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正在看课外书,没有做作业。我很好奇,由于临近期末考试,他们的回家作业比平时多很多,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 一问才知,他找不到要做的语文和数学试卷了,仔细一回忆,才想起是放学前误将试卷和其他试卷混在一起交给老师了。 这熊孩子,居然读书读得连回家作业都搞丢了,糊里糊涂的,不知在慌什么劲。 虽然有些生气,但我强忍住火气,平静地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自知理亏,语调明显比平时低:“只好明天早点起来,去学校找同学抄题目再做。” “明天早上时间那么紧,要做两张试卷,来得及吗?要不这样,你在QQ上让同学将题目拍照给你,你先抄下来,能做多少是多少,剩下的明天早上再去学校做。” 他一听很高兴,连说“好”,立马上QQ和同学联系。 到晚上睡觉时,他语文完成得差不多了。我安慰他不要着急,好好睡觉,明天早上肯定没问题。他才安心地上了床。 2 睡觉前,儿子一再提醒我将闹钟定早点,第二天闹钟一响就叫他起床。 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闹钟响了,我赶紧叫他起来。 他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突然,他一反平时的磨磨蹭蹭,立刻爬了起来,快速穿衣、刷牙、洗脸、背上书包、出门。 动作之利落,程序之流畅,让我大为惊讶,继而哑然失笑。他是真着急啊,他得早点去想办法补救啊,否则,他就要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笑啊。 我庆幸当时控制住了脾气,没有大声批评指责他,而是引导他自己去积极解决。有了这次的教训,相信他以后也会长点记性,做事认真仔细些。 如果我当时简单粗暴地将他训斥一顿,结果会怎样?他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大家都不开心,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而且,因为担忧惧怕,他睡觉肯定也不安稳,对身体也不好,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一念之差,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完全不同。 3 有个熟人,每次和我聊起她那快二十岁的儿子,眼泪都要出来了。 她儿子初中都没读完,就死活不肯读书了,辍学后,成天泡在网吧里,和社会上的一些小年轻混在一起,很快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闹事。这么大了也不去找个正经工作,只知道伸手找父母要钱,不给的话就发飙,在家里砸东西。 正当青春年少的小伙子,本该朝气蓬勃,却因长期在网吧熬夜,显得蔫头耷脑,灰头土脸,佝偻着身躯,一点精气神都没有。 “整个一废人!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呀!”她痛心疾首地叹道。 经过深入交谈,我了解到,这位大姐脾气比较火爆,对孩子的教育非打即骂。 孩子一犯错,她就生气,就训斥:“你怎么这么笨?这么不听话?你长耳朵没有?别人怎么不像你那样?我将你养这么大都白养了吗?” 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内向和叛逆,有什么话也不跟家里讲。有一次,他居然偷偷从家里拿了两百块钱,被她发现了,她气得半死,抄起撑衣杆就朝他挥去。孩子跑出了家门,再也不肯上学了,从此流连于网吧。
Read more【家长成长】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最重要的原因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难免唏嘘,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也经常拒绝他人的拥抱,但他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虽然不给抱,但他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实用】孩子不爱喝水有妙招,妈妈必看
水是人体最必需要的组成成分,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喝水,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喝水。碰到一看见水瓶就将它打走或落荒而逃的小孩更是让妈妈、保姆们头痛。 下面介绍几个妙招,给父母、保姆参考参考~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一:让孩子无味的喝水变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如此不仅让孩子更喜欢上喝水,也可以增近亲子关系,增进感情。举个例子,这样跟宝宝说:“宝宝,来,妈妈喝水了哦,接着由你来喝!“嗯,宝宝好棒,妈妈又喝了一口了哦,接着到宝宝了哦!”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二:称赞和鼓励 当宝宝喝水时,用高分贝开心的语调跟宝宝说:”好棒哦!” “怎么这么厉害!” 给予足够的称赞和鼓励,宝宝会试着听话,得到父母的肯定。