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健康的救赎

说起重症监护室,我想很多人都很清楚它代表的意义。进了这样的特护病房,就相当于进了“鬼门关”,真的是九死一生啊! 昨天上午,我的一个学生过来找我聊天,就聊到了她在重症监护室的见闻。她还没有毕业,现在医院病房实习,这一周刚好转到心脏内科的特护病房。 “老师啊,我这周在CCU病房实习,可是看到的冠心病人,怎么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一个老年人都没有呢?” 听完她问的问题,我也是一愣,什么?冠心病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状态了吗?虽然最近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各种疾病和人群的分类统计,但是针对冠心病人的统计还没有这么细致。她带回来这样的信息,确实令我吃惊不少。 最近这些年,重大疾病的年轻化越来越严重。三四十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个说什么也不能倒下的年龄,可是,现实呢?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又了解了几家医院的情况,并且核实了一些数据。据可靠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人当中每六个人就有一个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国现在的心血管病人已经超过2.9亿,这个数字还会逐年攀升。 这个数据太可怕了。中医上说,“心为君主之官”,心生血,主神。心脏一旦出了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脏腑的病变。心之所藏,乃是诸脏腑之精华。人的心脏一旦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其他脏腑都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君主的臣子们都开始“懒政”了,君王自己就不得不亲力亲为,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生活节奏不见得有多快,生存的压力也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可是人们的身体素质怎么会下降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呢? 这是经济发展的代价,也是文化断层带来的结果。中国人“务本”的思想体系,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太多的转折。过去的贫穷与落后,导致了整个民族承受了无穷的灾难。急于拨乱反正的国民,就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一起推倒了。全盘接受西方文明,丢掉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法则。 勤劳,就是真正的务本;勤劳,饱含着天地的智慧。我们过度依赖先进科技,丢掉了人活着最基本的法则,劳动与运动。这样的结果就是本末倒置,我们所收获的就是“懒病”。 我在讲健康养生课的时候,经常会说到这样的话:“过去人的病是累出来的,现在人的病是懒出来的。”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过去我们落后,百姓多不足之症,是我们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是今天,百姓多的是有余之症,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体力劳动和有机运动,加起来就是主动,掌握了主动,一切疾病都是“纸老虎”!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太聪明的人往往是最失败的?

我们常以智商来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但再聪明的人也有其短,再笨的人也有一长,但实际上,凡事都是学习而来的,只要肯花功夫学,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发挥。 不过,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聪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聪明,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包袱。 1。有傻瓜的地方才会发生奇迹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 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了,因为他们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动,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那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着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傻瓜是一种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会发生奇迹。 2。要把“聪明”转化为“智慧” 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诸行动却很难。聪明人喜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潇洒,但是,他们往往只限于“头脑风暴”,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刚愎自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上的周瑜何等聪明,但结局却是悲剧。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事实却真的如此。 有人这么界定“聪明”的含义——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差生。 有个统计数字显示,他们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络,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拨人。 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时至今日,这些聪明人又在哪里?有的失败了,有的很失意。 聪明人机会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够,最后一个个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他们很容易自负、浮躁、急于求成,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聪明本不是坏东西,但它可能坏事,它只是初步的,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才能够事半功倍。转变的前提是,你必须身体力行才可以。 3。成功需要阿甘精神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这是对聪明的一种嘲弄。 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部电影表达了美国人的一种成功理念: 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形体素质、智商、情商(心理素质)三个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居核心与决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学历不高的人总是当上了老板,而高学历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备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Read more

