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儿子出国前还对爸爸说,那次谈话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很值得分享的一段话,教育其实很简单,言语间给予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蔬菜,接招

家长总爱这样说 孩子不爱吃菜,着急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大道理:不吃菜对身体不好,长不高不漂亮等等,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家长所说的不好,所以家长的唠叨往往没有效果。还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他不吃这个菜,不吃那个菜。这样说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强化了这些东西他是不吃的。 孩子不吃菜总是让人头疼,不可打,骂不听,哄不受。不如试试以下方法 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吃菜 模仿偶像法 对女宝宝说法,没有这个方法更能让她们爱上吃菜的。巴啦啦小魔仙是很多女宝宝的偶像,妈妈可以说:“巴啦啦小魔仙吃青菜才长那么漂亮的,你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了那么漂亮,就不能成为小公主啦。” 对男宝宝说法,妈妈可以说:“你不吃青菜也可以,但是我怕你会越变越小,没有力气,不能像大力水手和奥特曼那样勇敢,也不能像超人那样帮助别人。” 欲擒故纵法。“你不吃就算啦,我听说冬冬很爱吃青菜,以后他成为超人,你就不要成为超人啦。算了没关系的。” 家长还可以“演戏”,妈妈要给他吃,爸爸抢过来说:“不要给他吃,等一下他吃完就成超人啦,我们都没有他有力气怎么办?”妈妈说:“那他也想成为超人怎么办?”爸爸说:“嘘,不要告诉他。”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就会吵着说,“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 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关注点在自己身上时,家长容易说教,然后是压迫。 其实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说:“你不喜欢吃的妈妈也不想让你吃,但是妈妈不想让你长不高,你可以不吃那么多,吃两根好不好,要不今天吃一根,明天吃两根,慢慢的多吃,你就不会那么矮了。咱们不做最矮的那个好不好?”当家长放下自己架子的时候,会和孩子一起去探讨怎样更好,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家长还可以这样做 父母首先要起带头作用,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爱吃蔬菜,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宝宝会效仿你的噢! 向宝宝讲述吃蔬菜的好处,但是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宝宝更容易接受。 给宝宝做好看的蔬菜,家长可以改变烹饪方式,比如有些宝宝不爱吃胡萝卜,但是把胡萝卜和肉泥制成胡萝卜肉丸宝宝就能接受。把宝宝吃的菜切得小一些碎一些,或者将几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放在一起,搭配出漂亮的图案,吸引宝宝的注意。当然,将蔬菜打成汁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其实要让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喜欢吃蔬菜,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蔬菜本身是非常美味可口的食品,只要父母有耐心,能针对孩子问题所在采取合理的措施,一定会受到满意效果。 家长们今天回家可以试试看吧,孩子不吃蔬菜别老是说一大堆道理因为他们不会明白的,不如在孩子吃蔬菜时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蔬菜。 转发,转发,转发 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吃菜。 谢谢,谢谢,谢谢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一个死刑犯给父母的信

有爱的父母们,用心看看吧。 。 。 *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一个死刑犯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 我明天就要行刑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往事一幕幕闪过眼前… 3岁那年,我跑太快被石头绊倒,妳急着扶我起来安慰,还往石头踢了两脚,「不哭不哭,都是石头坏坏!」让本来忍住不哭的我抱着妳委屈哭了好久,是妳让我知道原来跌倒是石头的错,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为了哄我别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饭,妳就把饭端来一口一口喂我吃。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享受,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我弄脏衣服,最后还要麻烦妳去洗。 6岁那年,妳带我到玩具店挑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但买了变形金刚后我还想要模型飞机,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直到妳乖乖付了钱。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用这招妳就会妥协,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 8岁那年,我想学着洗袜子,妳怕我洗不干净,我想学习刷碗,妳怕我把碗打破,我想自己盛饭,妳怕我被烫到。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我不能面对的困难和危险这么多,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麻烦不想重作家事。 10岁那年,妳帮我报名3个升学班和2个才艺班,当我每天都被课业逼得晚回家,妳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想让在亲友面前炫耀。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破邻居窗户,妳赔钱后带我去跟邻居道歉。是妳让我知道原来闯祸后只要说「对不起」就没事了,但我不知道妳心里抱怨邻居敲诈。 15岁那年,我想学钢琴,妳向人借钱帮我买了一台,但1个月后我就再也没弹过。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没钱也可以耍任性,但我不知道妳用3年才还清债务。 19岁那年,我考大学,妳說当律师钱多地位高。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只要按照妳帮我规划的路就好了,但我不知道妳只是用我弥补妳当年考不上法律系的遗憾。 20岁那年,我想换新手机,于是跟妳說这样就能常常打给妳,妳立刻汇了3万块给我,但我一年也没打几次电话回家。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妳是我的行动提款机,但我不知道妳多期待我打电话祝妳生日快乐。 24岁那年,我毕业后妳托熟人帮我在大公司找了好工作。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大学不认真念也能抱铁饭碗,但我不知道这是妳拜托了多少人才求来的。 27岁那年,妳眼看我不停换女朋友,女孩们都说我不负责任,妳說是她们配不上我。是妳让我以为自己条件很好,但我不知道妳帮我求了多少次相亲。 32岁那年,我欠了千万赌债,妳气得病倒,但还是帮我还清债务。是妳让我知道原来不管我做什么都有妳帮我解决,但我不知道这是妳准备养老的棺材本。 35岁这一年,妳再也帮不了我了,因为我抢劫结伙杀人。听到死刑判决,妳骂老天不公,妳苦了一辈子却得到这种结果。 我终于知道,是妳以爱的名义一次次夺走我成长的机会,一次次扼杀我生存的能力,一次次剥夺我为人生负责的权利!原来临死前,我根本没有长大过!原来用错误方式爱孩子,代价是两代人的痛苦,原来教育没有重来的机会,原来是妳亲手把我送上断头台…! 爸妈,你们要保重!我明天就要走了,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我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不知该恨妳还是爱妳的儿子上. 再看看一封CEO写给父母的信。看完这两封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有位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Read more

