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一团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该往哪儿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擦湿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多一份坚持,奇迹很可能就是在下一次

人生的每次成功都是一次长途赛跑,多一份坚持,奇迹很可能就是在下一次。认为对的事、能行的事,请坚持多一会儿。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虽然,这个美现梦想离他的现实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就宛如那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然而,年轻人依然全心全意地坚持自己梦想。 他寻找出好莱坞500余家电影公司,然后按照计划和线路将这些电影公司精心排列好顺序,带着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往这些公司逐一拜访,不幸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的剧本。 这个遭遇了百分之百失败的年轻人丝毫没有灰心。当他被最后一家电影公司拒绝时,他又来到自己计划表上的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第二轮的自我推销。更不幸的是,在第二轮自我推销中,500多家电影公司依旧都拒绝了他。难能可贵的是,重新遭遇了百分之百失败的年轻人仍然没有放弃,并紧接着开始了自己第三轮的自我推销。 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第三轮自我推销中依然遭遇了百分之百的失败。不过,连续三次百分之百的失败并没有使年轻人对自己的梦想有丝毫的动摇,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电影梦想。 果然,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第四轮自我推销中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他拜访完349家公司之后,第350家公司向他敞开了大门。这家公司留下年轻人的剧本,并告诉他:公司要先看一看剧本。几天之后,这个年轻人接到这家电影公司发来的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最终这家电影公司决定:投资拍摄这部电影,并且热情地向年轻人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自己撰写的电影剧本中担任男一号,这部电影就是《洛奇》。这个年轻人就是席维斯·史泰龙。这部名叫《洛奇》的电影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永远不可抹去的靓丽风景,而席维斯·史泰龙也成为了电影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有些人畏惧生活和事业生涯中必然出现的曲折坎坷,缺乏寻求解决问题的勇气,选择逃避现实,甚至放弃。由于他们没有坚持的勇气,使得自己始终无法超越现有水平,最终让自己与成功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沟渠。 人生的每次成功都是一次长途赛跑,多一份坚持,奇迹很可能就是在下一次。认为对的事、能行的事,请坚持多一会儿。 文/成功秘诀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职场中:你不能一直不会

遇到不懂的,不去学习,不去钻研。只会推给会的人,这样的人,不会的永远不会,能力也就只能保持在刚开始的水平。 1} 上个月因为公司的纳税问题,去了趟国税。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把问题和需要的资料拿给办公人员,对方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我把要解决的事情告诉她,她问了我好几次,然后看了我填的单,很快就录单了。 一个事情解决好了,我就把我另外要处理的事情问她。她又详细的问了我几遍,然后她就问了她隔壁的同事,她说她不会,还没接触过。她同事就走过来看了我的单,然后告诉她怎么办。后面把问题处理了,我就回来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负责我们这区域的国税主管打电话说我们上次去缴纳的单子一个对了,一个还要再修改下。隔了一周又去了国税,早上把单子给国税的办公员处理。对方表示我们要缴纳几千块的所得税,那个时候公司的对公账户没钱了,所以决定等把钱转进去了,在去缴纳。 回到公司,我发现我之前写的金额是本年累积的金额,按照政策,那个季度的销售额是不用纳税的。看来是办公人员把我的年收入写成了季度收入了。下午又去跑了趟国税,好巧不巧的,又是遇上了上周办公的女生。我告诉她我早上填的报表,金额不对,要修改。然后把新填好的报表给她,她一看,不懂的我的意思。我在那边解释了半天,而后她还是表示不知道怎么修改,她以为我早上的税款已经缴纳了。 2} 我在那边看着她怎么处理,幸好早上给我处理这个事情的办公人员回来了。给我办公的女生马上就问了她同事(早上给我处理的那个人),问她怎么弄。 她同事就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情况说了。然后两人在讨论是怎么样的,最后女生立马把我转交给了她同事处理。她说她不会,叫我到她同事的窗口办理。最后她同事给我解决好问题。 我有点惊讶于那个一听就知道刚刚入职的漂亮女生,她不会处理的问题,她不是抱着不会就去问前辈怎么处理,然后给我解决。而是把我直接转交给了她同事,然后她也没有要去看看同事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的。 她没有想要知道,这个她不会的事情别人是怎么处理的。她没有想要学习,把不会的事情,去学习,然后让自己懂得。新人总是有一种态度,遇到工作内容不懂的。只会说:我不会,我没有处理过这样的,我不懂。然后把事情抛给懂得人,没有想过,这个不懂不会的事情,自己需要去学会、弄懂。 3} 如果一直把:不会,不懂的事情交给会的人,那么当你有一天不在是新人,而你连这些事情都没有学会,那样的工作能力太差了。不要觉得现在不会的问题,随着工作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任何事情,你不会不去学习,你是永远都不会的。 有人害怕麻烦,把不会当借口,把事情推掉。害怕自己会了,就会一直处理那些事情。但其实,你没有吃亏。把不会的事情变成会了,那是你的能力。在未来终将有用的着的地方。 愿你工作时,努力积极的面对困难,把不懂不会的学会了,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成长。如果一味的选择会的事情做,不会的事情不去学习挑战。那么你工作的再久,也永远如新人一般的能力。高薪资,高薪酬,永远没有你的份。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工资涨幅不大,而有些人明明才踏入职场一两年,身价就翻倍的涨。这些都源于个人的态度,愿意学习成长进步的人,永远不会被丢下。而安于自己所会的人,只能一直在原地止步不前。 作者简介:随心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职场中该充电的五大信号

