诚实、勤奋、坚韧,影响孩子的人生。 郑渊洁说,从孩子出生起,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我开始玩命写作,当着孩子的面,一个人把《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8年。 他说,这样做,就是要让他目睹,父亲是如何让一贫如洗的家变得富有。 孩子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有的父母爱把人生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苦口婆心:“孩子啊,爸妈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就指望你有点出息。” 你从小没拉上提琴,就让女儿帮你实现梦想;你一生没当上球星,就让儿子帮你完成夙愿。这都是孩子不可承受之重啊,儿女又不是来还债的,凭什么帮你弥补人生? 今生今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谁也无法拜托谁。 你才是照亮孩子的光 其实,父母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黯淡,孩子又怎会熠熠生辉?老布什的领袖范儿,就是小布什的光;六龄童的猴戏情结,就是六小龄童的光。 我曾有个学生,父亲每日酗酒,母亲打牌为业,从不过问孩子课业,等到孩子成绩下滑,他们就暴跳如雷,从不自省吾身。 他们不懂,要让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先要有光!

Read more

没有非挣不可的钱,只有眨眼长大的孩子!

朋友王某在外地打拼已近20年了。夫妻俩勤劳能干,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红火,收入很可观。为了挣钱,他们把唯一的儿子放在老家跟爷奶一块儿生活,每到过年才回家和亲人团聚一次。偶然碰到了王某,问及他那已上高中的儿子,王某不停地摇头叹气,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爷爷奶奶也管不住,成绩一塌糊涂。 其实,像王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扔在家里,等挣了钱后却发现,孩子的表现让自己失望透顶,然后家长就抱怨孩子不争气,羡慕别人家有个好孩子。 可家长有没有想过:是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养的放荡不羁、不求上进呢? 扪心自问:在孩子成长的几千个日日夜夜里,作为家长,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在他们最需要你引导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在孩子懵懂无知时,你可曾经常和他进行游戏阅读,陪孩子一起开启探索世界奥秘的大门? 在孩子背着书包开始上学的时候,你可曾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他的求学之路更平坦? 当孩子学习上遭遇困难挫折时,你可曾抚慰过他受伤的心灵,助他越过障碍,坚定前行?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你可曾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使他更加信心满满地浇灌梦想之花? 很遗憾,你没有 ! 可能你会说,我在忙着给孩子挣钱哪! 可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和陪伴。 还记得去年5月26日,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讲台上,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的何江吗? 何江,来自湖南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当时家乡很多人都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外出打工挣钱,但何江的父母却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后,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都纷纷住进了新房,何江的父母一点儿也不为所动,他们把一门心思放在两个孩子身上。 无论白天干活儿多累多苦,睡前一定给孩子讲故事。农闲时节,很多农村妇女都喜欢聚在一起拉家常,但何江的妈妈最喜欢的是陪孩子写作业,因为不识字,她让孩子把书里的故事讲给他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孩子一起讨论。 后来,何江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又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而他的弟弟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工作。 如果何江的父母也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外出务工挣钱,把两个儿子丢在家里,不知道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还有一个家庭教育的真实故事。 2012年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原本是个企业家。 正在他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时,已上高中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上网成瘾,打群架给别人造成伤害,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学校两次提出劝退。 出现的这样的问题后,他深入地反思了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用心陪伴和教育孩子所致,于是毅然关停了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儿子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成为一名专职陪读父亲。 这在当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对此不理解,但贾容韬心里清楚知道,挣钱和养孩子相比,后者要重要得多。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是孩子的成长不会等我们。 于是,贾容韬一边陪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一边用心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他看了上千部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