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富养,真的是爱孩子吗 一个朋友认识多年,婚前她是职场女高管,每天踩着七厘米高跟鞋,什么难缠的客户她都有办法搞定。 可有了孩子之后,她的朋友圈画风就变了。孩子才三四个月,她已经囤了一大堆的绘本童话。而且,已经开始物色最贵的早教班,声称: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特别理解她,因为小时候有太多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想竭尽全力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可是却没有想过,一屋子的玩具,真的就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吗? 对于任何孩子来说,再新奇的玩具,也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 因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 爸爸妈妈就是他的全世界啊。 爸爸不开心,他也会跟着很难过。 妈妈生气了,他也会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他们是多么想参与到父母的世界里去,而不是每天看到他们捧着手机,丢给他们一堆玩具和ipad。 所以,最好的富养,应该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么样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他们自然就会学会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 杨澜曾经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自然会模仿你的。 02 富养,不是富在物质,而是精神 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强大学习能力。所以,你想让孩子成为谁,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08年,就有粉丝撞到王菲手拿一本厚厚的《本草纲木》,带着两个女儿在崎岖的山路上,边爬山,边认识植物。 汪涵在小沐沐出生以后,亲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为他做了一把手工打磨的木勺子。 杨澜很忙,可以说是空中飞人,可她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在儿子八岁以前带他旅行了十五个国家。 明星的时间比常人更少,他们完全可以让孩子找到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条件。 但他们更加知道,说再多的道理,也不如做给孩子看。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孩子有教养、有修养,首先你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绅士爸爸,照顾女性,好好爱妈妈。 所以,如果你想要孩子有见识、有胸怀,你就应该带他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你又是怎样待人接物的。 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也是最难的。
Read more8个建议,让孩子从此爱上学习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一位老校长从这8各方面给了我们建议: 1、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2、承认差异 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4、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5、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帮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Read more惩罚孩子的5个绝招,巧妙不伤感情!看过的妈妈都收藏了
孩子犯错之后如何去管教,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体罚、责骂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这很容易给年幼的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对家庭缺乏安全感,不利于今后的人格健康;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被打骂“皮”了,今后会更难管教。 但是,没有了实质性的惩罚,管教效果也不好。虽然大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过“夸”的程度不好把握,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傲慢、无规矩。家长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不起规矩、树不起威信,到了青春期就掌控不住了。 所以说,管教孩子重在“恩威并施”,一定的惩罚手段是肯定要有的,但是方式很重要。下面这些惩罚孩子的小方法,简直太巧妙了,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让孩子吃点苦头长记性!大家可以学学! 01 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的棒子,总是令妖怪们闻风丧胆。既然这样,家里不妨来一根,对坏习惯、坏毛病不要留情。 在孩子和大人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用偏软的材料(报纸、泡沫板等)制作一根棒子,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然后,哼哼~一根专门执行家法的大棒子就诞生了!大家一起给这根棒子起个名字,比如金箍棒、家法棒、刘家棍…… 接下来,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了,如果以后再欺负小朋友、对奶奶不尊敬、说脏话等等,就要被金箍棒打手心! 注意:制作材质一定不要太硬,要不然会伤到孩子;打的部位,最好以手心、屁股为主,不要敲其他脆弱的地方;打的力度要适宜,太轻了,孩子以为闹着玩呢,打得太重当然也是不行的。 02 愿望之树 愿望之树长满叶子的时候,孩子就能许一个愿望了! 找一块纸板或者小黑板,画一个树干,树干上画7个光秃秃的树枝。 跟孩子约定好:每做好一件爸爸妈妈要求的事,就可以在一根树枝上画上叶子,当7根树枝都长满叶子的时候,就可以跟爸爸妈妈提一个愿望了!但用过愿望之后,树就枯萎了,所有叶子都会被擦掉,一切重新开始……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代币法”,跟幼儿园里用小红花换礼物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没有达成目标的时候,可以不奖励叶子,但是千万不要倒扣一片叶子。因为“倒扣”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倒扣的次数多了,孩子往往会选择放弃,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就没效果了。 03 超能结界 在动画片里,拥有超能力的人可以创造出一片“结界”,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另外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也给唐僧他们划过一个圈圈,妖怪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可以拿这个好玩的概念做点文章啦! 在墙角,或者其他位置,用彩带、粉笔等圈出一个小圈圈,里面放一张小垫子、一个计时用的小闹钟,然后跟孩子一同起个炫酷的名字,什么超能结界、电磁力场、镇妖圈…… 之后,就是挑个合适的时机跟孩子约定好:如果放学后在路上乱溜达不回家,或者犯了其他错误,就要圈圈里罚站3分钟,用小闹钟计时。这其实就是“计时罚站”,不过换了一个让孩子不那么排斥的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罚站的位置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孩子正罚站时被来串门的小朋友看到了,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外,时间最好在3分钟左右,太短了没效果,太长了会让孩子厌烦。 04 贪吃大嘴怪