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三:换上有图案的水杯 孩子对于颜色鲜艳、图案又大又醒目的事物是很感兴趣,那妈妈们就可以给宝宝准备这样一个充满卡通色彩的水杯,最好是可以准备多几个不同图案的,那样宝宝换着水杯来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四: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 怎么样让白开水看起来不一样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往里面添加一片苹果片或者是雪梨片,甚至加两粒枸杞,不仅让白开水看起来漂亮,而且喝起来还带点天然的中味道,又健康又可以解决宝宝不爱喝水的毛病。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五:父母是榜样 可以在孩子面前喝水,并同时作出夸张的动作,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拿起他的水杯,示意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喝水。 让孩子爱上喝水妙招六:与动物一起喝水 什么叫和动物一起喝水呢?妈妈们要知道,孩子都喜欢那些小动物,那你就可以买一些动物的图贴在家里的墙上,给宝宝喝水的时候就对宝宝说:“先给猫猫喝一口,好了,再到宝宝喝一口了!”这一招会比和妈妈玩游戏更有效哦! 今天就在家试试,觉得有用的记得分享给朋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在校被侮辱不肯上学,妈妈教了俩字效果出其不意
6岁的女孩在学校的时候经常都会被同班的几个同学欺负,有一天花花带着美丽的头结回学校,于是那几个女孩子就取笑花花说一坨大便带在头上。 有的时候花花脚上穿着小袜子同学也会笑她的脚是猪蹄的,每次作业得了一百分老师在班上表扬她得时候,那几个女孩子说她是个公鸡花花回家都是红着眼睛的。最近还说不想去上学了,妈妈呀怎么哄都不行。 正好花花的妈妈是一个心理学家,听完女儿的哭诉之后自己非常的心疼她认为很多的小朋友在成长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相似的困扰的,可是花花的妈妈没有去找老师,她直接就和女儿玩了一个游戏。 妈妈突然拿出一瓶酸奶,当花花想吃的时候酸奶就被妈妈吃掉了,花花就生气的说,你是个猪,那么爱吃。妈妈回答说,谢谢。花花看到妈妈这样的反应就惊呆了,妈妈继续把花花最喜欢的玩具拆掉了,再一次把花花激怒了,花花说你真是个恶毒的妈妈,妈妈又微笑的说谢谢。 囡囡疑惑不解,继而赌气说:“你爱干嘛就干嘛……” 妈妈就笑了,有没有感觉骂人的时候劲儿就使不出来了,花花就点了点头,就哈哈大笑了,因为她找到了应付别人骂的方法。从哪之后,当花花被那几个女生骂的时候,花花就会和她们说一声谢谢,那几个孩子在原地惊呆了,后来经历了几次这样的反应之后,他们觉得没有趣就停止了。 在游戏里面花花意识到了别人的辱骂不是故意的,或许是自己某个方面真的不好。在妈妈的鼓励下,花花通过他们的帮助,原来是花花平时穿的太新潮了引起了那几个女生的妒忌。知道了真是答案之后,花花有时候就会买些漂亮的发夹送给她们,甚至还会辅导她们功课。最后他们几个成为了好朋友。 别人越骂越起劲,那是因为你在意。当你不在意了,对别人的讽刺一点都不想在乎,对方就会觉得没有劲,自然就不会再继续了。我们要给这位妈妈竖起一个大拇指,作为父母的你们一定要借鉴。当孩子被熊孩子无理辱骂后,一句“谢谢”不仅充满幽默感,并且会给对方丈二摸不清头脑的感觉,效果真的是非常的好。 1 孩子被辱骂,可以找老师或对方父母投诉吗?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之后,很多的家长都会去找老师的。但是缺乏技巧的老师或对方家长可能会采取批评的方式阻止孩子继续进行骂人的行为,但孩子能从心底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的孩子甚至会在批评之后都不好骂人,内心还充满了怨恨,还会责怪孩子去打小报告。这样做不舒服仅不能修复孩子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激起对方更大的反击。 2 如果你是骂人孩子的家长,接到对方父母的投诉,你会如何处理? 1、站在孩子角度,了解孩子骂人的原因。 2、如果别人的孩子的错误令到自己的孩子生气骂人的,那么就要告诉孩子骂人是个愚蠢的方法,要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道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共同的假设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正确的方法处理。 3、不能因为孩子骂人了就去责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会犯错的只要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 孩子被辱骂后,最愚蠢的是怂恿孩子直接反击 “别人打你,你打回别人”,甚至“对方骂你一句,你回骂十句”,这种教育方式是培养“骂街战斗士”呢。这样做事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还会增加矛盾。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一样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对抗的。我们要教育孩子包容自己要学会后退一步,教育孩子要理解对方的野蛮和无理,这样的做法不可以说是软弱,这是一种智慧。 文/育儿有方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这8句话常对孩子说 长大有出息 收藏吧!