停止做怨妇,才发现世界好美啊

有位读者给了我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课题,“女人怎么做才不会成为怨妇?” 她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怨妇,只要别人一旦提起说起婆婆和老公,她就特别生气,有一肚子的牢骚。她也不愿意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但不知道怎么避开怨妇这个坑。 关于怨妇这个问题吧,其实不独独指女性群体,男人中也有怨妇。 只不过女人的“怨”更关注情感,男人的“怨”更多体现在社会和事业上。女版怨妇指天指地抱怨老公、婆婆,男版怨妇作天作地地指责社会不公,生活黑暗。 谁都不喜欢怨妇,像从苦水中拎出来一样,浑身都是负能量。即使是怨妇自己也不会喜欢,谁不想一张嘴说出来的都是鲜花,谁愿意一张嘴出来的全都是荆棘呢?对不对? 但要想不成为怨妇,首先就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怨妇? 01.陷入怨妇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个闺蜜抱怨,原本温馨和谐的小家庭,自从婆婆进驻后,逐渐变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很少有人开始就想当怨妇,那些不满和抱怨,一定是在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之后,才开始逐渐弥漫开来的。 比如女人结婚的时候,都对未来充满玫瑰色的想象,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按部就班的迎来美好生活,然后逐渐发现,结婚后自己就变成了保姆,男人不爱做家务,回家就打游戏,一次次的沟通,每次都说要改,结果好了没几天,又旧态复萌。 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离婚吧,好像又不太现实,继续生活吧,太多压抑和不满了。对方好像一团空气一样,打上去毫无知觉。她什么办法都想过了,依然没有什么改善,那要怎么样?抱怨、唠叨、指责,是一种让自己心理平衡的办法。 02.止步于怨妇的人都更关注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感性的人永远都比理性的人更容易成为怨妇。因为怨妇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更关注情绪,而不是理性地去解决问题。 他们知道自己委屈了,受伤害了,所以就要把情绪表达出来。说啊,哭啊,抱怨啊,但事实已经发生了,损失的已经损失了,如何去补偿呢,或者如何去解决问题呢,他们却不怎么关心。 比如有位女人的老公曾经精神出轨过,尽管男人现在已经改变了,可女人还是一想起来就忘不掉,总是反复地沉浸在当初被伤害的感受中,走不出来。这样等于他们的生活始终停留在那不愉快的一刻,怎么可能不抱怨呢,当然要反复说,天天说。 03.甘愿做怨妇的人都有推卸自己责任的习惯 女人当中怨妇的比例比较高,因为女性的独立意识不强,附庸思想深厚,她们依赖性更强,认为自己人生的责任和幸福的责任都在男人身上。 比如不幸福的婚姻中更容易产出怨妇,她们的逻辑是,“你对我的人生负有责任,你就应该让我幸福,你做得不好,我就和你死磕,我骂你,抱怨你,责备你,但你要和我离婚,对不起,我不干。” 这种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了逃避人生的失败感,他们喜欢靠指责别人来排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但越是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他们越会失去自我改变的机会,变得固执、偏激,深陷在怨妇的境地中不能自拔。 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宣泄的。完全不抱怨的人是不存在的,让自己一直快乐,情绪连个高峰低谷都没有,那也是一种精神虐待。只是,要掌握好尺度,是人控制情绪,而不是情绪控制人。 合理发泄情绪,不让自己沦陷在怨妇的深渊中,有以下几个办法: 01 抱怨要适度 我在生活中也一样会发牢骚,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但有一点我始终记得,就是话说到为止,不能没完没了。 被情绪完全掌控的人是很可怕的,那已经不是沟通的方式,而变成了恶意的、无休止的发泄,语言也像刀子能杀人。要提醒自己,每次说到几分钟不要再说了,就表达的语言信息量来说,几分钟足够了,能明白的人一定可以听得进去,听不明白的人多说无益。