孩子除了学习,培养这些习惯更重要!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下的孩子们,整天接受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缺少了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孩子一生来说,这些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1、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养成阅读的习惯,能孩子提供知识、增长见识,这是一条永远不会断绝的知识源泉,不断充实着孩子的大脑。 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孩子就能自主的吸收知识,无需老师家长生硬的灌输,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阅读就是你教给孩子“渔”。 2、按时作息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的任务都很重,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活,按时作息非常重要小学阶段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良好的作息时间能保证孩子正常发育,长高长大。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会让孩子从小有时间观念,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 3、运动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能忽视孩子的健康。 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远足、爬山、跑步、游泳、球类……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魄,还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使孩子性格更开朗、心胸更开阔。 4、做家务的习惯 我们教孩子做家务,不是为了让孩子分担劳动,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意义,知道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理解父母的辛劳,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并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从孩子2、3岁起,父母就可以使唤孩子做一点小事,帮忙拿拖鞋、拿报纸,再大一点,就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袜子,渐渐培养起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5、善于思考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他们的小脑袋一刻不停的转动着,经常会问出一些天马行空、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这时,做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要引导孩子去思索问题的答案,寻找问题的真相,这样,孩子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富有创造力。 6、分享的习惯 从利益上来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很难成事的,要成事,就要合作,要合作,就要懂分享。 从品德上来讲,能分享意味着不自私,不小气,大度大方。教给孩子分享,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 7、人无礼则不生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礼貌则无法生存,办事情没有礼貌则无法成功。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教会孩子说谢谢,告诉孩子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微笑待人,你会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8、告诉自己,我最棒 自信是孩子最好的人生标签,是引领孩子一路前进的明灯。作为家长,父母播种信任,孩子收获自信,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欣赏肯定的目光,来坚定自己的信念,驱散迷茫、胆怯和失望。

Read more

小学生做作业的黄金时间分割点(家有小学生必看)

小孩子做好功课往往是家长很关心的问题,孩子早上不想起床,有时候又想多出去玩,功课就耽搁下了。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有效的督促孩子自主学习呢? ◆ ◆ ◆ ◆ ◆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想要让孩子能够耐得住长时间做功课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叫做“时间的拍卖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时”功课,那么就把这“一小时”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五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 事实上,这五分钟或十分钟虽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却有好几倍差别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叫他做“一个钟头”,和做“五十五分钟”的功课,感觉上的负担,后者要比前者减轻好几倍呢! 猛一看,这好像是在骗小孩,但效果的发挥,并不是基于“小孩才会上当”等玩笑式的理由。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两千元的东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时,顾客就觉得便宜多了,而立刻买下来。这心理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钟头的做功课时间,如果孩子“不肯买账”,那么就“降价”变成五十五分钟,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买”了做功课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的拍卖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就算是高中生,从学校回来以后,在家能够集中精力用功的时间,以两小时到四小时为最大限度; 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顶多以两小时为限,再继续读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时间成正比,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结果造成孩子讨厌读书。 有不少家长常沾沾自喜地说:“我家的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关在书房,除了吃饭时间以外,都不出来呢。” 其实,孩子就算躲在书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读书。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家长必须了解这点,及时把孩子从书桌上“解放”出来。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个科目如果需要读五个钟头时,一天读五小时好,还是分成五天,每天读一小时好? 前者称为“集中学习”,后者称为“分散学习”。一般来说,以“分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以某项作业的实验来看,同样的作业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为二十天做,两相比较,每一次的作业效能,后者确实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 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饭一样,读书也不能一次读完,必须插进休息时间,分好几次读,效能才能高。 这件事,从纽斯特“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中也获得证实。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之后再记,才不会使记忆的内容重复搞混,这就是有名的“纽斯特法则”。

Read more

你用心聆听过孩子说话吗?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 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 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小孩不像大人一样说话有逻辑、会技巧、表达能力好。跟孩子交流时家长应该有耐心,好好聆听孩子想说的话,不打断、也不乱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他们所说的话上头。 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家长孩子受惠吧!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