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爱吃自己手指,需要阻止他吗?

1. 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指? 有证据表明,一些宝宝甚至在出生前就开始吃手指了,并且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吃手指的现象,我们可认为是一种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很常见,可能宝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吃手指多发生宝宝感到压力或比较累的时候,吃手指可以使宝宝冷静下来并获得自我安慰。 2. 宝宝吃手指了,家长应该做什么? ● 当您发现宝宝吃手指了,首先不要紧张和沮丧,因为超过一半的宝宝在7个月大左右就不会再吃手指了,有些宝宝可能需要年龄再大些才不吃手指,您所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除非宝宝5岁左右还在吸手指,您才需要担心。 ● 当宝宝吃手指时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如使用安抚奶嘴,或让宝宝玩其他玩具。 ● 帮宝宝经常洗手,以减少手-口传播疾病的风险。 3. 什么时候需要带宝宝看医生? ● 宝宝5岁时还在吃手指,需要看儿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 出现手指肿胀或感染。 4. 有哪些治疗方法? ● 通常只会对超过5岁的宝宝仍吃手指的宝宝进行治疗,因为随着宝宝年龄长大后入学,他会进步很快,由于同龄人的压力,他至少会改的白天吃手的习惯。 ● 刚开始可采取温和的提醒,特别是在白天提醒他,如他减少吃手指的次数,就鼓励或奖励他。 ● 如温和的提醒不起作用,可采取“厌恶法”,主要方法是在宝宝的手指上涂苦或辣的东西,在手指上缠上绷带等,目的是宝宝每次吃手指都会提醒他,让他逐渐对吃手指产生厌恶。

Read more

小孩子经不经常看电视的差别居然这么大!

几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 奇幻小说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有句台词: “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电视时代来临之前,孩子们靠阅读来学习。 如今,信息已经先被别人消化,重新合成,再打包,然后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我们孩子的起居室,他们只需要作为被俘获的受众坐在那里就行了,孩子们咀嚼着各种加工过的食品和信息。 依赖于带有偏见的电视节目和娱乐活动,他们正在媒体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下成长定型。 随着身在职场的成年人日益忙碌,父母们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孩子,放弃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而任由媒体来影响他们。 因为—— 0-3 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坏处一 : 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坏处二 :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想。 坏处三 :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坏处四 :

Read more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第一句话请一定说这句

据了解,父母大多数问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其次是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甚至会像侦探一样,询问老师是否打人、是否凶人。 问什么话其实反应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所以说,放学后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不仅会决定孩子的心情,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来看一则正面例子: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着妈妈来接,孩子看到妈妈来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样子。妈妈故意忽视孩子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跟妈妈描述她跟一个小同学如何将积木堆成了一个小山……其实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大哭一场,还要跟妈妈说永远也不要上学。只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情绪立即180度转变。 请试试这类正面的问话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开不开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请拒绝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了抱怨,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无论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Read more

做父母的有效期,不该偷懒那十年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我认为,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十年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了。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见到这女孩时,她才8岁,跟我老大现在一样大。10年前我去她家时,她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都一模一样地画出来。 一个中国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樱花,三两下就轻松地描绘出来。我好惊讶,自从那次以后,我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却又可以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 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现在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内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儿是老天爷(或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或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文/龙应台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长个儿正当时,这5类食物绝对不能碰!