Read more

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对方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婴儿若没有照料者的陪伴,无法存活。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生命黯淡无光。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生不如死。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心理咨询,双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老公抱怨妻子不接纳自己,对自己挑剔;妻子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老公一听寂寞这个词就火:“我在家工作,1周7天差不多天天都和你在一起,你却总是不满足,你这是心理有问题!”。妻子非常委屈,却说不清楚到底痛苦在哪里。 细细了解这个男人的成长史,男人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没分离过,父母也几乎不吵架,更是从来不打骂说教孩子,孩子从小就很懂事,成绩优异,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长大后也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孝顺家人,家庭关系看上去关系非常“和谐”。 当我问起这个男人,你童年有什么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很high的记忆吗?男人低下了头,想了一会说:确实没有,家在记忆中总是很清冷的感觉,客人都很少,每个人都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气。 再看看妻子的成长史。她是家里独生女,通过姑姑的回忆她了解到自己出生后一直是妈妈带,除了喂奶,妈妈总是把女儿放在床上,自己在一边看着,却不抱不哄,就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孩子,跟孩子没有任何互动。孩子也变得面无表情,直到其他人过来抱孩子逗孩子,孩子才会活跃起来,露出笑容。 这一对夫妻的关系,各自完美轮回了自己童年的剧本。老公就像老婆的妈妈,一直在身边,却对老婆“不抱不哄”,就是说没有交流互动。老公对待妻子,就像自己父母对待自己,也是不打不骂,物质充分满足。谁都说他俩是模范夫妻,然而关系中的孤独冷漠,只有深入其中才知滋味难熬。 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与家人创造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这个情况怎么办,说实话并不太容易解决。比如这对夫妻,老公并非有意冷漠妻子,只是无意识的重复童年的关系模式; 妻子也被困在婴儿期的痛苦里,精神上不能独立存活,总渴望冷漠的老公能够拥有热情,把自己带离死寂的孤岛,于是不停的想要改造老公,让老公觉得不胜其烦。 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双方得意识到,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复制到今天的亲密关系中,不会获得幸福。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多寡,而是陪伴质量高低。 这对夫妻童年都没有和父母之间亲密流动的关系体验,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觉知力。 如何创造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前提是完全不想改变对方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会让对方抗拒。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个有热情的人,老公的心就关得更紧,觉得妻子根本不接纳自己,很伤心。 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几乎不停的挑剔指挥孩子。孩子玩水,嫌孩子浪费水;孩子玩土,嫌孩子弄脏衣服;孩子自己吃饭,嫌孩子吃得慢,指挥孩子多吃青菜。孩子开心的跑过来要妈妈抱,妈妈却要孩子先去洗手,才能碰妈妈。这种“陪伴”下来,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不开心。 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能看见我们头脑中想像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应该是怎样。 头脑想像是最可怕的东西,因为头脑会造出一万种理由,证明自己的想像就是真理。比如,看见孩子弯着腰玩Ipad,头脑立刻会说,这样会把眼镜搞近视,这样对身体不好,所以我要纠正他。当父母去纠正孩子,结果必然是,孩子不开心,和孩子关系进一步疏远。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难道我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错了吗?长时间弯着腰玩ipad,就是对身体不好,这个还有疑问吗? 问题是,人不是机器,人是不能拿来纠正的。问问自己,你也知道晚睡不好,可是你真的能做到从来不晚睡?如果你晚上失眠,伴侣在旁边不停教育你:晚睡对身体多么多么不好,这样有助于你安然入眠吗? 如果伴侣理解你的晚睡,肯陪着你失眠,抱着你轻声聊天,这就是真正的陪伴:我不要改变你,我只是如你所是的爱你。 同理,看到孩子弯着腰玩iPad,不妨去看看孩子在玩什么让他这么聚精会神,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玩。心疼孩子弓背弯腰,那么去爱抚他的背,孩子的脊柱在爱的灌注下,自然会挺直。这就是真正的陪伴:关注,但不打扰。 高质量的陪伴,是看见对方 我的一位来访者喜欢打篮球,小学时候,有一次打完篮球身体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儿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听完这句话,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Read more