1、孩子,妈妈多么不愿打你 孩子,妈妈这一辈子只打过一个人,那就是你。孩子,你要知道,妈妈多么不愿打你,多么不想打你,多么不舍得打你。 孩子,妈妈在打你之前,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来控制自己。 当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妈妈才不得不举起了手……每一次打过之后,妈妈都会深深地自责,妈妈所承受的痛苦要比你更强烈,更久远。所以,请不要怀疑妈妈对你的爱。 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会竭尽全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但是,你要明白,打,或者不打,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我是你的母亲,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来嗬护你,教养你。 2、上学不苦,没有上过学的人生才苦 孩子,你说上学太辛苦。妈妈想告诉你一句老话:“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说的就是上学这事儿。 孩子,未来竞争太激烈,如果你因为读书辛苦而选择了放弃,那你将来所面对的压力和无力感,远比现在所付出的汗水,来得沉重和绝望。孩子,上学不苦,没有上过学的人生才苦。 3、孩子,余生很长,要努力,不要放弃 孩子,人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记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只要你自己不认输,不怕万人阻挡,一直走下去,你就是人生的赢家。孩子,余生很长,不必慌张,要有希望,要相信自己,要努力。 4、没有教养的人,寸步难行 孩子,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智商有多高,有多博学,人脉有多广,而是为人处世的教养。 有礼貌地对待他人,无论是上司、朋友、家人还是餐厅服务员,清洁工;信守承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把“谢谢”挂在嘴边……这些,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立身于世、安身立命的能力。 5、自律,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孩子,如果这一辈子你只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妈妈希望是——自律。因为,自律,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自律,就是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一个自律的人,他会强迫自己克服不该有的情感和消极的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听过人生的艰难和挫折,可以让自己有干净的朋友圈子,有规律的生活,有保障的经济基础,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优秀的人。 6、孩子,你可以不要太善良 孩子,妈妈因为你有善良的品行感到骄傲,自豪,但是,孩子,妈妈还是要提醒你,你不需要太善良。 因为你如果太过善良,会很容易没有主见,没有自我,很容易被别人左右。妈妈希望你保持善良的同时,还拥有智慧,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把握好行善的度,不要把善良变成忍让和讨好,不要被别人轻易左右,更不要被坏人利用。 7、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孩子,切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尤其是女孩,要有自己坚定坚决的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触碰。一次的放纵,也许就会换来整个人生的不幸。 8、孩子,价值观不合,真的不能结婚 价值观绝对不能将就,决定你与谁在一起,可能只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孩子,如果你决定和一个人相携着走过一生,请一定记住,价值观契合比什么都重要。门第和出身可以不同,年龄可以不介意,生活习惯可以慢慢磨合,但是价值观绝对不能将就。决定你与谁在一起,可能只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但决定你与他/她能不能长久相处,恰恰是价值观。 你要结婚的那个人,一定是和你有同样的理想,同样的价值观,同样想去看的世界风光。
Read more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哪些 6步教你教育叛逆期的男孩
叛逆期的男孩比女孩更难教育,男孩往往由于脾气大,会做出许多让家长为难的行为,不理智的行为,让家长生气发脾气,最后于事无补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没有呢?肯定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步,正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抱有成见 如果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一定要清楚,这事一种正常现象。事实上,逆反心理中也是包含很多积极的品质,诸如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第二步,不和孩子争吵,不为难孩子 处在叛逆期的男孩,他们会变得脾气非常的暴躁,他们认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无助,焦虑,孤独等等觉得没有人可以懂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须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情形。 