Read more当女儿说要和男友过夜,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回答的!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俗,不过有两个女儿的我忍不住打开后,却发现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是啊,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跟我说,她要跟男朋友去开房,我要怎么答? 作者周冲用一个电影中的例子,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不粗暴阻止,不道德审判,也不放任自流,多给孩子一些理解,一些宽容,孩子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我想,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会很认真的告诉她:“宝贝,如果以后无论何时想起这件事时,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否则,那就忘掉它吧! ” 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家长聊天,我就问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女儿跟别的男生去宾馆开房,你会怎么办?结果对方听完之后就一直摇头,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女儿那么乖,怎么可能会去跟别的男生开房呢?” 你看,好多家长在面对一些现实教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面对,而是回避。可恰恰是我们的回避暴露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最终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你女儿又不是外星人,你凭什么认为她就一定不会跟别的男生出去开房呢?换句话说,就算她真的开房了,又能怎样呢? 我经常跟大家强调,说要相信孩子,其实相信孩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随时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 诚实是有条件的。一是自我的力量感,二是可预见的被宽容。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人可能就会撒谎,或者逃避。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 17岁的索菲娅赴男友的约会。 这次约会非比一般, 因为可能会发生性关系。 而她还是处女。 她向父亲告知了此事。 我想,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听闻这样的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都是一个考验。 粗暴阻止的话,很简单:不行,不可以去! 结果,女儿被粗暴阻止,控制生成,她要么自觉耻辱,要么生出叛逆之心。 道德审判的话,也很简单:你有点羞耻心好不好?这么小就想和男人睡……结果,女儿受伤,满心怨气,隔阂生成,再不会对父母坦诚任何心事。 而且,也不会为女儿在“去与不去”的选择中,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 放任自流的话,同样很简单:你的事我不管,自己看着办……结果,女儿觉得不被重视,自然就去睡了。 这些,都不是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良策。 索菲娅的父亲却做得很好。
Read more这五种行为都是宝宝在变聪明,请不要错怪他!
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路都会遇到新情况,也始终都在探索,但是大家真的不用一碰到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就担心到不行哦。观察了解学习一些,你就会发现我们眼中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孩子大脑在发育,他们正在变聪明呢! 今天先和大家说说宝宝可能被误解的五种行为。 01、吃手并不是坏习惯,是宝宝重要的“学习”机会 宝宝吃手是妈妈们特别疑虑的一点,总觉得那不卫生,也时常会担心“婴儿吃手是不安和有压力的表现”。 但事实上,宝宝10个月之内的吃手、吮吸手指行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吃手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是刺激大脑发育和安定自我情绪的必要行为。 要知道宝宝出生认识这个世界,就是靠各种感觉器官。最开始因为手的能力还没有发展,所以他最早能控制的就只是嘴唇和舌头,他们用嘴巴感知自己身边事物的形状,所以就把最容易放到嘴里的手作为探索行动的对象了。 除了探索,吃手也有另一个我无数次提及过的功效:自我安抚。所以你会发现,如果宝宝小时候饿了,我们没有及时喂奶,这个时候你把小手指塞进他嘴里,他就立马不哭了;如果没人陪他玩,我们都在忙,他哭了,你把他的小手往嘴里一塞,他就立马不哭了;睡觉前,他吮吸手指也总是特别来劲,你把手从他嘴里抽出,他猛哭,然后再怎么也睡不着。 所以十个月前,吮吸手指爸妈都别太介意。这是他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能让他派遣寂寞和无聊,也能帮他平静情绪。 当然如果蛮大了孩子还在吃手,那就要介入了,这会儿可能是因为宝宝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可能他太没有安全感了。 02、谁说“认生”就是性格内向,明明是智力在发展 有妈妈经常会说,之前宝宝还挺好的,谁抱都没事。最近突然只要我抱他了,别人一抱就大哭,搞得其他的人都好尴尬,他到底怎么了? 那是因为他变聪明了,开始会区分爸妈等亲近的人与外人的面孔啦。 科学研究表明:宝宝认生是从6个月左右开始的,这是婴儿智力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所以爸妈们别老怪宝宝内向、认为认生是不好的现象,因为这个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那真的没半毛钱关系。过2-3个月,这样的认生会逐渐消失。当然认生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一点变化也没有,有些反差会比较大。 请记住,这个阶段,如果宝宝总是希望爸妈抱,那就满足他吧。给足安全感,而不是让他觉得恐惧和不安,那才是让宝宝大脑成长最好的良药。 03、撕纸、扔东西、乱画等都不是坏行为,而是促进大脑快速发育的动力 过了一周岁,宝宝们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调皮捣蛋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充满好奇。要知道好奇心可是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原动力。 所以这些捣乱的行为,我们不要随意禁止,而是尽可能得正确引导,准确找到可以锻炼他们大脑的最好方式。 撕纸是他们的最爱。因为十有八九的小宝宝都爱听撕纸的声音,虽说撕纸会让家里“雪花纷飞”,但是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撕纸绝对是锻炼大脑的好方式,因为它需要大脑的指挥,有两只手的完美配合。 宝宝们开始在墙壁上乱涂团画。虽说从内心而言,我们这一代的爸妈也都知道该放下一些束缚,让他们在墙上尽情折腾,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受不了。那么就转换一个“战场”,给他们大的足够的纸张。 或者允许他们在地砖上随便画。儿子总是喜欢拽着我和他一起并肩在地砖上画画,我也不管他画什么。弯弯扭扭的线,不怎么圆的圈,你别太在意,只要他开心,就让他去尝试,在这过程中,他可以知道自己通过手的运动让地面出现了印记,这本身就足够有意义了。 吃饭的时候,他开始不那么安分了,最让我们头疼的是,他开始敲击碗,或者直接扔。你不要责怪他,其实他是想看碗落地的过程,或者是想听敲击或者落地的声音,那都是一种探索。他乐此不疲,因为整个过程让他觉得像发现了新大陆,太新鲜了。 科学家做过实验,发现宝宝的理解能力杠杠,他可能只要有过几次扔碗的经历,就会知道自己一定要在餐椅上好好坐着,如果不坐好也会掉下来。 这也难怪,小时候给儿子举高高,他总是哈哈大笑。但是到了两岁多,他突然不喜欢被举高高了,会说,“妈妈,怕怕。”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他开始有了自我保护的智慧。而等他再大一点,他又开始喜欢了,可能是觉得刺激好玩,并且自己能感受到是在安全范畴之内的。 04、宝宝“自言自语”不只是好玩,那是他开始自我思考呢
Read more孩子18岁前必须拥有这7种能力,比学业重要百倍!