你过得好不好,你的脸最清楚

很多时候,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不用看别的,看他的脸就够了。 头发凌乱,面容邋遢的人 家里也一定是一团糟 一个人脸上呈现出来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家里的状态。一个连自己的头发都懒得梳一下的人,在家里一定也不会愿意花时间做家务、带孩子,把家庭的所有责任和义务都堆到另一个人身上。 可一段好的婚姻一定是两个人互为依靠,你做饭我就帮忙带孩子,你洗衣服我就帮忙拖地,而不是一个人忙的手忙脚乱的时候,另一个人连油瓶倒了都不肯扶一下。 两个人感情再深厚,也扛不住这样日复一日的损耗。天长日久,总是单方面付出的那个人也会受不了,爆发矛盾和争吵在所难免,日子不说会崩,也会过得一团糟。 神情恍惚,无精打采的人 工作一定也不出色 工作,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个精气神。领导喜欢的永远是精力充沛、充满干劲的下属,事实上,真正能做出成绩的也是这些人。 一个无精打采,总是像没睡醒的人,面对枯燥繁琐的工作时更不容易集中精力,开会走神儿,弄错工作资料,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这种人给领导留下的印象也不靠谱,不管他工作效率如何,都不敢对他委以重任,所以升职加薪一般和他没什么关系。 一个人如果一直都是这种状态,不要说工作不出色,恐怕这一辈子都过不上好日子了。 表情冷淡,很少有笑脸的人 人缘一定也不太好 人和人之间交往,就像是在照镜子,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回你微笑,这样一来一去中,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 一个一年到头都冷着一张脸、没笑过几次的人,要么是不善于表达自己,要么是真的不屑与别人交往,但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样的人缘一定不太好,因为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满脸怨气,总爱皱眉的人 日子一定过得不顺心 一个人的脸上,写的都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满脸怨气,总爱皱眉的人,日子一定过得不顺心。爱人脾气不好,孩子不听话,同事好像总跟自己过不去,和邻居拌了两句嘴,生活好像处处都在跟他作对,不让他好过,所以总是怨气冲天。 可是生活哪有容易的,谁家过日子没有点烦心事,只是有些人看得开,不斤斤计较也不去生闷气,所以整天好像都是乐呵呵的。 人这一辈子还很长,你如果不能放宽心,大度一点,以后日子只怕更不顺心,脸上的怨气会更深。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他的脸就知道。 一个人能不能过好,看他的脸也知道。 在这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有一副新的朝气蓬勃的面孔,把我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好心情其实是一种素养(好文)

心情不是人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的全部。 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心情。 而好心情,其实是种素养。 它告诫我们,人生有好多事, 其实可以不必做。 不去抱怨, 笑看花开是一种好心情, 静看花落也是种好境界。 人生无尽的悲欢离合,不过是不同的心路。 有遇见,就有分别;有惊喜,就有遗憾。 与其抱怨,不如祝愿。 不去失望, 人一生的际遇,都不是偶然。 命运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灿烂抑或愤懑,都是你内心的图景。 你满怀希望,它就给你希望; 你总是失望,它就给你失望。 与其失望,不如期望。 不去计较, 走过的一生,都是故事。 而故事只应用作欣赏,不应成为纠缠。 得之,幸也;失之,命也。 与其计较,不如受教。 人生这场盛宴,真正让人铭记的, 不是到口的美味,而是萦绕在心的滋味;

Read more

诸葛亮有三明:先见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先见之明是智慧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做人还是做事,眼光要长远,要有预见性。 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 没有远见的人只能看到眼前,而有远见的人会看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并积极做好准备,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生路总是布满荆棘,先见之明可以帮助你趋利避害,寻找机会,减少路上的阻碍。 先见之明是一种智慧,有先见之明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通过蛛丝马迹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大致方向。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这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在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路。 隆中对策的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有先见之明的人有格局有远见,每天的生活都是限量版,生命需要的是未雨绸缪不是亡羊补牢。 自知之明是修养 人贵有自知之明,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一种修养。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也别高估自己。 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碰到了好的机遇或是得到了伯乐的赏识,要知道不论是运气还是赏识都需要实力。 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 陈寿在《三国志》中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领兵北伐,“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北伐失利虽不能归咎于诸葛亮一人,但陈寿认为诸葛亮对此有很大责任。 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争取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 正如韩信对刘邦所言,“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知人之明是成熟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 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苏轼曾说“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之明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潮中找到心灵相契的朋友。

