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用10分钟这样教导孩子,孩子就很优秀!

想让孩子优秀,光 “喊”、“骂”、“打” 是没有用的。越严管孩子,反而会得反效果。 家长都惯用指令方式跟小孩沟通,殊不知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以下就是专家提出,给现代家长的建议: 1. 激发思考 - 你觉得怎么做好?你有什么妙招? - 你该怎么做?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 如果你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 -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 如果你想要……你觉得有几个办法? -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 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还是你自己想? - 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 孩子,真棒,这个办法想的真好。 2.

Read more

一个死刑犯给父母的信

有爱的父母们,用心看看吧。 。 。 *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一个死刑犯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 我明天就要行刑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往事一幕幕闪过眼前… 3岁那年,我跑太快被石头绊倒,妳急着扶我起来安慰,还往石头踢了两脚,「不哭不哭,都是石头坏坏!」让本来忍住不哭的我抱着妳委屈哭了好久,是妳让我知道原来跌倒是石头的错,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为了哄我别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饭,妳就把饭端来一口一口喂我吃。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享受,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我弄脏衣服,最后还要麻烦妳去洗。 6岁那年,妳带我到玩具店挑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但买了变形金刚后我还想要模型飞机,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直到妳乖乖付了钱。是妳让我知道原来用这招妳就会妥协,但我不知道妳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 8岁那年,我想学着洗袜子,妳怕我洗不干净,我想学习刷碗,妳怕我把碗打破,我想自己盛饭,妳怕我被烫到。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我不能面对的困难和危险这么多,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怕麻烦不想重作家事。 10岁那年,妳帮我报名3个升学班和2个才艺班,当我每天都被课业逼得晚回家,妳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但我不知道妳只是想让在亲友面前炫耀。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破邻居窗户,妳赔钱后带我去跟邻居道歉。是妳让我知道原来闯祸后只要说「对不起」就没事了,但我不知道妳心里抱怨邻居敲诈。 15岁那年,我想学钢琴,妳向人借钱帮我买了一台,但1个月后我就再也没弹过。是妳让我知道原来没钱也可以耍任性,但我不知道妳用3年才还清债务。 19岁那年,我考大学,妳說当律师钱多地位高。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只要按照妳帮我规划的路就好了,但我不知道妳只是用我弥补妳当年考不上法律系的遗憾。 20岁那年,我想换新手机,于是跟妳說这样就能常常打给妳,妳立刻汇了3万块给我,但我一年也没打几次电话回家。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妳是我的行动提款机,但我不知道妳多期待我打电话祝妳生日快乐。 24岁那年,我毕业后妳托熟人帮我在大公司找了好工作。是妳让我知道原来大学不认真念也能抱铁饭碗,但我不知道这是妳拜托了多少人才求来的。 27岁那年,妳眼看我不停换女朋友,女孩们都说我不负责任,妳說是她们配不上我。是妳让我以为自己条件很好,但我不知道妳帮我求了多少次相亲。 32岁那年,我欠了千万赌债,妳气得病倒,但还是帮我还清债务。是妳让我知道原来不管我做什么都有妳帮我解决,但我不知道这是妳准备养老的棺材本。 35岁这一年,妳再也帮不了我了,因为我抢劫结伙杀人。听到死刑判决,妳骂老天不公,妳苦了一辈子却得到这种结果。 我终于知道,是妳以爱的名义一次次夺走我成长的机会,一次次扼杀我生存的能力,一次次剥夺我为人生负责的权利!原来临死前,我根本没有长大过!原来用错误方式爱孩子,代价是两代人的痛苦,原来教育没有重来的机会,原来是妳亲手把我送上断头台…! 爸妈,你们要保重!我明天就要走了,希望在另一个世界,我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不知该恨妳还是爱妳的儿子上. 再看看一封CEO写给父母的信。看完这两封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有位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Read more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

孩子的学习是每个家长都很重视的事情,然而,“孩子不爱做作业”这个经典话题,永远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了。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分享一位妈妈的实战经验帖。 许多家长都在陪伴孩子做作业,从培养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来讲,开始的陪伴是必要的,等到孩子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后,才能慢慢放手,让孩子形成自觉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问题在于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能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呢?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作用,还无意之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依赖、学习习惯越来越差的行为;让家长无所适从,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 那么家长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呢? ➤ 家长应该明确,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这需要家长做许多思想引导工作,同时开始应该做好一些基本的规矩,让孩子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基本规矩做起来的,不可能天生就有。 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这个道理。要让孩子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能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大动力。 ➤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任务主要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与孩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决不是代替孩子思考或者代替孩子做作业,这是许多家长最容易犯的过错,让孩子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形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做不出题目时,不应该是家长去做,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要“授之以渔”,不是“受之以鱼”。 那么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1 做作业之前有四问 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 3、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4、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 2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许多家长只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 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家长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家长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3

