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男人,要认真地耕耘好三块“责任田”。你不耕别人替你耕。 否则,这个男人的一生就是不完美的,不管你一时如何的风光,都会有一些遗憾和不安。 男人的第一块责任田:事业 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你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定位于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特征的事业。 这块“责任田”是男人的立世之本。,男人应该始终把握和紧抓不放。 男人没有事业,就等于鸟儿没有翅,树儿没有根,江河没有源。只有事业才能让男人焕发青春活力,否则,就会让男人陷入无聊之流,沉入没落之阵。没有事业,男人成不了真正的男子汉。 经营事业是有方略的。经营事业,男人就要有点霸气,带上点王气,成就点仁爱,也少不了一点诡道。 一要眼高。要能放开眼界,博大胸怀,坚韧不拔,瞄准事业发展的制高点,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胆识与魄力,为自己的事业开创空间和前景。要崇尚奋斗,反对萎靡;要崇尚进取,反对畏缩;要崇尚高大,反对低沉。 二要手低。着眼长远,气度广大,只是其一,因为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男人在经营事业时,应该认真地在“做”方面下功夫,向“小”、 “细”、“精”要实效。 男人要学会把人生的那个大目标分化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统筹兼顾,分阶段有计划有实效实施到位;男人也要注意事业发展的细节,对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实践刘备老先生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言,编织好人生目标的“细节网”,然后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去落实。 男人要把事业做“精”,克服泛而空的左右与控制。人生有诸多的诱惑,想做的事很多,但自己能做的事却是非常有限的。贪多就会略精,泛漫就会虚无,想满山的麻雀都抓到手,那肯定会落得个一只也不入笼的后果。 所以男人要学会取舍,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去选择一个,只能一个,能激发自己的人生激情的事业目标,孜孜不倦地去开拓。 如果说眼高和手低告诉男人怎么去抬头看向和低头走路的话,那么,顾盼就是告诉男人要如何来借势借力了。 直进直退,招式凌厉,可是匹夫之勇;左顾右盼,旋转柔和,那是智者之功。一个人的力量,再怎么说,都是有限的。 所以男人应该学会延伸自己的手脚,把别人的手脚连在自己的手脚之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那就力量无穷了。 左顾右盼,不是人们理解的犹豫和彷徨,而是一种纵横驰骋之术。 左顾就是要男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定位和团结好自己的依靠力量,并且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爱护好自己的依靠力量;这种力量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这是男人成事之本。 右盼就是男人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扩大自己的视野,定位好自己的争取力量。 依靠力量与争取力量相比,是本与末的关系,既要定位准确又要注意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仅只有事业的男人,是不幸福的男人。 男人的第二块责任田,那就是要携领自己的女人把家经营成一个温馨的港湾。 这个港湾里,要有轻风,要有绿水,要有红花,也要有星星;要多几分宁静,少几分浮躁;多几分关爱和温馨,少几分指责与冷漠;多几分奉献和付出,少几分索取与得到。 社会是纷繁复杂,浮躁不安的。男人没有一个温馨的港湾来稀释社会的诱惑、冲击和纠缠,就会心浮气躁,就会疲惫不堪;久而久之,要么就会迷失方向,消磨意志,失去斗志,在唉声叹气中放弃自己的人生奋斗;要么就会执着执狂,孤辟怪异,放纵骄横,失落沉稳,在众叛亲离中铩羽败坏自己的奋斗成果。 男人没有一个温馨的家是不行的,男人不要把家当儿戏。营造一个温馨的家,首先要选准一个女人,要选一个适合自己性格和适应自己人生发展需要的女人。 这是至关重要的。补缺的地方就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我在小时候看人家补锅时发现了这么一个道理,但到四十岁才真正明白。
Read more最常见的亲子问题
在20位可爱宝宝的身上,妈妈们发现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以下是来自一位家长的分享。 父母如何定位自己? ❶ 4-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课程主体是父母学习,把这些天教的方法带回到家里。 ❷ 父母的主要问题,是与小孩的界限模糊。如果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自私。 ❸ 父母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律、负责任、知道如何做选择,让孩子高兴不是目的,他们不可能天天高兴,要知道在不高兴时如何安抚自己,面对自己,喜欢自己。 如何建立规则? ❶ 与孩子共同制定惩罚措施,并坚决执行。追着喂饭,身体和心灵都没帮到孩子。越喂越瘦,自理能力差,不自信,没有责任心。渴了饿了是人类的本能,不需要管。在固定时间通知吃饭,到点饭就拿走,中间没有吃的,如果饿了哭的话要关到另一个房间。规则需要先制定好。 ❷ 如果与家里其他人的规则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只要保证在与我一起的时间用这个规则就可以。这个社会本来就好几套规则,与爱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也没关系,不需要假装与父母,老公意见一致,这是锻炼孩子与不同人相处的机会。 对待比赛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特长,允许在比赛中失败,我们永远只跟自己比,永远做一个今天比昨天好的人。通过比赛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多在擅长领域给孩子培养,建立自信。 孩子是如何感受到爱的? ❶ 孩子包括大人对爱最基本的感受是:和颜悦色,柔声细语,搂搂抱抱,如果做不到,那么我爱你三个字就是虚的。 ❷ 孩子对大声音和高会有不安全感,这是爱的反面。 如何保护好我的孩子? ❶ 孩子情绪和体重划等号,情绪压抑通过吃来发泄,女孩很多与性侵有关。被身边人性侵的案例非常多,需要提醒孩子,胸部和下体任何人都不许碰。 ❷ 如果有人碰,马上告诉妈妈。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他如果再碰你,妈妈就把他捏成蚂蚁。
Read more操之过急的父母,孩子人生注定坎坷
很多家长操之过急,急于希望孩子考高分,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总爱发脾气,有时候发了脾气,孩子还是不听话,就激发出家长更大的脾气….陷入恶性循环。 本以为发发脾气孩子就会乖一点听话一点,可往往是家长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事与愿违。 你可知冲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给他的人生造成七分伤害?那些你操之过急给孩子留下了多少伤害!容我细细到来 父母的三分脾气,让孩子怀疑自己不被爱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我听闻朋友给孩子斥巨资报名了一个国际英语课程,这笔开销对他们家可不是小数目,但她为了孩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就感叹的对小朋友说:“你有没有感觉你爸爸妈妈很爱你呀?” 谁知小朋友怯怯地说:“嗯,爸爸妈妈应该是很爱我的….”我打趣到:“不是应该很爱你,是真的很爱你才对!” 谁知小朋友不依不饶:“他们凶我的样子你又没看见….” 声音虽小,却字字清晰,一时间大人们都有些尴尬。 每一对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常常冲孩子发脾气的父母,给孩子的印象是总皱着眉头瞪着眼睛。 一个常常对自己摆臭脸的人到底是爱我还是不爱我,孩子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我想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吧。 在孩子的心里,爱是微笑是温柔,难怪家长的三分脾气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父母的三分脾气,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其实不光父母深爱着自己的子女,孩子也都同样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想做些什么让爸爸妈妈开心一下。 可是碰上爱发脾气的家长,孩子会发现自己做什么错什么,总是被凶。 有次亲子聚会的饭局上,大家在畅聊之际,有位妈妈不小心碰倒了自己面前的汤碗,汤水把时髦的衣服弄湿了大片,家长们纷纷递纸巾过去,在场的小朋友们也都停止了嬉闹。 突然她的孩子往包厢外跑去,她看见了大吼道:琴琴,回来!没看见妈妈衣服都湿了,你还瞎跑,就不能让我少操点心! 5岁的孩子着急的吞吞吐吐的说,我想找服务员….给妈妈拿纸巾。 这位妈妈原本是因为自己把漂亮衣服弄湿了,恼怒之下就把火撒在了孩子身上,可谁知孩子竟做出了这么贴心的举动,让在场的家长们都十分动容,这位妈妈也有些羞愧自责的底下了头。 后来大家还是继续享受party,可是那位叫琴琴的孩子一直坐在角落里,没有玩闹。她一定很委屈和不解:自己想要帮妈妈,为什么会被妈妈骂?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是孩子献给我们家长的心意,可是都被大人关注错了重点,我们非但不表扬孩子体贴,反而曲解孩子冲孩子发脾气: “哎呀,你倒杯水都能洒到外面,这眼睛是怎么长的?” “让你今天把草莓吃完怎么不听,我买那么贵,你就这么浪费钱的?” 每当这种时候,我们也许应该想一想,孩子没准是觉得妈妈累了,想给妈妈倒杯水,却力弱没有拿稳水瓶;孩子也知道草莓很好吃,所以想给妈妈留一点,结果却被妈妈责怪… 你的三分脾气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越来越自卑,你却还抱怨孩子啥都不会。有多少天才少年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一辈子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Read more好的婚姻,看厨房
人间自古和吃有关,吃就和厨房有关,和厨房有关就是和生活有关。 闺蜜现在负责在家做全职,一边带娃,一边学习厨艺烘焙。 烧的菜一道比一道好吃,做的烘焙一个赛过一个。 你去她家的厨房看看,到处都是居家菜香的味道。 难怪她的先生称赞她的时候越来越多,而她更乐意专心于她的孩子、厨房、家庭生活。 孩子吃的白白胖胖可爱的很,先生也爱吃她做的菜,外面的神马诱惑都失去了色彩。 可是这哪里方便哪里吃,最终也吃没了爱情,你把日子过随便了,日子也就随便你了。 厨房留住的不仅仅是一家人的胃,留住的更是一家人的心。若想婚姻美满,厨房这门学问还是要修炼。 身边年轻的朋友总觉得自己和爱人待在一起没话说,觉得日子枯燥,生活乏味,很多婚姻名存实亡,家里像酒店,旅馆生活总归是不踏实的。 生活其实脱去华丽的外衣,真的很简单,人生在世无非是衣食住行而已。我们常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别人的婚姻,她人的幸福。其实这一切你都拥有。 炊烟袅袅,世间情意缠绕,厨房兴旺,则日子兴旺,想起母亲说:好的婚姻看厨房,不无道理。 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愿我们在经营婚姻之道上越走越轻松。 作者:端木婉清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这就是我要的小幸福,仅仅如此,就好~