就像手机、电子产品需要充电一样,职场人同样需要充电,以应对瞬息万变又“压力”山大的职场。职场中人应该何时去充电,这并没有相应的“数字”,但还是有一定的信号的。如果出现了以下五种信号,就说明你应该充电了。 一、感觉目前的职业没意思 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找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都很困难,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想在一个行业中深入发展下去,充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工作很没意思,但一时还没能找到合适的方向,不妨先做继续深入的打算,利用充电的机会充实自己,同时提高未来发展的“含金量”。 二、工作中出现“不明飞行物” 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你是否经常被这种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弄得尴尬或紧张?是到了用学习来补充能量的时候了。 三、处于职业停滞期 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或者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这些情况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说明你需要充电了。 四、职场之路过于顺利 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领导也比较器重,工作顺风顺水……这种情况在眼下看来是再好不过,可安于现状而放弃学习提升的机会,实在是短视的不明智之举。单一型人才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大势所趋。实施技能储备,使价值“保鲜”是关键。技多不压人,“充电”和“敬业”不该有任何冲突,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适当寻找“充电”机会,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敬业”。 五、想跳槽之前做好准备 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及国际企业的本土化,使那些具有“一专多能”、精通一门外语、通晓国际商务规则的外向型人才备受青睐。所以,及时充电借以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必须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在职场不能犯的三个大忌(说的太好了)

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 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那就是职场。 如果你是小草,职场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职场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条鱼,职场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只狼,职场就是你跃马驰骋的战场。 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职场。 职场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职场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职场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职场是你的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大学校!职场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职场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职场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对峙的有力武器,职场是你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发言权。 01. 在职场要学会珍惜。 一是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谢那些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你压担子的人,感谢给你补台的人。因为那是机会,那是信任,那是平台,那是发言权。 二是珍惜关系。职场的各种关系一定要珍惜。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没有工作关系的关系,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耍耍,那不属于高质量的关系。 三是珍惜已有的。在职场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和姿势。你已经拥有的,一旦丧失,你就会知道他的价值。 02. 在职场最忌讳三点。 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你的权力,也是你的义务,更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你的能力太小了,不能胜任它。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无能,他会让别人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你。 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依靠你,倚重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你会得不偿失的。长期在一起共事,你的诚恳会让同事感动。你也许不知道,比你高一个级别的人,在研究你的能力和为人时,大家竟然看得那么准,那么透,那么一致。 三是沉不下心来。沉不下心来是在职场工作的大忌。职场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住旅店,不是旅游。职场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要沉下心慢慢干。有机会上进了也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一个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相信最后的赢家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03. 在职场里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职场无论大小,一把手只有一个。那些能够在一把手面前推荐你,说你好话的人是你生命中贵人。职场的本质是按职务排序。那些对年龄的尊重只是一种表面的应酬。 在职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万万不可以互相轻视。在职场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总有人会记得你的好。在职场要尽量远离那些鼓动你不工作的人,鼓动你闹矛盾的人。 在职场永远不要说大话,没有人害怕你的大话,大家只会瞧不起你。维护自己的职场,维护自己的工作,维护自己的职业。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要努力证明,你在职场很重要。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4个拒绝老板加薪的理由