Read more

亲爱的,我把自由还给你

引导语:所谓的幸福,就是我们知道有人在想着我们,在牵挂着我们。 一个结婚的男人,每次出去应酬或者和朋友聚会时,总会接到老婆的电话或者短信,大概内容都是不要玩太晚、少喝点酒、早点回来之类的,每次不管多晚回家,家里的灯始终都是亮着的,那个时候男人并不觉得这是种关心,相反觉得很烦,特别是在一堆朋友面前接到老婆催回家的电话感觉很没面子。慢慢地,出去不再给老婆报备,老婆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回来就把电话挂了,再后来,就回家得越来越晚,回来了也只是躲进书房睡觉;然后,老婆的电话少了,短信也没有了,回家的时候灯也不是亮着了,老婆已经睡了。男人开始洋洋得意,觉得女人果然是不能惯着的,你强硬一点,她自然就乖乖的,不再干涉你了。 男人觉得,他要的自由终于回来了。然后突然的某一天,在外面玩的太嗨,大家都喝多了,就在KTV睡过去了,中间男人突然醒了过来,看见有人急忙地拿起外套找手机,嘴里嘟喃着:“完了完了,都凌晨两点了,这么晚,老婆肯定担心死了。”朋友找到手机,发现有十多个未接来电,男人问:“谁给你打这么多电话?” “这大晚上的,除了老婆谁还会打电话给你?”朋友一边回答一边给老婆回电话:“老婆对不起,我玩太晚了在这睡过去了,我现在马上回去…………” 男人掏出自己的手机,没有未接来电,也没有短信,这个时候男人突然很想给老婆打个电话,告诉她自己在KTV睡过去了。男人起身回到家里走到卧室的门口,老婆已经睡了,他很想把她叫醒,和她说说话,聊聊最近发生的事,老婆翻了个身,说:”我睡觉呢,有事明天再说吧。“ 男人总是觉得女人的纠缠很是烦人,你的一切女人都要掌管,你的所有女人都想要了解,男人觉得没有了一点私人空间、没有了自由。 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假设,我们来想像一下:你和老婆结婚了,住在一个家里,早上老婆给你做好早餐也许只是出去买,你们一起吃完早餐然后各自上班,午饭你们也许都在公司自己解决,晚上如果你有应酬有活动只给老婆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一声”今天晚饭不回家吃了。“然后你在外面玩你的,老婆也许自己在家吃也许出去和闺蜜一起,然后各自回到家里休息。这样的生活,谁也不干涉谁,也许你很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你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温度了吗?你们就像两个陌生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你们不会在晚饭后激烈的讨论碗归谁洗,不会在沙发上抢遥控器或者逼着对方陪你一起看你喜欢的电视剧,也不会在某一天的清晨醒来的时候突发奇想想要给对方做一个爱心早餐,中午公司休息的时候也不会给对方打个电话聊聊公司里的八卦、抱怨一下讨厌的上司。 就算,就算你经常和兄弟朋友在一起,当朋友给老婆过生日的时候,你也许会想不起来自己的老婆已经有多久没有过过生日了;各种节日朋友向你请教给老婆送什么礼物好的时候你也许会想到自己的老婆,可是你却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当朋友聊起各自的老婆,各自的家庭的时候你也许突然想不到该怎么来描述你的家庭你的妻子,因为你可能并不了解她,你们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就连生活里鸡毛蒜皮的争吵也没有;当朋友们都被老婆的电话催着一个一个离开的时候,剩下你一个人坐在KTV的包厢里,没有人催你回家,没有灯为你亮着,没有人一直在等你,没有人为你的身体担心、没有人为你的健康操心,这个时候,你发现你是得到了自由,可是这自由的世界太空了,空得有些冷清、有些孤独,你会发现你还是想要女人的纠缠。 在生活里,结了婚,就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两个人的生活融合到了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难免会不如一个人的时候自由,可是夫妻两个人就是彼此相互纠缠地,你们的生活吵吵闹闹才有活力、才有生气,这样的生活才叫过日子。两个人在一起没有绝对的自由,女人的不吵不闹、不闻不问,也许是你自由的来临,但同时也是你们感情的疏离。 女人是敏感的动物,你的一言一行所透露出来的含义,女人都能敏感地感觉到。所以不要让你的女人感觉到你在厌烦她,不要通过某种行动告诉她要远离你,要给你自由,除非你不想再和她在一起。不然当女人感觉到这些,当她领悟过后,当她给了你自由,也许她还爱你,可是她不会再继续爱下去,或者不会再多一些爱你,她会把那些原本给你的爱都拿来爱自己或者爱别人。 女人,都是怕冷的,所以她需要和她的男人相互依偎,她们渴望温暖。当男人不愿意给她们温暖,甚至不允许她们向自己靠近的时候,她们就会用别的方法让自己温暖,不然她们会被冻死的。所以如果你的女人被你冷落太久了或者你让她心死了,那就不要怪她离开你。女人的选择,究其到底,归于男人的态度。 女人,她可以很卑微地爱你,也可以很高傲地转身。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生了二胎后,这5句话千万不要跟大宝说!