孩子18岁之前,父母都是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条件,帮孩子朝着名校努力,但却常常忘了教给他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以下18岁孩子需具备的7种能力,无关才艺与学业,却比才艺学业重要百倍。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一个自信成熟、游刃有余、有温度、有爱心的成年人,一定看看。 1、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 局促紧张、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常见的“陌生人交际恐惧症”的表现。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如果还有这些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从孩子过度为一个成年人,不具备应有的成熟。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2、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业或工作,牢记各种任务的截止时间 很多做家长的每天提醒孩子们该做什么:每天的作业、活动和比赛的日期时间等等。时间表由家长来掌握,孩子们习惯了被动听从父母提醒。当他们离开父母、必须独自面对这些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于是有人沉湎于游戏网络,到了最后一晚才着急该交作业。 所以做家长的不妨放手,让孩子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他们因为自己的疏忽忘记完成作业而影响了成绩,家长也要学习狠下心来不管,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训。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时间管理。 3、学会关爱家里的其他人,而不是袖手旁观 家长们往往舍不得让孩子帮助做任何家务事,而为了让孩子全力以赴学习。家长们不仅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而且让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常常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该怎样尊重、照顾家里和周围的人。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冷漠、不受欢迎的成年人,家长们要让孩子日常为家里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苹果这样的小事,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父母、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4、能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长出面去理论;孩子感情受挫情绪低落时,家长无微不至地安抚呵护。这些对孩子情感上的“溺爱的做法”让孩子的情商无法长大,无法独自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难缠”的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时,父母不妨克制一下帮助安抚的冲动,冷静观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独自承担、独自解决。 5、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尽早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因为孩子进入大学以后或走向社会,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有的孩子曾经是高中里的优等生,在大学一次没考到,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心理崩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孩子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 6、必须有赚钱的能力和经历,并懂得如何管理金钱 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八岁以前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过钱,从来都是伸手向父母索取,而父母又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那么成人后他们很难理解金钱背后凝结的辛苦劳作。 这样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踏踏实实做事的责任感。那些成年了依旧理直气壮向父母伸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就是这种类型。 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赚点钱,并让他们自己管理赚来的钱,这会培养他们一种正面的金钱观,真正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量入为出。 7、必须能够承担风险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小到学什么乐器,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大到选择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就是说孩子一路都在父母指定的、铺好了的路上走着,既不用做决定,也不必承担风险。 可是他们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里的各种选择,他们必须自己做决定,冒风险,承担有可能失败的后果,他们需要懂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经由失败而来的道理。
Read more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不试试这个方法?(超管用)
很多爸妈都很头痛这种情况: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儿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做作业、睡觉等时,孩子会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威胁,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今天小编要给家长推荐一种方法“永远别说两次”,教我们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时,让孩子轻松地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习惯。 在执行”永远别说两次”之前必须了解的几件事: 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 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重复你的指令。 这些重复和提醒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电视、手机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六步都坚持完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六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遍 六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第一步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第二步 等,一直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 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 比如: “这个拼图这么多片,你也没有放弃” “积木摆放很细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错哦。” “这本书你都已经读完一半了啊。”