多稳定孩子的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三步,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尝试主动与孩子沟通 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如小时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关系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 切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第四步,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走出不正确范围 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愤世嫉俗,觉得这个环境和这个社会就不属于自己,他们总是表现的让父母和家人都无法理解,如染各种颜色的头发,说他们同龄人只能听懂的话语等等,这是父母也不要总是用埋怨和批评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要学会正确的和孩子沟通和解释。 帮助孩子减少叛逆孩子的负担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第五步,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对孩子的行为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叛逆期的孩子常常会让大人失望,因为他们会表现的所有家规和校规等等他们都不会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不想受制于某人,不想听从于任何人包括父母,所有这也让父母们感到非常焦虑,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焦虑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们。 注意允许叛逆的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六步,可以争取孩子的朋友或亲戚的帮助,帮助孩子走出叛逆期 父母当然也可以争取别人的帮助,如那些和孩子关系好的同学或者孩子比较信任的亲戚朋友等等,从他们那里了解孩子,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帮助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哪些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孩子选择远离自己,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会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 教育叛逆期男孩注意事项: 1,注意在男孩处在叛逆期的时期,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必须耐心的对待。 2,注意父母在男孩这个时期必须要理解和包容以及体谅孩子,从而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孩子。 3,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Read more好父母教育孩子秘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父母不一定有一个好的孩子,但一个好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在精神上富有的好父母。他们可能给不了孩子富裕的生活,给他们买精美的学习生活用品,但当孩子感到迷茫,遇到挫折时,他们一定是引路人。 方法/步骤 良好的沟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即使他年纪真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作为家长,要及时有效的和孩子沟通,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展开后续的一系列教育。 2. 尊重孩子。孩子是父母生的,没错。可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身体,她就是一个**的个体,作为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 3. 有些事引导但不干涉。因为孩子是**的且有思想的,所以势必会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与家长产生分歧。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极力干涉,而是引导(只要不是道德和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就不要严厉干涉。),否则孩子以后会后悔的。 4. 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父母。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孩子面前,活的轻松一点。和他们做朋友,不偷看他们的日记,而是和他们互相诉说自己的心事。这样,长久下去孩子才会信任你,你才可以及时知道你想知道的信息。 5. 永远积极阳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你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回家,影响家里人的情绪。