愿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我们的小窝,不用很大, 充满笑声,温馨就好。 我们的存款,不用很多, 父母老了,我们负担得起就好。 老公,不用很帅, 风雨一生,足够的包容和担当就好。 孩子,不用很优秀, 平安长大,懂得如何做人就好。 生活,不求一帆风顺, 磕磕绊绊,我们能共同面对就好。 工资,不求多高, 偶尔出游,偶尔庆祝,够开销就好。 当我们老去,回看这一生, 没有太多遗憾就好。 笑看风雨,平安知足, 步履蹒跚,有你,有我,有孩子, 这就是我要的小幸福, 仅仅如此,就好。 ---------- 多少人不知道自己忙碌就为了这些, 多少老公不知道家里的女人只是有这么的小小心愿…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的恐惧越多,你对孩子要求越多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的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法师开示:学习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唤醒爱心,引爆智慧。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吗?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师开示: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内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爱。 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万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给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地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 别把孩子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
Read more如何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一个为了3岁儿子刚刚换了工作的母亲对我说:“之前那份工作出差太多了,陪儿子的时间太少。现在想想,那几年拼死拼活为了什么啊?” 然后她又说出了那句话—这话在我听来是句鬼打墙的魔咒,会反复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女人太看重事业都没好下场。”她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神情补充道:“你看撒切尔夫人,事业是成功了,可她儿女都不喜欢她。” 在女儿面前,母亲是难做的:“自我”太弱会让女儿轻视,“自我”太强又让女儿怨恨。 我有一个女朋友,很罕见地,视母亲为偶像。的确,她的母亲是个大美人,长得像林青霞,才艺又卓绝,在女儿五岁的时候就只身去欧洲学习艺术。三年后,这位母亲回国离了婚,原因是在巴黎遇到了真爱,从此远赴他国。 后来她的母亲每年寄回大量的衣服和书籍,给她写许多信,督促她在学识和眼界上追求精进。她觉得母亲酷毙了,是个光芒万丈的女神,穿着最美丽的衣服,做着最自由的选择,周游列国,曼妙无边—她就要成为这样的女人。 可是,在她16岁跑到法国找母亲赞助她出国时,她母亲拒绝了她。她一下子启动了对母亲“自私冷酷”的评价,她站在母亲对面,说她抛弃她,说她这么多年来只为自己而活,从未关心过在这世上缺乏母爱的、可怜的女儿。 她一边哭一边惊讶地发现,自己积累了那么多不满,像细小的雪花在心上悄悄地覆盖了一层冰。无论眼前这个女人活得多么精彩,也抵消不了她的积怨,也不可能让她们亲密起来。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子女, 却又偏偏对他们抱有最天真最甜美的期待。 我们期望父母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能力,能时刻关注我们的需求,做我们最好的朋友,跟得上我们的思维,像别人的父母那样总把子女放在第一位; 我们期望子女聪明好看,朝气蓬勃,带着新生的力量,同时又依恋我们,既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轮向前征服的欣喜,又能窥见余生里老有所依的温暖。 可是我们都被那铺天盖地的期待所蒙蔽了,以至于我们太容易忘记一个重要的事实:父母与子女,也不过是一场偶然与偶然的相撞罢了。 而多数情况是:大家彼此都很难理解对方的言行。 一个朋友明白无误地说:“为什么这个社会要如此强调血亲的作用,亲人就一定是亲密的吗?人和人的亲密关系难道不应该是建立在价值观的一致上吗?” 而另一个朋友则说:“朋友对我非常重要,因为朋友是我自己选择的‘亲人’。” 破除对血亲的迷信,看似大逆不道,却具有人本主义的意义,也能让我们以更平和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血亲的权威性是地基,子女必须无条件地属于和服从父母,父母也必须以繁衍为重任,两者都必须对彼此的终生负责。 在这种背景下,血亲之间没有个人边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大家共享空间,也必须共享精神。 