生了二胎以后,经常会被朋友问到的就是:“你家大宝欺负二宝吗?”或者“两个孩子相处得怎么样?”“大宝喜欢二宝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有时候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像家里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一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就能概括的。 相爱相杀的手足之情 姐姐和弟弟在卧室玩,把一些毛绒玩具丢来丢去,俩人玩得哈哈大笑,我想去看看,姐姐赶紧把关上,好像这是他们姐弟俩之间的小秘密一样(说实话,当当有点点小失落); 还不到三分钟,忽然传来弟弟大哭的声音,赶紧跑过去看看,原来是姐姐丢的一个大玩偶不小心砸到了弟弟头上,现在正在哄着;过了一会儿,两人的笑声再次传来,玩具大战继续。 从弟弟出生到现在,将近三年的手足时光里,姐弟俩就这样相爱相杀,相互陪伴着长大,不仅经历了无数温馨的时刻,也出现过无数次争吵打闹的场景,这就我看到的手足相处的真实情况,他们会相互爱护,也会有矛盾冲突,没有永远的“相亲相爱”,也没有放不下的“敌意与仇恨”,每每出现的情形就是,前一刻还争得头破血流,下一秒就相互谦让,你推我让。 对老大,绝不能说这五句话 家里有两个孩子,难免出现一些不愉快与争吵的时候,有时候不留意我们也会采用上一辈惯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包括随口说出的话,都有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内心。下面这五句话,是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不经意会说出口的话,但也是最伤孩子心的话: 1、你是哥哥/姐姐,怎么就不让着点弟弟/妹妹呢? 当家里的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许多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那代人,从来都不会问清事情的原因,直接就批评大宝,并且无条件地要求大宝让着二宝。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家长,估计也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吧,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有没有觉得特别愤愤不平。尤其是,明明有时候就是弟弟先在姐姐那捣乱,姐姐才会凶一下,结果弟弟到父母那一哭诉,姐姐反而挨批评。这样不仅无法缓解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反而会让姐姐觉得父母总是偏袒弟弟,就会更加不喜欢弟弟。而对弟弟来说,他觉得父母是帮着他的,慢慢喜欢找父母告状来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当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才会更好呢? “摇控器就那一个,想玩车你们自己去处理,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让大家都能玩。” 也许这个时候姐姐会主动让弟弟先玩,然后大家轮流;也许,他们会通过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玩,等等,父母不要去干涉孩子,他们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且会找到一个两个人都能接受的方式。 其实,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他们学着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时机,一般,家长干涉越少,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不仅能让孩子学着解决矛盾,还可以学会合作与分享。 2、你让给弟弟/妹妹玩一会儿啊,要学会分享,不能这么自私哦! 有个朋友经常跟我诉苦,说她家的大宝从来不让小的玩自己小时候的玩具,她觉得孩子现在变得太自私了,无论怎么说都没用,大宝就是不愿意跟弟弟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行为真的是自私吗? 其实,从最开始一直是自己独享父母的爱,到有了弟弟妹妹以后,有一个人要分去一半父母的爱,作为大宝,心里还是会有一定落差的。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弟弟妹妹玩,一方面是想保有自己独享的权利,还有一方面可能也是对弟弟妹妹的嫉妒。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说,才会更好一点呢? “宝宝,这是你的东西,你有权利决定给谁玩,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即使你不愿意分享给弟弟,也没关系。”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把他的东西分享出来,甚至说孩子自私。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多创造两个宝贝一起玩耍的机会,相处时间长了,两个宝贝的感情日益加深,大宝就有可能会愿意跟弟弟分享玩具了。 3、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越长越小了,像比弟弟还小一样? 生了二胎以后,我们会发现大宝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小婴儿的行为,比如妈妈给二宝哺乳的时候,大宝也会凑过来说要喝奶,比如学弟弟妹妹一样咿咿呀呀的说话,甚至还会出现尿裤子的行为。为什么孩子早就渡过了这样的阶段,还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 其实,大宝也是因为想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而已。大宝看到小宝宝出生以后,就占用了父母大量的时间,而不再有时间搭理他,就会猜测原来做一个小婴儿可以得到父母这么多的爱与关注,那自己也就做出这样的行为,希望父母能因此而注意到他。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父母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这段时间忽略了大宝,而不是批评孩子做得不好。 那么,怎么说才会更好一点呢? “宝贝,爸爸妈妈一直都很爱你哟,你不仅是爸爸妈妈喜爱的大宝贝,也是弟弟/妹妹最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你有很多本事,是弟弟/妹妹还不会的,是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哦!” 不要给大宝造成这种有了二宝就不爱他的恐慌,即使有了二宝,每天也需要留有和大宝相处的时光,并且让大宝发现自己的本事,那些弟弟/妹妹做不了的事,他都能很好的完成,让他有身为哥哥/姐姐的自豪,这样,孩子的这些小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Read more