在孩子面前,父母是他们的避风港,他们的心里不快还等着和你倾诉呢,结果你们自己就抱怨个不停。孩子就更觉的世界不美丽了。 6. 最重要的除了沟通就是理解了。当孩子做了什么你觉得出格的事情,不要只想着责骂。自己先在房间想想你在那个年纪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以及推人,给予充分理解。 7. 某些事情合理引导。中国教育改革了很久,但对于某些事情还是很保守。比如性,你要适当的和孩子解释,而不是一味回避,遮掩。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只能自己去发现了…… 8. 不溺爱,不娇宠。爱孩子,每个父母的心声。可现在有多少父母一味宠溺,孩子很大了却连个衣服都不会洗,这种毫无生活能力的孩子,是残缺的。在这个社会上是很难生存的。 9. 与自然做朋友。不要只让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多出去走走,父母没时间可以跟旅游团,总之多让孩子出去走走,对他们的生活和眼界以及情操的陶冶和提升,有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把好资讯分享出去,造就更多好父母~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家长成长】孩子成绩总上不去,与这5件事脱不了关系!赶紧改!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孩子太贪玩,或者不认真。其实,父母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恰当,也是造成孩子成绩差的一部分原因。 因此提醒大家,有以下5种错误教育方法的家长,一定要及时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01。唠叨没完 唠叨是80%以上家长的通病,也是几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点。 父母之所以唠叨,是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上心、不改正,因而时时提醒、事事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这样的做法。 在孩子看来,有些话说一遍已经够了,没有必要不停唠叨。 过分唠叨,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甚至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唠叨。 02。不停训斥孩子 太多的家长,企图通过训斥来教育孩子。但仔细想一下,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不但家长情绪低落,孩子也十分不开心。于是,渐渐地,孩子们失去了自信。于是,渐渐地,孩子们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种教育方法的坏处是慢慢显露出来的。孩子们即使知道家长的训斥并没有恶意,但会在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不管父母之前多么在意日常感情的培养,每天的训斥足以把这一切抵消。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急着批评,静下心来和孩子面对面谈一谈,弄清楚前因后果,耐心地引导孩子。 03。对孩子要求过高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都是对孩子非理性的爱。这种失去理智的爱会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 父母的过高要求,会使孩子经常得不到接纳和肯定,以至于无法形成客观的、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也就无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内心的快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长就要接受孩子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身体、情感、行为、智力、创造力等等,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甚至是缺陷,以及孩子犯下的错误。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要,不以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 04。家长包办一切 目前很多家庭存在孩子劳动时间不多、父母包办一切或不恰当地进行劳动教育等问题。 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动脑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总是过于简单或粗暴:要么不停地唠叨,实在不见效便来“棍棒教育”;要么就束缚孩子的双手,不给孩子任何自己动手的机会。 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亦得不到完善,这样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独立意识也得不到增强。 家长要做一半、留一半。给孩子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是培养和训练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做的那一半,是家长给孩子树榜样、指明的方向,是引导性的示范;留下的那一半,是培养孩子自立、勤劳的机会,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过程。 05。总对孩子愁眉苦脸 父母的脸色可以令孩子在瞬间从天堂落入地狱。刚才还阳光灿烂,转眼就暴风骤雨。有些时候孩子并未做错什么,但那一副“不见天日”的表情,却使孩子终日不得舒畅。