而家庭代际间出现了矛盾,至少是一种进步,说明起码其中一方有了“自我”的觉醒。对“血亲”产生质疑,也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没有叛逆过的少年,几乎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成年人。 面对不完美的父母,一个人要从依恋到批判到痛苦到接纳,走完这个过程才算真的独立。那些幸运的孩子很难明白,“接纳”是最后也是最难的环节,但为了我们的平静与幸福,我们得学会“接纳”。 明白下面几个道理,可以帮助我们: 一、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来不容易。幸运的人拥有睿智、开明、像朋友一样的父母,大多数人拥有一对平凡又自以为是的父母,还有极少数人的父母是人渣。不同父母的分布,就和这个社会上不同人的分布是一致的。 二、接纳父母,并不是代表要认可他们,或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而是接纳生活本身的差异性。你喜爱水的柔软活泼,也接纳有石头这样的存在;你喜爱参天大树,也接纳有苔藓这样的存在。 三、不要让自己成为“受害者”。虽然法律把18岁定义为成年人,但一个人从青春期就开始有自由意志了,即使那时在经济上依附于父母,也已经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脱离父母的不良暗示。 四、不要在对父母的失望中停留太久。不要专注于与父母的战争,要专注于自己。
Read more孩子一定要旅行,真正的教养在路上!
先说说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 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记不住 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等他们大点吧; 二、危险 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三、麻烦 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脚。 “去了白去” 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也同样抱有同样的想法。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需求出发。 我特别害怕父母的“有用论”。譬如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就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就是没用的…… 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有这么个段子,说有个家境良好,品学兼优的男青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我不想绝对地说,他的命运受锢于小时候没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 这几年我本人走南闯北,经常在国外看着一些欧美人拖家带口的旅行。妈妈和两个大一点的孩子走在前面,爸爸手里领着一孩子,怀里还抱个婴儿。 你可能又不理解了,婴儿还带他出来干啥。实际上婴儿可以感受环境的变化,空气的变化,饮食的变化,家庭氛围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为将来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经常有父母说等孩子大一点再说,大一点是多大? “危险” 旅行,就会有意外,有风险。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和缝针……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旅行,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当然,有一些稍微有自理能力的孩子,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孩子离开父母,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去旅行。在集体中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家庭凝聚力” 最后,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 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
Read more老婆和妈谁重要?这个男人给出了惊世答案,太霸气了!!
1 我是我妈生的, 所以妈对我好是天经地义的。 老婆是我老丈母娘生的, 我老婆对我好可不是理所当然的。 2 我妈生我的时候千辛万苦,死去活来,那是我爸造成的,所以我爸理应对我妈好。 老婆以后给我生孩子,千辛万苦,死去活来,是我造成的,所以我理应对我老婆好。 3 不论我怎么做, 我妈永远都是我妈。 如果我对老婆不好, 她可能会变成别人老婆。 4 如果我能有幸活一百岁,我妈仅仅负责我1到25岁,占我人生的1/4。如果我婚于25岁死于100岁,我老婆会和我生活75年,占我人生的3/4。 5 我妈要是真爱我,就应该让我幸福。 我要是将来爱我孩子,我能给我儿子最大的爱就是爱他的母亲。 6 老婆是照顾我后半生的人,我妈应该感谢我老婆。 我妈的后半生需要我和我老婆照顾,我应该感谢我老婆。 7 我老婆为了我一句话,就抛下自己的父母来到我家,把我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我父母养过我老婆么?吃穿用都和我家没什么关系吧?就为了我,到我家做牛做马,我还好意思不爱我老婆?