最近,有妈妈咨询,说小孩吃了果冻后是否真的会引发窒息?其实,家长这样的“恐慌”并不是小题大作。仅在今年,小编就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看到孩子因食用果冻而导致窒息的意外事故…… 当孩子3岁以后,户外活动增多,见到各种花花绿绿零食的机会也就相应多了,孩子见了容易迈不开腿。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食物中仍潜在不小的危险性:例如除了高热量、高脂肪之外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中添加的香精、色素以及重糖重油的口味也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当下哪些不提倡食用或者不宜多食的食物,以供家长提防: “高度警惕”类 这一类食物中,首当其冲的是果冻。它除了有引发窒息的危险,由于果冻里添加剂过多,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另外,坚果类食物也要引起父母格外警惕,如开心果、杏仁等,由于这类食物颗粒大、圆,孩子不慎整粒吞咽,极易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能不吃尽量不吃”类 方便面,如没有特殊情况,能不吃尽量不要吃。国产大部分方便面中含有对人体不利的多种食用色素以及防腐剂等,常吃会造成孩子营养失衡,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其次,冷饮也是越少吃越健康,除了添加剂的问题之外,孩子的胃肠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吃了较多冷饮还会使口腔、胃黏膜的血管剧烈收缩,影响局部血液供给和胃液分泌,引发腹痛、腹泻和食欲降低等疾病。 另外,还有油煎炸食品,虽气味好,味道香,但不易消化,容易破坏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 “糖衣炮弹”类 孩子对糖果类食品是毫无抵抗力的!虽然部分增加营养素的糖果,如奶糖、果饴糖等,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益的,但是过量则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多种危害:首先会影响食欲,孩子到了吃饭时间不想吃饭,长此下去,孩子就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其次吃糖过多会给口腔内的乳酸杆菌提供有利的活动条件,便于它们把糖发酵而产生酸,而酸又会促进龋齿的形成。因此,糖果类食品孩子隔几天可以吃一次,但平时不宜多食。 “不宜多食”类 1、食盐:盐不可或缺,但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加盐过多,而且最好用低钠盐。原因在于幼儿的肾脏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在饮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孩子的肾功能造成损害。而且,食盐的钠离子能够促进钾离子的排出,吃盐过多,会造成钾离子的流失,使孩子出现疲劳、倦怠和嗜睡等症状。建议1~6岁的孩子每天食用食盐的量不应超过2克。让孩子从小习惯食用清淡口味的饮食,对他的未来健康非常有益,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 2、动物脂肪:动物脂肪消化所需的时间较长,在胃内停留时间久,吃后容易产生饱食感,过多进食脂肪,会影响其他营养食品的进食量。高脂肪饮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脂肪消化后与钙形成不溶性的脂酸钙,从而阻止钙的吸收,日久造成缺钙。脂肪摄入过多,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这两种物质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另外,脂肪进食过多,可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多而使孩子过分肥胖,从而心脏的负担会增加,两足负重也增加,容易形成扁平足(平底脚)。 “绝不能吃”类 很多家庭有剩菜剩饭的习惯,这对孩子健康不利。隔夜饭菜会产生亚硝酸,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因此不但是孩子,大人也不要吃,吃不完就倒掉。此外,烟熏盐腌食品孩子亦不宜食用,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强致癌物,多吃这类食物,孩子成年后患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所以从小不宜多吃。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请管好你的嘴,不要捉弄我的孩子

孩子们并不是什么玩物、动物或玩具,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是有灵魂的生命,需要被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一定要杜绝那些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和挑逗。 01 “捉弄”孩子,是我们中国人一个有着悠久传统并且乐此不疲的乐子。 很多人会告诉你,“我喜欢你小孩才逗他呢,其他人我还不逗!” 每次碰到这样的人,只能微微一笑之。最好带着孩子赶紧离开,躲得越远越好。估计带娃的父母都遭遇过这种所谓的“喜欢”。 很多大人利用小孩的幼稚不懂事,故意让孩子担心、害怕和哭泣,目的是逗大人高兴。但是知道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甚至造成悲剧,你还这样么!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悲惨故事: 是一位妈妈讲述的她邻居孩子的故事,真的给家长敲响了警钟! 她的邻居刚生了二胎男孩2个多月,大宝是个女孩才7岁,一天中午家里只有妈妈和两个孩子。 当妈妈要进厕所,让小姐姐帮忙带一下小宝宝时,没多久听到窗外“轰”的一声,随即听见女儿的惊叫声,妈妈从厕所出来跑到阳台,随即狂奔到楼下,看到小宝的尸体时瘫倒在地嗷嚎大哭。 原来是大宝将二宝从8楼丢了下去,二宝当场没有了生命迹象。后来找到直接导致悲剧的导火索,是当天早上大宝到邻居大妈家跟她的孙子玩时,大妈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 小女孩当场脸色刷白,整个早上都闷闷不乐,没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妈说当时也没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好玩。 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面对大人的话,无法辨明是玩笑话呢,还是真实的呢?所以这样的捉弄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02 爱我的孩子,就请不要捉弄我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戏弄,是父母的责任。 请不要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有一天,我妈的一个朋友逗儿子,说 “你妈妈不要你了,周末都不带你玩。” 这句话说了好几遍。当时我在厨房听到,心里很不舒服。 说句心里话,下次我还碰到谁对着我孩子说这句话,不管她是谁,我一定要跟她好好理论一番,因为这句玩笑话的伤害力很大。哪有妈妈不要自己孩子的呢?大家都知道答案,所以觉得开开玩笑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有时候会相信,特别是几个人反复说,那还真是三人成虎了,大人都信,何况一个孩子,而当你的话被相信了,在孩子心里产生的后果,估计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孩子会焦虑,甚至会讨厌妈妈,抵触妈妈,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样对孩子的成长的杀伤力很大,拜托你积一点口德,做孩子真不容易! 请不要让我的孩子回答爱妈妈多还是爱爸爸多一些。 这样的人还真多,还有一些人会问儿子:“你喜欢你妈妈一些还是喜欢你爸爸一些呀?”