Read more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被怀疑存在语言发展迟缓。 什么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界定的年龄段里面,小孩该会说的话或者该有的沟通能力落差在标准的两个标准差以外。比如说一岁半的小孩至少要会叫爸爸妈妈,如果到了一岁八个月,甚至到接近2岁,在家里连叫人都不太会,或者是叫的频率不符合,该叫的时候不叫、偶尔叫,那就属于语言发育迟缓。 通常语言问题我们会分两个部分来看:第一个是语言理解,第二个层面是语言表达,这两种一个是输入的过程、一个是输出的过程。 在输入的过程里面,3岁的小孩至少可以听得懂一般生活常用的指令,或者说出他认识的东西叫什么名字,苹果还是香蕉?公交车还是飞机? 关于表达的部分,即语言的输出部分,孩子心里的一些想法,是否可以用适合的词汇、句子表达出来?比如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是一个完整句子的结构,孩子是不是可以这样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果到了3岁他还没有讲句子,每次都示意“嗯嗯”,或者说“妈妈,饼干”,不是一个完整句的话,他可能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面会有落差的现象,我们就会评估他的语言能力到底到什么状态?需不需要做治疗?还是说需要加强训练,探究是什么原因让他只停留在这样的能力。 儿童语言发育延迟的原因是什么?跟遗传有关系吗?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到他呢? 在临床上分几个原因,有一些是生理上的,比如家族性遗传的,有一些可能孕程或是产程中出现过一些异常状况,比如说难产的时候胎儿脑缺氧、神经有一些损伤,或是妈妈本身有比较高血糖妊娠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小朋友。 还有一种后天环境上的问题,提供给孩子的语言刺激跟练习机会不够多。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有的时候家里面太多大人顾一个小孩,孩子就不用开口,想要东西马上就能拿来;或者是家里人帮他讲话,比如说妈妈问:“你要不要吃苹果?”可能小孩还没应声,旁边的奶奶就讲说:“不要,他喜欢吃桔子”。这样就替代掉了小朋友的练习机会,使他的练习机会不足。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家里父母太忙,没有时间陪小孩,小孩可能看电视很久,缺少一个互动。语言其实大部分是用互动来学习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很少有学习的机会,当然语言能力发展就会受影响。这些生理的、环境的,或者是先天的、后天的因素有的时候是交叉影响,不会只有一个。 临床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比如一个小孩脑瘫,家长很关注并积极的带他做治疗,协助给他很多的练习机会,小孩的语言能力就会拉上来了。有一些小孩甚至可以拉到跟一般小孩的正常状况,他接下来的路就很顺;有一些小孩他是本身天生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家里面一些功能性替代掉了,有些该练的没练,所以他就变成有一点落后。 一、二岁宝宝经常玩手机、iPad、看电视,会影响语言发育吗? 是会造成影响的。影响在于孩子跟人的互动的熟悉度没有那么高。虽然小孩会从电视、iPad上面看到影片里面的人物在讲话,可能学到一些内容,可是关于跟人互动的这个部分,他的经验相对来讲就少。会产生的问题不太一样,在这种对答的能力方面,影响就会比较多,知识的部分有可能是正常的。 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每一个年龄段,沟通能力有衡量标准吗? 讲几个简单指标。0—3个月的时候,先看他的互动能力。通常来讲,3—4个月的小孩开始会听、辨认,开始有输入系统、做整合,大脑神经也开始发展。哪一个是妈妈的声音?妈妈抱着的时候,他可能就比较安稳;不熟悉的人抱着他就好象睡得不稳之类,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6个月的时候,小孩开始用一些声音跟大人互动,想要找人,想要跟妈妈玩,他会出声,甚至有的时候是用哭声来叫你,这些都是该有的一些表现。 1岁他开始“玩声音”,有的时候很像在讲外星人的话dadada……之类的,可是我们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这是一个语言前期的现象。这个时期还应该能听懂一些简单指令,比如跟他说丢掉垃圾,他会知道东西要拿过来,然后到那边去丢。开始做这些简单的,有单步骤的指令的理解。或者说拍拍手,他会有拍的动作出来。 到了1岁半,孩子“玩声音”的品质会越来越精细,通常这时已经会叫人。所以在一岁半之前,他开始要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说小狗的叫声是“汪汪”,小猫的叫声是“喵喵”,会学这些简单声音。然后懂得“找妈妈”,他要知道“妈妈”这个音跟你是一致的。一岁半的时候,他要叫妈妈爸爸,或者家里面一些照顾他的人、重要的人,奶奶爷爷姑姑叔叔之类的。还有很重要一点,他开始懂每个东西都有名字,建立名词的概念,比如这个东西叫“杯子”,他要听得懂“杯子”,而且模仿说“杯”。 到了2岁,能把两个词儿拼在一起,比如他知道妈妈要出门的时候说“妈妈拜拜”,或者说“爸爸抱抱”。 3岁他能讲基本的简单句,“我要吃饼干”、“我想尿尿”类似一些生活常用的规则,开始自己表达。开口一定要有一个人物,中间要有一个简单的动词,后面有一个简单的说明,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另外孩子开始会简单的对答,听懂很多不同的问句:“你几岁了?”“三岁。”“你要去哪里?”“我要找妈妈。” 4岁,他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去描述一个情境。