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聪明毁掉的前程(值得深思)

有个女孩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她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她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她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她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她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她便经常逃票上车。她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她充满信心,她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她愤怒。她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最后一次,她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她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结局却是她始料不及的。女士,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那为什么不收这样的人才为贵公司所用?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女士。此事证明了两点: 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她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 然而,真正让她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道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即一个人的人格。再优秀的人,如果人格出现了问题,都会令人失去信任和支持。职场上面,这种丧失人格的行为就更为可怕,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做出破坏体制的行为,绝对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葬送。告诫大家,职场要凭本事和真心,输什么也别输人品。 图自|wallcoo.net

Read more

《弟子规》里八句精髓, 道破大智慧

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都在学习《弟子规》,甚至一些企业单位和成功人士就读的商学院也都在学《弟子规》。可是,有的家长非常抵触,认为这是让孩子学着顺从,学着守规矩,是培养奴性,是封建余毒。他们不但自己不学习,更拒绝让孩子学习。我想说的是,不学《弟子规》,你一定会后悔。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弟子规· 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 :“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二、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 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三、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至关重要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 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凊。”,难道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吗?当然不是。这是古人培养孩子“体察温暖”的一种方式。是要求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然后用自己的温暖去与父母互动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能体察到世界的各种温暖,然后与周围的人互动,使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善。这样的人,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而当孩子觉得这世界的一切就该是为自己准备的,一切都该顺着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将来长大了,受苦的却只能是他自己。 四、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晨则省,昏则定。” 原意是子女要早晚问候父母,侍奉父母起居。现在,甭说侍奉起居了,单单是早晚问候,可能很多孩子都做不到。所以《弟子规》的这种要求基本是现代人难以做到的。那么,古人这么做,到底有什么道理呢?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互相协调;如果缺乏沟通,则会有无限的不快。 修行不在高山之巅,它就在你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与人为善中。在生活中随时发出善的能量,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如果你能这样,则生活会幸福很多。对于成年人,我们今天能否做到每天问候年迈的父母?我看未必。 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很久都不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要知道,父母电话里说自己不想念孩子,其实心里无比思念。那么,我们能否及时打个电话给予父母关爱呢?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五、事业,是需要坚持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 居有常,业无变。” 当下,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怎么可能不换工作或者学业呢?怎么可能在一个地方一直住下去呢?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做儿女的呢? 首先,这是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可以找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这样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顺的一种体现。实际上,“居有常”培养的是孩子获取空间稳定感的能力。

Read more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择业七择偶,八交贵人九养生

一命 命首先是指天命,就是一个人,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最终体悟。 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命通常指的是一种定数,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人一口命,好命歹命,生来就有。 汉朝的大学者王充,一生反对迷信,不信鬼神,但是他坚持“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们今天理解的“命”指的是一个人的出身环境,有的人出生于达官贵族之家,生来就是公子小姐之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人出生于穷乡僻壤的穷苦人家,生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所谓琴棋书画可能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就是命! 二运 运指的是时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运”字拆开,是云在天上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把握。 先天是命,后天是运。命好不如运好。 一辆法拉利跑车(命)遇见了山区颠簸泥泞的土路(运),这时法拉利的命连拖拉机的命都不如。 所以,通过一些规避,可以部分改变运势。 而为人好,往往运气就好。俗话说:“十指健在,好运当头。”这里的“十指”并非手上的十指,而是“三指”良知,“七指”真诚。 每个人一辈子,无论多么命苦,都有走好运的时候;无论命多好,都有走霉运的时候。 好运来时虽然事事都比较顺利,但祸福是相依的,最好的时候要防范最坏时候的到来。 好运来时,就等于把土变成了山,这个需要好多年;可是当山要倒的时候,却在顷刻之间,所以俗语有“运来如抽丝,运去如山倒”的说法。 三风水 地吉苗旺,宅吉人旺。俗话说“地灵人杰”,一方好水土,养育一方好人才。 纵观中国历史,高官或富豪多生于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风景秀丽之地,得以禀赋天地之灵气;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义;江南多文人,江北多政要。 其实,最大的风水是人心,风水养人,人养风水,福人居福地。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处理过一个官司。兄弟两个分祖上留下的房产,其中一处房产因为有石头对着房子中心,这在风水上叫“万箭穿心”,对主人大凶,就都不想要那处房子,争执不下。 范仲淹说没关系,我有个好地方,我和你们换。换过之后不多久,突然大风大雨,所有的石头都被大风刮到门前堆了起来,这样“万箭穿心”变成“万戽朝天”,成了大吉大利的好风水。 四积功德 对社会的贡献叫功德。多做贡献,多做好事叫积功德,其中暗中做好事而不图回报叫积阴德。做的好事多,相应的回报就越大,命运会因此越来越好。