Read more

孩子除了学习,培养这些习惯更重要!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下的孩子们,整天接受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缺少了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孩子一生来说,这些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1、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养成阅读的习惯,能孩子提供知识、增长见识,这是一条永远不会断绝的知识源泉,不断充实着孩子的大脑。 养成阅读的习惯后,孩子就能自主的吸收知识,无需老师家长生硬的灌输,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阅读就是你教给孩子“渔”。 2、按时作息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的任务都很重,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活,按时作息非常重要小学阶段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良好的作息时间能保证孩子正常发育,长高长大。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会让孩子从小有时间观念,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 3、运动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能忽视孩子的健康。 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远足、爬山、跑步、游泳、球类……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魄,还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使孩子性格更开朗、心胸更开阔。 4、做家务的习惯 我们教孩子做家务,不是为了让孩子分担劳动,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意义,知道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理解父母的辛劳,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并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从孩子2、3岁起,父母就可以使唤孩子做一点小事,帮忙拿拖鞋、拿报纸,再大一点,就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袜子,渐渐培养起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5、善于思考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他们的小脑袋一刻不停的转动着,经常会问出一些天马行空、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这时,做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要引导孩子去思索问题的答案,寻找问题的真相,这样,孩子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富有创造力。 6、分享的习惯 从利益上来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很难成事的,要成事,就要合作,要合作,就要懂分享。 从品德上来讲,能分享意味着不自私,不小气,大度大方。教给孩子分享,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 7、人无礼则不生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礼貌则无法生存,办事情没有礼貌则无法成功。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教会孩子说谢谢,告诉孩子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微笑待人,你会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8、告诉自己,我最棒 自信是孩子最好的人生标签,是引领孩子一路前进的明灯。作为家长,父母播种信任,孩子收获自信,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欣赏肯定的目光,来坚定自己的信念,驱散迷茫、胆怯和失望。

Read more

小学生做作业的黄金时间分割点(家有小学生必看)

小孩子做好功课往往是家长很关心的问题,孩子早上不想起床,有时候又想多出去玩,功课就耽搁下了。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有效的督促孩子自主学习呢? ◆ ◆ ◆ ◆ ◆ 1: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想要让孩子能够耐得住长时间做功课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叫做“时间的拍卖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时”功课,那么就把这“一小时”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五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 事实上,这五分钟或十分钟虽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却有好几倍差别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叫他做“一个钟头”,和做“五十五分钟”的功课,感觉上的负担,后者要比前者减轻好几倍呢! 猛一看,这好像是在骗小孩,但效果的发挥,并不是基于“小孩才会上当”等玩笑式的理由。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就像百货公司大拍卖时,两千元的东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时,顾客就觉得便宜多了,而立刻买下来。这心理是完全一样的。 一个钟头的做功课时间,如果孩子“不肯买账”,那么就“降价”变成五十五分钟,好象“便宜了”,于是孩子欣然接受,“买”了做功课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的拍卖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几小时的功课才算有效率 就算是高中生,从学校回来以后,在家能够集中精力用功的时间,以两小时到四小时为最大限度; 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顶多以两小时为限,再继续读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时间成正比,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结果造成孩子讨厌读书。 有不少家长常沾沾自喜地说:“我家的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关在书房,除了吃饭时间以外,都不出来呢。” 其实,孩子就算躲在书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读书。做功课与其求量,不如求质。家长必须了解这点,及时把孩子从书桌上“解放”出来。 3:每一科目的用功时间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个科目如果需要读五个钟头时,一天读五小时好,还是分成五天,每天读一小时好? 前者称为“集中学习”,后者称为“分散学习”。一般来说,以“分散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以某项作业的实验来看,同样的作业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为二十天做,两相比较,每一次的作业效能,后者确实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 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饭一样,读书也不能一次读完,必须插进休息时间,分好几次读,效能才能高。 这件事,从纽斯特“对所学的东西能记忆多少”的实验中也获得证实。在学习某一科目时,与其连续强记,不如休息之后再记,才不会使记忆的内容重复搞混,这就是有名的“纽斯特法则”。

Read more

你用心聆听过孩子说话吗?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 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 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小孩不像大人一样说话有逻辑、会技巧、表达能力好。跟孩子交流时家长应该有耐心,好好聆听孩子想说的话,不打断、也不乱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他们所说的话上头。 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家长孩子受惠吧!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