比如说“杯子打翻了,妈妈来帮忙”。前面有一个事件,然后简单的描述,他会有一些自己的意思表达。 5岁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讲得完整了:“妈妈我刚刚没有拿好,杯子打翻了,能帮忙吗?”“地上湿了,要帮忙擦一下。” 6岁的时候,他一定要可以把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他要开始使用连接词,比如说“因为我没有拿好,所以我打翻了。”开始会使用这些因果关系的连接词。 对于1、2岁的宝宝,有什么玩具可以促进脑部或语言发育? 可以选一些操作类的,比如说积木,不要乐高那种太精细的,1岁的宝宝会习惯什么都放嘴巴里;而且玩具有小零件很容易解体。我们要选那种简单结构的,不会被破坏的,比如颜色鲜艳的大块积木,宝宝会好奇地看到不同的形状、圆圆的、又有尖角的,触感都不同。他会透过这些感觉去认识。玩的时候,你可以跟宝宝讲“这个软软的”、“那个轻轻摸”,边跟他玩边讲这些说明跟词汇,他的理解力就会搭配着练习。
Read more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给孩子留下什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吝啬的父母,最喜欢琢磨的往往也是这个问题。给孩子留下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着实不好回答。 人们一般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金钱,但这却可能是最不靠谱的答案了。给孩子留下一些东西,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更幸福。如果把财富留给不会支配它的孩子,可能不但毁了财富,还会毁了孩子。 留给他快乐的童年 一位老师问孩子心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一个孩子说:“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大房子,但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能钻进去,爸爸妈妈都钻不进去。”一个孩子说:“我想发明一种药,让我妈吃了光说好话不说坏话。”一个孩子说:“我想发明一种隐身术,藏在父母身边听他们怎么说我。”还有的孩子说:“我买了床不搁家里放在树上,省着他们一天到晚唠叨我。” 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孩子的精力被繁重的学习、兴趣班占据,没时间阅读、运动、亲近自然,这些都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必定对其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虽然爸爸妈妈节假日愿意带孩子出去了,但是人去心没去。爸爸拿着手机不停地打,妈妈把旅游变成了购物,孩子跟着什么也看不到。三个人上山爬几步照一张相,回家就看这张笑得挺好、那张闭眼了,大自然什么样全忘了。 孩子脑子里的东西都是看来、听来、做来的,大自然会给孩子很多的智慧。爸爸妈妈们,珍惜孩子的童年吧,让他把该玩的玩了、该看的看了、该走的路走了。 留给她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孩子,学习好像都是给家长学习。高考完,一位家长问孩子:“今天考得怎么样?”孩子说:“都给你写出来了。” 孩子们为什么不爱学习?就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目标。有梦想才有可能成功。 其实考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多带孩子到社会生活中了解各种职业,或者在和亲戚朋友见面时认真地给孩子介绍对方的职业,让孩子了解某个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或许孩子就会对某个职业感兴趣。孩子思考得越早,了解得就越具体,目标就会越明确。 留给她满满的成就感 为什么孩子离家出走?为什么迷恋网吧?就是爸爸妈妈老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的孩子是金子。 很多人都说,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孩子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可中国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满意度最差。因为中国的家长不为孩子得到的而欢呼,却为失去的而遗憾。 今天孩子成长的路上缺的不是老师,是观众。谁为孩子鼓掌喝彩?都在挑孩子的毛病。这样比来比去,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压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而潜能的发挥是需要机会的。爸爸妈妈要学会用语言激励孩子,把孩子“行”的地方找出来,这样他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与其给孩子留下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变成财富的孩子,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给孩子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学习的动力、满满的成就感,他就什么都不会缺。 财富本来属于全社会,又何必一定要留给孩子?只有那些学会了正确看待和处理财富,并且能用财富来反馈社会的孩子,才配拥有财富。 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担当得起财富,才是这个时代父母的责任。 文/正向语录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