Read more

比,是一种累赘;不比,是一种智慧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上幼儿园要比谁认识的字多,谁算数快。正式踏进小学的门开始,中小学这12年的日子,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各种评比中度过,考试了,自然要和同班同学比,规模大点正式一点的甚至要和全市的学生比,熬到高考,要和全省的考生比。 这无数的评比,真的有意思么,学生愿意么,好像没人去考虑,就算有人提出来,注定也是石沉大海,没有比较怎么会有进步呢?他们肯定要这样质疑你。这句话呢,倒也不错,不比一比,怎么晓得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呢,是吧。所以,比一比还是要的。但是,比也是有方法的,我们现在的比,至少在教育领域,不是用来鼓励孩子积极上进的,纯粹是在打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的伤害多了,麻木了,也就放弃了,自暴自弃了。这不就是一种累赘么,没有比出好结果,反倒把好好的孩子给耽误了。 不单单是教育领域如此,我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鼓励大家竞赛,评比。过犹不及,乱象丛生。生活中不是比谁家孩子学问好,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看谁家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当老板,开公司,挣大钱,开好车,住豪宅。不去比谁更有教养,道德人格修养更完善。只把眼光放在谁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步步高升。 在这种不良风气之下,比只会把好人挤到角落里,让那些无知之徒大行其道。参与其中,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痛苦非常。你能够撕破脸皮放手去做?你能够昧着良心去力争上游?你斗得过无耻小人还是与之同流合污?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让人揪心,哪一样不让人头疼! 我想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不争也不抢,也没有什么不扬名后世就遗臭万年的野心,何苦把自己弄的焦头烂额,如此不堪。总以为不这样就被社会抛弃了,不这样这日子就没法过了,真的,有的时候只是你以为而已。 历史上多少鲜活的生命为我们证明了这个事实,看看范蠡和文种吧,再想想张良是怎么做的。还是的!大道理就是大道理,你可以不相信它,但它不会放过你。不要以为你是总是那个例外,例外多了,也就没有例外了。 不比,是一种智慧。也不是说让你从此就断绝俗念,餐风饮露去。只是不和别人盲目比。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本心,心上过得去,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少比一点,自己也轻松一点。不是总活在别人的指挥棒下,拼命赶路,不知所往。也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要去哪里。 文/儒风大家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经常喊穷的人会有这些果报,看完就明白了

富贵的人,要有富贵的心,就有富贵的嘴。 人造嘴业最为快,逞一时之快,但后患无穷。 但嘴巴很富贵者,往往子孙发达,门庭昌盛。 我老家有个老人,嘴巴很有口德,三个孙子都生了儿子。 这也是祖上阴德。 人不要喊穷。喊穷的人是很贫贱相。 人喊穷,就是不知足,或者要布施时,就舍不得拿出钱财来而喊穷。 这么一喊,上天就把穷的磁场给他了,结果就越来越穷。 那人要富贵,首先要知足,知足是一种成就相。 对什么事情都要知足,慢慢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富贵,否则都会越来越穷。 人不仅对物质生活,钱财要很知足。 同时对周围的人,事情,都要知足。 一个家庭中,互相抱怨,互相看不起,慢慢的这个家庭就衰败了。 夫妻之间要互相知足。你遇到什么样子的人,都是自己业力和福报。 没有那个福报,想要找个大富贵的人来结婚,很难。 人算不如天算,天就是命运,就是业力,人敌不过业力。 贫穷的人,就有贫穷相。 贫是没有福德,穷就是没有智慧。 没有福德,怎么能富贵呢。 世俗人常常为了蝇头小利,在争着,争到了人间的理, 但输掉了自己的阴德福报,没有什么用的。 所以人人都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的业障,这样比较好。 道德经说,道都是反过来的。要想成就,一定要反过来。 比如说人人都以为为自己好,自己就会越来越好。 殊不知,太为自己好的人,往往得不到福报,也就越来越差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