“你要加薪了!”听见这个好消息,你一定很振奋:你的工作被上司肯定,你在公司的位置被巩固,你的职业生涯又迈了一步,你的生活质量又将得到提高。当你沉浸在满足之中,有没有嗅到“危机”正慢慢靠近?加薪,很多人举双手欢迎,但是,加薪可能是你职业生涯陷入危机的“糖衣炮弹”。 理由一:职业道路失去连续性 当你的上司承诺给你加薪时,不论是对你工作成绩的一种奖励,还是托付给你难度更大的新任务,总而言之,你的上司是对你有所期望的。但如果上司期望你完成的“新任务”,和你以往的工作经历毫不相通,甚至是一片空白,你就应该考虑,是否要拒绝上司的“利诱”。 职业顾问认为:职业生涯具有螺旋上升性,最讲究“连续”。如果你的职业生涯出现断层,或者一个发展良好的职业道路突然掉转行进方向,对于你的职业发展都是一种“倒退”。所以职业规划首先强调“职业方向定位”,认清个人资源所在,确定职业方向后,才可以制定“职业发展阶段”并付诸实施。 碍于“孔方兄”的面子,你接受了新任务,一定会感到压力沉重:工作经验无法发挥,人际关系无法调动,一切从零开始。迷失职业方向,跟着老板走,将使你的职业生涯断断续续。 理由二:没有个人晋升空间 经过多年的磨练,你的羽翼终于丰满,你可以展翅高飞了。身为公司骨干的你,一定是老板最不愿失去的助手。但是,老板又不能继续提拔你,因为你的重要性,已经对他构成了威胁,所以为了让你能继续为公司服务,老板慷慨地给你加薪。 职业顾问认为:没有职业发展空间,你的职业生涯宛若死水一潭。职业生涯的“发展性”决定了你能否达到职业目标。积累了足够的职业含金量,但却没有空间发挥,你一定会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丰厚的薪水买断了你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想来一定是件不划算的事。 理由三:行业没有发展前途 行业没有发展前途,你的公司就没有发展前途,而你,这个公司的雇员,也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正在正常运做,甚至在良好地发展,而你也因工作成绩而被提拔加薪,你也应眼光放长远一些,预见一下公司未来会不会遭受行业被淘汰而波及的厄运。 职业顾问认为:你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深远影响。千万不要被“加薪”而热昏头脑,如果你的行业处于“衰落”趋势,赶紧跳槽才是明哲保身的高招。 理由四:遇到更适合你发展的公司 你的工作能力已经被其他公司看中,该公司软、硬件都出色,属于优质企业。而该公司提供给你的职位非常适合你,不仅能延续你的工作经历,更给予你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你向你的上司表示了跳槽的意愿,而你的上司极力挽留你,并承诺“马上给你加薪”,你犹豫了。 职业顾问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遇到更合适你发展的公司,就像一个好演员站在一个好舞台上。“加薪”是死的,“职业发展”是活的,当职业生涯钻进了钱眼里,职业生涯就停滞不前了。如果你还念念不忘上司承诺的“加薪”,犹豫之间职业发展机会就溜走了,也许你的损失会更大。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干事业,先记住这七个字!

【动】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念】 入一行, 先别惦记着能赚钱, 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 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知】 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来源思维论坛。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忍】 干工作,没有哪个是顺利的,受点气是正常的。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抓】 赚不到钱,赚知识; 赚不到知识,赚经历; 赚不到经历,赚阅历; 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 【变】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有职业高度。

Read more

为何你工作三年仍然没有给你合理加薪?