Read more孩子的缺点,一定要指出来吗(深度好文)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 我问这个妈妈:“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这件事,你们家长一定要如此关注吗?”这个妈妈回答:“只有让她意识到错误,她才会改啊!”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她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其实,“慢”并不是“错误”,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因为有个别孩子的特质就是比较慢,他们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时间练习和适应罢了。 我顺着这位妈妈的思路追问她:“好,就像你所说的,你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很显然,这正是她所苦恼的地方。 我说:“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孩子就会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 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 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孩子已经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 这个妈妈说了一个细节:“孩子在抄句子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话一句话地抄,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这样太慢了!’她虽然照办了,但是很不高兴。” 我建议她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方法,你愿意试试吗?” 如果孩子愿意尝试,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如果不愿意,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今天还是用你的方法,妈妈帮你记时间,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 我们也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仍然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但在她写作业的时候,不给她一点压力,不去催促她。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常快,家人可以积极地肯定她。 孩子并不会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结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 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经验,这样她会有意识的总结方法,也许会用到下次作业中,这样会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 表象是写作业慢,深层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纳。 孩子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当你的孩子出现和其他孩子不同、貌似缺点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谴责,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叫他有力量和动力自己慢慢修正问题。 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春节的时候,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你谁啊?”显得非常不礼貌。不让他接电话,他就哭鼻子。 于是我便问他:“你想接电话是吗?”他说:“嗯。”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话,你学会了,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好吗?” 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我教他的话,尽量通俗好记,没用“请问”“稍等”这些词。小外甥重复了一遍,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 开始的几次,我比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这么懂礼貌!”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很受用,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变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 所以,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困难。
Read more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却爱得很急,看着稚嫩懵懂的孩子,恨不得一口将他们喂大,再立马将一身的知识与经验传授与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的经验也是慢慢积累而来。 1 刚吃完晚饭的小威像往常一样,拿出绘画本,准备练习。而妈妈也像往常一样,搞好卫生便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给一栋小房子上色。 对刚上幼儿园的小威来说,填起来还真不容易,不是上错了颜色,就是不小心填到外面去了,看上去还真不算美观,小威却是自得其乐。 可坐在旁边的妈妈却急坏了,看着孩子把一栋房子填得乱七八糟,真恨不得抢过彩色笔亲自上阵,这对她来说不过小菜一碟。填到一半的时候,妈妈终于按捺不住,对小威指点起来了。 “宝贝,这个是填灰色的,不是黑色。” “宝贝,你慢点画,画到外面去了。” …… 最后干脆拿过彩色笔,帮孩子填了起来,小威则呆呆地在旁边看着,一会功夫便将小房子涂好,看起来漂亮干净,简直天衣无缝。 画是涂好了,对孩子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妈妈看似帮助了小威,却影响了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填错或是填得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与思维去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孩子的思维总是机灵难测、五花八门,潜力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父母给孩子一个任意驰骋的空间,对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独立创新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妈妈的介入越多,孩子学习的兴趣就越低,发散创新的能力就越差。 2 一位北京音乐学院毕业的男生,人长得帅气,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可谈了好几次恋爱,都以短暂分手而结束,分手的理由几乎一样: 男生幼稚得像个小孩,自己感觉像是他妈! 这一切都源于男生从小的家庭教育,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父母几乎是360°无死角地安排好。 小时候刚学会穿衣服的时候,缓慢而笨拙,一件衣服套了好久也没穿好,妈妈看不下去了,亲自动手,立马搞定。下次又是如此,三番五次,孩子便干脆躺在床上,等着妈妈过来帮忙,结果到了高中也穿不好一件衣服。 孩子刚学扫地的时候,妈妈抢过扫把;刚学做饭的时候,妈妈抢过菜刀;刚学洗衣服的时候,妈妈抢过衣服。孩子只需做一件事:弹钢琴,当然是在父母的陪同下。 孩子读大学的时候,本可以开始独立的生活,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但父母却觉得孩子不会照顾自己,来到北京与孩子一同生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独自做一件事,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哪怕稍有危险,也不必过度紧张,战胜困难,也是孩子需要学会的一项本领。父母帮得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3 白岩松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好,家里并没有适合小孩的读物,于是就读大人的书,还用母亲的阅览证到处借书看。很多人对此有质疑,但白岩松的父母并未干涉。
Read more你是那种让孩子欢迎的父母么?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