Read more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原来根源在这里…
这次小长假带困困去了趟表姐家。 早就听说表姐家的老二比老大机灵,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才两岁多的弟弟就喜欢“欺负”哥哥,抢哥哥的玩具,抢哥哥的零食,吃饭时,弟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哥哥却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前,一副“斯文”模样,要等着妈妈给他往碗里夹菜,有时还要喂几口才跟得上大家的进度。 出去玩的时候,弟弟在草地上狂奔、打滚,哥哥只喜欢拉着表姐的手,在一旁观望。 我很奇怪,便问表姐,你这养老二的画风和养老大完全不一样啊! 想当初,你养儿子何其精贵:抱孩子前必须用消毒液洗手;孩子洗澡水的水温必须经过水温卡测试,精准到40度;孩子衣服脏了一点就马上去洗,生怕有细菌;追着喂饭,定时吃水果,24小时高质量陪伴,整个一个标准孩奴。舅妈看不惯你带孩子太细致,你们母女经常起冲突。如今却怎么把老二这般放养?这要是以前,看到老大在草地上打滚,你早就拖他起来回家换衣服了。 表姐说,其实养过一个孩子,就不觉得第二个会怎么样了。真所谓是,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当初养老大的时候,我买了很多育儿书给自己,怎么搭辅食,怎么开发智力,怎么应对他的各种敏感期,各种早教卡买了一大堆,自己都快成半个心理专家了。 但是生了老二,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水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渴了就自己去喝,扔一堆玩具,让他自己随便玩,也不像以前扶着老大那样让他练习走路,感觉老二自己爬着爬着就会走了。更没有刻意地教过老二认字、数数,让他跟着哥哥混日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 但是,特别让人惊讶的是,老二的各种软技能比老大还强。 比如,老大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喂他他都不好好吃饭,而老二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剥鸡蛋了。老大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只会哭着来找妈妈,而老二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摆平,抢起哥哥的玩具“毫不怯场”。哥哥和弟弟在一起时,常常不是哥哥保护弟弟,而是弟弟来照顾哥哥,弟弟甚至帮哥哥穿鞋,每次哥哥闹情绪,弟弟反过来给哥哥擦眼泪。哥哥以前见了生人,会拼命往妈妈背后躲,而弟弟却会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大方地和邻居打招呼…… 总之,不论是独立程度还是智商情商,弟弟都好像比哥哥更胜一筹。 除了老二和老大的差别,困妈还发现,表姐的状态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以前她全职在家带老大,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不修边幅,不接触社会,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而现在,虽然多了一个孩子,却感觉她容光焕发,轻松愉悦,完全不是以前那副苦大仇深的尊容了。 表姐说,生了老二才知道,带孩子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兮兮,更没有必要放弃自我,投入全部的精力。而且,孩子越娇贵、越精养,后续的麻烦就越多。比如老大因为小时候吃蔬菜时,表姐总是用辅食剪帮他剪碎,现在他遇到稍硬一点的东西自己都吃不下去,而老二完全不会有此担心,因为他现在就可以自己啃黄瓜和桃子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说老二比老大精,也许正是因为被成“猪”来养,所以他们才在放养的过程中自然get了诸多技能,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成长,不但长成了一个小机灵鬼,也让父母特别省心。 其实,养孩子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各种殚精竭虑、各种谨小慎微,不但苦了自己,也扼杀了很多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 以前有人跟我说,特别担心教育不好孩子,怕他走弯路,怕他三观不正,怕他以后不能幸福。她问我,需要看些什么书,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为人父母,当然需要不断地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活出鲜活的自己,精彩的自己。正所谓,富养孩子前先富养你自己,你快乐孩子自然阳光,你三观正,孩子自然不走弯路,你的家庭气氛融洽,孩子自然幸福快乐。 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格外严格,不论从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学习,都事必躬亲、严加把控,孩子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困扰多多。而我对困困一直属于粗养,看到她各种技能都还达标,每天没心没肺笑得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收获了一个省心的孩子。现在看来,也许正是因为我不太“惯着”她,不太控制她,她才如此独立,而且具有幸福感。 所以,生命本来就自成宇宙,我们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 文来自: 妈妈育儿必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