“三年不挪窝,升职加薪机会多。”这是在大学毕业生之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据统计,多达70%的毕业生会在“三年之痒”内放弃“原配”,这些人中有59%获得了职位晋升。于是,“熬过三年,收入翻番”成了不少人的短期目标,然而,三年过了,有些人的加薪梦却并未实现。 升职加薪真的离我们很远?据某机构对70家企业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的企业近三年员工工资涨幅在5%以下,而涨幅在10%以上的占到了59%。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涨薪的春天迟迟未到”之叹?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一、“你可能太普通了” “什么你都能干,但没有一样是你做得特别好的。可能你很认真,但是你真的太普通了。” 某求职网的薪资调查曾调查各种职务的薪资水准以及加薪速度,再将这些职务与企业求才数、求职者应聘数做对照,发现一个特别现象:“企业求才数大于求职者应聘数时,即人才供不应求时,起薪会高,加薪速度也会快;相反的,求职者应聘数大于企业求才数,即人才供过于求时,起薪会低,加薪速度也会慢。” 就业市场太多像你这样的人才了,当你应聘的是人才供过于求的职位时,叙薪与调薪都不会让你满意。因此,你也许天天加班,配合公司做各项任务,但只要不具稀有性,薪水就不会调到让你觉得合理的地步。 二、“努力工作”已被职场“抛弃” 人们常说“爱拼才会赢”,但是在职场,这句话并非百分之百正确。“许多时候,工作太拚命,换来的不一定是升迁或加薪,反而是大减分,甚至让你丢了饭碗。”别期望用“苦劳”赢取别人的肯定,通常的结果都是让人失望的。职场专栏作家法诺许·布洛克列出了必须破除的超时工作的三大迷思。 三、“努力工作”是最该被丢弃的职场建议 真正有升迁机会的人,不会整天埋首于工作,他们会把时间拿来塑造“公司不能没有他”的形象。他们会跳脱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了解公司的整体运作,观察关键人士并学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四、“超时工作并不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老板只会对你更加不放心,担心你是否无法承担现在的工作责任,未来就更不可能将更重大的工作责任交到你手上。 五、“超时工作只会让你失去升迁机会” 不要被工作牵着鼻子走,如果你无法从容应付现在的工作,就很难说服老板,把升迁机会留给你。当然,总会有紧急时刻,必须加班,赶在期限内完成工作,但不该变成常态。 六、“职务影响你是否会被加薪” 人们往往喜欢随波逐流,认为凡是让人“扎堆儿”的都是好东西。但在职场中如果还报着这种心态,那么你离加薪会越来越远。 一般人削尖脑袋,抢着挤进去的热门职务,它们的共通点是,不必具有专业门槛,也不需要特殊证照,穿戴干净漂亮,坐在办公室吹冷气,打着电脑做事情,变动性小,压力不大。比如文员、行政。这类工作规律性强,基本毫无变动,即使是有专长的人做久了,也会变成普通人才。 相反,从事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例如业务员、会计师等职位,能凸显你的稀缺性,并且更容易看到你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这类人才受到老板仰赖,因为担心你异动或被对手挖角,就会主动帮你调薪。 七、“职场便利贴”无前途可言 “职场便利贴”指的是工作上配合度极高、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职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 一些职场新人由于资历浅、工作经验少,常常被要求承担各种各样的杂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逐渐对自己的工作界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来者不拒”也许已经变成一种应对风格,即使常常要“勉为其难”,也不愿說出“No”字而伤了和气。 还有一种人可能是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使然,他们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信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因此不会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 这类型的人在工作中缺乏专注力,对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计划不够清晰,因而不能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工作。此外,这类人一般不会思考自身的职场发展,没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奋斗方向,更容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连主见都没有的职场人,哪个领导会重用呢,更别提升职加薪了。 八、“是金子早晚会发光”阻你加薪路 职场人自然希望工资越高越好,但公司和员工之间很难达到双赢。很多人认为,如果我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了业绩,公司肯定会给我加薪。于是,报着“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心态,等待着公司的加薪。