高人的最高境界

糊涂不出风头,避免站得高摔得疼;糊涂包容有雅量,达观生活多快乐;糊涂不耿耿于怀,隐忍以图将来。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脸上有光,但当你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挥洒时,不知是否有聪明致祸之叹? 口讷的智慧:不逞利口,不论人短 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隐忍的智慧: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能伸能屈之人。没有谁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所以,得意时固然值得扬眉吐气,失意时却不能一味消沉,应积蓄力量,以伺东山再起。这时候的隐忍,才算把人生百味都尝尽。失意时的忍,是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包容的智慧:以和为贵,宽容大度 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做人的智慧:表面愚拙,内心精明 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人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当然,表面上可以糊涂,心里却要打个小算盘,时时的调整自己。放眼远望,别死盯别人的缺点,要懂得吃小亏才能赚大利着急道。 生存的智慧:灵活应变,从容谨慎 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交际的智慧:精于“糊涂”,广结人缘 交际场合,真真假假,虚实莫辩。别人的话,有些可以当真,有些则不然。精于糊涂之道的人,跟任何人都可以是朋友,甚至别人的冒犯,他都可以微笑面对。凡事不去较真,也就避免了冲突,可以左右逢缘。 处事的智慧:故意示弱,假装糊涂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为人处世,能不小心点吗?小摔小疼,大摔就不仅仅是疼了。要明白的是:在一开始就故意示弱,假装糊涂,不是可以避免站得高,摔的疼吗? 修身的智慧:达观生活,知足常乐 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想要达观,就要怀一颗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不去计较是是非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不满百,何必怀千岁忧呢?人生不愉快的事,能忘就忘,不去强求什么,不也很潇洒吗? 图|wallcoo.net

Read more