Read more

12个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法

养儿方知父母恩,大多数人都是当了父母后才终于明了到父母难为,做父母的总是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期望他们出人头地。然而,我们认为最好的,孩子是否能够欣然接受呢? 我们全心的爱,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呢? 育儿专家暨心理治疗师Andrea Loewen Nair提供家长们下列12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可以真实感受到父母亲满满的爱、倾听及接纳。 1.每天分别出10到15分钟不受任何打扰的时间给孩子,给予他们全部的注意力、毫无分心。如果刚好手机响起,就大声告诉孩子们「它可以等」。 2.当你自己想要有些独处时间时,要注意所表达的方式。例如「我想要好好泡个热水澡」远比「老公你终于回来了,请你接手陪他们因为我累了」来得好多了。 3.当你无法陪伴孩子时,请认真地告诉他们你正要去做的事,以及事情的重要性。 4.问孩子问题时,要表现出感兴趣的专注力,例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建议可常常建立与孩子这样有品质的对话。 5.时常给予孩子亲吻及拥抱,让你与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机会。 6.与孩子说话时,身体尽量降到与孩子同高,专注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你正在仔细聆听。 7.每日放学后,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点。当孩子一进家门时,不要开口就说「去写作业」、「老师今天打电话给我」,而是要反问自己「要如何让孩子高兴看到我」,因为当孩子与父母有好的连接时,自然就会愿意合作了。 8.不要过于在乎结果,而是享受过程。例如当孩子演奏表演时,「我喜欢看你演奏」比「你演奏得很棒」来得好。 9.偶尔舍弃营养均衡的食物,并且让孩子来决定晚餐内容,心情放轻松点,偶尔的不营养并不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10.让孩子来选择想要与爸爸或妈妈一起进行的活动内容,即使你认为他们所选的活动一点都不好玩,仍然积极参与。 11.没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透过一些小东西让孩子知道「妈妈好想你」,例如写个小纸条、为他准备他爱吃的午餐、一则简讯等。 12.当孩子放学进家门时,先放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立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及微笑。 图:pexels.com

Read more

尊重孩子的磨蹭,90%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养方法哦。 场景一 六岁的小雨一直有吃饭慢的问题,一餐饭一般都要半个小时,有时还要更久。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早上上学的时候,左邻右舍和我们家,几乎每天早上都有这样的声音,“快点吃,谁谁,快点吃饭,来不及了,要迟到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小雨吃饭的速度不但没有变快,还常常因为担心迟到而没把早饭吃完。 场景二 儿子东东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是个慢性子,做事节奏慢,总爱磨蹭,东东妈也知道他大多数时间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还总是压不住火,总跟他发脾气!但是发完火又是后悔~ 场景三 乐乐上三年级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这一幕:乐乐妈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乐乐妈发现孩子还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还没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迟到了。”在乐乐妈的催促下,孩子终于穿好了衣服。乐乐妈让他赶紧去刷牙、洗脸,他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了句,“我还没收拾好书包呢。” 孩子磨蹭,是不是对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唠叨,讲道理,甚至指责和打骂? 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对你,你的心情是怎样?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会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仅不会快起来,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复回荡着“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催促,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为太在乎时间变得手忙脚乱。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妈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这直接是种入侵和越界。 很多时候,孩子做功课、做家务、生活细节上会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刚刚接触到新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最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这时候总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势必会让他乱了阵脚,手忙脚乱,反而变得瞻前顾后难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点,妈妈就不能有耐心,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为父母帮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会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时间不够,帮孩子穿衣服; 出门时间来不及,帮孩子喂饭、收拾书包; 孩子不懂安排时间,直接排出时间表,精细到吃饭如厕。 虽然妈妈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妈妈都给干完了。 妈妈为节约时间帮孩子忙,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许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这一切都是在妈妈的保护罩下进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努力的结果。 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 长此以往,当妈的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也会变得更加拖拉、懒惰,依赖性强,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Read more