Read more

赞美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可见被赞美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基本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去发现、去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并设法真诚地告知他,这样能给他的平凡的生活带来阳光与欢乐,使生活更加光彩。 真诚赞美别人其实也是自己进步的开端。只有当自己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时,才能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只有当心胸开阔,对人对已有足够信心的时候,才能由衷地赞美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使生活道路上少一些荆棘,多一份生命力。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赞美”的实白云山是能抓住赞美的事物的实质。 (1)赞美的五种方法 赞美是一件好事情,但如何在待人处事时适时地赞美别人,却不是一件易事。若在赞美别人时,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便是真诚的赞美,也不会达到预想的结局。 赞美的方法很多,现在就常用的几种方法分述一下。 ①直言夸奖法。夸奖是赞美的同义词。直言表白自己对他人的羡慕,这是平常用得最多的方法。老朋友见面说:“啊!你今天精神真好啊!”年轻的妻子边帮丈夫结领带边说:“你今天看上去气色好多了。”一句平常的体己话,一句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会让人一天精神愉悦,信心倍增。 ②反向赞美法。指责与挑剔,每个人都难以接受。把指责变成赞美,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能真正做到实在不易,但世界着名企业家洛克菲勒做到了。他是位很具吸引力的企业家,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团结在他周围。一次,公司职员艾德华·贝佛处置失当,在南非做错一宗买卖,损失100万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后没有指责贝佛,何况事情已经发生了,指责又有何用?他于是找了些可以称赞的事,恭贺贝佛幸而保全了他所投金额的60%。贝佛感动万分,从此更努力地为公司效力。 ③意外赞美法。出乎意料的赞美,会令人惊喜。丈夫工作一天后回家,见妻子已摆好了饭菜,称赞妻子几句;老师见学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便夸奖一番。在学生看来是应该的,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些看似平常小事,但对方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赞美,心情是无比愉悦的。 有时,赞美的内容出乎对方意料,也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了一个他曾经历过的故事:一天,他丢邮局寄挂号信,办事员服务质量很差,很不耐烦。当卡耐基把信件递给他称重时,说:“真希望我也有你这样美丽的头发。”闻听此言,办事员惊讶地看了看卡耐基,接着脸上露出微笑,服务变得热情多了。 ④肯定赞美法。人人都有渴望赞美的心理需求,在一些特定的时机地更是如此,例如:在人多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俏皮话,在报上发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论文,苦心钻研多年的项目通过了鉴定等,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时,不失时机给予真诚的赞美会使被赞美者高兴万分。大家都知道张海迪的故事,她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参加特意为她举行的演讲音乐会。 在台上,她第一次用自学的日语做了自我介绍,并唱了几首她自己创作的歌。在她讲完之后,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鼓励和褒扬啊!这时,日本着名作家和翻译家、主人之一秋山先生上台来紧紧抱住她,说:“讲得太好了,我们全都听懂了。”只是这简短的赞扬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在最需要了解自己价值的时候,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⑤目标赞美法。在赞美别人时,为他树立一个目标,往往能让他坚定信念,为这一目标而奋斗。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训练队伍时,他发现一个叫杰里·克雷默的小伙子思维敏捷,球路较多。他非常看好这个小伙子。一天,他轻轻地拍一拍杰里·克雷默的肩膀说:“有一天,你会成为国家足球队的最佳后卫。”克雷默后来真的成了国家足球队主力队员。他后来回忆说:“伦巴迪鼓励我的那句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2)赞美的六个要点 赞美有时候没有必要刻意修饰,只要源于生活,发白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之效。但要更好地发挥赞美的效果,则需要考虑以下6个要点。 ①实事求是,措词恰当。当你准备要赞美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据的。所以,要当心,赞美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不可浮夸。 赞美的措词要恰当。——位老师赞美学生们:“你们都是好孩子,活泼、可爱、学习认真,做你们的老师,我很高兴。”这话很有分寸,使学生们既努力学习,又不会骄傲。但如果这位老师说:“你们都很聪明,将来会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学强多了。”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傲气,造成不良影响。 ②赞美要具体、深入、细致。抽象的东西往往不具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若称赞一个初次见面的人说:“你给我们的感觉真好。”这句话一点作用都没有,说完便过去了,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称赞某个好推销员,可以说:“小李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不会延期。”挖掘对方不太显着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这样,赞美起的作用会更大。 ③赞美须热情。漫不经心地对对方说上一千句赞扬的话,等于白说。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不能使对方高兴,有时还可能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嗯,你这条围巾挺漂亮的。”谁都明白这是一种敷衍。若具体地说:“这条围巾挺漂亮的,和你衣服的颜色搭配起来很协调。”显然比空洞的赞扬有吸引力一些。 ④赞美多用于鼓励。鼓励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用赞美来鼓励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第一次”。干任何事情,都有开头,有第一次,如果对方第一次干得不怎么好,你也应该真诚地赞美一番:“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对第一次唱歌的人,第一次写文章的人,第一次……的人,赞扬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赞美随时随地都能听见,而对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给人留下不大好的印象,有点恭维奉承之嫌。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对方,说:“难怪某某一直说你很不错,今日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很高兴。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第三者”说的话是较公正的。因此,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会令人感到虚假,疑心你是否真心,而间接地在背后赞美对方,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⑥赞美要注意适度。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奉承,或者恭维、奉承频率过高,都会令对方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感到肉麻,令人讨厌,结果适得其反。只有适度的赞美才会令对方感到欣慰。适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需要不断摸索积累,掌握好这个“度”。 (3)因人而异的赞美技巧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绪。人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如赞美他的衣服着装好、办事效率高、精力充沛……总是听得让人高兴。若有人义正词严地告诉你,说他不受恭维,你千万别信他。当你直言批评一番,他表面上虽风平浪静,但心里也许感到有些不是滋味。“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只有子路才有此雅量,生活中有几个子路呢? 赞美别人是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所必不可少的。善说美言,别人听了舒服,而且有利于自己的言行,何乐而不为?千人千面,赞美之辞也须因人而异。 ①对于年轻人。年轻人寄希望于自己,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作为,他一定高兴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兴趣;你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父母一并称赞,也许还配他的胃口。

Read more

职场白领们的21个人生困惑你有吗?

也许现在的你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包围,事业陷入危机之中,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往何处去。其实,每个人的事业生涯都是从一个又一个的转折当中,找到新的定位与机会。不论现实的环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站在未来的角度,思索当下的困境,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的低迷、恐怖攻击的威胁、传染病的流行……我们的周遭无时无刻不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事件。不论生活或是工作,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茫然,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新一期的《高速企业》杂志(Fast Company)归纳了现代工作者面临的21道难题,并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提供第一手的解答,帮助你走出困惑,自信踏出你的下一步。 重新思索成功的意义 1. 我该放弃梦想吗? 今天的你还是一家全球企业的专业经理人,过了明天,可能就成了等待领取救济金的失业人。工作职场的环境已经有了180度的转变。 机会无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工作者面对的是选择有限的环境。景气持续低迷不仅瘦了荷包,信心更是跌落谷底。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与不安全感。 是否该压抑自己的企图心?是否该降低期望?该放弃理想,还是坚持下去?「受迫于外在的压力而降低理想,只会让自己距离成功越来越遥远,」畅销书《该如何改变我的生活?》(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作者波.布朗森(Po Bronson)说道。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选择停下脚步,等待环境的好转,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永远被困在原地。 你真正该问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幸福感,而不是拥有多可观的财富或是多傲人的工作头衔。如果你的长远理想可以为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外在环境的好与坏就不应是阻碍,而是必须克服的挑战。 「如果这就是你所要的,即使赚不了大钱,你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知名的领导力发展顾问马歇尔.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说道。 2. 过去我希望成为明星员工,但现在是否最好保持低调? 「愈是困难的环境,表现愈突出的人愈有机会,」《人人都是明星职员》(How t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