想要宝宝咳嗽好的快,妈妈不懂这些可不行

最近一段时间总看群里妈妈说家里孩子咳嗽,困困的好几个同学也都因为咳嗽请假,很多妈妈加我咨询有关咳嗽的问题。为此针对大家咨询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咳嗽的症状及食疗方法,给大家一起分享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疾病会导致咳嗽,从而由相应咳嗽的症状分析宝宝到底是患了什么病。 1) 引起咳嗽的疾病及相关症状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一般咳嗽时带痰,不伴随气喘或是急促的呼吸,不分白天黑夜。 2、支气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 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喘鸣。 2) 针对不同的咳嗽采取不同的食疗方法 在宝宝咳嗽刚开始时,如果摸不准宝宝到底是什么咳嗽,都可以用下面的糖水: 1、百合莲藕炖梨 把梨、莲藕、百合、枸杞、川贝按3:1:1:1:0.5的比例,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待糖水放温后,给宝宝喝。这款糖水甜甜的,有梨和莲藕的清香,宝宝会比较容易接受。有些人煮出 来的水是苦苦的,那就是百合选择错了。市场上的百合分两种,一种是江浙一带,夏天常拿来与绿豆同煮的苦百合,一种是兰州出产的甜百合。给小朋友煲这款糖水时最好选择甜百合,如果不小心用了苦百合,就可以放适当的蜂蜜来增加甜味。现在天冷了,如果买不到新鲜百合,也可以选用百合干,百合干则不需要考虑百合的 品种,因为加工过的百合干,苦味已经少了很多。 注:川贝性寒,很多小孩吃了拉肚子,可以不加。 2、盐蒸橙子 橙子洗净,切开,橙肉上撒少许盐,筷子插几下,盐更容易渗透。盖上“橙盖”,放小碗内保持橙身竖立,蒸10-15分钟(水沸开始计时),去皮吃肉喝汁(包括碗里的精华)。 风热咳嗽的食疗方法 风热咳嗽主要是受热邪或内热重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舌尖,口唇很红,伴有口臭,眼屎多,流黄脓鼻涕,吐黄脓痰。 1、川贝炖梨

Read more

孩子的这个部位千万不能打!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爸妈们都是小心谨慎的,生怕有什么意外断送了孩子的前程或者性命。 前不久,有一个8岁小女孩就在夜里突然死亡,只因妈妈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凌凌今年8岁,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小姑娘。 然而让家里人想不通的是,在一天夜里,凌凌突然表示自己不舒服,不仅头晕还有想吐的感觉。 虽然家人把她紧急送往了医院,但是凌凌还是不幸身亡。 因为凌凌生前吃过泡椒凤爪,所以妈妈就怀疑,是不是凤爪里有毒?但是医生做过完整的检查后发现,孩子的死亡和凤爪没有任何关系,而真正的死因是是颅内挫裂伤,由外力导致。 而导致这一损伤的原因,竟然就是妈妈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据妈妈回忆,那天下午,凌凌一边写作业一遍看动画片,结果作业上出现了一大堆错误,心急的妈妈就顺手打了女儿后脑勺一下,没想到这一巴掌就把孩子送上了死亡之路。 对此,医生也做了相关解释: 孩子大脑内本身就有一些病变,比如脑血管畸形等等。 而妈妈这一巴掌导致孩子畸形的脑血管破裂,所以并不是直接死因,只是一个诱因。 在生活中,妈妈们免不了因为孩子的事情而发脾气,动手打两下也成为了自己的一个习惯。 不过动手打孩子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以下这些部位打不得! 1. 后脑勺 后脑勺,因为有人的呼吸中枢在那里,如果打的时候,造成呼吸中枢震荡,容易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发症。 2. 太阳穴 太阳穴那个位置,因为它的眶内壁是比较薄的,在被打震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折,骨折对视神经发育也是不利的。 医学临床上就发生过一巴掌打失明的情况。 3. 拧耳朵 经常拧孩子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小孩的听力发育。 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